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二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8:40
祛劳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异名】柴胡散(《普济方》卷二○○)。
【组成】柴胡(去苗)常山(锉)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知母(切,焙)青蒿(千者)甘草(炙,锉)枳壳(去瓤,麸炒)桂(去粗皮)各30克木香15克
【用法】上九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220毫升,入柳枝心7枚,葱白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劳疟经久不愈,寒热消瘦。祛劳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异名】柴胡散(《普济方》卷二○○)。
【组成】柴胡(去苗)常山(锉)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知母(切,焙)青蒿(千者)甘草(炙,锉)枳壳(去瓤,麸炒)桂(去粗皮)各30克木香15克
【用法】上九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220毫升,入柳枝心7枚,葱白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劳疟经久不愈,寒热消瘦。
祛老乌须健阳丹
【来源】《同寿录》卷一。
【组成】赤白何首乌各500克(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切碎)牛膝250克(用何首乌、黑豆3.75千克,砂锅蒸三次)茯神250克(乳拌)赤茯苓500克(牛乳浸一宿)白茯苓500克(人乳浸一宿,晒干)枸杞子250克(酒浸洗,晒干)菟丝子250克(酒浸,蒸,晒干)当归250克(酒浸一宿,晒干)破故纸150克(炒黄)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下,午时用姜汤下,晚上用盐汤下,日进三次,或俱用酒下亦可。
【功用】健身体,去诸风,明眼目,乌须发,倍气力。
【禁忌】上药俱不可犯铁器。
祛伤散
【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川断45克全归6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茄皮45克川芎15克牛膝30克肉桂9克草乌15克细辛12克乌药30克红花15克川乌15克甘草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3克,热酒冲服,一日二次。
【主治】经络损伤。
祛痰定癫汤
【来源】《石室秘录)卷六。
【异名】定癫汤(《集成良方三百种》)。
【组成】人参9克白术白芍各15克茯神9克甘草3克附子1片半夏9克陈皮3克菖蒲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癫痫。气虚有痰,卒然昏倒,口吐白沫,作牛马等声。
祛疣汤
【来源】《中医外科学》。
【组成】木贼香附连翘苡仁板蓝根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扁瘊。
祛瘀四物汤
【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组成】酒生地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3克益母草6克刘寄奴9克红花1.5克
【功用】活血祛瘀。
【主治】上胞下垂,由外伤引起者。
【方论】方中用四物汤意在补血调血,而用归尾,赤芍,不用白芍、归身是为增强其活血之力;益母草活血通经,有祛瘀生新之效;刘寄奴专主跌仆损伤,有破血行瘀之功
祛瘀消肿膏
【来源】(临床正骨学)。
【组成】血竭9克儿茶6克乳香没药各9克延胡索12克赤小豆30克川椒6克麝香1.5克地龙30克冰片1.5克
【用法】以上各味,共研细粉,用蜜或饴糖调敷伤处。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青紫肿痛。
取渊汤
【来源】《辨证录》卷三。
【组成】辛夷6克当归30克柴胡3克炒栀子9克玄参30克贝母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鼻渊。
去斑膏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克
【用法】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每日搽擦一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功用】润肌消斑。
【主治】酒渣鼻,粉刺,黄褐斑。
去腐灵药
【来源】《外科大成》卷一。
【组成】水银30克火消60克食盐9克枯矾9克(三味炒燥)朱砂24克雄黄9克白砒9克硼砂9克
【用法】共为末,入罐内泥固,盖盏封口,架三钉上,砌百眼炉,先底火二寸,点香一枝,中火一枝,顶火一枝,随以水擦盏勿住。香毕去火,次日取升上者用。
【功用】去腐生肌。
【主治】发背,疗疮,肿毒,烂疮,囊痈,鱼口,结毒,臁疮。
【加减】发背未破,加花粉;已破加乳香、没药;疔疮初起,加蟾酥;肿毒,加鹅管石,醋调敷;烂疮,加黑附子;囊痈烂,加贝母;瘰疬破,加发灰、皂角、白及,水调敷;疳疮,加滑石;鱼口,加皂角;结毒,加光粉、滑石;臁疮,加轻粉、黄丹;跌扑,加文蛤、百草霜;乳蛾、走马疳、耳腮等,俱用茶调;蛇咬,加南星、川椒;虫咬,加雄黄。
去杖汤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赤芍药18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脚弱无力,行步艰辛。
全鳖丸
【来源】《仁斋直指》卷九。
【组成】知母贝母(去心)杏仁(浸,去皮)各22.5克柴胡60克川芎30克当归明阿胶(炒酥)各15克
【用法】上药粗切,入厚瓷器中,用中等活鳖一个,生宰去头,以鳖肉连血并药,用醇酒2.5升,同漫一宿,密纸封。次早慢火同煮,俟香熟,取鳖,令病者随意食之,只留鳖甲、鳖骨,并药焙干为末,以浸药之酒汁调米粉为糊丸,梧桐子大。每服7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主治】劳瘵,虚热嗽喘。
全鹿丸
【来源】《古今医统》卷四十八。
【组成】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肚杂洗净人原汤熬膏,和药末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捣不成丸,加炼蜜)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黄耆(蜜炙)天门冬麦门冬枸杞杜仲(盐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药(炒)芡实(炒)菟丝(制)五味子锁阳(酒拌蒸)肉苁蓉破故纸(酒炒)巴戟肉葫芦巴(酒拌蒸)川续断覆盆子(酒拌蒸)楮实子(酒拌蒸)秋石陈皮各500克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青盐各250克
【用法】先精制诸药为末,和匀一处,候鹿膏制成,和捣为丸,梧桐子大。用黄绢作小袋五十条,每袋约盛500克药丸,透置透风处,阴雨天须用火烘之。每服80~90丸,空腹及临卧时用姜汤、盐汤或白汤送下,冬月温酒亦可。
【功用】补血气,益精髓,壮筋骨。
【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精神虚惫,头眩耳鸣,面色萎黄,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阳痿精冷;妇人宫寒不孕,崩漏带下;老年阳衰,精髓空虚,步履不便,手足麻木,遗尿失禁。
全生白术散
【来源】《胎产秘书》。
【组成】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皮2.4克甘草0.9克当归6克川芎1.8克紫苏陈皮各1.2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子肿。
全体神膏
【来源】《辨证录》卷十三。
【组成】当归60克生地60克续断30克牛膝30克甘草15克地榆30克茜草30克小蓟30克木瓜30克杏仁9克人参30克皂角6克川芎30克刘寄奴30克桑木枝120克红花60克白术30克黄誉30克柴胡9克荆芥9克
【用法】上药以麻油1.5千克,熬数沸,用麻布沥去滓,再煎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末(水漂过)620克收为膏,不可太老;再用乳香9克、没药9克、自然铜(醋浸,烧七次)9克、花蕊石9克、麒麟竭15克、白蜡30克、海螵蛸9克,为细末,乘膏药未冷时投入膏中,用桑木棍搅匀,取起,以瓦器盛之。用时烊化摊膏,膏重约30克,外贴患处。若骨折,掺胜金丹贴之。
【主治】骨折,跌打损伤。
全蝎膏1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德生堂方》。
【组成】全蝎21个土狗3个五倍子15克地龙6条(去土)
【用法】上为细末,好酒调成膏子,摊纸上,贴太阳穴。
【主治】偏正头风,气上攻,痛不可忍。
全蝎膏2
【来源】《中医外科学》。
【组成】蜈蚣3条全蝎21个冰片6克凡士林375克
【用法】将凡土林熔化后,入蜈蚣、全蝎,煎至冒白烟为度,去滓滤清,加入冰片,搅匀收膏。用时摊纱布上,敷患处。
【功用】祛腐生肌,清热止痛。
【主治】脱疽。
全蝎观音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异名】观音全蝎散(《活幼口议》卷十四)。
【组成】石莲肉(炒,去心)白扁豆(炒)人参各75克神曲(炒)60克全蝎羌活天麻(去苗)防风(去苗)木香(炮)白芷甘草(炙)黄耆(捶扁,蜜刷炙)各30克茯苓(去皮)45克
【用法】上为细末。婴儿每服0.5克,二三岁1.5克,用水80毫升或150毫升,加枣子半个或1个,同煎至60毫升或100毫升,去滓服,不拘时候。
【主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渐渐羸瘦;或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粘人手。
全蝎散1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全蝎(去毒,炒)僵蚕(直者。炒)甘草赤芍药桂枝(不见火)麻黄(去节)川芎黄芩(去心)各9克天麻18克大天南星(汤浸七次,去皮、脐,切,焙)9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60毫升,量儿大小与之,温服,每日三至四服。
【主治】小儿惊风、中风,口眼喁斜,言语不正,手足偏废不举。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羊肉。
全蝎散2
【来源】《诚书》卷八。
【组成】全蝎12个(用新薄荷叶夹缚,慢火炙五次,,酒浸开)僵蚕7.5克(炒,用新薄荷叶缚,慢火炙五次,酒浸开)南星(去脐,炮七次,切片,加生姜30克,薄荷5叶,捣成饼)防风天麻(煨)琥珀甘草(炙)辰砂(飞)川芎附子(炮)各7.5克
【用法】上药为末。一岁0.5克,二岁1.5克,薄荷汤下。
【主治】小儿惊痫。
全蝎丸1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组成】全蝎49个(去毒,用生姜49片,于新瓦上先铺姜片,次铺全蝎,用文武火炙,翻转再炙燥)胡椒49粒木香6克(不见火)狼毒当归各15克(去芦)茴香(淘去沙)9克(炒)槟榔1个
【用法】上为细末,米醋糊为丸。每服7粒,温酒下,不拘时候。
【主治】小肠疝气。
全蝎丸2
【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组成】全蝎(用水洗净,晒干,火焙)蜈蚣(去头、足)雄黄白矾各9克象皮60克(用牛油炙焦)乳香(炙去油)没药(炙去油)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黄蜡60克熔化,揉匀为丸,梧桐子大。空腹时服7粒,茶、酒俱可。
【主治】痔疮。
全趾饮
【来源】《外科医镜》。
【组成】淮牛膝9克鲜石斛9克金银花30克元参15克甘菊花15克当归15克茯苓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足趾疔毒。
却毒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组成】瓦松马齿苋甘草(生)各15克川文蛤川椒苍术防风葱白枳壳侧柏叶各9克焰消30克
【用法】水1.25升,煎至750毫升。先熏后洗,日用三次。
【功用】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主治】肛门、皮肤瘙痒。
却痛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高良姜30克(锉如骰子,火煨)巴豆5枚(去壳)
【用法】上药和匀,炒令转色,去巴豆不用,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热酒调服,不拘时候。
【功用】散寒止痛。
【主治】心气冷痛,不可忍者。
雀斑丸
【来源】《外科传薪集》。
【组成】玉兰花瓣肥皂皮消
【用法】上药捣烂为丸。日日洗脸时擦面。
【主治】雀斑。
雀粪涂敷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组成】雀粪酱瓣(水洗令净)各15克
【用法】上二味,合和研细。涂敷癣上。
【主治】一切癣症。
雀附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组成】雀儿30枚(取肉)附子120克(炮裂,去皮、脐,捣罗为末)萆薢60克(锉)胡椒45克白芜荑45克干姜45克(炮裂,锉)茴香子45克青橘皮30克(酒浸,去白、瓤,焙)艾叶120克(捣罗为末,与附子、雀儿同放锅中,先铺艾叶末一层,次铺雀儿一层,次铺附子—层,以酽醋2升,慢火熬成膏)川椒45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用法】捣罗为末,以雀儿膏和,更捣三至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盐汤下亦可。
【主治】脾肾久积虚冷,心腹气痛,时自泄痢,食欲不振,颜色萎黄。
雀附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组成】雀儿30枚(取肉)附子120克(炮裂,去皮、脐,捣罗为末)萆薢60克(锉)胡椒45克白芜荑45克干姜45克(炮裂,锉)茴香子45克青橘皮30克(酒浸,去白、瓤,焙)艾叶120克(捣罗为末,与附子、雀儿同放锅中,先铺艾叶末一层,次铺雀儿一层,次铺附子—层,以酽醋2升,慢火熬成膏)川椒45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用法】捣罗为末,以雀儿膏和,更捣三至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盐汤下亦可。
【主治】脾肾久积虚冷,心腹气痛,时自泄痢,食欲不振,颜色萎黄。
雀目泻肝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组成】芒消大黄白芍药桔梗各3克黄芩防风各6克
【用法】上为粗末。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雀目内障。
蚺蛇胆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组成】蚺蛇胆(研)7.5克石胆(研)7,5克龙脑7.5克
【用法】上三味,同研细末。每用少许,涂疮上,每日三至五次。
【主治】小儿口疮。
燃照汤
【来源】《霍乱论》卷下。
【组成】草果仁3克淡豆鼓9克炒山栀6克省头草4.5克制厚朴3克醋炒半夏3克酒黄芩4.5克滑石12克
【用法】水煎,凉服。
【主治】暑秽夹湿,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显恶寒肢冷者。
热六合汤
【来源】《医垒元戎》。
【组成】熟地黄川芎芍药当归黄连栀子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清热。
【主治】血虚有热,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
人参白术汤
【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组成】人参黄芩柴胡干葛栀子仁甘草(炙)各15克白术防风半夏(泡七次)五味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主治】气虚呃逆。
人参败毒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异名】(《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组成】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人参(去芦)芎藭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900克
【用法】上药十味,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功用】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方论】方中羌活、独活善祛一身风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崑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日败毒"。综合全方,有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之功。对正气不足,感冒风寒湿邪,或疮疡、痢疾初起,见有上述症状者,皆可应用。
人参半夏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二。
【组成】人参6克半夏9克广皮3克茯苓6克当归6克沉香1.5克郁金6克砂仁3克佩兰3克苡仁12克牛膝6克佛手l.5克白檀香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痰气上逆,食入呕吐。
人参补肺饮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天冬薏苡黄耆百合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经咳喘,病引缺盆,痰咯难出,口燥声嘶,脉迟细。
人参补阳汤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异名】人参补胃汤(《审视瑶函》卷二)。
【组成】羌活独活各l.8克白芍药生地黄泽泻各O.9克人参白术茯苓黄耆炙甘草当归各1.2克柴胡防风各1.5克熟地黄(酒洗,炒)1.2克
【用法】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主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人参车前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人参车前子
【用法】上药二味,水煎服。
【主治】正气亏虚,膀胱气弱,小便不利者。
人参当归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异名】人参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组成】人参当归麦门冬桂心干地黄各3克大枣20个粳米15克谈竹叶6克芍药12克
【用法】上药九味,嚼咀。用水1.2升,先煮竹叶及粳米,取800毫升,去滓;纳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若烦闷不安者,当取豆蔻1升,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内服。
【功用】益气养血,清热除烦。
【主治】妇女产后血气亏虚,内热心烦,呼吸短气,闷乱不安,头痛身疼,下午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