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九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7:20
发背膏药
【来源】《串雅内编》卷二。
【组成】滴乳香120克(箬包烧红,用砖压出油)净没药120克(照前式去油)鲜油血竭120克白色儿茶120克上好银朱120克杭州定粉120克上好黄丹120克上铜绿g克
【用法】上药各另碾至无声为度,筛极细末拌匀,临时照所患大小,用夹连泗油纸一块,以针多刺小孔,每张用药末15克,以真麻油调摊纸上,再用油纸一块盖上,周围用线缝好,贴患处,用软绢扎紧。自然止痛化腐生新,过三日,将膏揭开,浓煎葱汤,将患处洗净,软绢拭干,再将膏药翻过,用针照前多刺小孔贴之。因药品甚贵,取其可得两面之药力也。无火之人,内服十全大补汤,有火之人,减肉桂、姜、枣,按日煎服。兼以饮食滋补,无不取效。至重者,用膏二张,百无一失。
【功用】止痛化腐生新。
【主治】发背已溃。发背膏药
【来源】《串雅内编》卷二。
【组成】滴乳香120克(箬包烧红,用砖压出油)净没药120克(照前式去油)鲜油血竭120克白色儿茶120克上好银朱120克杭州定粉120克上好黄丹120克上铜绿g克
【用法】上药各另碾至无声为度,筛极细末拌匀,临时照所患大小,用夹连泗油纸一块,以针多刺小孔,每张用药末15克,以真麻油调摊纸上,再用油纸一块盖上,周围用线缝好,贴患处,用软绢扎紧。自然止痛化腐生新,过三日,将膏揭开,浓煎葱汤,将患处洗净,软绢拭干,再将膏药翻过,用针照前多刺小孔贴之。因药品甚贵,取其可得两面之药力也。无火之人,内服十全大补汤,有火之人,减肉桂、姜、枣,按日煎服。兼以饮食滋补,无不取效。至重者,用膏二张,百无一失。
【功用】止痛化腐生新。
【主治】发背已溃。
发表攻里散
【来源】《解围元薮》卷四。
【组成】老人牙灰4个牛虱30个(焙)桑虫4条(焙)川山甲虎骨(酥炙)鹿角灰各30克蜈蚣20条(炙)败龟版(炙)蜂房(炙)官桂各30克麝香1.5克牛黄0,9克蜒蛐4条血余灰鸡卵壳(煅)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酒下。
【主治】大麻风。
发表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二。
【组成】葛根6克西芎4.5克黄芩6克甘草2.4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葱白3根,水煎,热服出汗。
【功用】解表发汗。
【主治】伤寒伤风,头疼发热,口干鼻涕,四时瘟疫流行。
发表丸
【来源】《寿世保元》卷二。
【组成】甘草麻黄升麻葛根各120克苍术6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肥皂子大。每服1丸,生绿豆汤送下。如过三日外,加黄酒200毫升,再加1丸。
【功用】解表发汗。
【主治】伤寒无汗,头疼发热,身痛口干。
发汗散
【来源】《串雅内编》卷一。
【组成】绿豆粉麻黄(去根、节)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次3克,用无根水100毫升调服,即时汗出自愈。
【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一切感冒风寒。
发灰煎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组成】菟丝子120克鹿茸山药各30克发灰7.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浸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主治】五劳七伤,溺血淋沥,胸腹撑闷。
发灰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组成】乱发1团(如碗大,烧成灰)麝香少许
【用法】上二味,同研极细。每服3克,新汲水调下。又取少许吹鼻中,立愈。
【主治】伤寒鼻衄不止。按:《世医得效方》卷八所载"发灰散"的组成与本方同,用米醋泡汤调下。治血淋。
发火汤
【来源】《辨证录》卷四。
【组成】柴胡3克甘草3克茯神9克炒枣仁9克当归9克陈皮9克神曲3克炒栀子3克白芥子6克白术6克广木香末1.5克远志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火郁为病,少气,胸、胁、腹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舌干苦,胃脘上下忽时作痛,或腹中暴痛,目赤头晕,心热烦闷,懊侬善暴死,汗濡皮毛,痰多稠浊,两颧红赤,身生痱疮。
发际散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五倍子末310克雄黄末30克枯矾末刃克
【用法】先将雄黄及枯矾研细,后加五倍子末研和。毛囊炎用香油或醋调敷疮上,脓疱疮或湿疹感染时,与湿疹粉等量混合,香油调搽。
【功用】灭菌止痒,收湿化毒。
【主治】毛囊炎,脓疱疮,湿疹感染。
发声散1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组成】升麻桔梗川芎桑白皮各30克甘草羌活马兜铃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水150毫升,入竹茹、薄荷,同煎至9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语声不出,胸满短气,涎嗽喘闷,咽喉噎塞。(嘶哑)
发声散2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组成】栝楼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服3~6克,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1.5克,绵裹噙化咽津,并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主治】咽喉语声不出。(嘶哑)
发声汤
【来源】《辨证录》卷十。
【组成】枇杷叶5片贝母6克茯苓15克百部3克苏叶3克麦冬9克甘草3克玄参15克桑白皮9克
【用法】水煎服。一剂声少出,再剂声大出矣,三剂痊愈。
【功用】宣扬肺气,分消水湿。
【主治】口渴之极,快饮凉水,忽然暗哑,不能出声者。
发郁汤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组成】丹皮柴胡羌活葛根远志菖蒲葱白细辛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腠理闭塞,邪热怫郁。
发疹紫草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十四引亢拱辰方。
【异名】紫草散(《明医杂著》卷六)。
【组成】紫草甘草糯米黄耆
【用法】上药为末。水煎服。
【主治】麻疹;痘疹黑陷。
伐木丸
【来源】《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张三丰仙传方》。
【组成】苍术1千克(米泔浸二宿)黄酒曲120克(同苍术共炒为赤色)皂矾500克(酣拌晒干,入瓶火煅)
【用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桐梧子大。每服30~40丸,好酒、米汤任下,每日二至三服。
【功用】燥湿运脾,泻肝消积。
【主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皮肤黄肿如土色,心腹胀满,肢倦无力,能食而不消化。亦治疳积,疟痢。
【方论】方中皂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治肿满黄肿、疟痢疳积;苍术、黄酒曲健脾燥湿,消积和胃,合皂矾以扶土伐木。三药合用,肝得疏泄,脾得健运,积滞得消,则黄肿目退,疳积可愈。
伐阴汤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六十四引《吴氏集验方》。
【组成】缩砂7.5克桂7.5克生姜15克甘草9克
【用法】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功用】解菌蕈毒。
法制半夏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组成】半夏250克(汤洗四十九遍,用酒浸一日,焙干)白矾120克丁香皮(为末)90克草豆蔻(去皮,为末)75克
【用法】上药四味,同入酒内浸,春、夏七日,秋、冬半月,候日满,只取半夏,于温汤内浴过,焙干。不计时候,嚼下3~5粒,用腊茶或酒送下。
【功用】化痰利膈,下气和中。
【主治】寒痰咳嗽,胸脘痞满,呕恶食少。
法制贝母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五味子(炙)192克甘草1.44千克橘红192克硼砂(炒)180克薄荷96克乌梅276克
【用法】以上共六味,煎熬澄清,去滓成汁,再入去心贝母3.84千克,加入药汁内搅匀,晒干即成。每次用3克,煎汤服用,或噙化亦可。
【功用】清肺止咳,化痰定喘。
【主治】肺经热盛,虚火上蒸,咳嗽痰喘。
法制槟榔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组成】鸡心槟榔30克(切作小块)缩砂(取仁)白豆蔻(取仁)丁香(切作细条)粉草(切作细块)各30克橘皮(去白,切作细条)生姜(切作细条)各250克盐60克
【用法】上药用河水500毫升浸一宿,次日用慢火砂锅内煮干,焙干,入新瓶收贮。每服3克,细嚼酒下,或为细末;汤调服。
【主治】酒食过度,胸膈膨满,口吐清水及一切积聚。
法制清气化痰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五。
【组成】半夏南星(去皮、尖)白矾皂角干姜各120克上药先将白矾等三味用水1.25升,煎取750毫升,却入半夏二味,浸二日,再煮至半夏、南星无白点为度,晒干。陈皮青皮紫苏子萝卜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研)葛根神曲(炒)麦蘖(炒)山楂子香附子
【用法】上药为末,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临卧茶、汤任下。
【功用】顺气快脾,化痰消食。
【主治】咳嗽,胸满痰盛。
【禁忌】脾胃虚者忌用。
法制芽茶
【来源】《鲁府禁方》卷四。
【组成】芽茶500克(拣净,冷水洗,烘干)白檀香末15克白豆蔻末15克片脑3克(另研)
【用法】用甘草膏拌匀茶,将前三味散为衣,晒干,不拘时嚼咽。
【功用】清热化痰,消食止渴,解酒。
法制竹沥丸
【来源】《古今医统》卷四十三。
【组成】陈皮(去白)白术(炒)白茯苓各90克炙甘草半夏曲贝母枳壳神曲(炒)桔梗黄芩各90克玄明粉30克香附子(制)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以竹沥250毫升,入姜汁、酒各80毫升和匀,拌诸药,日中晒干,仍依法入竹沥、姜汁,拌晒七次为度;磨罗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食后或临卧时白汤送下80丸,三日便见效验。久病者七日效,疲者一月痊愈。
【功用】清热降火,化痰止嗽。
【主治】痰火劳嗽,呕恶不欲食。
番薷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香薷(去土)紫苏(用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丁香茯神(去木)檀香(锉)藿香叶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30丸。每服1~2丸,细嚼,温汤或新汲水下。小儿服半丸,不计时候。
【主治】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
翻气丸
【来源】《集成良方三百种》。
【组成】雄黄白矾枯矾大黄黄土面粉各9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花椒15克煎水,加生脂油9克,合丸如弹子大,晒干。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将药丸放人阴内。重者二至三日病与药同下,再换新药丸一至二次痊愈。
【主治】妇人阴内生疮作痒,身发寒热,头目眩晕,四肢无力,心慌心跳,久则目盲致死。
【禁忌】忌烟酒及煎炒火炙食物。
翻气丸
【来源】《集成良方三百种》。
【组成】雄黄白矾枯矾大黄黄土面粉各9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花椒15克煎水,加生脂油9克,合丸如弹子大,晒干。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将药丸放人阴内。重者二至三日病与药同下,再换新药丸一至二次痊愈。
【主治】妇人阴内生疮作痒,身发寒热,头目眩晕,四肢无力,心慌心跳,久则目盲致死。
【禁忌】忌烟酒及煎炒火炙食物。
返魂丹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组成】生玳瑁15克朱砂"克雄黄15克白芥子15克
【用法】上药同研如面,酒煎安息香30克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童便送下5丸,不拘时候。
【主治】卒中风不语,精神闷绝,及中恶不省人事。
返蛰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四。
【组成】当归6克茯苓6克白术3克苡仁12克广皮3克鹤虱4.5克雷丸3克乌药3克砂仁3克厚朴3克开口花椒24粒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气上逆,蛔虫不安,腹痛时作时止。
方脉流气饮
【来源】《外科发挥》卷五。
【组成】紫苏青皮(去白)当归(酒拌)芍药(炒)乌药茯苓桔梗(炒)半夏(姜制)川芎黄耆(炙)枳实(麸炒)防风陈皮(去白)甘草(炙)各3克木香大腹皮槟榔枳壳(麸炒)各1.5克
【用法】上作一剂。用水400毫升,加姜3片、枣1枚,煎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瘰疬流注,及郁结聚结肿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咽塞不利,胁腹膨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或四肢浮肿,大小便秘。
芳香逐秽汤
【来源】《暑病证治要略》。
【组成】广藿香全青蒿佩兰各4.5克白蔻仁2.4克薄荷2克苦杏仁9克广郁金6克扁豆花4.5克金银花6克西瓜翠衣9克荷花瓣2朵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凉涤暑,芳香逐秽。
【主治】暑夹秽恶,伤子三焦气分,面垢,头胀痛,身热汗少,烦渴胸闷,腹痞哕逆,腹痛,溲赤短少,舌黄糙腻而燥,脉滞涩。
防风冲和汤
【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组成】防风白术生地各4.5克羌活黄芩白芷甘草各3克川芎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伤风有汗,脉浮缓。
【加减】汗未止,加黄耆、芍药。
防风当归散
【来源】《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组成】防风15克甘草节15克赤芍药15克绵黄耆15克当归白芷各15克左缠藤75克皂角刺75克肉桂15克或3克(阴证用15克,阳证用3克)大黄15克或3克(阳证用15克,阴证用3克)
【用法】上药哎咀。用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好酒200毫升,再煎至40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热毒疮疖。
防风归芎汤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川芎当归防风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蔓荆子丹参乳香没药桃仁苏木泽兰叶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青紫肿痛。
防风黄芩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组成】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方论】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防风羌活汤1
【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三。
【组成】防风羌活连翘升麻夏枯草牛蒡子川芎黄芩(酒浸)甘草昆布(洗)海藻(洗)僵蚕
【用法】上药加薄荷,水煎服。
【主治】瘰疬发热。
【加减】体虚者,加人参、当归;实者,加黄连、大黄。
防风羌活汤2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组成】防风川羌活半夏(姜制)黄芩(酒洗)南星(姜制)北细辛白术(土炒)甘草(炙)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风寒或痰湿在脑,眉棱骨痛及头脑昏痛。
防风秦艽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连翘各3克槟榔甘草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各1.8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祛风解毒,清肠止血。
【主治】痔疮便血,肛门坠重作痛。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6克。
防风散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组成】防风30克(去芦头)川升麻30克黄芩30克赤芍药30克蔓荆子30克石膏30克葛根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主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防风散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组成】防风30克(去声头)白及30克柏子仁3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散。以乳汁调和,涂头上,以合为度。
【主治】小儿囟开不合。
防风散3
【来源】《宣明论方》卷一。
【组成】黄芩人参甘草川芎麦门冬(去心)各30克防风(去芦)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主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防风散4
【来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
【异名】圆翳防风散(《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组成】茺蔚子防风桔梗五味子知母各60克黑参川大黄细辛芒消车前子黄芩各3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圆翳内障。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薄烟轻雾;渐渐加重,继则黑睛上出现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视之,其形差小。不痛不痒,渐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