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十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9:14
复全膏
【来源】《疡科选粹》卷四。
【组成】蜜蜂21个蛇蜕2.4克
【用法】上用香油120毫升,入二味,慢火熬化,滤滓入光扮60克,以桑枝急搅候冷,在水中浸七昼夜,纸上摊贴患处。
【主治】瘰疬未破。复全膏
【来源】《疡科选粹》卷四。
【组成】蜜蜂21个蛇蜕2.4克
【用法】上用香油120毫升,入二味,慢火熬化,滤滓入光扮60克,以桑枝急搅候冷,在水中浸七昼夜,纸上摊贴患处。
【主治】瘰疬未破。
复生散
【来源】《卫生宝鉴》卷二十。
【组成】半夏不拘多少
【用法】上一味,为细末,心头温者,用约0.3克吹入鼻中,立活。
【功用】急救,通窍。
【主治】突然病死、压死、溺死等一切横死。
复生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六。
【组成】牙皂僵蚕穿山甲各1.8克麻黄防风胆星半夏各1.5克甘草0.9克大黄3克(后入,略煎一滚)
【用法】先即以此儿脱下脐带,煎五六沸去带,再入前药煎。临服加入姜汁、竹沥各20毫升,麝香少许调匀,徐徐以匙灌之。以通利则有生机,
【主治】小儿脐风撮口。
复寿延春丹
【来源】《普济方》卷一一五。
【组成】人参60克白茯苓60克远志(去心)牛膝(酒浸)杜仲(炒去丝)黄耆菖蒲当归苍术(泔浸,去皮)甘菊花地骨皮各30克天麻半夏(制)生地黄熟地黄益智仁萆薢(酒浸)羌活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平肝熄风。
【主治】防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复寿延春丹
【来源】《普济方》卷一一五。
【组成】人参60克白茯苓60克远志(去心)牛膝(酒浸)杜仲(炒去丝)黄耆菖蒲当归苍术(泔浸,去皮)甘菊花地骨皮各30克天麻半夏(制)生地黄熟地黄益智仁萆薢(酒浸)羌活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平肝熄风。
【主治】防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复苏汤
【来源】《林如高正骨经验》。
【组成】三七6克龙骨9克珍珠粉0.6克厚朴6克朱砂3克琥珀6克血竭9克枳壳6克麝香0.6克菖蒲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重伤之后,人事不省者。
复阳丹1
【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组成】荜澄茄木香干蝎附子硫黄吴萸各15克干姜3克
【用法】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30丸,姜汤送下,复以热酒投之取汗。
【主治】伤寒面青肢冷,心腹胀,脉沉细。
复阳丹2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附子(制)炮姜胡椒北五味(炒)炙甘草各30克白面60克(炒熟)
【用法】上为末,和匀,入温汤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克,随证用药引送下。
【主治】阴寒呕吐,泄泻腹痛,寒疝,
复音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组成】乱发30克(烧为灰)桂心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6克,以暖酒调下,日四五服。
【主治】中风失音不语,筋脉拘急,腰背强直。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历代名医良方注释》补。
复音丸
【来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硼砂30克玄明扮胆星诃子肉30克百药煎3个冰片0.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另外用大乌梅肉30克,捣如泥,丸如龙眼核大。每用1丸,噙化。
【主治】音哑。
复元大补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二十。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各4.5克当归4克炙草2.5克肉桂白术川芎各2.5克南木香1克
【用法】水煎,频服。
【主治】痘疮二三日细小,四五日渐大,六七日脚阔顶陷,色白如豆壳者,名日倒陷。
复元丹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组成】附子(炮)60克南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去汗)独活厚朴(去皮,锉,姜制炒)白术(略炒)陈橘皮吴茱萸(炒)桂心各30克泽泻45克肉豆蔻(煨)槟榔各15克
【用法】上十三味,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紫苏汤下,不以时。
【主治】脾肾虚寒,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禁忌】当禁欲,并绝咸半年。
复元活血汤1
【来源】《医学发明》卷三。
【组成】柴胡15克瓜蒌根当归各9克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克大黄(酒浸)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用法】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30克,用水225毫升,酒75毫升,同煮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之。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功用】疏肝通络,活血祛瘀。
【主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方论】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蒌根润燥散血,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复元活血汤2
【来源】《医方一盘珠》卷二。
【组成】玄胡1.5克当归6克甘草1.8克山甲2.1克熟庄黄9克桃仁5~7粒(研)红花0.9克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腰痛。
复元散1
【来源】《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组成】土鳖虫不拘多少(用壁喜窠包虫在内,以苎麻线缚定,将黄泥包封,火煅)红花(为末)1.5克大仙人柴(火煅醋淬,为末)1.5克古文钱(火煅,为末)3克自然铜(煅三次,为末)1.5克乳香没药各1.5克(为末)
【用法】上药研细和匀。每服0.6克,空腹时用好酒调下,小儿用0.3克。
【主治】小儿扑跌损伤,瘀凝不散,寒热疼痛,举动不能。
复元汤1
【来源】《鲁府禁方》卷一。
【组成】热附黄连甘草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知母芍药童便。
【用法】加生姜、大枣煎,临服入葱白2茎,捣汁调之,温服。
【主治】伤寒汗、下太过,下元虚弱,无根虚火泛上,身微热,无头痛,无恶寒,面赤微渴,目无精光,语无伦次,脉数无力,名戴阳症。
复元散2
【来源】《麻科活人全书》卷一。
【组成】贝母百合阿胶(炒)枇杷叶(蜜炙,去毛)桔梗罂粟壳(炒)各3克
【用法】为末。用桑白皮煎汤下3克。
【主治】麻疹喘急,鼻孔干黑如煤。
复元散1
【来源】《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组成】土鳖虫不拘多少(用壁喜窠包虫在内,以苎麻线缚定,将黄泥包封,火煅)红花(为末)1.5克大仙人柴(火煅醋淬,为末)1.5克古文钱(火煅,为末)3克自然铜(煅三次,为末)1.5克乳香没药各1.5克(为末)
【用法】上药研细和匀。每服0.6克,空腹时用好酒调下,小儿用0.3克。
【主治】小儿扑跌损伤,瘀凝不散,寒热疼痛,举动不能。
复元汤2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四。
【组成】荆芥穗藿香叶臭椿皮各等分
【用法】上哎咀。煎汤熏洗。子宫即入。
【主治】产后子宫不收。
复元通气散1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组成】舶上茴香(炒)穿山甲(锉,蛤粉炒,去粉)各60克南木香(不见火)45克延胡索(擦去皮)白牵牛(炒,取末)陈皮(去白)甘草(炒)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5克,热酒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饮酒人,煎南木香汤调下。
【主治】疮疖痈疽初起,焮赤疼痛,及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妇人吹奶。
复元通气散2
【来源】《活法机要》。
【组成】青皮陈皮各120克甘草90克(生熟各半)穿山甲(炮)栝楼根各6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热酒调下。
【主治】诸气涩闭,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
复元通气散3
【来源】《秘传外科方》。
【组成】木香茴香青皮穿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贝母(去心,姜制)漏芦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6克,温酒调服;若为哎咀,水煎服亦可。
【主治】痈疽肿毒,打扑损伤,气滞作痛,疝气。
复元通气汤
【来源】《保命歌括》卷十六。
【异名】复元通气散(《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舶上茴香(炒)穿山甲(蛤粉炒胖)木香各45克延胡索白丑(头末)炙草陈皮(去白)各30克乳香(末)没药(末)各15克当归4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热酒调下。
【主治】气疝作痛。
复元养荣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七。
【组成】远志肉1.5克人参4.5克酸枣仁(炒)3克黄耆(蜜炒)3克荆芥2.4克白芍(酒炒)3克当归头3克地榆3克白术(去芦)3克甘草1克
【用法】上锉1剂。加大枣1枚,水煎,温服。
【主治】妇人血崩,血去过多,心神恍偬,战栗虚晕者。
复正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二。
【组成】防风3克荆芥3克细辛2.5克黄芩6克乌药6克天麻6克当归9克(酒洗)白芍6克(酒炒)川芎4.5克白术4.5克(去芦)陈皮4.5克(去白)半夏6克枳壳3克(去瓤,麸炒)白芷2.4克桔梗2.4克僵蚕9克甘草2.4克白茯苓6克(去皮)
【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煎服。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赴筵散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组成】五倍子30克(洗)黄柏(蜜涂,炙紫色)滑石各15克
【用法】上研细末。每服用1.5克,掺患处,咽津不妨,便可饮食。
【主治】口疮疼痛。
覆盆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组成】覆盆子根枣(去核)人参白茅根灯心半夏(焙)前胡白术各等分
【用法】上八味,锉如麻豆大。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胃气不和,呕逆不下食。
覆盆子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组成】覆盆子90克苁蓉巴戟天白龙骨五味子鹿茸茯苓天雄续断薯蓣白石英各75克干地黄60克菟丝子90克蛇床子37.5克远志干姜各45克
【用法】上药十六味,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15丸,每日二次,渐渐加至30丸。
【主治】劳伤羸瘦。
【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及不洁等腐败食物。
改容膏
【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蓖麻子30克冰片0.9克
【用法】共捣为膏,左歪贴右,右歪贴左。
【主治】中风口眼歪斜,无他证者。
【加减】寒月加干姜、附子各3克。
改容丸
【来源】《医学心悟》卷六。
【组成】大贝母(去心)白附子防风白芷菊花叶滑石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大肥皂10荚,蒸熟去筋膜,捣和药为丸,早晚洗面。
【主治】风热上攻,致患雀斑、粉刺。
干蟾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组成】干蟾1枚(烧灰)龙柏花地骨皮没药各7.5克麝香3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有口齿疳疮蚀破者,先以消石少许掺之,相次以此药1.5克,敷放患处,每日二至三次。
【主治】走马牙疳。
干蟾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组成】干虾膜1枚(涂酥炙微黄)漏芦3O克菖蒲30克雄黄O.9克(细研)朱砂0.9克(细研)磨麝香0.3克(细研)
【用法】上药捣罗为本,研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小儿无辜疳痢,黄瘦腹痛,或腹内有虫。
干蟾丸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
【组成】干蟾1枚(涂酥,炙微焦)木香3.7克肉豆蔻2颗(去壳)雄黄7.5克(细研)丁香3.7克熊胆3.7克(细研)胡黄连7.5克朱砂7.3克(细研)青黛7.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赤石脂7.5克代赭7.5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研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一岁儿每服2丸,以粥饮送下,日服二次。
【主治】小儿乳疳,腹大黄瘦。或时吐乳,壮热下痢。
干葛防风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组成】干葛防风石膏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齿痛,属阳明风热者。
干葛石膏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组成】干葛柴胡黄芩石膏枳壳广皮甘草木通紫苏梗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阳明燥火,胁肋疼痛。
干葛汤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异名】葛根汤(《普济方》卷二九八)
【组成】白干葛枳壳(炒)半夏(制)茯苓生干地黄杏仁各15克黄芩甘草各7.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9克,用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个,水煎服。
【主治】酒痔。
干姜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干姜60克附子5克(生用)
【用法】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顿服。
【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6克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
干姜人参半夏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干姜人参各14克半夏28克
【用法】上药三味为末,以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一日三次。
【主治】妇人妊娠呕吐不止。
干姜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组成】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款冬花15克细辛0.9克白术0.9克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木香0.9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主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