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三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6:51


阿胶黄连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4.5克(烊冲)生白芍6克小川连1.8克(蜜炙)鲜生地18克青子芩3克鸡子黄1枚(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寒邪传少阴,水为火烁,心烦不寐,肌肤枯燥,神气衰弱,咽干溺短,舌红尖绛,脉左细数,按之搏指,右脉反大而虚软者。

阿胶黄连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4.5克(烊冲)生白芍6克小川连1.8克(蜜炙)鲜生地18克青子芩3克鸡子黄1枚(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寒邪传少阴,水为火烁,心烦不寐,肌肤枯燥,神气衰弱,咽干溺短,舌红尖绛,脉左细数,按之搏指,右脉反大而虚软者。
安神生化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组成】川芎3克柏子仁3克人参3~6克当归6~9克茯神6克桃仁12粒黑姜1.2克炙草1.2克益智仁2,4克(炒)陈皮0.9克
【用法】加大枣,水煎服。
【主治】妇人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
安神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6克防风7.5克柴胡升麻酒生地黄酒知母各15克黄耆60克酒黄柏羌活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蔓荆子1.5克、川芎0.9克,再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
【主治】头痛头眩,眼黑。
安神丸1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异名】朱砂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黄连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十三)。
【组成】黄连4.5克(酒洗.)朱砂3克(水飞)酒生地黄酒当归身炙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除朱砂水飞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15丸,食后津唾咽下。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似懊侬之状,失眠多梦。现用于神经衰弱之失眠、健忘、心悸,精神抑郁症之神思恍惚,属心火偏盛者。
【方论】方中朱砂重镇安神,黄连清心除烦为君;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为臣;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以奏清心安神,滋阴养血之效。
安神丸2
【来源】《慎斋遗书》卷九。
【组成】龙骨30克诃子肉7枚砂仁15克
【用法】上药为末,面糊丸,朱砂30克为衣。每服2~3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大便秘者,葱白汤下。
【主治】虚劳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
安神丸3
【来源】《采艾编翼》卷二。
【组成】龙脑麝香各0.9克朱砂牙消各0.9克牛黄1.5克人参犀角各3克茯苓9克地骨皮甘草麦冬各6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1丸,盐汤下。
【主治】癫痫。
安神镇惊丸1
【来源】《保婴撮要》卷三。
【组成】天竺黄(另研)人参茯神南星(姜制)各15克酸枣仁(炒)麦门冬当归(酒炒)生地黄(酒洗)赤芍药(炒)各9克薄荷木通黄连(姜汁炒)山栀(炒)辰砂(另研)牛黄(另研)龙骨(煅)各6克青黛3克(另研)
【用法】上药为末,蜜为丸,绿豆大。每服3~5丸,淡姜汤送下。
【主治】小儿急惊风惊退后调理,以预防再惊。
安神镇惊丸2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去芦)茯神(去皮、木)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酸枣仁(炒)麦门冬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黄连(酒炒)竹茹山栀(炒)各等分甘草0.9克辰砂1.5(研末)
【用法】上药除辰砂外,研为细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枣汤调辰砂少许送下。
【主治】血虚,心神不安,惊悸怔忡,不寐。
安肾丸1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组成】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脐)各500克桃仁(麸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药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术破故纸各1.5千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小肠气者,用炒茴香盐酒送下。
【功用】壮阳益肾。
【主治】肾经积冷,下元虚惫,目暗耳鸣,四肢无力,夜梦遗精,小便频数,脐腹撮痛,食少体瘦,惊恐健忘,大便溏泻。
安肾丸2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组成】补骨脂(炒)葫芦巴(炒)茴香(炒)川楝(炒)续断(炒)各90克桃仁(麸炒,去皮、尖,别研)杏仁(如上法)山药(炒,切)茯苓各60克
【用法】上药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主治】肾虚腰痛,阳事不举,耳鸣口干,面色黧黑,耳轮焦枯。
安石榴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
【组成】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服之。不愈再服。体弱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
【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
安胎当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组成】当归阿胶(炙)芎藭人参各6克大枣(擘)4枚艾6克
【用法】上药以酒、水各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内胶令烊,分二服。
【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
安胎和气饮
【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川芎条芩白术砂仁
【用法】水煎服。
【主治】孕妇受伤。
安胎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组成】熟地艾叶白芍(炒)川芎黄耆(炒)阿胶(炒)当归甘草(炙)地榆各3克
【用法】上药加姜、枣,水煎服。
【主治】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
安胎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组成】熟地艾叶白芍(炒)川芎黄耆(炒)阿胶(炒)当归甘草(炙)地榆各3克
【用法】上药加姜、枣,水煎服。
【主治】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
安胎丸1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条芩各30克白术(去芦)1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茶汤任下,日三服。妊娠宜常服之。
【主治】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
安胎丸2
【来源】《仙拈集》卷三。
【组成】茯苓120克条芩白术香附益母草各60克玄胡红花没药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以7丸为限,空腹时用白汤送下,不宜多服。如胎不安,一日四至五次。胎安则仍一日一服。甚效。
【主治】妊娠腹痛,腰酸作胀。如惯于小产者,可预服之。甚至见红将坠者,亦能保足月。
安胎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组成】地榆甘草(炙微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黄(洗,酒洒蒸,焙)当归(去芦,洗,酒浸)川芎白术半夏(汤洗七次)阿胶(捣碎,麸炒)黄耆(去苗)白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主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疲劳,恶闻食气,喜食咸酸,多睡少起,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非时转动,腰腹疼痛,或时下血。
【禁忌】服药期间,勿食鸡鸭蛋、鲤鱼脍、兔、犬、驴、骡、山羊肉、鱼子、鳖卵、雉雀、桑椹。
安胃散
【来源】《杏苑生春》卷四。
【组成】茯苓白术车前子各3克五味子1.5克乌梅1枚粟壳4.5克
【用法】上药哎咀。水煎,空腹时温服。
【主治】下痢脓血相杂,腹中窘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安胃汤
【来源】《脾胃论》卷下。
【组成】黄连(拣尽,去须)五味子(去子)乌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熟甘草0.9克升麻梢0.6克
【用法】上药哎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汗出过多,致半身不遂,偏风痿痹。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酒、湿面、蒜、葱、椒、薤、姜,调味香料之类。
白虎加桂枝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用法】上锉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功用】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白虎加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绵裹)甘草(炙)6克粳米12克人参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功用】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主治】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方论】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白虎青龙汤
【来源】《白喉条辨》。
【组成】生石膏木通贝母(去心,杵)桑叶(生用)连翘牛蒡子(生用,杵)板蓝根银花蝉蜕(去足、翅)麦冬(去心)生地黄芩
【用法】上药十二味,水煎,分二次服。一日二剂或三剂。
【功用】清热解毒,养阴化痰。
【主治】白喉,太阴燥火挟有少阳相火,喉间红肿而痛,甚则颈项亦肿,初起辄多痰涎。
【加减】太阴燥火盛,少阳标证轻者,去黄芩、牛蒡子,加西洋参,倍石膏、地、冬;标证独盛者,以黄芩易龙胆草;痰涎壅盛者,仍用牛蒡子,或冲入鲜莱菔汁、牛黄,减冬、地,加杏仁、旋复花、瓜萎皮。
白虎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甘草6克(炙)粳米18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方论】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渴;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养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热生津之功。
【实验研究】退热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43,白虎汤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中单用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两药合用,退热效果更加显著。
白及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组成】白及0.3克细辛0.3克防风0.3克(去芦头)柏子仁0.3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一日二次。
【主治】小儿解颅。
白僵蚕丸
【来源】《直指小儿方》卷二。
【组成】牛胆制南星6克白僵蚕(炒)地龙干五灵脂全蝎(焙)各3克
【用法】上为末,水煮生半夏糊丸,麻子大。每服5丸,姜汤下。
【功用】熄风化痰。
【主治】慢脾风,痰盛不化,阳气未甚脱者。
白降丹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组成】朱砂雄黄各6克水银30克硼砂15克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45克
【用法】先将朱、雄、硼三味研细,入盐、矾、硝、皂、水银共研匀,以水银不见星为度。用阳城罐一个,放微炭火上,徐徐倒药入罐化尽,微火逼令干取起。如火大太干则汞走,如不干则药倒下无用,其难处在此。再用一阳城罐合上,用棉纸截半寸宽,将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样研细,以盐滴卤汁调极湿,一层泥一层纸,糊合口四五层,及糊有药罐上二三层。地下挖一小潭,用饭碗盛水放潭底。将无药罐放于碗内,以瓦挨潭口,四边齐地,恐炭灰落碗内。有药罐上以生炭火盖之,不可有空处。约三炷香,去火,冷定开看,约得30克。炼时罐上如有绿烟起,急用笔蘸罐子盐泥固之。每次用少许(疮大者用0.15克,疮小者用0.03~0.06克,以清水调敷疮上,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内。初起者立刻起疮消散,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肿。
【功用】化腐拔毒。
【主治】痈疽发背,一切疗毒,无名肿毒,以及赘瘤、息肉、瘘管、恶疮等。
【禁忌】因本方腐蚀性较强,初生小儿、面部及关节部位,不宜多用;口腔、耳中、眼边及心窝、腰眼等处,均不宜使用;禁止内服。
白降雪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组成】石膏(煅)4.5克硼砂3克焰消胆矾各1.5克元明粉0.9克冰片0.6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吹入喉内。
【主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声音难出。
白金膏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组成】桑根白皮90克柳白皮60克槐白皮60克葱白1把(切)白芷30克当归30克乳香30克黄丹390克羌活30克
【用法】上药各细锉。用麻油1千克,以慢火煎油,次下三般白皮并葱,煎令焦黄色,去滓;再下诸药,煎半日,又去滓;次下黄丹,以柳枝子搅令黑色成膏,以瓷盒贮。临用时,以故帛摊贴于疼痛损处。
【主治】伤折疼痛。(骨折)
白金丸1
【来源】《医方考》卷五引《普济本事方》。
【异名】郁矾丸(《世医得效方》卷八)、郁金丸(《普济方》卷一○○引《海上方》)、截癫丸(《青囊秘传》)。
【组成】白矾90克郁金210克(须四川蝉腹者为真)
【用法】上共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60丸,温汤下。
【功用】豁痰安神。
【主治】癫狂。
【方论】方中白矾能化顽痰,郁金开郁散结,合制为丸,则痰去窍开,神清病愈。
白金丸2
【来源】《外科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
【组成】白矾(研细)川郁金(研细)各等分
【用法】上和匀,皂角汁为丸。
【功用】祛痰散结。
【主治】喉风,乳蛾。
白敬宇眼药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珍珠(豆腐炙)15克麝香7.5克熊胆60克冰片486克硇砂3克炉甘石(煅)495克石决明(煅)300克海螵蛸(去壳)283.5克
【用法】共研为极细粉,过罗,混合均匀。装瓶重0.39克。膏剂:加凡士林油19.2千克,液体石蜡1.92千克,混合均匀后,装瓶管。每管重1.2克。用玻璃针沾冷开水点在大眼角内,然后再沾药粉少许(如小米粒大)点在大眼角内。每日二至三次。点后适当休息。膏剂:挤出少许,人大眼角内。
【功用】明目消肿,散风止痒。
白蔹丸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鹿茸(醋蒸,焙)60克白蔹金毛狗脊(燎去毛)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主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
白龙散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组成】白矾(枯)铅丹龙骨各15克麝香3克
【用法】上研极细。先以棉杖子搌尽耳内脓水,每次用少许,分掺两耳,一日二次。
【功用】燥湿敛疮,消肿止痛。
【主治】小儿肾热,上冲于耳,津液结滞,作痛流脓;或因沐浴水入耳内,蕴积成热,耳流脓汁。
白龙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桂枝白芍(酒炒)龙骨(煅)牡蛎(煅)甘草(炙)各9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大枣2枚,水煎服。
【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
白螺丸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螺蛳壳(墙上年久者,烧)滑石(炒)苍术山栀香附南星各60克枳壳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0~40丸,姜汤下。
【主治】痰饮积聚,胃脘疼痛。
【加减】春加川芎,夏加黄连,冬加吴茱萸。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景西全书》卷五十四补。
白马蹄散1
【来源】《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异名】马蹄散(《千金翼方》卷二十)。
【组成】白马蹄(烧令烟尽)
【用法】上捣筛。温酒服3克,日三夜一.
【主治】打伤,腹中瘀血;妇人血疾。
白马蹄散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组成】白马蹄90克(烧令烟尽)栗子黄30克(阴干)桂心22克蒲黄30克龟壳60克(涂酥炙微黄)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6克,日三服。
【主治】伤折。(跌打损伤)
白前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
【组成】白前6克紫菀半夏(洗)各9克大戟(切)3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1升,渍之一宿,明旦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久患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
白散
【来源】《伤寒论》。
【异名】三物白散(《类证活人书》卷十五)、桔梗白散(《外台秘要》卷十)
【组成】桔梗22.5克巴豆7.5克(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22.5克
【用法】上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海服1.5克,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若不利,进热粥200毫升;利过不止,进冷粥200毫升。
【主治】寒实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