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二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9:4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组成】生干地黄120克阿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蒲黄6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12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热伤肺脏,唾血不止。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补。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组成】生干地黄120克阿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蒲黄6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12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热伤肺脏,唾血不止。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补。
安胃饮1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陈皮山楂麦芽木通泽泻黄芩石斛
【用法】上药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胸脘痞闷,便结口渴,苔黄脉数。
【加减】胃火热甚,脉滑实者,加石膏。
安胃饮2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清半夏30克(温水淘洗两次,至毫无矾味,然后入煎)净青黛9克赤石脂30克
【用法】用做饭小锅,煎取清汁300毫升,调入蜂蜜60克,徐徐温饮,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
【主治】妊娠恶阻。
【加减】服后吐仍未止,或大便燥结者,去赤石脂,加生赭石(轧细)30克;若嫌青黛微有药味者,亦可只用半夏、赭石。
安中调气丸
【来源】《古今医鉴》卷五。
【组成】广皮60克半夏(姜制)30克白茯神30克白术(土炒)60克枳实(麸炒)30克苏子(炒)18克川芎15克当归(酒洗)15克白芍药(盐、酒洗,炒)24克木香3克甘草(炙)9克香附90克(长流水浸三日,洗净,炒黄色)神曲(炒)30克黄连(姜汁浸,晒干,猪胆汁拌炒)30克白豆蔻15克萝卜子(炒)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竹沥、姜汁打神曲为丸,如绿豆大。每服80丸,不拘时,白汤或清米汤送下。
【主治】翻胃痰膈。
菴闾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组成】菴闾子(微炒)熟干地黄(焙)蒲黄(微炒)当归(切,焙)各60克
【用法】上四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日午、临卧空腹时韫服。
【主治】妇人突然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断。
菴闾子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组成】菴闾子15克白薇15克桂心7.5克防葵15克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膝30克(去苗)当归1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7.5克芎藭15克鬼箭羽7.5克干姜15克(炮裂,锉)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腹时,温酒送下20丸。
【主治】产后月候不调,或生寒热,羸瘦,饮食无味,渐成劳证。
八宝丹1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
【组成】真犀黄3克血珀6克珍珠6克冰片3克滴乳15克飞面24克辰砂6克飞滑石12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日调服0.36克。
【主治】广疮结毒。
八宝丹2
【来源】《疡医大全》卷九。
【组成】珍珠(布包,入豆腐内煮一伏时,研细)牛黄1.5克象皮(切片)琥珀(灯心同乳)龙骨(煅)轻粉各4.5克冰片0.9克芦甘石(煅红,研细)9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瓷瓶密贮。每用少许,掺疮面,上以膏药或油膏盖贴。
【功用】生肌敛疮。
【主治】一切渍疡,脓腐已净而须收口者。
八宝红灵丹
【来源】《疗证汇要》卷一。
【异名】绛雷(《随息居霍乱论》卷四)、八宝红灵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红灵丹(《湿温时疫治疗法》)。
【组成】朱砂30克(水飞)明雄黄18克真麝香9克冰片9克硼砂18克礞石12克牙硝7.5克小真金箔50张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再研匀,瓷瓶密贮。内服每用0.15~0.3克,凉开水送下,小儿减半;外用吹喉、点眼每用0.15克;治肿毒酌量,用醋调敷。
【主治】霍乱痧胀,吐泻腹痛,肢冷脉伏,神志昏迷,或温病时疫,或暑月受热,或不服水土,头昏眼黑,恶心欲吐;以及目赤,喉痹,肿毒,跌打损伤,蝎螫蛇咬。
八宝回春汤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附子(炮)人参麻黄(去节)黄芩防己香附子(去毛)杏仁(去皮)川芎当归各30克茯神45克陈皮30克防风30克白芍药150克沉香15克半夏45克川乌15克(炮)桂枝30克白术60克天台乌药15克干姜30克黄耆90克甘草30克熟地黄30克生干地黄30克
【用法】上药二十四味,为末嚼咀。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一枚,煎取150毫升,空腹时服。合二服滓,再煎服。
【功用】祛风,和气,活血。
【主治】一切诸虚不足,风疾血气交攻,凝滞脉络,拘急挛拳,气不升降,瘫中疼痛,痰涎壅盛,脾胃不和,饮食不进。
八宝瑞生丹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组成】当归78克茯苓草果各67.5克元胡108克干姜45克草豆蔻75克良姜67.5克郁金肉桂各45克山楂108克香附90克神曲75克紫蔻炙甘草各30克
【用法】共碾细面,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服1丸,白开水或姜汤送下。
【功用】开郁健胃
【主治】心胃疼痛,胸闷腹胀,吞酸呕吐,消化不良,气逆不舒,胸胁攻痛。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八宝眼药
【来源】《中药成方配本》。
【组成】珠粉3克西牛黄0.9克麝香0.9克冰片4.5克珊瑚1.5克玛瑙1.5克熊胆1.8克青鱼胆2只制甘石15克海螵蛸2.1克黄连6克荸荠粉7.5克蕤仁霜3克
【用法】将黄连煎去滓,化熊胆,青鱼胆拌入制甘石内,晒干研末;再将珠粉、珊瑚、玛瑙各飞净为末;其余西牛黄等六味,各取净末,与前药末一并相和匀,共研至极细以瓶收贮。每用少许,点大眼角内,轻者每日点二至三次,重者点四至五次。
【功用】清火止痛,消肿退翳。
【主治】暴发火眼,肿痛眵粘,障翳胬肉,羞明流泪。
八宝珍珠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组成】儿茶川连末川贝母(去心,研)青黛各4.5克红褐(烧灰存性)官粉黄柏末鱼脑石(微煅)琥珀末各3克人中白(煅)6克硼砂2.4克冰片1.8克京牛黄珍珠(豆腐内煮半小时取出,研末)各1.5克麝香0.9克
【用法】上药各研细末,共兑一处,再研匀。每用少许,吹人喉内烂肉处。
【主治】阴虚喉疳,咽嗌干燥,局部淡红,微肿刺痛,日久肿痛加重,声音嘶哑.其色紫暗不鲜,破烂臭腐者。
八宝止血药墨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组成】墨面560克红花冰片各6克麝香3克熊胆12克冰糖30克阿胶48克
【用法】共碾极细面,制成长方形小块。每服4.2克白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镇静,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大小便血,急怒暴热而骤然吐血。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有刺激性之食物;孕妇忌服。
八宝治红丹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荷叶5千克石斛1.5千克大小蓟1千克香墨1千克甘草1千克白芍1千克丹皮2千克,藕节2千克侧柏炭2千克.黄芩2千克百合2千克栀子(炒焦)2千克橘皮2千克棕榈炭500克贝母750克生地1.25干克竹茹1.25千克
【用法】上药十七味,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润肺,凉血止血。
【主治】急怒肝旺,肺热火盛,吐血衄血,痰中带血。
八二丹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熟石膏24克升丹6克
【用法】研极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人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功用】提脓祛腐。
【主治】溃疡脓洗不畅。
八风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组成】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30克龙脑(研)麝香(研)各0.3克白姜蚕(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半夏(白矾制)60克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25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细末,人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茶清送下。
【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八风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组成】藿香(去土)250克白芷前胡(去芦)各500克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八将丹1
【来源】《疡科心得集》卷下。
【组成】西黄0.9克冰片0.9克蝉蜕(烘)7枚大蜈蚣(炙)7条麝香0.9克山甲(炙)7片全虫(炙)7个五倍子(焙)9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用少许,掺于疮顶上,再以膏药盖贴。
【功用】提毒,枯腐。
【主治】一切疽毒不起,疗毒不透,腐内不脱者。
八将丹2
【来源】《药奁启秘》。
【组成】腰黄(飞)12兑蝎尾(炙)10支蜈蚣(炙)10条蝉农6克(去翅、足)冰片1.2克麝香0.9克五倍子(瓦上炙)24克炙甲片9克
【用法】研极细末。掺膏药中,贴患处。
【功用】消散肿毒。
【主治】一切痈疽大毒末溃者。
八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士)各30克厚朴(去粗皮,锉,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半夏(汤洗七次)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葱白3寸,同煎至100升,温服。不拘时侯。
【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八君子汤
【来源】《陈囊庵妇科补解》卷一。
【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各3克炙草1.5克半夏3克广皮2.4克苍术2.4克当归7.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湿痰内盛,时时带下,经行而带症益盛者。
八厘散1
【来源】《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组成】苏木面3克半两钱3克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血9克麝香0.3克红花3克丁香1.5克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黄油或童便调,温服。
【功用】接骨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
八厘散2
【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六。
【组成】土鳖虫(焙干)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血竭各3克生半夏(大者)当归(酒浸)巴豆霜砂仁雄黄香甜爪子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收贮听用。每服0.24克,好酒调下;小儿0.09克。
【主治】跌打损伤。
八神来复丹
【来源】《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组成】消石30克硫黄30克(透明者,同消石为末,瓷瓦器内慢火炒,用柳木槌搅,不可猛火以伤药力,研极细)太阴玄精石(研飞)30克五灵脂(水澄去沙石,晒)青皮陈皮小茴香沉香木香南星各30克。
【用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主治】停饮伏痰。
八生饮子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异名】八生散(《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组成】天雄60克(此药最佳,无则以大附子代之,去皮)大川乌60克(去皮)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白术各30克川芎木香全蝎(姜汁拌,全用)半夏各15克(同天雄、附子、南南、川乌并生用)
【用法】上药生用,锉如麻豆大。每服用药45克,水750毫升,加生姜30克切片,文武火煎取220毫升,更以水450毫升,再煎第二遍,取150毫升;又用水450毫升,再煎第三遍,取150毫升。共煎得520毫升,一处和合。一日三次分服,空腹时稍温服。
【主治】饮食起居失节,阳气不敛:,风邪外侵,半身不遂,手足无力。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猪头动风等物。
八味地黄丸
【来源】《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
【组成】山茱萸山药丹皮云苓各24克泽泻15克熟地24克五味子15克炙黄耆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八味还睛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五。
【组成】白蒺藜(炒、去尖)防风粉草(炙)木贼山栀(炒、去壳)各15克草决明30克(炒)青葙子0.3克(微炒)蝉蜕0.3克
【用法】上药为末。用麦门冬去心煎汤,食后调下。
【主治】肝肺风热所致滑翳,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人;涩翳,微如赤色,或聚或开,两旁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散翳,形如鳞点,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热泪。
八味理中丸
【来源】《活幼口议》卷十九。
【组成】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制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无时。
【主治】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
八味顺气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
【组成】白术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气中。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八味汤1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六。
【组成】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木香橘红肉桂(去粗皮)丁香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30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侯,温服。
【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泻。
八味汤2
【来源】《易简方》。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60克橘红茯苓附子缩砂仁各30克
【用法】上药嚼咀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30毫升,空腹时热服。
【主治】泄泻,不思饮食,水谷不化者。
八味丸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组成】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去梗,用青盐30克,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芦巴30克(用全蝎14个,同炒后,胡芦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药45克(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30克(用川椒30克,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45克(去毛,用牡丹皮30克,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功用】温补肝肾,暖丹田,聪耳目,老人常服益寿延年。
【主治】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
八物肾气丸
【来源】《肘后方》卷四。
【异名】八味丸(《朱氏集验方》卷二)。
【组成】干地黄120克茯苓薯蓣桂枝牡丹皮山茱萸各60克泽泻30克五味子6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10丸,日服三次,空腹时温酒送下。
【功用】平补肾气,固齿驻颜。
【主治】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牙齿松动,消渴等证。按:本方原书无方名,现据《御药院方》卷六补。
八物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异名】八物散(《医学人门》卷四)。
【组成】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22.5克芍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八仙长寿丸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异名】麦味地黄丸(《医级》卷五)。
【组成】怀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怀山药120克白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泽泻90克麦冬90克五味6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
【主治】肾虚喘嗽。
八仙糕1
【来源】《万技回春》卷三。
【组成】枳实(去瓤,麸炒)120克白术(陈壁士炒)120克白茯苓(去皮)60克陈皮(炒)60党干山药120克莲肉(去心、皮)60克山楂肉(去核)60克拣参30克(气盛者,用砂仁30克代之)
【用法】上药为末。用白梗米5干克,糯米1干克打粉,用蜜1.5升,入药末和匀,如做糕法,先就笼中划小块,蒸熟取出,火上烘干,瓦罐收贮封固。取3~5片食之,以白汤漱口。
【功用】理脾胃,消饮食。
八仙糕2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组成】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各180克糯米3干克粳米7干克白糖霜1.25干克、白蜜500毫升
【用法】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炖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早用白汤泡用数条,或干用亦可。
【功用】养脾胃,助元阳。
【主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或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
八仙汤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身白芍地黄羌活半夏陈皮秦艽牛膝柴胡桂枝防风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浑身麻木。
八仙丸1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九。
【组成】肉苁蓉牛膝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干)当归(洗,焙)60克附子(炮,去皮、脐)60克鹿茸30克(火燎,去毛,涂酥炙)麝香0.3克(别研)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主治】元脏气虚,头昏面肿,月暗耳鸣,四肢疲倦,步履艰难,股节麻木,肌体羸瘦,肩背拘急,两胁胀满,水谷不消,饮食无味,恍惚多忘,精神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