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日本鬼子的炮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11 11:04:04
炮楼,是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每到一处都构筑碉堡,以镇压人民的反抗,群众称“碉堡”为“炮楼”。

文献中记载大量的事实,认为“炮楼”的说法不会晚于宋朝,它最早的源流大概是春秋之际就有的“高葆”(亦读为“高堡”)及其设置烽燧的建筑;同时又考证出,在汉族占强势的中古和近古,人们往往称自己的高防建筑为“炮楼”,称蛮夷之风的高防建筑为“碉楼”。
炮楼,是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每到一处都构筑碉堡,以镇压人民的反抗,群众称“碉堡”为“炮楼”。

文献中记载大量的事实,认为“炮楼”的说法不会晚于宋朝,它最早的源流大概是春秋之际就有的“高葆”(亦读为“高堡”)及其设置烽燧的建筑;同时又考证出,在汉族占强势的中古和近古,人们往往称自己的高防建筑为“炮楼”,称蛮夷之风的高防建筑为“碉楼”。

炮楼据点



本贴里面只谈鬼子的炮楼。

无处不在、当年日本鬼子飞扬跋扈矗立的炮楼,有的在中国的土地上已历经了70多个春华秋实。7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日本的入侵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日本侵略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其修筑炮楼的起源,真令人感叹;历数中国抗战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抗日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请大家随着日本炮楼的史话倒转时空,从炮楼最初的源头说起。

小时候看了很多抗日战争的影片,对日军的炮楼印象深刻。当时并未多想,只感到“龟田”们到他国去实行军事占领,只能龟缩在这样丑陋的军事建筑里。后来,看到日本在香港和台湾留下的建筑印记,忽然感觉到小鬼子对“炮楼”式的建筑有种情结,近年才将其考证出来,这里与众网友分享。

首先,我们看日本在香港礼宾府中加盖的炮楼。香港礼宾府是历任港督的居所,回归前称为港督府,建于1855年。绿荫下的三层小楼,米白色的外墙,显得静谧雅致,宛如一幢英国乡间别墅。

日本在二战时期占领香港时,莫名其妙地加盖了炮塔,使其多了些暴戾之气(如下两幅图)。同样是占领,小日本就缺乏英国的气定神闲和“安详平和”。


日本统治台湾时期,于1906年至1907年兴建了总督府,高高的炮楼是其显著的标志——“国民政府”迁台后,将其作为“总统府”并延用至今。“政府”大楼建高耸的炮楼,让人不可思议。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已经将台湾割让给小日本了,它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和从容不迫地建一个能正常办公和居住的总督府,犯不着建一个“炮楼”出来。

这是小鬼子心虚害怕,还是像在华北一样,有种战时(暂时)的心态?

是非也!原来小日本好修炮楼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据称,在安士桃山时代(1573~1603),由于各诸侯之间战乱不断,各领主在修筑城池时,都好修建被称为“天守阁”的炮楼。它是藩王的居住地,也是一座城中的制高点,军事上作瞭望塔,政治上还有祭天的作用(类似中国泰山的功能)——天守,意指代天统治(君权神授)。

天守阁的发展

天守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初期天守阁,中期天守阁和晚期天守阁。

1、初期天守阁

初期天守阁是从展望台发展而来的。具有歇山式样房顶的城楼上设有回廊高拦,丸冈城是初期天守阁的代表。这个天守阁的特征之一是外层和内阶不一致。第一层城楼上有山形墙封檐板的山墙房间突出,内部有三层,而张望台部分也比城楼小的多。初期的天守阁规模较小,实用且素朴,一般只有两,三层高。

2、中期天守阁

安土时代到来后,天守阁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以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姬路城最具代表性。姬路城城楼为两层,上面载三层的展望台,共五层。望楼部分大,歇山式封檐板与上面的房檐相交错,因而内部有6层。与初期的不同,城楼最上层的楼缘被收到外壁之内,外壁则涂白灰泥,山墙也富于变化,窗户变成拉门式,更加豪华壮观。3、晚期天守阁

以大阪城和江户城为代表的晚期天守阁已经逐步失去了军事防御的构造意义,更多的成为权利的装饰。层塔型的城楼继续扩大,层与阶趋于一致。

有点儿扯远了,至此这种筑城修楼的潮流,直到江户时代以后才告停止,所以在很多城市都留下了它的身影(有些是毁后重建)。目前,它们已经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地标,如松本城、犬山城、松江城和姬路城等。

据记载:修炮楼的建材是砖头、“三合土”(既掺泥的水泥砂浆)和木料。砖头、砂和木材是就地取材,水泥是日本人自己带来的。后来日军资源缺乏,就是普通的砖木结构,水泥都用不上了,因为是依靠当地农民修建的。欺负八路军没有炮。就是拿一门60迫击炮,也能把它轰跨了。地道战里说用80公斤炸药炸黑风口大炮楼,应该是普通的黑火药。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依仗装备优势下的兵力绝对劣势,只能采取的是区域重点协防,无法有效地对整个占领区实施军事控制,加上残暴的本性,基本上不将无法有效控制的地区视作已占领地区,而是当成敌占区对待,要进行血腥清洗,以形成荒无人烟的军事缓冲地带。日军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采取堡垒政策是不得已的选择,借此扬长避短,以华北的62师团为例,该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乙类师团,没有旅团的建制,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其他如炮、辎、工不算,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因为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很明白这点的日本人只好用少量日军控制伪军采取堡垒政策。

八路的人不少,可惜经常被分割,等知道别处被攻击扫荡,通常黄花菜都凉了,关键是八路的通信能力太差,电台到44年才普及到军分区,内部联络基本靠腿,一封锁就两眼漆黑,有心无力,至于友临增援,也是甩开大脚拼命跑,极个别部队有骑兵建制,还能玩把快速增援来时髦下。但日军的兵力不足,通常拆东墙补西墙,日军在占领区一个县通常2个中队到顶,真正机动的不过一个中队,大多数县是赋予伪军守卫据点而日本则全部出动赶八路,能把八路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赶的满山跑。

抗战期间中日两军摆开堂堂之阵对垒时,日军大多能以少击多。八路军、新四军采取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才能扬长避短,以绝对劣势装备屡挫强敌。当时夸张的地方,迈步上公路,抬头见炮楼,在交通线附近,炮楼上的步枪火力可以相互支援,为了互相支援机动,更好打击敌人,需要打掉据点,这些炮楼一般说来单个都是守卫有余,攻击不足,因为日军的据点则一有攻击,拼命来增援并且主动增援,让八路伏击增援部队的把戏玩的炉火纯精并且乐此不倦。可有的时候,八路确实需要拔据点,于是,故事就出来了。

八路对付据点的三板斧。

一板斧,强攻。

首先说,能玩这手的,都是牛人,八路的一般部队都没这出手,个别军分区的民兵和装备优良的游击队也能如法炮制。在平原上的炮楼据点,一般采取的砖木结构,步机枪打不透砖墙,加之楼高墙厚,抗日部队的装备实在太差,普通部队的火力支柱掷弹筒和机枪居然对它毫无办法。尤其是八路主力装备最多的迫击炮,炮弹发射出去都是抛物状落地,不是打得太远,飞过了炮楼,就是打得太近,落到护城河里或者岗楼前的空地上。偶尔有一颗炮弹落到岗楼顶上,还得看这个炮楼是什么建筑的,假如倒霉点,楼顶是钢筋水泥结构,迫击炮弹在上面炸裂开来,只等于鬼子头上响个炸雷,对岗楼内的敌人毫发无损。运气好点就炸坏一层,得连续命中才有效果。

对付日本的炮楼,最有效的武器还是平射炮和山炮,可咱没有。八路和新四军装备最多的是迫击炮。这家伙分量轻,携带方便,另外抛物线高,打山地游击战很适合,可是拔据点、打炮楼就用不上。后来把迫击炮改装成平射炮才有所改善,

只有八路的三个师部的直属炮兵营的平射炮和山炮才有合适的装备,可这些大家伙少不说,弹药极端缺乏,加上转移不方便,只有快打快撤,正规团队硬来就不说他了,他们有那家具。咱们就说说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的出手。

首先,这硬攻大多数八路的军分区部队就没这装备,重机枪打不烂砖墙,各军分区部队比较主力的团也就两三挺,掷弹筒轰不开据点围墙,一般一个团也就6-7个,通常是机枪掩护,选出勇敢的士兵携带炸药包往上送,比较牛的县大队或区中队也是比照办理。

特等射手和机枪封锁炮楼,如果压不住,炸药包是送不上去的,因为炮楼一般还有护壕等辅助设施,于是,土战车就出来了,八仙桌蒙湿被子,往上硬送,一旦守军有掷弹筒,而且射手水平好的话,这就也不行。这个都是军事和心理素质十分过硬的而且是富翁的部队才这样不计较伤亡和消耗的跟炮楼玩命,或者是必须的攻坚—决战,因为八路实在是太穷,弹药太少,这种买卖做起来亏本。

如果是装备和人员素质高的游击队,比如铁道游击队他们,毛瑟1932自动手枪一人一支,每人一长一短双披挂,弹药充足,那能把炮楼上的火力全部压的死死,那攻占炮楼就容易了。不过这种BT的游击队少的可怜,只能作为个别提提。

在敌后的抗日战争中,正规主力部队装备的大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野炮和山炮,而游击队打鬼子据点时用的炮,则大多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土炮,有时连土炮也没有。

起因一般是伪军像疯狗一样在岗楼上跳来跳去,嘲笑炮楼下的游击队,而无奈的游击队就发动老百姓,这个土炮攻击多发生在长城内外和山东,由于历史的土匪遗留问题,民间重火器多点,才能这样来,一般使用清朝时期的土炮,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地方兵工厂还相继造出了土炮用的炮弹,威力很大,和大炮弹差不多,携带方便。还是个别军分区,兵工厂还产出开花弹,土炮用的,尽管射程很近200-300米,但在手榴弹的范围以外,有的时候,连日军的掷弹筒都无法威胁,何况如掷弹筒等武器,大多数炮楼根本没有。

个别军区—如渤海军区,还编写有土炮教材,使用一块三角尖木头作为瞄准,达到调整炮口的目的,点火发射滑膛弹丸,近距离射击,200米以内,打炮楼很准的。有这装备的,日伪军都吃亏大,炮楼已经没用的说。另外一种硬来的方法就是来土飞机,这个大家看的多了,这个适合已经被长期围困的,但暂时归在强攻里简单说下。一般首先就召集有经验的煤窑或土木挖掘工人们,先借助黑夜测量地形,计划要投工多少,挖多长,就能到了碉堡白明黑夜换班挖。随时都用罗盘定方向,大错不了。并且这个不能让鬼子发现,因为都有对策的,装上几百斤炸药,很多时候,炸药还很时髦,用棺材装,轰的一声。

二智取

先说点题外话,当然,这些招数对付单一碉堡没问题,但对付由几个炮楼交叉掩护的堡垒群就困难了,不过,鬼子是以点带线而实施面的控制,有几个炮楼交叉掩护,鬼子做梦都想,可惜兵力火力严重不足,就拿八路从延安到华北,山东所必须经过的津蒲铁路来说,这可是日军最重要的生命线,铁路沿线也没有形成炮楼体系,也是三里一个守军一个小队的格局,无非有装甲列车和装甲车巡逻,机动兵力多点而已。关键是,一旦出现状况,日军的增援预备队来的太快太猛。

八路主力一旦发狠,动用两个团两头一顶,物资,人员、补给照运,不过代价太大,消耗得不偿失,这两个团的弹药人员消耗能让任何一个有理智的指挥员痛哭流涕,老底子都完了。这些炮楼都费工费料,关键是里面得有人把守,少了没用—低于一个班,很多炮楼里面实际兵力也就这个数字,难埃多,兵从那里来。



第二板斧是智龋

这个一般针对以伪军为主力的据点。围点打援这个老套的剧情就不用说了,八路最喜欢这样来上几次,不过后来都成了缩头乌龟,连鬼子也不愿意出来自讨苦吃,面对碉堡,你不来找我,好,我来找你。

首先,是装日本人,鉴于伪军天生的贱骨头,见了日本主子就摇头摆尾,乞求能扔下几块骨头,所以假扮日军是上档次的游击队或民兵的最爱。

为什么说上档次的游击队或民兵的最爱,因为道具的问题,干净的日军军服,钢盔,枪支,有的时候还要马匹,机枪、掷弹筒装门面,不富有的游击队没这出手,一般要有会简单日语的人随同,

有装日本军官,有装翻译官的,还有人装勤务兵,一般从大据点所处的公路上进村,先到伪联合村公所,让伪村长去叫伪军,就说:‘皇军要给警备队训话,全体带枪集合。’接着的借口就是——你欺骗皇军,或者你八路的良心地坏了。等伪军下来以后,假军官就假装说日本话,翻译官说:‘太君说,让你们把枪都架起来。’等他们架好枪,一有信号,分工明确的八路就要打扫战果了,其他的人就赶快把枪栓都卸了;同时还有人准备几把砍刀、火油、柴草等点火东西,预先埋伏在碉堡附近,等解决伪军后,就砍断铁丝网,进去、把碉堡点着,就接应假日本军;还有打援兵的,通常是半夜里,去把准备袭击的据点的电线割断,然后就埋伏在那里,预防真日本军队的出现,假如不碰巧,那只有硬着头皮截住打,让弟兄们好转移。另外,地下暗民兵还要把情报做好看附近据点是不是新去了日军,不然假日本碰上真日本就坏了!

还有的是干脆进据点,这种玩法得胆大心细,直接冲进去,然后让伪军或少量日本人离开炮楼后立即发难,如果有日本人在据点,这种干法必须由熟悉日语的八路才能来,而且装备必须经的起推敲。

档次差点的只能装伪军或特务,由于特务服装和装备的杂乱,几个精明强干的队员装特务混进据点,连窝端屡见不鲜,可这个只能对付小炮楼,就是小队以及小队以下,稍微大点,只有上大批人马,通常,某个夜晚,激烈战斗后,混杂着刚被威胁的投诚分子的游击队出现在炮楼下,假如让他们进来,那马上炮楼也就失守了。这种理由很容易的,比如送情报或者干脆有好处。

后来,由于八路实在玩的太熟练了,杯弓蛇影的伪军实在受不了,那有千日防贼的埃军官们现在是对谁也不相信,连当地的维持会长都不让进炮楼;因为维持会很多都是白皮红心,就算不是,也是两面讨好的骑墙派,部队成天钻在炮楼里不出来,当兵的要出来就是一个中队,由中队长带着,生怕被八路捉走了。而且炮楼里边的工事都是当兵的自己修筑的。炮楼里情况、地形就谁也不知道,要打这种炮楼就只硬攻。

可八路还是有法子的,古代的三十六计里面有太多的素材让中国人发挥,就不信你们人不离枪,枪不离人,屙屎的时候也带着枪?那是不可能的,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我们有内应。很多炮楼里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才取消戒备状态,枪才和人离开。这时候一般只有站岗的人有战斗力,这样八路便可以少制多。化装下骗开据点大门,大批好汉就冲进去了,这个时候,由不得炮楼不失守。

最常用的就是约定内应的站岗时间,某个夜晚,内应点只烟什么的,给游击队个信号,门悄悄的打开,八路就进来短兵相接,手榴弹可筒子扔,离开乌龟壳,伪军和日军的装备优势无从发挥。后来,日军干脆不相信伪军,假如有混合驻防,各放各的哨兵,日军单独守备。但八路还能找到机会,比如运动到据点墙下,门边,等早上开门的时候,一拥而入,劈头盖脸的手榴弹开路,据点还是被攻克了。

还有披老虎皮吓人,众所周知,老八路的战斗力很强悍,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去伪组织那里吓唬一声,老八路来了。

惹不起我躲的起,稍微实力差点的日本人都选择了闭嘴,那帮拿日本鬼子当东洋爸爸的伪军更老实,有的时候,是真八路下山了,更多的时候,假消息而已,可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的敌人秉承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小心为上,保存自己。那游击队或地方武装就充分利用这点—恐惧心理,把准备送给八路的新军装穿起来,把旧军帽戴上去,找点木头削巴削巴,弄点锅底灰,做几挺重机枪、迫击炮玩玩,然后找几个南方口音或陕西口音大声咋呼几句,拉响个把偷偷埋在炮楼外壕的地雷,这样声音有了,特效也有了,假如再用个机枪或掷弹筒再听个响,你们是要死还是要活,不少时候,伪军就自己乖乖的出来投降了。

最后的第三板斧是围困。

伪军有日军督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守备依托工事勉强胜任,进攻白刃玩命就差的很多。败坏士气,首先溃逃的基本是它们,在历次需要的战斗里,伪军一般都是配属日军战斗,起凑数作用,而日军则当救火队,一旦离开工事,没有东洋爸爸壮胆,伪军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八路的区中队,伪军待遇和士气都很差,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后期的补充主要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那就更靠不祝日本担任守备的混成旅团的部队的人员素质相差很大,但基本上说,仍比大多数中国军队好,日军通常把战斗力强的分队派遣出来作战,而战斗力差的留下守据点,这也是无奈的办法,日本的兵员素质下降的很快,因为阵亡的一般都是最勇敢的,新补充的通常没有接受预备役训练,到42年以后,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合格的陆军预备役人员,少年兵,胡子兵都进了部队,相对精干点的去了野战主力,绝大多数只能用来防御,守工事。

围困是经常地,但是攻击却不是经常的,大多是为了战术需要而围困,暂时封锁就是了,你不下来我也没法子,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说井水不犯河水,关键是没有那本钱,一旦守军发狠,不计伤亡消耗的蛮干,负责封锁的部队吃不住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要枪没枪,要弹没弹,就人多,主要是靠地雷的威吓和手榴弹,只要人家愿意用人命换地雷,那就只有看人家进出了,单说人多,可面对子弹,人多人多有个屁用,一般能暂时相安无事—短时间围困,伪军也不想出去自己找枪子,那就算了。可有的时候,当八路觉得有点底气,那故事就出现了。

这个在山区多见,或者是根据地腹地,也有游击区这样来的,围困也分长期和短期两种,这种围困游击队毕竟占据兵力和轻步兵火力的优势,可就是拿炮楼没法,重机枪打不烂砖墙,他们通常连轻机枪都没有,弹药,主力都穷的教育士兵—一颗子弹几斤小米,一个士兵一般只有5发子弹,战斗结束要检讨,消耗弹药要批评,难埃对于一般游击队和民兵,土枪土炮手榴弹是他们的骨干,有几支好枪都牛的不知道腿怎么迈了,当然,县大队一般还有主力部队的少量骨干支持,基本能保证一半有正规武器的。顺便说下,现在所谓的革命教育影视纯粹是胡说八道,啥时民兵也没有好装备,毛瑟自动手枪,县大队的领导和侦察班能配齐那都是一等一的牛县,能配上被藐称为王八盖子的日本南部手枪或杂牌撸子都大小是个区领导,一般政权人员最多有几个手榴弹,八路的装备跟叫花子没什么区别,民兵还远不如八路,至于炮那就更不用想,通常是排枪掩护,选出勇敢的士兵携带炸药包往上送,因为炮楼一般还有护壕等辅助设施,不过日本人在没有增援的话,冲出来只是为游击队增加战果,而伪军靠不住,所以大家就维持一个不战不和。

八路拿不下炮楼,而没有日军主力或后方的兵力支援,日军也轻易出不来,冷枪地雷大大的有。这个时候,八路跟游击队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弄搞掉炮楼。所以,八路和游击队就用地雷把炮楼给封锁了,一般还留有特等步枪射手来加强效果,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粮食,要弹药。

就是要让鬼子的补给运不进来,不过日本一旦集中兵力并不计较伤亡的话,据点的物资还是能补充上来的,但长期被围困的滋味实在难受,断粮断水是最常用的招数,在山西和山东,做绝一点的游击队干脆把据点所在村镇的居民全部组织迁移,日伪军只有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什么也吃不到喝不来。粮食,饿几天不要紧,水,不喝可不行。

还是山西和山东,日伪据点一般地势险要,但多半因为制高点的缘故,没有水井,通常由伪政权组织人力运送,八路就集中力量,封锁水源,日伪积存的水通常都不多,双方经常围绕水源展开殊死的争夺,后来,如山东,不少据点存水能达到一个月的起码使用量,这就从反面证明,游击队的围困战术的有效。

于是,游击队和民兵就想法子,堵塞水源,在附近埋设地雷,再绝点用大粪把井弄报废,把河流改道,让敌人花费代价也弄不来水喝,逼的日伪自己滚蛋。



还有一些非常规法子:

一,精神战。首先,宣传,伪军奉日本鬼子当东洋爸爸,军官也不全是死心塌地的,八路诱致以利,动之以情,宣传弹,喊话,红黑点运动,给当地出身的伪军讲八路的好处,讲日本鬼子长不了,做好事记黑点,不过,能让围困的一般都很顽固,就算有心动的在铁杆汉奸军官的淫威下,也不敢公开,一般出几个逃兵,主动投降的也不少。。

这个的宣传主要是精神骚扰,据点的守卫跟正常作息一般是颠倒的,夜晚全部警戒,外天大多睡觉,八路就组织个锣鼓班子,又敲锣又打鼓,很是热闹,想睡,那得能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里睡才行,至于夜晚,汽油桶里放鞭炮,不时做出出击动作,把守军折磨的难以忍受,各个精神衰弱,而且弹药消耗的很大。

驻守的时间稍微长点,当地就熟悉了守军的军官,游击队就给守军的军官起外号,大骂其人,用激将法,非把人从乌龟壳里弄出来不可。

河北的老百姓则去捉青蛙,然后把胡椒放在青蛙舌头里,然后把青蛙扔到据点的外壕里,整夜被刺激的大叫的青蛙蛙声一片,睡吧怕八路偷袭,何况怎么能睡的着。

二、化学战。当然,游击队没有日本那种灭绝人性的使用化学以及生物武器,何况毫无生产装备使用能力以及经验的也没那本钱。化学战首先是土毒气,选准风向,一般是能凝聚不散的天气,半湿不干的柴火稻草做底料,用干辣椒或者能发出刺鼻气味的东西当骨干,扔进去,选择时机天快明的时候完成准备,然后,慢慢熏吧。

在河北平原,水网据点无法挖地道让鬼子坐土飞机,那八路就搜集死狗死猫丢弃在被围困的据点的河沟里,至于被击毙的尸体,也如法炮制,哪个味道,让人一闻,三月不知肉味,让鬼子幸福到最高点,想出来掩埋,地点在那里,一出炮楼,特等射手的子弹就出去了,八路虽然缺乏弹药,但选一两个特等射手,把有限的弹药集中在一起还是绰绰有余的。要不,往炮楼送的粮食里掺巴豆,水缸里投砒霜游击队都干过。在这个时候,其他手段就用上了,双管齐下效果还是很明显地。

三,就是土飞机。

这个大家看的多了,电影里经常有这个桥段,这个适合已经被长期围困的,尽管在强攻里已经简单说过。这种玩法适用于接近村落的据点,挖掘的起点便于隐蔽,而且当地群众基础好,因为日伪军一旦发现就拼命破坏,在河北,很多据点地下都埋有水缸就是企图防范让他们坐免费飞机回家探亲的打算地。

一般首先就召集有经验的煤窑或土木挖掘工人们,先借助黑夜测量地形,计划要投工多少,挖多长,就能到了碉堡,然后组织积极分子和党团员,白明黑夜换班挖,处于保密需要,后来只能用小工具一点一点掏,声音要小,用狗油灯照明,挖掘时候随时都用罗盘定方向,大错不了,一旦确定炮楼的地基,那装上几百斤土制炸药,很多时候,炸药还很时髦用棺材或者大箱子装,这个待遇还是很上档次地。

其实,让他们坐免费飞机回家探亲这个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交通不便,路费高昂,我们还是很善良的嘛。其实,法子还是蛮多的,只是还没有总结出来,以后再讨论,只把典型大略介绍下。

下面日本侵华时期势力地图

侵华日军势力地图





各地的炮楼展示:

中国人不忘的耻辱,中国人更高的奋强~!!!

佳木斯炮楼

松花江铁路桥头那日本炮楼

整栋炮楼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注,墙壁厚达半米,分地下室两层,地面三层,最顶层呈U型桶状该是瞭望用的,估计那时候,可以俯瞰佳木斯全城。除了顶层外,其他四层使用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米,驻扎一个中队的日本鬼子是没问题的。看来,日本人的军事工程设计,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先进的,炮楼内部各个功能区域都跟完备,外观看着不大的建筑,里面却别有洞天。作战室、弹药库、宿舍、食堂、厕所一应俱全。通风口、烟道、瞭望口、射击口,遍布炮楼四周,光射击的机枪口,就分跪式的、俯卧式的,设计十分精致,视野里没有死角。据说,在地下室里,有条暗道穿江而过,直通江北。趴在地面扒开的窟窿往下看,地下室阴森黑暗、有些渗人。环顾炮楼内部,从当年勾勒的棚顶来看,完全是日式风格,分成了格局不一的小屋,各有各的用途吧!

这个守桥炮楼,在当时北满铁路沿线上,凡是路过江河,随处可见,除了松花江上游哈尔滨大桥的炮楼规模与之等同外,再也没有见过比着大的了。那年月,中国还不产水泥,老百姓俗称“洋灰”,可见,从遥远的日本国运来的水泥钢筋,来修建这样的碉堡式的炮楼,不仅是防御抗联勇士的袭击和苏联的进攻,其长期驻守思想和殖民统治的野心可见一斑。

中国人太穷了,江桥拆除后,无人看管的炮楼里,能拆砸下来的钢筋、铁门给抠得乱七八糟,整座建筑残墙断壁,面目全非,剩下的是抠不动的主体,小鬼子建造的东西实在太坚固了。其实,这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历史罪证,理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起来才是。不知道,公仆们在四处考察景观建设、热情发包工程、槲光交措中,是否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从拆断的原来路基端头,修砌的毛坯台阶上来看,这里也该是十里景观带的一个历史点缀。

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战60周年推算,1932年日军进驻哈尔滨,接管北满铁路,随后延伸到佳木斯,这个炮楼该有67年的风雨历史了。

松花江生生不息地静静流淌着,承载了多少历史和往事,而伫立在江畔那座炮楼上,密匝匝的机枪眼,象倭寇的眼睛,黑洞洞地窥视着三江平原这块黑土地,让人对久远岁月有股说不出的疼痛……

经过和下面看车的大伯和大姐攀谈后,确认了这的确是日本鬼子留下的炮楼,只不过后来被铁路上改装成了供水的水塔罢了,随着火车供水方式的改革,这里慢慢的也衰落了,曾经经常打开的铁门不知道已经关了多久,只看到上面锈迹斑斑。

谈到这个炮楼好象都有说不完的话,大姐说她三十多年前天天在这底下玩,夏天的时候太阳转他们也跟着转,总在这炮楼的阴凉下,特凉快;铁门一开他们一帮小孩子就跟着进去,里面的楼梯都是围绕成圈旋绕而上的,这个时候大姐的眼睛流露出孩子似的的光芒;她说上面那三块木板三十多年前就那样放着,现在依然不曾动摇,顺着她的手指,我抬头打量却一阵眩晕。

现在上面的标语大都被涂掉了,通过大伯的指引,我找到了“抗美援朝”,据说涂掉的有日本鬼子留下的“大东亚共荣圈”、文革时的标语等等,记录了那个时代。

大伯说现在天津局已经撤了,北京局几次派人来测量,象是要拆;我问大伯怎么看这件事,他斩钉截铁的说“当然不能动了,别听小日本说这个那个的,这玩意留着,他丫说嘛也没人信1

现在这里是铁路小学的停车场了。在我走的时候,老伯和大姐正在帮着放学的孩子搬车子,夕阳下,如同一个一个剪影,刺在这水泥炮楼的墙壁上。

大协日军炮楼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大协村北,大协火车站西。1938年春,有侵华日军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共有17个窗口,17个枪眼。底层东面有门,门前有防弹墙。炮楼现长6.8米、宽5.95米、高9.6米、壁厚0.58米,1941年,日军为掠夺新泰煤炭资源修建磁新铁路并建此炮楼。日军一个班驻守。它们无恶不作。横行乡里。1948年解放时楼顶被愤怒的群众烧毁。该炮楼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史料、教育和警示价值较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0a8c20101br0e.html炮楼,是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每到一处都构筑碉堡,以镇压人民的反抗,群众称“碉堡”为“炮楼”。

文献中记载大量的事实,认为“炮楼”的说法不会晚于宋朝,它最早的源流大概是春秋之际就有的“高葆”(亦读为“高堡”)及其设置烽燧的建筑;同时又考证出,在汉族占强势的中古和近古,人们往往称自己的高防建筑为“炮楼”,称蛮夷之风的高防建筑为“碉楼”。
炮楼,是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每到一处都构筑碉堡,以镇压人民的反抗,群众称“碉堡”为“炮楼”。

文献中记载大量的事实,认为“炮楼”的说法不会晚于宋朝,它最早的源流大概是春秋之际就有的“高葆”(亦读为“高堡”)及其设置烽燧的建筑;同时又考证出,在汉族占强势的中古和近古,人们往往称自己的高防建筑为“炮楼”,称蛮夷之风的高防建筑为“碉楼”。

炮楼据点



本贴里面只谈鬼子的炮楼。

无处不在、当年日本鬼子飞扬跋扈矗立的炮楼,有的在中国的土地上已历经了70多个春华秋实。7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日本的入侵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日本侵略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其修筑炮楼的起源,真令人感叹;历数中国抗战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抗日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请大家随着日本炮楼的史话倒转时空,从炮楼最初的源头说起。

小时候看了很多抗日战争的影片,对日军的炮楼印象深刻。当时并未多想,只感到“龟田”们到他国去实行军事占领,只能龟缩在这样丑陋的军事建筑里。后来,看到日本在香港和台湾留下的建筑印记,忽然感觉到小鬼子对“炮楼”式的建筑有种情结,近年才将其考证出来,这里与众网友分享。

首先,我们看日本在香港礼宾府中加盖的炮楼。香港礼宾府是历任港督的居所,回归前称为港督府,建于1855年。绿荫下的三层小楼,米白色的外墙,显得静谧雅致,宛如一幢英国乡间别墅。

日本在二战时期占领香港时,莫名其妙地加盖了炮塔,使其多了些暴戾之气(如下两幅图)。同样是占领,小日本就缺乏英国的气定神闲和“安详平和”。


日本统治台湾时期,于1906年至1907年兴建了总督府,高高的炮楼是其显著的标志——“国民政府”迁台后,将其作为“总统府”并延用至今。“政府”大楼建高耸的炮楼,让人不可思议。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已经将台湾割让给小日本了,它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和从容不迫地建一个能正常办公和居住的总督府,犯不着建一个“炮楼”出来。

这是小鬼子心虚害怕,还是像在华北一样,有种战时(暂时)的心态?

是非也!原来小日本好修炮楼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据称,在安士桃山时代(1573~1603),由于各诸侯之间战乱不断,各领主在修筑城池时,都好修建被称为“天守阁”的炮楼。它是藩王的居住地,也是一座城中的制高点,军事上作瞭望塔,政治上还有祭天的作用(类似中国泰山的功能)——天守,意指代天统治(君权神授)。

天守阁的发展

天守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初期天守阁,中期天守阁和晚期天守阁。

1、初期天守阁

初期天守阁是从展望台发展而来的。具有歇山式样房顶的城楼上设有回廊高拦,丸冈城是初期天守阁的代表。这个天守阁的特征之一是外层和内阶不一致。第一层城楼上有山形墙封檐板的山墙房间突出,内部有三层,而张望台部分也比城楼小的多。初期的天守阁规模较小,实用且素朴,一般只有两,三层高。

2、中期天守阁

安土时代到来后,天守阁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以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姬路城最具代表性。姬路城城楼为两层,上面载三层的展望台,共五层。望楼部分大,歇山式封檐板与上面的房檐相交错,因而内部有6层。与初期的不同,城楼最上层的楼缘被收到外壁之内,外壁则涂白灰泥,山墙也富于变化,窗户变成拉门式,更加豪华壮观。3、晚期天守阁

以大阪城和江户城为代表的晚期天守阁已经逐步失去了军事防御的构造意义,更多的成为权利的装饰。层塔型的城楼继续扩大,层与阶趋于一致。

有点儿扯远了,至此这种筑城修楼的潮流,直到江户时代以后才告停止,所以在很多城市都留下了它的身影(有些是毁后重建)。目前,它们已经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地标,如松本城、犬山城、松江城和姬路城等。

据记载:修炮楼的建材是砖头、“三合土”(既掺泥的水泥砂浆)和木料。砖头、砂和木材是就地取材,水泥是日本人自己带来的。后来日军资源缺乏,就是普通的砖木结构,水泥都用不上了,因为是依靠当地农民修建的。欺负八路军没有炮。就是拿一门60迫击炮,也能把它轰跨了。地道战里说用80公斤炸药炸黑风口大炮楼,应该是普通的黑火药。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依仗装备优势下的兵力绝对劣势,只能采取的是区域重点协防,无法有效地对整个占领区实施军事控制,加上残暴的本性,基本上不将无法有效控制的地区视作已占领地区,而是当成敌占区对待,要进行血腥清洗,以形成荒无人烟的军事缓冲地带。日军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采取堡垒政策是不得已的选择,借此扬长避短,以华北的62师团为例,该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乙类师团,没有旅团的建制,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其他如炮、辎、工不算,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因为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很明白这点的日本人只好用少量日军控制伪军采取堡垒政策。

八路的人不少,可惜经常被分割,等知道别处被攻击扫荡,通常黄花菜都凉了,关键是八路的通信能力太差,电台到44年才普及到军分区,内部联络基本靠腿,一封锁就两眼漆黑,有心无力,至于友临增援,也是甩开大脚拼命跑,极个别部队有骑兵建制,还能玩把快速增援来时髦下。但日军的兵力不足,通常拆东墙补西墙,日军在占领区一个县通常2个中队到顶,真正机动的不过一个中队,大多数县是赋予伪军守卫据点而日本则全部出动赶八路,能把八路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赶的满山跑。

抗战期间中日两军摆开堂堂之阵对垒时,日军大多能以少击多。八路军、新四军采取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才能扬长避短,以绝对劣势装备屡挫强敌。当时夸张的地方,迈步上公路,抬头见炮楼,在交通线附近,炮楼上的步枪火力可以相互支援,为了互相支援机动,更好打击敌人,需要打掉据点,这些炮楼一般说来单个都是守卫有余,攻击不足,因为日军的据点则一有攻击,拼命来增援并且主动增援,让八路伏击增援部队的把戏玩的炉火纯精并且乐此不倦。可有的时候,八路确实需要拔据点,于是,故事就出来了。

八路对付据点的三板斧。

一板斧,强攻。

首先说,能玩这手的,都是牛人,八路的一般部队都没这出手,个别军分区的民兵和装备优良的游击队也能如法炮制。在平原上的炮楼据点,一般采取的砖木结构,步机枪打不透砖墙,加之楼高墙厚,抗日部队的装备实在太差,普通部队的火力支柱掷弹筒和机枪居然对它毫无办法。尤其是八路主力装备最多的迫击炮,炮弹发射出去都是抛物状落地,不是打得太远,飞过了炮楼,就是打得太近,落到护城河里或者岗楼前的空地上。偶尔有一颗炮弹落到岗楼顶上,还得看这个炮楼是什么建筑的,假如倒霉点,楼顶是钢筋水泥结构,迫击炮弹在上面炸裂开来,只等于鬼子头上响个炸雷,对岗楼内的敌人毫发无损。运气好点就炸坏一层,得连续命中才有效果。

对付日本的炮楼,最有效的武器还是平射炮和山炮,可咱没有。八路和新四军装备最多的是迫击炮。这家伙分量轻,携带方便,另外抛物线高,打山地游击战很适合,可是拔据点、打炮楼就用不上。后来把迫击炮改装成平射炮才有所改善,

只有八路的三个师部的直属炮兵营的平射炮和山炮才有合适的装备,可这些大家伙少不说,弹药极端缺乏,加上转移不方便,只有快打快撤,正规团队硬来就不说他了,他们有那家具。咱们就说说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的出手。

首先,这硬攻大多数八路的军分区部队就没这装备,重机枪打不烂砖墙,各军分区部队比较主力的团也就两三挺,掷弹筒轰不开据点围墙,一般一个团也就6-7个,通常是机枪掩护,选出勇敢的士兵携带炸药包往上送,比较牛的县大队或区中队也是比照办理。

特等射手和机枪封锁炮楼,如果压不住,炸药包是送不上去的,因为炮楼一般还有护壕等辅助设施,于是,土战车就出来了,八仙桌蒙湿被子,往上硬送,一旦守军有掷弹筒,而且射手水平好的话,这就也不行。这个都是军事和心理素质十分过硬的而且是富翁的部队才这样不计较伤亡和消耗的跟炮楼玩命,或者是必须的攻坚—决战,因为八路实在是太穷,弹药太少,这种买卖做起来亏本。

如果是装备和人员素质高的游击队,比如铁道游击队他们,毛瑟1932自动手枪一人一支,每人一长一短双披挂,弹药充足,那能把炮楼上的火力全部压的死死,那攻占炮楼就容易了。不过这种BT的游击队少的可怜,只能作为个别提提。

在敌后的抗日战争中,正规主力部队装备的大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野炮和山炮,而游击队打鬼子据点时用的炮,则大多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土炮,有时连土炮也没有。

起因一般是伪军像疯狗一样在岗楼上跳来跳去,嘲笑炮楼下的游击队,而无奈的游击队就发动老百姓,这个土炮攻击多发生在长城内外和山东,由于历史的土匪遗留问题,民间重火器多点,才能这样来,一般使用清朝时期的土炮,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地方兵工厂还相继造出了土炮用的炮弹,威力很大,和大炮弹差不多,携带方便。还是个别军分区,兵工厂还产出开花弹,土炮用的,尽管射程很近200-300米,但在手榴弹的范围以外,有的时候,连日军的掷弹筒都无法威胁,何况如掷弹筒等武器,大多数炮楼根本没有。

个别军区—如渤海军区,还编写有土炮教材,使用一块三角尖木头作为瞄准,达到调整炮口的目的,点火发射滑膛弹丸,近距离射击,200米以内,打炮楼很准的。有这装备的,日伪军都吃亏大,炮楼已经没用的说。另外一种硬来的方法就是来土飞机,这个大家看的多了,这个适合已经被长期围困的,但暂时归在强攻里简单说下。一般首先就召集有经验的煤窑或土木挖掘工人们,先借助黑夜测量地形,计划要投工多少,挖多长,就能到了碉堡白明黑夜换班挖。随时都用罗盘定方向,大错不了。并且这个不能让鬼子发现,因为都有对策的,装上几百斤炸药,很多时候,炸药还很时髦,用棺材装,轰的一声。

二智取

先说点题外话,当然,这些招数对付单一碉堡没问题,但对付由几个炮楼交叉掩护的堡垒群就困难了,不过,鬼子是以点带线而实施面的控制,有几个炮楼交叉掩护,鬼子做梦都想,可惜兵力火力严重不足,就拿八路从延安到华北,山东所必须经过的津蒲铁路来说,这可是日军最重要的生命线,铁路沿线也没有形成炮楼体系,也是三里一个守军一个小队的格局,无非有装甲列车和装甲车巡逻,机动兵力多点而已。关键是,一旦出现状况,日军的增援预备队来的太快太猛。

八路主力一旦发狠,动用两个团两头一顶,物资,人员、补给照运,不过代价太大,消耗得不偿失,这两个团的弹药人员消耗能让任何一个有理智的指挥员痛哭流涕,老底子都完了。这些炮楼都费工费料,关键是里面得有人把守,少了没用—低于一个班,很多炮楼里面实际兵力也就这个数字,难埃多,兵从那里来。



第二板斧是智龋

这个一般针对以伪军为主力的据点。围点打援这个老套的剧情就不用说了,八路最喜欢这样来上几次,不过后来都成了缩头乌龟,连鬼子也不愿意出来自讨苦吃,面对碉堡,你不来找我,好,我来找你。

首先,是装日本人,鉴于伪军天生的贱骨头,见了日本主子就摇头摆尾,乞求能扔下几块骨头,所以假扮日军是上档次的游击队或民兵的最爱。

为什么说上档次的游击队或民兵的最爱,因为道具的问题,干净的日军军服,钢盔,枪支,有的时候还要马匹,机枪、掷弹筒装门面,不富有的游击队没这出手,一般要有会简单日语的人随同,

有装日本军官,有装翻译官的,还有人装勤务兵,一般从大据点所处的公路上进村,先到伪联合村公所,让伪村长去叫伪军,就说:‘皇军要给警备队训话,全体带枪集合。’接着的借口就是——你欺骗皇军,或者你八路的良心地坏了。等伪军下来以后,假军官就假装说日本话,翻译官说:‘太君说,让你们把枪都架起来。’等他们架好枪,一有信号,分工明确的八路就要打扫战果了,其他的人就赶快把枪栓都卸了;同时还有人准备几把砍刀、火油、柴草等点火东西,预先埋伏在碉堡附近,等解决伪军后,就砍断铁丝网,进去、把碉堡点着,就接应假日本军;还有打援兵的,通常是半夜里,去把准备袭击的据点的电线割断,然后就埋伏在那里,预防真日本军队的出现,假如不碰巧,那只有硬着头皮截住打,让弟兄们好转移。另外,地下暗民兵还要把情报做好看附近据点是不是新去了日军,不然假日本碰上真日本就坏了!

还有的是干脆进据点,这种玩法得胆大心细,直接冲进去,然后让伪军或少量日本人离开炮楼后立即发难,如果有日本人在据点,这种干法必须由熟悉日语的八路才能来,而且装备必须经的起推敲。

档次差点的只能装伪军或特务,由于特务服装和装备的杂乱,几个精明强干的队员装特务混进据点,连窝端屡见不鲜,可这个只能对付小炮楼,就是小队以及小队以下,稍微大点,只有上大批人马,通常,某个夜晚,激烈战斗后,混杂着刚被威胁的投诚分子的游击队出现在炮楼下,假如让他们进来,那马上炮楼也就失守了。这种理由很容易的,比如送情报或者干脆有好处。

后来,由于八路实在玩的太熟练了,杯弓蛇影的伪军实在受不了,那有千日防贼的埃军官们现在是对谁也不相信,连当地的维持会长都不让进炮楼;因为维持会很多都是白皮红心,就算不是,也是两面讨好的骑墙派,部队成天钻在炮楼里不出来,当兵的要出来就是一个中队,由中队长带着,生怕被八路捉走了。而且炮楼里边的工事都是当兵的自己修筑的。炮楼里情况、地形就谁也不知道,要打这种炮楼就只硬攻。

可八路还是有法子的,古代的三十六计里面有太多的素材让中国人发挥,就不信你们人不离枪,枪不离人,屙屎的时候也带着枪?那是不可能的,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我们有内应。很多炮楼里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才取消戒备状态,枪才和人离开。这时候一般只有站岗的人有战斗力,这样八路便可以少制多。化装下骗开据点大门,大批好汉就冲进去了,这个时候,由不得炮楼不失守。

最常用的就是约定内应的站岗时间,某个夜晚,内应点只烟什么的,给游击队个信号,门悄悄的打开,八路就进来短兵相接,手榴弹可筒子扔,离开乌龟壳,伪军和日军的装备优势无从发挥。后来,日军干脆不相信伪军,假如有混合驻防,各放各的哨兵,日军单独守备。但八路还能找到机会,比如运动到据点墙下,门边,等早上开门的时候,一拥而入,劈头盖脸的手榴弹开路,据点还是被攻克了。

还有披老虎皮吓人,众所周知,老八路的战斗力很强悍,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去伪组织那里吓唬一声,老八路来了。

惹不起我躲的起,稍微实力差点的日本人都选择了闭嘴,那帮拿日本鬼子当东洋爸爸的伪军更老实,有的时候,是真八路下山了,更多的时候,假消息而已,可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的敌人秉承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小心为上,保存自己。那游击队或地方武装就充分利用这点—恐惧心理,把准备送给八路的新军装穿起来,把旧军帽戴上去,找点木头削巴削巴,弄点锅底灰,做几挺重机枪、迫击炮玩玩,然后找几个南方口音或陕西口音大声咋呼几句,拉响个把偷偷埋在炮楼外壕的地雷,这样声音有了,特效也有了,假如再用个机枪或掷弹筒再听个响,你们是要死还是要活,不少时候,伪军就自己乖乖的出来投降了。

最后的第三板斧是围困。

伪军有日军督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守备依托工事勉强胜任,进攻白刃玩命就差的很多。败坏士气,首先溃逃的基本是它们,在历次需要的战斗里,伪军一般都是配属日军战斗,起凑数作用,而日军则当救火队,一旦离开工事,没有东洋爸爸壮胆,伪军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八路的区中队,伪军待遇和士气都很差,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后期的补充主要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那就更靠不祝日本担任守备的混成旅团的部队的人员素质相差很大,但基本上说,仍比大多数中国军队好,日军通常把战斗力强的分队派遣出来作战,而战斗力差的留下守据点,这也是无奈的办法,日本的兵员素质下降的很快,因为阵亡的一般都是最勇敢的,新补充的通常没有接受预备役训练,到42年以后,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合格的陆军预备役人员,少年兵,胡子兵都进了部队,相对精干点的去了野战主力,绝大多数只能用来防御,守工事。

围困是经常地,但是攻击却不是经常的,大多是为了战术需要而围困,暂时封锁就是了,你不下来我也没法子,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说井水不犯河水,关键是没有那本钱,一旦守军发狠,不计伤亡消耗的蛮干,负责封锁的部队吃不住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要枪没枪,要弹没弹,就人多,主要是靠地雷的威吓和手榴弹,只要人家愿意用人命换地雷,那就只有看人家进出了,单说人多,可面对子弹,人多人多有个屁用,一般能暂时相安无事—短时间围困,伪军也不想出去自己找枪子,那就算了。可有的时候,当八路觉得有点底气,那故事就出现了。

这个在山区多见,或者是根据地腹地,也有游击区这样来的,围困也分长期和短期两种,这种围困游击队毕竟占据兵力和轻步兵火力的优势,可就是拿炮楼没法,重机枪打不烂砖墙,他们通常连轻机枪都没有,弹药,主力都穷的教育士兵—一颗子弹几斤小米,一个士兵一般只有5发子弹,战斗结束要检讨,消耗弹药要批评,难埃对于一般游击队和民兵,土枪土炮手榴弹是他们的骨干,有几支好枪都牛的不知道腿怎么迈了,当然,县大队一般还有主力部队的少量骨干支持,基本能保证一半有正规武器的。顺便说下,现在所谓的革命教育影视纯粹是胡说八道,啥时民兵也没有好装备,毛瑟自动手枪,县大队的领导和侦察班能配齐那都是一等一的牛县,能配上被藐称为王八盖子的日本南部手枪或杂牌撸子都大小是个区领导,一般政权人员最多有几个手榴弹,八路的装备跟叫花子没什么区别,民兵还远不如八路,至于炮那就更不用想,通常是排枪掩护,选出勇敢的士兵携带炸药包往上送,因为炮楼一般还有护壕等辅助设施,不过日本人在没有增援的话,冲出来只是为游击队增加战果,而伪军靠不住,所以大家就维持一个不战不和。

八路拿不下炮楼,而没有日军主力或后方的兵力支援,日军也轻易出不来,冷枪地雷大大的有。这个时候,八路跟游击队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弄搞掉炮楼。所以,八路和游击队就用地雷把炮楼给封锁了,一般还留有特等步枪射手来加强效果,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粮食,要弹药。

就是要让鬼子的补给运不进来,不过日本一旦集中兵力并不计较伤亡的话,据点的物资还是能补充上来的,但长期被围困的滋味实在难受,断粮断水是最常用的招数,在山西和山东,做绝一点的游击队干脆把据点所在村镇的居民全部组织迁移,日伪军只有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什么也吃不到喝不来。粮食,饿几天不要紧,水,不喝可不行。

还是山西和山东,日伪据点一般地势险要,但多半因为制高点的缘故,没有水井,通常由伪政权组织人力运送,八路就集中力量,封锁水源,日伪积存的水通常都不多,双方经常围绕水源展开殊死的争夺,后来,如山东,不少据点存水能达到一个月的起码使用量,这就从反面证明,游击队的围困战术的有效。

于是,游击队和民兵就想法子,堵塞水源,在附近埋设地雷,再绝点用大粪把井弄报废,把河流改道,让敌人花费代价也弄不来水喝,逼的日伪自己滚蛋。



还有一些非常规法子:

一,精神战。首先,宣传,伪军奉日本鬼子当东洋爸爸,军官也不全是死心塌地的,八路诱致以利,动之以情,宣传弹,喊话,红黑点运动,给当地出身的伪军讲八路的好处,讲日本鬼子长不了,做好事记黑点,不过,能让围困的一般都很顽固,就算有心动的在铁杆汉奸军官的淫威下,也不敢公开,一般出几个逃兵,主动投降的也不少。。

这个的宣传主要是精神骚扰,据点的守卫跟正常作息一般是颠倒的,夜晚全部警戒,外天大多睡觉,八路就组织个锣鼓班子,又敲锣又打鼓,很是热闹,想睡,那得能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里睡才行,至于夜晚,汽油桶里放鞭炮,不时做出出击动作,把守军折磨的难以忍受,各个精神衰弱,而且弹药消耗的很大。

驻守的时间稍微长点,当地就熟悉了守军的军官,游击队就给守军的军官起外号,大骂其人,用激将法,非把人从乌龟壳里弄出来不可。

河北的老百姓则去捉青蛙,然后把胡椒放在青蛙舌头里,然后把青蛙扔到据点的外壕里,整夜被刺激的大叫的青蛙蛙声一片,睡吧怕八路偷袭,何况怎么能睡的着。

二、化学战。当然,游击队没有日本那种灭绝人性的使用化学以及生物武器,何况毫无生产装备使用能力以及经验的也没那本钱。化学战首先是土毒气,选准风向,一般是能凝聚不散的天气,半湿不干的柴火稻草做底料,用干辣椒或者能发出刺鼻气味的东西当骨干,扔进去,选择时机天快明的时候完成准备,然后,慢慢熏吧。

在河北平原,水网据点无法挖地道让鬼子坐土飞机,那八路就搜集死狗死猫丢弃在被围困的据点的河沟里,至于被击毙的尸体,也如法炮制,哪个味道,让人一闻,三月不知肉味,让鬼子幸福到最高点,想出来掩埋,地点在那里,一出炮楼,特等射手的子弹就出去了,八路虽然缺乏弹药,但选一两个特等射手,把有限的弹药集中在一起还是绰绰有余的。要不,往炮楼送的粮食里掺巴豆,水缸里投砒霜游击队都干过。在这个时候,其他手段就用上了,双管齐下效果还是很明显地。

三,就是土飞机。

这个大家看的多了,电影里经常有这个桥段,这个适合已经被长期围困的,尽管在强攻里已经简单说过。这种玩法适用于接近村落的据点,挖掘的起点便于隐蔽,而且当地群众基础好,因为日伪军一旦发现就拼命破坏,在河北,很多据点地下都埋有水缸就是企图防范让他们坐免费飞机回家探亲的打算地。

一般首先就召集有经验的煤窑或土木挖掘工人们,先借助黑夜测量地形,计划要投工多少,挖多长,就能到了碉堡,然后组织积极分子和党团员,白明黑夜换班挖,处于保密需要,后来只能用小工具一点一点掏,声音要小,用狗油灯照明,挖掘时候随时都用罗盘定方向,大错不了,一旦确定炮楼的地基,那装上几百斤土制炸药,很多时候,炸药还很时髦用棺材或者大箱子装,这个待遇还是很上档次地。

其实,让他们坐免费飞机回家探亲这个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交通不便,路费高昂,我们还是很善良的嘛。其实,法子还是蛮多的,只是还没有总结出来,以后再讨论,只把典型大略介绍下。

下面日本侵华时期势力地图

侵华日军势力地图





各地的炮楼展示:

中国人不忘的耻辱,中国人更高的奋强~!!!

佳木斯炮楼

松花江铁路桥头那日本炮楼

整栋炮楼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注,墙壁厚达半米,分地下室两层,地面三层,最顶层呈U型桶状该是瞭望用的,估计那时候,可以俯瞰佳木斯全城。除了顶层外,其他四层使用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米,驻扎一个中队的日本鬼子是没问题的。看来,日本人的军事工程设计,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先进的,炮楼内部各个功能区域都跟完备,外观看着不大的建筑,里面却别有洞天。作战室、弹药库、宿舍、食堂、厕所一应俱全。通风口、烟道、瞭望口、射击口,遍布炮楼四周,光射击的机枪口,就分跪式的、俯卧式的,设计十分精致,视野里没有死角。据说,在地下室里,有条暗道穿江而过,直通江北。趴在地面扒开的窟窿往下看,地下室阴森黑暗、有些渗人。环顾炮楼内部,从当年勾勒的棚顶来看,完全是日式风格,分成了格局不一的小屋,各有各的用途吧!

这个守桥炮楼,在当时北满铁路沿线上,凡是路过江河,随处可见,除了松花江上游哈尔滨大桥的炮楼规模与之等同外,再也没有见过比着大的了。那年月,中国还不产水泥,老百姓俗称“洋灰”,可见,从遥远的日本国运来的水泥钢筋,来修建这样的碉堡式的炮楼,不仅是防御抗联勇士的袭击和苏联的进攻,其长期驻守思想和殖民统治的野心可见一斑。

中国人太穷了,江桥拆除后,无人看管的炮楼里,能拆砸下来的钢筋、铁门给抠得乱七八糟,整座建筑残墙断壁,面目全非,剩下的是抠不动的主体,小鬼子建造的东西实在太坚固了。其实,这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历史罪证,理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起来才是。不知道,公仆们在四处考察景观建设、热情发包工程、槲光交措中,是否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从拆断的原来路基端头,修砌的毛坯台阶上来看,这里也该是十里景观带的一个历史点缀。

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战60周年推算,1932年日军进驻哈尔滨,接管北满铁路,随后延伸到佳木斯,这个炮楼该有67年的风雨历史了。

松花江生生不息地静静流淌着,承载了多少历史和往事,而伫立在江畔那座炮楼上,密匝匝的机枪眼,象倭寇的眼睛,黑洞洞地窥视着三江平原这块黑土地,让人对久远岁月有股说不出的疼痛……

经过和下面看车的大伯和大姐攀谈后,确认了这的确是日本鬼子留下的炮楼,只不过后来被铁路上改装成了供水的水塔罢了,随着火车供水方式的改革,这里慢慢的也衰落了,曾经经常打开的铁门不知道已经关了多久,只看到上面锈迹斑斑。

谈到这个炮楼好象都有说不完的话,大姐说她三十多年前天天在这底下玩,夏天的时候太阳转他们也跟着转,总在这炮楼的阴凉下,特凉快;铁门一开他们一帮小孩子就跟着进去,里面的楼梯都是围绕成圈旋绕而上的,这个时候大姐的眼睛流露出孩子似的的光芒;她说上面那三块木板三十多年前就那样放着,现在依然不曾动摇,顺着她的手指,我抬头打量却一阵眩晕。

现在上面的标语大都被涂掉了,通过大伯的指引,我找到了“抗美援朝”,据说涂掉的有日本鬼子留下的“大东亚共荣圈”、文革时的标语等等,记录了那个时代。

大伯说现在天津局已经撤了,北京局几次派人来测量,象是要拆;我问大伯怎么看这件事,他斩钉截铁的说“当然不能动了,别听小日本说这个那个的,这玩意留着,他丫说嘛也没人信1

现在这里是铁路小学的停车场了。在我走的时候,老伯和大姐正在帮着放学的孩子搬车子,夕阳下,如同一个一个剪影,刺在这水泥炮楼的墙壁上。

大协日军炮楼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大协村北,大协火车站西。1938年春,有侵华日军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共有17个窗口,17个枪眼。底层东面有门,门前有防弹墙。炮楼现长6.8米、宽5.95米、高9.6米、壁厚0.58米,1941年,日军为掠夺新泰煤炭资源修建磁新铁路并建此炮楼。日军一个班驻守。它们无恶不作。横行乡里。1948年解放时楼顶被愤怒的群众烧毁。该炮楼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史料、教育和警示价值较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0a8c20101br0e.html
大协日军炮楼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大协村北,大协火车站西。1938年春,有侵华日军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共有17个窗口,17个枪眼。底层东面有门,门前有防弹墙。炮楼现长6.8米、宽5.95米、高9.6米、壁厚0.58米,1941年,日军为掠夺新泰煤炭资源修建磁新铁路并建此炮楼。日军一个班驻守。它们无恶不作。横行乡里。1948年解放时楼顶被愤怒的群众烧毁。该炮楼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史料、教育和警示价值较高。

这个碉楼经常路过,感觉利用不够啊
摸炮楼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
要是我们当年18A和N4A的装备能达到苏联当年的游击队的水平,端掉这些炮楼也就分分钟的事啊......
西北和东南 发表于 2013-1-23 22:05
要是我们当年18A和N4A的装备能达到苏联当年的游击队的水平,端掉这些炮楼也就分分钟的事啊......
苏联游击队能呼叫空军支援的。
欺负俺们没有重武器啊,连个迫击炮也木有
那个是安土桃山时代吧{:soso_e127:}
markchimo 发表于 2013-1-23 22:50
苏联游击队能呼叫空军支援的。
我还以为他们只是有机场能定期收到补给品......
缺无花 发表于 2013-1-23 22:57
欺负俺们没有重武器啊,连个迫击炮也木有
八路军经过改进的平射“迫击炮”发来贺电
轩辕天行 发表于 2013-1-23 23:36
八路军经过改进的平射“迫击炮”发来贺电
俺木说老八路,俺 说滴是土八路
2013-1-23 23:42 上传

缺无花 发表于 2013-1-23 23:39
俺木说老八路,俺 说滴是土八路
这个嘛···老八路基本一样土~就算有了这个所谓的平射炮,一般没啥事情的时候也没人跑去打个小炮楼,基本上打个县城级别的才上场。
想想欧洲战场上基本已经没啥战斗力的37mm和45mm平射炮,那个时候真是穷的没裤衩啊
无米之炊 不堪回首
欺负中国人当年没有攻坚武器
这文章似乎以前在哪看过。。。
轩辕天行 发表于 2013-1-23 23:57
这个嘛···老八路基本一样土~就算有了这个所谓的平射炮,一般没啥事情的时候也没人跑去打个小炮楼,基本 ...
嗯,主力部队能一个团分到一门山炮就不错了……每门炮的炮弹不会超过5发
我家那个小区的东北角上就有一个炮楼,不过多半是国民党军修的
A10 发表于 2013-1-24 10:22
嗯,主力部队能一个团分到一门山炮就不错了……每门炮的炮弹不会超过5发
看看李云龙,啥重武器没有啊!哈哈;P
夜孤灯明 发表于 2013-1-24 11:15
看看李云龙,啥重武器没有啊!哈哈

小说里那“两门意大利炮”也是末期才有了,里面也说了炮弹不多……小说开局就是最困难的大扫荡事情开始的
当时苏军开始淘汰的14.5mm反坦克枪对八路来说可谓是打炮楼的神器了。
据说有一次B29掉在解放区,苏北的
我军把飞机上的12.7拆下来
用驴车拉去打炮楼

那是一枪两个孔
玩的极爽
可惜弹药有限……

如果,如果我说如果
那时候八路有无后坐力炮,弹药充足
小鬼子就没有心情修建炮楼了
土八路还是真穷,手里没家伙也不敢跟大队鬼子比划
这么看还是鬼子 兵少啊。一个小据点一个小据点的。
砖木结构抗不住重机枪吧
八路军经过改进的平射“迫击炮”发来贺电
平射迫击炮?什么发射原理?
无名人:我这有样东西,先搁你这,等过了年,我们再来取(qiu)
姜文:这村口有日本子的炮楼子怕不中吧
无名人:怕啥,这叫灯下黑,知道慈禧手下八大臣不
姜文:知道知道
无名人:你知道?
姜文:知不道
小花猪 发表于 2013-1-24 09:07
这文章似乎以前在哪看过。。。
有部分在萨苏的文章里出现过。
鹰王1号 发表于 2013-1-24 20:12
平射迫击炮?什么发射原理?
拿高粱秸捣,后来有了这个 http://www.jb.mil.cn/zl/jbcl/krzzg/970.shtml
炮楼好象最怕火攻
梦回秦汉 发表于 2013-1-24 21:28
有部分在萨苏的文章里出现过。
好像是。
话说老萨消失好一阵子了,不知道最近如何。
如果我们的18A和N4A的装备能达到苏联游击队或者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水平就好了啊......
小花猪 发表于 2013-1-25 08:57
好像是。
话说老萨消失好一阵子了,不知道最近如何。
老萨在日本估计现在也不敢多什么了,倭人反华气氛浓烈啊
梦回秦汉 发表于 2013-1-25 10:46
老萨在日本估计现在也不敢多什么了,倭人反华气氛浓烈啊
老萨娶了个日本媳妇,中日关系不好在哪边都有人受罪。
不过萨嫂真是好人,估计嫁了中国人现在在日本也会有不小压力。
跨国婚姻就这个问题,没事的时候一切都好;有了国家层面的事,家里过日子也要提心吊胆的,生怕因国事影响家事。就算是家里太平,在两国眼里,他们都是不可靠的。
051 发表于 2013-1-24 13:52
据说有一次B29掉在解放区,苏北的
我军把飞机上的12.7拆下来
用驴车拉去打炮楼
别说炮了,八路连像样的枪都配不齐,子弹都不多

要是八路这种长期被追缴的武装势力都有75mm以上级别的炮+炮弹敞开用……鬼子还是考虑考虑本土防御比较好……
小花猪 发表于 2013-1-24 09:07
这文章似乎以前在哪看过。。。
飞扬去年登过,配图丰富。
  也就欺负八路炮少才大量建炮楼。抗日时河北一汉奸地主武装横行乡里建有一个大炮楼八路数次都没有攻下恨的咬牙切齿也没办法这家伙居然敢带队伍进八路防区表威。 鬼子战败投降八路缴了县城鬼子的枪械其中有一门步兵炮,八路把炮带到据点外只放了一炮这家伙就带队投降了。这是我中学时楼下一位抗日时负过伤的老民兵讲的,老爷子肚脐正下方被鬼子打了个眼儿养一个月就没事了。
摸炮楼是广大抗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