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供车是良心还是忽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6:05:49
人类社会存在着地区和民族的差别,而反映到生活中的差别也就更大了,南方北方都能因为一件小事儿产生很大分歧,更别说不同的国家了。在汽车市场中同样如此,“洋人”们的东西还是更适合自己,到了中国难免水土不服,而“洋人”们在中国汽车市场“混”了十几年,也都懂了入乡随俗因地制宜。
德国人懂了中国的道路条件要比德国颠簸很多,就把卖到中国的汽车的悬架舒适性做的越来越好;日本人懂了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以大为美而不是追求小而精,就把自己产品里最大个的卖到中国;美国人懂了中国并不全是美国那样的直路而且油价很贵,就把自己卖到中国的汽车做的操控好、排量小,但是尺寸依旧大;法国人懂了中国人在意体面超过操控乐趣,然而……并没有改什么。好了关于法国是玩笑,5年前固执的法系车现在也学会了为了讨好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而改变。
除了对车型的重新调校,有些厂商觉得还是不够彻底,就干脆拿出了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这种“中国特供车”到底好还是不好?
首先说,厂商为什么要做“中国特供车”,一部分厂商是因为看到了产品需求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还有一部分则是“南郭先生”,觉得自己的主力产品不适合中国,就拿一些过时的产品改一改变成中国特供,其实暗地里没少自以为是的觉得“中国人不懂车”。
如果是后者,那我们不用多想,这种敷衍的态度肯定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去看看那些中国特供车里销量最惨的是什么,就明白我说的是谁了。
而前者,那些真正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的产品,到底好还是不好呢?其实有好有坏。
先来说好的一面:
“中国特供车”一般都是厂商明确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后,有针对性设计的产品,所以更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消费者不在意的方面一般不怎么下功夫,所以成本也能很好的控制下来。“价格便宜量又足”是最直观的体现,举例来说,本田在中国的“全球车型”东风本田思域,“中国特供车”广汽本田凌派,凌派比思域尺寸大空间大隔音好同时也一样省油,价格全便宜了一点。对于普通消费者完全出于“过日子”角度来选车,这种“中国特供车”真的挺合适的。
而什么事物也免不了不好的一面:
“中国特供车”在机械层面的造诣一般都不高,就是上文说的,在消费者不在意的地方不怎么下功夫。一般“中国特供车”都不是完全独立研发的,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否则不可能把成本控制的那么低。有的是采用老旧平台的拉皮产品(如朗逸来自第四代高尔夫的PQ35平台),有的是采用低一级车型平台变大而来(如凌派来自飞度平台),有的则是由其他市场上车型改进而来(如名图来自欧洲版现代i40)。“中国特供车”在机械水平方面还是赶不上“全球车型”,还是思域和凌派的例子,思域的操控性和驾驶的精致感是凌派所没有的。而且机械方面的水平不止体现的驾驶乘坐感,“全球车型”有厂家更大的投入,出现一些设计层面的低级问题的可能性也较低。
所以如果对于车没有什么过多的理解和明确需求,“中国特供车”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我,自己不会买给自己“中国特供车”,我更在意机械层面的水平。http://news.mydrivers.com/1/456/456363.htm

人类社会存在着地区和民族的差别,而反映到生活中的差别也就更大了,南方北方都能因为一件小事儿产生很大分歧,更别说不同的国家了。在汽车市场中同样如此,“洋人”们的东西还是更适合自己,到了中国难免水土不服,而“洋人”们在中国汽车市场“混”了十几年,也都懂了入乡随俗因地制宜。
德国人懂了中国的道路条件要比德国颠簸很多,就把卖到中国的汽车的悬架舒适性做的越来越好;日本人懂了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以大为美而不是追求小而精,就把自己产品里最大个的卖到中国;美国人懂了中国并不全是美国那样的直路而且油价很贵,就把自己卖到中国的汽车做的操控好、排量小,但是尺寸依旧大;法国人懂了中国人在意体面超过操控乐趣,然而……并没有改什么。好了关于法国是玩笑,5年前固执的法系车现在也学会了为了讨好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而改变。
除了对车型的重新调校,有些厂商觉得还是不够彻底,就干脆拿出了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这种“中国特供车”到底好还是不好?
首先说,厂商为什么要做“中国特供车”,一部分厂商是因为看到了产品需求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还有一部分则是“南郭先生”,觉得自己的主力产品不适合中国,就拿一些过时的产品改一改变成中国特供,其实暗地里没少自以为是的觉得“中国人不懂车”。
如果是后者,那我们不用多想,这种敷衍的态度肯定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去看看那些中国特供车里销量最惨的是什么,就明白我说的是谁了。
而前者,那些真正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的产品,到底好还是不好呢?其实有好有坏。
先来说好的一面:
“中国特供车”一般都是厂商明确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后,有针对性设计的产品,所以更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消费者不在意的方面一般不怎么下功夫,所以成本也能很好的控制下来。“价格便宜量又足”是最直观的体现,举例来说,本田在中国的“全球车型”东风本田思域,“中国特供车”广汽本田凌派,凌派比思域尺寸大空间大隔音好同时也一样省油,价格全便宜了一点。对于普通消费者完全出于“过日子”角度来选车,这种“中国特供车”真的挺合适的。
而什么事物也免不了不好的一面:
“中国特供车”在机械层面的造诣一般都不高,就是上文说的,在消费者不在意的地方不怎么下功夫。一般“中国特供车”都不是完全独立研发的,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否则不可能把成本控制的那么低。有的是采用老旧平台的拉皮产品(如朗逸来自第四代高尔夫的PQ35平台),有的是采用低一级车型平台变大而来(如凌派来自飞度平台),有的则是由其他市场上车型改进而来(如名图来自欧洲版现代i40)。“中国特供车”在机械水平方面还是赶不上“全球车型”,还是思域和凌派的例子,思域的操控性和驾驶的精致感是凌派所没有的。而且机械方面的水平不止体现的驾驶乘坐感,“全球车型”有厂家更大的投入,出现一些设计层面的低级问题的可能性也较低。
所以如果对于车没有什么过多的理解和明确需求,“中国特供车”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我,自己不会买给自己“中国特供车”,我更在意机械层面的水平。http://news.mydrivers.com/1/456/456363.htm

刻意强调机械水平恰恰是因为不懂机械。不同厂家的同样机械结构带来的差别有,但非常细微,如同320kMP3同无损的差别一样,有,但对多数人来说感觉不到,当然,碰到那种连水电火电都能分辨出来的人例外。机械差别真的非常大的主要是中低档车和豪华车之间的差别,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车只有价格才称得上豪华。
是洋大人out了,还是自己没跟上形势?
典型的差异性市场策略,要做的工作远比闭门造车多得多,神马细分市场,神马目标群定位,神马树品牌定形象......纯而又纯的原产地产品一贯制早都被扫进垃圾堆了。
由此带来的产品差异化是很显而易见的,进而服务也会有很大不同,所谓的服务也有差异化,当然也会导致品牌的差异化,如同哈根达斯。
海尔卖给洋人的冰箱样子都和国内不一样,设计也不在国内,但海尔还是那个海尔。
简配加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