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贴:从看待丝带的眼神说起,我们和俄罗斯的恩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26:26


【这不是一篇会写很长的东西,只是根据这段时间毛丝带和黑丝带的粉丝之争有感的一时胡言乱语罢了】


... ...我有个很讨厌的毛病,就是没长性。某种事业或者兴趣在开始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兴致和灵感开始丧失鲜活性的速度远比常人快得多。在这种不耐和烦躁之痒到来前,热情的持续绝对没有七年那么久。论及更年期,男人其实远远没有女人来的有规律。无论是在铁血,还是在超大,每次都是混到中尉就开始没感觉。

按照现下的情况来看,我们跟毛子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也快要到那个时候了。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系列在现在看来带有很强烈黑色幽默意味的演变之后,成为了现在这种微妙的局面。政治层面上的经历为这两个国家留下了两条通俗而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在时间面前,无论是亲密如兄弟还是仇视如死敌其实都是一句屁话。第二,除非情非得已,否则别蠢到为了这句屁话跟对方或者自己过不去----因为在隔壁那个大洲上,有个叫美国的孙子一直在磨刀霍霍。

—— ——别奇怪这两条至理为什么没有能够在两个国家的民间被广为接受,当一个社会进步程度越高的时候,社会成员心智成熟的年龄也就越晚,尤其是在有网络这种东西存在的时候。

不过还好,至少,还有一条比这两句话更加通俗的概念还是被这两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那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我看你也不顺眼,但还不是最让我不爽的那一个—— ——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是被这么一种奇怪的关系所维系起来的。也因此,而制造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心态。

这不是一个多麽新鲜的概念了,这句话所包涵的情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和没有选择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定的心态,只是其严重程度要视在这个决定的双方当中哪一方占据着主动地位而定。显然,冷战时的那一次,主动权握在美国人的手里。而事实证明,中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战术实施阶段的称职合作对象,只是其在追求的积极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个合作对象的可控范围。源自于中国人生存哲学的广交博引思维让我们绝不甘于仅仅充当对于其中一方有价值的附庸角色,当棋局的绝大部分优势已经转移到其中一方手中的时候,就是为自己争取一个新的身价的时候了。注意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分量,它代表的内容包括了在一场博弈当中由棋子开始反客为主的可能性。但是,这却依然是在一个被动的位置思考问题的角度。苏联解体之后,我们骤然失去了在整局棋里的价值定位。我不敢说是否是这件事情为我们带来了足够大的触动,我只能说,它至少再一次向整个中国表明,再怎么善于利用规则的人始终也只能是二流的角色,有本事破坏规则的,才是能说了算的人——

... ...我们要做那个能为自己定价的人。

这一愿望,至今还在实现的道路上。怀着同样志愿的候补选手还有两个,一个叫俄罗斯,一个叫法兰西。在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向冠军席上的卫冕者前进。


综上所述,有一件事,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细节上出现了怎样的差距,在宏观角度上。我们其实还是一个级别的角色。

2009年,F-22A的最后一批生产型开始加入现役,被军事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的四代机概念甚嚣尘上。时年,刚刚大批量装备歼-10的中国,各大军坛笼罩在一种被虚浮的不忿和自知之明这两个矛盾情绪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低调气氛当中。事实上,这种低调其实自1998年之后一直维持在军事界和军迷界,国防装备水平的转型升级过程在保密程度颇为严格的情况下艰难而隐晦的进行着。除了对于这种转型的决心的肯定与信任之外(这一点无论是红白裤衩还是民运砖家意见基本一致,茅于轼抛出的“民生与航母只能活一个”的神论尽管立场该杀,但是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时下绝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国防建设态度的认识和印象),我们实际上并不确认自己真正拥有什么。3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爆发实质上为我们带来的社会变化印象还多于军事装备上的变化,常规武装诸如以海军052、054系列驱逐舰护卫舰,空军诸如豹子改和歼-10A,陆军诸如开了智商光环外挂新型马甲的96和99坦克,除了在军坛上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度之外,其抢眼度基本在很大程度上都由于出现的时间间隔过长所稀释了。当然不乏近几年“爆科技日”的反导、反卫星试验之类的亮点,但是其立意则基本上都处在一个防御的立场上。而长期只能通过官八股接受信息,对于中国军事科技发展进度缺乏系统和详实了解的普通军迷和民众对于这种成就存在不确信的态度也无可厚非了。

... ...毕竟,爆料的大神这种动物,始终还是太过稀有了。

举个不算鲜明的例子,直到2008年为止,在我身边以及所接触到的非专业军事主题的论坛贴吧之类的地方,谈及海军反舰作战还是张口闭口只拿从俄罗斯采购的几艘现代级驱逐舰说事的人依然铺天盖地。可见,至少到那个时候为止,绝大多数对本土军事科技了解程度没有那么深入的人心中,我国的国防实力是与俄国军事装备技术水平直接挂钩的。

抛开对于外来技术的盲目崇拜这种准批判性的口水话题不谈。平心而论,冷战后的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在彼此眼中都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中国陈旧的、涵待更新技术含量的武器库,俄罗斯贫瘠的轻工业和社会产业,相对于两者的长处,巨大的需求缺口恰好形成了互补态势。于是在那段时间内,我们彼此之间关系的接近程度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两国领导人趁热打铁的定期联合军事演习也使我们稳固了一个“不确定联盟”式的针对北约势力东扩的防务安全互助协议。这一系列行动,加上我们其时对于军事装备硬件的需求,使得那一段时期俄国对华军售额度居高不下。俄制下的战机,驱逐舰,防空和反舰导弹都成为了外媒和国内媒体口中中国王牌部队和杀手锏的代名词。

应该说,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给很多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有中国人的份,自然也少不了俄国人的。但是,至少在当时有不少人没有预见到,这种紧密联系其实是具有时效性的。也许,在当时廉价而比较高效的俄制重型武器对于中国印度等较为有影响力的国家的大量出口现象迷惑了很多包括观察家和智库在内的人的眼睛。就好像谁也没想到伊茨迈勒大市场也有关门的一天。

当换代的初步路线被摸清确定之后,中国开始有选择性的看待进口产品清单了。也可以说这算是民间和商业上一系列分歧的开始。事实上,这并不包含很深层次的原由,只是俄罗斯的产品本身对于中国的吸引力下降了而已。在我们的民间舆论方面,出于之前一阶段时间以俄制产品为主的军事装备发展方向的深刻印象和对本土军工产业水平的不确信,一开始也有对本土产品接下俄制产品棒子成为军需供应主力这种做法的质疑声,但是当这种行为持续到现在的时候,多数舆论口风已经开始转向支持本土产品了。因为,即便从目前有限度的资料和传闻中获得的数据和俄方进行对比,也能够看出来,至少,在相当一部分军需方面,俄制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在相当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军方的需求了。

... ...于是,口角从此开始。

事端上,不少。除了屡见不鲜的“仿制”话题之外,中国商人盗运战斗机零件(已经被中国量产的战斗机{:soso_e140:} ),对华军售某款战斗机受阻(压根就没打算买过{:soso_e148:} )等等旧货新炒甚至口不择言的私货也冒出来了。但是确实的内容说起来其实乏善可陈,总结到最后就是两句话:我们把俄国人未来十几年的预想销售业绩给砸了,他们很不开心。因为对中国这个大家眼里传统的军工研发弱国军售被婉拒丢掉的不光是银子,还有面子。

... ...我得说我理解他们的苦闷,真的。可惜,我们也有我们的想法。

绕了一个大弯子,现在回到丝带的问题上。第一架四代战斗机F-22出现的年头不短了,但是其真正的威胁性在最近才最为明显的被体现出来。由于技术上的领先性和针对性,使作为美国非点名对手的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个方面都感到压力山大,一种同仇敌忾的心态在这个时候把我们拉回到了同一个临时阵营当中,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个临时同盟能存在多久。


在现代这个世界上,中国和俄国都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这种属性是由于现在这个世界大国俱乐部内整体生存环境所迫而形成的,所以不必怀疑这两个本来就存在着防务互利关系的国家之间会因为一些事情而重新变得紧密起来的诚意。面对美国(含下辖北约势力在内)这种级数的对手,在对自身的整体实力都感到不自信的情况下,中俄对于彼此来说都是唯一的选择和退路,早一步做准备,总比晚一步要强很多。

... ...而事实证明,俄国显然准备了不止一天。

很多时候,危机和商机是相依相存的。对于常年游走于国际竞技舞台上的俄罗斯来说自然是深谙此道。于是,在2010年1月,T-50收费了。注意我在这里使用的这个词,除了谐音以外,我想在经历了这么久所发生的一切之后的现在面对这篇文章的大家应该已经和那一天的俄国人一样明白这个词所意味着的内容了——

这,就是我的价值。】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一刻,这句话是严肃的。而这句骄傲的宣言所面向的对象,是整个世界。

客观来说,T-50从曝光到首飞的简短时间档期其实在政治和军事角度考量上无可厚非。仅从手法上来看,这和前苏联一些时期的军备竞争做法基本类似,因为率先出生足有十年左右的F-22客观上的先发提供的参照效果,借助成熟的航空工业设计能力和配套军事工业,将一些还停留在概念水平上的构想加速实现并按照F-22量产型的设计功用经过系统化的集成整合(这个过程可能包括了相当程度的彼此妥协、割舍甚至相当程度的利益纠纷)之后产生的方案中挑选出其中那个最为贴近俄国人自己对T-50这款机型生产定位(请注意此处的描述措辞)的来,交付工厂,开动机器。

—— ——在此郑重说明一下,以上的部分完全是我个人推测的。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合理性瞎猜。不过,我个人并不是“猛禽斯基”这种说法的拥趸。说不得,在此向产生误会的朋友表示失礼一下。{:soso_e139:}

总而言之,那一天的情况可以描述为:一架由美国的非点名宿敌1号--继承了苏联时期军工规模和实力的国际头号军火商之一的俄罗斯生产出的具有第四代战斗机特征的新型战机首飞了——

... ...请容我喘口气先,因为这句话确实好他喵的长。


—— ——于是,总结了以上那句话中的关键词来看,俄罗斯的目的,并不难以看得出来。


1.展示(军工/科技/军事)大国地位和资本(身价),关于这一点不再赘述。简言之你们看清楚点别把我俄罗斯当成和XX那种打酱油一路的货色。XX二字内容请自行脑补,中枪排名不分先后。

2.给占据着外汇来源相当程度的国家军工提气增光长脸,相对于单纯的技术来说,信心是无价的。也算是十几年以来给俄罗斯人民心中那份灰暗已久的大国自尊的一点温暖。

3.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俄罗斯来说,这三样目的在我们眼中其实一点都不新鲜,何况这不是军迷自己的妄评,CCAV某位可爱的将军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


有件事情,我想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普通军迷所必须承认和接受的一件事情—— ——

那短时间,它确实是我们眼中唯一的“可能”——

如果说的再不管不顾一点,

就是“希望”

在此刻,这句话是肉麻的。可是至少,它曾经准确过。

====================================


T-50原型机首次曝光的时候,以我个人而言,最先感觉到的只是有兴趣。其实说句以偏概全的话,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位于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军迷心中一直有一种潜在的印象或者说思维模式,毕竟,从八十年代我们记事时开始,美国作为一个在军工科技领域占据世界一极的印象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从文化领域的《壮志凌云》到现实领域当中的海湾战争,都是凭借深厚过硬的技术资本向全世界进行的“范本”式的先进武力展示。而作为美国最直观和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在以往一段时间内另一个在军事技术和规模上被我们所仰望的角色,过去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在思维当中既定了的欢喜冤家—— ——

—— ——我们习惯了发生在那两个人之间的来往竞争。换言之,尽管口头不说,不过在心里我们多少都已经心照不宣的认为,具备和那个庞大的美国抗衡资本的角色,应该只有俄罗斯而已。

继苏-30,铠甲S1,S-300/400和布拉莫斯等拳头产品之后,T-50就是在苏联的矜持与高傲被估价出售之后俄罗斯借助力主军事外销的方式在重新崛起之路上为自己重新塑造身价的主要筹码之一。

基于之前十余年的市场运作模式的铺垫和宣传,得益于立足苏联时代全球战略而使自身所拥有的足够庞大的涵盖了高低端各式武器技术种类储备和相对廉价的武器单价弥补了与西方主流武器在电子设备、人机工效和界面友好度(这一点已经在近年新版本的新造武器和高配机型上获得了改善,不过这里所指的当然肯定不会是我们亲爱的猴子同志所购买的那种)等细节上的差距。不过比起这些优点来,真正能够让俄制武器具备拉动政治交谊格局的力量,实际上还更多的得益于俄罗斯相对于美国军售较为宽松的技术转让和生产许可条件。这个宽松所指的不仅仅在于价格和权限下放的门槛上,也在于对对象身份的限制上。

—— ——说句不算题外的话,在舆论和一般观察者普的遍印象当中,美国和俄罗斯一款可以冠以“次一代”称呼的高新军事研发成果,无论是俄标还是美标,对于不具备该项技术研发能力的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军备输入国在内的国家,都具备大约在8-12年内的技术绝对领先和至少5年内不可逆向仿绘破解的技术水平差距。对于技术发源国来说,在保证自身战略战术优势的同时,这也是在商业角度上对于自身技术价值的保护。由此可知,俄罗斯对于中国由来已久的腹诽和诟病便来源于此,因为,中国越来越没有个武器输入国的样子了—— ——口头上的傲慢毫无意义,行动上的威胁才是真正压力的来源。在这句话面前,俄罗斯面对中国和印度这二位老顾客时的感觉可谓冷暖自知。

—— ——但是,这一次呢?

当一款战术武器的出现可以改变某种层面上的世界格局时,它的影响力实际上便是战略性的。在F-22之后,带有同样技术指标特征的T-50的出现可以说在那段万马齐喑的时间里形成了一种对抗前者的可能性。也等于是为面临美国战术打击优势所带来的压力的国家的空军们提供了一种选择。作为世界上当时为止唯二的美标四代战斗机成品,奇货可居的程度可想而知。谁都知道这肯定不是济饭慈粥(战机自带的政治要求BUFF你懂的),但是(至少在心理上)它无疑起到了一个雪中送炭的作用:

——对抗与否都是以后再说的事,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帮每天被美国用各种软硬手段讹诈的人们出了口腌臜气。

那段时间,T-50的象征意义渲染随着飞机的顺利收费通过军网和媒体传播到了中国。当经过前一段时间示威乃至炫耀式的炒作灌满耳朵的美式四代机概念终于出现了正面的竞争对手时,那种同仇敌忾的情绪拥有了第一个具备现实意义的发泄口。不管官方表现出来的态度如何,民间的反应往往是直观而诚实的。在这个时候,T-50在感情意义上不仅是俄国的,它实际上代表了相当一些国家对于美国军事压迫的共同反抗情绪的聚焦,这种感觉跨越了国籍和战略关系带来的隔阂,对同一个对象的不甘,让T-50成为了不公开的层面下人们所共同的一份精神财富。

—— ——鉴于群众成分和风格的区别,这种情绪在超大本地的表现其实并不是如铁血、种花等网站那样强烈,尽管因为事先有消息表示这款机型在研发方面就有印度(的钱)参与其中。但总体来说,那段时间对于T-50的态度大家都持一个正面、甚或更好一点可以说是欢迎的态度。金银铜铁和其他几位兄弟偶尔也会转些相关文章来保持关注度。CG版的高山筒子也做了几张全涂装版(试飞期间的机体图片上漆皮间还有露肉的地方)的T-50图片。同一时期,官方和军方媒体(含战忽局)的正面评价也让这种情绪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微拓展。

—— ——如果说那段时间俄罗斯人来中国做一个民间和军方对T-50战机好感/采购支持度的意向调查的话,得到的结果大概会让苏霍伊社的市场部经理非常高兴。而事实上,反正我是不相信无事还想生非的俄国媒体没干过这种事。

事实上需要注意的是,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国对于俄国采购的战斗机还都仅限于第三代战斗机机体本身和升级以及配套的精确打击武器业务范围。对于次世代机型的包括预约订单在内的市场占有率这一块,则是完全的空白(虽然这是废话)——

以中国空军的规模而言,脑子再不好使的军火商人也能意识到这是一个多麽庞大的市场。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空口白说,以F-22接近1.3亿美元的成本来看,采用了大量取巧设计和上一代成熟技术的T-50加装按照四代(美标)机型作战设计效能配置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新型对空、对地打击武器和电子压制作战配套的制导系统和对抗系统(至少名义上如此),不包含航炮导弹等武器的裸机以1.15-1.2亿美元的单价出售并不过分。现在已经不是苏联解体挥泪大甩卖时代的军火市场行情了,尽管中国人有半截儿掐单的坏习惯,但即便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之后、整个交易过程中实际所能够占领的市场规模依然相当可观,相比之下,最近印度126亿元的所谓天价订单只怕连它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

—— ——那是一个金砖国家整整一代主战飞机的采购案。能够通过这笔军售获得大笔的资金(税务和官控股份分红很可观)在于最次;通过这笔单子重新强化目前已经很薄弱的中国军方和苏霍伊(俄国)之间的生意关系来尝试带动(在合同里要求,或者说合理要挟)其他方面冻结的采购项目复活,这是其次;最主要的利益,是可以在中俄现时战略联盟中延续自己的主动地位。毕竟中国在这个层面所能够选择的对象只有自己。而让人开心的是,中国政府似乎很接受这种现实。

可以说,他们有信心把这个近些年有些松散了的联盟重新变得紧密起来,按照他们自己的剧本。有一个中国这样实力的国家作为跟随的战友(或者说临时部下)是一件好事,只要有办法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保持足够的安分的话。

实情,确实一切都如看起来都那般美好,直到某狼狼所说的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和中国军迷文化史上那场最大的有预谋的耳光惨案发生为止—— ——


客观来说,T-50的出现时机并不是很好。相对于从冷战时期开始便作为半真半假的军备竞赛组成部分的F-22来说,媒体层面上的持续信息流出度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出现的比较突然,时年身为总理的普京也亲自上阵与新机型合影留念以造声势,但是噱头效应上比起一直以来作为航展宠儿的苏-35/37和常年外销劳模的苏-27/30,T-50缺乏媒体关注带来的广泛印象铺垫,因而无法制造出足够的宣传效果也是无奈的结果,而从飞机曝光到进入第二架原型机加入试飞行列的速度过快在客观上同样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

在之前的时候,俄罗斯某平面媒体所提供的军工专家对于本土四代(当时俄标五代的概念还没有被明确的摆到台面上来)设计概念的访谈中所提及(或者说YY)的等离子隐身和灵巧蒙皮等元素给人留下的印象与T-50成机所展露在我们面前的面貌相去甚远。所以,从T-50出现不久之后,有人便已经根据T-50对苏-27系列过高相似度的外形和机身细节设计而质疑T-50作为一款“四代”战斗机的实际技术含量,但在当时整体舆论情绪的大环境下这种声音很快就沉没掉了。不过,抛开对抗美国的共同立场的影响不记,俄罗斯工业和研发团队在摆脱整体国力衰退所带来的影响之后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凭良心说确实如此)就推出了一款至少(注意这个词)看起来和作为技术标杆的美国产品相差不远的战斗机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而言之一句话:都不容易,也能理解—— ——这句话其中所包含的,是作为精神支持者的态度与根据以往的印象而对俄制下军工研发能力抱有的信赖,以及某种程度上不怎么靠谱的一厢情愿。这种情绪化和主观化的判断基准是民间军事舆论相当一部分参与者的一个有趣特点,而随之而衍生出来、或者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以地域、民族、国别等单位形成的族群的向心性。

——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蒙诸位不弃,随看我这篇评论的朋友应该能够感觉得到,我所阐述的观点基本都是我个人对于已经发生的和我所掌握到的客观情况的描述和推测,主观层面上的内容我都控制得比较谨慎。所以后面的部分可以请大家放心,我在这里没有任何顺便在此立论证明T-50比我接下来要讲到的J-20强,或者证明J-20其实比T-50强的打算,对于我这个实际上基本不具备在军备硬件方面的知识的人和这篇文章本身的立意来说,这两种说法从我嘴里说出来都算是没有根据的私货范畴。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缺乏挑战者。如果说F-22挑战的是次世代战机的门槛,而T-50挑战的是F-22的垄断的话,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同时创造了数个“第一个”(注意前提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的记录的J-20的定义就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了—— ——如果综合全部情况来看的话,我认为最合适的描述,她(←{:soso_e113:} )所挑战的,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四代战斗机”。

顺便——对上面这段话觉得不够尽兴的人请自行尝试着把“第一架中国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作战需求自主研发设计和论证并成功试飞的参考并具有部分美式第四代战斗机技术标准特征的下一代空军主力作战飞机的原型机”这句话不换气的朗诵一遍谢谢。{:soso_e148:} 如果嫌难度不够的话还可以再自行添加对于中国航空史和国产战斗机隐形技术的历史意义{:soso_e128:} —— ——


2011年1月11日,对于中国900万军迷(仅男性)来说,那个光棍节来的比往年都要HIGH一些—— ——
在那天的正午12点50分16秒,她,从那条在未来两年中注定将要被我们梦回无数次的试飞跑道中段,稳稳的,轻盈的腾空而起了——




=================================================

—— ——J-20的出现,打乱的是几乎所有人的计划

在绝大多数人印象中,“中国的四代机”是一个不具备存在可能性的概念。说得更直接一点,至少在那个时候,它本是不应该出现在世界的面前的。因此,“中国国产第四代主战飞机首飞成功”这个几乎可以算是打破了一直以来作为根本常识来看待的事件从政治角度上具备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作为一架飞机达成了预定的试验目标所象征的意义。

其实说起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遥记当年歼-10列装部队的消息逐渐披露的时候,对于飞机本身性能和技术原发性便一直蒙受质疑至今。抛开刻意从学术角度挖掘文字证据的少数职业(拍)砖家不谈,比起由于信息流出量更少、且受外形和装备进度所累而遭受到更多质疑声音的歼-11B,这架在当时基本上已经代表了中国本土军工技术最高水平的战斗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当时国内外军迷和观察家们对于中国军事航空工业水准的认知标杆。在中国仅有的两种第三代自产战斗机当中,与基于苏-27sk发展出来的歼-11系列相比,仅仅对于俄制发动机存在一定依赖的歼-10及其系列机型从多种层面上都具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其影响力从一款单纯的防空/打击平台也变为了一种具备着比中国传统出口的机型(K8、强5、歼7等)更高技术水平和商业、政治价值的工具。对于美国来说,这款机型所代表的意义相当繁杂,在此不予过多赘述。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歼-10至少有一种影响是他们无法不重视的,那就是市场上的竞争。而这个,也是现在基本上绝大多数牢骚性质的俄媒文章出现的原因。

—— ——说句题外话,在超大等许多论坛当中,对于俄罗斯的其中一种感觉所见颇多,具体表现格式基本为:“... ...啧啧,老毛子完了。”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于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期整体力量对比的感慨,但我想,这其中大概也有面对现在(注意这个时间划定点)三句话不离金钱、市场、竞争(如果是针对中国的还有“仿制”)这些关键词的俄国媒体几乎贯穿一半以上文章“昨天我关心的是你这款战斗机是否会对我的国境产生威胁,但今天我只担心你的飞机是否会抢了我的生意”这种潜台词的普遍吐槽才对——   

虽然同样作为绝对现实主义的践行者,但比起力量的衰减,也许格调的堕落更值得我们为之唏嘘。

... ...在这种情况下,J-20的出现,让这种合作与嫌忌并存的局面更加混乱(或者说热闹)了起来—— ——


平心而论,即便可以确认出于技术保密和局势平衡的考虑J-20不会对外出售(至少目前没有必要)了,但实际上,可以说仅仅是她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未来10年的军火市场就已经构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

相比戴着俄罗斯(苏霍伊)这个冷战时代两大巨头之一的传统军工研发强国光环出生的T-50和一早就作为世界知名的第四代战斗机先行者的美制F-22来说,一直扮演着高端产品输入者群体中一员的中国制造出了在国际上仍属于尖端垄断武器的国产次世代战斗机的消息显然比前者造成的震撼更大。说句不算过分的话,这种“只要有足够的钱和国力就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武器”的叛逆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也启发和刺激了一些长久以来受美俄两个军工研发大国在尖端武器方面近乎垄断的实力影响而导致不仅军事领域采购的选择空间有限、而且文化领域对外来武器技术依赖也多少产生了抵触心理的国家。本着“既然中国那样的国家能做出来那么我说不定也能成功”的心态,或是拉帮结伙,或是自力更生,纷纷启动了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次世代战斗机的工程。具体国家同样请自行脑补,中枪排名不分先后。

原本,根据由美国主导的亚洲新冷战的逐步展开和F-35与T-50(貌似)等可供外销的次世代战斗机的出现所带来的军备竞赛和地缘紧张,在评论家和观察者眼中,未来10-15年内都是军火市场可以预见的一个新高峰期。但是,这种基于本土力量自主研发的风潮在亚洲展开之后,相对的,对于外来产品的订购净数量理所当然的会遭到削减。再加上包括法国、瑞典等在内的擅长以为自主研发产品进行设备升级和联合开发作为营销方式的欧系厂商对四代机缺口巨大的亚洲市场虎视眈眈。除了一些特定的稳固客户之外,美国和已经注定在四代机上与中国市场无缘的俄国原本预想的市场份额出现缩水的情况只怕在所难免。而随之而导致的由军备和防务维系的彼此关系会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就要视双方对彼此军事供求的忠诚与期望值而定了—— ——


你的价值,我已经看到了。现在,该看我的了。  】

技术上,我们没有俄罗斯和美国那么长久的传统,深厚的资本,以及优良的口碑。所以,现在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争抢世界,而是在你们推动的世界之轮差不多要稳定下来的时候,轻轻的,伸手拨上它那么一下—— ——

然后,

好好、同时也是仔细的,去享受这场纷乱。

====================================================

请注意——以下的内容是我个人的感想,无关裤衩颜色和理论依据,如果有什么想要理论之处,请右转隔壁空版不送。

在继续讲述J-20出现之后我们与俄国的关系之前,我想先来阐述一下J-20在我印象中的样子。

早在石头花发布铁血上第一张低分辨率图片之前,我们其实已经从平时网站上的消息上多少能够了解到,在当时国内和国外军事界对于中国本土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计划尽管没有一个系统整理的见解(无论是现在还是当时看来),但是有一种论调始终没有淡出过我们的视野:中国的国产下一代战斗机最有可能在201X年前诞生的可行性方案之一,是在歼-10这款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发成功的准三代战斗机技术规格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双引擎重型战斗机。相对于各色“军事网站”上用添加了各种颜色的字体和感叹号描述得有理有据但令人无法幸福的“歼XX”(点进去多半会先弹出某种带颜色的广告{:soso_e148:} )和论坛博客上添加了各种私货的中外现役战机水平对比(此处省略各种体制、差距问题2000+字{:soso_e142:} )这两种带有强烈浮躁气息的武断言论,客观来说,这一种论调在当时算是一种比较具有理论基础的推测。

—— ——撇除掉过于主观的因素,从J-20的成机来看,在外型上,除了采用了多种基于与F-22相同理念的降低雷达可测性的设计之外,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直观得仅用两个字便可以形容的设计思维:务实。

不必套用术语和来自各种专业和半专业人士的复杂评论,仅从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图片便可略知全貌的情况下,J-20的机体设计的目的其实便基本上一目了然了,鸭翼和修长近乎锥形的机体形状是为了兼顾(在发动机推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机动性和飞行速度,而相对较大的机身所带来宽大的腹舱尺寸也能够提供至少不小于同样内挂武器的F-22的装载空间以及内置油量。相对于借助技术优势强调4S标准的准美标四代机F-22来说,我们的机体则更多强调的是基础能力方面的提升。这并不是单纯的投机取巧,军迷口中外形带来的所谓“科幻感”实际上从侧面说明了这种设计在无意中体现的非经典和独立,相比已经定型量产的F-22低调而传统的外形和机身布局,J-20机体的设计不可否认的显得更加大胆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种种因素的综合,让J-20本身在实用层面很难被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方面,从她采用依托来自前一时期改进而成的多种本土成熟技术和飞控模式(歼-10的鸭翼布局飞控和枭龙的DSI进气道)来与符合美标四代机概念的多种新技术结合成型的方案能够让人感觉出她诞生血统的保守性,而另一方面,反传统的具有直观目的性体现的外形和在原型机试飞阶段便已经覆设的与三代机试飞状态完全不同的外部涂装却让她更加像是一款为了验证理念的概念机(技术验证机之说虽非同源,但也有与这种印象交集之处)而非即将进入预生产阶段的原型机—— ——但是,实际上,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为此而感到迷惑。在硬件水平不足的情况下,用其它方面的合理化改善弥补缺陷和制造不对称优势,借此整合出最为接近约等号后面那个标定值的最终功效参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她。

—— 我们没有冷战时那两个庞然大物超前于世界整整一代的技术余度和动辄十架起算的概念/原型机储备。出生,即为实用,一如,当年扛着六根非主流的棍子、为自己作为国产三代空优机的身份艰难正名的歼-10。

—— ——何况,我们的官方发言人,从来没有正式称她为“四 代 机”。

===================================================

“J-20出现之后,中国周边地区很快就会出现四代机的滥觞现象。”

                                                       —— ——王亚男  于 《一虎一席谈·J-20》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句很靠谱的话。

国外的智库和评论界,对于J-20出现所导致的一系列影响有一个很简约的概括词:“F-20 Shock”。而这些影响所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围绕中国的非友好国家的军备升级潮。

连同之前所提及的自造战机行为,这种局面对于先于J-20诞生的作为准外销产品的F-35和T-50的推销计划显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中国国产战斗机在性能和外形上构成的特殊性使这两者原本所宣传的价值定位不再稳定于一个稳固的位置,作为防御和预对抗对象的中国的防卫等级在硬件上的提升,一方面虽然在客观上助长了硕果仅现的次世代机型中允许外销的F-35与T-50的需求紧迫度,但另一方面,却也造成了它们在技术高度上的贬值。

我不清楚F-35的一部分预计的市场份额被迫不及待的某国自产机型挤压掉的美国怎么想,但是俄罗斯肯定不会乐于见到客户看待它的眼神变得不再那么尊重。


... ...话说回来,即便确认了J-20不会介入外销层面的情况下。对于俄国人来说,她的存在也已经是实打实的威胁了。如果说歼-10在短时间内还保留着和土星社的亲缘关系。那么土生土长的J-20则意味着在未来的中国主力战斗机市场除了配套的导弹等次级产品之外将可能不会再有俄罗斯军工的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相当一部分俄国人眼里,中国的市场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所以,看现在俄罗斯媒体总是把中国的战斗机对他们构成了市场上的威胁这种话挂在嘴边,而实际上他们心里想说的是比这更加切深一步的内容:

【那是我的钱,而你已经把它夺走了。】

最开始这种隐晦的指责出现在我的时候,虽然字面上看着别扭一些,但是基于中俄近年来关系,我还是本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它们的,毕竟这种发自第三方的声音本身也相对客观地体现了一种对于“中国制造”在品质上的肯定,对比西方媒体用穷杜撰之能事的口吻描绘的中国威胁论,这种零星出现的评论更具有捧场的意味。但是当一些言辞开始逐渐变味甚至接近荒谬的时候,它们看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 ——举个最瞎眼的例子,2010年,在T-50试飞成功后最风光的一段时间里,一则名为【俄媒预测T-50出口将超600架 中国市场预售量将达100架以上】的新闻在网上出现了。第一次看到这条新闻的具体时间,我个人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我所搜索到的时间最早的一条,是来自网易军事于2010年9月9日转载自东方网的新闻帖。

该文地址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那时文章中意气风发气魄天下我唯扬的壮观订购预测数据表:
http://war.163.com/10/0909/10/6G4R6A0V00011MTO.html

... ...

而后的而后,去年的某日,当我第四次看到这条新闻被翻出来在凤凰,新浪,铁血上刷版的时候,我忍了忍,终于还是忍耐不住吐槽了出来—— ——
http://lt.cjdby.net/thread-1214653-1-1.html

... ...有心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发表这篇帖子的时间是2011年8月9日,掰开手指算算,J-20出生满两百天的日子早就过了。

所以,事到如今,我一点都不奇怪到现在炒作苏-35采购案还会有很多人会相信。很多时候,在“中国该是个他妈的进口国家”这种惯性思维还没有刹住车的国际大拿(前任)眼里,中国追求自力更生是有着原罪的。因为—— ——我们没有扮演好他的剧本里那个设计好的配角。而也就是因为这种轻蔑,也越发的让我们感到那种由衷的不屑。



马卡罗夫先生,要把船建成,您还需要什么?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还有九个国防工业部—— ——


——抱歉,同志。苏联死了,这里,是中国。


记得停靠在大连海边的那个庞然大物么?那是苏维埃最后的遗产,而继承它的人,不是你—— ——

这,就是我们所表达的最大的不屑。



=======================================================

不过

... ...毕竟,这场戏演到这里,终归还是要演下去的。在我们任何一方都还没有机会充当这场大戏里唯一与美国相当的对手的时候,根据赛亚人三变身的定律,这种口角便注定还会继续升级,只是现在,谁也没有为这种争而不破打上一个句号的打算—— ——


但是,没关系——

我们都不能预知未来谁才是赢家,但是我们至少知道:现在,我们都不能输。


(完)

【这不是一篇会写很长的东西,只是根据这段时间毛丝带和黑丝带的粉丝之争有感的一时胡言乱语罢了】


... ...我有个很讨厌的毛病,就是没长性。某种事业或者兴趣在开始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兴致和灵感开始丧失鲜活性的速度远比常人快得多。在这种不耐和烦躁之痒到来前,热情的持续绝对没有七年那么久。论及更年期,男人其实远远没有女人来的有规律。无论是在铁血,还是在超大,每次都是混到中尉就开始没感觉。

按照现下的情况来看,我们跟毛子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也快要到那个时候了。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系列在现在看来带有很强烈黑色幽默意味的演变之后,成为了现在这种微妙的局面。政治层面上的经历为这两个国家留下了两条通俗而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在时间面前,无论是亲密如兄弟还是仇视如死敌其实都是一句屁话。第二,除非情非得已,否则别蠢到为了这句屁话跟对方或者自己过不去----因为在隔壁那个大洲上,有个叫美国的孙子一直在磨刀霍霍。

—— ——别奇怪这两条至理为什么没有能够在两个国家的民间被广为接受,当一个社会进步程度越高的时候,社会成员心智成熟的年龄也就越晚,尤其是在有网络这种东西存在的时候。

不过还好,至少,还有一条比这两句话更加通俗的概念还是被这两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那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我看你也不顺眼,但还不是最让我不爽的那一个—— ——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是被这么一种奇怪的关系所维系起来的。也因此,而制造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心态。

这不是一个多麽新鲜的概念了,这句话所包涵的情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和没有选择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定的心态,只是其严重程度要视在这个决定的双方当中哪一方占据着主动地位而定。显然,冷战时的那一次,主动权握在美国人的手里。而事实证明,中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战术实施阶段的称职合作对象,只是其在追求的积极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个合作对象的可控范围。源自于中国人生存哲学的广交博引思维让我们绝不甘于仅仅充当对于其中一方有价值的附庸角色,当棋局的绝大部分优势已经转移到其中一方手中的时候,就是为自己争取一个新的身价的时候了。注意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分量,它代表的内容包括了在一场博弈当中由棋子开始反客为主的可能性。但是,这却依然是在一个被动的位置思考问题的角度。苏联解体之后,我们骤然失去了在整局棋里的价值定位。我不敢说是否是这件事情为我们带来了足够大的触动,我只能说,它至少再一次向整个中国表明,再怎么善于利用规则的人始终也只能是二流的角色,有本事破坏规则的,才是能说了算的人——

... ...我们要做那个能为自己定价的人。

这一愿望,至今还在实现的道路上。怀着同样志愿的候补选手还有两个,一个叫俄罗斯,一个叫法兰西。在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向冠军席上的卫冕者前进。


综上所述,有一件事,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细节上出现了怎样的差距,在宏观角度上。我们其实还是一个级别的角色。

2009年,F-22A的最后一批生产型开始加入现役,被军事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的四代机概念甚嚣尘上。时年,刚刚大批量装备歼-10的中国,各大军坛笼罩在一种被虚浮的不忿和自知之明这两个矛盾情绪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低调气氛当中。事实上,这种低调其实自1998年之后一直维持在军事界和军迷界,国防装备水平的转型升级过程在保密程度颇为严格的情况下艰难而隐晦的进行着。除了对于这种转型的决心的肯定与信任之外(这一点无论是红白裤衩还是民运砖家意见基本一致,茅于轼抛出的“民生与航母只能活一个”的神论尽管立场该杀,但是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时下绝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国防建设态度的认识和印象),我们实际上并不确认自己真正拥有什么。3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爆发实质上为我们带来的社会变化印象还多于军事装备上的变化,常规武装诸如以海军052、054系列驱逐舰护卫舰,空军诸如豹子改和歼-10A,陆军诸如开了智商光环外挂新型马甲的96和99坦克,除了在军坛上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度之外,其抢眼度基本在很大程度上都由于出现的时间间隔过长所稀释了。当然不乏近几年“爆科技日”的反导、反卫星试验之类的亮点,但是其立意则基本上都处在一个防御的立场上。而长期只能通过官八股接受信息,对于中国军事科技发展进度缺乏系统和详实了解的普通军迷和民众对于这种成就存在不确信的态度也无可厚非了。

... ...毕竟,爆料的大神这种动物,始终还是太过稀有了。

举个不算鲜明的例子,直到2008年为止,在我身边以及所接触到的非专业军事主题的论坛贴吧之类的地方,谈及海军反舰作战还是张口闭口只拿从俄罗斯采购的几艘现代级驱逐舰说事的人依然铺天盖地。可见,至少到那个时候为止,绝大多数对本土军事科技了解程度没有那么深入的人心中,我国的国防实力是与俄国军事装备技术水平直接挂钩的。

抛开对于外来技术的盲目崇拜这种准批判性的口水话题不谈。平心而论,冷战后的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在彼此眼中都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中国陈旧的、涵待更新技术含量的武器库,俄罗斯贫瘠的轻工业和社会产业,相对于两者的长处,巨大的需求缺口恰好形成了互补态势。于是在那段时间内,我们彼此之间关系的接近程度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两国领导人趁热打铁的定期联合军事演习也使我们稳固了一个“不确定联盟”式的针对北约势力东扩的防务安全互助协议。这一系列行动,加上我们其时对于军事装备硬件的需求,使得那一段时期俄国对华军售额度居高不下。俄制下的战机,驱逐舰,防空和反舰导弹都成为了外媒和国内媒体口中中国王牌部队和杀手锏的代名词。

应该说,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给很多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有中国人的份,自然也少不了俄国人的。但是,至少在当时有不少人没有预见到,这种紧密联系其实是具有时效性的。也许,在当时廉价而比较高效的俄制重型武器对于中国印度等较为有影响力的国家的大量出口现象迷惑了很多包括观察家和智库在内的人的眼睛。就好像谁也没想到伊茨迈勒大市场也有关门的一天。

当换代的初步路线被摸清确定之后,中国开始有选择性的看待进口产品清单了。也可以说这算是民间和商业上一系列分歧的开始。事实上,这并不包含很深层次的原由,只是俄罗斯的产品本身对于中国的吸引力下降了而已。在我们的民间舆论方面,出于之前一阶段时间以俄制产品为主的军事装备发展方向的深刻印象和对本土军工产业水平的不确信,一开始也有对本土产品接下俄制产品棒子成为军需供应主力这种做法的质疑声,但是当这种行为持续到现在的时候,多数舆论口风已经开始转向支持本土产品了。因为,即便从目前有限度的资料和传闻中获得的数据和俄方进行对比,也能够看出来,至少,在相当一部分军需方面,俄制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在相当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军方的需求了。

... ...于是,口角从此开始。

事端上,不少。除了屡见不鲜的“仿制”话题之外,中国商人盗运战斗机零件(已经被中国量产的战斗机{:soso_e140:} ),对华军售某款战斗机受阻(压根就没打算买过{:soso_e148:} )等等旧货新炒甚至口不择言的私货也冒出来了。但是确实的内容说起来其实乏善可陈,总结到最后就是两句话:我们把俄国人未来十几年的预想销售业绩给砸了,他们很不开心。因为对中国这个大家眼里传统的军工研发弱国军售被婉拒丢掉的不光是银子,还有面子。

... ...我得说我理解他们的苦闷,真的。可惜,我们也有我们的想法。

绕了一个大弯子,现在回到丝带的问题上。第一架四代战斗机F-22出现的年头不短了,但是其真正的威胁性在最近才最为明显的被体现出来。由于技术上的领先性和针对性,使作为美国非点名对手的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个方面都感到压力山大,一种同仇敌忾的心态在这个时候把我们拉回到了同一个临时阵营当中,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个临时同盟能存在多久。


在现代这个世界上,中国和俄国都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这种属性是由于现在这个世界大国俱乐部内整体生存环境所迫而形成的,所以不必怀疑这两个本来就存在着防务互利关系的国家之间会因为一些事情而重新变得紧密起来的诚意。面对美国(含下辖北约势力在内)这种级数的对手,在对自身的整体实力都感到不自信的情况下,中俄对于彼此来说都是唯一的选择和退路,早一步做准备,总比晚一步要强很多。

... ...而事实证明,俄国显然准备了不止一天。

很多时候,危机和商机是相依相存的。对于常年游走于国际竞技舞台上的俄罗斯来说自然是深谙此道。于是,在2010年1月,T-50收费了。注意我在这里使用的这个词,除了谐音以外,我想在经历了这么久所发生的一切之后的现在面对这篇文章的大家应该已经和那一天的俄国人一样明白这个词所意味着的内容了——

这,就是我的价值。】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一刻,这句话是严肃的。而这句骄傲的宣言所面向的对象,是整个世界。

客观来说,T-50从曝光到首飞的简短时间档期其实在政治和军事角度考量上无可厚非。仅从手法上来看,这和前苏联一些时期的军备竞争做法基本类似,因为率先出生足有十年左右的F-22客观上的先发提供的参照效果,借助成熟的航空工业设计能力和配套军事工业,将一些还停留在概念水平上的构想加速实现并按照F-22量产型的设计功用经过系统化的集成整合(这个过程可能包括了相当程度的彼此妥协、割舍甚至相当程度的利益纠纷)之后产生的方案中挑选出其中那个最为贴近俄国人自己对T-50这款机型生产定位(请注意此处的描述措辞)的来,交付工厂,开动机器。

—— ——在此郑重说明一下,以上的部分完全是我个人推测的。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合理性瞎猜。不过,我个人并不是“猛禽斯基”这种说法的拥趸。说不得,在此向产生误会的朋友表示失礼一下。{:soso_e139:}

总而言之,那一天的情况可以描述为:一架由美国的非点名宿敌1号--继承了苏联时期军工规模和实力的国际头号军火商之一的俄罗斯生产出的具有第四代战斗机特征的新型战机首飞了——

... ...请容我喘口气先,因为这句话确实好他喵的长。


—— ——于是,总结了以上那句话中的关键词来看,俄罗斯的目的,并不难以看得出来。


1.展示(军工/科技/军事)大国地位和资本(身价),关于这一点不再赘述。简言之你们看清楚点别把我俄罗斯当成和XX那种打酱油一路的货色。XX二字内容请自行脑补,中枪排名不分先后。

2.给占据着外汇来源相当程度的国家军工提气增光长脸,相对于单纯的技术来说,信心是无价的。也算是十几年以来给俄罗斯人民心中那份灰暗已久的大国自尊的一点温暖。

3.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俄罗斯来说,这三样目的在我们眼中其实一点都不新鲜,何况这不是军迷自己的妄评,CCAV某位可爱的将军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


有件事情,我想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普通军迷所必须承认和接受的一件事情—— ——

那短时间,它确实是我们眼中唯一的“可能”——

如果说的再不管不顾一点,

就是“希望”

在此刻,这句话是肉麻的。可是至少,它曾经准确过。

====================================


T-50原型机首次曝光的时候,以我个人而言,最先感觉到的只是有兴趣。其实说句以偏概全的话,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位于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军迷心中一直有一种潜在的印象或者说思维模式,毕竟,从八十年代我们记事时开始,美国作为一个在军工科技领域占据世界一极的印象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从文化领域的《壮志凌云》到现实领域当中的海湾战争,都是凭借深厚过硬的技术资本向全世界进行的“范本”式的先进武力展示。而作为美国最直观和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在以往一段时间内另一个在军事技术和规模上被我们所仰望的角色,过去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在思维当中既定了的欢喜冤家—— ——

—— ——我们习惯了发生在那两个人之间的来往竞争。换言之,尽管口头不说,不过在心里我们多少都已经心照不宣的认为,具备和那个庞大的美国抗衡资本的角色,应该只有俄罗斯而已。

继苏-30,铠甲S1,S-300/400和布拉莫斯等拳头产品之后,T-50就是在苏联的矜持与高傲被估价出售之后俄罗斯借助力主军事外销的方式在重新崛起之路上为自己重新塑造身价的主要筹码之一。

基于之前十余年的市场运作模式的铺垫和宣传,得益于立足苏联时代全球战略而使自身所拥有的足够庞大的涵盖了高低端各式武器技术种类储备和相对廉价的武器单价弥补了与西方主流武器在电子设备、人机工效和界面友好度(这一点已经在近年新版本的新造武器和高配机型上获得了改善,不过这里所指的当然肯定不会是我们亲爱的猴子同志所购买的那种)等细节上的差距。不过比起这些优点来,真正能够让俄制武器具备拉动政治交谊格局的力量,实际上还更多的得益于俄罗斯相对于美国军售较为宽松的技术转让和生产许可条件。这个宽松所指的不仅仅在于价格和权限下放的门槛上,也在于对对象身份的限制上。

—— ——说句不算题外的话,在舆论和一般观察者普的遍印象当中,美国和俄罗斯一款可以冠以“次一代”称呼的高新军事研发成果,无论是俄标还是美标,对于不具备该项技术研发能力的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军备输入国在内的国家,都具备大约在8-12年内的技术绝对领先和至少5年内不可逆向仿绘破解的技术水平差距。对于技术发源国来说,在保证自身战略战术优势的同时,这也是在商业角度上对于自身技术价值的保护。由此可知,俄罗斯对于中国由来已久的腹诽和诟病便来源于此,因为,中国越来越没有个武器输入国的样子了—— ——口头上的傲慢毫无意义,行动上的威胁才是真正压力的来源。在这句话面前,俄罗斯面对中国和印度这二位老顾客时的感觉可谓冷暖自知。

—— ——但是,这一次呢?

当一款战术武器的出现可以改变某种层面上的世界格局时,它的影响力实际上便是战略性的。在F-22之后,带有同样技术指标特征的T-50的出现可以说在那段万马齐喑的时间里形成了一种对抗前者的可能性。也等于是为面临美国战术打击优势所带来的压力的国家的空军们提供了一种选择。作为世界上当时为止唯二的美标四代战斗机成品,奇货可居的程度可想而知。谁都知道这肯定不是济饭慈粥(战机自带的政治要求BUFF你懂的),但是(至少在心理上)它无疑起到了一个雪中送炭的作用:

——对抗与否都是以后再说的事,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帮每天被美国用各种软硬手段讹诈的人们出了口腌臜气。

那段时间,T-50的象征意义渲染随着飞机的顺利收费通过军网和媒体传播到了中国。当经过前一段时间示威乃至炫耀式的炒作灌满耳朵的美式四代机概念终于出现了正面的竞争对手时,那种同仇敌忾的情绪拥有了第一个具备现实意义的发泄口。不管官方表现出来的态度如何,民间的反应往往是直观而诚实的。在这个时候,T-50在感情意义上不仅是俄国的,它实际上代表了相当一些国家对于美国军事压迫的共同反抗情绪的聚焦,这种感觉跨越了国籍和战略关系带来的隔阂,对同一个对象的不甘,让T-50成为了不公开的层面下人们所共同的一份精神财富。

—— ——鉴于群众成分和风格的区别,这种情绪在超大本地的表现其实并不是如铁血、种花等网站那样强烈,尽管因为事先有消息表示这款机型在研发方面就有印度(的钱)参与其中。但总体来说,那段时间对于T-50的态度大家都持一个正面、甚或更好一点可以说是欢迎的态度。金银铜铁和其他几位兄弟偶尔也会转些相关文章来保持关注度。CG版的高山筒子也做了几张全涂装版(试飞期间的机体图片上漆皮间还有露肉的地方)的T-50图片。同一时期,官方和军方媒体(含战忽局)的正面评价也让这种情绪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微拓展。

—— ——如果说那段时间俄罗斯人来中国做一个民间和军方对T-50战机好感/采购支持度的意向调查的话,得到的结果大概会让苏霍伊社的市场部经理非常高兴。而事实上,反正我是不相信无事还想生非的俄国媒体没干过这种事。

事实上需要注意的是,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国对于俄国采购的战斗机还都仅限于第三代战斗机机体本身和升级以及配套的精确打击武器业务范围。对于次世代机型的包括预约订单在内的市场占有率这一块,则是完全的空白(虽然这是废话)——

以中国空军的规模而言,脑子再不好使的军火商人也能意识到这是一个多麽庞大的市场。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空口白说,以F-22接近1.3亿美元的成本来看,采用了大量取巧设计和上一代成熟技术的T-50加装按照四代(美标)机型作战设计效能配置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新型对空、对地打击武器和电子压制作战配套的制导系统和对抗系统(至少名义上如此),不包含航炮导弹等武器的裸机以1.15-1.2亿美元的单价出售并不过分。现在已经不是苏联解体挥泪大甩卖时代的军火市场行情了,尽管中国人有半截儿掐单的坏习惯,但即便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之后、整个交易过程中实际所能够占领的市场规模依然相当可观,相比之下,最近印度126亿元的所谓天价订单只怕连它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

—— ——那是一个金砖国家整整一代主战飞机的采购案。能够通过这笔军售获得大笔的资金(税务和官控股份分红很可观)在于最次;通过这笔单子重新强化目前已经很薄弱的中国军方和苏霍伊(俄国)之间的生意关系来尝试带动(在合同里要求,或者说合理要挟)其他方面冻结的采购项目复活,这是其次;最主要的利益,是可以在中俄现时战略联盟中延续自己的主动地位。毕竟中国在这个层面所能够选择的对象只有自己。而让人开心的是,中国政府似乎很接受这种现实。

可以说,他们有信心把这个近些年有些松散了的联盟重新变得紧密起来,按照他们自己的剧本。有一个中国这样实力的国家作为跟随的战友(或者说临时部下)是一件好事,只要有办法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保持足够的安分的话。

实情,确实一切都如看起来都那般美好,直到某狼狼所说的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和中国军迷文化史上那场最大的有预谋的耳光惨案发生为止—— ——


客观来说,T-50的出现时机并不是很好。相对于从冷战时期开始便作为半真半假的军备竞赛组成部分的F-22来说,媒体层面上的持续信息流出度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出现的比较突然,时年身为总理的普京也亲自上阵与新机型合影留念以造声势,但是噱头效应上比起一直以来作为航展宠儿的苏-35/37和常年外销劳模的苏-27/30,T-50缺乏媒体关注带来的广泛印象铺垫,因而无法制造出足够的宣传效果也是无奈的结果,而从飞机曝光到进入第二架原型机加入试飞行列的速度过快在客观上同样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

在之前的时候,俄罗斯某平面媒体所提供的军工专家对于本土四代(当时俄标五代的概念还没有被明确的摆到台面上来)设计概念的访谈中所提及(或者说YY)的等离子隐身和灵巧蒙皮等元素给人留下的印象与T-50成机所展露在我们面前的面貌相去甚远。所以,从T-50出现不久之后,有人便已经根据T-50对苏-27系列过高相似度的外形和机身细节设计而质疑T-50作为一款“四代”战斗机的实际技术含量,但在当时整体舆论情绪的大环境下这种声音很快就沉没掉了。不过,抛开对抗美国的共同立场的影响不记,俄罗斯工业和研发团队在摆脱整体国力衰退所带来的影响之后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凭良心说确实如此)就推出了一款至少(注意这个词)看起来和作为技术标杆的美国产品相差不远的战斗机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而言之一句话:都不容易,也能理解—— ——这句话其中所包含的,是作为精神支持者的态度与根据以往的印象而对俄制下军工研发能力抱有的信赖,以及某种程度上不怎么靠谱的一厢情愿。这种情绪化和主观化的判断基准是民间军事舆论相当一部分参与者的一个有趣特点,而随之而衍生出来、或者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以地域、民族、国别等单位形成的族群的向心性。

——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蒙诸位不弃,随看我这篇评论的朋友应该能够感觉得到,我所阐述的观点基本都是我个人对于已经发生的和我所掌握到的客观情况的描述和推测,主观层面上的内容我都控制得比较谨慎。所以后面的部分可以请大家放心,我在这里没有任何顺便在此立论证明T-50比我接下来要讲到的J-20强,或者证明J-20其实比T-50强的打算,对于我这个实际上基本不具备在军备硬件方面的知识的人和这篇文章本身的立意来说,这两种说法从我嘴里说出来都算是没有根据的私货范畴。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缺乏挑战者。如果说F-22挑战的是次世代战机的门槛,而T-50挑战的是F-22的垄断的话,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同时创造了数个“第一个”(注意前提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的记录的J-20的定义就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了—— ——如果综合全部情况来看的话,我认为最合适的描述,她(←{:soso_e113:} )所挑战的,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四代战斗机”。

顺便——对上面这段话觉得不够尽兴的人请自行尝试着把“第一架中国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作战需求自主研发设计和论证并成功试飞的参考并具有部分美式第四代战斗机技术标准特征的下一代空军主力作战飞机的原型机”这句话不换气的朗诵一遍谢谢。{:soso_e148:} 如果嫌难度不够的话还可以再自行添加对于中国航空史和国产战斗机隐形技术的历史意义{:soso_e128:} —— ——


2011年1月11日,对于中国900万军迷(仅男性)来说,那个光棍节来的比往年都要HIGH一些—— ——
在那天的正午12点50分16秒,她,从那条在未来两年中注定将要被我们梦回无数次的试飞跑道中段,稳稳的,轻盈的腾空而起了——


5bda3940-464a-41fe-a9c7-28c08c06ea39.jpg (36.2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3 23:52 上传



=================================================

—— ——J-20的出现,打乱的是几乎所有人的计划

在绝大多数人印象中,“中国的四代机”是一个不具备存在可能性的概念。说得更直接一点,至少在那个时候,它本是不应该出现在世界的面前的。因此,“中国国产第四代主战飞机首飞成功”这个几乎可以算是打破了一直以来作为根本常识来看待的事件从政治角度上具备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作为一架飞机达成了预定的试验目标所象征的意义。

其实说起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遥记当年歼-10列装部队的消息逐渐披露的时候,对于飞机本身性能和技术原发性便一直蒙受质疑至今。抛开刻意从学术角度挖掘文字证据的少数职业(拍)砖家不谈,比起由于信息流出量更少、且受外形和装备进度所累而遭受到更多质疑声音的歼-11B,这架在当时基本上已经代表了中国本土军工技术最高水平的战斗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当时国内外军迷和观察家们对于中国军事航空工业水准的认知标杆。在中国仅有的两种第三代自产战斗机当中,与基于苏-27sk发展出来的歼-11系列相比,仅仅对于俄制发动机存在一定依赖的歼-10及其系列机型从多种层面上都具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其影响力从一款单纯的防空/打击平台也变为了一种具备着比中国传统出口的机型(K8、强5、歼7等)更高技术水平和商业、政治价值的工具。对于美国来说,这款机型所代表的意义相当繁杂,在此不予过多赘述。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歼-10至少有一种影响是他们无法不重视的,那就是市场上的竞争。而这个,也是现在基本上绝大多数牢骚性质的俄媒文章出现的原因。

—— ——说句题外话,在超大等许多论坛当中,对于俄罗斯的其中一种感觉所见颇多,具体表现格式基本为:“... ...啧啧,老毛子完了。”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于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期整体力量对比的感慨,但我想,这其中大概也有面对现在(注意这个时间划定点)三句话不离金钱、市场、竞争(如果是针对中国的还有“仿制”)这些关键词的俄国媒体几乎贯穿一半以上文章“昨天我关心的是你这款战斗机是否会对我的国境产生威胁,但今天我只担心你的飞机是否会抢了我的生意”这种潜台词的普遍吐槽才对——   

虽然同样作为绝对现实主义的践行者,但比起力量的衰减,也许格调的堕落更值得我们为之唏嘘。

... ...在这种情况下,J-20的出现,让这种合作与嫌忌并存的局面更加混乱(或者说热闹)了起来—— ——


平心而论,即便可以确认出于技术保密和局势平衡的考虑J-20不会对外出售(至少目前没有必要)了,但实际上,可以说仅仅是她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未来10年的军火市场就已经构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

相比戴着俄罗斯(苏霍伊)这个冷战时代两大巨头之一的传统军工研发强国光环出生的T-50和一早就作为世界知名的第四代战斗机先行者的美制F-22来说,一直扮演着高端产品输入者群体中一员的中国制造出了在国际上仍属于尖端垄断武器的国产次世代战斗机的消息显然比前者造成的震撼更大。说句不算过分的话,这种“只要有足够的钱和国力就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武器”的叛逆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也启发和刺激了一些长久以来受美俄两个军工研发大国在尖端武器方面近乎垄断的实力影响而导致不仅军事领域采购的选择空间有限、而且文化领域对外来武器技术依赖也多少产生了抵触心理的国家。本着“既然中国那样的国家能做出来那么我说不定也能成功”的心态,或是拉帮结伙,或是自力更生,纷纷启动了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次世代战斗机的工程。具体国家同样请自行脑补,中枪排名不分先后。

原本,根据由美国主导的亚洲新冷战的逐步展开和F-35与T-50(貌似)等可供外销的次世代战斗机的出现所带来的军备竞赛和地缘紧张,在评论家和观察者眼中,未来10-15年内都是军火市场可以预见的一个新高峰期。但是,这种基于本土力量自主研发的风潮在亚洲展开之后,相对的,对于外来产品的订购净数量理所当然的会遭到削减。再加上包括法国、瑞典等在内的擅长以为自主研发产品进行设备升级和联合开发作为营销方式的欧系厂商对四代机缺口巨大的亚洲市场虎视眈眈。除了一些特定的稳固客户之外,美国和已经注定在四代机上与中国市场无缘的俄国原本预想的市场份额出现缩水的情况只怕在所难免。而随之而导致的由军备和防务维系的彼此关系会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就要视双方对彼此军事供求的忠诚与期望值而定了—— ——


你的价值,我已经看到了。现在,该看我的了。  】

技术上,我们没有俄罗斯和美国那么长久的传统,深厚的资本,以及优良的口碑。所以,现在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争抢世界,而是在你们推动的世界之轮差不多要稳定下来的时候,轻轻的,伸手拨上它那么一下—— ——

然后,

好好、同时也是仔细的,去享受这场纷乱。

====================================================

请注意——以下的内容是我个人的感想,无关裤衩颜色和理论依据,如果有什么想要理论之处,请右转隔壁空版不送。

在继续讲述J-20出现之后我们与俄国的关系之前,我想先来阐述一下J-20在我印象中的样子。

早在石头花发布铁血上第一张低分辨率图片之前,我们其实已经从平时网站上的消息上多少能够了解到,在当时国内和国外军事界对于中国本土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计划尽管没有一个系统整理的见解(无论是现在还是当时看来),但是有一种论调始终没有淡出过我们的视野:中国的国产下一代战斗机最有可能在201X年前诞生的可行性方案之一,是在歼-10这款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发成功的准三代战斗机技术规格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双引擎重型战斗机。相对于各色“军事网站”上用添加了各种颜色的字体和感叹号描述得有理有据但令人无法幸福的“歼XX”(点进去多半会先弹出某种带颜色的广告{:soso_e148:} )和论坛博客上添加了各种私货的中外现役战机水平对比(此处省略各种体制、差距问题2000+字{:soso_e142:} )这两种带有强烈浮躁气息的武断言论,客观来说,这一种论调在当时算是一种比较具有理论基础的推测。

—— ——撇除掉过于主观的因素,从J-20的成机来看,在外型上,除了采用了多种基于与F-22相同理念的降低雷达可测性的设计之外,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直观得仅用两个字便可以形容的设计思维:务实。

不必套用术语和来自各种专业和半专业人士的复杂评论,仅从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图片便可略知全貌的情况下,J-20的机体设计的目的其实便基本上一目了然了,鸭翼和修长近乎锥形的机体形状是为了兼顾(在发动机推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机动性和飞行速度,而相对较大的机身所带来宽大的腹舱尺寸也能够提供至少不小于同样内挂武器的F-22的装载空间以及内置油量。相对于借助技术优势强调4S标准的准美标四代机F-22来说,我们的机体则更多强调的是基础能力方面的提升。这并不是单纯的投机取巧,军迷口中外形带来的所谓“科幻感”实际上从侧面说明了这种设计在无意中体现的非经典和独立,相比已经定型量产的F-22低调而传统的外形和机身布局,J-20机体的设计不可否认的显得更加大胆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种种因素的综合,让J-20本身在实用层面很难被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方面,从她采用依托来自前一时期改进而成的多种本土成熟技术和飞控模式(歼-10的鸭翼布局飞控和枭龙的DSI进气道)来与符合美标四代机概念的多种新技术结合成型的方案能够让人感觉出她诞生血统的保守性,而另一方面,反传统的具有直观目的性体现的外形和在原型机试飞阶段便已经覆设的与三代机试飞状态完全不同的外部涂装却让她更加像是一款为了验证理念的概念机(技术验证机之说虽非同源,但也有与这种印象交集之处)而非即将进入预生产阶段的原型机—— ——但是,实际上,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为此而感到迷惑。在硬件水平不足的情况下,用其它方面的合理化改善弥补缺陷和制造不对称优势,借此整合出最为接近约等号后面那个标定值的最终功效参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她。

—— 我们没有冷战时那两个庞然大物超前于世界整整一代的技术余度和动辄十架起算的概念/原型机储备。出生,即为实用,一如,当年扛着六根非主流的棍子、为自己作为国产三代空优机的身份艰难正名的歼-10。

—— ——何况,我们的官方发言人,从来没有正式称她为“四 代 机”。

===================================================

“J-20出现之后,中国周边地区很快就会出现四代机的滥觞现象。”

                                                       —— ——王亚男  于 《一虎一席谈·J-20》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句很靠谱的话。

国外的智库和评论界,对于J-20出现所导致的一系列影响有一个很简约的概括词:“F-20 Shock”。而这些影响所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围绕中国的非友好国家的军备升级潮。

连同之前所提及的自造战机行为,这种局面对于先于J-20诞生的作为准外销产品的F-35和T-50的推销计划显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中国国产战斗机在性能和外形上构成的特殊性使这两者原本所宣传的价值定位不再稳定于一个稳固的位置,作为防御和预对抗对象的中国的防卫等级在硬件上的提升,一方面虽然在客观上助长了硕果仅现的次世代机型中允许外销的F-35与T-50的需求紧迫度,但另一方面,却也造成了它们在技术高度上的贬值。

我不清楚F-35的一部分预计的市场份额被迫不及待的某国自产机型挤压掉的美国怎么想,但是俄罗斯肯定不会乐于见到客户看待它的眼神变得不再那么尊重。


... ...话说回来,即便确认了J-20不会介入外销层面的情况下。对于俄国人来说,她的存在也已经是实打实的威胁了。如果说歼-10在短时间内还保留着和土星社的亲缘关系。那么土生土长的J-20则意味着在未来的中国主力战斗机市场除了配套的导弹等次级产品之外将可能不会再有俄罗斯军工的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相当一部分俄国人眼里,中国的市场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所以,看现在俄罗斯媒体总是把中国的战斗机对他们构成了市场上的威胁这种话挂在嘴边,而实际上他们心里想说的是比这更加切深一步的内容:

【那是我的钱,而你已经把它夺走了。】

最开始这种隐晦的指责出现在我的时候,虽然字面上看着别扭一些,但是基于中俄近年来关系,我还是本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它们的,毕竟这种发自第三方的声音本身也相对客观地体现了一种对于“中国制造”在品质上的肯定,对比西方媒体用穷杜撰之能事的口吻描绘的中国威胁论,这种零星出现的评论更具有捧场的意味。但是当一些言辞开始逐渐变味甚至接近荒谬的时候,它们看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 ——举个最瞎眼的例子,2010年,在T-50试飞成功后最风光的一段时间里,一则名为【俄媒预测T-50出口将超600架 中国市场预售量将达100架以上】的新闻在网上出现了。第一次看到这条新闻的具体时间,我个人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我所搜索到的时间最早的一条,是来自网易军事于2010年9月9日转载自东方网的新闻帖。

该文地址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那时文章中意气风发气魄天下我唯扬的壮观订购预测数据表:
http://war.163.com/10/0909/10/6G4R6A0V00011MTO.html

... ...

而后的而后,去年的某日,当我第四次看到这条新闻被翻出来在凤凰,新浪,铁血上刷版的时候,我忍了忍,终于还是忍耐不住吐槽了出来—— ——
http://lt.cjdby.net/thread-1214653-1-1.html

... ...有心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发表这篇帖子的时间是2011年8月9日,掰开手指算算,J-20出生满两百天的日子早就过了。

所以,事到如今,我一点都不奇怪到现在炒作苏-35采购案还会有很多人会相信。很多时候,在“中国该是个他妈的进口国家”这种惯性思维还没有刹住车的国际大拿(前任)眼里,中国追求自力更生是有着原罪的。因为—— ——我们没有扮演好他的剧本里那个设计好的配角。而也就是因为这种轻蔑,也越发的让我们感到那种由衷的不屑。

011807axyjmjjx7ynw68nz.jpg (180.16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20 10:33 上传



马卡罗夫先生,要把船建成,您还需要什么?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还有九个国防工业部—— ——


——抱歉,同志。苏联死了,这里,是中国。


记得停靠在大连海边的那个庞然大物么?那是苏维埃最后的遗产,而继承它的人,不是你—— ——

这,就是我们所表达的最大的不屑。

203_62805_825034.jpg (145.3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20 10:33 上传



=======================================================

不过

... ...毕竟,这场戏演到这里,终归还是要演下去的。在我们任何一方都还没有机会充当这场大戏里唯一与美国相当的对手的时候,根据赛亚人三变身的定律,这种口角便注定还会继续升级,只是现在,谁也没有为这种争而不破打上一个句号的打算—— ——


但是,没关系——

我们都不能预知未来谁才是赢家,但是我们至少知道:现在,我们都不能输。


(完)
我们不能依靠别人 别人在关键时候不会雪中送炭只会趁火打劫 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强大
开篇不错,加油!
看楼主如何往下发展
当一个社会进步程度越高的时候,社会成员心智成熟的年龄也就越晚,尤其是在有网络这种东西存在的时候。
这句话太好了
我转到学校贴吧给那些幼稚而整天装懂的人去看看
开篇不错,lz不要太监了
期待下文
写的不错哦,lz继续加油
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美国存在,我们和毛子的关系就存在,奥当然我们必须和毛子在一个重量级
期待下文
期待下文
期待下文,在长城上帮顶
写的真好。楼主对中、俄的关系发展还是很了解的。
嗯,赞同最后一句,和英国相比,法国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也算是难能可贵。
楼主想学大刘啊,还第一第二至理
中国与俄国表面是战略合作伙伴,暗地里却相互防范, 完全没有美英那种亲密关系。
看看樓主還會說些什麽
scottie33 发表于 2012-4-3 12:23
中国与俄国表面是战略合作伙伴,暗地里却相互防范, 完全没有美英那种亲密关系。
英美是父子关系,
偶说错了,是儿子和父亲。
中国与俄国表面是战略合作伙伴,暗地里却相互防范, 完全没有美英那种亲密关系。
英美亲密那是因为英国放弃了独立自主,中俄怎么可能学英国?
两只老虎能做邻居,估计也就是因为大洋对岸那孙子忒厉害了。。
很好的 开篇 期待lz更精彩的继续
标记一下 慢慢看,希望言之有物。
期待楼主更新
我们要的,至少是远东的支配地位啊
碧海云帆 发表于 2012-4-3 13:04
我们要的,至少是远东的支配地位啊
不可能。毛子美帝都不会允许的。[:a10:]
xpxx16900 发表于 2012-4-4 11:44
不可能。毛子美帝都不会允许的。
如果要靠别人允许的话,还真的是不可能取得支配地位的。
WillSiegKane 发表于 2012-4-3 11:55
嗯,赞同最后一句,和英国相比,法国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也算是难能可贵。
这和英国传统有关,英国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个欧洲大陆国家,我是岛国,孤悬海外。要做的是防止陆上邻居联合对我封锁。所以英国一直扮演搅屎棍的角色,到处挑拨欧陆国家关系,冲反法同盟到反俄,铁幕演说直到欧盟也一样。当年日不落时可以单干,现在就只能抱大腿。
xpxx16900 发表于 2012-4-4 11:44
不可能。毛子美帝都不会允许的。
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打冷灯 发表于 2012-4-4 12:03
如果要靠别人允许的话,还真的是不可能取得支配地位的。
所谓允许,是指能力范围之内不敢或者没有能力来干扰你。毛子和美国不是那种小脚色。

写的不错啊,等下文
看了开头,忍不住想看下去。楼主加油啊!
写得很有味道,希望楼主加油~
喜欢这种文风
期待下文
求下文,搂住加油
WillSiegKane 发表于 2012-4-3 12:45
英美亲密那是因为英国放弃了独立自主,中俄怎么可能学英国?
岂止放弃独立自主

看看牛牛用三叉戟的条件,啧啧,蛋蛋是人家的,维护要看人家的眼色,丢蛋蛋也要看人家的眼色,现在有航母没机机。按照我朝的标准,丧权辱国有木有啊。不过人家牛牛心甘情愿那就没办法了。
前面写得不错,看lz继续更新~
好文,坐等后话!
岂止放弃独立自主 看看牛牛用三叉戟的条件,啧啧,蛋蛋是人家的,维护要看人家的眼色,丢蛋蛋也要看人 ...
这也可以说是英国传统的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表现,可以为了精打细算之后的利益不顾任何脸面。至于中国和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既重视实际利益更重视脸面和荣誉的国家,再加上法国,或许可以说典型大陆强国都比较好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