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四式坦克的研制历程 32楼增加火力和防护性能部分 4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58:14


    在学研的二战坦克大研究书里,看见一篇写日本四式坦克的文章。看了才知道日本终于在二战中研制出了能和T-34和谢尔曼抗衡的坦克了。翻译了其中研制过程的一部分文章。有些地方写的比坦克装甲车辆的文章要详细。

四式坦克的研制经过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九七式中型坦克,是在1937年成为制式装备。重量14.3吨,四名乘员,最厚装甲25毫米,57毫米短炮身坦克炮,路上最高速度38千米/小时。这些性能在其刚诞生时,可以说在纸面上属于世界级水平的坦克。但在1939年(昭和14年)8月满洲诺门坎事件中,该型坦克与苏联坦克部队发生了战斗。其短炮身的57毫米炮反坦克能力严重不足,而且其铆钉固定的薄装甲板很容易就被苏联的BT坦克的45毫米长炮身坦克炮所击穿。由此可见,九七式坦克的与敌方坦克作战地性能非常的弱。因此,开始有呼声要求更改原来忽视反坦克能力的日本坦克开发方针。
    接着,于1940年(昭和15年)制定了两个新的后续坦克发展计划。一个是装备高初速47毫米坦克炮的中型坦克计划。另一个为装备大口径高初速的坦克炮(第二年定为57毫米口径)的支援型坦克计划。前者成为了后来的一式中型坦克(チヘ),后者则成了四式中型坦克(チト)。
此时,德国的装甲部队正通过闪电战横扫欧洲。因此,提高反坦克能力已成为新型坦克开发的理所应当的认识。但是,且不说设计能力,就是以日本当时的工业能力来立即实现这种构想也是十分困难的。
    1941年(昭和16年)9月,试制的高初速47毫米坦克炮完成并投入了实用实验。但这款作为一式坦克的47毫米坦克炮的试制火炮直到太平洋战争开战后的1942年(昭和17年)4月才制式化。装备该炮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改(チハ改)也制式化,于3月开始量产。但是几乎在同一时期,作为敌对国的美国开始生产现代化的,装备75毫米火炮的谢尔曼式坦克。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更糟的是,当初计划作为后继中型坦克,装备47毫米坦克炮的一式中型坦克,直到1944年(昭和19年)才量产化并交付部队。
    作为支援坦克的四式坦克(チト),于1942年(昭和17年)7月开始开发。在该坦克的现行开发中,计划装备57毫米坦克炮。这款坦克炮的口径虽说与九七式坦克的主炮一样,但与九七式的18倍身(炮身长度为炮弹直径的18倍)相比,该炮的炮身长达到了48.5倍身,期望能提高反坦克能力。
    但是,当苏德战场上T-34中型坦克(装备长炮身76.2毫米坦克炮)的活跃善战及德军加强坦克火力等情报传来时,日方人员担心即使长炮身的57毫米坦克炮也会变得火力不足。因此,于1943年(昭和18年)7月,在军需审议会上,根据兵器行政本部的野口龟之助,太田龙两名中佐的提议,决定将四式坦克的主炮变更为高初速的75毫米坦克炮。日军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首次遭遇是同年11月,所以,在这之前决定装备75毫米炮这件事是值得注意的。
    但决定归决定,当时的日本还没有符合要求的75毫米坦克炮,所以必须重新开发。正好,为四式坦克之后新开发的五式坦克(チリ)而准备的75毫米坦克炮(长炮身)于同年7月开始研制。这款火炮,是以在中国战场上缴获的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为基础,能以812米/秒的初速发射穿甲弹(重量6.615千克)的大威力坦克炮。但虽说有这个基础,但把高射炮改造成坦克炮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结果,到1944年4月才设计完成,同年11月,试作品才投入实用试验。
    在这期间,同年5月四式坦克的试制车体完成,在该车体上搭载试制的57毫米坦克炮。8月换装90式野炮(75毫米),进行了实地试验。9月,在装甲整备学校进行了10天的实地行走实验。该车的机动性方面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预计能有很好的可靠性。
   等到75毫米坦克炮(长炮身)完成后,立刻搭载该炮进行了实弹射击实验。该实验于11月末左右在东富士演习场进行。无论精度还是威力都达到了预期标准,这使得研发人员很高兴。
   决定制式化的四式坦克,于同年末在三菱重工工厂准备开始量产。以1945年(昭和20年)9月为止生产出第一批能实战配备四式坦克为目标开展工作时,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的B-29战略轰炸机开始对本土开始了大规模轰炸。结果由于这个原因,高射炮成了优先生产的火炮,同年好不容易完成的五式75毫米坦克炮却无法量产。在完成的6辆试做车体,只有2辆搭载了坦克炮。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8月15日。
   这些试做车辆,搭载坦克炮的2辆中的1辆被驻扎在千叶坦克学校的美军接收了。还有1辆被独立第8坦克旅团沉入了猪鼻湖。剩余的车辆据说被埋在了三菱重工下丸子工场周围的地里了。

再附上书中照片一张,这炮还挺长的。



这两张是网上找来的










    在学研的二战坦克大研究书里,看见一篇写日本四式坦克的文章。看了才知道日本终于在二战中研制出了能和T-34和谢尔曼抗衡的坦克了。翻译了其中研制过程的一部分文章。有些地方写的比坦克装甲车辆的文章要详细。

四式坦克的研制经过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九七式中型坦克,是在1937年成为制式装备。重量14.3吨,四名乘员,最厚装甲25毫米,57毫米短炮身坦克炮,路上最高速度38千米/小时。这些性能在其刚诞生时,可以说在纸面上属于世界级水平的坦克。但在1939年(昭和14年)8月满洲诺门坎事件中,该型坦克与苏联坦克部队发生了战斗。其短炮身的57毫米炮反坦克能力严重不足,而且其铆钉固定的薄装甲板很容易就被苏联的BT坦克的45毫米长炮身坦克炮所击穿。由此可见,九七式坦克的与敌方坦克作战地性能非常的弱。因此,开始有呼声要求更改原来忽视反坦克能力的日本坦克开发方针。
    接着,于1940年(昭和15年)制定了两个新的后续坦克发展计划。一个是装备高初速47毫米坦克炮的中型坦克计划。另一个为装备大口径高初速的坦克炮(第二年定为57毫米口径)的支援型坦克计划。前者成为了后来的一式中型坦克(チヘ),后者则成了四式中型坦克(チト)。
此时,德国的装甲部队正通过闪电战横扫欧洲。因此,提高反坦克能力已成为新型坦克开发的理所应当的认识。但是,且不说设计能力,就是以日本当时的工业能力来立即实现这种构想也是十分困难的。
    1941年(昭和16年)9月,试制的高初速47毫米坦克炮完成并投入了实用实验。但这款作为一式坦克的47毫米坦克炮的试制火炮直到太平洋战争开战后的1942年(昭和17年)4月才制式化。装备该炮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改(チハ改)也制式化,于3月开始量产。但是几乎在同一时期,作为敌对国的美国开始生产现代化的,装备75毫米火炮的谢尔曼式坦克。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更糟的是,当初计划作为后继中型坦克,装备47毫米坦克炮的一式中型坦克,直到1944年(昭和19年)才量产化并交付部队。
    作为支援坦克的四式坦克(チト),于1942年(昭和17年)7月开始开发。在该坦克的现行开发中,计划装备57毫米坦克炮。这款坦克炮的口径虽说与九七式坦克的主炮一样,但与九七式的18倍身(炮身长度为炮弹直径的18倍)相比,该炮的炮身长达到了48.5倍身,期望能提高反坦克能力。
    但是,当苏德战场上T-34中型坦克(装备长炮身76.2毫米坦克炮)的活跃善战及德军加强坦克火力等情报传来时,日方人员担心即使长炮身的57毫米坦克炮也会变得火力不足。因此,于1943年(昭和18年)7月,在军需审议会上,根据兵器行政本部的野口龟之助,太田龙两名中佐的提议,决定将四式坦克的主炮变更为高初速的75毫米坦克炮。日军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首次遭遇是同年11月,所以,在这之前决定装备75毫米炮这件事是值得注意的。
    但决定归决定,当时的日本还没有符合要求的75毫米坦克炮,所以必须重新开发。正好,为四式坦克之后新开发的五式坦克(チリ)而准备的75毫米坦克炮(长炮身)于同年7月开始研制。这款火炮,是以在中国战场上缴获的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为基础,能以812米/秒的初速发射穿甲弹(重量6.615千克)的大威力坦克炮。但虽说有这个基础,但把高射炮改造成坦克炮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结果,到1944年4月才设计完成,同年11月,试作品才投入实用试验。
    在这期间,同年5月四式坦克的试制车体完成,在该车体上搭载试制的57毫米坦克炮。8月换装90式野炮(75毫米),进行了实地试验。9月,在装甲整备学校进行了10天的实地行走实验。该车的机动性方面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预计能有很好的可靠性。
   等到75毫米坦克炮(长炮身)完成后,立刻搭载该炮进行了实弹射击实验。该实验于11月末左右在东富士演习场进行。无论精度还是威力都达到了预期标准,这使得研发人员很高兴。
   决定制式化的四式坦克,于同年末在三菱重工工厂准备开始量产。以1945年(昭和20年)9月为止生产出第一批能实战配备四式坦克为目标开展工作时,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的B-29战略轰炸机开始对本土开始了大规模轰炸。结果由于这个原因,高射炮成了优先生产的火炮,同年好不容易完成的五式75毫米坦克炮却无法量产。在完成的6辆试做车体,只有2辆搭载了坦克炮。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8月15日。
   这些试做车辆,搭载坦克炮的2辆中的1辆被驻扎在千叶坦克学校的美军接收了。还有1辆被独立第8坦克旅团沉入了猪鼻湖。剩余的车辆据说被埋在了三菱重工下丸子工场周围的地里了。

再附上书中照片一张,这炮还挺长的。



这两张是网上找来的

四式坦克四面图.jpg (55.8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6 21:42 上传



Type-4-Chi-To.jpg (22.6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6 21:42 上传






小日本的车就跟这个国家的男人一样,看起来有那么点厉害,其实弱爆了
炮塔还是垂直装甲
小鬼子在二战末期的样车终于基本赶上坦克大国战前或战争刚爆发不久的中型坦克的水平
弱爆了……,勉强能和4号比比……
这货实际上还没有34/76的水准吧
大海去死 发表于 2012-1-16 22:29
这货实际上还没有34/76的水准吧
不会吧,至少火力应该在其之上吧。有空把后面的性能部分也翻了。看那标题有点夸张,凌驾M4谢尔曼之上的性能。
我怎么觉得 4式坦克纸面数据的真正实现得到61式坦克问世呢···
duweisu27 发表于 2012-1-16 22:35
不会吧,至少火力应该在其之上吧。有空把后面的性能部分也翻了。看那标题有点夸张,凌驾M4谢尔曼之上的性能 ...
这货。。能不能打赢装备长50的III都是个问题
这东西要是出现在东线战场上。。。。。。。毛子又能刷经验了。
准备本土玉碎用的
本土决战的终极兵器{:soso_e142:}
建议搜索,旧日本陆军弱小列传
从火力上看四式坦克勉强达到二战初期苏德中型坦克的水平,机动性到也可以,最大速度43公里/小时,但装甲依然悲剧:四式战车车体的装甲厚度为15~3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为50毫米.四式坦克只能说日本坦克在和盟国坦克交锋的时候能有一定机会在近距离击穿比如T-34/76和M4早期型号的能力。
也就一个长管三号坦克的水平。。。距离m4和34坦克还有一大截距离。
还是版主眼睛毒啊,和61式神似呢……
我一直很奇怪,红色苏联一直在西方的扼杀中,虽然有福特之类的投资,居然在战争中闹出来那么多精彩的坦克,日本从日俄战争赢到二战前,居然工业能力一直这么弱
那么高大俊朗的外表,啧啧,搁在东线能不能逃过N多反坦克炮/枪/铁拳/直瞄间瞄火炮的招呼还是个问题呢……
诞生时间太晚了,根本不是T-34/85和M41小飞象的对手。
他诞生的时候,IS-3都出来了……
纸面性能已经烂的很了。
日本的坦克很悲剧啊
最多相当于汉斯的IV F2或者IV H
不认为能超越T-34/76
记得有本书里脚盆yy这个打得豹子尸横遍野。。。。。
记得有本书里脚盆yy这个打得豹子尸横遍野。。。。。
是9几年的兵器,转日本人的
以前在兵器上看到了一篇四式和黑豹紙上PK的文章,四式渣到爆啊。。。。
这车我早知道,没有参加过实战


这就是著名的拥有 极轻脆钢弹头+大量发射药 来获得高初速的坦克炮 的 锅盖软钢坦克吗?

这就是著名的拥有 极轻脆钢弹头+大量发射药 来获得高初速的坦克炮 的 锅盖软钢坦克吗?
跟震电一样,都是鬼子拿来意淫的东西。
竟然是前置发动机?
凌驾M4谢尔曼坦克之上的基本性能

    如上所示,四式坦克作为九七式坦克的后继车辆,完成时间从构想算起用了四年,从具体开发算起用了两年。可以说是日本的第一次完成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标准主力坦克为目标,重量30吨,主炮口径74毫米的坦克。而作为对手的美国主力坦克M4谢尔曼,真正开始设计是1941年(昭和16年)1月,同年6月完成试做车辆,1942年(昭和17年)1月开始量产。从着手开发到量产化只用了1年时间,从这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的基础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差别。
    无论如何,与作为四式坦克的主要对手的M4标准型比较,在走,攻,防的坦克三要素方面,四式坦克的性能都势均力敌甚至占有优势。在战况恶化,资源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日本坦克的开发还是好不容易达到了这种程度。
    下面,通过具体与M4标准型(装备75毫米炮)和后期型M4A3E8(装备长炮身76毫米炮/战后提供给自卫队)的比较,来发现四式坦克的真正价值。

由高射炮改造而来,在威力,精度,发射速度各方面都具有高性能的坦克炮
    作为坦克,第一位重要的就是火炮的威力。四式坦克所搭载的五式75毫米坦克炮(56倍身),可以说是日本坦克第一次追上当时的世界水平,甚至是有所超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为基础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的优秀设计。该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有德国工程师在瑞典设计开发的,并成为了后来成为传奇武器的德国的88毫米高射炮的原型。
    五式坦克炮,能将重6.15千克的穿甲弹以812米/秒的初速发射出去。在实际射击实验中,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毫不费力的击穿垂直的75毫米钢板。恐怕实际的穿透力为同距离射穿90毫米钢板。
    与此相对,M4谢尔曼所装备的M375毫米坦克炮(39倍身),可以讲重6.5千克的穿甲弹以600米/秒的初速发射出去。在1000米的距离上的穿甲深度为67毫米,比五式75毫米坦克炮低了一个级别。当然,M4系列的后期型(M4A3E8等)所搭载的M1A1 76毫米坦克炮(55倍身)在威力上可以抗衡。该炮可以以792米/秒的初速发射通常使用的M62被帽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穿甲能力为85毫米。(另外M1A1 76毫米坦克炮发射M93高速轻量穿甲弹时,能得到1000米135毫米,1500米116毫米的优秀的装甲能力。但该弹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较低,而且因为数量少而很少使用。)

作为日本坦克前装甲史无前例的达到了75毫米
    从防护方面来说,主力坦克九七式坦克最厚装甲厚度为25毫米。与之相比较,前部装甲75毫米,可以说是达到了当时日本坦克的破天荒的厚度。这个厚度,和能反弹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Pak36的穿甲弹,被德军称为【怪物】的苏联KV型重型坦克的初期型和英国的玛奇路塔MKⅡ型步兵坦克的前部装甲的厚度几乎是一个水平。
    除了装甲厚度,还采用的倾斜式装甲的构造,尽管没有充分考虑避弹经始的问题。因此,实际的防弹能力换算成垂直装甲的话约为85到90毫米左右。另一方面,谢尔曼坦克的前部装甲,标准型为倾角56度的50毫米钢板,后期型为倾角47度的62.5毫米钢板。这个换算成垂直装甲的厚度约为95毫米左右,略强于四式坦克。
    好了,既然火炮和装甲的性能都分析完了,可以计算四式坦克和谢尔曼式坦克各自在多少距离上可以击穿对方的装甲。暂时不考虑实际战斗情况下的命中角度等问题,根据在上面所提出的数据,四式中型坦克的五式75毫米坦克炮大概能在800到900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M4标准型及后期型的前部装甲。
    与此相对应的,标准型的M3 75毫米坦克炮可以在300米左右的距离上,后期型的M1A1 76毫米坦克炮可以在900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四式中型坦克的前部装甲。(使用标准的被帽装甲单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从火力和装甲的平衡上来说,四式中型坦克与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标准型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说来,文章开头那样在对方还无法构成威胁的距离上击毁对方的战斗还是有可能的。(译者注:原文开头有一段架空的战斗描写,还没翻译。)对后期型也可以说势均力敌。
    还有,四式坦克的侧面装甲厚度为35毫米。谢尔曼的侧面装甲为37.5毫米,以大面积垂直形态构成。这样看来,还是采用若干倾角的侧面装甲的四是坦克更有利些。
九鬼 发表于 2012-1-17 20:10
竟然是前置发动机?
从四视图来看应该是后置式啊。
duweisu27 发表于 2012-1-17 21:38
从四视图来看应该是后置式啊。
从照片上看,主动轮在前。。
九鬼 发表于 2012-1-17 21:41
从照片上看,主动轮在前。。
4号坦克和谢尔曼式也是这样的。大概是发动机在后,变速箱在前,用一根轴连接,导致车体较高?一块放后面的好像是T34及现代的坦克?
四式的防弹外形 怎么设计的这么差呢  投影面积大  倾角小 尤其是炮塔  怎么看怎么别扭
我一直认为:二战小鬼子的所谓坦克都是用来掩护步兵的自行火炮,而不是真正意义上能用于坦克交战的坦克。
都是研制样车,跟T29比比吧!105mm/L65炮、体视测距机、垂直向火炮稳定器,甚至只要美帝愿意,应该还可以加上机械式弹道计算机和简易双向自动装表火控。还有不要忘记产品质量。四式、五式尽管来吧!
ruok 发表于 2012-1-17 14:05
最多相当于汉斯的IV F2或者IV H
达不到F2的,它可是一举扭转开战以来对苏坦克的技术劣势的(当然还有III突F型)
能达到III号L/60炮的水准就不错了
zjyself 发表于 2012-1-17 15:33
记得有本书里脚盆yy这个打得豹子尸横遍野。。。。。
那个是五式坦克,对阵德国的V号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