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称和促法是投降法要阻挡 该流血时就要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37:31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陈水扁对民进党重要干部表示:如果说台湾政党有任何决战点,就在于"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简称"和促法")的审议与通过,如果依照亲民党的版本通过,台湾就完了;这个法案表面上是和平法,其实是"投降法"。
  柳一江(台湾)
  "扁宋会"催生"和促法"
  让我们将镜头切换到这一场景:2005年2月24日,原本水火不容的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了"扁宋会",针对两岸关系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包括:为促成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并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双方将凝聚朝野共识,共同推动有关两岸和平发展的机制与法制化。
  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陈水扁对宋楚瑜及亲民党的态度却出现180度的转变,除了凸显岛内对如何定位及处理两岸关系仍有相当歧异,也说明陈水扁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仍游移不定。
  有关两岸事务的协商,台湾方面过去一直是由行政部门主导,也就是由"大陆事务委员会"及其授权的机构与大陆进行交涉,亲民党有意通过"和促法"的立法,将两岸政策及协商事务改由立法部门主导。
  亲民党认为,台湾现今以行政部门主导两岸事务的体制,只要"执政"者选举挂帅,对两岸和平进程裹足不前,两岸僵局就永远无法打开;而且照陈水扁当局现在的玩法,两岸真正的和平将遥遥无期。
  因此亲民党在"和促法"草案中具体规定,"两岸和平协商委员会"17名委员由各政党依"立法院"席次比例分别推荐,委员会得由委员中选出若干人任"和平大使"并组成代表团进行两岸协商,协商达成之协议须经"立法院"审议通过,经"立法院"通过的委员会决议及协商结论对行政部门各机关有拘束力。
  不过,亲民党草案让民进党当局最难以接受的部分恐怕还是第一条,该条文写明制订"和促法"的目的是要在"四不一没有"及"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化解战争危机,促进台海两岸和平。
  换言之,亲民党有意通过"和促法"的立法将"九二共识"及"四不一没有"法律化,让陈水扁不再有回避一中原则或寻求台湾"法理独立"的空间,希望藉此排除两岸迟迟无法恢复协商的障碍。也正因为如此,民进党当局从一开始就对"和促法"持保留态度。
  民进党与亲民党对两岸关系定位与走向的看法有着极大差异,原本没有交集,但2004年12月11日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结果揭晓后,政治现实却让陈水扁与宋楚瑜必须重新思考彼此关系,两人都希望藉由营造和解气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陈水扁在2004年3月赢得"连任",民进党希望同年底的"立委"选举也能拿下过半席次,但事与愿违,三个"泛蓝"政党(亲民党、国民党及新党)共同拿下过半数的114席。另一方面,亲民党虽取得34席,但较三年前减少了12席,对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个警讯。
  眼见未来3年"立法院"仍将由"泛蓝"主导,"选举"当晚陈水扁就表示将寻求"朝野合作",随后民进党也释出积极与亲民党接触的讯息,意图分化国、亲两党。宋楚瑜虽然表态将继续与国民党合作,但也暗示不排除在公共政策议题上与民进党合作,刻意凸显亲民党能够左右"立法院"表决结果的关键地位,后来更表明他愿意协助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破冰"。
  为营造有利"民亲合"的良好气氛,民进党调整先前的反对态度,亲民党版"和促法"草案因此得以在2004年12月31日顺利付委审查,2005年2月14日陈水扁也表明:有人希望以立法配合两岸和平推动,他没有任何排斥,最重要是朝野能够坐下来谈。
  双方相互释出善意后,"扁宋会"终于在各方注目下举行,两岸关系是会谈重点,其间陈水扁再次重申"四不一没有"承诺,也同意"依照'中华民国宪法'所揭橥的'国家定位',即为两岸目前在事实与法理上的现状"。宋楚瑜认为这意味陈水扁已接受"宪法一中",认同亲民党推动"和促法"的方向。
  "大陆行"逼扁露真面目
  实际上,"扁宋会"后陈水扁为维护民、亲两党和解气氛,在两岸问题上选择低调,没有反驳亲民党的单方解读,刻意保留"各说各话"的弹性空间,不过他显然并未因此改变对两岸关系定位的看法,"一边一国"仍是他日后处理两岸事务的基调。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4月间国民党主席连战决定应邀率团访问大陆,宋楚瑜随后也表态跟进,但陈水扁基于拉拢亲民党的考量,仍表达对宋楚瑜的期待。
  4月20日晚间双方幕僚会面讨论落实"扁宋会"十点共识,也触及"和促法"草案,陈水扁与宋楚瑜当晚临时决定碰面交换意见。宋楚瑜启程赴大陆前夕,陈水扁还特别在4月30日打电话祝他一路顺风,事后更主动向媒体透露:宋主席非常明白本人想法。
  陈水扁这段谈话显然有意区隔宋楚瑜与连战两人的大陆行,怎知宋在出发前就表明此行将坚守"一中"、"九二共识"及"反台独"的立场。面对民进党内压力,陈水扁赶在宋楚瑜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前,公开指称宋在2005年2月访美期间曾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密会,质疑宋以承诺反对有关公投的"修宪"条文来换取大陆同意他的访问。
  此话一出,"扁宋会"以来的和解气氛迅速瓦解。宋楚瑜在第一时间严正否认,要求陈水扁道歉,返台后更委托律师递状控告陈水扁诽谤,扁、宋关系急速降温,迄今两人仍为"谁在说谎"争执不休。后来亲民党决定加快推动"和促法"的脚步,民进党也回到原先立场,强烈反对亲民党版草案。
  2005年9月,台湾"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后,亲民党坚持优先审查通过"和促法",民进党当局则态度强硬,指控亲民党版"和促法"企图强行将"九二共识"和"四不一没有"法律化,形同《反分裂国家法》的子法。
  由于国民党也有法案希望优先通过,需要亲民党支持,于是国、亲两党利用席次优势,联手将"和促法"草案安排在9月27日审议,准备一举完成立法。当天民进党籍"立委"霸占主席台,进行长达6小时的杯葛,最后会议一事无成。10月11日两军再战,还没审到"和促法"两方"立委"就大打出手,有人因此受伤流血。
  目前还不知道"立法院"何时会再审议"和促法",民进党当局批评的力度却没有因此稍减,10月18日陈水扁接受媒体访问时更声称,"和促法"内容就是要台湾接受一中原则,这是"投降法",一定要阻挡,"该流血一定要流血"。台湾"陆委会"也表明,如果国、亲两党强行通过"和促法",行政部门将申请"释宪","释宪"结果出炉前,不会执行该法。
  迹象显示,亲民党版"和促法"草案要想顺利通过,仍得克服重重阻力。而且,即使亲民党能够成功争取国民党支持,依照其版本通过"和促法",也可预见陈水扁绝不会因此就接受"一个中国"及"九二共识",两岸僵局仍难化解;同时,这一过程中的摩擦势必将加深朝野对立,台湾主要政党间还是无法在两岸事务上达成共识。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陈水扁对民进党重要干部表示:如果说台湾政党有任何决战点,就在于"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简称"和促法")的审议与通过,如果依照亲民党的版本通过,台湾就完了;这个法案表面上是和平法,其实是"投降法"。
  柳一江(台湾)
  "扁宋会"催生"和促法"
  让我们将镜头切换到这一场景:2005年2月24日,原本水火不容的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了"扁宋会",针对两岸关系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包括:为促成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并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双方将凝聚朝野共识,共同推动有关两岸和平发展的机制与法制化。
  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陈水扁对宋楚瑜及亲民党的态度却出现180度的转变,除了凸显岛内对如何定位及处理两岸关系仍有相当歧异,也说明陈水扁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仍游移不定。
  有关两岸事务的协商,台湾方面过去一直是由行政部门主导,也就是由"大陆事务委员会"及其授权的机构与大陆进行交涉,亲民党有意通过"和促法"的立法,将两岸政策及协商事务改由立法部门主导。
  亲民党认为,台湾现今以行政部门主导两岸事务的体制,只要"执政"者选举挂帅,对两岸和平进程裹足不前,两岸僵局就永远无法打开;而且照陈水扁当局现在的玩法,两岸真正的和平将遥遥无期。
  因此亲民党在"和促法"草案中具体规定,"两岸和平协商委员会"17名委员由各政党依"立法院"席次比例分别推荐,委员会得由委员中选出若干人任"和平大使"并组成代表团进行两岸协商,协商达成之协议须经"立法院"审议通过,经"立法院"通过的委员会决议及协商结论对行政部门各机关有拘束力。
  不过,亲民党草案让民进党当局最难以接受的部分恐怕还是第一条,该条文写明制订"和促法"的目的是要在"四不一没有"及"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化解战争危机,促进台海两岸和平。
  换言之,亲民党有意通过"和促法"的立法将"九二共识"及"四不一没有"法律化,让陈水扁不再有回避一中原则或寻求台湾"法理独立"的空间,希望藉此排除两岸迟迟无法恢复协商的障碍。也正因为如此,民进党当局从一开始就对"和促法"持保留态度。
  民进党与亲民党对两岸关系定位与走向的看法有着极大差异,原本没有交集,但2004年12月11日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结果揭晓后,政治现实却让陈水扁与宋楚瑜必须重新思考彼此关系,两人都希望藉由营造和解气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陈水扁在2004年3月赢得"连任",民进党希望同年底的"立委"选举也能拿下过半席次,但事与愿违,三个"泛蓝"政党(亲民党、国民党及新党)共同拿下过半数的114席。另一方面,亲民党虽取得34席,但较三年前减少了12席,对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个警讯。
  眼见未来3年"立法院"仍将由"泛蓝"主导,"选举"当晚陈水扁就表示将寻求"朝野合作",随后民进党也释出积极与亲民党接触的讯息,意图分化国、亲两党。宋楚瑜虽然表态将继续与国民党合作,但也暗示不排除在公共政策议题上与民进党合作,刻意凸显亲民党能够左右"立法院"表决结果的关键地位,后来更表明他愿意协助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破冰"。
  为营造有利"民亲合"的良好气氛,民进党调整先前的反对态度,亲民党版"和促法"草案因此得以在2004年12月31日顺利付委审查,2005年2月14日陈水扁也表明:有人希望以立法配合两岸和平推动,他没有任何排斥,最重要是朝野能够坐下来谈。
  双方相互释出善意后,"扁宋会"终于在各方注目下举行,两岸关系是会谈重点,其间陈水扁再次重申"四不一没有"承诺,也同意"依照'中华民国宪法'所揭橥的'国家定位',即为两岸目前在事实与法理上的现状"。宋楚瑜认为这意味陈水扁已接受"宪法一中",认同亲民党推动"和促法"的方向。
  "大陆行"逼扁露真面目
  实际上,"扁宋会"后陈水扁为维护民、亲两党和解气氛,在两岸问题上选择低调,没有反驳亲民党的单方解读,刻意保留"各说各话"的弹性空间,不过他显然并未因此改变对两岸关系定位的看法,"一边一国"仍是他日后处理两岸事务的基调。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4月间国民党主席连战决定应邀率团访问大陆,宋楚瑜随后也表态跟进,但陈水扁基于拉拢亲民党的考量,仍表达对宋楚瑜的期待。
  4月20日晚间双方幕僚会面讨论落实"扁宋会"十点共识,也触及"和促法"草案,陈水扁与宋楚瑜当晚临时决定碰面交换意见。宋楚瑜启程赴大陆前夕,陈水扁还特别在4月30日打电话祝他一路顺风,事后更主动向媒体透露:宋主席非常明白本人想法。
  陈水扁这段谈话显然有意区隔宋楚瑜与连战两人的大陆行,怎知宋在出发前就表明此行将坚守"一中"、"九二共识"及"反台独"的立场。面对民进党内压力,陈水扁赶在宋楚瑜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前,公开指称宋在2005年2月访美期间曾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密会,质疑宋以承诺反对有关公投的"修宪"条文来换取大陆同意他的访问。
  此话一出,"扁宋会"以来的和解气氛迅速瓦解。宋楚瑜在第一时间严正否认,要求陈水扁道歉,返台后更委托律师递状控告陈水扁诽谤,扁、宋关系急速降温,迄今两人仍为"谁在说谎"争执不休。后来亲民党决定加快推动"和促法"的脚步,民进党也回到原先立场,强烈反对亲民党版草案。
  2005年9月,台湾"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后,亲民党坚持优先审查通过"和促法",民进党当局则态度强硬,指控亲民党版"和促法"企图强行将"九二共识"和"四不一没有"法律化,形同《反分裂国家法》的子法。
  由于国民党也有法案希望优先通过,需要亲民党支持,于是国、亲两党利用席次优势,联手将"和促法"草案安排在9月27日审议,准备一举完成立法。当天民进党籍"立委"霸占主席台,进行长达6小时的杯葛,最后会议一事无成。10月11日两军再战,还没审到"和促法"两方"立委"就大打出手,有人因此受伤流血。
  目前还不知道"立法院"何时会再审议"和促法",民进党当局批评的力度却没有因此稍减,10月18日陈水扁接受媒体访问时更声称,"和促法"内容就是要台湾接受一中原则,这是"投降法",一定要阻挡,"该流血一定要流血"。台湾"陆委会"也表明,如果国、亲两党强行通过"和促法",行政部门将申请"释宪","释宪"结果出炉前,不会执行该法。
  迹象显示,亲民党版"和促法"草案要想顺利通过,仍得克服重重阻力。而且,即使亲民党能够成功争取国民党支持,依照其版本通过"和促法",也可预见陈水扁绝不会因此就接受"一个中国"及"九二共识",两岸僵局仍难化解;同时,这一过程中的摩擦势必将加深朝野对立,台湾主要政党间还是无法在两岸事务上达成共识。
搞了那么多逃亡方案,恐怕战时流血的不会是SB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