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和天人感应(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3:38
董仲舒和天人感应
作者:王力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下诏求天下贤良对
策。所得到的对策有数百份,其中董仲舒的对策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于是召见
他,对他提了两次问题,他也回答了两次,前后共有三次对策,对策中的核心问
题是天人合一,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面是他在对策里很关键的一
段话: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邪辟之说灭熄,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从表面上看,董仲舒是在维护儒术,反对邪说,实际上,他是在歪曲儒术,
大行邪说。

  1.  董仲舒其人

  先秦诸子,对“天”多少都有涉及,有程度上和侧重上的不同,这完全是正
常的,学问,只有在讨论或质疑中不断发展,一旦把什么封为绝对真理,不容质
疑,这个学问必然要被歪曲,被强势人物随心所欲地解释,不但不能发展,反而
发生僵化和倒退。儒术就是这样被人篡改、歪曲得面目全非的。

  董仲舒说天为阳,地为阴,阳尊阴卑,阴必须服从阳。皇帝是阳,代表天行
事,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就是所谓“三纲”。皇帝如
果做错了事,天会出现各种灾异示警,所以,皇帝要受天的制约。董仲舒还胡说:
如果有王者兴,必有祥瑞出现,这就促使后来造假风气的泛滥,汉家天下也毁在
假造的祥瑞里。

  董仲舒的谬论,完全是他的一相情愿。汉武帝对他的“三纲”、阳尊阴卑、
皇帝就是天感兴趣,对皇帝还要受天的制约却不买帐,在这件事上,董氏差点大
触霉头。

  汉武帝打心眼里也看不上这个迂夫子,所以,不但不重用他,还派他到脾气
暴躁,动辄杀人的江都王那里做相,因为他的行为方正,没被杀掉。某年辽东汉
高祖的庙和西安高祖的陵园失火,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推算,说和某
政事有关系,写了奏章,还没誊好,就被大臣主父偃看到了,私下拿去给汉武帝
看,汉武帝让群儒们议论,儒生吕步舒是董仲舒的学生,不知道此奏章是董仲舒
写的,认为此议论纯属一派胡言,按律当斩。董仲舒被关进了监狱,汉武帝赦免
了他,是因为他还要打董仲舒这张牌,他却吓得从此再也不敢议论灾异了。

  连董仲舒自己的学生都不能理解他的解释,谁还能理解?可见的确是一派胡
言!

  说董仲舒实际上是在糟蹋儒术,有几点可以说明。

  首先,他的“三纲”歪曲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孔
子的意思不是臣必须服从于君,而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君要是不像个
君呢?臣也可以不干,“道不合,不相为谋”。他自己也是这么干的。董仲舒自
己也不能实践这个教条,后来他当胶西王的相,因为胶西王的脾气更暴虐,他活
得胆战心惊,还是辞官不干了,为什么不服从阳,当阳的目?天生德于你,有天
保护,怕什么?

  董仲舒的治学方法,完全违背“格物致知”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写在《礼
记·大学》里的。《礼记》被他尊为经典,他的治学却是关在屋里三年,闭门苦
思《春秋公羊学》,好象悟出了道理,由于全是从书本出发,也就不可能不脱离
实际。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怎么学?从书本学,从实
际观察中学,从有实际经验的人那里学。他不耻下问,曾师一个七岁小孩项橐,
就是因为项橐在某个问题上比他知道得多一点,董仲舒的治学,却不是这种态度。

  孔子并没有惟我独尊,排斥其他人的学问,他曾向老子请教,他的态度是合
而不同,和人的意见不同,可以保持友好关系,但却要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孔子的言行中,有一些不能令人接受或无法实行的空想,做为个人,危害不
大,把它列为唯一的国家主流思想,危害就大了。比方说“礼治”,孔子自己刚
当鲁司寇不久,就杀了少正卯,为什么不教化?汉武帝杀的大臣更多,为什么不
齐之以礼?

  又如“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最容易被一些所谓“大人”所利
用,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总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独尊儒术邪说,对中国人的思想禁锢时间太长,
危害极大,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角落,不花大力气清除,它的阴魂就不会彻底散
去,这个阴魂是无形的,至今还在危害国人的思路和科技进步。这也是本文要费
点笔墨的原因,因为现在又有一些所谓名牌大学教授、博导、社科院的研究员在
吹捧这具不很僵的僵尸。

  2.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的描述

  在《春秋繁露》里,董氏多次描述了“天人感应”,现仅就其与《黄帝内经》
有关的内容摘要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彼岂无伤害于人而
孔子徒畏之哉?以此见天下之不可不畏敬,……不敬畏天,其祸殃来至暗。”怎
样才能敬畏天?一般小民,怎么知道天的意志?圣人知道,所以,圣人的话,就
是天的意志。所以就有人说,《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必须敬畏。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天之大数,毕于十旬,旬天地之间,十而毕举;
旬生长之功,十而必成。十者,天数之所止也。”这是对“十”的崇尚。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只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
持而形体立矣。”

  “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
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是故人之身首员,象天容
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
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
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
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岁终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
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
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
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
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这一段话,被
《黄帝内经》的作者做了改造,成了《黄帝内经》天人感应的立论基础。这段话
在前一篇里作了译述,不再重复了。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就是
所谓“天人合一”的立论根据,而一些所谓教授、博导、研究员,竟把“天人合
一”说成是东方的,或中国的哲学体系,何其荒唐!用自己的无知来把此类陈词
滥调强加给中国人,实在是对中国人的强奸!

  “人有喜怒哀乐,犹天之有春夏秋冬也。”春夏秋冬是周而复始的,规律出
现的,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周而复始地出现吗?荒诞!

  “天令谓之命,非圣人不行;……王者上谨承天意,以顺命也。”这是说,
只有圣人才能知道天意。想按天意办事,必须要咨询他这样的圣人,他就取得了
话语权和解释权,天下的事就得听他的了。可惜,汉武帝看不上他这个迂夫子、
书呆子,恨不得让他滚得远远的,少在面前罗嗦。董仲舒和天人感应
作者:王力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下诏求天下贤良对
策。所得到的对策有数百份,其中董仲舒的对策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于是召见
他,对他提了两次问题,他也回答了两次,前后共有三次对策,对策中的核心问
题是天人合一,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面是他在对策里很关键的一
段话: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邪辟之说灭熄,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从表面上看,董仲舒是在维护儒术,反对邪说,实际上,他是在歪曲儒术,
大行邪说。

  1.  董仲舒其人

  先秦诸子,对“天”多少都有涉及,有程度上和侧重上的不同,这完全是正
常的,学问,只有在讨论或质疑中不断发展,一旦把什么封为绝对真理,不容质
疑,这个学问必然要被歪曲,被强势人物随心所欲地解释,不但不能发展,反而
发生僵化和倒退。儒术就是这样被人篡改、歪曲得面目全非的。

  董仲舒说天为阳,地为阴,阳尊阴卑,阴必须服从阳。皇帝是阳,代表天行
事,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就是所谓“三纲”。皇帝如
果做错了事,天会出现各种灾异示警,所以,皇帝要受天的制约。董仲舒还胡说:
如果有王者兴,必有祥瑞出现,这就促使后来造假风气的泛滥,汉家天下也毁在
假造的祥瑞里。

  董仲舒的谬论,完全是他的一相情愿。汉武帝对他的“三纲”、阳尊阴卑、
皇帝就是天感兴趣,对皇帝还要受天的制约却不买帐,在这件事上,董氏差点大
触霉头。

  汉武帝打心眼里也看不上这个迂夫子,所以,不但不重用他,还派他到脾气
暴躁,动辄杀人的江都王那里做相,因为他的行为方正,没被杀掉。某年辽东汉
高祖的庙和西安高祖的陵园失火,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推算,说和某
政事有关系,写了奏章,还没誊好,就被大臣主父偃看到了,私下拿去给汉武帝
看,汉武帝让群儒们议论,儒生吕步舒是董仲舒的学生,不知道此奏章是董仲舒
写的,认为此议论纯属一派胡言,按律当斩。董仲舒被关进了监狱,汉武帝赦免
了他,是因为他还要打董仲舒这张牌,他却吓得从此再也不敢议论灾异了。

  连董仲舒自己的学生都不能理解他的解释,谁还能理解?可见的确是一派胡
言!

  说董仲舒实际上是在糟蹋儒术,有几点可以说明。

  首先,他的“三纲”歪曲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孔
子的意思不是臣必须服从于君,而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君要是不像个
君呢?臣也可以不干,“道不合,不相为谋”。他自己也是这么干的。董仲舒自
己也不能实践这个教条,后来他当胶西王的相,因为胶西王的脾气更暴虐,他活
得胆战心惊,还是辞官不干了,为什么不服从阳,当阳的目?天生德于你,有天
保护,怕什么?

  董仲舒的治学方法,完全违背“格物致知”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写在《礼
记·大学》里的。《礼记》被他尊为经典,他的治学却是关在屋里三年,闭门苦
思《春秋公羊学》,好象悟出了道理,由于全是从书本出发,也就不可能不脱离
实际。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怎么学?从书本学,从实
际观察中学,从有实际经验的人那里学。他不耻下问,曾师一个七岁小孩项橐,
就是因为项橐在某个问题上比他知道得多一点,董仲舒的治学,却不是这种态度。

  孔子并没有惟我独尊,排斥其他人的学问,他曾向老子请教,他的态度是合
而不同,和人的意见不同,可以保持友好关系,但却要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孔子的言行中,有一些不能令人接受或无法实行的空想,做为个人,危害不
大,把它列为唯一的国家主流思想,危害就大了。比方说“礼治”,孔子自己刚
当鲁司寇不久,就杀了少正卯,为什么不教化?汉武帝杀的大臣更多,为什么不
齐之以礼?

  又如“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最容易被一些所谓“大人”所利
用,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总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独尊儒术邪说,对中国人的思想禁锢时间太长,
危害极大,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角落,不花大力气清除,它的阴魂就不会彻底散
去,这个阴魂是无形的,至今还在危害国人的思路和科技进步。这也是本文要费
点笔墨的原因,因为现在又有一些所谓名牌大学教授、博导、社科院的研究员在
吹捧这具不很僵的僵尸。

  2.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的描述

  在《春秋繁露》里,董氏多次描述了“天人感应”,现仅就其与《黄帝内经》
有关的内容摘要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彼岂无伤害于人而
孔子徒畏之哉?以此见天下之不可不畏敬,……不敬畏天,其祸殃来至暗。”怎
样才能敬畏天?一般小民,怎么知道天的意志?圣人知道,所以,圣人的话,就
是天的意志。所以就有人说,《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必须敬畏。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天之大数,毕于十旬,旬天地之间,十而毕举;
旬生长之功,十而必成。十者,天数之所止也。”这是对“十”的崇尚。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只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
持而形体立矣。”

  “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
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是故人之身首员,象天容
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
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
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
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岁终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
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
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
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
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这一段话,被
《黄帝内经》的作者做了改造,成了《黄帝内经》天人感应的立论基础。这段话
在前一篇里作了译述,不再重复了。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就是
所谓“天人合一”的立论根据,而一些所谓教授、博导、研究员,竟把“天人合
一”说成是东方的,或中国的哲学体系,何其荒唐!用自己的无知来把此类陈词
滥调强加给中国人,实在是对中国人的强奸!

  “人有喜怒哀乐,犹天之有春夏秋冬也。”春夏秋冬是周而复始的,规律出
现的,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周而复始地出现吗?荒诞!

  “天令谓之命,非圣人不行;……王者上谨承天意,以顺命也。”这是说,
只有圣人才能知道天意。想按天意办事,必须要咨询他这样的圣人,他就取得了
话语权和解释权,天下的事就得听他的了。可惜,汉武帝看不上他这个迂夫子、
书呆子,恨不得让他滚得远远的,少在面前罗嗦。
跳过了古人认识世界的局限性来批判古人,单凭这一点,这文章就很不怎么样!

不关怎么样,董仲舒的学说支撑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而且"外儒内法"的理论体系也有别于服务于奴隶主阶级的古典儒学,起码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学说.董仲舒最大的贡献是很好的缓和了单纯靠法家思想统治百姓所带来的尖锐的矛盾,使儒学真正能为统治阶级所用...其实大家想想从80年代喊了10来年的"以法治国"后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奥妙...2者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存~而儒家思想禁锢思想是宋以后的事情,儒学经过程朱理学之后变成了儒教.在宋以前儒学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看来董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介绍到中国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