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只关注技术的比亚迪,到了琢磨一下人的问题的时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06:11
技术控”比亚迪能否实现二次腾飞
关注股票的人,特别是汽车股,这几天有惊喜。周四早盘,汽车板块在比亚迪带动下,相关个股纷纷大涨,比亚迪、安凯客车涨停,宇通客车涨9.30%、中通客车涨4.34%。由于我国城市治理雾霾气候,使得发展与环保成为首有的矛盾,各方呼声之下,如此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在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汽车产业格局的微变可能会使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质的飞跃。股市分析人士认为,汽车股的结构性机会将会出现,建议人们跟踪新能源汽车,中通客车、江淮汽车 、比亚迪等个股。

其实在整个汽车业,比亚迪可算得上是新能源的符号。但是,有一个悖论,与社会上、股市上人们对比亚迪的追捧有所不同,汽车业内的人们倒是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这也是正是比亚迪的委曲所在。业内人们对比亚迪总是质疑多于支持,怀疑多于相信。这质疑看上去有些没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之下,却也未出常理。不必说越熟悉的地方越没有风景,只说说实际层面的东西。

一是比亚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时,是以有电池优势、以新能源为由头进入的,而新能源毕竟还不能开形成气候,由于不能赚钱,形成产业还有待时日;二是新能源与传统汽车不能截然分开、割裂开来,所以比亚迪也只能先从传统汽车入手,而传统汽车方面,各跨国车企割据态势已然形成,后入者备受折磨也难得有所突破;三是比亚迪是个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于技术从来不服气,而且也正是靠着这股头形成今日规模(18万员工比许多冶金部所属的大型钢铁公司员工还多),而人们一惯地认为,国人对于机械技术并不能具备德国人那样的认真劲儿,所以对于比亚迪的屡屡创新心存怀疑;第四,这个技术型的企业,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做汽车,直接面对消费者,与以前贴牌生产、与国际名企代工,只负责向被代工企业解释证明有此本事不同,汽车行业由于跨国车企遍地开花,市场化运作超过了任何一个行业,这个年轻的企业突然一头创进来,自己的优点得不到大家承认,满腹委曲;而一旦有一失误,业界马上就会竖起大棒:如何?我就知道他们做不好!其实不要说比亚迪了,就算一些老牌汽车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失误也比比皆是。

人说企业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比亚迪就比如王传福一样,执着、热情、有一股钻研的劲儿,但是,与人沟通与市场沟通同样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之前比亚迪凭着热情与媒体沟通,结果得到的是质疑,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呈现封闭状态,几乎不与媒体沟通,面对媒体的猜测甚至误解,比亚迪以沉默来应对,总认为自己只要把技术钻好了,把产品做好了,市场自然会认的。道理上是这么一回事,可是,在别人都玩熟了市场与传媒的情况下,吃亏的比亚迪只能更吃亏。就比如人们对于“BYD”那句可耻的脏话一样,人们可能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以示自己的高贵品味,但对于比亚迪18万员工的伤害,却是那么沉重。反击?不好;不反击,那种伤害实在令人难忍。

王传福说,技术的问题不成问题,我们可以几天几夜不睡,直到解决为止。比亚迪对于技术,有着几乎偏执的钻研,很多电子配置,遥控驾驶、疲劳提醒、无钥匙感应进入系统、车辆一键启动、自动感应大灯、带方向显示内后视镜等,被很多厂商配装在高档车型上,而比亚迪则将其用在10万元级别车型中。再比如传统汽车技术里属于前端的涡轮增压与双离合,大众为此惹了众怒,到现在还深陷其中,哈肯贝格博士前不久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了第二代电控双离合,解决了第一代的问题,明年中旬会投产应用。而比亚迪此次2.0Ti+双离合通线仪式上,王传福嘉奖了有关研发人员,以表彰他们为克服世界性难题作出的贡献。当我在一些场合说出此事时,不出意料,有人就认为不靠谱:德国人许多年做不了的事,比亚迪两年内就能做好?

当我把这个问题带给侯雁时,他轻松地回答:技术问题,无非就是硬件和软件,硬件问题,别人不好办,但我们是垂直整合,双离合项目90%的零部件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我们直接去改进就是;软件上,我们更有优势,你说走走停停容易过热,我们让电控模块一秒种发出一千个指令行不行?

汽车营销如今已不止是简单的产品营销,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营销。而且如今这种势头更加走入极端,神秘化高端化更为一种流行。许多本来可以几句话解释清楚的东西,厂家出于营利的原因,会故意给带上神秘的花环,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也由于听惯了厂家的说辞,被洗了脑,只选贵的以彰显身价,不选对的免得辱没了自己的身价。所以,当比亚迪掏心掏肺地低价入市时,遇到的阻力令他们诧异不堪。

还是说双离合的事情。有人就质问我,为什么你不相信大众的说辞,而比亚迪的说法你选择相信?很简单,大众的问题是第一代双离合的问题,他们召回的是也是第一代,而且,双离合绝大多数选择的是伯格华纳或者虏克公司的产品,大众并没有改进的直接权力,更不说主机厂与配套商之间的种种沟通与协调了。而比亚迪在当初研发双离合时,本来也是寄托于零部件商的配套,但是,由于技术壁垒,供到一半,零部件商不得不停止供货,比亚迪只能咬着牙自己研发以取代配套商。由于之前大众等公司采用双离合遇到的问题,后起之秀比亚迪也正好绕开了这些问题,直接改做第二代电控模式双离合。当然,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靠性问题,作为局外人,谁也不能保证。但你不能因此而怀疑比亚迪,更不能武断地目空一切地认为比亚迪说了假话。

但是,请不要忘了,比亚迪之前给别人代工时,产品数量都是以千万计,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靠性没有保证,比亚迪做不到今天。当然汽车不同于电脑,各总成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又为这三个性增加了难度。这就要看比亚迪两年来的质量控制水平了。

斯隆在《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里讲到铜冷发动机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故事。所谓铜冷发动机其实就是风冷发动机,由于采用铜散热片,也由于为了迎合市场营销需求,定名为铜冷。尽管通用为此付出的银子流水一样,但是,这些银子都打了水漂。尽管工程师凯特灵对此项目非常自信,后来出产的几百台铜冷汽车,一百多台被拆解,只有一百多台销售了出去,但是还是没有免去被全部召回的命运。只是一个冷却方式的改进,就会令通用大伤筋骨,何况要把燃油驱动换成电力驱动。通用当时遇到的问题是研发部门与制造事业部之间的矛盾,未来赢利与现实利润的问题,而比亚迪对此似乎处理得不错:研发部门由王传福这技术狂人直接领导,两个部门之间,由他统一协调,不存在互相信任问题;至于未来赢利与现实利润问题,得益于现代汽车上搭载的诸多电子产品的基础。比亚迪并没有把电动与传统汽车截然分开,甚至还结合得非常好,比如绿混,比如诸多的电子化配置,与传统汽车浑然天成。只是如何把这些当作一个卖点,甚至比亚迪产品的特点,更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这个问题,比亚迪显然还在摸索之中。

在访谈中,侯雁还说了两个段子:一个是EV模式充电时,交流电要变为直流电,为此问题,人们想尽了办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EV家庭充电问题。而比亚迪的工程说:汽车本身就带有一个直流电机,而大家都知道,电机的工作模式是可以把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的。恍然开悟!还有一个,就是混动汽车上,遇到刹车等能量回收时,人们会考虑到增加电池的问题,为此又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努力,而比亚迪的工程师却直接利用了汽车自带的启动电池,当汽车在正常开动情况下,不正是这样给电池充电的吗?怎么没有人考虑到要把交流直流转换问题?!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一定程度上把问题复杂化了,难题化了。

李云飞说,我们以后会请更多的媒体记者来我们企业参观,我相信,谁了解了我们,谁就会喜欢我们。对的,自侯雁李云飞开始,比亚迪一改以往封闭的状态,与业界与媒体交温流沟通很是频繁,一定程度上把比亚迪真实的一面展未给了众人,也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与理解。在如此一个平的世界,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接受人们的质询,大方地互动,才是上上之策。

至于说到品牌溢价能力,那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品牌与产品,本来就是互相支持的两个范畴,互为因果。所以,还是希望比亚迪能在品牌的定位、传播等等方面补一把课。其实品牌的问题,远不只在公关传播层面,严格地说,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问题。也就是说,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到营销到公关传播,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这个链子不仅仅是解决产品技术问题,也不是仅仅拚体力地玩销售,更多地是对社会对人的心理的研究与把握。上上下下只关注技术的比亚迪,到了琢磨一下人的问题的时候了。如果把人的问题琢磨透了,不要说二次腾飞,只怕是世界汽车从此多了一支劲旅了!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父亲与孩子玩拼图游戏。父亲本来指望这个拼图可以让孩子玩上几个小时,没想到,刚一转身,孩子说,爸爸,我拼对了耶!父亲转身一看,孩子居然把拼图背面的人给拼对了,那自然,正面也拼对了。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个故事,是上汽胡茂元给员工讲的一个小故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与比亚迪共勉!
http://auto.qq.com/a/20130514/010011.htm
http://club.bydauto.com.cn/read-htm-tid-747710.html技术控”比亚迪能否实现二次腾飞
关注股票的人,特别是汽车股,这几天有惊喜。周四早盘,汽车板块在比亚迪带动下,相关个股纷纷大涨,比亚迪、安凯客车涨停,宇通客车涨9.30%、中通客车涨4.34%。由于我国城市治理雾霾气候,使得发展与环保成为首有的矛盾,各方呼声之下,如此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在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汽车产业格局的微变可能会使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质的飞跃。股市分析人士认为,汽车股的结构性机会将会出现,建议人们跟踪新能源汽车,中通客车、江淮汽车 、比亚迪等个股。

其实在整个汽车业,比亚迪可算得上是新能源的符号。但是,有一个悖论,与社会上、股市上人们对比亚迪的追捧有所不同,汽车业内的人们倒是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这也是正是比亚迪的委曲所在。业内人们对比亚迪总是质疑多于支持,怀疑多于相信。这质疑看上去有些没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之下,却也未出常理。不必说越熟悉的地方越没有风景,只说说实际层面的东西。

一是比亚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时,是以有电池优势、以新能源为由头进入的,而新能源毕竟还不能开形成气候,由于不能赚钱,形成产业还有待时日;二是新能源与传统汽车不能截然分开、割裂开来,所以比亚迪也只能先从传统汽车入手,而传统汽车方面,各跨国车企割据态势已然形成,后入者备受折磨也难得有所突破;三是比亚迪是个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于技术从来不服气,而且也正是靠着这股头形成今日规模(18万员工比许多冶金部所属的大型钢铁公司员工还多),而人们一惯地认为,国人对于机械技术并不能具备德国人那样的认真劲儿,所以对于比亚迪的屡屡创新心存怀疑;第四,这个技术型的企业,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做汽车,直接面对消费者,与以前贴牌生产、与国际名企代工,只负责向被代工企业解释证明有此本事不同,汽车行业由于跨国车企遍地开花,市场化运作超过了任何一个行业,这个年轻的企业突然一头创进来,自己的优点得不到大家承认,满腹委曲;而一旦有一失误,业界马上就会竖起大棒:如何?我就知道他们做不好!其实不要说比亚迪了,就算一些老牌汽车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失误也比比皆是。

人说企业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比亚迪就比如王传福一样,执着、热情、有一股钻研的劲儿,但是,与人沟通与市场沟通同样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之前比亚迪凭着热情与媒体沟通,结果得到的是质疑,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呈现封闭状态,几乎不与媒体沟通,面对媒体的猜测甚至误解,比亚迪以沉默来应对,总认为自己只要把技术钻好了,把产品做好了,市场自然会认的。道理上是这么一回事,可是,在别人都玩熟了市场与传媒的情况下,吃亏的比亚迪只能更吃亏。就比如人们对于“BYD”那句可耻的脏话一样,人们可能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以示自己的高贵品味,但对于比亚迪18万员工的伤害,却是那么沉重。反击?不好;不反击,那种伤害实在令人难忍。

王传福说,技术的问题不成问题,我们可以几天几夜不睡,直到解决为止。比亚迪对于技术,有着几乎偏执的钻研,很多电子配置,遥控驾驶、疲劳提醒、无钥匙感应进入系统、车辆一键启动、自动感应大灯、带方向显示内后视镜等,被很多厂商配装在高档车型上,而比亚迪则将其用在10万元级别车型中。再比如传统汽车技术里属于前端的涡轮增压与双离合,大众为此惹了众怒,到现在还深陷其中,哈肯贝格博士前不久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了第二代电控双离合,解决了第一代的问题,明年中旬会投产应用。而比亚迪此次2.0Ti+双离合通线仪式上,王传福嘉奖了有关研发人员,以表彰他们为克服世界性难题作出的贡献。当我在一些场合说出此事时,不出意料,有人就认为不靠谱:德国人许多年做不了的事,比亚迪两年内就能做好?

当我把这个问题带给侯雁时,他轻松地回答:技术问题,无非就是硬件和软件,硬件问题,别人不好办,但我们是垂直整合,双离合项目90%的零部件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我们直接去改进就是;软件上,我们更有优势,你说走走停停容易过热,我们让电控模块一秒种发出一千个指令行不行?

汽车营销如今已不止是简单的产品营销,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营销。而且如今这种势头更加走入极端,神秘化高端化更为一种流行。许多本来可以几句话解释清楚的东西,厂家出于营利的原因,会故意给带上神秘的花环,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也由于听惯了厂家的说辞,被洗了脑,只选贵的以彰显身价,不选对的免得辱没了自己的身价。所以,当比亚迪掏心掏肺地低价入市时,遇到的阻力令他们诧异不堪。

还是说双离合的事情。有人就质问我,为什么你不相信大众的说辞,而比亚迪的说法你选择相信?很简单,大众的问题是第一代双离合的问题,他们召回的是也是第一代,而且,双离合绝大多数选择的是伯格华纳或者虏克公司的产品,大众并没有改进的直接权力,更不说主机厂与配套商之间的种种沟通与协调了。而比亚迪在当初研发双离合时,本来也是寄托于零部件商的配套,但是,由于技术壁垒,供到一半,零部件商不得不停止供货,比亚迪只能咬着牙自己研发以取代配套商。由于之前大众等公司采用双离合遇到的问题,后起之秀比亚迪也正好绕开了这些问题,直接改做第二代电控模式双离合。当然,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靠性问题,作为局外人,谁也不能保证。但你不能因此而怀疑比亚迪,更不能武断地目空一切地认为比亚迪说了假话。

但是,请不要忘了,比亚迪之前给别人代工时,产品数量都是以千万计,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靠性没有保证,比亚迪做不到今天。当然汽车不同于电脑,各总成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又为这三个性增加了难度。这就要看比亚迪两年来的质量控制水平了。

斯隆在《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里讲到铜冷发动机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故事。所谓铜冷发动机其实就是风冷发动机,由于采用铜散热片,也由于为了迎合市场营销需求,定名为铜冷。尽管通用为此付出的银子流水一样,但是,这些银子都打了水漂。尽管工程师凯特灵对此项目非常自信,后来出产的几百台铜冷汽车,一百多台被拆解,只有一百多台销售了出去,但是还是没有免去被全部召回的命运。只是一个冷却方式的改进,就会令通用大伤筋骨,何况要把燃油驱动换成电力驱动。通用当时遇到的问题是研发部门与制造事业部之间的矛盾,未来赢利与现实利润的问题,而比亚迪对此似乎处理得不错:研发部门由王传福这技术狂人直接领导,两个部门之间,由他统一协调,不存在互相信任问题;至于未来赢利与现实利润问题,得益于现代汽车上搭载的诸多电子产品的基础。比亚迪并没有把电动与传统汽车截然分开,甚至还结合得非常好,比如绿混,比如诸多的电子化配置,与传统汽车浑然天成。只是如何把这些当作一个卖点,甚至比亚迪产品的特点,更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这个问题,比亚迪显然还在摸索之中。

在访谈中,侯雁还说了两个段子:一个是EV模式充电时,交流电要变为直流电,为此问题,人们想尽了办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EV家庭充电问题。而比亚迪的工程说:汽车本身就带有一个直流电机,而大家都知道,电机的工作模式是可以把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的。恍然开悟!还有一个,就是混动汽车上,遇到刹车等能量回收时,人们会考虑到增加电池的问题,为此又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努力,而比亚迪的工程师却直接利用了汽车自带的启动电池,当汽车在正常开动情况下,不正是这样给电池充电的吗?怎么没有人考虑到要把交流直流转换问题?!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一定程度上把问题复杂化了,难题化了。

李云飞说,我们以后会请更多的媒体记者来我们企业参观,我相信,谁了解了我们,谁就会喜欢我们。对的,自侯雁李云飞开始,比亚迪一改以往封闭的状态,与业界与媒体交温流沟通很是频繁,一定程度上把比亚迪真实的一面展未给了众人,也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与理解。在如此一个平的世界,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接受人们的质询,大方地互动,才是上上之策。

至于说到品牌溢价能力,那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品牌与产品,本来就是互相支持的两个范畴,互为因果。所以,还是希望比亚迪能在品牌的定位、传播等等方面补一把课。其实品牌的问题,远不只在公关传播层面,严格地说,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问题。也就是说,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到营销到公关传播,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这个链子不仅仅是解决产品技术问题,也不是仅仅拚体力地玩销售,更多地是对社会对人的心理的研究与把握。上上下下只关注技术的比亚迪,到了琢磨一下人的问题的时候了。如果把人的问题琢磨透了,不要说二次腾飞,只怕是世界汽车从此多了一支劲旅了!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父亲与孩子玩拼图游戏。父亲本来指望这个拼图可以让孩子玩上几个小时,没想到,刚一转身,孩子说,爸爸,我拼对了耶!父亲转身一看,孩子居然把拼图背面的人给拼对了,那自然,正面也拼对了。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个故事,是上汽胡茂元给员工讲的一个小故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与比亚迪共勉!
http://auto.qq.com/a/20130514/010011.htm
http://club.bydauto.com.cn/read-htm-tid-747710.html
我很看好比亚迪。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要前景有前景。确实是一家很不错的企业。
自主四大,感觉比亚迪的新招频出,长城则在SUV方面稳占鳌头。相比之下,奇瑞动作迟缓,吉利的EC7虽是自主领头羊,但却有孤掌难鸣之危。
同行是冤家
野路子的郭德纲和姜昆能互相吹捧吗{:soso_e132:}
已经举报二楼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