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技术比亚迪”总是得不到“汽车人”的尊敬? - Y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0:11
http://views.xincheping.com/yyp/1695-1.html


我知道这个标题很直白,会引来争议。但这不是标题党,这是我要直截了当提出和分析的一个现象。
比亚迪粉丝大会和技术解析大会上周在深圳举办,会上有很多亮点。完整的信息在网络和微信上有很多千字甚至万字长文,我就不在这里赘述。简单概括一些信息作为下文的铺垫:比亚迪“唐”的技术和定位是有独到之处的;推出限量2台、定价60万的“极速唐”造势效果是空前成功的;“542”战略(即百公里加速5秒、4轮驱动、百公里油耗2升)是很厉害的;“宋”、“明”、“元”等未来车型是很叫人期待的……
总之,比亚迪在迪粉大会上发布的信息,包括“教主”王传福说到的很多理念,都是很让人鼓舞的。
但是,只要看看比亚迪相关报道后面的留言评论,就会发现,普罗大众对于这个品牌还是充满两极化的争议。
为什么无论比亚迪做什么,总会有人对它的品牌、产品乃至“迪粉”报以不屑的态度?或者说白一点,为什么比亚迪拿出来的产品(如“唐”),已经呈现那么“出彩”的性能,却仍得不到包括媒体在内相当多人的认可?
这就是我本篇的主题,下面展开分析。
一、比亚迪的外形设计问题
我可以大胆说一句,比亚迪目前产品最显著的弱点,是外观形象。
比亚迪的外观设计水平,在自主品牌里是明显偏弱的。近年来自主品牌普遍更重视设计,长安、奇瑞、吉利甚至江淮——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设计的佳作出现。相比之下,比亚迪可以说还没出过一款设计上的佳作。在我看来,比亚迪的设计团队水平比较平庸。这个平庸的团队,打造一些中规中矩的主流车型还行,例如速锐、G5;但要承担一些有主题高度的设计任务,就会显露出力不从心。
例如新能源系列的E6,作为一部从零开始设计的新车,明显未能呈现出新能源车应有的未来感(看看那头的特斯拉……);“秦”和“唐”除了缺乏未来感,还缺少支撑其定价的价值感,例如“唐”看上去还是像10多万的车,这也是它30万元售价很难“服众”的一大原因;至于那台卖到60万的“唐”极速版,更是自曝其短的极致——作为一台珍藏版高性能车型,它的整车扰流设计和颜色搭配可以说是“胡来”,我相信大多数路边改装店的设计水平都会比它高(见下图)……
现有主流的比亚迪车型,设计水平的根结可以归咎于逆向开发的局限性。比亚迪的几大车系都是逆向开发,受现成的车身架构约束,难以把产品设计得出彩和完整。例如“秦”,它用的是速锐那个逆向卡罗拉的车体,即便全新设计的前格栅、尾灯单独看颇具特色,原创程度也很高,但和老旧的车体放在一起就显得格格不入,整车观感是相当的不和谐。“唐”的问题跟“秦”类似,基于老S6的车体套上为了改而改的前脸、尾灯,结果是比原本的S6更加不协调。
不协调的设计,可以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但很难是有美感的、高级的。
逆向开发是个局限,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逆向。在自主品牌里逆向车型非常常见,像逆向成精的长城,其在哈弗M系列、H6、H8等车型上表现出来的“加工设计”水平,就比比亚迪要高出很多。而比亚迪少有的正向开发车型E6,外观设计我认为毫无特色且严重过时,可以用失败来评价。说到底,还是设计功力的欠缺。
计划中的宋、元新车效果图颇赞,但别太乐观,因为“秦”当年的效果图也很喜人……
比亚迪外观给人印象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车身工艺质量欠佳。其实在F3的年代,比亚迪车身工艺在同价位自主品牌里是有优势的,这和他们很早就收购了一家日本模具企业直接相关。但这么多年来,其它自主品牌的车身感官质量大有提升,比亚迪却基本没有长进。即便是新车如“秦”,凑近看还是会觉得车身工艺一般:接缝不够整齐细密,油漆的质感不高(尤其是秦那个橙色车漆我个人认为是挺失败的),开关门声音也总谈不上“质感”……在车身的感官质量上,比亚迪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一线自主品牌。
二、比亚迪的机械品质问题
汽车的机械品质,说白了就是底盘操控的感受。比亚迪“秦”、“唐”都拿加速性能大做文章,试驾项目也多次安排直线加速。但如果只有一味的加速快,底盘不安稳、方向不踏实,是给不了人真正驾驶乐趣和满足感的。
先不谈驾驶乐趣这么高阶的东西,比亚迪的车型在日常使用的底盘舒适度和档次感上,也还处在一个同级里偏弱的水平。F6、速锐、思锐、G5等,一直在进步,但是进步的幅度还是小。举个非常真实的例子,在我们新车评指定用于试驾的一个路段,有个井盖被我们的团队私下称作“比亚迪井盖”——原因就是比亚迪的几款车在以一定速度碾过那个井盖时,会发生非常显著甚至吓人的剧烈震动。我们以此为“下限”,用来评价其它车型碾过该井盖时的表现。(顺带解释一下,快速压过井盖的表现不仅仅跟悬挂软硬设定有关,它涉及到整个车身刚性、悬架设计和调校水平,如果先天不足,要想做好不是易事)。
为什么比亚迪多年来还没能造出出色的底盘?我猜测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的研发资源压倒性地放到了动力系统上,而对汽车车身构造、底盘悬架、转向系统、NVH等基础性能研发投入较少。
“秦”的转向是个典型例子。开过该车的朋友,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人士,都很容易发现那套转向的手感虚假、不自然,难以给人信心。
底盘功力方面,近来我发现几款比亚迪新车开始采用米其林轮胎,这在自主品牌里属于肯“下本”的,效果是绕桩、变线等极限性能确实得到了提升。这说明比亚迪一定程度上也意识到自己底盘性能的短板,希望予以补强。但仅靠在老底子上使用好轮胎,只能从物理数字上提高极限水平,却难以改善底盘本身的操控质感,即驾驶者的主观好感和信心。这些环节要进步,需要在底盘/平台基础架构和后续调校开发上投入更大的资源。
这里又要说说长城。长城和比亚迪一样,也是逆向开发的坚持者,旗下几乎款款车都是逆向而来(主要指车身构造和底盘)。但是长城的产品在底盘驾控感受上,屡屡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至少保持比较完善的水准。使得阅车无数的专业媒体开过后,都会觉得长城是在比较扎实地“造车”。
比亚迪的“技术”路线有何特殊?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比亚迪的驾乘品质问题,就说它不是在扎实地造车。那样难免对其不公。其实,比亚迪只是选择了和其它自主品牌大不一样的造车方向。
王传福在迪粉大会上说,比亚迪有三大梦想:太阳能,电机,电动汽车。换句话说,传统汽车不是比亚迪的核心追求,它只是通向梦想的途经之路。比亚迪决心以动力系统(准确说是面向未来的动力系统)为突破口,以电动车、混动车为主攻研发方向,对这些方面大投入,这和他们的“梦想”方向是相吻合的。与此同时出现的“顾此失彼”——忽视造型设计、底盘性能这些传统汽车的基本面,导致现有产品竞争力(或曰产品魅力)的“缺脚”,则是由比亚迪的主观兴趣,以及由此影响到对资源投放的方向抉择所决定。
一家汽车企业,只要是想长久造车的,都深知不可能绕过造型、底盘开发这些“基础课”。奇瑞、吉利就循着这个道路在蹒跚前行。但比亚迪的梦想是太阳能、电机、电动汽车,那些繁复耗时耗力的传统汽车技术研发在比亚迪心目中,是可以“翘课”甚至“作弊”的——这样的想法,的确符合其大战略。
王传福还说,他们在2017年推出的“明”,搭载“6擎4驱”系统,即一个发动机、一个主电机再加4个单独控制每个车轮的电机。由于电机的反应速度极快,这样的系统可以彻底避免打滑、失控、刹车失灵、转向失灵、爆胎等引发的危险。这就是王传福描述的“汽车从0.2秒到0.02秒的革命”。
这是美好的画面。但上述这些性能,真的仅通过先进的电机就能实现吗?可以绕开复杂的底盘技术?即便能成真,有那样让人惊叹性能的比亚迪新车,就一定能打开市场、带领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吗?
上述问题的答案,没人真正说得准。也许深知自己技术储备情况的王传福心里最有数。但YYP作为一个汽车人,始终比较谨慎地认为:如果比亚迪现在手里有资源,对汽车基础技术还是投入比不投入好、重视比不重视好。这将更有利于其未来产品的全面竞争力。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汽车”,然后才是“新能源”。要知道丰田的混合动力乃至氢燃料电池车之所以出色,不仅是动力系统先进,更因为丰田有着造车的深厚基础积累。同样,特斯拉Model S的成功也不仅仅因为电池巡航里程长,它在设计和操控方面的广受好评,也展现了特斯拉其实很懂“造车”。
至此,让我们把话题聚焦回到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技术比亚迪”得不到“汽车人”的尊重?
这个话题本身就很片面。比亚迪得不到汽车人尊重,对它的发展其实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产品在市场上能凭性价比获得规模销量,公司在股市上能凭业绩和前景博得股民的追捧,这些才重要。我们这些汽车媒体、这些汽车人,很大程度上只是用老旧的思维和标准去审视比亚迪,而它其实是一个满脑子在开拓和迎合新时代的离经叛道的的新玩家。
尊重是双方面的,不尊重也是。汽车的“旧世界”对比亚迪的不屑,也源于比亚迪对“旧世界”缺少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我看到王传福说,比亚迪坚持垂直整合,就是整车生产链条上所有环节都自己来。要改个发动机、改个电机,叫人到他办公室谈3分钟就可敲定,别的厂商还得凡事都找供应商来谈。这样做也许是高效,不过在我看来,也正是因为“改”起来那么容易,比亚迪在研发阶段就缺少对汽车可靠性、稳定性的正确理解和敬畏,往往到了量产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稳定的情况。用户反映问题,态度很好随时改,但是改来改去,始终改不出最好。
王传福又说,把一小部分的沙漠装上太阳能板,我们所有的传统发电厂都可以关门;全国增加10%的发电量就够所有电动车用,可以不进口石油了。我很佩服王传福的眼光,比亚迪就是靠这个战略眼光获得发展动力(包括来自股市的资金)。但正因为比亚迪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汽车其实只是它的一个棋子、其中一个实现大战略的分支,所以,比亚迪缺乏对汽车的真爱——它就不是一家纯粹的汽车企业。对这样一家企业,如果你拿衡量优秀汽车企业的标准来套在它头上,就会发现太多的不和谐。
只要比亚迪坚持目前自己的大战略路线,“BYD”品牌在汽车业界中的地位和形象,将继续保持现状。扭转或者提升的着力点,就是我上面指出的外观形象和基础性能。这需要切实的投入和努力,而不是用一句“我分分钟可以……”来自慰。
                                                                                    
http://views.xincheping.com/yyp/1695-1.html


我知道这个标题很直白,会引来争议。但这不是标题党,这是我要直截了当提出和分析的一个现象。
比亚迪粉丝大会和技术解析大会上周在深圳举办,会上有很多亮点。完整的信息在网络和微信上有很多千字甚至万字长文,我就不在这里赘述。简单概括一些信息作为下文的铺垫:比亚迪“唐”的技术和定位是有独到之处的;推出限量2台、定价60万的“极速唐”造势效果是空前成功的;“542”战略(即百公里加速5秒、4轮驱动、百公里油耗2升)是很厉害的;“宋”、“明”、“元”等未来车型是很叫人期待的……
总之,比亚迪在迪粉大会上发布的信息,包括“教主”王传福说到的很多理念,都是很让人鼓舞的。
但是,只要看看比亚迪相关报道后面的留言评论,就会发现,普罗大众对于这个品牌还是充满两极化的争议。
为什么无论比亚迪做什么,总会有人对它的品牌、产品乃至“迪粉”报以不屑的态度?或者说白一点,为什么比亚迪拿出来的产品(如“唐”),已经呈现那么“出彩”的性能,却仍得不到包括媒体在内相当多人的认可?
这就是我本篇的主题,下面展开分析。
一、比亚迪的外形设计问题
我可以大胆说一句,比亚迪目前产品最显著的弱点,是外观形象。
比亚迪的外观设计水平,在自主品牌里是明显偏弱的。近年来自主品牌普遍更重视设计,长安、奇瑞、吉利甚至江淮——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设计的佳作出现。相比之下,比亚迪可以说还没出过一款设计上的佳作。在我看来,比亚迪的设计团队水平比较平庸。这个平庸的团队,打造一些中规中矩的主流车型还行,例如速锐、G5;但要承担一些有主题高度的设计任务,就会显露出力不从心。
例如新能源系列的E6,作为一部从零开始设计的新车,明显未能呈现出新能源车应有的未来感(看看那头的特斯拉……);“秦”和“唐”除了缺乏未来感,还缺少支撑其定价的价值感,例如“唐”看上去还是像10多万的车,这也是它30万元售价很难“服众”的一大原因;至于那台卖到60万的“唐”极速版,更是自曝其短的极致——作为一台珍藏版高性能车型,它的整车扰流设计和颜色搭配可以说是“胡来”,我相信大多数路边改装店的设计水平都会比它高(见下图)……
现有主流的比亚迪车型,设计水平的根结可以归咎于逆向开发的局限性。比亚迪的几大车系都是逆向开发,受现成的车身架构约束,难以把产品设计得出彩和完整。例如“秦”,它用的是速锐那个逆向卡罗拉的车体,即便全新设计的前格栅、尾灯单独看颇具特色,原创程度也很高,但和老旧的车体放在一起就显得格格不入,整车观感是相当的不和谐。“唐”的问题跟“秦”类似,基于老S6的车体套上为了改而改的前脸、尾灯,结果是比原本的S6更加不协调。
不协调的设计,可以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但很难是有美感的、高级的。
逆向开发是个局限,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逆向。在自主品牌里逆向车型非常常见,像逆向成精的长城,其在哈弗M系列、H6、H8等车型上表现出来的“加工设计”水平,就比比亚迪要高出很多。而比亚迪少有的正向开发车型E6,外观设计我认为毫无特色且严重过时,可以用失败来评价。说到底,还是设计功力的欠缺。
计划中的宋、元新车效果图颇赞,但别太乐观,因为“秦”当年的效果图也很喜人……
比亚迪外观给人印象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车身工艺质量欠佳。其实在F3的年代,比亚迪车身工艺在同价位自主品牌里是有优势的,这和他们很早就收购了一家日本模具企业直接相关。但这么多年来,其它自主品牌的车身感官质量大有提升,比亚迪却基本没有长进。即便是新车如“秦”,凑近看还是会觉得车身工艺一般:接缝不够整齐细密,油漆的质感不高(尤其是秦那个橙色车漆我个人认为是挺失败的),开关门声音也总谈不上“质感”……在车身的感官质量上,比亚迪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一线自主品牌。
二、比亚迪的机械品质问题
汽车的机械品质,说白了就是底盘操控的感受。比亚迪“秦”、“唐”都拿加速性能大做文章,试驾项目也多次安排直线加速。但如果只有一味的加速快,底盘不安稳、方向不踏实,是给不了人真正驾驶乐趣和满足感的。
先不谈驾驶乐趣这么高阶的东西,比亚迪的车型在日常使用的底盘舒适度和档次感上,也还处在一个同级里偏弱的水平。F6、速锐、思锐、G5等,一直在进步,但是进步的幅度还是小。举个非常真实的例子,在我们新车评指定用于试驾的一个路段,有个井盖被我们的团队私下称作“比亚迪井盖”——原因就是比亚迪的几款车在以一定速度碾过那个井盖时,会发生非常显著甚至吓人的剧烈震动。我们以此为“下限”,用来评价其它车型碾过该井盖时的表现。(顺带解释一下,快速压过井盖的表现不仅仅跟悬挂软硬设定有关,它涉及到整个车身刚性、悬架设计和调校水平,如果先天不足,要想做好不是易事)。
为什么比亚迪多年来还没能造出出色的底盘?我猜测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的研发资源压倒性地放到了动力系统上,而对汽车车身构造、底盘悬架、转向系统、NVH等基础性能研发投入较少。
“秦”的转向是个典型例子。开过该车的朋友,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人士,都很容易发现那套转向的手感虚假、不自然,难以给人信心。
底盘功力方面,近来我发现几款比亚迪新车开始采用米其林轮胎,这在自主品牌里属于肯“下本”的,效果是绕桩、变线等极限性能确实得到了提升。这说明比亚迪一定程度上也意识到自己底盘性能的短板,希望予以补强。但仅靠在老底子上使用好轮胎,只能从物理数字上提高极限水平,却难以改善底盘本身的操控质感,即驾驶者的主观好感和信心。这些环节要进步,需要在底盘/平台基础架构和后续调校开发上投入更大的资源。
这里又要说说长城。长城和比亚迪一样,也是逆向开发的坚持者,旗下几乎款款车都是逆向而来(主要指车身构造和底盘)。但是长城的产品在底盘驾控感受上,屡屡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至少保持比较完善的水准。使得阅车无数的专业媒体开过后,都会觉得长城是在比较扎实地“造车”。
比亚迪的“技术”路线有何特殊?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比亚迪的驾乘品质问题,就说它不是在扎实地造车。那样难免对其不公。其实,比亚迪只是选择了和其它自主品牌大不一样的造车方向。
王传福在迪粉大会上说,比亚迪有三大梦想:太阳能,电机,电动汽车。换句话说,传统汽车不是比亚迪的核心追求,它只是通向梦想的途经之路。比亚迪决心以动力系统(准确说是面向未来的动力系统)为突破口,以电动车、混动车为主攻研发方向,对这些方面大投入,这和他们的“梦想”方向是相吻合的。与此同时出现的“顾此失彼”——忽视造型设计、底盘性能这些传统汽车的基本面,导致现有产品竞争力(或曰产品魅力)的“缺脚”,则是由比亚迪的主观兴趣,以及由此影响到对资源投放的方向抉择所决定。
一家汽车企业,只要是想长久造车的,都深知不可能绕过造型、底盘开发这些“基础课”。奇瑞、吉利就循着这个道路在蹒跚前行。但比亚迪的梦想是太阳能、电机、电动汽车,那些繁复耗时耗力的传统汽车技术研发在比亚迪心目中,是可以“翘课”甚至“作弊”的——这样的想法,的确符合其大战略。
王传福还说,他们在2017年推出的“明”,搭载“6擎4驱”系统,即一个发动机、一个主电机再加4个单独控制每个车轮的电机。由于电机的反应速度极快,这样的系统可以彻底避免打滑、失控、刹车失灵、转向失灵、爆胎等引发的危险。这就是王传福描述的“汽车从0.2秒到0.02秒的革命”。
这是美好的画面。但上述这些性能,真的仅通过先进的电机就能实现吗?可以绕开复杂的底盘技术?即便能成真,有那样让人惊叹性能的比亚迪新车,就一定能打开市场、带领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吗?
上述问题的答案,没人真正说得准。也许深知自己技术储备情况的王传福心里最有数。但YYP作为一个汽车人,始终比较谨慎地认为:如果比亚迪现在手里有资源,对汽车基础技术还是投入比不投入好、重视比不重视好。这将更有利于其未来产品的全面竞争力。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汽车”,然后才是“新能源”。要知道丰田的混合动力乃至氢燃料电池车之所以出色,不仅是动力系统先进,更因为丰田有着造车的深厚基础积累。同样,特斯拉Model S的成功也不仅仅因为电池巡航里程长,它在设计和操控方面的广受好评,也展现了特斯拉其实很懂“造车”。
至此,让我们把话题聚焦回到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技术比亚迪”得不到“汽车人”的尊重?
这个话题本身就很片面。比亚迪得不到汽车人尊重,对它的发展其实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产品在市场上能凭性价比获得规模销量,公司在股市上能凭业绩和前景博得股民的追捧,这些才重要。我们这些汽车媒体、这些汽车人,很大程度上只是用老旧的思维和标准去审视比亚迪,而它其实是一个满脑子在开拓和迎合新时代的离经叛道的的新玩家。
尊重是双方面的,不尊重也是。汽车的“旧世界”对比亚迪的不屑,也源于比亚迪对“旧世界”缺少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我看到王传福说,比亚迪坚持垂直整合,就是整车生产链条上所有环节都自己来。要改个发动机、改个电机,叫人到他办公室谈3分钟就可敲定,别的厂商还得凡事都找供应商来谈。这样做也许是高效,不过在我看来,也正是因为“改”起来那么容易,比亚迪在研发阶段就缺少对汽车可靠性、稳定性的正确理解和敬畏,往往到了量产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稳定的情况。用户反映问题,态度很好随时改,但是改来改去,始终改不出最好。
王传福又说,把一小部分的沙漠装上太阳能板,我们所有的传统发电厂都可以关门;全国增加10%的发电量就够所有电动车用,可以不进口石油了。我很佩服王传福的眼光,比亚迪就是靠这个战略眼光获得发展动力(包括来自股市的资金)。但正因为比亚迪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汽车其实只是它的一个棋子、其中一个实现大战略的分支,所以,比亚迪缺乏对汽车的真爱——它就不是一家纯粹的汽车企业。对这样一家企业,如果你拿衡量优秀汽车企业的标准来套在它头上,就会发现太多的不和谐。
只要比亚迪坚持目前自己的大战略路线,“BYD”品牌在汽车业界中的地位和形象,将继续保持现状。扭转或者提升的着力点,就是我上面指出的外观形象和基础性能。这需要切实的投入和努力,而不是用一句“我分分钟可以……”来自慰。
                                                                                    
谁是汽车人?擎天柱?{:soso_e113:}
那个极速唐真的太low,广东那么多改装店,就不能找个好点的合作下么
那篇文章我从头看到尾,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比亚迪玩的不是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一个载体而已,不会像传统汽车企业一样花心思在细节上。作为国家,需要比亚迪。就像T34虽然单车性能比虎式差一截,但能大规模量产而且农民培训下都能用。而作为个人,起码我肯定不会选不成熟的产品。
说的好,对于传统汽车的离经叛道自然不会得到尊重,说到底,比亚迪玩的是新能源和电子产品,而不是汽车。
比亚迪别把自己玩脱了,小心被国内其他厂子给收购了,我看有这个可能性
那比亚迪是否应该像其他车企一样收购几个先进及成熟的技术平台呢?长城厉害是因为好好地利用了CRV这个平台造就了神车H6,用而来普拉多平台造就H9;  既然比亚迪是主攻动力系统,那运动平台是它最需要的, 那可否不再借鉴老旧的家用车花冠平台,改用运动的速腾平台或者福克斯平台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允许有不同的路子。
偏执就偏执点吧,至少byd把神马TID、神马混动给率先干出来了。
scottie33 发表于 2015-1-27 14:15
那比亚迪是否应该像其他车企一样收购几个先进及成熟的技术平台呢?长城厉害是因为好好地利用了CRV这个平台 ...
据说仿制德系车得不偿失,成本居高不下
整那么复杂干嘛?说难听点,大众的汽车消费观点汽车就两种类型:

一、买菜车

二、装逼车


没个两代人爬不上装逼车的舞台……至于显摆所谓配置……这是纯屌丝宣传方式啊,你见过LV整天强调宣传自己用非洲野生牛皮吗?
viviane 发表于 2015-1-27 14:46
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允许有不同的路子。
偏执就偏执点吧,至少byd把神马TID、神马混动给率先干出来了。
有成就,也有不足,早点把短板补齐才好

底盘调教的经验可以长期积累,外观设计这个东西靠内部循环有点不太靠谱,得想办法引进外脑才行
逍遥叹 发表于 2015-1-27 14:52
有成就,也有不足,早点把短板补齐才好

底盘调教的经验可以长期积累,外观设计这个东西靠内部循环有点 ...
壳子这东西需要byd核心领导层真正重视而且需要切实下决心实施才行,内引外联,成功的路子多得很。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t业的红宝书,王船夫硬要把byd定位到it里头,这才是没办法的事。


文章没有论据,仅仅根据一个井盖来判断BYD对底盘不重视,甚至推导出对车身结构NHV什么的都不重视。。。没有任何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BYD到底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多少

实际上,建立NHV实验室后BYD最近几款产品NHV相当不错,能说不重视NHV?不重视车身结构,速锐等车在碰撞试验中会取得好成绩,还不是因为投入资金建立碰撞实验室?不重视底盘,之前夸赞G5操控大幅提升的评测都是吹牛?这个所谓的“汽车人”,不可能真的连这些都不知道吧?

文章观点硬伤明显,用BYD在新能源上投入巨大来推断对传统汽车制造投入不够,实际上两者投入都很大,所以在底盘操控NHV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取得长足进步,也因为投入过大盈利能力出问题

至于说BYD外观不行。。。确实不行,但这也不是说对外观设计投入不足,我怀疑是船夫审美有问题。。BYD没钱找欧洲工作室外包设计?别谈什么车身结构所限只能弄这么个外观,前面说了,改不了车身结构碰撞试验是出不了好成绩的

夸赞长城底盘好,呵呵,C30和C50底盘比速锐G5好?

文章没有论据,仅仅根据一个井盖来判断BYD对底盘不重视,甚至推导出对车身结构NHV什么的都不重视。。。没有任何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BYD到底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多少

实际上,建立NHV实验室后BYD最近几款产品NHV相当不错,能说不重视NHV?不重视车身结构,速锐等车在碰撞试验中会取得好成绩,还不是因为投入资金建立碰撞实验室?不重视底盘,之前夸赞G5操控大幅提升的评测都是吹牛?这个所谓的“汽车人”,不可能真的连这些都不知道吧?

文章观点硬伤明显,用BYD在新能源上投入巨大来推断对传统汽车制造投入不够,实际上两者投入都很大,所以在底盘操控NHV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取得长足进步,也因为投入过大盈利能力出问题

至于说BYD外观不行。。。确实不行,但这也不是说对外观设计投入不足,我怀疑是船夫审美有问题。。BYD没钱找欧洲工作室外包设计?别谈什么车身结构所限只能弄这么个外观,前面说了,改不了车身结构碰撞试验是出不了好成绩的

夸赞长城底盘好,呵呵,C30和C50底盘比速锐G5好?
比亚迪卖的不是车,是电脑配置

老百姓要的是一台外观不丑,省心好开的车,买买菜接接孩子就够了,那些神马遥控驾驶,发光车标,大容量硬盘,加速2秒还得直道,神马花花绿绿的东西,基本无用还有一定安全隐患。

逍遥叹 发表于 2015-1-27 14:52
有成就,也有不足,早点把短板补齐才好

底盘调教的经验可以长期积累,外观设计这个东西靠内部循环有点 ...


no no,其实底盘调教不光需要经验累积,更要愿意沉下心来去做。像PSA那样弄款买菜车都前调后调的,出来后即便是板车悬挂也很牛叉。同样的例子还有凯越。通用收购大宇后把这个车卖到了全世界,但即便这么一款便宜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老百姓买菜用的、和操纵和性能几乎无关的小车,进中国前还专门请莲花公司调教底盘,一百大几十万公里的路试,基础扎扎实实。现在你看这车,不声不响连广告都不打,每个月几乎恒定靠两万的销量。当然不是说凯越底盘有多好,只是说,对于通用这样的企业,即使凯越这种对他来说最低端技术等级也是最低的车也花了很多心思,足以看见底盘调教对一辆车的重要性。不花心思静心做,大嘴一张“分分钟做出什么什么”只能让人笑掉大牙。
逍遥叹 发表于 2015-1-27 14:52
有成就,也有不足,早点把短板补齐才好

底盘调教的经验可以长期积累,外观设计这个东西靠内部循环有点 ...


no no,其实底盘调教不光需要经验累积,更要愿意沉下心来去做。像PSA那样弄款买菜车都前调后调的,出来后即便是板车悬挂也很牛叉。同样的例子还有凯越。通用收购大宇后把这个车卖到了全世界,但即便这么一款便宜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老百姓买菜用的、和操纵和性能几乎无关的小车,进中国前还专门请莲花公司调教底盘,一百大几十万公里的路试,基础扎扎实实。现在你看这车,不声不响连广告都不打,每个月几乎恒定靠两万的销量。当然不是说凯越底盘有多好,只是说,对于通用这样的企业,即使凯越这种对他来说最低端技术等级也是最低的车也花了很多心思,足以看见底盘调教对一辆车的重要性。不花心思静心做,大嘴一张“分分钟做出什么什么”只能让人笑掉大牙。
铁血前锋 发表于 2015-1-27 16:07
比亚迪卖的不是车,是电脑配置

老百姓要的是一台外观不丑,省心好开的车,买买菜接接孩子就够了,那些神 ...
没人会嫌自己的车功能多
消逝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15-1-27 17:56
no no,其实底盘调教不光需要经验累积,更要愿意沉下心来去做。像PSA那样弄款买菜车都前调后调的,出来 ...
销量多仅仅因为这玩意是最便宜的别克吧?
销量多仅仅因为这玩意是最便宜的别克吧?
有一定原因但不仅仅如此。我专门做过这车的功课,北美挂铃木标欧洲挂雪佛兰标国内挂别克标都是有道理的,各个国家都能大卖显示了通用深厚的整合功力。其实越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车越显能力。超跑很多国家都能做,但有几家能做出卡罗拉这样的东西?推出几十年了前几年还在拿年度销量冠军。
消逝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15-1-27 18:50
有一定原因但不仅仅如此。我专门做过这车的功课,北美挂铃木标欧洲挂雪佛兰标国内挂别克标都是有道理的, ...
一般的调教和专业的调教是不是就像大排档厨子和大酒店的大师傅那种感觉??
首先,这篇文章很有道理,对比亚迪绝对是有益的。
但也要想想,谁能获得中国汽车人的尊重?或者反问一句,中国的汽车人值得尊重吗?(当然,这里不是指的那个打败霸天虎的汽车人)
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换来了什么汽车技术?
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全中国找不到几个能拉好皮的(长安最近那些都是老外设计的、观致也是,长城倒是用了些国人)?
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到今年了底盘调校也是靠老外?
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到今年了像样的发动机都没有,大家还是东拼西凑,山寨这个那个
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到今年了变速箱还是靠老外,一个个传说中的AT、DCT’、CVT有几个装车的?
归根到底,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用市场喂了那么多的合资企业,中国的汽车人你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添加了什么?
如果汽车人做得好,建立起真正的汽车文化,为中国反哺很多汽车人才和技术,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至于造那么多的歪瓜裂枣,为拉个皮、弄个普普通通的发动机、变速箱大费周章,什么样的环境就生什么样的蛋,你我都身在其中

有个故事
天才冒险家埃伦·马斯克携他的电动系统穿越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几年后,推出了特斯拉美人豹超跑,面对媒体谈论已经跑遍欧美的美国比亚迪品牌电动大巴和出租车,他信誓旦旦的说,“分分钟可以造出比亚迪”
后来,ZZQ发表文章,《为什么“技术特斯拉”总是得不到“汽车人”的尊敬?》
在后来…………几年后再看吧

消逝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15-1-27 17:56
no no,其实底盘调教不光需要经验累积,更要愿意沉下心来去做。像PSA那样弄款买菜车都前调后调的,出来 ...
没有合资车供血,请问有那个自主品牌可以对一款底盘做如此大的投入?而且还是消费者不怎么待见自主品牌的时候
有合资车供血的一汽、上汽、广汽、北汽、长安哪个底盘如果”沉下心去做“了?
比亚迪”分分钟做出什么什么“让人笑掉大牙,至少还有做什么什么的勇气和追求
上面那些合资汽车除了追求利润,还记得市场换技术的本心吗?
论造型,其实我挺喜欢中华的车款的;论务实,我现在比较喜欢广汽传祺的车款
说的好,对于传统汽车的离经叛道自然不会得到尊重,说到底,比亚迪玩的是新能源和电子产品,而不是汽车。
准确点是玩的偷换概念!
平常道 发表于 2015-1-27 20:46
首先,这篇文章很有道理,对比亚迪绝对是有益的。
但也要想想,谁能获得中国汽车人的尊重?或者反问一句, ...
就你的观点有点意识



每体就放放嘴炮

这不好 ,那不好的

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除了嘴炮

支持为了TG汽车行业进步的那几个货色,无论做的好不好,TG汽车行业还是由那么几个人在推进的

前途光明  道路曲折

不过BYD外观弄好看点真那么难吗,哎



每体就放放嘴炮

这不好 ,那不好的

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除了嘴炮

支持为了TG汽车行业进步的那几个货色,无论做的好不好,TG汽车行业还是由那么几个人在推进的

前途光明  道路曲折

不过BYD外观弄好看点真那么难吗,哎

lyscyt 发表于 2015-1-27 21:25
每体就放放嘴炮

这不好 ,那不好的
估计是心痛模具钱
没有合资车供血,请问有那个自主品牌可以对一款底盘做如此大的投入?而且还是消费者不怎么待见自主品牌的 ...
我闻到了一丁点愤怒的气息……
请息怒。贬低比亚迪并不代表需要赞扬上汽一汽这些,特别是其中某一些已经完全沦落为二鬼子了,可以杀了喂狗。相比较之下,比亚迪起码自己开发相关技术,反倒更值得尊敬一点。只是,他的路子太偏了,完全不是一家“正常”的车企该走的路。文章对比亚迪总结的很好,这就不是一个车企。你可以认为他可能是一家很好的新能源企业,也可以认为他是家很烂的车企,因为说到底,比亚迪玩的根本不是汽车……
糊涂账一笔。说说我的感受吧。个人很看好比亚迪这家新能源企业,他甚至可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革命。这家公司就是中国崛起的缩影。也许未来他卖的好的也不是汽车而是专利。但现在,你让我买比亚迪汽车,我是打死都不肯的。
在动力方面比亚迪算是剑走偏锋,在机械品质方面却没怎么看到令人满意的成就,比亚迪要长远发展这些基础还是得老老实实去做,而且要做好。比亚迪应该自己做一回作业了
消逝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15-1-27 21:36
我闻到了一丁点愤怒的气息……
请息怒。贬低比亚迪并不代表需要赞扬上汽一汽这些,特别是其中某一些已经 ...

是有点愤怒,愤怒的不是说比亚迪不好(比亚迪本身就不怎么好)
愤怒的是我们的”汽车人“总是将自主汽车的野蛮发展看作愚昧、愚蠢,不值得尊敬,却睁眼不见合资汽车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回馈相比预期差的十万八千里。
不去从根探究问题,而是单拎出一个汽车说”不尊敬“,这才是偷换概念、哗众取宠

最后,语气不当之处,对事不对人,请见谅
是有点愤怒,愤怒的不是说比亚迪不好(比亚迪本身就不怎么好)
愤怒的是我们的”汽车人“总是将自主汽 ...
对事不对人是好习惯,支持。
其实王船夫本人对传统汽车业就有些不屑一顾,这就是文中所谓的“比亚迪对传统汽车业的不尊重”吧。在王船夫眼里,汽车根本就不用那么做。动力不足?多绕几个线圈不就行了;底盘开发太费时费力?找几个经典的底盘(花冠,RX),就照这个描;自产的ESP之类难以达到要求?上四轮独立电机,多写几个程序的事。家用车底盘跑车加速安全性可能不足?防撞梁加厚加粗不就行了。典型当代中国粗放式发展路线。至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多的一塌糊涂。那么全新的领域,多么庞大的计算量),现阶段只有消费者去担了。对国家来说是好事,但个人买车肯定不买比亚迪,起码近期不敢买。至于这家企业会不会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新名片,只能靠时间检验了。
说比亚迪不是正经做车的,对传统能源车是敷衍了事的,请先看看:加速/制动成绩超同级!比亚迪S7抢先测试http://auto.sohu.com/20150127/n408080774.shtml
再怎么说王总也不会听的,其实B社不就是两件事么?换标拉皮,多么简单的事,说了这么多年改了?中国又不是一个自主,消费者拿脚投票就是了
说比亚迪不是正经做车的,对传统能源车是敷衍了事的,请先看看:加速/制动成绩超同级!比亚迪S7抢先测试htt ...
比亚迪除了加速制动还剩啥?!底盘操控,内外设计一塌糊涂。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5-1-27 23:29
比亚迪除了加速制动还剩啥?!底盘操控,内外设计一塌糊涂。


cs75?!除了外观比s7好外还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地方
内饰: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5-1-27 23:29
比亚迪除了加速制动还剩啥?!底盘操控,内外设计一塌糊涂。


cs75?!除了外观比s7好外还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地方
内饰:


chaohua021 发表于 2015-1-27 23:37
cs75?!除了外观比s7好外还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地方
内饰:


两者都好不到哪去,一样的丑,前者杀马特后者猪八戒
chaohua021 发表于 2015-1-27 23:37
cs75?!除了外观比s7好外还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地方
内饰:


两者都好不到哪去,一样的丑,前者杀马特后者猪八戒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5-1-27 23:29
比亚迪除了加速制动还剩啥?!底盘操控,内外设计一塌糊涂。
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底盘操控真有质的差别吗?
看看S7的口碑,多少有些参考价值


QQ图片20150127234713.png
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底盘操控真有质的差别吗?
有点差别,比亚迪最差
消逝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15-1-27 23:05
对事不对人是好习惯,支持。
其实王船夫本人对传统汽车业就有些不屑一顾,这就是文中所谓的“比亚迪对传 ...
”在王船夫眼里,汽车根本就不用那么做。动力不足?多绕几个线圈不就行了;底盘开发太费时费力?找几个经典的底盘(花冠,RX),就照这个描;自产的ESP之类难以达到要求?上四轮独立电机,多写几个程序的事。家用车底盘跑车加速安全性可能不足?防撞梁加厚加粗不就行了“
这些话有点过了吧。
安全,ATTI2013“年度最佳碰撞实验室”就是比亚迪的,国内碰撞CS75碰撞最高分之前,貌似比亚迪S6分最高,速锐也排在自主几名。E6、K9也卖到了全世界,没出什么问题吧
”为了ESP上四轮独立电机“,先不说你说的是否合情,电四驱和四轮独立驱动需要的庞大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本来就是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加入这个行列,以后中国的企业也会有,还是继续买而已
chaohua021 发表于 2015-1-27 23:48
看看S7的口碑,多少有些参考价值
还是算了吧,纵使有千般事实,部分人等也会视而不见进而找出比‘机械感觉’更玄而又玄的理由来反驳的。
比亚迪对有些人来说就是个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