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元推力矢量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00:19
]]
它不能斜着偏吗?要不还叫什么三元喷管呢?
这个东西美国人在F15上改装试验过,效果远没有设想中的好。表面上看每个方向都可以兼顾到,其实控制起来非常复杂,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软件都很复杂,就目前的技术能力来说,是形不成战斗力的。
:L 对于非控而言,实在太复杂鸟,不如用气动面代替
原帖由 diamond_1 于 2008-2-5 11:41 发表
它不能斜着偏吗?要不还叫什么三元喷管呢?

三元矢量喷管当然也可以斜着偏。但不管怎么斜着偏,毕竟俯仰轴力的分量就变小了,而在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中俯仰控制与俯仰配平上可是要耗大量的能量的。
个人感觉还是二元的成熟稳定,像老美学没错。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8-2-5 11:52 发表
这个东西美国人在F15上改装试验过,效果远没有设想中的好。表面上看每个方向都可以兼顾到,其实控制起来非常复杂,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软件都很复杂,就目前的技术能力来说,是形不成战斗力的。

毕竟F-15ACTIVE已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飞控问题应该已不再是过于头疼的问题了。但我所想的是推力在各轴向上的分配问题,在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中俯仰轴操纵才是重头戏。因此,如果矢量喷管分出一部分控制力矩给了偏航控制,那恐怕它的俯仰力矩就不够了。
还应该考虑单发三元和双发三员的区别,以及双发情况下双三员的控制是随动的还是分动的,以及双三员中一发失灵或者偏转卡死等等问题.............想想都头大............
原帖由 colt2008 于 2008-2-5 11:56 发表
:L 对于非控而言,实在太复杂鸟,不如用气动面代替


大迎角只靠气动面?
]]
相对于二元俯仰矢量,三元矢量在低空速大迎角状态下主要的意义还是提高偏航控制能力,当然三元提供的偏航和俯仰力矩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具体还是要看最大偏斜角度来取优化点。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8-2-5 11:52 发表
这个东西美国人在F15上改装试验过,效果远没有设想中的好。表面上看每个方向都可以兼顾到,其实控制起来非常复杂,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软件都很复杂,就目前的技术能力来说,是形不成战斗力的。


连毛国MIG35都做到鸟,对美淫还难吗?
原帖由 skyfox2006 于 2008-2-5 13:20 发表


大迎角只靠气动面?

F-18E/F就是这样的。
原帖由 skyfox2006 于 2008-2-5 13:23 发表


理论上三元需要二元1.414倍(根号2)滴偏度,但实际上好像偏航需要滴偏度比俯仰小很多,因此实际比1.414倍要小不少:D

不懂您说的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一下,谢谢:handshake
为什么说“三元需要二元1.414倍(根号2)滴偏度”?
偏航控制能力,当然三元提供的偏航和俯仰力矩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具体还是要看最大偏斜角度来取优化点。
您这里所说的偏航控制能力具体指的是提供偏航机动动作力矩还是仅仅保持航向稳定性及提供航向轴配平?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5 17:32 发表

您这里所说的偏航控制能力具体指的是提供偏航机动动作力矩还是仅仅保持航向稳定性及提供航向轴配平?

理论上三者皆可。不过考虑到大迎角下应充分利用矢量的俯仰控制力矩以让平尾全力投入滚转输入,故矢量的偏航力矩主要用于后两种用途。
原帖由 幻炎 于 2008-2-5 19:36 发表

理论上三者皆可。不过考虑到大迎角下应充分利用矢量的俯仰控制力矩以让平尾全力投入滚转输入,故矢量的偏航力矩主要用于后两种用途。

如果航向轴推力矢量在低速大迎角机动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持航向稳定性及提供航向轴配平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航向轴矢量不要也罢。因为气动设计良好的垂尾与方向舵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保持航向的稳定性及提供航向轴配平,此时的航向轴矢量似乎显得有些多余。炎姐姐怎么看:P ?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5 20:45 发表

如果航向轴推力矢量在低速大迎角机动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持航向稳定性及提供航向轴配平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航向轴矢量不要也罢。因为气动设计良好的垂尾与方向舵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保持航向的稳定性 ...

按我的理论,我估计是一元才是最好的:victory: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5 20:45 发表

如果航向轴推力矢量在低速大迎角机动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持航向稳定性及提供航向轴配平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航向轴矢量不要也罢。因为气动设计良好的垂尾与方向舵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保持航向的稳定性 ...

所以啊,你看米帝不就在F-22身上那么干了么……
对于不怎么考虑大迎角下舵效和航向安定的老东西来说航向轴矢量还是有用的。至于新一点的……啊,大家去看F/A-18C/D。
全向TVC的飞行资料可以参考一篇文章,有些老了,记得貌似是当年L55大大翻译的还是方方大大翻译的,写F16MATV的,貌似叫做超限飞行。
]]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5 12:12 发表

毕竟F-15ACTIVE已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飞控问题应该已不再是过于头疼的问题了。但我所想的是推力在各轴向上的分配问题,在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中俯仰轴操纵才是重头戏。因此,如果矢量喷管分出 ...


试验平台老,但是技术是很超前的,三元矢量的问题不光是软件问题,本身的机械结构也很复杂,要达到F22上的TVC那种实战能力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且,战机的TVC只是辅助传统的气动控制面,即使在很低的速度下也是TVC和气动控制面一起作用的,而不是完全靠推力矢量的,所以兼顾各个方向的TVC至少在目前阶段没有实用性。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8-2-6 10:45 发表


试验平台老,但是技术是很超前的,三元矢量的问题不光是软件问题,本身的机械结构也很复杂,要达到F22上的TVC那种实战能力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且,战机的TVC只是辅助传统的气动控制面,即使在很低的速度下也是TVC和 ...

但从MIG-29OVT的试飞录像上可以看出毛子已基本上解决了矢量系统的飞控软件的整合问题。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6 13:37 发表

但从MIG-29OVT的试飞录像上可以看出毛子已基本上解决了矢量系统的飞控软件的整合问题。

确实,从飞行表演的情况来看29OVT和没有TVC的其它29型号相比有很大不同。不过29OVT所展示的全是在低空低速的条件下,我们都无法得知她在其它条件特别是一般空战发生的条件下的作用和效果如何,这只有毛子自己知道了:P
偏航矢量仅仅在包线的最左段稍微起点作用,但又不能向俯仰矢量那样跟关于纵轴对称翼面配合实现可控稳定的各个迎角下的指向。由于象飞机那样的飞行器侧向不对称,因此实现侧向TVC与翼面组合控制不容易,很可能出现方向上偶合作用,侧向机动也想人翻筋斗那样瞬间指向,根本不能实现精确志向。特别是今后全向近距导弹的出现,玩过失速机动等于自杀,因此增加侧向付出代价很大,但收效甚微。
原帖由 SSJ100 于 2008-2-6 17:17 发表

确实,从飞行表演的情况来看29OVT和没有TVC的其它29型号相比有很大不同。不过29OVT所展示的全是在低空低速的条件下,我们都无法得知她在其它条件特别是一般空战发生的条件下的作用和效果如何,这只有毛子自己知道了 ...

MIG-29OVT主要玩的是过失速,必须是在低空低速的条件下完成的。但从其矢量的跟随性以及响应性上来看,毛子应该已经差不多解决了飞控问题,MIG-29OVT应该差不多已经可以达到实战标准了。
]]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6 13:37 发表

但从MIG-29OVT的试飞录像上可以看出毛子已基本上解决了矢量系统的飞控软件的整合问题。


我个人觉得毛子根本没有解决问题,MIG29OVT的鸡头指向性不好,表演很好看,但是和当年的眼镜蛇动作一样没有实用价值。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
PS:当年美国的F15矢量验证机下马的原因MS TVC系统的价格昂贵,结构复杂,而不是飞行控制系统的问题。即使如此,F15 TVC也没有展现出都少优势.
我个人觉得毛子根本没有解决问题,MIG29OVT的鸡头指向性不好,表演很好看,但是和当年的眼镜蛇动作一样没有实用价值。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

你从那儿看出来的?
]]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7 14:13 发表

不过我个人认为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当常规设计的方向舵已失效时(像MIG-29OVT那样的),此时绕速度矢量的滚转力矩恐怕就得由航向轴矢量来提供了,否则它根本无法完成大迎角条件下绕速度矢量的滚转机动。是吗?


LS是说,用偏航矢量修正航向?在低速大迎角的情况下?
]]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7 18:19 发表

个人认为在低速大迎角的情况下,偏航矢量不止用于修正航向,还可用于提供绕速度矢量滚转所需的力矩,因为此时滚转操作用的气动面已失效,必须由偏航矢量来提供必要地滚转力矩。

在尾翼无需承担主要配平任务的情况下,尾翼差动的滚转力矩应该不低。
引用:
原帖由 wangyuewo56 于 2008-2-6 18:56 发表
偏航矢量仅仅在包线的最左段稍微起点作用,但又不能向俯仰矢量那样跟关于纵轴对称翼面配合实现可控稳定的各个迎角下的指向。由于象飞机那样的飞行器侧向不对称,因此实现侧向TVC与翼面组合控制不容易,很可能出现方向 ...
个人认为偏航矢量虽不能实现航向轴的精确指向,但对大迎角下绕速度矢量轴的滚转运动还是有很大帮助的,MIG-29OVT能飞出大迎角下绕速度矢量轴滚转的“锥子”机动而原版的MIG-29却不行,这就是有力的证明。个人认为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常规设计的方向舵早已失效,此时绕速度矢量轴的滚转力矩应该是由偏航矢量来提供的。不知老哥怎么看?
-----------------------------------------------------------------------------
这点我承认,但你必须考虑这样一个前提,作这样的动作战术价值是多大,是否只是吸引眼球的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要是这样,付出很大代价而获得微弱的优势的 事半功倍的效益就没多大意义,另外,随着现在火控系统及导弹越来越先进,进行低速过失速机动格斗十分危险,想想看,向F35那样的虚拟可透视座舱周围跟瞄的头盔瞄准系统和周部传感器及先进导弹,这样飞机不用做各种复杂机动和机头指向就可以轻松攻击处于不同方位目标的能力,向近距格斗弹攻击高速机动目标很不 容易,但对付在原地翻筋斗打拔丝的飞机却很容易。:)
引用:
原帖由 幻炎 于 2008-2-6 00:01 发表

所以啊,你看米帝不就在F-22身上那么干了么……
对于不怎么考虑大迎角下舵效和航向安定的老东西来说航向轴矢量还是有用的。至于新一点的……啊,大家去看F/A-18C/D。
不过我个人认为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当常规设计的方向舵已失效时(像MIG-29OVT那样的),此时绕速度矢量的滚转力矩恐怕就得由航向轴矢量来提供了,否则它根本无法完成大迎角条件下绕速度矢量的滚转机动。是吗?
------------------------------
只要矢量速度够高,飞机又能拉高到足够大的迎脚(90度),那么向旋转落叶飘一样,飞机也能绕速度矢量旋转,但不能持续旋转,随着速度迅速降低,飞机很可能转过180度就停止了。当然如果飞机在很大迎脚下仍然有剁效的 情况下,比如F18那样向外倾垂尾设计,在速度足够的情况下也能绕速度矢量旋转。当然与具有侧向TVC的相比,无侧向TVC的旋转速度和持续旋转能力要差。
实际上29OVT的许多机动式由可控到自由最后到可控的随机状态。有些东西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实际上在低速状态,螺旋桨运动飞机或者直升机灵活性最好,但为什么不用他空战?为什么向杀鸡一样容易被高速飞机击落。
]]
原帖由 斯普鲁恩斯 于 2008-2-7 13:39 发表

你从那儿看出来的?


毛子表演的时候MIG29OVT的动作另人眼花缭乱,但仔细看的话,我觉得这个机机在失速状态下的控制并不好,并不能按照飞行员的意愿操控,更多的时候感觉就象是飞机本身的自然反应,鸡头下探非常明显,这点类似于眼镜蛇机动. 三元TVC的推力分配是很麻烦的,二元也已经很麻烦了,毕竟推力就是这么点,再先进的矢量推力能够提供的分力也是很小的,要同时兼顾俯仰和偏航是不可能的。还有,三元的结构比二元的复杂很多,质量也要大很多,四代机的TVC必须要在保证隐形的同时提高机动行,还要简单,可靠。这就是试验的TVC和实用的TVC的差别。
不晓得毛子的五代是采用三元的还是二元的?这可绝不是与29OVT/30MK/35同等级别的,不能只求眼球效应,而必须做到实用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