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二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4:06:25
增损当归丸
【来源】《医学正传》卷四引河间。
【组成】四物汤15克防风独活全蝎各15克续断(原方无)茴香各30克苦楝(酒煮)玄胡索(炒)木香丁香各6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下。
【主治】三阴受邪,心腹疴痛。增损当归丸
【来源】《医学正传》卷四引河间。
【组成】四物汤15克防风独活全蝎各15克续断(原方无)茴香各30克苦楝(酒煮)玄胡索(炒)木香丁香各6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下。
【主治】三阴受邪,心腹疴痛。
增损乐令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组成】黄耆人参橘皮当归桂心细辛前胡甘草(炙)茯苓麦门冬(去心)芍药各60克附子(炮,去皮、脐)熟地黄各30克半夏(汤洗)75克远志23克(去心)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28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腆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萎黄,唇干口燥,手足逆冷,体常自汗,腰背强急,骨肉酸疼,咳嗽喘乏,不能饮食。
【加减】腹满食少,去枣;下焦虚冷,不甚沿,小便数者,倍人参、当归、附子;烦渴引饮,加栝楼根;遗泄、白浊,加龙骨、白蔹;小便急,引心痛者,加干姜。
增损理中丸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引《崔氏方》。
【异名】枳实理中丸(《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加减理中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组成】人参60克白术60克甘草60克(炙)干姜45克(炮)枳实4枚茯苓60克
【用法】上药研末,以蜜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开水送下。
【主治】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
【加减】渴者,当加栝楼;下者,当加牡蛎。
增损肾沥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异名】肾沥汤(《外台秘要》卷十一)。。
【组成】羊肾1具远志人参泽泻干地黄桂心当归茯苓龙骨黄芩甘草芎藭各6克生姜18克五味子3克大枣20枚麦门冬6克
【用法】上十六味,哎咀,以水1.5升,煮羊肾,取I.2升,下药,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增损泽兰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组成】泽兰甘草当归芎藭各53克附子干姜白术白芷桂心细辛各30克防风人参牛膝各38克柏子仁干地黄石斛各45克厚朴藁本芜荑各15克麦门冬60克
【用法】上药二十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主治】产后气血阴阳俱虚所致的诸病。
增味导赤散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六。
【组成】生干地黄(洗,晒)木通黄芩生甘草车前子(不炒)山栀仁、川芎赤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入竹叶10叶,生姜3片,水煎服。
【主治】血淋,血尿。
增味四物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五。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三棱广茂肉桂干漆(炒烟尽)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煎服。
【主治】妇人血积,小腹积块,遇寒剧痛不可忍。
增液承气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元参30克麦冬24克(连心)细生地24克大黄9克芒消4.5克
【用法】上药以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服200毫升,不知再服。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津液不足,无水舟停,服增液汤不下者。
【方论】本方即增液汤加消、黄而成。取增液汤之玄参、麦冬、生地以滋养阴液,润肠通便,更加大黄、芒消以泻热软坚,攻下腑实。共奏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之效。
增液解毒汤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玄参12克麦冬9克石斛9克沙参9克丹参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炙鳖甲9克炙龟版9克生甘草6克
【功用】养阴增液,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伤营耗液所致的剥脱性皮炎及红皮症。
增液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元参30克麦冬24克(连心)细生地24克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口干则与饮令尽。不大便,再服。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其阴素虚,不可用承气汤者。
【方论】方中重用元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君;麦冬滋液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为臣。三味相配,共奏激液润燥之功。
增益八味丸
【来源】《朱氏集验方》。
【组成】熟干地黄(酒洒九蒸,晒干称)鹿茸(去毛,炙)五味子各120克山药(大块者,酒浸一宿)山茱萸(去核)大附子30克(炮)牛膝(酒浸一宿)各60克白茯苓牡丹皮(去骨)泽泻(酒浸一宿)各45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真鹿角胶250克,锉细,入银石器中,法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功用】滋肾补肝,壮阳益精,强筋壮骨。
【主治】男子肝肾两虚,阳衰精亏所产生的堵证。
楂橘丸
【来源】《简明医彀》卷三。
【组成】山楂120克橘核(炒)山栀(炒)各60克柴胡牡丹皮桃仁(炒)大茴香小茴香<俱盐炒)各30克吴茱萸(炮)15克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用盐汤送下。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散结。
【主治】诸疝痛。
蚱蝉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组成】蚱蝉15克(去翊、足,微炒)茯神15克龙齿23克(细研)麦门冬15克(去心,焙)人参23克(去芦头)钩藤15~23克牛黄6克(细研)蛇蜕皮17厘米(烧灰)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捣细罗为散,入龙齿、牛黄,合研均匀。每服以新汲水调下1,5克,量儿大小加减。
【主治】小儿风热惊悸。
蚱蝉汤
【来源】《幼幼新书·拾遗》。
【组成】蚱蝉2个(净炙)石膏柴胡各2.4克子芩升麻知母栀子仁各18克龙齿蛇蜕(炙)各1.2克麻黄(去节)甘草(炙)各0.6克生葛0.6克大黄3克钩藤皮0,2克
【用法】用水700毫升,入竹沥240毫升,煎服。
【主治】小儿壮热惊痛。
粘米固肠糕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白糯米
【用法】滚汤淘洗,炒香熟,研粉。每30克加干姜末(炒熟者)0.8克,白糖6克拌匀。空腹时用开水调服30~60克。
【主治】脾胃虚寒,或因食滞、气滞,腹痛泄泻,久不止者。
【加减】如有微滞者,加陈皮炒末0.6克,或砂仁末0.3克。
斩梦丹
【来源】《普济方》卷三十三。
【组成】知母30克黄柏30克(去皮)滑石90克
【用法】上药为末,白水和丸。空腹时温酒送下。
【主治】梦泄遗精。
展经丹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人参珍珠琥珀当归冰片乳香没药三七各1.5克血竭6克麝香0.9克牛黄0.3克
【用法】共为细末,收贮瓶中,置阴干处。使用时搽擦患处。
【功用】活血,舒筋,止痛。
【主治】损伤局部疼痛。
樟冰散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卷二。
【组成】艾1.5克川椒7粒(开口者)樟脑9克
【用法】上药盛碗内,上用一碗对合扣紧,用纸封固,下以炭火一小块如鸡子大炙之,约半小时为度。冷定开取,升上碗内白霜少许,纳牙内立愈.火不可过猛,猛则霜红,以白者为妙。
【主治】牙痛。
樟脑丹
【来源】《洞天奥旨》卷八。
【组成】樟脑9克雄黄9克(为末)
【用法】先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然后用樟脑、雄黄末,麻油调,扫上水出,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
【主治】瘰疬溃烂,牵至胸前两腋,块如芥子大,或牵至两肩上,四五年不能愈者。
【禁忌】忌酒色。
掌胃膏
【来源】《百一选方》卷十九。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白豆蔻(去壳)陈皮(去白)沉香枇杷叶(去毛)青皮(去白)丁香草豆蔻(去皮)木香藿香叶缩砂仁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1丸,空腹时用米汤化下,日进二服。
【功用】益气健脾,温中止泻。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
掌中金丸
【来源】《医垒元戎》。
【组成】川山甲(炮)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苈白附子草乌头猪牙皂角各6克巴豆3克(全用,研)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生葱绞汁和丸,如弹子大。每用1丸,新绵包定,纳阴中。
【主治】妇人干血气。
杖疮珍珠散
【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七。
【组成】珍珠(入豆腐内,煮至豆腐起蜂窝时取出,研之)乳香(去油)海螵蛸(水飞)琥珀象皮(炒黄)没药(去油)龙骨(火煅红)儿茶轻粉各3克血竭6克
【用法】上药研细,瓷瓶密贮。用时以药末外敷疮口。
【功用】散瘀消肿,止血敛疮。
【主治】杖伤,刀斧砍伤。
障脐汤
【来源】《辨证录》卷三。
【组成】大黄1.5克当归生地各30克地榆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脐中流血。
照水丹
【来源】《本事方续集》卷四。
【异名】点水丹(《普济方》卷七十八)。
【组成】朱砂15克海螵蛸3克
【用法】上二味,乳钵内细碾,水飞过,澄取;又用黄蜡少许熔化入药;待要用时,就火旋丸,如萝卜子大。临睡时用1丸点入眼角,紧合眼睡着,次日用温汤洗下。未全退者,更用一服,极妙。用此药后,或更以所吃药与之,尤妙,
【主治】眼翳;赤翳攀睛贯瞳仁。
赭遂攻结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生赭石(轧细)60克朴消15克甘遂4.5克(轧细)
【用法】前二味煎汤送甘遂末服.
【主治】宿食结子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
【加减】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6~15克;呕多者,可先用赭石30克、干姜1.5克煎服,以止其呕吐,呕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
蟅虫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组成】蟅虫30枚(微炒)虻虫10枚(去翅、足,微炒)水蛭10枚(微炒)桂心15克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以酒、水各取2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跌打损伤,腹内有瘀血者。
贞元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熟地黄21~60克炙甘草3~9克当归6~9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主治】肝肾亏损,气短似喘,呼吸急促,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
【加减】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3~5片,气虚脉数至极者,加人参,肝肾阳虚,手足厥冷者,加肉桂。
针头散
【来源】《外科发挥》卷五。
【组成】赤石脂15克乳香白丁香各6克砒(生)黄丹各3克轻粉麝香各1.5克蜈蚣1条(炙干)
【用法】上为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若疮口小,或痔疮,用糊和作条子,阴干纴之。凡疮久不合者,内有脓管,须用此药腐之,兼服托里之剂。
【主治】一切顽疮瘀肉不尽,及疬核不化,疮口不合。
针头丸
【来源】《普济方》卷七十三引《太平圣惠方》。
【组成】川乌尖7个(去坏,干)白僵蚕7个(去嘴、丝)硼砂10枚
【用法】上为末,用猪胆汁调药,不令稀,摊在碗内,用荆芥、艾各30克,皂角小者1茎,烧烟,将药碗高覆熏之,常将药膏搅转,又摊又熏,皂角、荆芥、艾尽为度;再搜成块,油单裹定,入地中出火毒,冬两日夜,夏一日夜,秋一夜取出,丸如针头大。每次1丸,点入眼中。
【主治】目赤,疼痛不可忍者。
珍宝三生丹
【来源】《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组成】火麻仁大黄山萸肉山药菟丝子枳壳(炒)槟榔牛膝各90克郁李仁车前子独活各105克
【用法】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100丸,茶、酒任下。
【主治】半肢瘫痪,痖疯。
珍宝散
【来源】《丹台玉案》卷三。
【组成】珍珠9克硼砂青黛各3克冰片1.5克黄连人中白各6克(煅过)
【用法】共为细末。掺患处。
【主治】口内诸疮。
珍宝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组成】当归白芍人参白茯苓生地各3克蒲黄6克(炒黑)香附川芎白术甘草黄连各2.4克
【用法】上药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温服。
【主治】月经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
珍珀活命丹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组成】牛黄琥珀珍珠蟾酥朱砂各3克蝼蝈7个地鳖虫7个
【用法】上为细末,人乳为丸。每服1.5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
【主治】单腹胀。
珍奇散
【来源】《丹台玉案》卷六。
【组成】珍珠炉甘石(煅)紫草茸各9克麝香枯矾各0.6克
【用法】上为细末。吹入耳内。
【主治】耳疮并耳内流脓。
珍珠八宝丹
【来源】《饲鹤亭集方》。
【组成】珍珠象皮冰片乳香没药鸡内金各9克生龙骨赤石脂各60克血竭轻粉各12克铅粉30克辰砂6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掺患处。
【功用】止血定痛,生肌长肉。
【主治】金疮,跌扑损伤,一切疮毒,久不收口。
珍珠粉丸1
【来源】《内经拾遗方论》卷一。
【组成】珍珠90克蛤粉黄柏(新瓦上炒赤)各500克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肘用酒送下。
【主治】精滑,白浊。
珍珠粉丸2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组成】黄柏500克(放新瓦上烧令通赤)真蛤粉5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主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
珍珠龙脑生肌散
【来源】《仁术便览》卷四。
【组成】降真香15克(用香油滚七次)儿茶15克牙末6克枯矾0,6克珍珠0.6克龙脑0.6克
【用法】上药俱为极细末,瓷罐收贮,黄蜡封口,用清米泔洗净拭干,掺患处。
【主治】下疳,牙疳,诸色疳疮。
珍珠散1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异名】月白珍珠散(《外科大成》卷一)。
【组成】青虹花1.5克(如无,用头刀靛花代之,但不及缸花)珍珠3克(入豆腐内煮数滚,研至极细无声)真轻粉30克
【用法】上三味,研细如飞面,方收入罐。凡下疳初起皮损,搽之即愈;腐烂疼痛者,甘草汤洗净,猪脊髓调搽。如诸疮不生皮者,用此干掺,即可生皮。又妇人阴蚀痛,或新嫁内伤痛甚者,亦可搽此极效。汤泼火烧痛甚者,用玉红膏调搽之,
【主治】下疳皮损腐烂,痛极难忍;诸疮新肉已满,不能生皮;汤泼火烧,皮损肉烂,疼痛不止者。
珍珠散2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
【异名】珍珠十宝散(《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组成】炉甘石(银罐内固济,煅过,水飞。预将黄连30克,当归15克,用河水煎汁,去滓,入童便100毫升,将甘石丸如弹子大,多刺以孔,煅赤,淬药汁内,以汁尽为度,置地上一宿,去火气,收贮待用)240克珍珠(煅,净末)3克琥珀(净末)2克龙骨(煅,水飞,净)1.2克赤石脂(煅,水飞,净)1.2克钟乳石(甘草汤煮一伏时,水飞,净)1.8克朱砂(水飞,净)1.5克麒麟竭0.6克象皮(焙干,为末)1.5克
【用法】上九味,务令极细,每药3克,入冰片0.6克,研匀和调,敷上立长。
【主治】诸种溃疡,溃烂不肯长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