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国通捧杀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0:34
中国为何宁愿被低估?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加藤嘉一

为了一句话而等待几个月,甚至几年,十几年,这听起来像是小说中的情节。而在两个恩怨交加一路走来的东亚国家里,无数对各自国家的命运充满责任感的公民,用这么长的时间等待一句话,是比任何小说都精彩的故事。

日本人和中国人终于结束了长期的等待,从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口中听到了这句话,“中国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在这一刻,中国接过了1968年以来日本一直握在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以名义GDP计算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则“被第三”,日中关系史上的一个新时期到来了。

我正在东京出差,与日本政界、经济界、媒体界、学界、大学生等各群体交流这一话题。问“中国GDP赶超日本了,心情如何?”

情理之中,日本人的心情和看待方式很心平气和。我们在乎的并非是其GDP被中国超过,而在于第二季度GDP只增0.1%的严峻现状,远远低于有关人士之前的预测。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近几年里,我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和思想双重准备。根据今年2月两国各自发布的数据,2009年日本GDP为5.07万亿美元,暂时“保二”成功,但中国GDP升至4.90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96%,一年内超越已成定局。在这一数据出来之前,一贯悲观的日本舆论界没有完全预料到“保二”的成功,潜意识里已经预先把“被第三”当成了既成事实。于是,各大报纸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等,在发表元旦社论时,已经纷纷围绕“被第三”做足了文章。

作为有幸观察到中国实际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日本人,毫无疑问,我比留在国内的同胞更加适应这一天的到来。2003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中国的GDP仅排世界第七名,位居美日德法英意之后。七年来,我亲眼看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GDP逐步超过四个欧洲国家,现在超日本也是理所当然,不算什么大事。

中国农业银行的一篇论文说“超越英国、法国、日本只能称为量变,只有超越美国才能称为质变,因为它将对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面对着大海西边这个人口十倍于自己,过去在世界第一位置上至少坐过一千年的大国,日本没有与之争夺排名位置的必要。做好自己的事,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也可以让人满意了。

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超过日本这件事发生在现在,而非更早的时候?中国公布的GDP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谜团的数字,它是怎么算出来的,体制外的人并不能完全理解。比如说,中国实行GDP核算分别独立进行的政策,除中央数据外,各省市还公布自己计算的GDP数值,而这些数值加起来总是大于全国的数值。

2009年中央公布的GDP增速是8.7%,而与此同时,全国有多达28个省份宣布自己的增速高于8.7%,有两个省的增速竟高达16%以上,低于8.7%的只有3个省份而已。因此,一直都有经济学家据此主张“中国的GDP增速被瞒报了”。另一些学者则从其他的角度论证出恰恰相反的结论,即中国GDP是被虚报的。无论如何,在中国公布的GDP数字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公布数字的大小受到政府的影响是一定的。

另外,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并非只有GDP一种标准。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西方色彩,只有在实施西方经济制度和货币制度的国家里才可称为权威。对于其制度和西方有差异的国家,GDP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误差。苏联在其历史上从来没有统计过GDP——日本1968年的“世界第二”是把苏联排除以后的排名——只是公布它生产了多少物品,统计“工农业总产值”,并据此宣称它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在1985年前和苏联一样只公布“工农业总产值”,但在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产量世界第一”的产品多达210种的今天,却放弃了这种朴素的统计方式,令人深思。
对中国来说,GDP统计的最不合理之处在于著名的“币值低估”问题,即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名义上相等的货币在中国有比在其他国家大得多的购买力。如果进行修正,按购买力平价统计GDP的话,中国2001年就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了,超越美国也不会为期太远。可是,这种比较合理的方式同样没有被中国采用,中国的经济实力仍然和它的货币汇率一样被严重低估。

这一点在中国还真不是问题。在邓小平先生所主张的“韬光养晦”政策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今,“故意被低估”的思想广泛地体现在政府主导的各个领域里,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应该说,在经济方面,适度的“被低估”对中国确实是有益的。正是由于“被低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更多的投资、技术和发展机遇,并在2001年以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件实现了入世。如果WTO的成员国们能估计到中国企业在入世后的扩张速度,这些优惠条件就很难争取到了。通过牺牲面子,中国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果实,值得钦佩。

外交政策是“韬光养晦”的另一个核心。自从90年代初在国际上受到孤立以来,中国一直采用非常谨慎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引人注目,不轻易批评别国,不主动申请国际义务。这种低调的政策在90年代主导了中国外交,面对美国单级主导下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坚持用“政治上正确”的外交声明和谈话,而不是非常明确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虽然这种置身事外的处理方式降低了中国的话语权,但却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中立者、和平者、甚至“美国霸权受害者”的形象,获得了一定的同情。虽然现在的中国比90年代开明得多,影响力也强得多,但90年代时中国与欧洲、日本的关系却比现在融洽得多。这不能不说有“被低估”的功劳。

有趣的是,“韬光养晦”政策理顺了外交政策,却在中国国内遇到了挑战。在“公民意识”崛起的大背景下,公众对外交政策和关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全民围观外交部”的局面。在外交上,国民最需要的是存在感和安全感,不可能像外交官一样思考。“被低估”是由资深官员策划的低调政策,与社会转型期陷入浮躁的国民心态实在难以相容,结果外交部动不动就被指责为“抗议部”、“对外交出主权部”。

9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划定了与邻国之间的边境线,保障了未来的和平,但对“韬光养晦”充满不信任感的国民却把这一贡献当成了罪过。在某些愤怒的公民们看来,中国的每一名外交官,在任何时候都像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一样反应迟缓、语义含糊、套话连篇,因此谈判肯定会在外国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一败涂地,最终丧权辱国。于是,各种荒唐的“真相”在新出现的互联网上到处传播,今天被印度敲诈若干土地,明天又让越南骗走了某某山头,有一条谣言甚至说,俄罗斯在边境谈判中夺取了相当于三个日本大的一片国土…… 这些荒谬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恐怕与“被低估”不无关系。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今天,由中国主动造成的,世界对中国的普遍低估应该改变了。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比如节能减排、国际金融危机、阿富汗战争、非洲的发展等等,如果没有中国的深入参与就难以解决。特别是对东亚国家来说极为棘手的朝鲜半岛问题,除了中国以外,别的国家已经很难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中国有必要行动起来,通过为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来获取各国的由衷尊重。

http://www.top81.cn/top81bbs/thr ... 9304&id=2379304中国为何宁愿被低估?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加藤嘉一

为了一句话而等待几个月,甚至几年,十几年,这听起来像是小说中的情节。而在两个恩怨交加一路走来的东亚国家里,无数对各自国家的命运充满责任感的公民,用这么长的时间等待一句话,是比任何小说都精彩的故事。

日本人和中国人终于结束了长期的等待,从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口中听到了这句话,“中国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在这一刻,中国接过了1968年以来日本一直握在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以名义GDP计算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则“被第三”,日中关系史上的一个新时期到来了。

我正在东京出差,与日本政界、经济界、媒体界、学界、大学生等各群体交流这一话题。问“中国GDP赶超日本了,心情如何?”

情理之中,日本人的心情和看待方式很心平气和。我们在乎的并非是其GDP被中国超过,而在于第二季度GDP只增0.1%的严峻现状,远远低于有关人士之前的预测。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近几年里,我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和思想双重准备。根据今年2月两国各自发布的数据,2009年日本GDP为5.07万亿美元,暂时“保二”成功,但中国GDP升至4.90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96%,一年内超越已成定局。在这一数据出来之前,一贯悲观的日本舆论界没有完全预料到“保二”的成功,潜意识里已经预先把“被第三”当成了既成事实。于是,各大报纸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等,在发表元旦社论时,已经纷纷围绕“被第三”做足了文章。

作为有幸观察到中国实际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日本人,毫无疑问,我比留在国内的同胞更加适应这一天的到来。2003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中国的GDP仅排世界第七名,位居美日德法英意之后。七年来,我亲眼看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GDP逐步超过四个欧洲国家,现在超日本也是理所当然,不算什么大事。

中国农业银行的一篇论文说“超越英国、法国、日本只能称为量变,只有超越美国才能称为质变,因为它将对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面对着大海西边这个人口十倍于自己,过去在世界第一位置上至少坐过一千年的大国,日本没有与之争夺排名位置的必要。做好自己的事,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也可以让人满意了。

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超过日本这件事发生在现在,而非更早的时候?中国公布的GDP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谜团的数字,它是怎么算出来的,体制外的人并不能完全理解。比如说,中国实行GDP核算分别独立进行的政策,除中央数据外,各省市还公布自己计算的GDP数值,而这些数值加起来总是大于全国的数值。

2009年中央公布的GDP增速是8.7%,而与此同时,全国有多达28个省份宣布自己的增速高于8.7%,有两个省的增速竟高达16%以上,低于8.7%的只有3个省份而已。因此,一直都有经济学家据此主张“中国的GDP增速被瞒报了”。另一些学者则从其他的角度论证出恰恰相反的结论,即中国GDP是被虚报的。无论如何,在中国公布的GDP数字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公布数字的大小受到政府的影响是一定的。

另外,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并非只有GDP一种标准。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西方色彩,只有在实施西方经济制度和货币制度的国家里才可称为权威。对于其制度和西方有差异的国家,GDP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误差。苏联在其历史上从来没有统计过GDP——日本1968年的“世界第二”是把苏联排除以后的排名——只是公布它生产了多少物品,统计“工农业总产值”,并据此宣称它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在1985年前和苏联一样只公布“工农业总产值”,但在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产量世界第一”的产品多达210种的今天,却放弃了这种朴素的统计方式,令人深思。
对中国来说,GDP统计的最不合理之处在于著名的“币值低估”问题,即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名义上相等的货币在中国有比在其他国家大得多的购买力。如果进行修正,按购买力平价统计GDP的话,中国2001年就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了,超越美国也不会为期太远。可是,这种比较合理的方式同样没有被中国采用,中国的经济实力仍然和它的货币汇率一样被严重低估。

这一点在中国还真不是问题。在邓小平先生所主张的“韬光养晦”政策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今,“故意被低估”的思想广泛地体现在政府主导的各个领域里,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应该说,在经济方面,适度的“被低估”对中国确实是有益的。正是由于“被低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更多的投资、技术和发展机遇,并在2001年以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件实现了入世。如果WTO的成员国们能估计到中国企业在入世后的扩张速度,这些优惠条件就很难争取到了。通过牺牲面子,中国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果实,值得钦佩。

外交政策是“韬光养晦”的另一个核心。自从90年代初在国际上受到孤立以来,中国一直采用非常谨慎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引人注目,不轻易批评别国,不主动申请国际义务。这种低调的政策在90年代主导了中国外交,面对美国单级主导下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坚持用“政治上正确”的外交声明和谈话,而不是非常明确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虽然这种置身事外的处理方式降低了中国的话语权,但却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中立者、和平者、甚至“美国霸权受害者”的形象,获得了一定的同情。虽然现在的中国比90年代开明得多,影响力也强得多,但90年代时中国与欧洲、日本的关系却比现在融洽得多。这不能不说有“被低估”的功劳。

有趣的是,“韬光养晦”政策理顺了外交政策,却在中国国内遇到了挑战。在“公民意识”崛起的大背景下,公众对外交政策和关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全民围观外交部”的局面。在外交上,国民最需要的是存在感和安全感,不可能像外交官一样思考。“被低估”是由资深官员策划的低调政策,与社会转型期陷入浮躁的国民心态实在难以相容,结果外交部动不动就被指责为“抗议部”、“对外交出主权部”。

9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划定了与邻国之间的边境线,保障了未来的和平,但对“韬光养晦”充满不信任感的国民却把这一贡献当成了罪过。在某些愤怒的公民们看来,中国的每一名外交官,在任何时候都像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一样反应迟缓、语义含糊、套话连篇,因此谈判肯定会在外国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一败涂地,最终丧权辱国。于是,各种荒唐的“真相”在新出现的互联网上到处传播,今天被印度敲诈若干土地,明天又让越南骗走了某某山头,有一条谣言甚至说,俄罗斯在边境谈判中夺取了相当于三个日本大的一片国土…… 这些荒谬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恐怕与“被低估”不无关系。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今天,由中国主动造成的,世界对中国的普遍低估应该改变了。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比如节能减排、国际金融危机、阿富汗战争、非洲的发展等等,如果没有中国的深入参与就难以解决。特别是对东亚国家来说极为棘手的朝鲜半岛问题,除了中国以外,别的国家已经很难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中国有必要行动起来,通过为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来获取各国的由衷尊重。

http://www.top81.cn/top81bbs/thr ... 9304&id=2379304


这文章本来以为是MK800杜撰的, 一搜,没想到还真是FT上的

这是这文章在金融时报官网的地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154

不过说老实话小日本的东西,就那么回事, 作为跟中国有血海深仇的小日本,他当然希望中国能继续“韬光养晦”了,要是能"马放南山"就更好了,以后就永远不会找它们算帐了{:cha:}

这文章本来以为是MK800杜撰的, 一搜,没想到还真是FT上的

这是这文章在金融时报官网的地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154

不过说老实话小日本的东西,就那么回事, 作为跟中国有血海深仇的小日本,他当然希望中国能继续“韬光养晦”了,要是能"马放南山"就更好了,以后就永远不会找它们算帐了{:cha:}
貌似 捧杀TG不在少数 问题是TG从来没有理会。。
60080 发表于 2010-8-22 18:25

加藤嘉一 百科名片
加藤嘉一加藤嘉一,1984年04月28日出生于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现在就读硕士研究生。自从2005月4月亲历“反日行游”开始,在海内外媒体发表言论。
目录[隐藏]

个人档案
个人经历
个人作品
相关资料
个人详细经历



  
[编辑本段]个人档案
  姓名:加藤嘉一 (Kato Yoshikazu)   性别:男   生日:1984年04月28日   出生地:日本伊豆   爱好:跑步;感受、观察、思考;沟通...   目前的目标:做个出色的媒体人   特异功能:通宵达旦不睡觉是家常便饭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 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    加藤平时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言论,是中日交流、中日关系的热衷观察家、评论者。2003年来到中国后至今,作为组织者、策划人、发言人、主持人参加过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国际研讨会共有五十多个。作为评论员、嘉宾、作者参加过的中外媒体活动共有五十多个。   加藤嘉一(1984年4月28日-),出生於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专栏作家、知名媒体人,精通汉语和英语。原先为长跑运动员,2003年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目前就读硕士。[1]   他还是金融时报中文网、凤凰网、瞭望东方周刊等传媒的专栏作家。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著作『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编委、论文作者)2006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七日谈——来自民间的中日对话录》(合著)   《日本走向何方》(译著)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自传)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编著)   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嘹望东方周刊》、《看天下》、《人民中国》、凤凰网等担任专栏作家。   加藤的日文、中文、英文水平很高,经常担任同声翻译。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担任日语教师。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Who's 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的10种面孔   一、加藤嘉一的英文名是Kato Yoshikazu,1984年出生,日本伊豆人。   二、加藤嘉一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将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   三、加藤嘉一在2003年“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当着陆到北京机场时,一句中文都不会,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一分人民币都没有的“三无”状态。从“零”开始北京生活。   四、加藤嘉一是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他曾经参加过70多个国际、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如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京论坛”、中国人民网-日本一桥大学“中日产学论坛”、人民网“强国论坛”、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留华网”、东京女孩展演(Tokyo Girls Collection)等。   五、加藤嘉一是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他曾经参加过100多个中外媒体活动,接受过300以上采访;如凤凰卫视《全球连线》、《华闻大直播》、《文道非常道》、中央电视台CCTV9《DIALOUGE》、CCTV新闻《新闻调查》、《实话实说》、CCTV2《对话》、CCTV4 《同乐五洲》、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日本NHK、北京卫视共同制作“加藤的纪录片”《纪实天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会客厅》、《People in the Know》、搜狐直播室、博客中国访谈、千龙网《网上大讲堂》;瞭望东方周刊《东游记》、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南都周刊、法制晚报《老外说事》、环球时报、奥运盛典、中日传播网、英国金融时报、日本媒体NHK、周刊『东洋经济』、朝日新闻『AERA』、『论座』、共同网『My Opinion』等。他是中日关系、中日交流的热衷观察家、参与者。   六、加藤嘉一是图书作者。他曾经出版过《七日谈-来自民间的中日对话录》(合著、新华出版社、2007年8月);『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编委、论文作者、海洋出版社、2006年9月)。《红楼飞雪-海外校友情忆北大1947-2008》(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以谁为师》(作者、2009年6月)。翻译过原日本外交大臣小原雅博的《日本走向何方》一书,探讨中日新思维新政策等。   七、加藤嘉一是同声传译者。他能流利使用日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曾经在学术研讨会、国际论坛、商谈、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平台担任过同传或交传的角色,其经历100以上。比如,北京-东京论坛。   八、加藤嘉一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日语教师。   九、加藤嘉一在日本初中、高中时从事专业长跑运动员,参加过全国大赛。   十、加藤嘉一是谈判者。他曾经在政治、经济、商业、文化、艺术、学术、娱乐、体育等各种国际场合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发挥语言、协调、沟通之优势,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愿望最大化。至今谈判次数超过200场。   加藤嘉一是一个中国通,对中国有深入的了解
看他倒数几段对现今国内舆论研究的也很透啊
这文章经绝对是MK800杜撰的,他的歪文,除了这个日本ID,还有一个著名的胡扯夫斯基的老毛子ID角色角色设定。
小日本在某些方面 看的确实透彻
kbfmmk 发表于 2010-8-22 21:00

FT官网上有这篇文章
小破孩一个
有趣的是,“韬光养晦”政策理顺了外交政策,却在中国国内遇到了挑战。在“公民意识”崛起的大背景下,公众对外交政策和关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全民围观外交部”的局面。在外交上,国民最需要的是存在感和安全感,不可能像外交官一样思考。“被低估”是由资深官员策划的低调政策,与社会转型期陷入浮躁的国民心态实在难以相容,结果外交部动不动就被指责为“抗议部”、“对外交出主权部”。

9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划定了与邻国之间的边境线,保障了未来的和平,但对“韬光养晦”充满不信任感的国民却把这一贡献当成了罪过。在某些愤怒的公民们看来,中国的每一名外交官,在任何时候都像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一样反应迟缓、语义含糊、套话连篇,因此谈判肯定会在外国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一败涂地,最终丧权辱国。于是,各种荒唐的“真相”在新出现的互联网上到处传播,今天被印度敲诈若干土地,明天又让越南骗走了某某山头,有一条谣言甚至说,俄罗斯在边境谈判中夺取了相当于三个日本大的一片国土…… 这些荒谬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恐怕与“被低估”不无关系。
-----------------------------
五毛。。。。;P
此人不可小看 他还专门去了延边和朝鲜一带 研究我国和朝鲜的关系呢
看好他哦
以前看过这家伙的文章。
这篇没看出哪里捧杀中国了。跟着美国主子的调调要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连忽悠都省了。
kbfmmk 发表于 2010-8-22 21:00

凤凰台节目里的加藤也是MK800易容的?
这叫捧杀??倒有点居心叵测,,颠倒黑白,,:D
60080 发表于 2010-8-22 18:25

日本跟中国有血海深仇??谁告诉你的??

你可以说越南跟中国有血海深仇,韩国跟中国有血海深仇,或者说中国跟日本有血海深仇。但谁跟谁有仇不要反过来说
国内好像刻意在低调啊,门户网站上都没有报道宣传超过日本的新闻。
最恨“中国通”,留着是祸害{:chan:}
不是唱衰就是捧杀,想拍点马屁还真不容易哈?!:D
老外说咱不好,叫唱衰。
老外说咱好,  叫捧杀。

老外也难做啊。。。
看着真不像日本人的文笔。
主要是翻译的有水平
加藤嘉一,这个年轻人对中国的观察很细致,他的文章比起其他一些老外来,更有可看性。
冰特凉 发表于 2010-8-23 19:41


    嘿!哥们!还翻译?人家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上学读书,中文还不溜的话,那不羞死人了!
有事没事别不思量的就说好么。
他经常在FT中文网上发一些东西,有时还是不错的,什么东西不要上岗上线的
中文真不错,现在日本学中文的人太多了。
这个人的东西没什么深度,这么多年仍然停留在新闻事实评论的水平,枉费了国关学院的资源
一看到标题就想会不会是加藤这货,进来一看果不其然。这家伙的眼神让人很不爽,张口闭口就说中国网民是“爱国贼”,什么玩意。
名义GDP超越日本,并不稀奇,毕竟中国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口都比日本大和多,二战后的起点也基本相当。

关键还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准的提高,这才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
在对外策略上,我们并不打算摒弃“韬光养晦”,但是我们必须区别“韬光养晦”和“无所作为”的区别。对于应该争取的国家利益,就应当争取,但要注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美国弄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害怕它。

美日韩菲是美国在东亚的主要政治军事同盟,可以通过适当敲打其同盟成员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的。
全民围观外交部;P
加藤嘉一

典型的情报人员啊。

84年的人,现在这么厉害,看看他工作的那些机构吧。

情报界的典型操作手法,就是搞这些艺术啊、娱乐啊、策划啦、新闻啦、金融啦什么的,通过这些扩大知名度同时还能来钱,还能捧新人,当然捧的是符合自己观点的新人。


典型的情报人员 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他了
这种平时表现的很安分 很低调的 反而最危险

典型的情报人员 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他了
这种平时表现的很安分 很低调的 反而最危险
中层官员为了政绩有可能高估GDP.
不过TG的高层可是真正的懂得韬光养晦, 应该说不韬光养晦的早就在权力斗争中淘汰了.
这个加藤嘉一比那个韩寒水平可高多了.....
八月的航母 发表于 2010-8-25 03:00

韩寒是赛车手+办杂志的+业余喷子,加藤是专门研究中国社会的日本人,这两人根本无法比较。

加藤开赛车有韩寒厉害吗?:D
以前看过此人在头脑风暴中的表现,对其影响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