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药方(出自正规药书,书名,卷数都给出) 第二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9:54
一上散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雄黄(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脊蛇床子(炒)熟硫黄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个(去翅、足、毛,研碎)
【用法】上药另研雄黄、硫黄、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蛇床子和黑狗脊为细末,同研匀。先洗疥癣,令汤透去痂,油调手中擦热,以鼻中嗅三两次,擦患处,可一上即愈。
【主治】疥癣。一上散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雄黄(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脊蛇床子(炒)熟硫黄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个(去翅、足、毛,研碎)
【用法】上药另研雄黄、硫黄、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蛇床子和黑狗脊为细末,同研匀。先洗疥癣,令汤透去痂,油调手中擦热,以鼻中嗅三两次,擦患处,可一上即愈。
【主治】疥癣。
一笑散
【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组成】槟摈榔硫黄蒿本蛇床子枯矾五倍子弹白胶香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湿者干掺,干者香油调敷。
【主治】周身疥瘌,瘙痒生疮。
一丸春
【来源】《丹台玉案》卷六。
【组成】天麻僵蚕天花粉各10克全蝎甘草各6克象皮光乌各9克礞石朱砂狗宝各3克牛黄1.5克麝香1克
【用法】上为末,元米饭为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每服1丸,临卧时用酒浆化下。
【主治】痘疹顶陷不贯者。
一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黄芍药麦门冬丹参各6克熟地9克牛膝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空腹时服。
【功用】养阴清热。
【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取汗既多,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加减】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吐血衄血者,加茜草炭、山萸肉。
一志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二。
【组成】人参6克茯神6克白术4.5克甘草1.5克黄耆6克益智仁4.5克远志1.5克柏子仁6克广皮3克木香1.5克大枣2杖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思虑太过,心烦意乱,食少神疲,四肢倦怠。
一志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二。
【组成】人参6克茯神6克白术4.5克甘草1.5克黄耆6克益智仁4.5克远志1.5克柏子仁6克广皮3克木香1.5克大枣2杖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思虑太过,心烦意乱,食少神疲,四肢倦怠。
一字救苦散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组成】香白芷30克草乌头15克(去皮、脐,心白者用,心黑不用)雄黄4.5克(另研)
【用法】上药为极细末,与雄黄拌匀。每服用药末少许擦牙疼处,待少时以温水漱之,立止。
【主治】牙痛。
一字轻金散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
【组成】藿香叶荆芥穗旋复花香白芷石膏末(细研)防风各15克川乌(两头尖者,去皮、尖,生用)7.5克天南星7.5克川芎15克草乌头4.5克
【用法】上十味,晒干,同捣为细末。每服0.3~0.6克,食后用淡茶调下。
【主治】偏正头风,眉棱骨痛,牵引两眼抽掣疼痛;或生翳膜,视物不明。
一字救苦散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组成】香白芷30克草乌头15克(去皮、脐,心白者用,心黑不用)雄黄4.5克(另研)
【用法】上药为极细末,与雄黄拌匀。每服用药末少许擦牙疼处,待少时以温水漱之,立止。
【主治】牙痛。
一字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异名】如圣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组成】雄黄0.3克(别研)蝎梢7枚猪牙皂角7锭白矾(生研)3克芦荟3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用0.3~0.6克,吹入鼻中,即时吐出顽涎,立愈。
【主治】喉痹气塞不通。
一字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二。
【组成】乳香(别研)延胡索盆消(别研)各3克川芎6克雄黄9克(别研)
【用法】上药为末。每用少许,左侧头痛搐左鼻,右侧头痛搐右鼻。
【主治】偏头风,疼不可忍者。
伊祁丸1
【来源】《博济方》卷三。
【组成】伊祁(即全蝎)15克(点醋微炒)穿心巴戟(糯米炒,候黄赤色,去米不用)黑附子(炮,去皮、脐)羌活沙苑白蒺藜(慢火微炒)各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盐酒送下15~20丸,食后、临卧米饮下。
【主治】肝肾虚风上攻,头旋,项筋急,眼有黑花,耳内虚鸣。
伊祁丸2
【来源】《苏沈良方》卷二。
【异名】蛜祁丸(《普济方》卷一一二引《卫生家宝》)。
【组成】伊祁(头尾全者)桃仁(生)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用胡桃瓤研)各30克没药22.5克(上八物用童便1升,无灰酒400毫升,银器内熬令厚)乳香22.5克当归北漏芦牛膝芍药地骨皮(去土)威灵仙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为丸,如弹子大。空腹时用暖酒化下1丸。
【主治】鹤膝风,及腰膝风缩;风疰,手足指节皆如桃李,痛不可忍。
医痫无双丸
【来源】《寿世保元》卷五。
【组成】南星30克半夏30克(二味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汤浸一日夜透,切片,随汤煮干,去矾、皂、姜不用)川芎9克归身(酒洗)软石膏各30克天麻21克僵蚕1.5克生地黄(酒炒)30克荆芥穗15克辰砂15克川独活15克乌犀角15克白茯苓(去皮)拣参各3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心)麦冬(去心)白术(去芦油)陈皮(去白)各15克酸枣仁(炒)15克黄芩9克川黄连(去毛)15克白附子(煨)珍珠甘草各9克金箔30片
【用法】上为细末,用好酒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功用】祛风化痰,降火镇惊,养血理脾,宁心定志。
【主治】痫症。
医痫无双丸
【来源】《寿世保元》卷五。
【组成】南星30克半夏30克(二味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汤浸一日夜透,切片,随汤煮干,去矾、皂、姜不用)川芎9克归身(酒洗)软石膏各30克天麻21克僵蚕1.5克生地黄(酒炒)30克荆芥穗15克辰砂15克川独活15克乌犀角15克白茯苓(去皮)拣参各3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心)麦冬(去心)白术(去芦油)陈皮(去白)各15克酸枣仁(炒)15克黄芩9克川黄连(去毛)15克白附子(煨)珍珠甘草各9克金箔30片
【用法】上为细末,用好酒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功用】祛风化痰,降火镇惊,养血理脾,宁心定志。
【主治】痫症。
宜风散
【来源】《急救仙方》卷四。
【组成】巴豆(去油)大黄(炮)朴消枳壳陈皮(去瓤)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如服药后大便结涩,二至三日后再服。
【主治】痔疮。
宜男酒
【来源】《同寿录》卷一。
【组成】全当归60克茯神60克枸杞子60克川牛膝60克杜仲(醋炒断丝)60克桂圆肉(去皮,核)60克核桃肉(去皮)60克葡萄干(去皮、梗)60克
【用法】上药八味,用好酒5升,盛瓷坛内将药浸入,封固,重汤煮半小时,埋土中七日取起。早、晚温服适量。或用米烧酒5升,则不必煮,但浸七日,服之亦可。
【功用】养精壮神,调经种子。
宜胎饮
【来源】《大生要旨》卷二。
【组成】生地9克归身麦冬(去心)各4.5克白芍6克(酒炒)真阿胶杜仲(盐水炒)续断(盐水炒)条芩枳壳各3克加川贝4.5克
【用法】河水煎服。
【主治】怀孕四五月,阴虚火旺,咳嗽,或痰血,或鼻衄,五心烦热,胎动不安。
宜胎饮
【来源】《大生要旨》卷二。
【组成】生地9克归身麦冬(去心)各4.5克白芍6克(酒炒)真阿胶杜仲(盐水炒)续断(盐水炒)条芩枳壳各3克加川贝4.5克
【用法】河水煎服。
【主治】怀孕四五月,阴虚火旺,咳嗽,或痰血,或鼻衄,五心烦热,胎动不安。
胰楞丸
【来源】《医级》卷八。
【组成】瓦楞子海石各30克(二味先洗净烘燥,用芒消15克同煮半日,醋煅)红曲酒曲各21克半夏曲15克鸡内金10个(洗,炙)延胡索15克猪胰3个(蒸,捣)
【用法】上药研末,熬糯米浓汁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渐加至9克,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主治】瘕癥痞积肠覃等证结于肠外募原者。
【加减】若是石瘕,加斑蝥4个,炒。按:原书云:服本丸,当间服芎归六君子汤尤妙
胰腺清化汤
【来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柴胡黄芩白芍各15克厚朴枳实佩兰各10克金银花大青叶各30克大黄10克(后下)芒消6克(冲服)
【用法】煎汤服。
【功用】理气解郁,清热化湿。
【主治】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
【加减】若有高热时,加生石膏30克,知母24克,连翘12克;腹痛重,加川楝子、玄胡各10克;黄疸,加茵陈30克;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各10克;胸闷,加全栝楼30克,陈皮10克;湿重,加藿香、茯苓各10克;腹中寒冷,加干姜6克;腹泻,去芒消。若为胆道蛔虫引起的胰腺炎,加苦楝根、使君子各15克;若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可加重大黄、芒消、枳实、厚扑用量。
胰子汤
【来源】《医宗说约》卷六。
【组成】黄连胡黄连川芎牛膝当归各4.5克防风金银花米仁木通各3克僵蚕7条(炒,研碎)土茯苓1千克(米泔浸一二时,打碎,井水洗净,忌铁)蓖麻子7粒(去黑皮,打碎)甘草1.8克
【用法】上药用陈酒、河水各1升,煎至750毫升,入前药,并胰子1个,去油净,在内同煎,空腹时服。取汗。
【功用】解毒托散。
【主治】疮毒人虚气弱,不宜汗下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牛、狗、鸡、犬、酒、醋、茶等物。
【加减】虚弱甚者,加人参。
移毒散
【来源】《理瀹骈文》。
【组成】白及48克紫花地丁24克大黄五倍子(炒)各6克雄黄朱砂轻粉乌鸡骨(煅)各3克牙皂2.4克
【用法】共研细末,以醋调敷。毒在上截,即移至下截,屡治屡效。
【主治】毒生于骨节间,移之免生残疾。
移山过海丹
【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异名】移山过海散(《理瀹骈文》)。
【组成】雄黄小麦麸新鲜蚓粪
【用法】临用醋调,从致命处半边渐渐涂遍,则自移过不致命处。
【主治】痘疮后,痈疽生在致命处。
移险膏
【来源】《理瀹骈文》。
【组成】草乌南星黄柏白及各60克五倍子30克
【用法】上药研末。醋调涂患处。能移至不险要处。
【主治】疮疡生于险要处者。
遗山牢牙散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一引王汉卿方。
【异名】牢牙散(《普济方》卷三六六)。
【组成】茯苓石膏龙骨各30克寒水石白芷各15克细辛9克石燕子(大者)1枚(小者用1对)
【用法】上七味,为末。早晨用药刷牙,晚亦如之。
【主治】牙齿疏豁疼痛。
已风丹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医方妙选》。
【组成】天竺黄30克(研)防风30克钩藤30克白僵蚕15克干全蝎15克白附子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1~2丸,点麝香、荆芥汤化下。
【主治】小儿惊风,拘挛抽搐。
已戍丹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麝香1克牛黄1克炉甘石1克雄黄1克火消1克黄丹1克冰片1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点子眼角。
【主治】毒蛇咬伤。
已字化毒丸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组成】牛黄牙皂各1.5克木香6克生生乳3克乳香没药各5,1克穿山甲白鲜皮朱砂雄黄月月红各4.5克熟大黄僵蚕各6克血竭5.1克
【用法】上药为末,用神曲末15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腹服13丸,晚服9丸,人参煎汤送下,砂糖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毒未尽,药不可撒。百日内勿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主治】梅疮毒结于脾胃二经,外发小块,肌肉蛀烂蔓延,或发大块破溃,或手足生鹅掌风癣,或传他经致生别病。
异功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五味异功散(《保婴撮要》卷十五)。
【组成】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健脾理气。
【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现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异香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组成】石莲肉(去皮)30克蓬莪术(煨)京三棱(炮)益智仁(炮)甘草(烂)各180克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90克厚朴(去粗皮,姜汁炙)6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计时候,盐汤或盐酒调均可。
【主治】胃气不和,腹胁膨胀,痞闷噎塞,喘满不快,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气痞,腹中刺痛。
抑扶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厚朴陈皮乌药各45克猪苓6克泽泻6克炙甘草3克干姜(炮)3~6克吴茱萸(制)1.5~2.1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中散寒,利湿止泻。
【主治】寒湿泻痢初起,气血未衰、脾胃未败或脘腹胀痛、或呕吐恶心者。
【加减】气滞痛甚者,加木香1.5~2.1克,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6克;如寒湿甚者,加苍术4.5克。
【方论】方中厚朴、乌药、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理气运脾,猪苓、泽泻渗湿利尿,利小便以实大便;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温中散寒,利湿止泻之效。
抑肝散
【来源】《保婴撮要》卷一。
【组成】软柴胡甘草各1.5克川芎2.5克当归白术(炒)茯苓钩藤钩各3克
【用法】上药水煎,子母同服。
【功用】抑肝健脾,清热解痉。
【主治】肝经虚热发搐,或痰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饮,腹胀少食,睡卧不安。按:本方以蜜和丸,名抑青丸,主治同上。
抑阳酒连散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组成】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各0.9克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生草各1.2克黄芩(酒制)寒水石栀子黄连(酒制)各1.5克防己0.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大热服。
【功用】滋阴清热,祛风除湿。
【主治】肾阴不足,风湿夹热,上蒸于目,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现用于虹膜睫状体炎。
【方论】方中生地、知母滋阴抑阳;黄连、黄芩、黄柏、寒水石苦寒泻火,芩、连用酒制,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防风、蔓荆子、白芷、羌活、独括、防己祛风除湿;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清热,散风除湿之功。
抑阴散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五。
【异名】回阳玉龙膏(《保婴撮要》卷十五)。
【组成】草乌(炒)60克南星白芷各30克肉桂15克赤芍药(炒)30克
【用法】上各研末。葱汤或热酒调涂。
【功用】温经活血,助阳行阴。
【主治】阴证疮疡。元气虚寒,不能消散,腹痛泄泻,呕吐不食,手足或冷,或不溃敛,筋挛骨痛者。
易黄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
益儿饼
【来源】《万病回春》卷七。
【组成】水红花子使君子(去亮)山楂肉各15克白术(去芦)12克槟榔4.5克木香3克神曲(炒)7.5克
【用法】上药研末,入黄蜡、面,水和作煎饼吃。
【功用】化滞消癖。
【主治】小儿癖疾。
益儿丸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三。
【组成】神曲(炒黄)白芜荑(去扇,炒)各30克宣连(去须)60克陈皮木香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猪胆汁和药末成剂,再入胆内系定口,以浆水煮数沸,取汁和丸,绿豆大。每服10~20丸,米饮下。腹胀,木瓜汤下,不拘时。
【功用】清热泪积,理气杀虫,
【主治】热滞虫积阻于肠胃,食不消化,腹痛腹胀。
益黄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补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陈皮(去白)30克丁香6克(一方用木香)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三岁儿服4.5克,用水80毫升,煎至24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温中理气,健脾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神倦面黄,疳积腹大身瘦。
益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当归15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枣仁9克(捣碎)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炒黑)人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防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妇女心、肝、脾经气郁,年未七七,经水先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