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研制大飞机需要的是信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49:04
  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评论员 丘峦)中国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研制大飞机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下午举行形势报告会,温家宝为与会代表及首都科技界人士做形势报告时表示,要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好这件事情。 <br/><br/>  十分重要的是,今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此前大型飞机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专项”。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也就是在15年之内,中国研制生产的大型飞机要翱翔在神州上空。 <br/><br/>  推动中国研制大型飞机,温家寳的信心何在?温家寳在形势报告中已作出了论述。 <br/><br/>  信心一: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大型飞机需求市场。温家宝称,在民用飞机产业中,大型飞机占90%。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利用飞机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要比利用该技术制造飞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他说,中国本世纪初累计需求大飞机约1500架,价值1000多亿美元。 <br/><br/>  信心二: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型飞机产业,参与世界飞机产业竞争。温家寳说,中国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绝不是说能制造大飞机就可以了,而是要使中国的大飞机成为一个有竞争力产业。目前,中国大飞机研制水准大约落后30到40年,它可能需要几代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 <br/><br/>  信心三: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大型飞机的条件。温家宝表示,中国能把飞船送上天,能把「两弹一星」搞成功,有飞机制造的基础,“中国人一定能够实现大飞机研制的成功”。 <br/><br/>  温家寳对国家制造大型飞机的信心,应该是来之不易的。 <br/><br/>  要看到,中国在研制大飞机方面是走过弯路,跌过大跤的。至今令中国航空工业界耿耿于怀的是“运十”夭折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问题。这两次重大挫折,导致中国制造大飞机的脚步停滞到今天。 <br/><br/>  “运十”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研制的大型飞机,也是第一次下马的大型飞机。 <br/><br/>  “运十”专案于1970年8月启动(又称“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中国21个省市的262个机构参与研制,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此后,又进行了各种科研试飞。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飞西藏时一周飞行5次,连续出勤无事故。 <br/><br/>  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高飞行升限达到11000米,最长空中飞行时间4小时49分。从性能上看,“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已经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当时的航空航太工业部评价其为“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br/><br/>  “运十”飞机的研制在技术上有10项突破。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中国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的项目,最终却遭遇下马。80年代中期,“708工程”在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使中国痛失了一个发展大型飞机的机遇。 <br/><br/>  “三步走”计划又是什么呢?这是中国借助外国技术力量研制大型飞机的计划,又是一次流产的计划。 <br/><br/>  “运十”结束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又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结果是,“三步走”没有走下去。1997年8月,波音并购了麦道公司,麦道90项目在生产试飞两架后就仓促结束。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于是,中国一切有关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br/><br/>  对于“运十”的结局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至今议论纷纭,说法颇多,可能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并不深入,那就是信心问题。说到底,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制造大型飞机有信心吗?有心理准备吗?有民意基础吗?可能都不完备。尤其是对市场的需求,对形成一个大规模产业的前景,可能都没有办法作出充分的评估。所以,仓促上马,仓促下马,是必然的结局。 <br/><br/>  如果从1970年中国决定制造大飞机算起,至今已是36年了。今天的中国,与36年前相比,恐怕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中国不仅有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强盛的国力,中国最重要的是有了信心。今天,中国要制造大型飞机,不会缺资金,不会缺人才,更加不会缺的是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一个振奋的民族。有了信心,中国才有可能迈越过去的风风雨雨,踏平以前的坎坎坷坷。 <br/><br/>  中国,需要制造大飞机了!&nbsp;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评论员 丘峦)中国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研制大飞机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下午举行形势报告会,温家宝为与会代表及首都科技界人士做形势报告时表示,要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好这件事情。 <br/><br/>  十分重要的是,今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此前大型飞机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专项”。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也就是在15年之内,中国研制生产的大型飞机要翱翔在神州上空。 <br/><br/>  推动中国研制大型飞机,温家寳的信心何在?温家寳在形势报告中已作出了论述。 <br/><br/>  信心一: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大型飞机需求市场。温家宝称,在民用飞机产业中,大型飞机占90%。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利用飞机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要比利用该技术制造飞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他说,中国本世纪初累计需求大飞机约1500架,价值1000多亿美元。 <br/><br/>  信心二: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型飞机产业,参与世界飞机产业竞争。温家寳说,中国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绝不是说能制造大飞机就可以了,而是要使中国的大飞机成为一个有竞争力产业。目前,中国大飞机研制水准大约落后30到40年,它可能需要几代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 <br/><br/>  信心三: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大型飞机的条件。温家宝表示,中国能把飞船送上天,能把「两弹一星」搞成功,有飞机制造的基础,“中国人一定能够实现大飞机研制的成功”。 <br/><br/>  温家寳对国家制造大型飞机的信心,应该是来之不易的。 <br/><br/>  要看到,中国在研制大飞机方面是走过弯路,跌过大跤的。至今令中国航空工业界耿耿于怀的是“运十”夭折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问题。这两次重大挫折,导致中国制造大飞机的脚步停滞到今天。 <br/><br/>  “运十”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研制的大型飞机,也是第一次下马的大型飞机。 <br/><br/>  “运十”专案于1970年8月启动(又称“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中国21个省市的262个机构参与研制,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此后,又进行了各种科研试飞。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飞西藏时一周飞行5次,连续出勤无事故。 <br/><br/>  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高飞行升限达到11000米,最长空中飞行时间4小时49分。从性能上看,“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已经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当时的航空航太工业部评价其为“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br/><br/>  “运十”飞机的研制在技术上有10项突破。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中国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的项目,最终却遭遇下马。80年代中期,“708工程”在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使中国痛失了一个发展大型飞机的机遇。 <br/><br/>  “三步走”计划又是什么呢?这是中国借助外国技术力量研制大型飞机的计划,又是一次流产的计划。 <br/><br/>  “运十”结束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又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结果是,“三步走”没有走下去。1997年8月,波音并购了麦道公司,麦道90项目在生产试飞两架后就仓促结束。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于是,中国一切有关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br/><br/>  对于“运十”的结局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至今议论纷纭,说法颇多,可能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并不深入,那就是信心问题。说到底,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制造大型飞机有信心吗?有心理准备吗?有民意基础吗?可能都不完备。尤其是对市场的需求,对形成一个大规模产业的前景,可能都没有办法作出充分的评估。所以,仓促上马,仓促下马,是必然的结局。 <br/><br/>  如果从1970年中国决定制造大飞机算起,至今已是36年了。今天的中国,与36年前相比,恐怕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中国不仅有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强盛的国力,中国最重要的是有了信心。今天,中国要制造大型飞机,不会缺资金,不会缺人才,更加不会缺的是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一个振奋的民族。有了信心,中国才有可能迈越过去的风风雨雨,踏平以前的坎坎坷坷。 <br/><br/>  中国,需要制造大飞机了!&nbsp;
<p>遥想运十当年,国人以为豪。</p><p>谈笑间,希望胎死腹中。</p><p>希望悲剧不要重演</p><p></p>
<p>看来技术不是门槛了。对市场准入的限制也是有所考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