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大飞机需要的是信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9:14:2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font color="#000000" style="FONT-SIZE: 22px;"><strong>社评:中国研制大飞机需要的是信心</strong></font></td></tr><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br/><font style="FONT-SIZE: 14px;">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font> &nbsp;&nbsp;2006-05-26&nbsp;&nbsp;</td></tr></tbody></table><br/><br/><table height="2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id="zoom" valign="top"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50%;"><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MARGIN: 1px 7px 3px 4px;"><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upload/200605/26/100147378.jpg" border="0" name="normal" alt=""/>
                                                                </td></tr><tr><td align="center">中国大飞机“运十”曾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td></tr></tbody></table>  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评论员 丘峦)中国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研制大飞机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下午举行形势报告会,温家宝为与会代表及首都科技界人士做形势报告时表示,要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好这件事情。 <br/><br/>  十分重要的是,今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此前大型飞机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专项”。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也就是在15年之内,中国研制生产的大型飞机要翱翔在神州上空。 <br/><br/>  推动中国研制大型飞机,温家寳的信心何在?温家寳在形势报告中已作出了论述。 <br/><br/>  信心一: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大型飞机需求市场。温家宝称,在民用飞机产业中,大型飞机占90%。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利用飞机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要比利用该技术制造飞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他说,中国本世纪初累计需求大飞机约1500架,价值1000多亿美元。 <br/><br/>  信心二: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型飞机产业,参与世界飞机产业竞争。温家寳说,中国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绝不是说能制造大飞机就可以了,而是要使中国的大飞机成为一个有竞争力产业。目前,中国大飞机研制水准大约落后30到40年,它可能需要几代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 <br/><br/>  信心三: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大型飞机的条件。温家宝表示,中国能把飞船送上天,能把「两弹一星」搞成功,有飞机制造的基础,“中国人一定能够实现大飞机研制的成功”。 <br/><br/>  温家寳对国家制造大型飞机的信心,应该是来之不易的。 <br/><br/>  要看到,中国在研制大飞机方面是走过弯路,跌过大跤的。至今令中国航空工业界耿耿于怀的是“运十”夭折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问题。这两次重大挫折,导致中国制造大飞机的脚步停滞到今天。 <br/><br/>  “运十”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研制的大型飞机,也是第一次下马的大型飞机。 <br/><br/>  “运十”专案于1970年8月启动(又称“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中国21个省市的262个机构参与研制,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此后,又进行了各种科研试飞。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飞西藏时一周飞行5次,连续出勤无事故。 <br/><br/>  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高飞行升限达到11000米,最长空中飞行时间4小时49分。从性能上看,“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已经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当时的航空航太工业部评价其为“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br/><br/>  “运十”飞机的研制在技术上有10项突破。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中国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的项目,最终却遭遇下马。80年代中期,“708工程”在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使中国痛失了一个发展大型飞机的机遇。 <br/><br/>  “三步走”计划又是什么呢?这是中国借助外国技术力量研制大型飞机的计划,又是一次流产的计划。 <br/><br/>  “运十”结束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又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结果是,“三步走”没有走下去。1997年8月,波音并购了麦道公司,麦道90项目在生产试飞两架后就仓促结束。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于是,中国一切有关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br/><br/>  对于“运十”的结局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至今议论纷纭,说法颇多,可能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并不深入,那就是信心问题。说到底,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制造大型飞机有信心吗?有心理准备吗?有民意基础吗?可能都不完备。尤其是对市场的需求,对形成一个大规模产业的前景,可能都没有办法作出充分的评估。所以,仓促上马,仓促下马,是必然的结局。 <br/><br/>  如果从1970年中国决定制造大飞机算起,至今已是36年了。今天的中国,与36年前相比,恐怕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中国不仅有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强盛的国力,中国最重要的是有了信心。今天,中国要制造大型飞机,不会缺资金,不会缺人才,更加不会缺的是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一个振奋的民族。有了信心,中国才有可能迈越过去的风风雨雨,踏平以前的坎坎坷坷。 <br/><br/>  中国,需要制造大飞机了!&nbsp;</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font color="#000000" style="FONT-SIZE: 22px;"><strong>社评:中国研制大飞机需要的是信心</strong></font></td></tr><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br/><font style="FONT-SIZE: 14px;">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font> &nbsp;&nbsp;2006-05-26&nbsp;&nbsp;</td></tr></tbody></table><br/><br/><table height="2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id="zoom" valign="top"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50%;"><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MARGIN: 1px 7px 3px 4px;"><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upload/200605/26/100147378.jpg" border="0" name="normal" alt=""/>
                                                                </td></tr><tr><td align="center">中国大飞机“运十”曾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td></tr></tbody></table>  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评论员 丘峦)中国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研制大飞机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下午举行形势报告会,温家宝为与会代表及首都科技界人士做形势报告时表示,要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好这件事情。 <br/><br/>  十分重要的是,今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此前大型飞机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专项”。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也就是在15年之内,中国研制生产的大型飞机要翱翔在神州上空。 <br/><br/>  推动中国研制大型飞机,温家寳的信心何在?温家寳在形势报告中已作出了论述。 <br/><br/>  信心一: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大型飞机需求市场。温家宝称,在民用飞机产业中,大型飞机占90%。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利用飞机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要比利用该技术制造飞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他说,中国本世纪初累计需求大飞机约1500架,价值1000多亿美元。 <br/><br/>  信心二: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型飞机产业,参与世界飞机产业竞争。温家寳说,中国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绝不是说能制造大飞机就可以了,而是要使中国的大飞机成为一个有竞争力产业。目前,中国大飞机研制水准大约落后30到40年,它可能需要几代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 <br/><br/>  信心三: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大型飞机的条件。温家宝表示,中国能把飞船送上天,能把「两弹一星」搞成功,有飞机制造的基础,“中国人一定能够实现大飞机研制的成功”。 <br/><br/>  温家寳对国家制造大型飞机的信心,应该是来之不易的。 <br/><br/>  要看到,中国在研制大飞机方面是走过弯路,跌过大跤的。至今令中国航空工业界耿耿于怀的是“运十”夭折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问题。这两次重大挫折,导致中国制造大飞机的脚步停滞到今天。 <br/><br/>  “运十”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研制的大型飞机,也是第一次下马的大型飞机。 <br/><br/>  “运十”专案于1970年8月启动(又称“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中国21个省市的262个机构参与研制,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此后,又进行了各种科研试飞。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飞西藏时一周飞行5次,连续出勤无事故。 <br/><br/>  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高飞行升限达到11000米,最长空中飞行时间4小时49分。从性能上看,“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已经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当时的航空航太工业部评价其为“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br/><br/>  “运十”飞机的研制在技术上有10项突破。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中国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的项目,最终却遭遇下马。80年代中期,“708工程”在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使中国痛失了一个发展大型飞机的机遇。 <br/><br/>  “三步走”计划又是什么呢?这是中国借助外国技术力量研制大型飞机的计划,又是一次流产的计划。 <br/><br/>  “运十”结束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又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结果是,“三步走”没有走下去。1997年8月,波音并购了麦道公司,麦道90项目在生产试飞两架后就仓促结束。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于是,中国一切有关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br/><br/>  对于“运十”的结局和“三步走”计划的中止,至今议论纷纭,说法颇多,可能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并不深入,那就是信心问题。说到底,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制造大型飞机有信心吗?有心理准备吗?有民意基础吗?可能都不完备。尤其是对市场的需求,对形成一个大规模产业的前景,可能都没有办法作出充分的评估。所以,仓促上马,仓促下马,是必然的结局。 <br/><br/>  如果从1970年中国决定制造大飞机算起,至今已是36年了。今天的中国,与36年前相比,恐怕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中国不仅有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强盛的国力,中国最重要的是有了信心。今天,中国要制造大型飞机,不会缺资金,不会缺人才,更加不会缺的是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一个振奋的民族。有了信心,中国才有可能迈越过去的风风雨雨,踏平以前的坎坎坷坷。 <br/><br/>  中国,需要制造大飞机了!&nbsp;</td></tr></tbody></table>
<p>又见运十贴……</p>
<p>信心?哪里还有什么信心哪~~~~</p><p>你还是看看本版的那些家伙吧,那也叫“信心”?我看是被美国和欧洲吓傻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慈悲为怀</i>在2006-5-26 17:49:00的发言:</b><br/><p>又见运十贴……</p></div><p></p>不奇怪,一但定案,2、30十年时间延绵不断的数千亿资金就要砸在地方上,比之奥运、世博的拉动作用如何??即使项目失败,钱是收不回的,出力者在地方上也成了可以贡起来的人物啦!!泽被家人子孙、一方父老、门生故旧,如何不值得下死力去影响中央决策,和那些为利益集团代言的经济学家相比,十倍利而名益盛,笨蛋才不干。
是晕死铁就少不了有人扑通,妈呀,俺不回水,跑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nti_usa</i>在2006-5-26 21:48:00的发言:</b><br/>是晕死铁就少不了有人扑通,妈呀,俺不回水,跑了</div><p></p>一直怀疑扑通是公费上网,控制舆论导向的……
<p>整个项目要投多少钱?</p><p>我愿意捐出13亿分之1的钱!</p><p>就算是失败了,我也心甘情愿。</p><p>中国人不能把尝试的勇气都丢失掉</p>
<p>信心一: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大型飞机需求市场。温家宝称,在民用飞机产业中,大型飞机占90%。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利用飞机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要比利用该技术制造飞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他说,中国本世纪初累计需求大飞机约1500架,价值1000多亿美元。 </p><p>——1500架涉及到4个级别的飞机,如果我们的大客是150座左右的话只有800架左右的市场规模,而且大客要赶在航空公司80-90年代引进的老飞机退役前出来才行,还不算空客和波音的市场,真正归我们的,恐怕要去一个0(都很好了)</p><p><br/><br/>  信心二: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型飞机产业,参与世界飞机产业竞争。温家寳说,中国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绝不是说能制造大飞机就可以了,而是要使中国的大飞机成为一个有竞争力产业。目前,中国大飞机研制水准大约落后30到40年,它可能需要几代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 </p><p>——相当同意,绝对不能当政绩工程来做</p><p><br/><br/>  信心三: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大型飞机的条件。温家宝表示,中国能把飞船送上天,能把「两弹一星」搞成功,有飞机制造的基础,“中国人一定能够实现大飞机研制的成功”。 </p><p><br/>——可以推广「两弹一星」的精神,不能推广「两弹一星」的方法</p>
大家不是对研制大飞机没信心,更不是不相信中国人,我们只不过是不相信这些个只知道吃喝嫖赌的垃圾虫,我们也许误解了航空人,但你得拿些成绩单让大家看呀,不要整天吹牛,如果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东东,请不要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了,好吗?
<p>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发说.</p><p>到底上不上还是要看决策者。</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allout</i>在2006-5-26 18:35:00的发言:</b><br/><p></p>不奇怪,一但定案,2、30十年时间延绵不断的数千亿资金就要砸在地方上,比之奥运、世博的拉动作用如何??即使项目失败,钱是收不回的,出力者在地方上也成了可以贡起来的人物啦!!泽被家人子孙、一方父老、门生故旧,如何不值得下死力去影响中央决策,和那些为利益集团代言的经济学家相比,十倍利而名益盛,笨蛋才不干。</div><p></p>那也要比把几千亿美圆拱手送给美国强!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凤百羽</i>在2006-5-26 21:58:00的发言:</b><br/><p></p>一直怀疑扑通是公费上网,控制舆论导向的……</div><p></p>至少还不是你那种典型的美国式理念。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辛巴</i>在2006-5-26 22:23:00的发言:</b><br/>大家不是对研制大飞机没信心,更不是不相信中国人,我们只不过是不相信这些个只知道吃喝嫖赌的垃圾虫,我们也许误解了航空人,但你得拿些成绩单让大家看呀,不要整天吹牛,如果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东东,请不要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了,好吗?</div><p></p><p>成绩单有啊。</p><p>90年代末以前,航空工业基础建设投资相当于宝刚一期投资,生产资金不知道,不过5%的利润率是死的,回报是4万架各式军用飞机、一个基本齐整的工业体系、在努力研制的这一代飞机,总的说数量比一战飞机总和少许多,体系也比埃塞俄比亚强一些,研制有一定成果。</p><p>民机的话更丁是丁,卯是卯,Y10、MD82、MD90莫不如此,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不过如果您举着高粱先生的大旗,认为国人从来都能用别人1/3~1/5的成本就能做同样甚至更好的事,那我也只有认输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郭炜</i>在2006-5-26 23:38:00的发言:</b><br/><p></p>那也要比把几千亿美圆拱手送给美国强!</div><p></p><p>很有道理,(换算一下是几千亿人民币,空客补贴总额也没几千亿美圆这么多。)即使给屡败屡战的国内项目也比拱手送人强。两种方法:1是战前多算,知道目前不敌,先游击、破袭,待到有把握再决胜负。2是战前不算,仰仗人民币补充,堂堂正战,直到胜利为止。选哪个??</p><p></p>
<p>面向民用标准的战略项目没有国家支持想搞好是扯蛋,</p><p>贪污腐败和项目成败没有必然联系,</p><p>要是现在就能搞出777我们早就是发达国家了,</p><p>理论上我们在材料,电子系统,制造技术等方面都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也确实需要一个项目来整和一下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7 19:24:49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ookship</i>在2006-5-27 12:08:00的发言:</b><br/><p>面向民用标准的战略项目没有国家支持想搞好是扯蛋,</p><p>贪污腐败和项目成败没有必然联系,</p><p>要是现在就能搞出777我们早就是发达国家了,</p><p>理论上我们在材料,电子系统,制造技术等方面都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也确实需要一个项目来整和一下了.</p></div><p></p>但,他们只知道市场,却不明白战略;只知道落后,却不知道追赶。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扑通</i>在2006-5-27 20:21:00的发言:</b><br/><p></p>但,他们只知道市场,却不明白战略;只知道落后,却不知道追赶。</div><p></p><p>战略是什么,先上大军运,先回避市场风险,别让小孩子一出生就去面对饿狼。</p><p>谈民航机不谈市场,那是扯淡。</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eacat</i>在2006-5-28 1:01:00的发言:</b><br/><p></p><p>战略是什么,先上大军运,先回避市场风险,别让小孩子一出生就去面对饿狼。</p><p>谈民航机不谈市场,那是扯淡。</p></div><p></p><p>惊呼~~又见“扯淡”[em06][em06]</p><p>我就说过,“扯淡”肯定是超大的标准语言之一。虽然该词起源于过去,走红于赵本山,但被发扬光大却是在超大,超大~~~~厉害啊[em17][em17]</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8 9:38:05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炮声</i>在2006-5-28 9:25:00的发言:</b><br/>说到信心,我认为"大飞"项目要让"上飞"回避,"上飞"被刮宫太多已经形成习惯性流产了,那地方秽气.[em01][em01][em01]</div><p></p>……就这句话就可以让你被砖头盖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炮声</i>在2006-5-28 9:25:00的发言:</b><br/>说到信心,我认为"大飞"项目要"西飞"牵头,让"上飞"回避,"上飞"被刮宫太多已经形成习惯性流产了,那地方秽气.当然"上飞"的人和物可以用但不能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大飞"项目.干嘛都讲个彩头嘛.[em01][em01][em01]<br/></div><p></p>山头主义又来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izyu</i>在2006-5-28 9:28:00的发言:</b><br/><p></p>……就这句话就可以让你被砖头盖上。</div><p></p>山头主义吹鼓手也来了。[em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扑通</i>在2006-5-28 12:56:00的发言:</b><br/><p></p>山头主义吹鼓手也来了。[em01]</div><p>上飞不过类似一个集训中心,曲终人散,也算山头?<br/>在上海能平心静气做研发,很难。</p>
<p>解决大动力问题,航电什么的已经不是瓶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