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论军天下 第四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03:32
                                                               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我的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一方,首先要做到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然后等待敌方可能被我方战胜的时机。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的主动权在我方,敌方可能被我方战胜的原因在敌方。所以,善于打仗的一方,有能力做到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但没有能力使敌方必然能被我方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强求做到。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的原因是我方善于防守;敌方可能被我方战胜的原因是我方善于攻击。我方防守是因为敌方的力量比我方强大,我方攻击是因为敌方的力量比我方弱小。善于防守的军队,如同隐藏在九层深地的下面,使敌军无法攻到;善于攻击的军队,如同从九霄高空下杀,使敌军无法抵挡。所以,善守善攻的军队既能保存自己又能取得完美胜利。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清楚明白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的主要要求就是能打胜仗。而能打胜仗可以理解为:面对强敌要能防御胜;面对弱敌要能攻击胜。也就是说,防御胜是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要求的底线。
      但是,仅仅靠消极的防御是无法击退强敌的。所以,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要求的防御胜,必然是一种积极防御,也就是在严密防守的同时,秘密准备,主动捕捉敌军攻击或防守上的弱点,一旦机会出现,马上进行反击。
      善于防守是防御胜的前提;善于攻击才是防御胜的关键。在面对强敌时,既不善于防守,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败无疑;善于防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处处被动,不善于防守,但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破绽百出;只有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的军队才能正真实现防御胜;
      所以,打造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不仅指攻击力超强,防御力也要超强。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我的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这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打了胜仗后天下人都说厉害的,这也不是厉害中最厉害的。所以,能举起毫毛并不是力量大,能看见日月并不是视力好,能听到雷声并不是耳朵灵。古代所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对手。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取得的胜利,没有奇妙的胜招,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猛的武功。因为,他们打仗胜利的原因是不出任何差错;毫无差错就是指他们所采用的作战措施都是必胜的,他们只不过是战胜已经处于败势的敌军。所以,善于打仗的一方,总是先使自己站在不可能被打败的有利位置,又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打败敌人的机会。所以,必胜的军队总是首先胜券在握后,才去寻求战机;必败的军队往往是先急于交战,然后再去寻求胜机。善于用兵打仗的将帅,要钻研用兵取胜的方法,要保持严明的军纪,这样就能成为战争胜败的主宰。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清楚明白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的主要要求是:面对弱敌要能攻击胜。
      但是,由于自己比对方强大,就不计成本的蛮攻蛮打的话,也是难以打败敌军的。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要求的攻击胜,显然要用最小代价来取得胜利。所以,面对弱敌时,不能有轻敌思想,首先要做好防御工作,不能有任何差错;然后再寻找敌军防守上的破绽,并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机会来临,立即给予痛击;最后乘胜追击,一举击溃敌军。
      善于攻击是攻击胜的要求;善于防御才是攻击胜的保障。在面对弱敌时,既不善于防守,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无法取胜;善于防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处处碰壁;不善于防守,但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破绽百出;只有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的军队才能正真实现攻击胜。
      所以必胜的军队,必然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必败的军队,必然既不善于防守,又不善于攻击。
      打造一支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的军队,是军队各级指挥官的首要责任。作为军队的统帅,更是责任重大,因为军队是否善于防守,是否善于攻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决策指挥是否正确合理。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我的译文】兵力衡量方法有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度,就是丈量耕地面积;第二步是量,就是计量粮食产量;第三步是数,就是统计人口数量;第四步是称,就是衡量兵力多寡;第五步是胜,就是推算胜率高低。国土地理决定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决定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决定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决定兵力多寡,兵力多寡决定胜率高低。所以,必胜一方的兵力和必败一方的兵力相比就像用镒对比铢,必败一方的兵力和必胜一方的兵力相比就像用铢对比镒。兵力强大一方的善战士兵们,就像在万丈悬崖上的山涧里的决堤积水一样,势不可挡,这就是实力啊!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支军队的军人数量,也就是兵力是决定军队战斗力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支百万大军的实力和一支万人军队的实力,显然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
       一个国家兵力的多寡和领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实力是密不可分的。
      领土面积越多,需要防守它们的兵力就越多;人口数量越多,需要保护他们兵力就越多;经济实力越强,海内外利益就越多,需要护卫它们的兵力就越多。当然,国家的领土面积越多,人口数量越多,经济实力越强,国家的国力也越强大。
      维持一支百万级数量的军队,需要的开支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是无法负担的。所以,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承受能力,现实受危险程度和战略目标等,维持一支数量合理的军队。
      国家现有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潜在的军事动员力量更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战略部分。国家现有的军事力量和潜在的军事动员力量构成了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全景图。
      强大的国力,必然有与之相称的强大军力。可以说,国力决定军力。国力是实现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所要求的能打胜仗的重要保证。                                                               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我的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一方,首先要做到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然后等待敌方可能被我方战胜的时机。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的主动权在我方,敌方可能被我方战胜的原因在敌方。所以,善于打仗的一方,有能力做到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但没有能力使敌方必然能被我方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强求做到。我方不可能被敌方战胜的原因是我方善于防守;敌方可能被我方战胜的原因是我方善于攻击。我方防守是因为敌方的力量比我方强大,我方攻击是因为敌方的力量比我方弱小。善于防守的军队,如同隐藏在九层深地的下面,使敌军无法攻到;善于攻击的军队,如同从九霄高空下杀,使敌军无法抵挡。所以,善守善攻的军队既能保存自己又能取得完美胜利。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清楚明白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的主要要求就是能打胜仗。而能打胜仗可以理解为:面对强敌要能防御胜;面对弱敌要能攻击胜。也就是说,防御胜是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要求的底线。
      但是,仅仅靠消极的防御是无法击退强敌的。所以,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要求的防御胜,必然是一种积极防御,也就是在严密防守的同时,秘密准备,主动捕捉敌军攻击或防守上的弱点,一旦机会出现,马上进行反击。
      善于防守是防御胜的前提;善于攻击才是防御胜的关键。在面对强敌时,既不善于防守,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败无疑;善于防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处处被动,不善于防守,但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破绽百出;只有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的军队才能正真实现防御胜;
      所以,打造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不仅指攻击力超强,防御力也要超强。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我的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这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打了胜仗后天下人都说厉害的,这也不是厉害中最厉害的。所以,能举起毫毛并不是力量大,能看见日月并不是视力好,能听到雷声并不是耳朵灵。古代所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对手。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取得的胜利,没有奇妙的胜招,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猛的武功。因为,他们打仗胜利的原因是不出任何差错;毫无差错就是指他们所采用的作战措施都是必胜的,他们只不过是战胜已经处于败势的敌军。所以,善于打仗的一方,总是先使自己站在不可能被打败的有利位置,又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打败敌人的机会。所以,必胜的军队总是首先胜券在握后,才去寻求战机;必败的军队往往是先急于交战,然后再去寻求胜机。善于用兵打仗的将帅,要钻研用兵取胜的方法,要保持严明的军纪,这样就能成为战争胜败的主宰。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清楚明白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的主要要求是:面对弱敌要能攻击胜。
      但是,由于自己比对方强大,就不计成本的蛮攻蛮打的话,也是难以打败敌军的。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要求的攻击胜,显然要用最小代价来取得胜利。所以,面对弱敌时,不能有轻敌思想,首先要做好防御工作,不能有任何差错;然后再寻找敌军防守上的破绽,并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机会来临,立即给予痛击;最后乘胜追击,一举击溃敌军。
      善于攻击是攻击胜的要求;善于防御才是攻击胜的保障。在面对弱敌时,既不善于防守,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无法取胜;善于防守,不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处处碰壁;不善于防守,但善于攻击的军队必然破绽百出;只有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的军队才能正真实现攻击胜。
      所以必胜的军队,必然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必败的军队,必然既不善于防守,又不善于攻击。
      打造一支既善于防守,又善于攻击的军队,是军队各级指挥官的首要责任。作为军队的统帅,更是责任重大,因为军队是否善于防守,是否善于攻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决策指挥是否正确合理。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我的译文】兵力衡量方法有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度,就是丈量耕地面积;第二步是量,就是计量粮食产量;第三步是数,就是统计人口数量;第四步是称,就是衡量兵力多寡;第五步是胜,就是推算胜率高低。国土地理决定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决定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决定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决定兵力多寡,兵力多寡决定胜率高低。所以,必胜一方的兵力和必败一方的兵力相比就像用镒对比铢,必败一方的兵力和必胜一方的兵力相比就像用铢对比镒。兵力强大一方的善战士兵们,就像在万丈悬崖上的山涧里的决堤积水一样,势不可挡,这就是实力啊!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支军队的军人数量,也就是兵力是决定军队战斗力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支百万大军的实力和一支万人军队的实力,显然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
       一个国家兵力的多寡和领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实力是密不可分的。
      领土面积越多,需要防守它们的兵力就越多;人口数量越多,需要保护他们兵力就越多;经济实力越强,海内外利益就越多,需要护卫它们的兵力就越多。当然,国家的领土面积越多,人口数量越多,经济实力越强,国家的国力也越强大。
      维持一支百万级数量的军队,需要的开支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是无法负担的。所以,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承受能力,现实受危险程度和战略目标等,维持一支数量合理的军队。
      国家现有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潜在的军事动员力量更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战略部分。国家现有的军事力量和潜在的军事动员力量构成了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全景图。
      强大的国力,必然有与之相称的强大军力。可以说,国力决定军力。国力是实现政治利益集团对军队所要求的能打胜仗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