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论军天下 第七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51:07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我的译文】孙子说:战争的一般规律是:将帅接受国君的任命,从集结军队聚齐兵众,到安营扎寨两军对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率军与敌军争夺谁能先达战地。率军争先的难处,就是要将绕行变成直行,将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所以,我方要设法使敌军绕远路行军,并且要用好处诱惑他们,从而减缓他们的行军速度。这样,即使我军比敌军后出发,也能比敌军先到达战地。这是知晓迂直计谋的将帅。
       对于这段话,我们现在可以这样理解:在春秋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往往在陆地表面上进行,并且只有当军队和军队短兵相接时,战斗才能打响。近距离搏杀是主要方式。所以,哪一方军队先处战地,就会占得有利条件,也就更容易获胜。
      现在的战争,交战双方要保护或攻击的目标,可以说99%都在陆地表面上。这是由人类能够活动的范围所限定的。但是,现在对地面目标的攻击来源,可能来自海、陆、空的任何一个地点。从太空打击地面目标,太不经济实惠,一般不予考虑;要打击也会打击太空目标或高空目标。
      从海、陆、空的任何一个地点发出的攻击弹,都要经由目标空域后,才能击中目标,所以目标空域的掌控权,也就是制空权就是现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要争夺的第一主动权。没有制空权的一方,其空中目标,地面目标和海面目标都会成为对方的活靶。
      无论交战双方在制空权的争夺中结果如何,如果战争发展到海战、地面战,那么,先处战地就成为交战双方要争夺的第二主动权。现在的战地可能在空域、陆域或海域,也有可能是三域的混合,还可能涉及太空。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我的译文】所以,率军争先是为了先达战地的好处,但率军争先也是有危险的。如果率整军与敌军争夺先达好处,那么我军必然来不及率先赶到。如果放弃军资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如果轻装赶赴,日夜不停,奔走百里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三军主将都会有被擒的危险;而且强壮的士兵先赶到,疲弱的士兵掉队落伍,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赶到;如果奔走五十里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前军主将有折损的危险,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只有半数的人马能赶到;如果奔走三十里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赶到。所以,军队没有车辆军资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没有粮草食物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没有物资储备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争夺主动权是为了在战争中获得有利条件,但争夺的过程,必然困难重重,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主动权有清楚的认识。
      先处战地在上篇中已经论述过,不再多说。
      一个国家对空域的控制能力由国家的防空能力和突防能力构成。国家的防空能力主要由海、陆、空三军和导弹部队的防空力量组成。国家的突防能力,主要由海、陆、空三军和导弹部队的攻击力量组成。防空,主要包括发现、识别、定位、追踪、拦截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能力强弱,都会影响防空能力。突防能力主要通过导弹或飞行器的变轨、规避、隐形,多弹联动,饱和攻击,战术欺骗,干扰或损毁对方侦察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等方法手段来体现。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我的译文】所以,如果不了解敌对国家的用兵意图,我军就不能预先与敌军发生冲突; 如果不熟悉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地貌,就不能行军;如果不使用本地向导,就不能获得地形上的便利。
      所以,军队凭借欺骗伪装生存,根据是否有利行动,通过兵力分散集合来应变。所以,军队急速行军要像迅猛的飚风;缓慢推进要像整齐的树林;侵土掠地要像燎原的烈火; 静止不动要像屹立的高山;行踪难测要像飘荡的浮云;攻势发动要像震天的响雷。夺取重要乡镇后要分兵把守,扩大战地后要分析利弊,权衡轻重得失后再采取行动。事先懂得迂直计策的一方就能胜出,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争夺主动权危险重重,所以,我们要知道如何有效夺取主动权。
      能否夺取制空权,取决于交战双方的防空能力和突防能力。如果我方和敌方相比:防空能力弱,突防能力也弱的话,制空权必然被敌方控制;防空能力弱,突防能力强的话,双方的损失都会很大;防空能力强,突防能力弱的话,制空权的作用就不大;防空能力强,突防能力也强的话,制空权就能被我方控制。
      能否先处战地,取决于双方军队出发地与战地的距离;兵力及武器装备的运送能力;后勤的保障能力;天气、道路、地理环境的是否有利;敌方可能采取的各种破坏、阻碍手段;以及我方对各种状况的处置应对能力。
      在敌我双方硬实力(武器装备等)确定的情况下,软实力,也就是军队的处置应变能力,往往决定主动权的归属。
      无论交战双方争夺第一主动权还是第二主动权,孙武在这里揭示的迂直之计,以及原文和译文所述的方法手段,依然是交战双方必然采用的战术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主动权争夺战中胜出。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我的译文】《军政》里说:用语言互相听不见,所以使用金鼓;用动作互相看不见,所以使用旌旗。所以,夜间作战多用金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金鼓、旌旗,是为了统一全军将士的视听,便于指挥。全军将士已经集中统一号令,那么,勇敢的人就不能单独前进,怯弱的人也不能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
      在春秋时期,由于通讯工具的缺乏,在作战时,指挥命令的下达,通过鼓声或旌旗挥动来实现统一指挥,也是符合当时现实的方法。
      现在的指挥通讯体系基本以信息网络设备为基础,信息网络系统为载体,根据作战需求,可将相关信息和作战指令瞬间下达到各级相关部队;必要时,可以直达作战士兵处。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我的译文】所以,军队的士气可以改变,将帅的心意也可以改变。因此,早晨军队士气猛锐,中午军队士气衰败,傍晚军队士气衰竭。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一方,要避开敌军的锐气,在敌军士气衰败或衰竭时出击。这是处理士气的方法。用严整的军队对付混乱的敌军,用静默的军队对付喧闹的敌军,这是处理军心的方法。用接近战地的军队对付远道而来的敌军,用休整充分的军队对付疲劳困顿的敌军,用饱餐足食的军队对付饥肠辘辘的敌军,这是处理战力的方法。不要阻拦阵形严整的敌军,不要攻击阵势强大的敌军,这是处理应变的方法。
      孙武在这里总结的六种作战原则和三种避战原则,是合情合理的,古今通用。其核心的战术理念就是用优势的军队对付劣势的敌军,同时避开优势的敌军。这些原则也为如何使军队占据优势地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我的译文】所以,打仗的注意事项是: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军,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的敌军,不要追击假装败逃的敌军,不要进攻士气高昂的敌军,不要去消灭小股引诱的敌军,不要阻击主动归国回家的敌军,围攻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逼迫走投无路的敌军,这些都是用兵打仗需要注意的事项。
       孙武在这里总结的打仗注意事项,与有些战例符合,又与有些战例不符合。说明,在具体实战中,许多战场条件和敌我军情是不同的,不能机械地套用。比如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军这一项,如果敌军是孤军,我方也不攻吗?如果敌军已经弹尽粮绝,我方也不攻吗?如果敌军占据的高地是我方前行的必经之路,我方也不攻吗?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根据战场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做出调整。军队的灵活性也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一种体现。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我的译文】孙子说:战争的一般规律是:将帅接受国君的任命,从集结军队聚齐兵众,到安营扎寨两军对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率军与敌军争夺谁能先达战地。率军争先的难处,就是要将绕行变成直行,将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所以,我方要设法使敌军绕远路行军,并且要用好处诱惑他们,从而减缓他们的行军速度。这样,即使我军比敌军后出发,也能比敌军先到达战地。这是知晓迂直计谋的将帅。
       对于这段话,我们现在可以这样理解:在春秋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往往在陆地表面上进行,并且只有当军队和军队短兵相接时,战斗才能打响。近距离搏杀是主要方式。所以,哪一方军队先处战地,就会占得有利条件,也就更容易获胜。
      现在的战争,交战双方要保护或攻击的目标,可以说99%都在陆地表面上。这是由人类能够活动的范围所限定的。但是,现在对地面目标的攻击来源,可能来自海、陆、空的任何一个地点。从太空打击地面目标,太不经济实惠,一般不予考虑;要打击也会打击太空目标或高空目标。
      从海、陆、空的任何一个地点发出的攻击弹,都要经由目标空域后,才能击中目标,所以目标空域的掌控权,也就是制空权就是现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要争夺的第一主动权。没有制空权的一方,其空中目标,地面目标和海面目标都会成为对方的活靶。
      无论交战双方在制空权的争夺中结果如何,如果战争发展到海战、地面战,那么,先处战地就成为交战双方要争夺的第二主动权。现在的战地可能在空域、陆域或海域,也有可能是三域的混合,还可能涉及太空。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我的译文】所以,率军争先是为了先达战地的好处,但率军争先也是有危险的。如果率整军与敌军争夺先达好处,那么我军必然来不及率先赶到。如果放弃军资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如果轻装赶赴,日夜不停,奔走百里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三军主将都会有被擒的危险;而且强壮的士兵先赶到,疲弱的士兵掉队落伍,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赶到;如果奔走五十里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前军主将有折损的危险,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只有半数的人马能赶到;如果奔走三十里去争夺先达好处,那么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赶到。所以,军队没有车辆军资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没有粮草食物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没有物资储备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争夺主动权是为了在战争中获得有利条件,但争夺的过程,必然困难重重,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主动权有清楚的认识。
      先处战地在上篇中已经论述过,不再多说。
      一个国家对空域的控制能力由国家的防空能力和突防能力构成。国家的防空能力主要由海、陆、空三军和导弹部队的防空力量组成。国家的突防能力,主要由海、陆、空三军和导弹部队的攻击力量组成。防空,主要包括发现、识别、定位、追踪、拦截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能力强弱,都会影响防空能力。突防能力主要通过导弹或飞行器的变轨、规避、隐形,多弹联动,饱和攻击,战术欺骗,干扰或损毁对方侦察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等方法手段来体现。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我的译文】所以,如果不了解敌对国家的用兵意图,我军就不能预先与敌军发生冲突; 如果不熟悉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地貌,就不能行军;如果不使用本地向导,就不能获得地形上的便利。
      所以,军队凭借欺骗伪装生存,根据是否有利行动,通过兵力分散集合来应变。所以,军队急速行军要像迅猛的飚风;缓慢推进要像整齐的树林;侵土掠地要像燎原的烈火; 静止不动要像屹立的高山;行踪难测要像飘荡的浮云;攻势发动要像震天的响雷。夺取重要乡镇后要分兵把守,扩大战地后要分析利弊,权衡轻重得失后再采取行动。事先懂得迂直计策的一方就能胜出,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争夺主动权危险重重,所以,我们要知道如何有效夺取主动权。
      能否夺取制空权,取决于交战双方的防空能力和突防能力。如果我方和敌方相比:防空能力弱,突防能力也弱的话,制空权必然被敌方控制;防空能力弱,突防能力强的话,双方的损失都会很大;防空能力强,突防能力弱的话,制空权的作用就不大;防空能力强,突防能力也强的话,制空权就能被我方控制。
      能否先处战地,取决于双方军队出发地与战地的距离;兵力及武器装备的运送能力;后勤的保障能力;天气、道路、地理环境的是否有利;敌方可能采取的各种破坏、阻碍手段;以及我方对各种状况的处置应对能力。
      在敌我双方硬实力(武器装备等)确定的情况下,软实力,也就是军队的处置应变能力,往往决定主动权的归属。
      无论交战双方争夺第一主动权还是第二主动权,孙武在这里揭示的迂直之计,以及原文和译文所述的方法手段,依然是交战双方必然采用的战术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主动权争夺战中胜出。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我的译文】《军政》里说:用语言互相听不见,所以使用金鼓;用动作互相看不见,所以使用旌旗。所以,夜间作战多用金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金鼓、旌旗,是为了统一全军将士的视听,便于指挥。全军将士已经集中统一号令,那么,勇敢的人就不能单独前进,怯弱的人也不能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
      在春秋时期,由于通讯工具的缺乏,在作战时,指挥命令的下达,通过鼓声或旌旗挥动来实现统一指挥,也是符合当时现实的方法。
      现在的指挥通讯体系基本以信息网络设备为基础,信息网络系统为载体,根据作战需求,可将相关信息和作战指令瞬间下达到各级相关部队;必要时,可以直达作战士兵处。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我的译文】所以,军队的士气可以改变,将帅的心意也可以改变。因此,早晨军队士气猛锐,中午军队士气衰败,傍晚军队士气衰竭。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一方,要避开敌军的锐气,在敌军士气衰败或衰竭时出击。这是处理士气的方法。用严整的军队对付混乱的敌军,用静默的军队对付喧闹的敌军,这是处理军心的方法。用接近战地的军队对付远道而来的敌军,用休整充分的军队对付疲劳困顿的敌军,用饱餐足食的军队对付饥肠辘辘的敌军,这是处理战力的方法。不要阻拦阵形严整的敌军,不要攻击阵势强大的敌军,这是处理应变的方法。
      孙武在这里总结的六种作战原则和三种避战原则,是合情合理的,古今通用。其核心的战术理念就是用优势的军队对付劣势的敌军,同时避开优势的敌军。这些原则也为如何使军队占据优势地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我的译文】所以,打仗的注意事项是: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军,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的敌军,不要追击假装败逃的敌军,不要进攻士气高昂的敌军,不要去消灭小股引诱的敌军,不要阻击主动归国回家的敌军,围攻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逼迫走投无路的敌军,这些都是用兵打仗需要注意的事项。
       孙武在这里总结的打仗注意事项,与有些战例符合,又与有些战例不符合。说明,在具体实战中,许多战场条件和敌我军情是不同的,不能机械地套用。比如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军这一项,如果敌军是孤军,我方也不攻吗?如果敌军已经弹尽粮绝,我方也不攻吗?如果敌军占据的高地是我方前行的必经之路,我方也不攻吗?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根据战场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做出调整。军队的灵活性也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