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对话录【第六部分】 德国驻华大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3:18
动物园里只有一头野兽最猛并非好事
<P>         ——访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
<P>    欧洲要起来,要进一步醒过来,掌握中国等全球其他国家的脉动。
<P>    风云背景
<P>    对许多中国民众来说,德国是个令人熟悉又尊敬的名词。
<P>    德国虽然在二战中战败了,但是很快从瓦砾中复生。如果在中国民间进行民意调查,德国想必是深受人们喜欢的国家之一。尤其近十年来德国企业在中国创立了品牌效应,桑塔纳、大众、奔驰、宝马等牌子的汽车几乎占了中国市场的1/4,其他如西门子公司、上海即将建造的磁悬浮火车,更令中国民众刮目相看。
<P>    今年是中德建交30周年,对现任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使他深感自豪的年头。笔者在日前访问他时,言谈之间,他认为德国企业在中国成功的经验,基于两项因素:一、德国企业界到中国时都抱着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期望;二、德国企业界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深具信心。
<P>    薄德磊大使说得一口流利且字正腔圆的英文,因此,他和笔者的对谈,交心而愉快,访谈过后他本邀请笔者和他共饮德国酒,但由于笔者另有约晤只能留待“下次”。晤谈过后,薄德磊大使带领我参观刚建好的、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德国驻华大使馆,并兴致勃勃地为笔者介绍欧洲几国合作制造、可乘坐旅客1000人的A1300客机。这种庞大的客机据说已订单全满,订户中也包括中国。
<P>    阮次山(以下简称阮):大使先生,德国商界在中国投资表现出色,像大众汽车和西门子,成功之道何在?
<P>    薄德磊(以下简称薄):一句话——他们不单到这里来,更打定主意留在这里(中国)。他们一开始就明白到这儿是来投资,并非所有公司在首年就有好业绩。
<P>    阮:德商最喜欢在中国投资哪些业务?
<P>    薄:开始时是国际优质产品,如电器电子产品和汽车以及与科技有关的产品及化工产品等。德商不只着眼中国国内市场,不只视中国为打开区内市场的跳板,还看准中国入世后的潜力,到中国生产之余更与中国公司一起发展出口业务。
<P>    阮:经济发展有赖政治稳定,现在德国商界满意中国政局吗?
<P>    薄:出色的资本家并不会太冒风险,他们认为在中国投资不失为上策。不然只会触怒股东。若投资在其他地方,风险较大利润较少——他们都要赚钱呢,那样的话,他们不会这样做。做生意并不是搞社交。
<P>    阮:那外交或政治关系又如何?
<P>    薄:回顾过去,两国的接触,包括意见上的交流都稳健发展,很多时间都提出各样问题。事实证明,相互间是可靠的朋友和伙伴,有时更是关键的朋友和伙伴。
<P>    阮:台湾有报道说美国将购入一家德国造船厂,然后合资生产7艘柴油动力潜水艇,再售给台湾,这报道属实吗?
<P>    薄:不属实。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最近在柏林公开表明,德国不会对台湾出口潜艇,也不存在秘密生产潜艇的阴谋,更不会容许在德国领土上进行类似生产活动。这种行为违背德国一向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也违背了德国整体售武政策。所以这报道毫无根据,绝不属实。
<P>    阮:那么贵国有没有考虑把潜艇设计蓝图卖给美国?
<P>    薄:如果有偷窃蓝图或类似状况那就很难说将会发生什么事。但问题是不会有德国人或德国政府介入其中。德国法律一天存在,便不容许在违法状况下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这是德国公开宣称的对台湾的政策,对台湾售武完全违反这一政策。
<P>    阮:德国9月大选,持亚洲观点的观众并不明白,为何在过去几个月,极左极右言论在欧洲突然盛行,当然这种左右派的观念和中国并不相同,你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吗?
<P>    薄:首先我认为现在并无极左分子,人们害怕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害怕新移民,害怕失业。人们存在恐惧就会回到最基本欲望,往往都不会是好的价值观——譬如保护主义,设法拒人于千里之外,对邻居对外国人不友善,寻找跟自己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希望和共同梦想、以至恐惧的同道中人,这情况往往出现在右翼阵营。他们承诺人们爱听的话,尽管这张支票几乎不必兑现。还好,这政治运动的风险不高,他们在欧洲的人口仅占10%〜15%。德国情况也差不多。若你问民众他们都有同样恐惧,这正是政界所要处理的问题,所谓的政治大党知道该怎样做——就是将不满情绪降到最低。
<P>    阮:真存在这恐惧抑或只出于忧虑?
<P>    薄:全球化令欧洲各国很多人失业。欧洲各国正进行结构性改变,人们觉得失业情况永难改善。欧洲人不及我看到的亚洲人灵活,亚洲人接受任何工作,但在德国以至欧洲,民众依赖社会福利等等,认为即使失业问题也不大,他们尚有些少收入,也许不愿改变和适应转变。德国即将举行的大选也是这样,寄予更大希望的政党或候选人自可占上风,民众必须改变,政党和经济也必须改变,全球化进程有积极面亦有风险。欧洲要起来,要进一步醒过来,掌握中国等全球其他国家的脉动。
<P>    阮:欧洲国家、尤其德国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进程?
<P>    薄:部分原因是他们不负责任的想法。他们认为全球化弊多于利,他们看不到全球化早已带来好处。各式各样货品,各式各样机会,这方面政界人士宜多加解释,而不是出事之后才解释,加深他们对全球化的了解并减少他们的恐惧。全球化就是大家可加强参与,分担生产,分享收入。既是全球社会一部分又岂能与社会分离?我认为全球化影响只会有增无减,所以我们将较前更关注中国情况,而中国也会更加关注欧洲。
<P>    阮: 那么为何欧洲国家政府未能向国民解释全球化的好处呢,为何欧洲人对全球化总有戒心?
<P>    薄:要澄清一点,反对全球化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10%。
<P>    阮:但反对声音很大。
<P>    薄:是的,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从不大吵。
<P>    阮: 有报道说欧盟中有些人建议放弃北约自建军队,这个想法实际吗?为什么有些人想脱离欧盟?
<P>    薄:我相信并非很多人希望脱离北约。我看不到这情况。但你的提问很有意思。欧洲要达成一致的对外安全策略。在动物园里只有一头野兽最猛并非好事,我的意思是德国及其伙伴都得明白,我们需要制定本身的政策、彼此的安全策略,也要设法组织防务。北约之内虽有风险亦可自行做主,因为欧洲将成为北约伙伴。这是很重要的,对全球均势非常重要。因此欧洲必须发挥其角色,而事实上中国也得这样做,我们须肩负应有责任,不能拒绝。我们需要维持北约既有的角色,如在巴尔干半岛的协调工作。维持不同国家军队之间的合作,这些都很重要不能只是空谈,必须成为每天和每个星期实实际际的例行工作——就好像在阿富汗问题上,若外国军队互不相识如何合作?在通讯上、协调上、后勤工作上,有些人应看到北约正面的发展。
<P>    阮:欧洲观点如何?对反恐运动又有何看法?
<P>    薄:这都要需要携手合作,并不能单靠一国的力量去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今天各式军备很易造成破坏,比以前更难做好防御工作,“打恐”不能单靠行动,还得治其本。为何出现恐怖主义,如何解决,分析虽有不同但最后必须联手前进,打击在某些国家和社会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恐怖活动,不然只会助长恐怖分子。
<P>    阮:你提到“打恐”要治其本,媒体中有认为部分原因是回教和伊斯兰国家不满美国过分地支持以色列,认为这种行为太偏见,因此造成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P>    薄:这种看法是对伊斯兰教的误解。伊斯兰教本身是一个好的宗教,一如其他宗教,但却被误导了,这种错误往往导致圣战等的可怕事件,像16和17世纪拉丁美洲天主教会那样。如果人们认为可任意去解释神的意思,就滥用了宗教,后果堪虞,这正是今天的情况。
<P>    阮:为何会发生?
<P>    薄:因为伊斯兰有些组织认为只有他们对未来有一套价值观——开始时是好的价值观,但是后来被误导。这些人认为:有些国家和制度被他们视为敌人,他们根据对可兰经的阐释,认为他们有权利摧毁敌人。
<P>    阮:根据你的经验,以巴有机会和解吗?
<P>    薄:若看不到未来,我就不会当外交官了。你要常常盼望,常常努力,也许是不断的研究工作。不能只向以色列或另一方施压,你要不断地从各方面努力,得到各方及有关当局的支持,不管如何忧烦,你必须继续下去。若放弃就不必有外交工作了,外交工作正是要不断追求可能的事。
<P>    阮:大使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你不太想回答,你同意美国攻打伊拉克吗?
<P>    薄:首先我要说明德国的立场是,毋须使用暴力才是最好解决方法。有时候可能需要动武,但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机会之后,而且在不动武的风险会更大时。我个人对伊拉克问题的看法是:还有很多事情要探究,还要考虑受影响的平民百姓的利益。
<P>    阮:若到了这地步,德国会否愿意与美国联手(攻打伊拉克)呢?
<P>    薄:过去在南斯拉夫我们曾这样做,没有选择,只好行动,不然,就太没有责任感了。没有人可以忘记德国在二次大战中曾造成数以百万计人士死亡,后来引发抗战以结束事端。若今天要做同一样事,我们会站起来说战争可怕,战争永远不是最好办法,永远不是,没有人应追逐战争。
<P>    阮:换句话说,德国只会在联合国旗帜下才会有这种(打伊拉克)的行动吗?
<P>    薄:当然,当然。我国只有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后才会出兵。 </P>动物园里只有一头野兽最猛并非好事
<P>         ——访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
<P>    欧洲要起来,要进一步醒过来,掌握中国等全球其他国家的脉动。
<P>    风云背景
<P>    对许多中国民众来说,德国是个令人熟悉又尊敬的名词。
<P>    德国虽然在二战中战败了,但是很快从瓦砾中复生。如果在中国民间进行民意调查,德国想必是深受人们喜欢的国家之一。尤其近十年来德国企业在中国创立了品牌效应,桑塔纳、大众、奔驰、宝马等牌子的汽车几乎占了中国市场的1/4,其他如西门子公司、上海即将建造的磁悬浮火车,更令中国民众刮目相看。
<P>    今年是中德建交30周年,对现任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使他深感自豪的年头。笔者在日前访问他时,言谈之间,他认为德国企业在中国成功的经验,基于两项因素:一、德国企业界到中国时都抱着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期望;二、德国企业界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深具信心。
<P>    薄德磊大使说得一口流利且字正腔圆的英文,因此,他和笔者的对谈,交心而愉快,访谈过后他本邀请笔者和他共饮德国酒,但由于笔者另有约晤只能留待“下次”。晤谈过后,薄德磊大使带领我参观刚建好的、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德国驻华大使馆,并兴致勃勃地为笔者介绍欧洲几国合作制造、可乘坐旅客1000人的A1300客机。这种庞大的客机据说已订单全满,订户中也包括中国。
<P>    阮次山(以下简称阮):大使先生,德国商界在中国投资表现出色,像大众汽车和西门子,成功之道何在?
<P>    薄德磊(以下简称薄):一句话——他们不单到这里来,更打定主意留在这里(中国)。他们一开始就明白到这儿是来投资,并非所有公司在首年就有好业绩。
<P>    阮:德商最喜欢在中国投资哪些业务?
<P>    薄:开始时是国际优质产品,如电器电子产品和汽车以及与科技有关的产品及化工产品等。德商不只着眼中国国内市场,不只视中国为打开区内市场的跳板,还看准中国入世后的潜力,到中国生产之余更与中国公司一起发展出口业务。
<P>    阮:经济发展有赖政治稳定,现在德国商界满意中国政局吗?
<P>    薄:出色的资本家并不会太冒风险,他们认为在中国投资不失为上策。不然只会触怒股东。若投资在其他地方,风险较大利润较少——他们都要赚钱呢,那样的话,他们不会这样做。做生意并不是搞社交。
<P>    阮:那外交或政治关系又如何?
<P>    薄:回顾过去,两国的接触,包括意见上的交流都稳健发展,很多时间都提出各样问题。事实证明,相互间是可靠的朋友和伙伴,有时更是关键的朋友和伙伴。
<P>    阮:台湾有报道说美国将购入一家德国造船厂,然后合资生产7艘柴油动力潜水艇,再售给台湾,这报道属实吗?
<P>    薄:不属实。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最近在柏林公开表明,德国不会对台湾出口潜艇,也不存在秘密生产潜艇的阴谋,更不会容许在德国领土上进行类似生产活动。这种行为违背德国一向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也违背了德国整体售武政策。所以这报道毫无根据,绝不属实。
<P>    阮:那么贵国有没有考虑把潜艇设计蓝图卖给美国?
<P>    薄:如果有偷窃蓝图或类似状况那就很难说将会发生什么事。但问题是不会有德国人或德国政府介入其中。德国法律一天存在,便不容许在违法状况下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这是德国公开宣称的对台湾的政策,对台湾售武完全违反这一政策。
<P>    阮:德国9月大选,持亚洲观点的观众并不明白,为何在过去几个月,极左极右言论在欧洲突然盛行,当然这种左右派的观念和中国并不相同,你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吗?
<P>    薄:首先我认为现在并无极左分子,人们害怕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害怕新移民,害怕失业。人们存在恐惧就会回到最基本欲望,往往都不会是好的价值观——譬如保护主义,设法拒人于千里之外,对邻居对外国人不友善,寻找跟自己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希望和共同梦想、以至恐惧的同道中人,这情况往往出现在右翼阵营。他们承诺人们爱听的话,尽管这张支票几乎不必兑现。还好,这政治运动的风险不高,他们在欧洲的人口仅占10%〜15%。德国情况也差不多。若你问民众他们都有同样恐惧,这正是政界所要处理的问题,所谓的政治大党知道该怎样做——就是将不满情绪降到最低。
<P>    阮:真存在这恐惧抑或只出于忧虑?
<P>    薄:全球化令欧洲各国很多人失业。欧洲各国正进行结构性改变,人们觉得失业情况永难改善。欧洲人不及我看到的亚洲人灵活,亚洲人接受任何工作,但在德国以至欧洲,民众依赖社会福利等等,认为即使失业问题也不大,他们尚有些少收入,也许不愿改变和适应转变。德国即将举行的大选也是这样,寄予更大希望的政党或候选人自可占上风,民众必须改变,政党和经济也必须改变,全球化进程有积极面亦有风险。欧洲要起来,要进一步醒过来,掌握中国等全球其他国家的脉动。
<P>    阮:欧洲国家、尤其德国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进程?
<P>    薄:部分原因是他们不负责任的想法。他们认为全球化弊多于利,他们看不到全球化早已带来好处。各式各样货品,各式各样机会,这方面政界人士宜多加解释,而不是出事之后才解释,加深他们对全球化的了解并减少他们的恐惧。全球化就是大家可加强参与,分担生产,分享收入。既是全球社会一部分又岂能与社会分离?我认为全球化影响只会有增无减,所以我们将较前更关注中国情况,而中国也会更加关注欧洲。
<P>    阮: 那么为何欧洲国家政府未能向国民解释全球化的好处呢,为何欧洲人对全球化总有戒心?
<P>    薄:要澄清一点,反对全球化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10%。
<P>    阮:但反对声音很大。
<P>    薄:是的,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从不大吵。
<P>    阮: 有报道说欧盟中有些人建议放弃北约自建军队,这个想法实际吗?为什么有些人想脱离欧盟?
<P>    薄:我相信并非很多人希望脱离北约。我看不到这情况。但你的提问很有意思。欧洲要达成一致的对外安全策略。在动物园里只有一头野兽最猛并非好事,我的意思是德国及其伙伴都得明白,我们需要制定本身的政策、彼此的安全策略,也要设法组织防务。北约之内虽有风险亦可自行做主,因为欧洲将成为北约伙伴。这是很重要的,对全球均势非常重要。因此欧洲必须发挥其角色,而事实上中国也得这样做,我们须肩负应有责任,不能拒绝。我们需要维持北约既有的角色,如在巴尔干半岛的协调工作。维持不同国家军队之间的合作,这些都很重要不能只是空谈,必须成为每天和每个星期实实际际的例行工作——就好像在阿富汗问题上,若外国军队互不相识如何合作?在通讯上、协调上、后勤工作上,有些人应看到北约正面的发展。
<P>    阮:欧洲观点如何?对反恐运动又有何看法?
<P>    薄:这都要需要携手合作,并不能单靠一国的力量去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今天各式军备很易造成破坏,比以前更难做好防御工作,“打恐”不能单靠行动,还得治其本。为何出现恐怖主义,如何解决,分析虽有不同但最后必须联手前进,打击在某些国家和社会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恐怖活动,不然只会助长恐怖分子。
<P>    阮:你提到“打恐”要治其本,媒体中有认为部分原因是回教和伊斯兰国家不满美国过分地支持以色列,认为这种行为太偏见,因此造成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P>    薄:这种看法是对伊斯兰教的误解。伊斯兰教本身是一个好的宗教,一如其他宗教,但却被误导了,这种错误往往导致圣战等的可怕事件,像16和17世纪拉丁美洲天主教会那样。如果人们认为可任意去解释神的意思,就滥用了宗教,后果堪虞,这正是今天的情况。
<P>    阮:为何会发生?
<P>    薄:因为伊斯兰有些组织认为只有他们对未来有一套价值观——开始时是好的价值观,但是后来被误导。这些人认为:有些国家和制度被他们视为敌人,他们根据对可兰经的阐释,认为他们有权利摧毁敌人。
<P>    阮:根据你的经验,以巴有机会和解吗?
<P>    薄:若看不到未来,我就不会当外交官了。你要常常盼望,常常努力,也许是不断的研究工作。不能只向以色列或另一方施压,你要不断地从各方面努力,得到各方及有关当局的支持,不管如何忧烦,你必须继续下去。若放弃就不必有外交工作了,外交工作正是要不断追求可能的事。
<P>    阮:大使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你不太想回答,你同意美国攻打伊拉克吗?
<P>    薄:首先我要说明德国的立场是,毋须使用暴力才是最好解决方法。有时候可能需要动武,但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机会之后,而且在不动武的风险会更大时。我个人对伊拉克问题的看法是:还有很多事情要探究,还要考虑受影响的平民百姓的利益。
<P>    阮:若到了这地步,德国会否愿意与美国联手(攻打伊拉克)呢?
<P>    薄:过去在南斯拉夫我们曾这样做,没有选择,只好行动,不然,就太没有责任感了。没有人可以忘记德国在二次大战中曾造成数以百万计人士死亡,后来引发抗战以结束事端。若今天要做同一样事,我们会站起来说战争可怕,战争永远不是最好办法,永远不是,没有人应追逐战争。
<P>    阮:换句话说,德国只会在联合国旗帜下才会有这种(打伊拉克)的行动吗?
<P>    薄:当然,当然。我国只有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后才会出兵。 </P>
<B>第六部分
伊朗外长</B></P>    每一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制度 <P>         ——访伊朗外长哈拉齐 <P>    只要跟自己的人民鱼水相处,得到人民的支持,那就大可不必担心,这就是人人应该汲取的教训。 <P>    阮次山(以下简称阮):可否告诉我们,这次您来华访问,您与胡锦涛主席和吴仪副总理都见过面,您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P>    哈拉齐(以下简称哈):这是常规的双边访问,是对中国外长访问伊朗的回访。实际上,我们跟中国之间有很多贸易往来,为了相互之间关系的顺利发展,两国之间需要经常相互访问。我很高兴能进行这次访问,与胡主席和副总理,并和伊中联合经济委员会会面。我们谈论了两国之间各个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以及伊朗跟中国可以如何一起努力,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P>    阮:你们国家和中国之间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关系怎样? <P>    哈:中国是我们的其中一个客户。 <P>    阮:石油? <P>    哈:石油输出的客户,我们向中国输出很多石油,也从中国进口很多产品,同时伊朗很多在建专案,也是由中国公司承包的,有更多专案还要给中国公司承包,两国双边贸易往来也会增多,这方面的前景肯定是美好的,我们讨论了以各种不同方式来促进伊中之间的进一步的贸易往来。 <P>    阮:在外交关系问题上,您希望中国在中东地区以及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P>    哈:正在很迅速地发展,她在国际问题上的地位,跟其他发展中国家非常相似,中国跟七个经济强国以及不结盟国家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在世界各地可以起非常重大的作用。我们欢迎中国参与我们地区的事务,促进该地区的和平和安全。在各个不同领域,伊中两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一个我们与中国商谈的问题就是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还有在伊拉克合作的问题,因此我们期望中国和伊朗在该地区进行更多的合作。 <P>    阮:你们国家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那么过去两年来你有没有尝试劝美国或世界各国,说我们的国家不是个邪恶的国家,你能做些什么,来甩掉这个邪恶国家的标签? <P>    哈:给别国贴上这种标签是有其政治阴谋的,中国也曾被美国贴上别的标签。他们给中国施压已不是新鲜事,美国一贯就是这么做的,把他们错误的政策强加给世界各国,他们背后的哲学是你不赞同我,就是反对我。他们对伊朗的政策也如此,如果你不跟他们同道,他们就会指控你,给你贴标签。重要的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并不接受美国给伊朗贴的标签,他们不同意这个看法,相反,他们继续发展跟伊朗的合作关系,尽管美国对伊朗进行了制裁,大量的资金仍不断流入伊朗,并在伊朗进行投资。 <P>    阮:投资在私人企业吗? <P>    哈:过去数年,单在工业方面已有200亿美元的投资额,由此可见,美国给伊朗贴标签对伊朗是毫无影响的。 <P>    阮:换句话说,你并不怕美国采取所谓的先发制人的攻击手段,因为他们显然在你们国家存在着大量私营企业及其利益。 <P>    哈:是的,实际上,尤其美国私人企业很多,他们在伊朗有不少的利益,实际上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剥夺了美国不少公司在伊朗开发市场的机会。至于你提出的,对伊朗采取惩罚性行动的问题,伊朗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国家。伊朗的制度是受人民欢迎的,伊朗人民拥护和支持自己的政府,伊朗有民主的制度,是受到各国尊重的。因此,如果美国能够打垮伊拉克,并不意味着也能打垮其他国家。伊拉克的情况是特殊的,伊拉克侵略了它的两个邻国,伊朗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伊朗是民主国家,是得到广泛支持的。 <P>    阮:布什总统标签伊朗为邪恶轴心国的原因有二:一是说因你们跟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有关联;二是你们企图搞核武器。对这两项谴责你是怎么看的?请您评论一下。 <P>    哈:我们对基地组织的态度与美国所谴责的相反,我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基地组织。而事实上,美国反而帮助过基地组织,及支援塔利班在阿富汗成立政权。从基地组织建立的初期,多年来我们就一直反对这个组织,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支援过他们。“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才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采取行动,对反恐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援,如果伊朗有任何基地组织成员或与其有关联的人,我们当然会逮捕他们。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我们抓了不少跟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有关的人,人数超过500人,把他们遣送回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现在在伊朗的基地组织成员仍被拘留,跟外界没有任何联系,他们都被关在监狱里,我们对基地组织的态度是会严肃处理,因此美国对我们的谴责是没根据的。事实恰好相反,支援恐怖组织的正是美国自己,因为与此同时,美国支援的反伊朗政府组织,就建立在伊拉克境内,直到现在,这些组织还受到美国的支援,他们在伊拉克可以自由活动,美国在伊拉克跟这些恐怖组织签订了停火协定,所以应指控美国支持恐怖主义。 <P>    阮:这些反伊朗政府的反对党派,在伊拉克存在很长时间了? <P>    哈:他们可不是什么反对党派,他们是恐怖组织,因为他们从事不少恐怖活动,数千人在街上被这些恐怖分子杀害,不少伊朗官员遭他们暗杀,他们承认伊朗有很多炸弹爆炸是他们做的,因此,人人皆知他们是恐怖组织,连美国本身也不得不防范这些恐怖组织。最近美国还关闭了他们在华府等地的办公室,所以明知他们是恐怖组织,美国人也都相信他们是恐怖主义者。可是同时,美国在伊拉克还在跟他们合作,问题就在这儿。至于第二个问题,即核武器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发展核武器的任何计划,但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我们已经决定开发核技术,这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我们是不扩散核武器协定成员国。任何不扩散核武器协定成员国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我们已经决定开发核能发电,这没有什么错,只要是处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下就行了。我们跟国际能源机构密切合作,核能开发规模都在他们的安全监察下进行,所以在伊朗开发核能的问题上不应该存有任何疑虑。 <P>    阮:在接不接受核武检的问题上,美国知不知道你们将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如果知道,那为何一再怀疑你们不想核查呢? <P>    哈:这是美国的政治企图,他们要对反对者施加压力,根据他们那种你不赞同我就是反对我的哲学,他们抓住一切可乘之机向伊朗施加压力,伊朗核能技术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伊朗施压的借口。但实际上我们是非常透明的,我们一直跟国际原子能机构密切合作,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做。 <P>    阮:你觉得伊朗在哪些概念或者做法上,不跟美国的意识形态或外交程序走,而让他们觉得你们不是支持美国,而是反对美国的? <P>    哈:因为我们跟美国有很大分歧,这分歧从1953年伊朗政变时期就开始。美国一直反伊朗,伊朗人民对美国始终没有好感。革命成功后,美国再次策划政变,企图推翻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政权,他们支援伊拉克政权反对伊朗。多年来美国一直制裁伊朗,故两国之间一直存有敌意。能改变这种敌对气氛当然好,给大家带来友好的关系,只要美国愿意,在互相尊重和平等原则下跟伊朗发展友好的关系就行。但我们不相信他们准备这么做,假若他们能证明确实想拥有这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我们随时都会跟他们改善关系。 <P>    阮:这次当美国攻击伊拉克时,考虑到你们从1980年开始跟伊拉克打了十年仗,虽然伊拉克是你们的敌人,但你们同意美国攻打伊拉克吗? <P>    哈:不,我们不同意。我们反对攻打伊拉克,尽管我们跟伊拉克打这么多年仗,我们不同意美国攻打伊拉克,因为我们是有原则的,我们相信这该由联合国安理会来做决定,不是由个别国家做决定,无论她有多强大,因此我们不同意(美国攻打伊拉克)。现在我们仍认为美国必须尽快离开伊拉克,把伊拉克交给联合国,以便顺利地把权力转交给伊拉克人民的代表。对我们来说,新的伊拉克政权应该是民主的,能够代表伊拉克人民,我们决定跟邻国建立好的关系,我们随时支援和帮助伊拉克人民,按他们的意愿,选出这样的政府。 <P>    阮: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从萨达姆的倒台中汲取到什么教训? <P>    哈:人人得到的教训是:只要跟自己的人民鱼水相处,得到人民的支持,那就大可不必担心,这就是人人应该汲取的教训。而我们相信伊朗的制度是牢固的,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正是我们毫不担心的原因,不担心美国的政治宣传,不担心他们对伊朗的企图。 <P>    阮: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世界不少人如一些阿拉伯领袖说:伊拉克之所以不堪一击迅速垮台,是因为其军事力量不够强太,有人甚至说是因为他们没有核武器。 <P>    哈:不,这不对,我不认为核武器会带来安全和力量。伊拉克政权之所以这么轻易就垮台,是因它自己的人民对政权不满,它是独裁统治,它以武力统治伊拉克,这就是它垮台的原因。人民并不反抗(美军),但这不等于伊拉克人民乐于见到伊拉克被占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不欢迎美国人,萨达姆政权确实是美国打垮的,伊拉克人民为此高兴,为这个独裁者的倒台而高兴,但同时他们并不欢迎美国人武装占领他们的领土,因此他们要求美国人撤出伊拉克,在联合国监督下,把伊拉克交给伊拉克人民。 <P>    阮:刚开始时,美国想帮助伊拉克建立新政权时,美国说伊拉克人应该汲取教训,避免重蹈伊朗政教合一的覆辙,你同意这种意见吗? <P>    哈: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不希望在伊拉克复制伊朗的制度。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制度,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是属于伊拉克人民的权力。我们不能把任何伊朗或别国的制度强加在伊拉克身上, 这应该由伊拉克人民自己来决定。 <P>    阮:你说对伊斯兰国家来说美国这项政策现实吗? <P>    哈:对不起,我没有太听懂。 <P>    阮:在伊斯兰世界建立一个没有神职人员参与的政权或政府,这能实现得了吗? <P>    哈:这要取决于他们选择的制度了。我们相信对于伊拉克来说,民主政府是最理想的,它能全面代表伊拉克各个不同的派别。 <P>    阮:有一些人说在这种思想下,如果美国坚持用自己基督教的观点来判断伊斯兰文化,可能会有潜在的危险,会带来文化上的冲突,你对此有何看法? <P>    哈:伊斯兰世界没有一个人满意美国的政策,他们相信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反伊斯兰的,是反穆斯林社会的,因此伊斯兰社会绝大部分人民都不同意美国的政策,这比例是极高的。穆斯林国家对美国滋长了憎恨而不是爱和友谊,这完全是美国政府造成的,因此要谴责美国政府的政策。 <P>    阮:谢谢阁下,谢谢今天和我们在一起! <P>    哈:谢谢! </P>
<B>第六部分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B></P>    国际关系不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P>          ——访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 <P>    国际关系上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根据本身情况考量,联系很不相同事情时常常要小心。 <P>    风云背景 <P>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大学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后来在英国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获得国际关系博士。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奇普曼,在念哈佛大学的时候,还是剑术队的队长。进了牛津大学也曾经代表牛津大学剑术队外出比赛。从1993年起,奇普曼出任著名的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一直到现在。奇普曼在国际上的人脉关系很广。因此,在他的策划下,伦敦战略研究所成功的在今年5月底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亚洲安全会议,以民营机构召开由各重要国家国防部长参与的会议,在国际社会上应该是往例不多。 <P>    阮次山(以下简称阮):奇普曼先生,恭喜你成功召开这次会议。以你认为,这次会议达到了什么目的? <P>    奇普曼(以下简称奇):会议终可成事且取得成功,这是一次重要试验。虽然之前我们都不能保证会议可成功举办,因为以往亚太地区国防部长从未举办过多边会议,我们是顺应需求,因为很多防长都到来与会,他们在会议上见面,亦有机会私下会晤,以及举行很多重要的多边会议,其中一个重要多边会谈是由新加坡防长陈庆炎主持、所有防长列席的私下会晤,在不用协助下,讨论了一些特定议题,我们对此至感高兴。我们同时乐见防长们一致同意,国际战略研究院明年应再开会。 <P>    阮:你希望这会议由现在开始每年都举行吗? <P>    奇:国际战略研究所将尽所能,于明年再开会,并每年都举办。我们相信会议可直接有助亚洲区的和平和安全。防长们认为会议很有用,他们很乐意出席会议,我们相信可以收窄距离,明年会议定能再次召开。 <P>    阮:中俄防长未能与会你感失望吗? <P>    奇:我感到失望,双方各有充分理由未能出席。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过去几日很忙,俄罗斯与北约正在开会,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也正在俄召开,他在中亚亦有工作在身,还要到北京跟中国国防部长会面,而中方防长也忙于做好准备,跟伊万诺夫见面,所以很难抽出时间来。但我可以说,俄防长和中国国防部均表示,双方防长明年应可出席会议,我们也会发出邀请,我9月会到北京,期与有关部门会面,安排中国防长明年出席会议。 <P>    阮:“9·11事件”后,你怎样看全球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P>    奇:我认为国际关系呈现两大变化。首先是有不少国际关系,受到以美国为首多国参与的、全球性反恐运动的影响,令反恐运动成了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焦点。其次是展开了历史上的新阶段,国际关系不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关系到紧密联系国家及区域的组织,以至像“基地”那样的私人组织。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新形式的国际关系以帮助应付实际环境、国家和地区,并在制定未来全球安全工作上同样扮演重要角色。 <P>    阮:部分西方传媒认为,总统布什利用“9·11事件”,在全球扩展美国的影响力,你认为这批评合理吗? <P>    奇:每个国家外交部都有责任,维护其国防和人民利益。正如其他国家一样,美国只是尽其本分,美国所做的是带领全球对抗恐怖主义,其他国家也必须扮演本身角色,毋须有国家特别逞强或扩展特殊势力,国际社会面对的是共同的威胁。正如美国副防长沃尔福威茨会上所说,从美国立场来说,他是要说明这一点,并不是单由美国对抗恐怖主义,其他国家也非只予以协助,而是全球合力对抗共同参与。可以肯定欧洲人是这样看问题,他希望亚洲人也这样看问题。亚洲国家不是只为美国做点好事,在携手合作反恐的同时,亚洲诸国也是为自己出力,为全球和平安全做出贡献,这是美国方面传达的讯息,这讯息并不是要在别国建立另一个美国,或者扩大影响力,而是要联合起来对抗共同威胁。 <P>    阮: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说过,中国在巴基斯坦所作努力,还有与美国交换情报,这是中国对反恐运动的贡献。你认为中国还可以有其他贡献吗?中国应做些什么? <P>    奇:我认为美国深感欣慰,中国愿意与美国交换情报,并做出反恐政治承诺。中美关系存在隐忧,美国关注核扩散问题,中国对巴基斯坦等国家在敏感科技上的支持引起关注。美方明显是担心这些武器外泄,不是外泄到其他国家,而是传到附属国家组织或恐怖分子。美国最大忧虑之一,也是中美关系上一大议题,就是中国在核扩散问题上会采取怎样的立场。 <P>    阮:有人认为恐怖主义祸首之一,是以巴冲突和美国偏向以色列;亦有人认为要铲除恐怖活动,美国必须改变对以色列态度,你认同吗? <P>    奇:我认为应这样看问题才对,为达到政治目的而诉诸恐怖活动,并不是正当手段。残害毫无还手能力的无辜妇孺百姓,以实现政治目的,并非合法途径。 <P>    第一点是,用恐怖主义作手段争取政治优势,并没有好处,更没有借口可以说,世界上有些问题,最好用恐怖行为解决,因为这并不是合法的答案。第二点是,以巴多年来已有需要和解,听说美政府力图在戴维营于前总统克林顿离任前协助以巴双方和解,以色列提出了慷慨建议,无奈被巴勒斯坦拒绝。正值此时,“基地”组织正策划摧毁纽约世贸中心,这显示正当以巴和谈进入高潮。接近签署和约之际,“基地”组织仍策划攻击世贸中心。就是说,以巴和谈的进展,与恐怖活动的终止,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事实上以巴接近和解之时,即1999〜2000年间,同一时间“基地”组织正策动攻击美国国土。这两个问题,即处理反恐和推动以巴和解,必须按本身情况加以考虑。 <P>    阮: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指出,打击恐怖活动方法之一,是改善穷国的贫困问题,你认为这想法实际吗? <P>    奇:我认为这公式并不恰当,因为这侮辱了全世界穷人,暗示穷人更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我不认为这是对的,以中国情况为例,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穷人多不胜数。极穷困人口达数以亿计,但他们从没想过要发动恐怖活动,或用其他方法纾解穷困。所以我认为,穷困导致恐怖主义的公式,是对全球穷人的侮辱。当中大部分人士,从没有兴趣参与恐怖活动。第二,这是错误的判断。因为许多恐分子,包括摧毁纽约世贸中心的人,来自中产阶级,事实上来自全球富国之一沙特阿拉伯,生活富足。我不认为个人经济状况与从事恐怖活动的意愿两者之间存在任何关联。 <P>    阮:你认为全世界国家,参与以美为首的反恐运动同时,会变得更团结吗?抑或有些国家跟美国或西方社会? <P>    奇:关系不太密切时,若美提出合作要求会三思而后行,这是国际关系上常见的问题。人们总会把不同问题联系起来。正如之前讨论过,通常成功的国际关系一如成功的人际关系,常常要处理和分清不同问题。我相信,如果你认为反恐问题应按本身情况考虑,因这是一个共同面对的威胁,便不应该以此作为处理别的问题的筹码,因为当中存在共同威胁,根据逻辑应该对付同一威胁。对利用反恐作谈判工具的国家,我认为所用手法并不恰当。国际关系上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根据本身情况考量,联系很不相同事情时常常要小心。 <P>    换句话说,即使中美双方合作反恐,也不意味双方关系可顺利发展,很明显若中美合作反恐,可培养出一个关系的习惯,从而制造良好气氛,让其他问题也可以在有益友好气氛下得到解决。我不认为合作反恐能够保证关系完好,反过来才对。若不合作反恐,则两国关系并不会好。 <P>    阮:继反恐运动后,你认为美国以至全球的意见态度会略为改变吗? <P>    奇:倘若俄罗斯对车臣问题采取行动,而中国亦对新疆问题采取行动,许多许多国家各有各的本土恐怖活动问题,不同情况要用上不同方法。美国关注到俄罗斯如何处理车臣问题,和中国如何处理新疆叛乱等问题。美方的关注是适当和合情理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分清两类恐怖主义,“基地”式恐怖主义是一种,强调要表达出来的恐怖主义,无意寻求和解旨在摧毁人类,不会与美国就任何问题谈判,不寻求政治上解决方法,采取百分之百的消极行动。 <P>    在别的一些地方有恐怖分子,用不能接受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在响应问题时须考虑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政治上虽找到答案,却可能因而助长恐怖活动。这往往是一个难题,你不希望恐怖行动合法化,而问题本身可能根本没有答案。但另一方面,若冲突可能有政治上解决方案,有机会挽救所在地受恐怖活动威胁的人们,则有关政府有责任谋求解决,但情况往往变化多端,大家对国际问题认识比以前多,谈判存在两难局面,不管是跟恐怖分子讨价还价,或谈判带恐怖色彩的政治纷争。 </P>
颇长,终于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