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去二代机的高空高速战法的美丽外衣-转日落共青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2:27:30
一位中国空军的军事科学博士接待来访的俄罗斯空军代表团时声称“在战术战法上, 我们绝对不能盲跟着西方跑, 我们将坚持高空高速, 那是我们自己的优势” 但是在进一步的交流发现这位军事科学博士本身并不内行, 甚至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概念。验证了格里申少将早先的判断, 中国空军一些研究部门的学者们与实际操作 飞行员之间是完全脱节的。正因为“ 高度和高速就是能量优势” 这样理论才大行其道, 有关“ F 一2 2 采取中高作战”的说法更鼓舞了这种观点人士的。但他们却丝毫无视F 一2 2 是一种雷达和红外隐身的飞机这一根本基础。在现代空战中, 如果自己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飞
机, 且又在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没有绝对的单向透明优势, 这样的高空高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毫无疑问, 中国空军现有的任何一个型号飞机都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的, 也不享有美军式的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的绝对单向透明优势。
     国际上现代拦截“ 非传统大型高空高速目标” ( 指除了图一2 2 M 3 这样缺少自身空战能力的大中型轰炸机之外) 的空战战术基本要领, 通常都是变高度剖面接敌。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以10 0 0 - 4 0 0 0 ~ 负高度差进入, 利用雷达下视受到地面杂波干扰的道理, 发挥雷达上视对于对方雷达下
视的先发现优势, 进入与对方前斜对头或后斜对头区域, 争取使对手处于自身雷达弱效区或盲区, 从而实现本机先锁定先攻击。只在本机雷达锁定目标后快速上升,最后完成导弹攻击。整个接敌一攻击飞行剖面是一个变高度剖面, 而非全程一直保持着优势高度。中国空军原来的一些拦截战术却与此不同。看起来受到上世纪6 0年代空战思想影响很大。中国方面曾经一度坚持认为,“ 正高度差方( 即高空方)完全能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来即时掌握空情的变化, 从而使自己的高空高速优势转化为空战优势”, 但这在各国空军都被证明有些脱离实际。负高度差( 即低空) 进入的先发现优势, 使本方有丰富的战术变化选择, 对方难以用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对空情的通报保障来完全一一及
时应变。所以, 固守“ 发挥高空高速优势” 的做法是不适宜的。这些所谓的“ 高空高速拦截战术” 在多次的对抗演习中显示战果不良, 于是在中国空军内部就出现了“ 拥有三代战机, 还要有驾驭三代战机的人和战法, 不能用二代机的战法去操纵三代战机” 的讨论, 并得到了空军总司令部的支持( 中国空军对歼击机的划代标准与我们不同, 他们将苏一2 7 称为三代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还发现:中国空军在较早时对现代超视距( B V R )空战战术战法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
差。他们的一些中距空战战术战法似乎是认定“ 在空情保障下, B V R空战的双方只能以近似双方互相对头接近的方法进入空战”, 于是B V R 空战的模式就简单地格式化,“ 胜负主要取决于双方的雷达各在多少距离上发现对手, 然后各用多少时间完成锁定和发射, 最后谁的导弹用多少时间先击落对方”。这种僵化刻板的空战想定模式与国际强军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完全无视战术机动带来的丰富变化, 总体还处于美国空军上世纪6 0 年代中距空战的认识水平。现代各空军
强国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没有一个是离开战术机动的, 把超视距空战简单设定为“ 双方一直对头接近” 和“ 不需要大机动动作” 是一件非常离奇的事隋
。前往利佩茨克空军飞行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参加交流的中国飞行员透露说, 中国空军的有些战术战法并不是由飞行员制定的, 而是由一些理论部门研究出来的“ 杰作”。我们发现在中国空军内部存在着一种情况, 由于人才培养体制的原因, 造成部队飞行员和飞行员出身的领导航理基础比较低, 眼界也不够开阔, 因而被一些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贬斥为“ 不过是高级的体校毕业生”。而一些高学历研究人员又常常是完全不懂实际飞行又没有在作战部队工作过的理论型学者, 他们的工作特点是善于冥思苦想, 但经常脱离实际情况。这种闭门造车, 或者只是翻译参照所谓的外军战术战法的做法, 可以使这些研究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机关交付的任务, 但对部队的实际发展没有任何助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军战术战法来源困难, 他们弄不到真实完整的外军战术战法,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自身不懂飞行, 对外军各种战术战法的使用条件和应变原理不甚清楚, 参照翻译制定出的战术战法在实践中常常问题很多, 或
者不适用, 因而受到部队飞行员的质疑。特别是一些亲身去过外军交流学习过的飞行员, 感觉这些战术战法与真实的外军战术战法有较大出入。
上世纪9 0 年代长期存在采用“ 正确战术战法” 的由教员级、四机带队长机级飞行员驾驶的歼一8 Ⅱ飞机, 被其他单位一些被称作“ 野路子” 战术战法的、驾驶着歼一7 飞机的年轻飞行员修理的现象。其实这些老牌飞行员自身技术都比较好,他们气恼地将那种脱离实际、把空战过程想当然地格式化的战术战法比喻为“ 飞得高, 飞得快, 看不着( 敌手) , 打不上( 敌手) , ( 自己) 跑不掉”。中国航空工业界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 装备较强较新雷达火控电子设备的二代机即使机动性差一些也能通过超视距空战、不用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那些机动性强一些、但雷达火控电子设备较老的三代机( 这里指的是中国标准) 。这是效费比更高的做法。” 在鼎新基地的俄罗斯专家却听到了桕反的结论, 参加过“ 蓝剑” 演习的中国飞行员表示, 实装对抗的结果无情地指出了这种观点的漏洞: 在提高训练水平、提高战术战法之后,一支不是假想敌部队、没有精选的最优秀飞行员的苏一2 7 部队, 这几年在西部对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支苏一2 7 分队在对抗中以二敌四, 仍以悬殊的大比分击败了装有比苏一2 7 S K更好更新电子设备的中国自制新型歼一8 飞机。而多场的不同部队对抗也不能改变苏一2 7 的明显优势, 只是有的歼一8 部队成绩能好些。事实上, 那些认为装备了较新雷达火控设备的二代机可以通过只进行超视距空战、发挥高空高速、不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三代机( 中标) , 从而性价比更好的观点, 都是与时代发展趋势背离的。那种观点的局限性,一是无视( 或者说不了解) 战术机动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不完全了解机载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 不论东西方) 在使用中的局限; 三是冀望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各国空军的实践都证明, 所谓“ 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 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谈。空战过程的短暂、变化的多样、战术机动和电子战对雷达工作的影响, 都使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丰富的战术选择和电子战的使用, 更使中距空战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 单纯想靠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建立空中优势或有效空防,效率很低及效费比很低, 也是不可靠的。这样的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很可能在对手几个战术机动后就化作鸟有, 甚至原本希望可以靠枪长炮远就使别人打不着自己、不用进入自己劣势的近距离反而可能在超视距抢位不利后进攻落于下风, 高速撤离又失去空防的作用。
    YY 8F作用的人可以睡睡了,还枪挑15J 2000-5,实事连27SK没办法,别以为2代机装个主动弹就收拾早期三代机{:3_91:}一位中国空军的军事科学博士接待来访的俄罗斯空军代表团时声称“在战术战法上, 我们绝对不能盲跟着西方跑, 我们将坚持高空高速, 那是我们自己的优势” 但是在进一步的交流发现这位军事科学博士本身并不内行, 甚至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概念。验证了格里申少将早先的判断, 中国空军一些研究部门的学者们与实际操作 飞行员之间是完全脱节的。正因为“ 高度和高速就是能量优势” 这样理论才大行其道, 有关“ F 一2 2 采取中高作战”的说法更鼓舞了这种观点人士的。但他们却丝毫无视F 一2 2 是一种雷达和红外隐身的飞机这一根本基础。在现代空战中, 如果自己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飞
机, 且又在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没有绝对的单向透明优势, 这样的高空高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毫无疑问, 中国空军现有的任何一个型号飞机都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的, 也不享有美军式的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的绝对单向透明优势。
     国际上现代拦截“ 非传统大型高空高速目标” ( 指除了图一2 2 M 3 这样缺少自身空战能力的大中型轰炸机之外) 的空战战术基本要领, 通常都是变高度剖面接敌。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以10 0 0 - 4 0 0 0 ~ 负高度差进入, 利用雷达下视受到地面杂波干扰的道理, 发挥雷达上视对于对方雷达下
视的先发现优势, 进入与对方前斜对头或后斜对头区域, 争取使对手处于自身雷达弱效区或盲区, 从而实现本机先锁定先攻击。只在本机雷达锁定目标后快速上升,最后完成导弹攻击。整个接敌一攻击飞行剖面是一个变高度剖面, 而非全程一直保持着优势高度。中国空军原来的一些拦截战术却与此不同。看起来受到上世纪6 0年代空战思想影响很大。中国方面曾经一度坚持认为,“ 正高度差方( 即高空方)完全能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来即时掌握空情的变化, 从而使自己的高空高速优势转化为空战优势”, 但这在各国空军都被证明有些脱离实际。负高度差( 即低空) 进入的先发现优势, 使本方有丰富的战术变化选择, 对方难以用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对空情的通报保障来完全一一及
时应变。所以, 固守“ 发挥高空高速优势” 的做法是不适宜的。这些所谓的“ 高空高速拦截战术” 在多次的对抗演习中显示战果不良, 于是在中国空军内部就出现了“ 拥有三代战机, 还要有驾驭三代战机的人和战法, 不能用二代机的战法去操纵三代战机” 的讨论, 并得到了空军总司令部的支持( 中国空军对歼击机的划代标准与我们不同, 他们将苏一2 7 称为三代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还发现:中国空军在较早时对现代超视距( B V R )空战战术战法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
差。他们的一些中距空战战术战法似乎是认定“ 在空情保障下, B V R空战的双方只能以近似双方互相对头接近的方法进入空战”, 于是B V R 空战的模式就简单地格式化,“ 胜负主要取决于双方的雷达各在多少距离上发现对手, 然后各用多少时间完成锁定和发射, 最后谁的导弹用多少时间先击落对方”。这种僵化刻板的空战想定模式与国际强军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完全无视战术机动带来的丰富变化, 总体还处于美国空军上世纪6 0 年代中距空战的认识水平。现代各空军
强国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没有一个是离开战术机动的, 把超视距空战简单设定为“ 双方一直对头接近” 和“ 不需要大机动动作” 是一件非常离奇的事隋
。前往利佩茨克空军飞行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参加交流的中国飞行员透露说, 中国空军的有些战术战法并不是由飞行员制定的, 而是由一些理论部门研究出来的“ 杰作”。我们发现在中国空军内部存在着一种情况, 由于人才培养体制的原因, 造成部队飞行员和飞行员出身的领导航理基础比较低, 眼界也不够开阔, 因而被一些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贬斥为“ 不过是高级的体校毕业生”。而一些高学历研究人员又常常是完全不懂实际飞行又没有在作战部队工作过的理论型学者, 他们的工作特点是善于冥思苦想, 但经常脱离实际情况。这种闭门造车, 或者只是翻译参照所谓的外军战术战法的做法, 可以使这些研究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机关交付的任务, 但对部队的实际发展没有任何助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军战术战法来源困难, 他们弄不到真实完整的外军战术战法,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自身不懂飞行, 对外军各种战术战法的使用条件和应变原理不甚清楚, 参照翻译制定出的战术战法在实践中常常问题很多, 或
者不适用, 因而受到部队飞行员的质疑。特别是一些亲身去过外军交流学习过的飞行员, 感觉这些战术战法与真实的外军战术战法有较大出入。
上世纪9 0 年代长期存在采用“ 正确战术战法” 的由教员级、四机带队长机级飞行员驾驶的歼一8 Ⅱ飞机, 被其他单位一些被称作“ 野路子” 战术战法的、驾驶着歼一7 飞机的年轻飞行员修理的现象。其实这些老牌飞行员自身技术都比较好,他们气恼地将那种脱离实际、把空战过程想当然地格式化的战术战法比喻为“ 飞得高, 飞得快, 看不着( 敌手) , 打不上( 敌手) , ( 自己) 跑不掉”。中国航空工业界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 装备较强较新雷达火控电子设备的二代机即使机动性差一些也能通过超视距空战、不用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那些机动性强一些、但雷达火控电子设备较老的三代机( 这里指的是中国标准) 。这是效费比更高的做法。” 在鼎新基地的俄罗斯专家却听到了桕反的结论, 参加过“ 蓝剑” 演习的中国飞行员表示, 实装对抗的结果无情地指出了这种观点的漏洞: 在提高训练水平、提高战术战法之后,一支不是假想敌部队、没有精选的最优秀飞行员的苏一2 7 部队, 这几年在西部对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支苏一2 7 分队在对抗中以二敌四, 仍以悬殊的大比分击败了装有比苏一2 7 S K更好更新电子设备的中国自制新型歼一8 飞机。而多场的不同部队对抗也不能改变苏一2 7 的明显优势, 只是有的歼一8 部队成绩能好些。事实上, 那些认为装备了较新雷达火控设备的二代机可以通过只进行超视距空战、发挥高空高速、不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三代机( 中标) , 从而性价比更好的观点, 都是与时代发展趋势背离的。那种观点的局限性,一是无视( 或者说不了解) 战术机动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不完全了解机载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 不论东西方) 在使用中的局限; 三是冀望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各国空军的实践都证明, 所谓“ 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 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谈。空战过程的短暂、变化的多样、战术机动和电子战对雷达工作的影响, 都使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丰富的战术选择和电子战的使用, 更使中距空战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 单纯想靠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建立空中优势或有效空防,效率很低及效费比很低, 也是不可靠的。这样的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很可能在对手几个战术机动后就化作鸟有, 甚至原本希望可以靠枪长炮远就使别人打不着自己、不用进入自己劣势的近距离反而可能在超视距抢位不利后进攻落于下风, 高速撤离又失去空防的作用。
    YY 8F作用的人可以睡睡了,还枪挑15J 2000-5,实事连27SK没办法,别以为2代机装个主动弹就收拾早期三代机{:3_91:}
很好的文章,应该给那些八爷的拥趸看看,估计中国军方里这类人也不少.
哈哈,纸上谈兵的家伙,这下子被打脸啦。
其实BVR也是个复杂的过程,机动性非常重要
CD某些人认为的8F 战术就是依托预警机高空进入,先打主动弹,然后走人,其实是把BVR简单化,自以为是
CD某些人认为的8F 战术就是依托预警机高空进入,先打主动弹,然后走人,其实是把BVR简单化,自以为是
----------
不这么打,怎么打?
qzs_wyf 发表于 2009-11-5 12:02
应该说一线部队还是清醒的,迷糊的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很反对没有实际飞行经验的专家。
8爷我又被你们吵醒了,你们还让不让睡个好觉啊?
回复 4# friend20942


    如果有足够的机场、足够的地勤、适中的战区位置、足够数量和足够便宜的主动中矩弹、足够的J-8II?,确实可以这么搞。
J-8射主动弹(如PL-12)后,需要J-8雷达始终照射敌机,直到进入PL-12导引头工作距离内;
这就要考验J-8的机动性了……
即使将来能实现A射B导,J-8只充当导弹载机的角色,但要想占领发射位置,仍然是需要机动性的。
引导J8?还是引导J10/11去吧。
qzs_wyf 发表于 2009-11-5 12:02


    应该让空军看看,不过空军也不致于那么傻,人家毕竟是真飞的。
mmmmmmm 发表于 2009-11-5 12:21

我的意思是即使预警机导引,也是需要依靠机动性占位的,不是等在15000米四平八稳飞到某处打12,然后高速闪人,况且如果发射12在距离30km左右,等12进入自导段的话,8想走也走不掉的
那些认为装备了较新雷达火控设备的二代机可以通过只进行超视距空战、发挥高空高速、不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三代机( 中标) , 从而性价比更好的观点, 都是与时代发展趋势背离的。
  那种观点的局限性,
  一是无视( 或者说不了解) 战术机动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不完全了解机载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 不论东西方) 在使用中的局限;
  三是冀望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各国空军的实践都证明, 所谓“ 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 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谈
PU胖为嘛老是冒充毛子?
把j8改装一下,对地攻击算了,呵呵,免得空战的时候丢人啊
呵呵,日落共青城已经成为我等伪军迷的红宝书啦!我也对LZ转帖的部分深感震撼!
F-22还是很夸张的,5G包线到了60000英尺以上,加上超一流的电子设备和120D...

最好的对抗办法就是在地面上摧毁他们
8爷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不过为了凸显存在的意义而夸大是不对的
8爷我又被你们吵醒了,你们还让不让睡个好觉啊?
裤衩飞了~~~
注意,飞机性能可以说,战术最好不要说
这作者狗p不懂,丝毫无视F 一2 2雷达隐身主要考虑正面和下面,但是上面不隐身这一根本基础。

作者开始就咬定美军有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的绝对单向透明优势,毫无根据。

     国际上现代拦截任何不光是“ 非传统“大型高空高速目标”10 0 0 - 4 0 0 0 ~ 负高度差进入, 是因为
1,截击机是先到达轰炸机的下面,不是上面,第一个机会当然是从下面。
2,二战轰炸机的下面自卫能力最差,b29等下面有炮塔,但是操作不如上面的自然。
3,传统的战斗机的升限不如轰炸机,最典型如日本截击机够不上b29。
hswz 发表于 2009-11-5 16:42


切,就老八那个性能,能有啥好战术。。。。
rongzhili.au 发表于 2009-11-5 16:43

居然敢这么说pupu,围观下......
保持队形,持续围观
持续围观...
有道理。
rongzhili.au 发表于 2009-11-5 16:43


    这个NB啊 您知道多普勒效应不知道?知道雷达咋滤波的不知道?

知道战斗机对抗多普勒雷达的垂直激动不知道?

都扯出2战了 你以为还是2战啊 还下面自卫能力呢
这年头还真有人以为蔡国庆比猛禽飞的高;P
plebeian 发表于 2009-11-5 17:26
即使稍微高那么一点(几百、一千米),在相对远的距离上(上百KM),基本没有意义。
serena 发表于 2009-11-5 17:25

你知道?你根本不知道。因为这些因素没有一个能说要从下面攻击f22,不能从上面
rongzhili.au 发表于 2009-11-5 17:39
见29、30楼。
plebeian 发表于 2009-11-5 17:26
按中国和美国的保密程度,这大概真是没有地球人能回答的问题
rongzhili.au 发表于 2009-11-5 17:40
退N步说,就算MIG-25,比F-22高5KM,但在1百KM距离上,基本无法形成居高临下态势。

更何况,二代机根本不知道F-22在哪个方向,你朝哪里飞?
高空高速的祖宗狐蝠,丧命于波斯猫爪下的都不下10只……
在战场感知能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仅凭高空高速这一板斧是不行的……
rongzhili.au 发表于 2009-11-5 17:40


    不要以你自己的智商来揣测别人。;P 歼-8的升限和极速尚且不及F-4;P
不要拿保密做挡箭牌。;P
我倾向于认为雷达还是不够好,不知空警2000之类的对抗有没有上。
突然发觉之所以用电扫提高刷新率,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弥补8爷雷达的盲区,机扫的预警机雷达估计都不够,只能电扫。而电扫之后,不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8爷的雷达还是存在的下视的问题
比什么不好,和猛禽比高空高速。。。。
教主一理屈词穷就拿保密说事,潜台词是:“TG早就造出来歼星舰了,只是保密没公开而已”之类的。;P
八爷的存在不仅仅是JJ 本省了 ............具有其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