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史集粹---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1:29
世界军史集粹---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40年的企盼
              79中越之战背景及其影响
              79中越之战点滴及思索
              98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纪实
              奥马哈滩头纪实
              八二三炮战
              巴里港的悲剧世界军史集粹---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40年的企盼
              79中越之战背景及其影响
              79中越之战点滴及思索
              98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纪实
              奥马哈滩头纪实
              八二三炮战
              巴里港的悲剧
1962年印度政府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大肆蚕食侵占中国领
土,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发生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它融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一体,充分反
映了边境地区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了我军在高山密林高原严寒地区作战的光辉范
例,取得了军民共同保卫边疆的宝贵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值此作战胜
利30周年之际,全面客观地介绍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对于总结其经验,进行国防教育
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度政府继承与扩大英帝的衣钵,挑起边境冲突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
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
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
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
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脑
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一、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

    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
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场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
只是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的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
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
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处于混乱的局面,英国殖民主义者认为这是
向中印边界东段——从阿萨姆平原的边缘向喜马拉雅山进行侵略扩张的大好机会。于是,英
印政府除了派遣“讨伐队”向中国这部分地区的部落种族进行武力镇压、金钱引诱以及所谓
订立契约外,还派大批测量探险队,化装成僧人、商人、探险旅行者,窜入西藏东南部中印
边境地区,偷偷地进行大量的侦察、测绘(偷测)等活动,为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惯画
一条侵占中国西藏大片领土的所谓印藏边界线作技术上的准备。
    1914年3月,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施展阴谋手段,趁“西姆拉会议”
之机,英国趁辛亥革命鼎革之际,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于1913年10月至191
4年7月在印度北中西姆拉召开,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袭出去,由于中央政府代表未在
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得逞。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及其助视尔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
夏扎,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麦克马洪等人以赠给西藏5000
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帮助西藏赶走汉军等条件为诱饵,胁迫夏扎在秘
密换文上签字,骗夺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914年3月24日,麦克马洪在德里
交给夏扎秘密换文,换文的附件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要求
夏扎在上面签字盖印。麦克学洪在换文中,对此图既没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没有说明是依据
什么原则,条件画出的,而仅划在比例页为1英寸等于8英里的地图上。当夏扎在签字时,
表现推委、迟疑不决俚,贝尔马上变了脸色,发脾气,夏扎在威胁利诱之下,在“麦线”图
上签字。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曾指出:所谓“麦克学洪线,”是一九一
四年西藏一个代表团与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爵土在德里所作的一桩未经授权的
秘密交易的产物,麦克马洪以威逼利诱(表示愿意支持西藏反对中国中央政府)的手段,说
服西藏人同意了一种边界线的划法——把边界线向北推移了大约一百公里。1987年5月
英国《南方》月刊,载《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
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围包括西藏在南之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区,把
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约等于我国的渐江省,有着丰富的矿物、生
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印度。划定后的印度东北边界,就从喜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马
拉雅山的山脊。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后来,英国给西藏
提出的两个承诺并未能实现,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对“麦线”也不承认。英国知道炮制这条
“麦线”的非学性,所以英国政府长期对此保密,不敢公开。然而,英国侵略者既作贼心
虚,又贪婪成性,在时隔20多年后,于1938年又故态复萌,干起偷偷模模的不光彩勾
当来,采取伪造证据、偷梁换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
卷,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塞进该卷的西姆拉公
议内容之中,重新出版该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这样,1938年印刷
的标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伪本中,出现了“麦线”秘密的非法文
件。
    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销毁了。与此同时,英印政
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
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样,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洪线”就炮制出来了。由此可见,“麦线”是非法的,失效的,但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
争端的祸根。
    在中心边境西段,1846年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原本属中国
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归英印政府统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
的情况下,便悄悄占领拉达克地区。后来,在标定拉达克和西藏的边界中,英国侵略者为了
寻找一条侵略我国新疆腹地的捷径,于1865年派遣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潜入新疆南疆
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
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洪
线。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
    英帝国主义在中印边境东段秘密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在西段围绕所谓阿克赛钦
问题提出的边界方案,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和新疆的产物。正如周恩来指出的;“英国企
图抹煞中印之间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用割裂中国领土、扩大英属印度领土的办法,来达
到它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

    二、印度政府继承与扩大英帝的衣钵,挑起边境冲突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的英属印
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我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
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认为印度脱离了英国和管辖,西藏同样也应从英国侵占的特
权下摆脱出来。为此,西藏地方政府与印度驻拉萨“代表处”进行了交涉。对西藏地方政府
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却以大国主义的傲慢态度宣布,它就是要继承英帝的衣钵。英国侵略
者虽然炮制了“麦线”,但好长时间未敢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和非法的“麦线”以南地
区,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趁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困难时期,乘人之危派兵侵占了这
个地区的一小部分,如瓦弄、噶拉塘等。印度独立后,印度当局不仅继承了殖民主义者对中
国领土的侵占,而且还对中国领土进行新的蚕食,逐步向“麦线”推进。1951年2月,
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予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兵1
00余名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
藏地方政府搬它;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0月,
印军一部又在直升习机的配合下,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地方,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
营。西藏解放后,印军继续向传统习惯线以北、“麦线”以南各地开进,遭到当地居民的抵
抗。1953年阿萨姆邦的印军一个来福敌连共70余名官兵,逆苏班西里河西而上,侵入
塔吉村时,被埋伏在丛林中的珞巴族居民用弓箭将其全部射杀。到1953年印军基本上侵
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于1954年在已被和即将被其侵占
的“麦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上,建立起它的“东北边境特
区”,并修政官方地图,特非法的“秤克马洪线”原来一直按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
改标为“已定界”,企图使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然而,印度军政人员自知
“麦线”不合法而感到心虚。1955年4月6日,侵驻下察隅的印度官员发出一份绝密文
件称:“我奉命通知,今后‘麦克洪线’一词和‘边境线’的说法应停止使用,……‘麦克
马洪线’的提法,应立即用‘东北边境’一说代替。”此后,印军又越过“麦线”向北推
进,侵占了西藏的兼则马尼等地。
    中印边境中段,印军除了占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的桑、葱沙两地外,1954年又侵
占了香扎、拉不底、乌热三地;1955年侵占了波林三多;1957年侵占了什布奇山江
及附近的一块草地;1958年又侵占了巨哇、曲惹两地这样,印方在中印边境中段共侵占
我国约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印边境西段,1951年前后,印军趁我军刚进入阿里地区之机,侵占了受泥山江以
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50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
里加斯。
    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我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我外交部边向印方提出过多次交涉、抗
议,但由于我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的方针,所以,从1951年到195
8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
    1959年3年,在西藏所取得的平判改革的胜利,打掉了中外反动势力阴谋制造“西
藏独立”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于是印度政府蓄意向战国挑起
边境争端,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使中印关系严重恶化。
    1959年3月22日,即西藏反动上层在拉萨发动的武装叛乱被我平息拉萨战役结束
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尼赫鲁不仅要
求特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平方
公里的我国领土划入印度,还要把西段边境一直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和阿克赛钦等地区3
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在1950年至1951年我军进军阿里、195
6年至1957年我国在阿克赛钦地区修筑新藏公路时,印度政府并没有提出异议。但这时
印方却说该区属于他们,并硬说我国“侵占了印度领土”。尼赫鲁无理要求的中国领土总面
积约有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使用武力片面
政变业已形成的边界状况,并不断制造流血事件。
    在东段,印度派兵越过“麦线”,于1959年4月25日侵占了该线以北的朗久;4
月28日侵占了塔马墩;8月13日侵占了兼则马尼(沙则),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哨所。
接着,8月25日印军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驻朗久附近的工作队开枪射击,在印军遭我还击
2人毙命后,于27日仓皇撤逃。
    在西段1959年10月20日印军3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侦察,遭我边防巡逻队扣
押后,60多名印军于21日越境围攻我巡逻队,我被迫还击,双方互有伤亡,在我击毙印
军9人,俘7名后,印军余部狼狈逃窜。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掀起反华浪潮,配合当时联合国在辩论“西藏问
题”时对我国的诬蔑。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我国领土上
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这些据点,有的距我军哨所仅几
米远,有的甚至建在我军哨所的后侧,切断了我哨所的后路。西段形成了印军入侵据点和我
军边防哨所犬牙交错的对峙状态。在东段1962年6月印军又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
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
约11公里的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脊作为边界。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
余人向择绕桥头我军位哨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撤。对峙至20
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战士1人,我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
日,我择绕桥头哨位主动后撤。印军得意忘形,得寸进尺。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
河,于10日进攻我军各哨所。到20日前,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在西段
边境,印军不断包围我巡逻小组,伏击我运输人员,射击我哨所。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领
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间,入侵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0余架次。

中国政府被迫作出自卫反击的决定
    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
并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周恩来总理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鉴于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在崇教及商业上的紧密联系,中国
政府争取印度的友好合作是极为重要的。1952年6月14日,周恩来在中国已完成和平
解放西藏的任务后,针对印度政府历次来的照会中所提它在西藏的各种“权益”,向印度驻
中国大体潘怩加就中国处理印度与中国西藏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个原则和一项措施。
周总理指出:“对于印度在中国西藏的关系的现存状况是英国过去侵略中国过程中遗留下来
的痕迹,对于这一切,新的印度政府是没有责任的。英国政府与旧中国政府缔结不平等条约
而产生的特权,现在已不复存在。因此,新中国与印度在西藏的关系,通过协商重新建立起
来。”1953年12月,周总理接见中印两国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
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次原则。他说:发展两国友好关
系,商谈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谋求解决那些如正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应该按
照这些原则进行。印度代表团对这五项原则表示完全赞同。
    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1959年9月
8日周恩来在给尼赫鲁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双方
应根据“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周恩来在信中指出:中国绝不承
认所谓“麦克马洪线”,但是为了维持边境的和睦,中国军队从未越过这条线,最近中印边
境出现紧张局势,都是由于印军越境挑衅造成的,应该由印度方面负完全责任,希望印度政
府立即采取措施,撤回越境印军和行政官员,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
    周恩来在接到尼赫鲁1959年9月26日的来信后,又于11月7日给尼回信。信中
指出:如果两国政府不想出一个十分妥善的解决办法,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边境冲突今后还
可能出现;为了有效地维持两国边界的现状,确保边境的安谧,并且为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
创造良好气氛,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
    周恩来接到尼赫鲁1959年11月16日的来信后,于12月17日又给尼回信。信
中再次提出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具体步骤,建议两国总理举行会谈。
    经过一段交涉和安排,到1960年4月,周恩来新赴新德里,与尼赫鲁举行会谈。然
而,中方为争取公平合理地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真诚努力,仍然没有得到印方的响应。
双方除同意由两国官员共同审查、核对和研究有关边界问题的事实材料并向两国总理提出报
告外,未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尽管如此,周恩来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并为推动中印双方沿着和平谈判的道路走下
去,他在离开新德里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讲话,指出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可以找
到六个共同点或接近点。他建议把共同点或接近点肯定下来,以便于两国政府继结商谈。他
提出的六点完全是对等的,没有任何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要求,但印方仍拒绝了中方这一建
议。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
张的论据。我方用大量确凿的材料论证中国所指的传统习惯的中印边界线是有历史和事实根
据的。但印方主要根据英国旅行家、昌险家的显然不足为凭的材料,硬说“麦线”是中心边
界东段的传统习惯线,硬说历来在我国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属于印度。由于印方坚持其狂妄主
张,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使两国官员的会晤也没有取得结果。
    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从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
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
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
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二、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被迫作出反击的决定

    印度政府策动和支持的西藏农奴主判乱遭到失败,对中国西藏执行扩张主义的幻梦破灭
后,尼赫鲁公然抛弃中印友好的旗帜,把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和克制忍让
视为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对中国步步进逼。尼赫鲁扩张主义的逻辑是:“我已经侵占
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占的地方也是我的。昨天我可以侵占你一寸,今天我就可以侵占你
一尺。”对尼赫鲁来说,中国要还不撤出他要侵占的土地,他就施行前进政策”,直到采用
战争手段。这样,从1961年开始,尤其是从1962年4月起,印军在中印边界西段中
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印度政府侵占我国领土后部署对华战争的规模和程度,
都超过了过去的英帝国主义。当时印度立场:在东段已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
全线向前推进,欢呼并祝贺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
利。”见1962年7月7日印度《闪电》报。在此情况下,尼赫鲁得意忘形,一再悍然拒
绝中国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决心而走险,诉诸武力。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
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
度国防部长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
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
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
武装冲突。
    但是,印度方面毕竟错误估计了形势,它以为它当反华急先锋和南亚霸主,会得到美国
和前苏联等国的援助和赏识;以为当时中国经济困难已严重到不可克服的程度;以为美国支
持台湾国民党当局正企图窜犯我东南沿海,牵制了我主要国防力量,西南地区防务空虚,以
为中苏裂痕加深,中国“孤立无援”。所以,它认定此时还是在中印边界全线进攻的“良好
时机”,不管它怎样进攻,中国是不敢还手的,因而利令智昏,走上了军事昌险主义的道
路。
    中国政府和边防部队遭到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对印军的不断入侵挑
衅和蚕食祖国领土的行径,始终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耐,采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装冲突的措
施。这就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了印度政府扩张侵略的野心,揭穿了它捏造“中国侵略印
度”的谎言,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当印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纠纷时,中国政
府指出中国边防部队,必须作好两手准备:力争好,准备坏。即在争取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
题的同时,边必须作好应付印军进攻的准备。当印度政府大幅度右摆时,中央军委曾适时告
诫边防部队,要提高警惕,加强边防,防范印军的进攻,当印军大肆占地设点,步步向前推
进,严重威胁中国边防部队安全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指示:对印军的入侵,决不退让,力争
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当尼赫鲁政府大肆反华,疯狂挑衅,调兵遣将,停结
部队,完全堵塞了和平谈判的一切渠道后,中国中央及时作出决定:为了打击印度反动派的
嚣张气焰,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决定对入侵印军进行
反击。中央军委立即对反击作战作出指示:军事指挥工作,政治动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务必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指出,此次结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
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遵照中国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立即进入了战备状态。
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组织指挥,由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指挥成员有西
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司令部副参谋长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吕义
山,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等,主要负责东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了“新疆军区康
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接到中央军委反击作战的命
令后,迅速部署兵力,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迎击印军大规模进攻。

自卫反击作战的经过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
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
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
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
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
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
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
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
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
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
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
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
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
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
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
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
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
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地区,该地山峰比高150
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气候恶劣,人烟稀少。
    该地区印军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个步兵营,共6个多营6000余人,部署在克节
朗、棒山口、达旺一线,企图巩固已侵占之地,并继续侵占我克节朗河以北地区,实现其
“以塔格拉(即拉则山)山脊为界”的梦想。中国西藏边防部队集结了10300余人的兵
力,对印军第七旅实施反击。根据印军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线的布势特点,
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3至4倍于敌的绝对优势的火力,采取从两翼开刀、迂回
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于20日拂晓开始反击。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在枪
等、卡龙之间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向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的入侵印军进行反
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的激战。负责摧毁塞维拉河
岸卡龙据点的我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一往无前,前仆后继,勇猛反击,共攻克27个印军地
堡,收复了卡龙据点,为驱逐入侵卡龙的印军第七旅创造了条件。战后,六班被国防部授予
阳廷安班”英雄称号。负责清除克节朗河南岸扯冬据点的我三连二排,敢打敢拚,连续摧毁
14个地堡,收复了扯冬据点。战后,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当天即清除了枪等、卡龙、扯
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
    担任左翼助攻部民,向沙则、仲昆枪、克宁乃桥的印军实行反击。入侵沙则的印军在这
里构筑了堑壕及百余个明暗地堡。攻占沙则可直接威胁克朗地区的印军指挥机关。于是,助
改部队穿密林,攀悬崖,涉急流,迅速突入印军前沿,首先割断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指挥机
关与沙则据点的联系。在沙则战斗中,九连二班班长张映鑫率领全班,连续攻克印军4个地
堡,在攻击第5个地堡时,他身负重伤,向地堡投入最后1枚手榴弹,并用双腿堵住印军地
堡射孔,壮烈牺牲,为后续部队歼灭印军创造了条件。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
号。
    当天,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
要受非法的“麦线”约束。23日,我山南地区部队歼灭棒山口之敌一部,占领棒山口。接
着我军兵分5路实施追击,直取达旺。印军仑惶向达旺河以南之西山口一线撤逃。我边防部
队又以一部渡过娘姆江曲,昼夜兼程,沿下地、龙拉、沙泽一线急进。清除棒山口入侵印军
的另一支反击部队,于24日占领了东新桥等地。25日,几支反击部队相继进占达旺。尔
后,其中一部继续向南推进到达旺河北岸。克节朗——达旺之役遂告结束,首战告捷。全歼
印军第七旅及其他一部,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共歼印军1900余
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并在事实上否认
了所谓麦克马洪线。
    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反击作战。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也
于10月20日分别向当面入侵印军实施反击。先后拢除了呷灵公、拉木多、林卡、拉曼、
阿夏比拉等印军据点,歼敌一部,进占了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等地,逼近瓦弄,有力地
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和班公湖地区反击作战。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位于中印边界西
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在喀喇昆仑山和风底斯山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荒
无人烟。印军第一一四旅5个营约5600人,分散配置在这一地区600公里正面的77
个据点内,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内。印军第一一四旅旅部及
1个营位于列城,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侵占红山头,杰特联队第五营侵占加勒
万河谷。印军在侵占的据点内设置障碍,组织较严密的火力,各点均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他
们企图凭借其据点,伺机侵占新疆整个阿克赛钦地区。
    我新疆边防部队针对入侵印军正面宽、据点分散、间隙大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采取
迂回包围、近战夜战等打了歼战的有效战法,决心首先粉碎入侵印军的进攻,然后采用拔点
攻坚的战法,就地围歼,逐次清除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和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西大沟以北河尾
滩、天文点两防区内的入侵印军。为防止印军向我边防部队的薄弱地区进攻,又令空喀山口
防区驻守分队在班公湖以南组织积极防御,牵制当面入侵印军。
    红山头攻坚战斗及天文点防区作战。红山头是两段第一阶段反击战的主要方向。该寺是
斗拉特别奥里基地印军联系天文点地区据点的重要枢纽。印军构筑了16个地堡、5个地下
室工事,组成两层火力阵地,火力强,工事坚固。20日,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实施炮火急
袭,尔后从印军侧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反击。一部由正面佯攻,一部从侧后直插红山头主
峰,另一部直捣入侵印军平台阵地,攻击分队以爆破筒、炸药包、喷火器歼灭负隅顽抗之印
军。经1个多小时的战斗、驱除了入侵印军,夺回了红山头主峰。前来增援的印军眼看大势
已去,于是半途撤回。红山战斗后,我们乘胜扩大战果,担任打援、守卡、警戒的分队相继
拔除31号、12号、5号、8号、11号、17号等6个印军据点,全歼守军,收复失
地。其他各点之入侵印军于当晚仓惶逃窜。至21日晚,天文点防区印军入侵据点全部被肃
清,给印军第一一四旅第十四营以沉重打击。
    加勒万河谷拔点及河尾滩防区作战。加勒万河谷地区,谷深沟窄,山高坡陡,悬崖绝
壁,交能不便。印军以直升飞机空运补给。印军在此处构筑了工事、地堡,企图长期占领。
新疆边防部队对其军情地形了如指掌。20日,我边防部队向该处南、北两侧的入侵印军据
点实施反击。首先利用夜暗陷蔽接近凶军据点,尔后实施炮火急袭,随即一部从河谷北侧左
翼插入印军前沿,向前推进。
    另一部从河谷南侧左翼发起反击,在工兵、防化兵密切配合下,经近40分钟激战,成
功地拔掉了加勒万河谷地区入侵印军的据点。该处战斗结束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兵分两
路,一路顺加勒万河谷南进;一路北上向西大沟发展。
    至23日,拔除“河印27号、28号”据点,其余印军哨卡闻讯而逃。至此,河尾滩
防区之印军全部肃清。
    班公湖岸四战四捷战斗。印军第一一四旅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入侵班公湖南北两岸建立了
据点。班公湖北岸为空喀山口防区,南岸为阿里防区。21日,担负空喀山口财区反击作战
的边防部队,抓住战机,向位于班公湖北岸中国一侧的西里扎普、安拉沟等地的印军进行反
击;22日,班公湖南岸新疆守卡分队一部,清除了占据南岸及其以西另一据点的入侵印
军。在班公湖西岸的西里扎普、4400高地、绝拉沟、野营地拔点攻坚战斗中,我军四战
四捷,战至24日,全部拔除了班公湖南北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入侵印军据点。
    转战巴里加斯。巴里加斯位于西藏阿里噶尔县西北,为狮泉河河谷,距传统习惯线18
公里,河谷宽200-300米,河谷有公路往东提通列城,两侧为高山。印军查谟——克
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入侵该地,建立据点6处,企图长期占领并作继续蚕食其它地区的基
地。23日,班公湖地区入侵印军据点全部肃清后,我西线新疆边防部队奉命挥戈南下阿
里,歼灭巴里加斯地区人侵印军。受领任务的部队不顾几天几夜连续作战的疲劳,以惊人的
意志挥师南下,对阿里之口、约山口、巴里加斯等地的入侵印军进行反击。转移中,我边防
部队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夜以继日地连结行军1400里,有的分队两次徒小齐腰深的冰冷
剌骨的噶尔河。工兵分队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上架桥,保证部队开进。部队吃不上熟饭,
喝不上开水,吃冰雪,啃干粮,忍饥耐寒,于26日赶到甲岗——狮泉河一带集结。尔后,
分兵两路:右翼由甲岗——且坎——拉干赫尔方向迂回印军侧后,继其退路;左翼沿狮泉河
谷实施主攻,围歼印军于卫里加斯——卡日果之间地区。以阿支、且坎、扎西岗守卡分队配
合主力作战。27日,反击部队一部抵达口与印军打响。机枪连班长司马义实实堤在汽车上
为掩护战友下车,用冲锋枪向印军猛烈射击,吸引印军火力,他两次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
掩护战友,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这次战斗毙、俘印军多
人,占领山口。27日,阿支、且坎分队攻占约山口。同日,攻击部队对巴里加斯之印军形
成合围。28日,打退入侵印军的进攻后,收复了拉多和碟木绰克等地。尔后,又收复了卫
里加斯、卡日果等地。卫里加斯地区作战遂告结束。
    至此,新疆边防部队在环境、气候异常恶劣的情况下,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
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
的反击作战。

    二、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中国边防部队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态
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
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
项建议。其最主要三点是,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当
日,周恩来总理致函尼赫鲁总理,希望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作出积极反应。三项
建议,使全世界人民更加看清了我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中国边防部队遵照政府声
明,东段于24日停止追击,在达旺河以北集结;西段于28日停止了对入侵印军的反击,
在甲岗、日土宗地区集结休整。11月4日,周恩来再次致函尼赫鲁,呼吁印度积极响应中
国政府的三项建议,指出,中国的三项建议对双方来说,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的
而不是屈服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方的,是友好协商
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和停止反击的行动,得到世界上受好和平的国家
及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赞扬,动员了国际舆论,支持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敦促印度政府响应
中国的建议。三项建议不仅再次表明中国的和平诚意,而且剥下了尼赫鲁自我标榜的和平中
立、不结盟的外衣,暴露了印度当局侵略的真面目,进一步揭露了印度和国际上的反动势力
对中国的诬蔑。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
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
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宣布
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成立了“应付紧急情况的”内阁,公开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乞求军事
援助,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
与我军一决雌雄。到11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以
及炮兵、装甲兵部队各一部,总兵力增至3000人。其布势是:东段、以第四师4个旅部
署在西山口——邦迪拉公路沿线;以第二理由之第十一旅部署在瓦弄地区;第五旅分布在
“苏班西里”和“西安”两边区,第一九二旅布置于提斯普尔。西段,第七十旅部署在东堤
及其以西地区;第一一四旅部署在楚郐勒及其以北地区;喜马拉雅第三师师部位于列城。尼
赫鲁满以为这样能有把握击败我军。在印度政府大吹大擂之下,瓦弄、西口山等地印军于1
1月14日和16日又向我军发动猛烈进攻。鉴于此,要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创造用谈判解
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必须再给印军以沉重打击。因此中国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反击入
侵印军。
三、第二阶段自卫反击战(11月16日至21日)

    面对印军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央军委即令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继续分别在东段、西段反
击入侵印军。东段,西藏军区前指指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
口——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强加东段东部地区作战的指挥,决定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即丁
指),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军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
郄晋武组成,指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西藏山南、林芝分区部队,在东段中部地
区反击,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战。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指挥1个团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区反
击。
    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战。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
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据此,西藏边
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
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
“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
部于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
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企图。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
——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
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18日晨,我军发起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股溃
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
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其四师战术司令部率直
属部队乘我军未截断通往打陇宗道路的空隙逃脱。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
区围歼印军近千人。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
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至此,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
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壮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瓦弄地区反击战。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东、南与
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
湍急,易守难攻。入侵印军第十一旅4个营2000余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向我军出击。中
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所公西北之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
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
地区之敌。11月16日晨,我军发起反击。我军一部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乱了印军
部署。印军十一旅旅长等人见势不妙,惧我全歼,即下令全线撤退,旅长本人随四军军长考
尔乘飞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在反击战中,我军排长周天喜带领一个加强班冲在最前
面,经3小时苦战,打下了印军第一个地堡群,当向印军第二个地堡群冲击时,周天喜不幸
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周天喜“战斗英雄”称号。战士陈代富奉命执行摧毁地堡任务,当
他将爆破筒塞入地堡时,被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
破筒从顶盖园木间隙插入,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
间,他迅速滚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人们称赞他是活着的黄继
光。战后,国际部授予陈代富“战斗英雄”称号。16日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
弄。另一部向“东”村地区之敌发起攻击,进占敌能。我部进驻瓦弄后,主力转入搜剿,一
部乘胜向南追南,到21日,我军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
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里米金、梅楚卡、都登地区反击战。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边防部队的约1个营的兵
力,于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击;林芝边防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于1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
向反击。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有力
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班公洛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地区,西
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
    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脊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边防分
民的哨卡,威2胁阿里纵深之安全。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
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新疆边防部队作出部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
点,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我军一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
5200米的冰大坂,按时进抵反击出发阵地。18日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
起冲击。攻打第一个据点的部队,一鼓作气战斗30分钟即摧毁了敌工事和地堡21个,攻
克了据点;攻打第二个据的部队,冒着印军猛烈的机枪射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激战1
小时,攻克了25个地堡,拔除了据点;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
印军边部,摧毁了据点。拔除了据点后,我军在转向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罗光
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
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身体向
雷区滚进,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经两个多小时激战,我军清除了印军廓尔喀第十一联队第一营第三连的大部兵力。与此
同时,反击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9日逃窜,我军于20
日占领该3个据点。至此,班公洛地区作战胜利结束。
    西段入侵军据点全部清除。
    为了高举和平谈判的旗帜,促成战国三项建议的实现,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
从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从12月1日开始,我军回
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
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
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历时1个月,我军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段进到
了非法的“麦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作战中,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
3个,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击毙印军第六十
二旅旅长希尔·辛格准将,总计歼灭侵印军8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飞机
与架,坦克10辆,汽车400辆各种枪6300余支(挺),及其它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
物资。在反击作战中,我军共伤亡2400余人。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边防部队在党中
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
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打击了当时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嚣张气
焰,大扬了国威军威。
    和平谈判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中印边界这场战
争,中国方面完全是被迫的。中印两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世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
下来的复杂问题。1979年2月邓小平接见印度外长时指出:“中印两国应该求同存异,
世界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一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只要双方以
诚相见,按照上述原则,是能够圆满解决的。希望中印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
0年的企盼

    ———韩德彩将军与美国飞行员费席尔的故事
张农科 陈汉忠
    1997年10月18日,在上海有这样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一双是南京军区空军原
副司令、南京航空联谊会名誉会长韩德彩将军那宽厚的大手,另一双是曾被称为美国双料王
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席尔那双有力的手。44年了,这两双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
起。
    在抗美援朝血与火的空战中,年仅19岁的韩德彩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不畏强
手,敢打敢拼,一举击落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国王牌飞行员费席尔驾驶的F—86座机,费席
尔跳伞被俘。
    不幸的战争使韩德彩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费席尔有幸相识。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
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韩德彩以中华儿子博大的胸怀,关心着大洋彼岸的对手,一次次放出
探询的气球,期望着消除敌意的双方能友好地走到一起。
    穿过时光的风风雨雨,韩德彩将军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也许是时光隔得太久了,抑或是期盼中的这一天突然到来时令人意外。当他和他四目相
对时,年逾六旬的韩德彩将军微笑着,大步走上去。“费席尔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欢迎你
呀!”
    费席尔似乎有点激动,他那双蓝眼睛闪烁着快乐的光芒,情不自禁地迎上去,与将军紧
紧拥抱。
    岁月悠悠,冲不淡将军对当年那场空战的记忆往事如烟。
    1953年4月7日,志愿军某机场,一架涂着4颗红星的战鹰呼啸着拔地而起,机舱
里年仅19岁的年轻飞行员韩德彩警惕地注视着空域的敌情,一边听着耳机里不时传来的呼
喊声“这边打上了!”“那边接火了!”唯独他和长机张牛科没有碰上敌机。他心里有点憋
气,恨不得一拳把云海中的敌机统统砸到太平洋里去。
    是的,这位放牛娃出身的安徽凤阳籍小伙子天生有股子虎劲,参军后学习训练非常刻
苦,尽管他在空中飞行还不到100小时,却已创造了击落4架敌机的辉煌战绩。每次战斗
起飞,他都期待着座机上能画上第五颗红星。
    为了保护起飞降落的我机不被敌机暗算,韩德彩和他的长机张牛科奉命在机场上空警
戒。双机拉开距离,一上一下吊三角巡逻。飞了大约六七圈,韩德彩座舱里的油量警告信号
灯亮了,必须赶快落地。当韩德彩下滑到400米的低空改平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喊
声:“拉起来!拉起来!敌人向你开炮了!”
    韩德彩当即拉起机头,机警地搜索起来。他看见了,在左前下方300米处出现了两架
正在左转弯的飞机,这是“双料王牌”费席尔的F—86在追逐一架返航的我机。正值张牛
科的飞机也在降落,狡猾的费席尔一见张牛科的飞机高度低、速度慢,有便宜可占,便放弃
了追击前一架我机,调转机头,恶狠狠地扑向张牛科。
    见敌机盯上长机,韩德彩马上大声呼叫:“三号!快拉起来,敌人要向你开炮了!”话
未讲完,敌机的炮声已经响了。长机尾部冒出一股白烟。见长机受伤,韩德彩全身的血液一
下子沸腾了,“跟敌人拼了,坚决把他揍下来!”他不顾油量警告灯的闪亮,立即收减速
板,猛推油门。飞机急速跃升起来,闪电般地扑向敌机。
    费席尔猝不及防一下子被咬住了。见志愿军飞机来势凶猛,费席尔慌忙摆脱。没那么容
易!韩德彩两眼喷着怒火,死死地盯住敌机。
    张牛科在韩德彩的掩护下,沉着地操纵着负伤的飞机安全着陆。
    费席尔慌了。他突然来了个下滑右转,企图诱我机下追,然后利用F—86优于我机的
水平机动性能逃跑。但是,忙中出错,费席尔只顾逃命,没有想到他此时的高度仅800
米,下面山高二三百米,下滑机动余地小。韩德彩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不仅没有追下去,反
而轻轻一带机头,上升了一点高度。
    费席尔一见下面有山,我机又未跟下,急忙向左上方拉起,韩德彩早就等在了那里。一
见敌机抬头立即向左方截去。敌机的影子一下子套进了瞄准具光环,他稳住机头,刚要按动
炮钮,敌机又忽然不见了。
    费席尔毕竟是个老狐狸,一见左转不妙,马上改为右转,这一手还真的把韩德彩闪开了
一段距离,但韩德彩迅速地一压坡度,呼地一下追了上去。这一下费席尔再也无法脱身了。
在不到400米的距离上,韩德彩狠狠地按动了炮钮。
    “咚!咚!咚!”随着清脆的炮声,费席尔的飞机变成了一团上升的烟火,烟火中弹出
一个大黑点,接着张开一顶粉红色的降落伞,慢慢往下降落。
    费席尔的降落伞落在我国辽宁省凤城县石头城的一个山坡上。
    作了志愿军俘虏的费席尔和他的上司们一直以为座机是苏联空军飞行员击落的,当费席
尔得知自己是被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击落的,顿时一脸困惑,一再要求见见那位中国飞行员。
    翻译告诉费席尔,击落你飞机的就是这位年仅19岁的名叫韩德彩的中国飞行员,在战
斗机上飞行不到100小时。
    “什么!”费席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风云变幻,撩拨着将军对大洋彼岸对手的惦念1953年7月28日上午10时,朝鲜
停战协定正式签字。一年后,费席尔获释,取道日本回国。韩德彩则后来担任了航空兵部队
的团长、师长、军长,直至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被授予中将军衔。
    岁月冲淡了多少往事,但抗美援朝空战中血与火的情景将军始终没有忘怀。他怀念长眠
在异国大地上的战友,也时不时地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费席尔。作为获释的战俘,他回国后
的处境将会怎样呢?然而,大洋茫茫,对抗着的中美关系,使将军的一腔思念只能深深地埋
在心底。
    1972年春天,毛泽东敞开了对美国紧锁了23年的国门。同年2月21日,美国总
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手握到了一起。
    将军的心被撩拨了。在紫金山下的书房内,他从那本纸片微微发黄的日记本里,取出那
个用玻璃钢剪刻成的飞机模型,陷入深深的沉思。
    在常人看来,这个飞机模型既不漂亮,也不精致,但韩德彩却十分珍惜。这是韩德彩的
机械师孙雄用被击落的费席尔飞机的残骸制作的。孙雄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将军留念。对这份
特殊的馈赠,将军视为家珍,轻易不肯示人。他说,这是当年这架F—86飞机上唯一的一
件实物了。看到它,我就想起当年空战中的一幕。
    1995年春天,美国飞虎队老飞行员访华,这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立下不朽功勋的老战士,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人民的盛情款待。飞虎队老战士在南京
参观游览期间,韩将军作为驻地空军代表与老战士们亲切会面。
    当美国随团电视记者杰弗瑞·格林得知将军曾是叱咤风云的空战英雄时,情不自禁地把
镜头对准了将军。那天晚上,将军失眠了。他翻出了珍藏着的小飞机,轻轻地托在手中,脑
海中又浮现出费席尔的身影。
    很快,将军找到这位美国的电视记者,把寻找费席尔的事托付给了他们。两位热情的美
国记者几经周折,竟然寻访到了年近古稀的费席尔先生。当费席尔得知在遥远的东方中国,
韩德彩将军向他致意时,不由得老泪纵横。连连说:想不到他还记着我,谢谢韩将军的关
心。原来,费席尔先生回国后,仍然在空军服役,直到被授予上校军衔。退役后,开始经
商,主营房地产开发等。说到当年的往事,费席尔对寻访他的美国记者说:“朝鲜战争是美
国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美之间不应该对抗!”
    找到费席尔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将军异常高兴,只要活着,就有会面的希望。他希
望在适当时间与费席尔会面,友好地把手握在一起。
    费席尔期待着能与当年的对手会面。他甚至亲手制作了一架F—86飞机模型。他当年
驾驭的就是F—86,击落它的是一名中国飞行员。尽管他觉得有点窝囊,但输了就是输
了。美国人是讲实际的,赢了就是英雄,输了的只能听人摆布。从心底里说,他也敬慕赢了
他的对手,他要把飞机模型送给韩将军,送给这位当年的胜利者。
    着眼未来,寄托着将军对中美关系真诚的祝愿1997年10月,新华社发出一条电
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即将对美利坚合众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将与克林顿总统会
晤。
    正当两国政府部门和外交官们为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忙碌的时刻,美国飞虎队旅游团的老
战士们又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飞虎队老战士们的精心安排下费席尔作为特殊代表随团
来华。对这个东方古国的名胜古迹他早有耳闻,北京的八达岭,西安的兵马俑,南京的中山
陵,杭州的西子湖……对每一个来访的宾客有着无穷的魅力。不过费席尔一踏上中国的土
地,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寻访韩将军,以了却多年的思念。
    费席尔来华的消息,同样撞击着韩德彩的心扉。历史像是跟他们开了个玩笑。
    44年前,他们作为你死我活的对手不期而遇。今天,消除了敌意的双方走到了一起。
握手和微笑,替代了谩骂和枪炮。
    企盼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10月18日晚在上海天益宾馆,韩将军一家与费席尔先生会面了。谈起当年的那场空
战时,费席尔先生兴奋地说:“我此行的最大心愿,就是见一见你这位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
员。今天我如愿了,我将永远记住这一时刻。”这时,韩将军拿出珍藏了40多年的珍贵历
史照片送给费席尔。那是费席尔被俘后在志愿军营地拍摄的,照片上的费席尔是那样年轻。
还有一张是将军当年在战鹰上英姿勃发的照片。历史照片把费席尔的思绪拉回到了当年的战
场上。他说,他对当年的一切记忆犹新,将军胜利了,我很敬佩。接着,将军向费席尔赠送
了恐龙模型和“着眼未来”的书法作品。当翻译告诉费席尔,这是韩将军专为他写的条幅。
费席尔先生快乐地笑了。他说,他对中国的书法作品不大精通,但十分喜欢这份珍贵的礼
物,要永远地把它留在身边。
    韩将军告诉费席尔,我们今天会面,回首过去的岁月,决不是向大家显示自己什么,而
是为了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谈到对未来的展望,费席尔先生显得十分兴奋。他对中
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十分赞赏。当韩将军得知费席尔先生在澳大利亚和越南都开有公司
时,热情邀请他到将军的故乡安徽凤阳来投资。“好的,好的!”费席尔先生连连答应。
    费席尔先生说,40多年来,我一直期待着到中国来,期待着与将军的会面。
    从敌人到朋友,我们实现了这个历史的跨越。从现在开始,我们是朋友,生生死死,永
远是朋友。
    两双手又一次紧紧握在一起。
世界军史集粹---79中越之战背景及其影响


79中越之战背景及其影响

        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和79越战。
    1974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揭开中美关系新的篇章。中美两国从此开始酝酿关系正常
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和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这
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越南心中不满,转而全面投向苏联。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苏联来说,也是一大坏消息。在
中美苏大三角中,中苏自六十年代交恶,从此成为死敌。中国也从此成为孤家寡人,环顾四
周,并无一个朋友。苏联原本想利用越南达到对中国在战略上实行全面包围,形势对中国极
其险恶。老一代中国领导人当然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同越南关系逐渐恶化,越南投靠苏联倾
向逐渐明显的情况下,如何突破战略上的不利形势以达到对抗苏联的目的,就日益成为中国
的迫切需要了。另一方面,美国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心虽不快,也数无奈。
通过韩战和越战,使美国了解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分量,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
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
制。而这一点,竟然同中国的利益惊人的一致,因为中国就是需要寻求这样的战略“盟
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来季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开始关系正常化及建交谈
判,不一而足。中美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重大威胁。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
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对内大加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搔扰
我边境,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入侵我国土拆毁我界碑。中国政府一向以和为贵的主观
愿望对其所行尽力忍让,更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然而,中国并非无能之辈,暂
时忍让仅仅是由于时机未近成熟,不便大动干戈。当时机来到,便给与越南狠狠教训,这是
后话。总之这印证了这样的话: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一
点,在现在印度进行核试之时,又将有机会去检验一下了。
    举世瞩目的中越之战,便是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之下,悄悄上演了。
    国内因素方面,这里不必多述。仅简要提提几点。
    其一,继62中印之战,69中苏边境冲突,加上文革动乱,中国军队已经是久无战事。
连年内乱,军队各向工作停滞不前,机构庞大庸肿,战斗力大不如从前。一场大战,无疑能
很大程度上,加速军队建设的恢复,同时锻炼战斗力,为未来军队重整旗鼓作预备。
    其二,文革浦定,百业待兴。中国人民急需强化凝聚力以便进行国家重建。
    而战争无疑是凝聚民心的灵丹妙药,一则振奋民心,二则显示国威军威,一扫文革内乱
的秽气。
    其三,领导集团的政治需要。毛死后,继任者华国锋继续执行毛的“遗训”,文革乱摊
子要重新收拾,华无疑是一大障碍。加之华对邓小平复出素来不愿,迟迟不为,军队内部早
就心怀不满。关于真理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举国上下皆有除旧迎新之意。虽
后来华极不情愿地请邓复出,但是也仅让他担任副总理一职,引起众人不服。华乃毛后期一
手提拔,自然对毛主义奉为神旨,不敢稍有愈越。而国人历经毛时代的无数惨痛经历尤铭刻
于心,人心思变。华在军界毫无关系,而邓乃军中灵魂,众望所归。邓要取得政权,实施其
在江西南昌流放时就酝酿的改革措施,必需将华拉下马。但是华为钦点继承人,立即取代似
乎道理上一时难于讲得过去,毕竟华虽无功,亦无大过。而邓想要重整旗鼓,顺利取而代
之,必需先整顿军中势力,再行夺权。
    一场战争无疑是获取民心军心,整顿势力,建立充分政治资本的绝好机会。
    可怜越南小霸,此时急匆匆跳出来搞事,岂不正中邓老下怀?!天时地利人和,邓皆有
之,这仗不打才是怪事!难怪乎1979年中美建交,邓随后立即访美,被问及对越政策时,
胸有成竹地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股了!”
    其实大军早就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
    中越之战一打就是十年,1979-1989。其中胜负自有公论,在此不多说了。
    影响:
    第一,战争极大锻炼了中国军队。79年战争,中国军队其实无论各方面都是不如越
南。素质上,越军历抗法,抗美,数十年战争中度过,军队战斗力极强。中国大米,苏联援
助大量军火及缴获美军的军火可以供它再打一场越战。
    武器装备上,士兵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同期中国士兵还用56式半自动步枪。
    越军炮兵尤其了得,打得奇准不说,单口径就比中国军队使用得大,且射程远,威力
大。79年中国军队就吃了越军远程炮火的大亏。空军方面,米格21和23--苏联援助--已是
制式装备,而中国同期还是使用歼6,即米格19。后勤方面,中国军队是深入敌国,补给不
便,越军则是守株待兔,毫无后顾之扰。
    另外中国军队的指挥,通讯系统极其落后,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造成79年战斗
中许多无谓的伤亡。经过79年一战的教训,中国军队痛下决心,改革军队作战体系,更新
装备,改善后勤,恢复军衔制,强化通讯和指挥。到84年广西法卡山之战,中国军队已是
焕然一新了,走上了现代化军队之列。
    第二,中越之战拖垮了越南。越军于78年入侵柬埔寨,精锐尽出,却深陷泥潭。中越
之战又从北方拉开,令越军两面受敌,疲于奔命。国家经济建设无法搞起,军费不继,民生
凋敝,只好不断向苏联伸手。多年积累的家底最终耗尽。而中国是个大国,资源丰富,又加
上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迅速上升,从84到88年期间,基本上是将越南当做练兵场,各大军
区轮流派兵作战,锻炼军队战斗力,测试新式装备,培养了一代军人。同时也是直接支援了
柬埔寨的抵抗力量,令越南无法喘息。当世界进入九十年代,回头一看,亚洲各国早已纷纷
崛起,经济迅速发展,而越南却还在喝稀米粥。大好十年发展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在无谓
的战争之中了。
    另外,中越之战,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影响还包括,苏联也被拖入越南这个无底洞,
其亚洲扩张野心受到遏制。每年数十亿美元军费投入越南,变成的仅仅是一堆堆白骨,其余
一无所获。中国和美日欧更加靠近,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已不攻自破,再无意义。反而在中美
联手压制下,特别是美国利用星球大战计划等军备竞赛手段以及欧洲的铁幕围堵,和平演
变,亚洲中美合作,苏联经济日益衰弱,最终被拖垮,国家四分五裂,一代枭雄灰飞烟灭!
越南从此失去大靠山。虽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继续使用金兰湾,同时提供援助,但也
不在是免费黑面包加土豆牛肉了。一切以硬通货为准。柬埔寨也从此再次摆脱越南,其扶持
的傀儡政权洪森转而向中国示好,老挝也开始更多转向北京。中国凭借其强大经济,政治及
军事影响力,再次称雄亚洲。正可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现观印度,不计当年教训,反又来同我中华作对,指名道姓以我为敌。盖当年我军打的
还是太轻,不足以训。又爆核弹,令南亚核军备竞赛有大起之虞,此真穷凶极恶之势也。实
该吸取越南苏联教训,老老实实将国家资源投入经济建设之中,否则难免被另一场军备竞赛
拖垮之危险。就中国来说,也不可大意,国际上我国还是没有真正的朋友,西方反华势力,
国内分裂势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愿天佑我中华,重整数千年之文明,从此立于列强之
林!
世界军史集粹---79中越之战点滴及思索


79中越之战点滴及思索

    天佑我民---79中越之战点滴及思索
    以下乃本人对此次战争的一些观点,若有不符之处请指正。
    中越79之战是由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国际大环境:

    1。1975年越南统一,黎笋集团反华本质暴露。胡志明死后,上台主政的黎笋集团由于
得到苏联的支持,一直对中国阳奉阴违。一方面,尽量利用我国领导集团的错误,大量索取
更多援助,充实力量。另一方面,则同苏联眉来眼去,争取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支持。苏联则
心知肚明,不仅提供大量军火更提供大量金钱给越南,而这些都是当时中国所缺乏的。比如
SAM地空导弹,米格21,23战机,每年数十亿美元援助,苏联军事代表团指挥及训练越南
空军及地空导弹部队等等。
    当然,这些决不是白给,而是有条件的。其一便是原美海空基地金兰湾。苏联一直想在
太平洋地区拥有海空军基地,但从未得逞。越南的统一,给了苏联极为有利的机会。拥有金
兰湾,一则最终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圈,二则东可直出太平洋而不必受日本牵制,南可直下
印度洋。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补给基地。金兰湾对越南可以是烂鱼港一个,对苏联就是
黄金海岸了,何乐而不为?于是苏联援助便源源而至。
    受此大礼,越南岂能不受宠若惊?更何况苏联是共运老大哥中国不过一个又穷又弱的小
二哥,西瓜傍大边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中国对越南这种两面三刀早就心怀不满,但是碍于
情势,又不便发作,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吞,大局为重嘛!更给了越南一个认为我软弱可欺的
口实。
    2。1974年起越共开始实行全面越语教育,开始进行排华的初步行动。这里要说明一
下,越南原本没有文字,只有口语本世纪初才由一些从法国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采用法语体
系创造了越南文字,此乃题外话了。越南北部原来居住大量中国华侨,语言以白话-广东
话,但语调有所差别-许多地方越南人倒成了少数民族,早就为其不满。南部西贡一带,则
是明清时代汉族移民后裔,讲国语。真正越南民族京族其实只是居住在中部地区,土地贫
瘠,经济落后,但是十分好战。
    黎笋就是中部人,有强烈的越南意识,不能容忍中国文化的存在,因为他认为这将对其
国家民族的生存造成危害,早就欲处之而后快。越南统一使其得以实施此“民族净化”政
策。
    对于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汉族人民来说,却可谓奇耻大辱,不可接受。越共方面便颁布
法令,命令全国大中小学一律使用越语教学,中文仅局限于少数学校,而且只能作为第二语
言使用。这一招其狠无比。立即引起全国华侨华人极大愤慨。
    须知直到75年绝大多数学校机关里面,中文都是主要文字,是实行双语制度的。华侨
华人便以游行,抗议,罢课等行动来回应黎笋集团的反华行动。越南政府便一开除,停发工
资甚至逮捕等手段加以对付。中国政府此时却做了缩头乌龟。
    当广大华侨华人包括教师,知识分子,侨领,甚至中国政府派驻越军,越南政府内担任
领导的官员纷纷要求政府出面干涉以阻止越南政府行动的时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却害怕于
越南关系弄僵,而拒绝出面干涉,反而劝欲华侨华人接受越南的要求,不搞抗争,以免影响
中越关系。又一付大局为重的嘴脸。对于越南打,抓,关押华侨华人,基本上采取不闻不问
态度,仅仅以外交部关注形式走走过场。中国的软弱加上越南的狠毒,令持续近三年的抗争
最终失败。在所有场合中文被越语全面取代,中国血统人士失去大部分政府,军队和其他领
域的领导职位,由越南人全面取而代之,为其进一步实施反华奠定了最后基础,中越之怨也
越结越深。
    3。东南亚局势动荡剧烈,越南出兵柬埔寨。越南抗美期间,一直利用柬埔寨作为后勤
补给基地。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即经过此地。为此美军曾对柬进行大肆轰炸,伤及无数柬国百
姓。
    柬埔寨历时上于越南即结下了梁子,打了不少仗。越共前称印度支那共产党,包括了
越,柬,缅,老,泰等乌合之众。
    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及民族斗争现实,各人心怀鬼胎,最后虽经中国大力撮合,仍各自翻
脸,散伙了事,从此也结了深仇。
    柬埔寨自西哈努克亲王被赤柬推翻,逃亡海外。柬从此陷入赤柬的血腥统治之下,人民
三分去了一分,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间地狱。赤柬尤得到中国大力支持,
加上赤柬头子波尔布特在中国50年代办的中国云南游击训练营-专门培训东南亚各国共产党
游击队而办-里面就受了越南人的鸟气,对越南恨之入骨,得到全国政权后,立即掉转枪
口,对越南动了手。收回越南基地,驱赶越南侨民,甚至同越南军队直接对仗。越南刚刚统
一,士气正盛,岂容他人班门弄斧,看到赤柬弄得个支离破碎的国家,料定其必不堪一击。
便明和中国,假装支援临国老挝,实则暗渡陈仓,十几万大军南北摆开,作好了准备。当波
尔布特尤在作农民共产主义美梦,大肆杀戮百姓时,闪电突击柬埔寨。两路大军南北夹击,
坦克捻碎了波尔布特的毛式美梦。时值1978年末。波尔布特只好在次逃入丛林,直到终
老,此乃后话。越南入侵柬埔寨无异于在中国脸上狠狠括了一掌,五个指印只只连心,新仇
旧恨涌上心头,中越从此翻脸。越南便毫无顾忌地,开始全面驱赶华侨华人。可怜我无辜同
胞,又一次成了共产主义的牺牲品。150万越南华侨华人从此漂零怒海。据统计,1978至
1979年越南排华所造成的中国和越南难民潮,中国接收了近100万,其中大部分后来陆续
转往第三国,留在国内的则被发配到人迹罕至的位于广西,云南,广东及福建的山区成了开
荒牛,境遇极其悲惨。至今四省境内仍由共大约20万人,分成许多农场,以务农,种植茶
叶,水果,剑麻,或林场为生。少数农林场开设了些加工厂,近年效益低下,可以说是民不
聊生。唯有到广西北海的渔民难民境况好些,常被北京作为应付联合国难民署监查的“榜
样”。此乃题外话。
    言归正传。约5,60万难民,包括华人和越南人,通过柬,老泰逃出,进入联合国难民
署设置的难民营,后转往西方国家。
    其中大约10万人乘船出海,饱受狂风大浪摧残,海盗劫掠侮辱,财物被抢,妻女被
奸,能最后抵达菲,印尼,澳洲,甚美国者,十之一二。九天假若有眼,何不佑我子
民???
世界军史集粹---98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纪实


98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纪实

        太平洋彼岸再起硝烟

环太平洋98
大国和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不断加强军事联盟与多国军事合作,为
了进行军事协调,相互切磋军事指挥技艺,调整和改进作战理论和战术作战方法,美国积极
推进和组织环太平洋军事演习。此类军事演习在开始阶段作为例行演习行动,每年举行一
次,1974年开始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的参与国都有所变化,今年是第16次联合军事
演习。"环太平洋98"军事演习属于大规模舰队演习,以海、空军为主,主要是加强各参加
国之间在海上作战和联合作战方面的战术协同能力,进行模拟实战环境条件下的联合及合同
演练。此次演习持续时间从1998年7月6日至8月6日,前期主要是进行战役战术协调和
计算机作战模拟训练,从7月17日开始,主要进行海上实兵演练和导弹鱼雷实弹射击等,
演习地点选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夏威夷附近广阔的公海海域。
    参加"环太平洋98"军事演习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和韩
国等六个太平洋沿岸国家。除六个正式参加国外,据报道在1998年7月17日海上演习开始
之后,中国、泰国、墨西哥、新加坡和秘鲁等五个国家还应邀派遣了军事观察员。俄罗斯虽
然也接到邀请,但最终没有派遣观察员。"环太平洋98"演习是以海上为主的军事演习,演
练的主要科目是包括防空、反舰、反潜、保交、护航和两栖登陆在内的各种海上舰队协同作
战行动,同时也进行了各军兵种联合登陆战役的演练。参加演习的兵力有50多艘舰艇、200
多架飞机和25000名官兵。美国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陆军和海岸警备队都派遣现役和
预备役部队参加,其他国家则主要派遣海军和空军部队参加了演习。
环太平洋98
将担任总指挥,加拿大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罗恩.巴克少将担任副总指挥,各独立作战部队由
各参与国自行指挥。各国派遣的参演指挥官最高级别为少将,美国海军第5巡洋舰和驱逐舰
大队司令、第3航母战斗群司令和海军第1巡洋舰和驱逐舰大队司令等三位少将参加了演
习。日本海军参演的指挥官是护航舰队司令官,也是一位少将。澳大利亚海军派遣的是一位
编队指挥官,军衔为准将,韩国和智利都是派遣的编队级指挥官,军衔分别是上校和中校。
环太平洋98
被分割为两个国家,蓝方国家主要由4个岛屿组成,橙色国家则拥有包括夏威夷岛在内的5
个岛屿。
    蓝方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政治上推行民主,经济上十分富裕的国家,其经济命脉主要
依赖于旅游和国际贸易,国民经济中心集中在檀香山附近。其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是太平洋
沿岸的空中和海上重要交通枢纽,但其武装力量比较虚弱,只有国民警卫队和海岸警卫队近
岸防御作战,在战争威胁时,只能依赖西方盟友提供紧急军事支援,所以在武装暴乱和自然
灾难中易受损失。橙方正好相反,它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上并不发达,政治上推行独裁统
治,国家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且从俄罗斯、中国和西方采购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其庞
大的空军拥有战斗机和攻击机,海军拥有中型水面舰艇部队,军队的指挥体制稳定而集中。
此次军事演习的战役想定为:
    橙方以民主选举被蓝方操纵和干涉其国家内政为由,突然对兰方的两个岛屿发动武装袭
击。蓝方国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并请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这一势态。联合国安理会
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经反复争论之后形成一个决议案,最终投票决定:对橙方国家实施有限
的经济制裁,遂要求组建多国海军部队,开赴紧张地区,执行稳定地区局势的军事行动。

    六国舰机云集夏威夷

    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其海军也号称是"两洋舰队",即太平
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下辖两个舰队,即第3舰队和第7舰队。第3舰队司令部
设在夏威夷,主要负责太平洋中东部至美国沿岸一线的作战;第7舰队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
须贺,主要负责太平洋中西部一线的前沿部署、前沿存在和应急机动作战。太平洋舰队
1998年7月31日演习进行期间的军事实力状况为:人员254,900人,其中,海军120,
400人,海军陆战队73,500人,海军预备役部队35,000人,文职人员26,600人。舰艇
192艘,包括3艘核动力航空母舰,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1艘核动力巡洋舰,13艘巡洋
舰,12艘导弹驱逐舰,11艘驱逐舰,18艘导弹护卫舰,30艘攻击型核潜艇,8艘弹道导弹
核潜艇,2艘舰队旗舰,2艘两栖攻击舰,3艘多用途两栖攻击舰,8艘船坞登陆舰,6艘两
栖船坞运输舰,1艘坦克登陆舰,12艘辅助舰船,4艘巡逻艇,2艘水雷战舰艇和55艘军事
海运司令部舰船。飞机1432架,其中:海军战术飞机357架,直升机203架,P-3C反潜机
73架,其他支援飞机158架;海军陆战队战术作战飞机197架,直升机404架,其他支援
飞机40架。
    军事实力与实际部署不是一个概念,一般海军舰艇正常部署数量占现役舰艇数量的三分
之一左右,其余三分之二的舰艇主要是进行维修、休整和岸上训练等。据统计,美国海军和
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在演习期间在航和部署的舰船90艘,占现役舰船数量的47%,这一比
例相当高。正在部署的核心舰艇包括1艘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CV63),3艘核动力航母斯
坦尼斯(CVN74)号,林肯(CVN72)号和文森(CVN70)号,2艘多用途两栖攻击舰贝老.伍
德(LHA3)号和塔拉瓦(LHA1)号,2艘两栖攻击舰埃塞克斯(LHD2)号和拳师(LHD4)
号。此外还有2艘舰队指挥舰,第3舰队旗舰科罗拉多(AGF11)号,作为此次演习的指挥
舰;第7舰队的旗舰蓝岭(LCC19)号,则于此间访问了中国青岛港。
    美国派出了庞大的参演部队,主要包括:海军第3舰队所辖第3航母大队,第1、5巡
洋舰和驱逐舰大队,第7两栖舰中队,第5、7、23驱逐舰中队,第11航母飞行联队,第1
特种作战大队,第1机动潜水和救援大队,第1爆破大队,第3机动爆破分队,第7机动爆
破分队,第11机动爆破分队以及后勤支援分队等。海岸警卫队所辖华盛顿特区WPB-1331部
队和WPB-1336部队。海军陆战队所辖第13陆战队远征分队和第4飞行联队。空军所辖第
13飞行联队,夏威夷航空站,以及第169空中管制联队等。此外还出动了1个空中远征中
队,主要是配合联合军事演习进行海上飞行、登陆支援和战役机动。
    美国海军参演的主要舰艇包括:卡尔.文森(CVN-70)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科罗拉多
(AGF-11)号舰队指挥舰,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导弹巡洋舰4艘(CG-54、59、62、73),
加利福尼亚(CGN-36)号核动力巡洋舰,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2艘(DD-972、962),阿利.
伯克级导弹驱逐舰2艘(DDG-60、70),佩里级导弹护卫舰2艘(FFG-41、48),两栖战舰
艇4艘(LHD-4、LSD-49、LPD-7、LPD-10),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6艘(SSN-762、752、
698、722、688、642),后勤补给舰2艘(AO-177、AOE-7),巡逻艇2艘(PC-7、8)。海
军和海军陆战队参演的飞机和直升机包括:F A-18战斗 攻击机、F-14战斗机、EA-6B电子
战飞机、E-2C预警机、S-3反潜机、P-3反潜巡逻机、AV-8B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以及
SH-60、CH-46、UH-3、HH-60、UH-1、AH-1直升机。空军参演的飞机包括:B-1B和B-52战
略轰炸机,F-15、F-16战斗机,C-130、KC-10和KC-135加油机,E-3预警和电子对抗飞
机。
    加拿大从70年代初期就开始参加环太平洋演习,后来由于舰艇性能较差和海军战略调
整曾一度中断,90年代后又积极参加。
    加拿大把参加这次演习作为宣传其战略理论和战术,改进舰队通信和相互协同的一次难
得机会。此次加拿大派遣4艘舰艇,包括1艘驱逐舰(DD281),2艘护卫舰(FFH331、
FFH334),1艘后勤补给舰(AO509)和第443潜水与救援分队,共1100人参加演习,还有
2架反潜机(CP-140、CH124A)和2架电子战飞机(CE-144)。演习的主要科目是海上监
视、保卫海上交通线、武器发射试验和两栖登陆等。
    澳大利亚从1971年起参加演习,16次几乎次次参加,这次来了1200男女军人,是除
美国之外出动兵力最多的一个国家。这些兵力中包括驱逐舰2艘(DDG38、DDG41),护卫舰
2艘(FFG5、FFG4),后勤补给舰1艘(AOR304),常规潜艇1艘(SS60);飞机主要型号
为P-3C反潜巡逻机、SH-70B舰载反潜直升机,以及SK-50、AS-350B型飞机。日本是环太
平洋演习的积极参与国,几乎每次都要参加,此次参加的舰艇包括:4艘驱逐舰(DDG174、
DDH143、DD101、DD102),1艘后勤补给舰(AOE422),1艘常规潜艇(SS585),以及P-
3C反潜巡逻机和SH-60舰载直升机等。韩国是第五次参加环太平洋演习,此次参加的主要
兵力包括2艘护卫舰(FF957、FF953),1艘潜艇(SS66)和2架P3C反潜机,500多人参
加了这次演习。智利只派遣了1艘护卫舰(FFH6)参加演习。
海空演练,实弹射击

    参演的六个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法律规章,各自的军队在军事战略、战役指
导和战术战法等方面又不尽相同,如何在较短的演习期间达到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
短,协同作战的目的确实是各参演部队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在参演一年前各国就开
始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任命执行参演任务的指挥和参谋人员,明确参演部队的任务,交待参
演注意事项和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等。具体参演过程中,指挥舰及各战术作战群尽量互派观
察员和交流服役人员,以便切实达到互相学习和观摩的目的。加拿大海军应邀向美国科罗拉
多号指挥舰派遣了部分指挥人员和参谋军官,主要是协助进行指挥、通信和协调。2名美国
海军檀香山号(SSN718)攻击型核潜艇上的水兵,还应邀到澳大利亚海军奥斯陆(SSG-60)
    号上进行了10天的巡航。
    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演习是这次演习中的一个鲜明特色。P-3C大型反潜巡逻机是美国
海军的主要作战飞机,其巡航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可执行反潜搜索、定位、攻击等任
务,最近还改装了射程100多公里的鱼叉反舰导弹,可对水面舰艇进行空中攻击,从而使这
种飞机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在众多参演的P-3C飞机中,有一支特别的部队,它是由第65
巡逻机中队的预备役人员组成的飞行机组,飞机上的飞行员是美国民用航空公司的飞行员,
机上设备和液压系统操作员是洛杉矶邮政局的一名职员,而水声系统操作员则是来自亚里桑
那州凤凰城的一名普通职员。该中队总共有6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预备役人员全天参加训
练,另外三分之二的预备役人员每月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参加训练。为了参加这次演习,第
65中队每月都进行训练,以便使机组人员保持较高的戒备状态。演习中,65中队每天飞行
2-3个航次,每次飞行持续4-6个小时,还不包括起飞前的准备和降落后的维修时间。7月
20日该中队的一架飞机发现和跟踪了一艘韩国潜艇,在使用磁探仪跟踪和定位的同时,发
射了一枚鱼雷准确地"摧毁"了"敌潜艇"。65中队还与其他的反潜机中队一起进行了反潜、
反舰和海上搜索跟踪等科目的合同演练,采用了低空飞行、近地飞行和夜间作战飞行等多种
战术。此外,还与S-3海贼舰载反潜机、SH-60舰载反潜直升机和反潜舰艇等其他反潜兵力
进行了协同演练。
    在演习中进行导弹、鱼雷、火炮等武器的实弹射击,是验证多国部队之间指挥控制、战
役协同、战术原则和武器性能的重要举措,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演习耗资巨大和
容易造成误击等,上一次环太平洋演习中日本舰艇就发生了火炮误击的事件。"环太平洋
98"演习中实弹射击主要是空舰导弹、舰空导弹和反潜鱼雷实弹发射。来自第47轻型直升机
中队的SH-60海鹰直升机发射了AGM119企鹅反舰导弹,这种直升机是在海湾战争之后才开
始装备轻型反舰导弹,主要目的是攻击小艇等低价值水面目标。P-3C反潜巡逻机在演习中
多次进行反舰导弹发射试验,主要是发射ATM-84鱼叉反舰导弹,靶标选择了一艘海军货船
巴杰号。鱼叉导弹战斗部没有装备高爆炸药,而是装置了遥感探测装置,主要目的是在飞行
中统计和记录数据参数,以便在今后的训练中不断改进。尽管如此,当导弹准确击中巴杰号
后仍引起大火。7月22日,韩国参演的P3C反潜机也在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了鱼叉反舰导
弹。
    鱼雷是潜艇的克星,一枚鱼雷足可使一艘潜艇葬身海底。"环太平洋98"演习中进行了
多次鱼雷发射试验,主要是MK-46I型和5型鱼雷,分别在浅水和深水环境中试验和积累了
不同的数据和资料。仅澳大利亚海军舰艇和飞机就发射了12枚鱼雷,其中,佩思号导弹驱
逐舰发射了2枚MK46鱼雷,墨尔本号和达尔文号舰艇则在美国太平洋导弹靶场对美国海军
的MK30靶标发射了鱼雷,来自第92飞行联队的P3C反潜机也发射了鱼雷。同时,澳大利亚
还向美国海军的水牛号潜艇发射了MK48重型反潜鱼雷。

    信息时代的奏鸣曲

    太平洋舰队司令阿奇.克莱明斯上将1997年7月曾就如何享用信息、技术和经验时说过
这样一段话:"21世纪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把美国部队,最终把我们的盟国部队都连接到网
络中来,使话音、视频、数据传输能够从任何一台独立的台式个人计算机连通到整个网络,
使战斗员能够交换保密、非保密、战术或非战术的信息。从那时起,克莱明斯上将就开始在
太平洋舰队大力推行名为"IT21"的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IT21是美国海军面向21世纪"哥
白尼"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网络战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就太平洋舰队而
言,主要是集中在科罗拉多(AGF-11)号舰队指挥舰和霍伯(DDG-70)号导弹驱逐舰这两艘
21世纪信息化舰艇试验舰上。到2000年,所有舰艇都将具有与大范围战术网络相连的能
力,尽管是小型舰艇,也要装备IT21系统。所有舰艇将具有提供战术图像共享、使用通用
语言、与水下、水面、空中和地面相互连通的能力。
    科罗拉多号是第3舰队司令的指挥控制舰,也是参与"环太平洋98"演习部队的总指挥
协调舰,是世界上最先进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艘指挥舰。舰上装有200多台奔腾200或更高
等级的计算机,通过光纤电缆和卫星通信系统开通了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络,舰员在海上航
行期间可随时上网浏览所需资料,战斗群指挥官、两栖战指挥官和舰队指挥官之间可通过网
络进行通话。舰上还部署有超局域网和非保密局域网,从保密局域网进入非保密局域网都有
严密的防火墙和邮件警告系统,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电子邮件的使用极为频繁,舰上基本实
现了"无纸化办公"和办公自动化、指挥自动化,如果没有电子邮件、如果没有网络系统,舰
员们就感到整艘舰艇就好像瘫痪了一般。演习期间,科罗拉多号指挥舰专门开设了一个专用
网页,分保密和非保密两种类型。本舰和其他各舰可利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作战命令、每
日简报、情报信息等机密、非机密或公开的信息全部通过电子邮件传送。
    格雷斯.默里.霍伯海军少将是一位杰出的女士,她在海军和海军预备役部队服役40多
年的军旅生涯中,长期致力于海军计算机和指挥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工作,开发了军用计算机
语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海军计算机时代,被公认为是美国海军的"计算机之母"。为表彰和
纪念她为海军信息化所做的贡献,破例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艘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新型导弹驱
逐舰霍伯号。该舰1996年9月服役,是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中第一艘改装IT21
标准化组件的战斗舰艇。该舰的信息化水平相当高,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指挥控制,舰上人员
可使用非保密局域网发送电子邮件和信息分发,进行办公室自动化信息处理,查阅技术手册
和维修信息等。舰上的综合态势评估系统通过局域网把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
监视、侦察系统(C4ISR)连为一体,可共享海上联合指挥信息数据。
    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昭示着钢铁时代、机械化时代等工业时代末日的来临。两
艘代表信息时代来临的舰艇就象是一轮朝阳在太平洋海面上升腾,而昔日曾辉煌一时、荣耀
万分的钢铁产业和大工业的代表作战列舰,已经全部推出历史舞台,巡洋舰在不久的将来也
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它们就象是一抹西下的残阳正在溜入遥远的山峦之中。这次演习中最
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海军加利福尼亚(CGN36)号核动力巡洋舰。1941年12月7日是
个星期天,第5艘加利福尼亚(BB44)
    号战列舰被日军飞机投下的三枚鱼雷命中,4天后在珍珠港沉没,只有上层建筑露出水
面,该舰被打捞出水后重返前线参与了后期的太平洋作战。70年代,美国海军将新建造的
11600吨的核动力巡洋舰命名为加利福尼亚号,希望能雪昔日之耻。没想到,这艘花费数十
亿美元的巨舰,在仅仅服役了24年之后就被勒令强行退役,实在是有点令人遗憾。加利福
尼亚号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参加"环太平洋98"演习则是该舰的一次告别性
军事活动。之后,它将返回母港做些准备,9月份将正式退役,退役后舰上的核反应堆和堆
芯将被拆除。
    退役前,这艘以加利福尼亚命名的战舰,将沿着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巡航一圈进行告别,
并就近停靠在圣迭哥等城市,以便让加利福尼亚州的人民最后一次登舰参观。记者在对部分
舰员进行采访时,625名舰员中多数人表示不理解,舰艇正常服役期25年,有的舰艇服役
期超过了50年,为什么这艘巡洋舰性能如此之好、所有设施运行没有任何问题,就非要让
它退役呢?
    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许它在昭示一个以大舰巨炮、钢铁巨舰等战列舰、巡洋
舰为主的时代正在结束,而以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装备为主的新型信息化舰艇的信息时
代正在到来。

    超地平线两栖登陆

    美国海军陆战队90年代初提出新的"超视距登陆"作战理论,并在海湾战争之后得以进
一步修改和完善。"超视距登陆"作战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两栖机动作战,强调以机动作战为主
导,采取灵活、快速、突然的方式进行登陆作战,不再强求过去那种按固定程序突击上陆和
抢滩登陆的死板模式,也摈弃了过去那种以密集、猛烈的火力进行滩头火力准备,以及用大
量兵力兵器打消耗战的传统模式。按照新的作战原则,要求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在夺取制海
权和制空权的同时,使用飞机、巡航导弹、机降、伞降等手段进行全纵深同时精确打击,全
面掩护两栖部队的集结与航渡。
    按照新的登陆作战理论,其登陆作战样式主要突出机动为主的原则,即使用新一代登陆
上陆工具远距离、超视距突击登陆。强调在距敌岸50海里以外的宽大正面和较大纵深,综
合使用舰载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进行垂直和平面登陆,从而达成战役和战术上的突然性。据
统计,新型登陆和上陆工具的使用,使世界上适合登陆的海岸地带由原来的17%提高到70%
以上;登陆时的向岸冲击速度比使用排水型登陆艇和水陆登陆坦克及装甲车辆提高了10倍
以上。由于新型两栖攻击舰和其它两栖舰船,具有强大的制空制海、兵力投送、指挥控制和
综合保障能力,所以在距敌岸400海里时可确保24小时内在敌1000海里长海岸线的任何地
段登陆;进至距敌岸400海里时,可在几小时内随时在敌700海里长海岸线的任何地段登
陆。
    两栖舰船是遂行两栖登陆的主要装备,美国海军的两栖舰船主要是两栖攻击舰、船坞登
陆舰和综合登陆舰,排水量在1-4万吨左右,主要是携载飞机、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进行快
速垂直和平面登陆。一艘典型的两栖攻击舰可携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8架,直升机30
架,LCAC气垫登陆艇3艘,登陆兵1870人。一艘万吨级以上的两栖船坞登陆舰,可携载4
艘大型气垫登陆艇和450名陆战队员。LCAC-I型气垫登陆艇是由舰向岸进行超地平线登陆
的重要装备,其满载排水量170吨,航速40节,可装载60-75吨物资和25名武装人员,或
1辆M1A1陆军主战坦克,或2-4辆LAV-25轮式轻型装甲车;或12辆悍马吉普车。4艘气垫
船依次停泊在两栖舰船的坞舱中,作战时,船坞登陆舰在距岸40-100海里海域准备卸载,
打开坞舱后门并注入海水,气垫登陆艇便可运载坦克或装甲车辆驶出船坞,自行冲击上陆。
环太平洋98
    空中远征大队主要是为应付突发事件而进行全球作战,象环太平洋演习这种和平时期的
军事行动该大队还是首次参加。
    该远征大队包括第2、5、7、28轰炸机联队,第347战斗机联队,第552攻击机联队,
第92、319、507、931空中加油机联队,第60空中机动联队。演习中,B-1B和B-52战略
轰炸机主要是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模拟轰炸敌滩头阵地和纵深设施,以便为海军陆战队和海豹
突击小队两栖登陆进行火力准备。在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中,E-3空中预警机主要是作为敌我
双方的空中指挥控制中心,同时与檀香山机场进行协调和联络,进行局部空中交通管制。同
时与岸基和舰上雷达进行联络,以扩大其雷达作用范围,构建一个巨大的空中安全网。为了
清除两栖登陆通道中的水雷,参演部队还动用了一些特殊手段。7月29日,美国海军启用
10头经过专门训练的海豚来清除模拟布设的水雷,以便使海军陆战队两栖部队顺利抢滩登
陆。
    训练有素的海豚与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潜水员一起进行水雷搜索。美国海军哺乳动
物计划负责人认为,用海豚来进行水雷对抗十分可靠,海豚有敏感度很高的生物声纳,发现
物体和目标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和电子系统,可在短时间内搜索大范围海域,从600英尺深
海到近岸浅水水域都可进行搜索。在海豚的帮助下,加拿大潜水员第一个发现并排除了一枚
水雷。演习期间,各国潜水员都集中在17000吨的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攻击舰上,该舰有
800名海军陆战队员,装载着所有的特种装备和潜水设备,海豚也装在该舰充满海水的坞舱
内。在火力准备阶段完成及海上水雷扫除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3远征分队和拳师号两
栖戒备大队,便利用舰载直升机、两栖突击车和气垫登陆艇进行垂直和平面快速登陆,抢占
和巩固登陆场。

    夏威夷风情醉倒参演官兵

    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游览圣地,选择这样一个旅游城市举办"环太平洋98"军
事演习无疑为商家带来了无限商机。
    很久以前,商家们就瞅准了参演官兵的钱包,筹备了许多商业性活动,一场经济战演练
和这场军事演习一样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比如进口和准备充足的货源,聘用更多的雇
员,增加营业时间,为参演人员提供特别优惠和打折销售等。这种特别销售活动从7月初一
直持续到8月10日,此间还为参演官兵提供了专用穿梭交通车服务,并增开了前往各地的
定期航班,并为外国来宾提供游览地图、游览指南、货币兑换表等。
    来自六个国家的参演人员达25000人,由于许多官兵都携带家属前往,还有一些新闻记
者等,所以实际人数将达三、四万人,这意味着为夏威夷市带来了数万个赢利的机会。所以
当地人大动脑筋,想尽办法掏光所有来宾的腰包。据报道,当地和周围地区的餐馆、商店、
出租车和宾馆等部门都获利非浅,夏威夷最大的一家宾馆,客房利用率比往年同期提高了
3-5个百分点。保守的估计,这次演习为夏威夷带来1600万美元利润,总收入可达2500万
美元以上。
    珍珠港海军基地也忙得不亦乐乎,先后对67艘舰船进行了补给和支援,其中外国舰艇
28艘,加油140万桶,发送了2300包邮件,填写了925份申请报表和304份快速反应报
告。
界军史集粹---奥马哈滩头纪实


奥马哈滩头纪实


    译序

    以下翻译自国外网站,原文内容取自当年滩头参战者的访谈录音,英文原文在上述网
址,网站上还有当年的影像记录。这场战役的实际情况比“抢救雷恩大兵”所呈现的更惨
烈,电影中不过几十分钟就攻克了毫无防御纵深的德军阵地,事实上德军阵地有层层纵深的
碉堡群,以交互支援火力防御,当天由清晨6:30开始,打了整个上午都还未攻下滩头。
翻译时看见国外对战役口述历史的记载详尽,回想起以前曾遇到一名曾在李宗仁桂系部队担
任军官的老兵,他亲口告诉我,在抗战时曾吃过日军的肉,甚至将心脏由活人身上挖出并切
片炒来吃。他说当时桂系部队得不到中央足额补给,所吃的饭常是和沙砾混在一起,所以在
歼灭日军后就拿他们的人肉来补充营养。(桂系当年的根据地─广西,在文革时也传出在斗
争中集体吃人肉的事。)他说当年他们攻击日军,除了留下军官以询问情报外,根本不留活
口,士兵们还抢着砍下日军的右耳来收集领赏。他说他们桂系部队很恨中央军,抗战中他们
有一句口号「先打中央军,再打日本人」。抗战后的国共内战初期,他们这些桂系的主力部
队几个师,奉中央命令到山东共,在追击中陷入埋伏。
    他说正当中午部队埋锅造饭时,两侧山地忽然涌现大量共军,冲下谷地穿叉攻击,一时
整个部队指挥大乱,所能掌握的部队只能到连级排级,大家只能各自为战。整个战役由中午
打到黄昏,他们的整个部队数万人全被包围歼灭投降。当时他脱下军官制服,扒了一件死亡
士兵的制服穿在身上,又将一些死人的血抹在自己身上伪装伤兵,才设法溜出共军掌握。他
和李宗仁元配(一般熟知的夫人是再娶的)儿子是好朋友,大陆陷共他要撤往越南前还去道
别。广西桂系以前对压制共党毫不留情,所以广西陷共后,他没逃出来的好朋友都死在共党
手。在撤逃往越南途中,人车杂,狭窄的山路上挤满了南逃的军队与难民,他亲眼见到一辆
民车抛锚阻塞了山路,随后的军车为了尽快开路,就将那部民车连同不肯下车的人撞下山谷
以清除路障。他也亲眼见到在抢撤过一条宽阔河面的战略要桥时,当桥上还挤满了军队与民
众在通过,共军忽然冲至,出现在桥的另一端。为了阻断共军的追击,当场就立刻炸桥。瞬
间桥面崩落,桥上的人们纷纷落入水中,许多人不会游泳而在哀号救命,直至淹死,而河面
两端的军队已在开火相互射击。他说到台湾后,大概因为他是桂系的军官,在归建时,军阶
被降了几级,由校官降成尉官,他很不爽但也没办法,只好认了。当年我遇到他时,他已经
是满身病痛的老人,我一边陪他下围棋一边听他说着当年的战场生涯,他说希望能找人口述
他的经历,我和他失去联络已久,也不知道他再到底口述了没有?藉这篇译文的开头我作个
转述历史,也算是聊表心意吧!想起我成长历程,所读关于现代战争的史录书籍大多是国外
的战史,对中国的反而了解很少。例如我一直到高中才认清抗战的淞沪战役原来是一场惨败
溃退,导致南京的迅速陷落。近代中国因为政治因素,掌权者一直在炮制量身订作的历史,
许多的真实记忆就随着参与历史人们的逐渐老死,而永远尘封逝去。50年代鼓吹自由组党
的雷震,他在狱中所写的回忆录竟在80年代被一位小狱吏公然烧毁。
    战功彪炳却横遭诬陷的孙立人将军亲自所写的回忆录,手稿交由中国时报发行,在中国
时报副刊连载一阵子后,竟离奇地中断刊载,也没出版单行本,孙将军的珍贵回忆录就这样
公然在一家号称自由开放的台湾媒体上失踪。我沉痛地想,我们年轻的一代都被两群专权自
私的政客枭雄所欺瞒,他们教给我们一部说谎的历史,一部将流氓土匪各自美化成英雄伟人
的历史。到今天一些老人还在这种扭曲的历史观下掌权,如果再不注重真实的历史,中国和
我们年轻一代的未来都会毁在这种说谎的历史下。到时即使我们愿意作一名米勒上尉,也救
不了千千万万受谎言所驱策鼓动的年轻雷恩。
                           东岐明

    抢滩概说

    奥马哈滩头是诺曼第登陆中最宽阔也是鏖战最惨烈的登陆区,全长约十公里。整片滩头
有约三十公尺高的连绵悬崖俯瞰着上百公尺宽的开阔沙砾海滩,只有五处谷堑斜坡有路径可
通崖顶。滩头西部靠近崖底的涨潮线上筑有约三公尺高的防波堤。德军在水底与岸上埋设了
许多反登陆障碍与水雷、地雷。崖上的火力阵地与碉堡间挖了许多壕沟以供德军掩蔽。守卫
滩头的德军是352步兵师。登陆的美军将整个滩头由西向东划分为Charlie,
Dog(Green,White,Red),Easy(Green,Red),Fox(Green,Red)。整个登陆是主要由美军
第1师负责,再加上29师的116团。第一波登陆在早上6:30由29师116团登陆
在Dog与EasyGreen,第1师16团登陆在EasyRed与FoxGreen。因为天气恶劣浪涛汹涌,
原来支援116团的29台两栖坦克只有两台上岸,其他全沉了。强劲的潮流将登陆艇队冲
离原订地点,116团只有A连登陆在预定位置,其余连队都朝左偏去;而16团则是队伍
大乱,各单位混杂在一起登陆。
    早上还有一批精锐特种部队也登陆在奥马哈滩头的西侧,他们的目标是要由陆路攻占在
奥马哈滩头和犹他滩头间的一处战术制高点─PointeduHoc。这是一处俯瞰两边滩头的台
地,整个台地海岸都是约三十公尺高的断崖。德军在台地上布署了重炮,两侧的滩头都在炮
击射程内,而美军特种部队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摧毁这些重炮阵地。抢攻PointeduHoc的特种
部队是美军第2与第5突击营,原计划是第一波登陆由第2突击营D、E、F连,用钩索爬
上断崖攻击;C连(“抢救雷恩大兵”中,米勒上尉所率领的那一连)则登陆DogGreen由
谷堑攻上再向西攻击PointeduHoc东侧的火炮阵地,第二波由第5突击营与第2突击营的
A、B连组成,他们在海上等待强攻断崖的部队发出成功攀登信号后,就马上跟进爬上断崖
支援,但他们只能等待半小时,第一波抢攻半小时后若没发出成功信号,就视同抢攻断崖失
败,所有支援的突击兵都要转向到DogGreen抢滩,由台地东边的谷堑攻向PointeduHoc。
当天早上实际的情况是,第一波抢攻断崖的部队在恶劣风浪下错过了攀登点,他们迟了四十
分钟才开始登陆,成功爬上断崖攻击,摧毁了重炮阵地。但其他的支援部队在半小时内等不
到信号的情况下,全都冲进了奥马哈滩头的血战场。美军在滩头上伤亡惨重,有的连队甚至
遭到全灭的命运,无一生还。往奥马哈滩头的登陆输送行动在早上8:30全部中止,已经
登陆的部队如果不向前杀出一条血路,就只能在海滩上等着被德军炮火屠杀。慢慢地一小股
一小股的美军部队奋战攻上了悬崖,海军也冒着触礁的危险,将驱逐舰驶近滩头,近接炮击
支援。这样鏖战到中午,德军的阵地炮火才明显减弱,直到当天傍晚美军才巩固了在奥马哈
的滩头阵地。这一天在奥马哈滩头,美军伤亡了2400余人,德军伤亡了1200余人。
当天结束时,美军已经上陆34000余人,成功建立了滩头堡。

    参战者口述回忆

Franz Gockel 德军352师726步兵团 奥马哈滩头 第62号火力堡阵
    传入地下堡垒的警报声将我们由深眠中吵醒,一个战友站在门口大声喊叫,要大家不要
怀疑,快点起床!但过去几周来,我们常被假警报吵醒,所以大家都不当一回事,有人还继
续翻回床上睡觉。一个国防军军官来了,在战友后喊说:「弟兄们!这次是真的,他们来
了!」我们就全都清醒了。我们跃起行动,拿起步枪各就定位,原来的疲倦感全不见了。机
枪、重炮、迫击炮准备就绪,我们守在武器旁等待,夜色依旧是一样宁静。不久后连部传来
消息─敌军伞兵已经空降在Sainte-M??e-Eglisem了,有许多船舶离开英国南部向诺曼第
开来。我们防守的海岸区依然一片平静,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该不会又来个假警报吧?时间
分秒过去,我们站在武器旁,身着单薄的夏季制服在寒夜颤抖,伙夫给大家热上红酒。一名
军官来检查我的准备情况时说:「当他们到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开枪。」他走后,我又是一
个人孤零零的守在机枪前了。一片宁静反而使我们心头沉重而愈加紧张。不久轰炸机群的声
音在空中响起,和往常一样飞越我们的防区而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安静了一阵子后,在破
晓时又有更多的轰炸机飞来,此时海平面浮现黑影。本来我们以为那是德军自己的巡逻艇,
但船影越来越多,多到让我们的希望破灭了。海面上可见的船行航迹愈来愈多,更多的轰炸
机飞近海岸,在数公里外的Port-en-Bessin投下第一枚炸弹。有愈来愈多轰炸机飞近,我
站在重机枪后注视着海滩,再次检查弹带,想要集中精神在武器上,以忘记眼前的迫切压
力。在我枪位旁的凹洞,有两个点火开关,用来发动两个攻击海滩与反战车壕的火喷射器。
轰炸机忽然朝我们冲来,我一时来不及跳入防空壕,就钻入枪座下躲避。飞机狂啸而过,炸
得尘土满天,两发炸弹砸进了我们阵地,一时大地震动,破片尘土到处飞扬笼罩,我的眼鼻
都沾上灰尘,嘴巴也喷进了沙土。不过还好,幸好大部份炸弹都丢进了阵地后方的内陆区
域。没人会来救我们!没有一架德国飞机会来!而我们手上根本没有防空武器。海面开始活
跃起来,攻击艇和登陆艇高速冲近滩头。第一波紧接的登陆部队跃下舰艇,跳入高度齐膝或
及胸的水中,他们要冲刺跑过开阔海滩,冲到和海岸线平行的一道矮岩堤下,那是滩头上唯
一的掩蔽。以前对于来自空中与海上的轰炸,我们无能还击,只能力图自保,但现在我们可
以开始作战了。第一波机枪声响起数秒后,才前进滩头几公尺远的抢滩部队就纷纷倒下。我
用重机枪朝登陆艇才扫了几排子弹,沙子就把弹带卡住了。我由进弹口抽出弹带,把它甩干
净,再装回去,忽然间机枪就在手上炸开散裂了。很难想出为什么我自己竟连一点伤也没
有!但旁边的火喷射器开关却被弹片劈毁了,只剩下电线空荡荡地悬着。一名战友用他的7
5mm机炮一轮又一轮地不断开火,不久他的位置被敌人的火力盯上,打得尘烟四起。
    一只敌军坦克朝他打上一排炮火,击中他碉堡的枪眼,他那支枪就报销了。第二波登陆
部队抢滩时,摊头冲刺与防御射击的竞逐又再重演一遍。我方有愈来愈多的人员伤亡,海潮
缓缓涨起,水线逐渐地漫上了海滩。
Donald Nelson美军第5突击营E连
    我们应该要登陆在奥马哈滩头的DogGreen区,却跑到了DogWhite区。因为上校
Schneider看见原登陆区炮火猛烈,觉得过去上岸简直是自杀!他让我们在海上绕行,直到
发现了一处火力间隙,才推进登陆。上校的登陆艇碰上了障碍物,跟在后面的我们也是。我
们的艇员很熟悉状况,他等大浪冲来时,将船加速冲离障碍,我们接着将障碍引爆,冲上滩
头。我们才刚下艇登陆,上校的船马上也来了。我到防波堤后卧倒掩蔽,迫击炮火不断地打
在海水到我们之间的地上。那时Cota将军〈29师副师长〉小跑步冲进海滩到我们后面问
说:「你们的指挥官呢?」我们指指右边说:「在那!」Cota将军跑过去,并叫:「突击
队!开路吧!」几分钟后,我们冲过防波堤,闯进了一排笼状铁丝网阵,我们爆破并穿越过
阵地。奋力攻上了小镇Vierville-sur-Mer。在小镇十字路口对面有一座教堂与墓地。我们
在那第一次遇到狙击,我和夥伴干掉了两个在教堂尖塔的敌军。
Thomas Valence美军29师116团A连
    我们搭登陆艇向滩头迈进,许多人都在晕船。海面浪涛汹涌,每当狂浪打来,我们就溅
了一身的水花。我们所搭的登陆艇是第一波登陆中,属A连所乘的六艘之一。当船靠近滩头
时,德军所设立的反登陆障碍正如意料中全然可见,这表示潮水正低。我是个步兵士官,跟
随着Anderson中尉下艇后,我们不是依照数月以来在英国的训练来作战,而只能尽力而为
了。在开阔的登陆滩头上根本找不到德军,但他们却迅速地以小口径武器向我们大肆开火。
一冲下登陆艇后,就陷入了齐膝的水中,我们开始依照训练来行动─前进、蹲下、开火。但
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朝哪射击!我瞧见一些曳光弹迹发自一座庞大的水泥碉堡,我从没
料到会有这么巨大的碉堡!我努力想要向它射击,而完全不知道后面的情况。前方除了几栋
房屋外,看不到什么东西。海浪不断地冲来使得我难以站稳,而身旁的战友们不时地被击
倒,一下就挂了。我索性抛下身上的装备,那实在太重了。我在水中挣扎前进,正举起双手
在空中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时,左手中了第一弹。子弹击断一只手指,贯穿了左手掌,我觉得
被轻轻刺了一下,知道自己已经中弹了。士兵HenryG.Witt摇晃着由旁边涉水而来,对我说
「士官!他们把我们丢下送死!我们死得像老鼠!」。我并不这么想,也不同意,但当时我
真的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被放弃丢下了。我奋力前进,因为所携的步枪卡膛,所以我捡了一把
卡宾枪,开火射击了几排子弹。我们大家都只是在作一些无益的射击。我企图击毁碉堡,而
所用的.30口径步枪根本就办不到!不久我又再中弹,一发击中左腿,打裂臀骨;另外几
发击中背包与钢盔带。
    我拼命地爬上岸,蹒跚走向堤边倒下。许多美军的体随海浪冲上岸边,我发现自己混在
朋友们的狼藉堆,其中有许多是早已炸成碎片的块。
George Roach美军29师116团A连
    A连的连长是TaylorN.Fellers上尉,行政官是RayNance中尉。Anderson中尉率领我
们这艘三十人的小艇。每艘小艇上都有步枪兵,剪铁丝网兵,爆破筒兵,与火喷射兵。我是
火兵中的一员辅助手。船上还有专门炸碉堡的爆破手。我的工作是跟着火枪手Greenstreet
下士,当他的火燃料用完时,再补充他一桶五加仑的燃料。当我们的登陆艇靠近滩头时,英
国船员对我们说:「就要放下登陆梯板了,我们放下你们后就要尽快开船退出滩头,所以你
们最好准备好!」当船碰上沙滩,梯板一放下,Anderson中尉与Dominguez二兵就首先冲
出去。几秒后,当我冲下船,看见Dominguez已被射中,躺在沙滩的水。登陆前方有约一百
码远的开阔海滩要冲过,我们伤亡惨重。我扑卧沙滩,向着房屋开火,Wilkes中士问我:
「你在射什么目标啊?」我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在射什么!」Anderson中尉在
25到30码前正挥手要我们前进,却忽然就没命了。海潮冲得很急,一瞬间除了Murdoch
外,其他人都不见了。我问Murdoch觉得如何,他说:「我看不见!
    我的眼镜搞丢了!」我看不到同连的其他人,所以我和他又退回海中,去到一台损坏的
水陆两栖卡车。Murdoch受伤了,所以我要他待在那,等后来的船将他救起。而我则开始在
海滨游泳,直到十点半时才被一艘船救起。最后我终于又加入了A连的残余部队,只剩下八
人在作战。
Ray Nance美军29师116团A连
    我在A连抢滩十九分钟后,才与B连一起登陆。我是艇上首先冲出的,因为师部有命令
要军官率先下艇。艇长精准地让登陆艇上了预定的登陆点。当船触滩时,艇长到艇前钢舱去
拉登陆梯板的栓锁,但栓锁却卡住了,放不下来。我叫说:「放下梯板!」艇长猛拉了好几
次栓锁后,登陆梯板才放下。我急忙两步跃上梯板,就奋力远跳入水中。刚开始水深及胸,
但一个浪头打来,水就淹到颈子了,然后我向滩头泅水走了约15到20码。我这艘艇载有
A连的连部共17人,跟B连的人混乘一起登陆。当我终于停下来站稳后,我向前方四处察
看。前方没有人在!大家到哪里去了?A连到底在哪儿呢?直到我涉过了深水,到达A连所
在的浅水才了解一切。我四处查看,水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体在随波碰撞,看不到任何生
存人员。
    我转头向后看,竟然也没有人,没有人跟上来!那些与我一起下艇的人,不是死在后
面,就是还窝在小艇附近。接着我开始向岸上的涨潮线走去。过了一会儿,一些人开始出现
在我身边。在右边的是我的一位传令兵。在左边的是我的一位无线通信兵Clifton。他叫住
我,说他被击中了。但我看他的样子还不错,所以我问他:「你还可以走吗?」随后在前进
到涨潮线前,我被击中三次。四个29侦搜营的人员一起躲在一个钢制反登陆障碍后面,我
向他们大喊,要他们散开。我才刚喊,一排迫击炮弹就打下来,当场炸死三人,剩一人受
伤。我又看到B连的Winkler中尉在我右侧前进。射来的炮火好像是用镰刀在砍倒稻草一
般,将他的那群人整群扫倒,Winkler中尉也死了。第一波攻击的A连有六个登陆队,各乘
一艘登陆艇,而我是带第七队。第五队的登陆艇沉到海了。另外Bellegin上尉所带的第二
队有32人,无一生还,可能都和艇上弹药一起炸掉了。我们就这样损失了A连所属六艘登
陆艇中的五号艇及二号艇。
Robert Sales美军29师116团B连
    我在指挥艇上担任Zappacosta上尉的无线电通信员,我正确登陆在计划的地点
Vierville谷堑前。登陆艇离岸不远时,我攀爬上艇壁向前看,却见不到人影。A连应该已
经登陆在岸上,但我却看不到一个A连的人,只见到机枪扫射的曳光弹迹。我朝下向上尉喊
说:「我见不到A连的人,只有机枪炮火在扫射滩头。」当时烟雾到处弥漫,这样看了几分
钟后,艇长喊说要放下登陆梯板,我就跳下来了。梯板一放下,Zappacosta上尉首先冲
出,身体马上被打成蜂窝,他并没立即死亡,而大声朝我哀嚎。我们陷入了敌方的交叉火
网,只要有人冲出去,就会马上被弹火砍倒。我能幸免于难是因为自己绊倒滑下去,而摔出
了登陆梯板。当时我背了一具无线电机,必须要先脱下它,我才爬得起来。当我终于爬起来
时,已经被海浪冲离了机枪阵地前的滩头,如此才救了我一条命。我回头看其他的人,只要
一冲出登陆艇,就马上倒下去了。上尉大声向我呐喊说他中弹了,于是我走向他,他却忽然
倒下,再也没起来,我晓得他完了。我们的单位都被打散。正好在Vierville谷堑的碉堡阵
群前抢滩的A、B、D连都落入了一片交叉火网中。这些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后来都葬进了当
地的纪念公墓。
Warner Hamlett 美军29师116团F连
    登陆艇开始航向滩头时,中尉走近每个人,并拍拍他们的背说:「去干掉那些混蛋
吧!」但当我们由艇上跳入水中时,大家只能自顾性命而已。因为炮火猛烈地朝登陆艇打
来,我和我那一班就涉水向旁边走,沿着与海岸线平行的方向行进。当我终于转头朝海岸前
进时,看见一发炮弹把Hilscher中尉炸得跪下,然后倒入炸开的弹坑,他就死在那里。
Hilscher中尉来自Texas州。当我终于抵达岸边后,就开始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朝海堤
跑去。我看见约75远有个坑,就奔去躲入,伏在坑底的火药灰上,一喘过气,就再向前
冲。但我太累了,沾了泥沙的湿衣服与装备很重,难以奔跑,不得不再躲在反登陆障碍间休
息。一个南Boston士兵MervinL.Matze已经直跑到海堤边,作手势要我们跟上去,并大
喊:「离开沙滩!」在沙滩上我们只是活靶,我们唯一存活的机会就是要尽快离开沙滩。我
还在喘息时,士兵Gillingham冲来卧在旁边,他露出求救的眼光,脸色苍白而害怕,像是
小孩子在问该怎么办。我对他说:「Gillingham!我们要尽量散开,因为德军会先打双人目
标,再打单人目标。」他不答腔。接着我听到一发炮弹打来,砸入面前的沙地,炸开的弹片
飞过我头上,纷纷落在我的四周。Gillingham的下巴被弹片削断,只剩一点皮肉还连在脸
上,他就抓扶着下巴跑向海堤。他到海堤后,我和WillHawks就给他注射吗啡。他意识清醒
而自知将死,留在我身旁还活了约三十分钟。我们应该要停在海堤边,等待剪铁丝网兵将海
堤上巨大的铁丝网阵剪穿,才能前进。在等待期间,F连的Wise中尉正在海堤后指挥他的
部队时,被一发子弹命中前额,却继续指挥直到自己坐下抱着头倒地而死。我们在海堤下等
到攻击发起,才前进穿越海堤上剪开的铁丝网阵,碉堡中的德军随即向每个冲越海堤的人开
火射击。穿越海堤后,地上有很多小型灌木与沟渠可供掩蔽,我们花了些时间来重组人员与
计划如何摧毁碉堡。我们首先将TNT炸药装在长竿顶端去直接攻击碉堡,但这方法根本行
不通。
    因为德军只要看见有人穿越碉堡前的铁丝网,就可以马上把他击倒。然后我们决定由碉
堡间穿过,攻进连接碉堡的壕沟。这些壕沟是德军挖来用以机动迁移与撤逃的途径。我们进
入壕沟,溜到每个碉堡后方,用手榴弹扔进碉堡轰炸,再冲进去杀光碉堡中所有剩下的德
军。成排的碉堡阵地耸立在我们与崖顶之间,我们缓慢地一一推进。士兵们决心完成任务而
不顾牺牲所表现的勇气,令人难以置信。
Robert Walker 美军29师116团团部参三
    我知道这艘船的乘载量大约可搭180个全副武装的士兵,但我所得的乘载人员名册上
却有200人。在这艘船上除了我以外,没有其他116团的人。船上不止是因超载而拥
挤,还载有各式各样的特殊装备,像是大卷的电话线,很多的爆破筒、背包、抓钩、火喷射
器、还有更多的其他东西。在早上6:30时,可以看到第一波登陆艇队朝海岸出发。我站
在甲板上朝右望向DogRed滩头,一切都很平静。但当登陆艇队逼近反登陆障碍,放下前舱
登陆门板时,战斗声响开始了,当下就出现了恐怖的惨况。我们的登陆舰开始兜圈航行,舰
上没有人员登上海滩,而此时我们开始见闻到炮声火光了。我的预定登陆点是在「奥马哈的
狗红滩头」,但我们的登陆舰左偏太远了,闯进了DogWhite滩头的登陆区。当时前甲板挤
满了人,我们的船开始被小口径炮火击中,我可以听见子弹击中舰舷的声音。我们的LCI
舰在舰首有一对可放下的登陆梯板。我原本是应该从右舷的梯板下船。当我们的船前进到水
底障碍阵地时,大概是撞上了斜立在海底的障碍桩柱,整个舰体陷入了障桩,一声爆炸将右
舷登陆梯板炸上高空,落入了20码远的海中,整艘船开始向后倒。因为不能由右舷登陆,
所以我朝向左舷前进,但左舷的登陆梯板也整个卷入了火中。在前甲板开始有人员被炮火击
中伤亡,我往后退躲避炮火,忽然听到一声爆炸,接着就看到一名被击中的火喷射兵,他的
油箱烧了起来。站的靠近的几个人也都着火了,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个人脸上冒出了近六宽的
水泡。那名火喷射兵在剧痛下尖叫着,冲上右舷跳入海中,我能看见连他的鞋底也着火了。
上尉到前甲板挥手大喊:「所有人过来这边!」我爬上左舷侧栏,翻落掉下海。海面周围都
是人们在飘浮,存活的、濒死的、死亡的,通通混杂在一起。这时爆炸忽然在我的左方响
起,我看到空中有一排迫击炮弹飞来。我甚至可以在炮弹击中水面爆炸前,看到炮弹的尾
翼。此时我什么也不考虑了,一心只想上岸加入自己的部队。虽然岸上似乎一片混乱,但我
实在再也不想待在水里了。我在海中游得很累,快喘不过气了,再游一段后,我决定要试着
站立看看。结果真是奇迹中的奇迹!刚巧我站住的海底沙丘可以让我的头露出水面,得到一
场及时的喘息。可不一会儿,波波狂浪又把我冲离了沙丘,海水又淹过我的头了。我感到自
己已经太疲倦而无法游上岸,所以我决定要丢掉一些身上的装备。我先丢掉步枪,接着扔掉
钢盔,接着是工具袋。
    抛下那么多东西后,我终于能游完剩下的一百多码距离而站上岸边的浅水。当我登上奥
马哈滩头时,我已经不是原来那名训练精良的强悍战斗步兵,而只是一个茫然无助又精疲力
竭的船难生还者,还丧失了所有的武装。
Roger Brugger 美军1师16团
    我们的登陆艇是一种前方有舱门可以放下的平底船。在船上,我们每人都领到一个晕船
呕吐袋,但真的晕起来时,一袋根本不够吐!我们大约在早上六点半接近滩头,此时海面不
断落下炮火,机枪子弹也咻咻掠过我们头上。Robey中士叫艇长直接将艇开上海岸,艇长照
办,所以我们就直接登陆在岸上。一下船,我们就笔直地跑向一堵岩堤,当时我看到四周都
是弹火在喷溅沙滩,觉得这真像一场战争电影。
    当我们冲到岩堤后,我回头看到一发炮弹正中我们登陆艇的引擎舱,炸毁了登陆艇。我
看着另一艘登陆艇抢滩,当艇上人员正跑来岩堤时,其中一人被迫击炮弹直接命中,炸成三
块肉在空中飞舞。经历了炮火猛击与搭艇抢滩后,我们都又晕又惊,潮水渐渐涨起,我们容
身的海滩逐渐变窄,可以看见体在波浪中翻滚。我们连长左腿被榴弹严重炸伤,医务士无法
替他止血,他失血而死。接着行政官代连长缺,但还撑不到一小时,他也被狙击手干掉了。
但我这一艇只损失一名人员,他是被击中肩。这一场惨况似乎漫长而无尽,最后我们终于在
上午十点左右,开始抢攻谷堑,以登上俯瞰滩头的悬崖崖顶。我们才刚开始有个好的攻势,
就被悬崖侧边的碉堡机枪炮火压制了。透过无线电呼叫海军支援,一艘驱逐舰尽其可能的近
岸停泊后,舰上有一名船员冲出舱门,奔上前炮塔,将炮口转向悬崖碉堡,炮击了好几次
后,压制我们的机枪炮火就没了。在悬崖上有很多雷区,只有一条路可供穿过,但路上铺设
了铁丝网。我们要不就要匍伏爬过铁丝网障碍的路,要不就要踩过雷区前进。我们这班八
人,只剩下四支步枪还能用,其它的都被沙子塞住了。在路的不远处,我第一次看见死亡的
德军,他的钢盔已经掉在地上,盔上印有他的名字Sc-hlitz。

    附录─诺曼第空降纪实

Roy Nickrent 美军101空降师502伞兵团
    当绿色降落灯亮起时,我们部队开始跳伞。我忘了我是第几号跳伞的,但记得才一下
子,我就站到跳伞门上了。跳出后,我像石头一样掉落,身上的装备悬飘在身旁的空中。瞬
间降落伞张开,忽然一阵猛烈拉扯同时不久,我撞入了一棵大树树顶。我急忙检查身体情
况,显然没有什么骨折或外伤,那么下一步行动就是要脱离降落伞到地上。我并不晓得自己
离地多高。我可以听见下面牧场的声响,判断那应该是放牧的牛只。我既然已经吊在伞具
上,唯一可以离开的方法就是把系带砍断。我还能行动拿出战斗匕首,先砍断右侧的系带,
整个人以笨拙的姿势被一条左系带吊着。接着我把匕首由右手换到左手,锯断剩下的左系带
后,整个人掉下去,引起一阵大骚动。我预期这场喧闹一定会引来德军巡察。我重重摔下
来,但除此之外并没更糟的事发生。我组起M1步枪,装上弹荚,坐着观听四周动静。然后
我开始沿着一道浅沟匍匐前进,忽然听见左方有动静。三个人向我走来,而且就快踏上我
了。
    我瞄准最前一人,不清楚对方是敌是友?我拿出暗号器在手中,喀答一声。三人忽然停
住了,当时我觉得静了好久,才传来喀答喀答两声的回应信号。我相信在那几秒内自己真是
世上最快乐的人了。这三人与我同时跳伞,他们和我一样,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我们开
始出发去找一处农舍或地标以供确认定位。
John Fitzgerald 美军101空降师502伞兵团
    我们开始向Sainte-M锇e-lise镇前进,派出斥候到前方侦察。除了镇内零星的炮火声
外,一片宁静。一些人带了剪线器,停下来剪断道路两侧的电话线。我们经过一个小型电力
站,一名伞兵用两枚手榴弹炸了它。我们经过一个伞兵降下的教堂,教堂尖塔上还有一张没
人在的降落伞挂着随微风吹动。许多伞兵在还未落地或落地不久就被干掉了,一些体还悬在
树上像是被打烂的洋娃娃,身上满是弹孔。他们的血在降落的地方滴得到处都是,看到这些
首批死亡伞兵的惨相令我们不寒而栗。当我在找水装水壶时,瞧见旁边农舍后面有一口井,
当我走往井边时,看见一幅令我永生难忘的景象,那是一名82空降师伞兵的战死景象。他
占住了一处德军散兵坑,作为单兵防御阵地。在坑外的半圆范围中散布着九具德军体,最近
的体手还握着手榴弹,才离坑三码远;其余的体七歪八扭地倒在各处,展现了这场战斗的血
腥残酷。那名伞兵的弹带还挂在肩上,但他的所有M1步枪弹荚都打完了,弹壳退得满地都
是,枪柄断成两截,碎片四散。他独力战斗,也如同那晚的许多伞兵一样,孤独死去。我看
了他的名牌,他的名字叫MartinV.Hersh。我在所携的祈祷本上写下他的名字,希望有一天
能遇到认识他的人。但我从未遇过。
Ken Russell 美军82空降师505伞兵团
    我来自Tennessee州的Maryville。我是有点不安,但不像那些参加过西西里岛或其他
战役的老兵那么忧心,因为他们有较多的战地经验。事实上在侵攻作战的那晚,我还太孩子
气,在飞机上就睡着了。当时我还只是个17岁的男孩,应该还在高中上学。我想侵攻那晚
的经历使我忽然成长可以毕业了。我们的目标是夺取Sainte-M锇e-lise镇。当我们飞机到
达时,一栋着火的建筑物照亮了数哩远,看到这火
世界军史集粹---八二三炮战


八二三炮战

        果断决策:毛泽东政治狂热,万炮齐轰小金门!

    中国军方出书 披露823炮战当时决策秘辛

    即使过去了四十年,即使有关文字记述汗牛充栋,但对那场被一些观察家认为几乎触动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八二三金门炮战」,仍有许多待揭之谜,特别是对炮战的肇因,至今未
有统一的定论。中国军方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八二三炮战》一书,则披露了当时中国决策的
详细过程。
    这部声称首次记述了「八二三炮战」全部过程的着作,长达六十万言,由中国军方总政
治部所属的华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沈卫平为「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深台湾
问题专家。他耗时数载,查阅了许多机密档案,访问了参与炮战的一批当事人,故书中的内
容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毛泽东政治狂热的表现

    从书中披露的情况看,「八二三炮战」并没有经过中国军方认真地讨论,完全由中央军
委主席毛泽东一手策划和指挥。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八日夜,中国中央军委在北京怀仁堂召开扩大会议。与会者包括七名
元帅:彭德怀、贺龙、徐向前、聂荣臻、陈毅、林彪,四名大将:粟裕(总参谋长)、黄克
诚(副总参谋长)、陈赓(副总参谋长)、萧劲光(海军司令员),五名上将:刘亚楼(空
军司令员)、陈锡联(炮兵司令员)、陈士渠(工程兵司令员)、萧华(总政治部主任)、
洪学智(总后勤部长)等。
    毛泽东可能没想到,这次军委扩大会议,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亲自决策和部署重大战争
行动。会议一开始,他便用浓重地的,象女高音似的湖南口音却似乎很随意地口气宣布: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中东,最近那里很热闹,搞得我们在远东屁股也热了。大家放
屁,我们也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半夜深更做出了一个决定:炮打金门!准备死他100万
人!」这个消息对于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也造成极大的震撼,会议室内一时鸦雀无声。
因为大家明白,炮打金门是极可能导致同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力和最庞大核武器的美国再度
直接对阵、较量的重大军事行动。不过,没有一个将领敢于站起来表示异议,只有静听毛泽
东一番天马行空,颠三倒四的阐述。
    毛泽东为何做出这个决策?毛泽东自己的解释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反抗美、英的中东穆
斯林人民」。不过书中说,一九五六年艾森豪威尔与蒋介石签订《台美共同防御条约》,对
毛泽东刺激很大。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在莫斯科发表了着名的论断:「东风压倒西风。」他认
为美英在中东得手,是「西风」的反扑,所以「东风」不能袖手旁观。
    另外一个重要背景是一九五八年是毛泽东头脑发热的一年。这一年八月的北戴河会议决
定大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炮打金门」是与之相联的政治狂热表
现。

    毛泽东突然喊暂停

    毛泽东在中央军委会议上说,「选择金门、马祖,主要是打蒋介石。不象台湾,金门、
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马是我们的内政,在政治上有理,在军事上有利。美国找不到藉
口,而对美国有牵制作用,但美国又不好打我们!这是一桩好买卖。」「美国所有的远东部
队都进行了备战,制造紧张空气,企图牵制我。我以实际行动回答他,牵制他在远东的兵
力,使其不能向中东调兵,减轻美国对中东穆斯林人民的压力,即使我们要死一些人,那又
有什么了不起?!如能使美国海军在中东和台湾间频繁调动更妙。」不过,毛泽东又承认美
国在远东、台湾地区有着海空优势,担忧美国卷入,「它来打我们怎么办?局部战争会引起
大规模冲突.....有可能江山不保,我尽量不与美国正面冲突,因此,我们的海空军不出公
海作战,见到美机美舰要回避,一定要防止误击美机、美舰,既不示弱,也不主动惹事,谁
惹美国人谁负责!」毛泽东说,「以中央军委名义发个电报,命令各大军区立即进入紧急备
战,把作战任务下达给福州军区和海军、空军、炮兵,越快越好。赫鲁晓夫在中东等我们的
回音呢。」「最迟迟应于七月二十五日之前,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第一次炮击几万发
炮弹,以后每天打一发,准备先打三个月。以后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不要怕死几个老百
姓。」毛泽东部署完毕,并不参加讨论便离开了会场。与会者纷纷揣测毛泽东的「下一步」
是什么意思,是「解放台湾」的序曲?至少是拿下金门、马祖吧?
    第二天,新华社发布了两条简短消息,一是中央军委会议闭幕,讨论了局势,并作出了
决定。二是中国外交部约见英国驻京临时代办,反对英国出兵约旦。
    沈卫平在书中说,如果把这两条消息放在一起琢磨,本是可以嗅出一些徵候来。但并没
引起西方和台湾特工的足够重视,以致四天后,由叶飞负责的福建军区前线指挥部将作战部
队部署完成,台湾方面毫无察觉。
    叶飞部署了厦门和莲河两个炮兵总群。厦门炮群由三十一军负责,辖十五个炮兵营,兵
锋所向,小金门和大、二担;莲河炮群由二十八军负责,辖十七个炮兵营,对付大金门,并
在围头角增配六个海军海岸炮兵连,以牵制和封锁料罗湾。空军则有两个飞行团分别隐蔽进
入汕头、连城基地;海军有两个快艇大队隐蔽进入三都澳、汕头。
    七月二十五日,叶飞收到北京发来的带有三个A的加急电报,中央军委命令全线炮兵立
即进入射击位置待命。
    七月二十六日,叶飞下令炮弹上膛,并一整天都在等待毛泽东发布发射的命令。但是他
并没有等到。
    原来毛泽东在北京彻夜未眠,临到战前,他担心万一美国介入怎么办,会不会引发一场
全面战争呢?最后他下达的命令是:暂停!

    为什么选择在八二三?

    二十多天后的八月二十日,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之后召见国防部长彭德怀、总参谋部作
战部长王尚荣。与上次中央军委会议不同,这次他主动要求彭德怀、王尚荣发表意见。
    彭德怀主要介绍台湾的军备情况,提到其海、空军得到加强,犀牛式导弹已运抵台湾。
    因为有美国撑腰,台湾假想在大陆沿海大规模登陆攻取福州的「夏阳演习」正在部署,
并首次发射了美制「响尾蛇」导弹。
    彭德怀还谈到台湾内部对金、马撤守问题的争论。
    毛泽东说,我要是蒋介石,就放弃金马。占住两个小岛,于人不利,于己不便,真烦
人。
    两个跳蚤屎大的岛子就能搞成反攻大陆?
    天大的牛皮嘛。
    彭德怀则分析,蒋介石最后不惜一切代价防守金、马,有政治战略的考虑,不仅是反攻
大陆的跳板问题,同时对国际观感和海内外的民心士气都有莫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蒋介石
逼迫美国宣布协防金、马已不可能,但只要战事一开,他拚出血本也把美国拖下水,使美国
在金、马一线与我对抗。蒋的意图是,只要美国介入,就是最大的胜利。
    彭德怀说,蒋介石如果撤离金、马,我们不妨网开一面,但他固守金、马,我们迟早要
打,晚打不如早打,但美国确是一个未知数。
    有风险,但利益极大。
    毛泽东说:不要怕,狠狠地打,无非是死几个人嘛!
    把它四面封锁起来,我们此次是直接打蒋,对美国人一定要小心,尽量回避他们,我们
对他们要象对当年日本人那样能躲就躲,做到不主动挑衅。
    王尚荣赶紧插话:主席是否还有登岛作战的准备?
    毛泽东:先打三天,无非两种可能,登与不登;好比下棋,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
再作计划也来得及嘛。
    说到炮击时间,毛泽东说先找叶飞到北戴河来。王尚荣说叶飞二十一日可赶到,再给前
线两天准备,炮击时间是八月二十三日,正好是个星期六,敌人容易麻痹,死人多。

    三波炮击发炮三万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十七时三十分,中国开始炮击金门,共有三个波次。
    第一波作战暗语是「台风」,持续时间十五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使用六个炮
兵营共七十二门火炮,发射六千余发炮弹。对金门县东北的五十八师师部,使用三个炮兵营
共三十六门火炮,发射了三千余发炮弹。对位于小金门岛中路的第九师师部,使用五个炮兵
营共六十门火炮,发射了五千余发炮弹。对小金门林边、南塘的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团部,
使用六个炮兵营共七十二门火炮、发射了六千余发炮弹。对大、二担岛营房,使用两个炮兵
营共二十四门火炮,发射了近三千余发炮弹。对料罗湾运输舰使用海岸炮六个连共二十四门
火炮,发射了一千余发炮弹。
    第二波作战暗语「暴雨」。第一次火力急袭后暂停五分钟,让海风吹散硝烟,让炮管稍
微冷却,十七时五十分再度炮击,持续五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对方炮兵阵地。
    第三波一次短促急袭,十九时三十五分开始,每门炮打四发,对预计中的对方抢救、维
修、灭火人员予以打击杀伤。
    据发往北京的战报电稿称,这三波炮战共消耗新式火炮二万三千二十五发,旧式炮弹五
千五百四十四发,海岸炮弹一千四百八十八发。伤九十二师炮兵司令等官兵九名,亡电话员
一名。
    一个星期之后,中国得到了金门方面伤亡的情报。对国防部长俞大维幸免于难,中国并
不在意,但非常遗憾未能打死金防部司令胡琏。叶飞无限惋惜地说:「可惜我们打早了五分
钟。本来我们集中火力打金防指挥部,打得非常准。可惜正要走出地下指挥部的胡琏听到炮
声一响,赶紧又缩回去了。」毛泽东对此战的评价是:打了好处极大,不打害处极大。此战
教育了人民,教育了美帝,教育了蒋介石。
================================================

    港媒分析北京对恐怖主义立场的微妙变化

    (记者刘坤原香港二十二日电)日前美国对阿富汗及苏丹发动导弹攻击,国际社会对华
府这项行动反应不一,但最引人注意的是北京态度的改变。中国对恐怖主义从支持到谴责,
有值得探讨的心路历程。
    香港「明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过去中国对世界上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看成是「反
帝国主义斗争」,因此一向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虽然不再支持国际恐
怖主义,但对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则持续大加反对。
    但针对美国这次军事行动,北京的立场有了微妙的变化。虽然中国外交部仍发表声明,
主张依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来处理肯亚和坦尚尼亚爆炸事件,但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则
无任何批评。相反的,更多的是著墨于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打击国际恐怖活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明报」分析指出,中国立场改变,与希望维护蜜月期中的「中」美关系有关。而且,
既然国际恐怖份子已招致天怒人怨,而阿富汗及苏丹又有成为恐怖份子庇护所的嫌疑,北京
也就务实地避嫌,不再当他们的代言人。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北京本身也深受恐怖主义的威胁。最近新疆地区的分离势力不断制
造恐怖事件,而且有向其他省份蔓延的迹象,令北京头痛。而更令北京担心的是「疆独」的
背后,有外国伊斯兰回教极端势力的支持。因此与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对自己也有现实
的利益。
世界军史集粹---巴里港的悲剧


巴里港的悲剧

    张蜀江
    1943年12月2日晚,意大利南部紧靠亚得里亚海的巴里港灯火通明,港口内停满了为
盟国军队运送作战物资的大小船只,其中有一艘来自美国的名叫“约翰。哈维”号的巨轮,
它那灰黑色的身影掩映在众多的船只之中,毫不引人注目。可是有谁知道,正是它将要造成
一场震惊世界的化学武器泄漏悲剧呢?
    此刻,“约翰。哈维”号已经熄火停泊,船上的船员们大部分都已就寝,甲板上只有一
些值班水手还有那里忙着检修、擦拭、保养船上的设备,摆弄那些各种各样的缆绳。
    突然,警报长鸣,划破了沉寂的海港之夜。19时30分,100多架满载炸弹的德国“容-
88”式轰炸机吼叫着冲了过来,对这个港口城市发起了空中袭击。先是在港口市区内投下炸
弹,只见楼房被炸塌后腾起的阵阵尘埃和燃烧时冒出的浓黑烟雾。随后,德军飞机又飞临了
港口上空,对那些密密麻麻地拥挤着停泊在港内的船只进行了一阵狂轰滥炸。这欠袭击持续
了20分钟,共炸沉16艘船,炸伤4艘。空袭把船舶密集的港口炸得七零八落。20点刚
过,一艘油船起火爆炸。爆炸的冲击波使窗子飞出有数英里远。紧接着,被直接命中三、四
枚重磅炸弹的“约翰。哈维”号也发生了爆炸,并燃起熊熊大火,船体开始摇晃下沉,不幸
的灾难就这样发生了。因为在“约翰。哈维”号船上,除了受美国军方派遣的霍华德。D。
贝克斯特罗姆上尉及其率领的5名化学兵助手外,包括船长都不知道船上究竟装了些什么货
物。而这6个知情人已经和该船的埃尔文。诺尔斯船长在空袭中当场遇难了。
    早在几周前,驻巴尔的摩基地美国第701化学器材保养连的上尉霍华德。D。贝克斯特
罗姆接到命令准备出国作战。贝克斯特罗姆是杰出的化学战专家之一,曾受训于亚拉巴马州
的西比特营特别中心。他的任务之一是监督化学弹药的运输。
    他按到通知说,这回他的目的地是意大利境内盟军的一个主要补给站:亚得里亚的巴里
港。他的货物是美国大量储存的化学武器的一部分:100吨芥子气。
    贝克斯特罗姆的任务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战争期间,英国和美国向全世界输送化学武
器,在各个战斗前线都保持有大量的储存。轴心国列强也都一样。双方都把储存的化学武器
做为重要的秘密严加封锁,担心一旦被对方发现就会把它当成发动化学战的借口。
    只有高级指挥官及其少数几个参谋才知道自己所管地区的毒剂储存情况。正是这种严格
的保密措施,导致了巴里港的这场化学悲剧。
    在巴尔的摩,贝克斯特罗姆负责监督把芥子气装到“约翰。哈维”号船上去。装船是在
极其秘密的掩护下进行的。这次“约翰。哈维”号一共半载了两千枚M47A1型100磅化学炸
弹。每枚炸弹正好122米,直径为20厘米,内装60至70磅的芥子气,足以使30平方米的
一块地段染毒。美国的芥子气都是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的。因为它是用廉价、快速的莱文斯坦
法生产出来的。每枚炸弹中含有30%的杂质气体。这种气体能聚积并引起爆炸。因此,跟贝
克斯特罗姆同行的5名化学兵官员有很多的事业要做,他们要给炸弹定期排气,仔细检查仓
室装箱,以防发生腐蚀事件。
    诺尔斯船长负责指挥航行。他是摩尔曼斯克护航队的一名老资格成员,“约翰。哈维”
号11月28从西西里到达巴里港。船长发现港内盟国船只已拥挤不堪。作为公务人员,他不
知道他所装运的货物的实情。因此他无法请求港口当局给予优先卸船。相反,当局命令他把
船停到边远的29号码头等待卸船。
    四天后,即1943年12月2日下午,英国空军元帅阿瑟科宁哈姆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
会。他透露他认为盟军在意大利南部占有空中优势。他对记者说:“如果德国空军试图在该
地区采取任何重大行动,我将认为,这是对我个人的污辱。”可是,天将擦黑,德国好象有
意要让阿瑟科宁哈姆元帅蒙羞一样,这种不幸的“污辱”很快就带来了灾难。
    在“约翰。哈维”号沉没的地方,有些毒气开始燃烧,有些则直接沉入海底,其余则从
破裂的船底货舱渗漏,在布满残骸的港口扩散开来,和漂浮在水面上的数百吨的油料混合在
一起,形成致人于死地的混合物。整个港口上空充满了刺鼻的大蒜味大蒜味如此强烈以致有
一条船上的人足足戴了半个小时的防毒面具。浓黑的烟雾夹着毒气在海港上空翻滚,渐遮盖
了巴里城。
    然而,受害最重的并不是那些吸进了烟雾的人,而是那些漂浮在港口海水里的人,那些
在救生艇中脚浸在油水里的人,或是那些用手扒着救生艇的人,他们的整个身体几乎浸泡在
芥子气的死亡之液中。
    无论是港口和医院的抢险队还是被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暴露于芥子气中了。
    医院全力以赴医治800名伤员(1000多名伤员已经丧生)。据推测,大多数受害者因
暴露于芥子气中受到最严重的毒害而承受着痛苦的折磨。送到医院时他们仍然浑身湿漉漉,
原油沾遍全身。他们全身里在毯子里,有人给他端来热茶。大部分人都这样安静地坐在那
里,消度残夜,却全然不知芥子气正悄悄地发生毒效。两周后,一份为盟军最高统帅部准备
的报告说道:“灼热和吸收的机会恐怕是太多了。每个人实际上都浸泡在芥子气和原油混合
的溶液之中。随后,他们又用毯子里着身体,还给喝了热茶。这就提供了一个长时间的毒剂
吸收期。”
    发生这场灾难后的第二天早晨,最初有大约630名芥子气中毒者开始诉苦说他们的眼睛
瞎了。恐怖气氛遍布整个医院。医生强使他们睁开眼睛以证明他们还有视觉。可怕的灼烧效
应还在发展,对此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如“青铜色、红棕色或黄褐色”的受伤的表皮从身体
上剥落下来。一些人烧伤90%的皮肤。据报告所述,“大片的表皮变得松驰”,“常常带着
汗毛一起剥落”。“生殖器部位的灼烧最严重,也是最令人感到痛苦的。有些病人的生殖器
涨大至原来的三至四倍,阴囊也胀大了许多”。还描述说,“这种灼烧给病人造成了莫大的
精神痛苦。”
    在海面较远一些的地方,美驱逐舰“比斯特拉”号逃离之前在巴里港打捞了30名伤
员。由于不知底细,当船离港行驶了5小时后,30名中毒者的潜伏期已过,芥子气的延发
效应出现了,不但被救上船的人迅速倒下,而且原先船上的人也因从他们湿漉漉的衣服中挥
发出来的芥子气受到伤害。很快,几乎氖船员都丧失了视力,不久便全部失明,有许多人严
重烧伤。这批“盲人”水手驾驶着这只军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才到达了意大利
的塔兰托港。
    就在“比斯特拉”号摇摇晃晃驶向港口时,这次事件中最早的受害者已经死在巴里的医
院里了。两周内死70人。初步尸检证实了芥子气中毒死亡的典型症状:严重烧伤、皮肤起
泡、肺和呼吸器官的内壁剥离,实心的管状粘膜堵住了气管。
    仅有区别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等。这仿佛是在试验条件下,有意让芥子气使人受到最
严重的烧伤似的。40个典型受害者的尸体中,这些人至少包括12个民族或种族。被运到波
顿和埃奇伍德兵工厂做显微镜检查和研究。
    在城内也发生了相似的惨景。在巴里有1000多市民死亡很多是因为大片芥子气烟云笼
罩了城区引起的,其它的人是由于席卷海岸的充满了油芥子气的浪潮的扑打而中毒身亡。此
后,在数周的时间里,这些原来健康的市民躺在床上呻吟。一场大规模的化学战会给人们带
来什么样的灾难,对平民和士兵来说,这实在是一次可怕的预演。
    当这场灾难的混乱不清的细节情况传到盟军最高统帅部时,立即引起一连串的惊慌开
始,他们以为是德国人发动了一场毒气战。后来当初步查清是美国人的毒气酿成这场骚乱
时,又估计德国人可能以此作为借口而竭尽全力发动一场化学战。当时在意大利的盟军处于
进攻态势,他们希望能尽快在法国海岸登陆,这样,使用毒气很可能对希特勒甚为有懒帮
助。
    起初,美国驻欧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蒙威尔将军想把整个事件加以保密。那些运到英国和
美国进行解部的死者的亲属接到通知说:他们的孩子或丈夫“由于敌人的袭击发生休克、出
血等症状”而死去。为了便于记录,艾森豪威尔建议用这样的字眼:“皮肤疼痛、灼烧感”
和“眼睛受伤”,纯粹是由于“敌人的袭击”,“肺和其它并发症引起了支气管炎”。他电
告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他“考虑这些用语足以能够使那些受伤的人在将来能够申请领取养
老金“。为了进一步完善保安措施,各军事基地都强行设立了严格的邮政审查。美国总统罗
斯福和英国战时内阁批准了艾森豪威尔的保密策略。
    然而很快就发现艾森豪威尔不可有把巴里发生的事加以保密。当时数以千计的人逃离了
巴里。致人于死地的新武器的故事在广为流传。在其它港口下船的伤员正受着诊断不了的创
伤的痛苦。1944年1月,盟军想把事件的细节情况只秘密告诉指挥官和医生的意图破来
了:“据认为,事件的真相在分散的、包括巴里地区的市民在内的人群中广为流传。因此,
否认,一再否认事实真相的简报难以自圆其说。”2月,参谋长们得知有关这事件的消息随
时都有可能传开的情况以后,他们根据艾森豪威尔最早提出的想法,拟定了一项声明,重申
“盟军政策是不使用毒气,除非敌人首先使用。但我们已严阵以待,准备还击。我们并不否
认这是一次有意冒险的事件。”
    巴里港惨案在一些正式的参谋工作史或盟军将领个人回忆录中都很难见得到,有人想抹
杀或淡忘这段历史,然而,它所造成的骇人听闻的悲剧,决不会轻易被人们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