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史集粹----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21:41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东溪穿插战斗情况
第一艘国产装甲巡洋舰“平远”号
第一位驾驶F-117A隐身战斗机的飞行员
钓鱼岛的历史沿革及战略价值
定远舰史
对马海峡之役
对越自卫战中的我方炮兵
二次大战日本海军战斗舰--扶桑级山城号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反潜战
二战兵器介绍第四十三军坦克团东溪穿插战斗情况
第一艘国产装甲巡洋舰“平远”号
第一位驾驶F-117A隐身战斗机的飞行员
钓鱼岛的历史沿革及战略价值
定远舰史
对马海峡之役
对越自卫战中的我方炮兵
二次大战日本海军战斗舰--扶桑级山城号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反潜战
二战兵器介绍
世界军史集粹---第四十三军坦克团东溪穿插战斗情况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东溪穿插战斗情况

        出其不意 克敌制胜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东溪穿插战斗

    这是我军装甲兵作战史上,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最为成功的一次战斗。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第四十三军坦克团配属给陆军第一二六师,组成一支坦克、步
兵、工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特遣队,执行向东溪穿插的任务。
    东溪是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县城,是越南边防地区重要交通枢扭。横贯越南北部的四号公
路与东溪在此汇合。北裕50公里就是省会高平。
    向南约80公里可达谅山;向东北19公里直通复和。东溪四周群山环抱,并有靠松山为
天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
    合成特遣队由第四十三军坦克团第一、第二营、步兵一个加强营(4个连)、工兵一个
排以及保障分队、通讯分队、防化分队等编成,成一路纵队,坦克搭载步兵实施快速穿插。
编队行军序列是:
    前方尖兵连棗第四十三军坦克团第一营第一连。
    运动保障队。
    前卫营棗第四十三军坦克团第一营第二、第三连搭载步兵一个连。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前进指挥所。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基本指挥所。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第二营搭载步兵一个营。
    第四十三军坦克团技术保障所及救护所。
    穿插路线是是从布局到东溪一条只能走牛车的崎岖山路,路窄坡陡、弯多路急。道路两
侧悬崖峭壁、高山林立。路上共有6座桥梁,其中5座木桥坦克无法通行。东溪地区属热带
岩溶山岳丛林地,气候多变、晴雨无常;晨雾浓厚、观察不便、机动不利,但有利隐蔽。东
溪东北的靠松山海拔701米,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是穿插路线上最复杂的地形。
    东溪守敌主力为:
    石安县独立营(4个步兵连)
    一个公安连及部分武装民兵共1000余人。
    为阻止我军的进攻,敌人共设置了4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在班陡至无名地区,由公安连及特工队防守。
    第二道防线在那娘、东马地区,由县独立营一个连防守。
    第三道防线在靠松山、北广高地地区,由县独立营两个连重点防守,营指挥所设在靠松
山顶部。
    第四道防线设在东溪镇,由县独立营一个连防守。
    守敌凭借地势险要,层层设防,并筑有碉堡、堑壕和掩蔽部,构成马蹄形防御体系。在
我军必经之路上,设有地雷、反坦克陷井等多种障碍物,并以猛烈火力予以掩护。
    二月十七日5时许,特遣队在我国境内编队并搭载步兵完毕。6时许,坦克奉命前出,
在我强大炮火掩护下,于6时55分到达布局以西的预定出发阵地。
    这时,天色刚晓、晨雾蒙蒙,加上密集的炮弹炸起的尘土,使坦克难以观察穿插路线,
队形有些混乱。尖兵连当机立断,所有指挥员冒着生命危险露头指挥,冲出硝烟和晨雾,进
入穿插路线,奏响了东溪穿插战斗的序曲。为按时完全任务,尖刀连政治指导员林梦珠一马
当先,指挥108号坦克冲在最前边。
    前卫营进入班波地段后,地形渐趋复杂,路亦越来越险,路宽大多不足3米,而且路的
一侧是深谷悬崖,稍有不慎,就可能车翻人亡。
    当108号坦克行至一个狭窄地段时,掉入越军预先用茅草覆盖的反坦克陷井内,进退不
得,堵塞了前进道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尖兵连一排长车奉命撞翻掉沟的坦克,后续坦克
压着108号坦克的一侧履带、倚着山壁,顺着山壁顺利地克服了敌人预设的陷井。
    前卫营进至班波西侧的山垭口哩,又被一块巨石挡住去路,前进受阻。山垭口两侧高地
上的越军乘机向前卫营猛烈射击。由于坦克搭载步兵数量太多(每辆坦克搭载20多名步
兵),加上步兵没有搭载经验,用被包带将身体和重武器绑在坦克上,结果在越军疯狂射击
时,很多战士无法及时解开绳索而中弹牺牲。由于步兵不能及时下车,坦克也无法及时发扬
火力。在工兵炸石来不及、坦克火炮开劈通路距离又太近(不足10米)、步兵伤亡增大的
危急关头,又是尖兵连指导员(换乘其它坦克继续冲在最前面)急中生智,果断指挥驾驶员
加大油门,用坦克的钢铁身躯猛撞巨石。连撞5次,巨石被撞碎,通路开劈了。
    前卫营在坦克第二营以及步兵和掩护下,冲过山垭口,向靠松山挺进。坦克第二营和步
兵在有效地压制了山垭口两侧敌军后,不恋战,不纠缠,收拢队形继续向东溪穿插。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接近靠松山敌人县独立营的主阵地,这时,离预定3小时完成
30公里的快速奔袭穿插任务只剩下1小时15分。此时,许世友等军区首长越级指挥这支关
系战役全局的特遣队,命令特遣队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靠松山,按时到达东溪。时间就
是胜利!团指挥员果断指挥没有步兵支援的前卫营独立作战,拿下靠松山;坦克第二营及它
分队加速前进,恢复与前卫营的密切协同。坦克第二营接到命令时,尚有部分坦克没有渡过
班翁河。班翁的越军为阻止坦克行动,切断特遗队的前后联系,便在班翁河上游开闸放水,
企图淹没河道,以水障拦腰斩断坦克第二营的队形。在河水不断上涨,又无迂回道路的情况
下,营长命令剩余的坦克强行渡河,除有两辆坦克因淤陷而被淹没外,其它均强渡成功。
    坦克第二营渡过班翁河后,便迅疾向靠松山前进。
    靠松山是特遣队准时到达东溪的最后一只“拦路虎”。过了靠松山,坦克就可沿东复公
路高速推进,直捣敌巢。因此,越军在此下了最大的赌注,企图与特遣队决一雌雄。
    前卫营一路过关斩将,靠松山以前的穿插发展非常顺利。然而此时,营长却非常冷静,
在他细分析了敌情后,他下定了利用我动作神速,守敌始料不及而疏于戒备的有利条件,乘
晨雾未散之机,以最快速度冲过靠松山,强行打开通向东溪的最后一道大门的决心。随即,
他用电台下达了强闯靠松山的命令。这时,冲在最前面的仍是坦克第一连。该连除掉掉沟的
108号坦克和淤陷的坦克外,还剩5辆坦克,并全部由干部指挥。政治指导员林梦珠身先士
卒,率领全连从山脚沿盘山路向山顶猛冲,在步、坦克脱节的情况下,他们采用双号车向
右,单号车向左发扬火力:高射机枪猛扫山顶,火炮猛轰山腰,打得越军晕头转向,尖兵连
已冲上山顶,顺坡而下,直扑东溪。前卫营主力利用尖兵连的突击效果,乘敌还未及组织还
击,也快速冲上山顶,直奔东溪。
    二月十七日上午9时50分,政治指导员林梦珠第一个冲进东溪镇。尖兵连提前5分钟
到达指定位置。该连从穿插到战斗结束,无一人伤亡。
    前卫营仅用两小时55分钟,便胜利完成了在复杂地形下的热带山岳地穿插任务。受到
许世友等军区首长的表彰。
    东溪之敌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中国坦克从天而降,尖兵连接近东溪时,越民们还以为是
越军的坦克,并招手致意。省城高平至东溪的公共汽车也照运行。直到坦克冲进镇里,一阵
猛打后,东溪守敌才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前卫营顺利占领东溪后,立即控制了通往高平的四号公路及桥梁,占领了东溪附近的
661高地,组织防御,并先后粉碎了越军的几次袭击。一直等到友邻第一二六师第三七八团
穿插部队到达。
    前卫营闯过靠松山后,靠松山之敌依托工事和洞穴,以丛林深草作掩护,用火箭筒、反
坦克手雷、反坦克导弹等所有步兵反坦克武器,利用我坦克转弯减速之机,疯狂攻击后续跟
进的团指和坦克第二营,先后有4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坦克乘员跳车时也遭敌火力
杀伤。其中一辆坦克被敌反坦克导弹击中,引起车内弹剧烈爆炸,炮塔被掀掉,乘员全部阵
亡。坦克第二营不怕牺牲,奋力顶开被击中的坦克和装甲车,向山顶冲击。搭载坦克的步兵
也在坦克强大火力支援下,下车战斗,向靠松山顶攻击。经1小时激战,坦克摧毁和压制了
越军大部分明暗火力点,步兵乘势攻占了靠松山顶部一线地区,并继续向东溪挺进。当他们
进至距东溪不远的一条河流时,木桥被坦克压挎,迂回时又有3辆坦克在河中淤陷,前进再
次受阻。坦克第二营及步兵、工兵分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全力开劈通路。
    下午2时48分,第一二六师第三七八团赶到东溪。前卫营协同步兵在东溪组成环形防
御,保障我军后续部队向高平方向穿插。坦克第二营和工兵分队于当晚8时开劈两条通路,
在掩护另一支坦克部队先期渡河,向高平穿插后,至次日8时到达东溪南侧,担任向七溪方
向的警戒任务。至此,合成特遣队胜利完成东溪穿插战斗任务。
    此次穿插,坦克、步兵协同作战,基本歼灭了东溪地区之敌,共毙敌590名,俘12
名;摧毁明暗火力点131个,缴获各种枪405支,汽车5辆。
    前卫营被授予“英雄坦克营”称号。
    前卫营人员伤亡很小(10余人),但坦克损伤严重,前后有10余辆坦克战损和于陷、
掉坑。
    这次战斗成功之处在于:出敌不意,动作神速;组织周密、准备充分,指挥果断、灵活
机动。
    缺点在于:步、坦协同不佳,前卫营班波以后的穿插,基本上是孤军奋战,穿插到东溪
5小时后,步兵才陆续到达,幸而越军已成惊弓之鸟,倘遇其有组织的反扑,后果不堪设
想。另外,各种指挥车伪装不力,均装有两根以下的天线,特征明显,帮遭敌重点攻击,损
失较大。
世界军史集粹---第一艘国产装甲巡洋舰“平远”号


第一艘国产装甲巡洋舰“平远”号

    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巡洋舰属于轻型快速的战斗军舰。起初,它只在甲板以下水
线部分铺设平面(或略带弧型)的装甲,以防止炮弹落入机舱,因此也称装甲甲板巡洋舰,
清末海军中往往通秒为穹甲快船。七十年代,俄国设计师A。A。波波夫首创装甲巡洋舰,
即除了保留碑的装甲甲板外,再在舰体水线部敷设侧舷装甲,从而提高军舰的防护能力。它
的装甲薄于铁甲舰,故仍能保持较高的航速。当时,使用的装甲材料有生铁甲、熟铁甲、钢
面铁甲(即复合装甲)和钢甲四种,以钢面铁甲和钢甲最为流行。“龙威”是用钢甲材料作
防护的装甲巡洋舰,从其规模和性能来看,比铁甲舰低一个层次,属于不同的舰种。所以,
李鸿章抓住裴荫森用“钢甲船”的概念,不能说没有道理。作为国产巡洋舰,其舰型、制造
水平、工艺标准,则比原先建造的军舰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尚未摆脱仿制阶段,便在制造
过程中,没有使用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全由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独运情思,汇集新法,绘算
图式,脱手自制,代表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船舶工业的最高水平。外国专家来厂参观
时,也诧为奇能,称赞不已。

    北调

    1889年5月15日,“龙威”舰首次出海试航,由船政学堂练习舰管带林承谟驾驶,次
日出芭蕉口至白犬洋,行驶数圈,甚为平稳。下午演放主炮,忽然右副轮机出现故障,原来
是折损,脱落了两颗螺丝。旋抛锚修理。9月28日,又令杨永年为管驾,黄鸣球为帮带,
再次出洋试航,一切符合设计要求。
    10月20日,“龙威”在上海准备驶往天津候验时,发现抽水机力量不足,即在上海定
购备件两副。经检查发现装配时轴套中心点与设计稍有差异,立即进行了调整。12月12
日,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南下经过上海,勘验了“龙威”舰,认为船位工程布置妥贴,主机也
坚固灵通,决定将之调往北洋,改为“平远”。
    1890年6月23日,李鸿章亲赴大沽,登“平远”校验。他也承认“平远”的装甲、锅
炉等项均系新式,精坚合用,造价便宜。此后,任命李和为管带,全舰额定乘员145人。

    结局

    1894年9月17日,“平远”舰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海战。在海战中英勇杀
敌,数次击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其中有一发炮弹从左舷士官次室穿入,摧毁敌
舰水雷长事务室、左舷鱼雷发射管、油槽及320毫米主炮构件。另一发炮弹击中中央鱼雷室
上部,炸死敌鱼雷兵二人。在战斗中,“平远”也被敌弹击中起火。
    次年,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保卫战争中失败,“平远”舰被日本海军掳去。在日俄战争
中,被编入日本第三舰队。1904年9月18日,“平远”参与攻打旅顺口,在鸠湾方向触雷
沉没。
世界军史集粹---第一位驾驶F-117A隐身战斗机的飞行员


第一位驾驶F-117A隐身战斗机的飞行员

        1980年,当时惠特利还是基地战斗机学校的一名讲师,少校军衔。一天,有人通知他
到内利斯545号营区10号房间去汇报工作,他如约前往。负责接见他的人只与他交谈了
几分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决定了他将成为第一个驾驶F-117A隐身飞机的飞行员。

    借口难解

    就这样,惠特利结识了鲍勃.杰克逊上校。杰克逊原为飞行员,后任弗吉尼亚州利空军
基地空军战术司令部指挥官。杰克逊极力劝说惠特利留在内利斯重操旧业,驾驶A-7飞
机。
    作为军人,惠特利只能服从,他被调到4450战术大队。4450战术大队的第一个基地位
于内利斯的一个偏僻之角,军方则称它为内利斯二区。这里,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楼,但空
军不惜重资对这座小楼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1981年初,一部分军官和士兵被征募而来。全部A-7飞机都来自英格兰空军基地,
飞行员们对此都百思不得其解。这里,一切都听从杰克逊的指挥,一切行动都要严格保密,
惠特利发现,这些被选来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而且一些人还组成了一个
经验丰富的飞行小组。

    真相大白

    几个月后,作战指挥官杰里弗菜明中校终于向惠特利少校简要介绍了基地的真实计划和
他的使命。当惠特利看到F-117A型隐身飞机试验样机的照片时,他才明白内利斯二区
的实情,并已生产35架F-117A飞机。要求他们在三年时间内,初步达到实践能力。
一个偏僻的二战期间曾用于训练飞行员的基地,秘密训练飞行F-117A的地方,即第二
基地,4450大队官员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精力为F-117A准备训练设施。该飞
机于1082年夏天开始送到,而飞行员们仍留在内利斯,目的是要从驾驶A-7的飞行员中
选拔新飞机的飞行员。此间,惠特利上校制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F-117A飞机的飞行训
练方案。并了解了飞机飞行特性。当谈及飞机的飞行能力、操纵特点和隐身性能时,技术人
员们都只用“应该”、“可能”等这类字眼。显而易见,谁的心里都没有把握。大家都期待
着F-117A首次试飞。

    样机试飞

    1982年6月的一天,经过紧张的准备以后,F-117A开始进行试飞。结果飞机刚
起飞就坠毁了。后来查明,这是因为洛克希德公司的飞行员驾驶角度和方向控制不当造成
的。
    82年10月15日夜,惠特利又一次做好了起飞的一切准备。当飞机到达起飞点时,他
紧张而冷静地控制操纵杆,为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他在口袋里放了一面小国旗,
他为成为第一个使F-117A飞上天空的飞行而自豪。

    凯歌高奏

    在“沙漠风暴”行动前夕,惠特利担任了第37战术战斗机联机的指挥官。当该联队准
备进攻戒备森严的巴格达时,靠隐身技术保护的惠特利和他的飞行员们不断地祈祷,期望F
-117A的各项隐身技术能充分发挥作用,使飞机不被伊军的雷达探测到。
    实战结果表明,隐身技术确实起了作用,在43天的战斗中,惠特利和他的飞机员们共
执行了1300项战斗任务,对重要目标投下了约2000吨炸弹,而没有损失一架飞机,
连不可修复的损坏都没有。惠特利上校在返回内利斯途中,坐在机舱里挥舞着小国旗照了一
张像,这面随身携带的小国旗标志着他完成了又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对隐身飞机
进行了一次实战考验。
世界军史集粹---钓鱼岛的历史沿革及战略价值


钓鱼岛的历史沿革及战略价值

    (一)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亦称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
及三个无名岩礁组成。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
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它的东南方为冲绳舟状海槽,它将钓鱼岛列岛与久米岛
及琉球群岛在海上截然分开。
    钓鱼岛列岛总面积不足64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19平方公里
(一说364平方公里),岛上有九个山峰,主峰海拔363米。钓鱼岛距我台湾省基隆
市约190公里;距我国福州和日本冲绳各约420公里。
    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早在明朝初年的1373年前后,
我国渔民即已发现了钓鱼岛。1403年我国文献中就有过钓鱼屿诸岛的记载。现藏于英国
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的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
(航海指南)一节提到过“钓鱼屿、赤尾屿”等名称。此后,明、清历朝政府皆使用“钓鱼
屿、黄尾屿、赤屿”等名称。历史上的琉球王国(即现在日本冲绳)自明朝初年起就一直臣
属于明朝皇帝。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
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1402年,中山王统一三山;1404年明太祖的册
封使来到琉球。1534年5月陈侃出使琉球。后来,他在《使琉球录》一书写道:“……
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今彭佳屿),过钓鱼屿,过
黄毛屿(今黄尾屿),过赤屿(今赤尾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十一日
夕,见古米山(今久米岛),乃属琉球者”。由此不难看出,直到古米山才属琉球国,而在
此之前的钓鱼屿、黄毛屿、赤屿显然不属琉球而在我国疆域之内。
    1556年,胡宗宪被擢升为浙江省提督,节制7省海域边防,负责讨伐日益猖獗的倭
寇,守卫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在内的中国海区。1561年左右,胡宗宪的
幕僚、明代地理学鼻祖郑若曾编纂了《筹海图编》。该书详细说明了防卫倭寇的战略战术,
配置要塞哨所的方法,以及如何制造战舰、兵器等。《筹海图编》卷一“沿海山沙图”的
“福七”至“福八”中,曾标有鸡笼山、彭佳山、钓鱼屿、黄毛屿、赤屿等。1621年,
明朝的茅元仪撰写的《武备志》中也标有钓鱼山、黄毛山、赤屿等岛。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图
书馆的《武备秘书》卷二(明末施永久)中更为明确地画出“钓鱼台”、“黄尾山”、“赤
屿”等岛。
    1701年,琉球国使臣蔡铎向清政府进献《中山世谱》地图及说明中,记载有琉球的
36岛,其中并无钓鱼屿诸岛。清朝干隆年间的潘相于1764年著有《琉球入学见闻
录》。卷首有“琉球国全图”,图内将琉球大小岛屿尽数绘出,并标示岛名,但其中并无钓
鱼屿。刻印于清朝同治二年(即1863年)的《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图中卷六、卷七、
卷八的我国福建台湾部分,不仅包括钓鱼屿诸岛在内,而且注文全用我国文字,并无琉球、
日本等国文字。
    1719年徐葆光出使琉球,后写下《中山传信录》,内中列举了36岛,并写明:
“……八重山,此琉球极西南属界也。”八重山群岛在钓鱼岛西南,两个群岛中间正好被冲
绳舟状海槽隔开。该书写明的琉球领属36岛,并无钓鱼岛,且在附图中也如此标示,证明
当时琉球国仅限于36岛而无钓鱼岛列岛。
    长期以来,日本的古籍中也根本没有钓鱼岛列岛属于琉球的内容。1719年日本学者
新井君美写了《南岛志》,写明琉球辖36岛,其中并无钓鱼岛等岛。1875年前日本官
方编撰的地理书、日本文部省编写的小学教科书中提到琉球群岛各岛名称时,完全没有“尖
阁列岛”或“钓鱼岛”等字眼。日本在1895年侵占我国台湾省之前,所出版的日本国地
图中,钓鱼岛列岛也没有列入“日本版图”内。
    可以说,直到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的主
权提出过异议。1884年,从事海产品采集和出口的日本那霸居民古贺辰四郎首次登上钓
鱼岛,发现岛上信天翁成群,正值产卵期。他想大量采集岛上羽毛以获取高额利润,随后多
次向冲绳县官府申请开拓钓鱼岛,但官府均称“未曾判明乃属我邦之土”,而加以拒绝。1
885年以后,几任日本冲绳县知事接连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列岛划归其管辖,并
树立标桩,而日本外务、内务两大臣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而主张将呈报搁
置,不作答复。
    1894年底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对清朝军队作战已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决定攻占台
湾。1895年1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钓鱼岛群岛划归冲绳县管辖,建立标桩。
同年4月17日,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岛
及所有附属岛屿。实际上,日本直到1900年由冲绳师范学校教师黑岩恒氏写出《尖阁列
岛探险纪事》一书之后,才渐渐使用“尖阁列岛”这一名称。以上史实证明:日本使用“尖
阁列岛”名称要晚于中国定名之后约500年。其实即使在日本人统治台湾时期,日本自己
也承认钓鱼岛属于台湾附属岛屿而不是琉球的附属岛屿。1940年,日本占领下的台北州
渔民与日本冲绳县渔民为“尖阁群岛”(钓鱼岛)
    的捕鱼权问题发生争执,官司一直打到东京法庭;法庭很快作出裁决,台湾胜诉,冲绳
县败诉,“尖阁群岛”仍归台北州管辖。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发表的《开罗宣言》指出:“把日本侵
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
土地上驱逐出去。”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
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等。但美国在二战之后却占领了“西南诸岛”(北纬29°
以南包括北纬25°左右地区),也占领了我国台湾所属的钓鱼岛,宣布对这些岛屿有“施
政权”,拒不归还中国。美军还在黄尾屿、赤尾屿两个小岛建立了射击和轰炸靶场。
    1951年,在中国未参加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在旧金山非法签订了《对日和约》。
由于美国占领和托管钓鱼岛本身就是非法的,因而该和约对我并无约束力。1971年6
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条约》时,竟然把钓鱼岛也列入“归还”的岛屿之内。
    1972年5月美在将琉球群岛归还日本时,把钓鱼岛也交给了日本人管理。日本政府
据此主张该岛属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划在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针对美国政府的无理行径和日本的非法行为,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
表严正声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
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日两国政府在‘归还’冲绳协
定中,把我国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
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领土主权,中国人民一定要收复钓鱼岛等台湾的附属岛屿!”从1
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我国从大局出发,与日政
府达成了将钓鱼岛主权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留待日后解决的谅解。然而,值此期间的197
2年,日本右翼组织“日本青年社”竟在钓鱼岛上建立了一座灯塔;1978年该组织再次
设置灯塔,以显示其“主权”。以后,日方又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机场,不断出动船只和
直升机驱赶到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1996年7月,日本右翼团体更是变本加
厉,又是设置巨型灯塔,又是树旗立碑,致使钓鱼岛争端再度表面化和尖锐化。

(二)
    钓鱼岛列岛虽然都是一些无人居住的小岛,但日方对其行动的步骤近年来不断升级,除
了政治原因之外,应该说,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
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结论:
    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
东”。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开发的石油资源,主要是从新生代第三纪(6500万
年~200万年前形成的)岩层中发现的。钓鱼岛列岛的海底是新生代第三纪的沉积盆地,
具有理想的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构造条件。据我国有关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
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30~70亿吨(亦有材料说,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
超过100亿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
以来,我国台湾等地渔民经常到这里从事捕捞活动,年可捕量高达15万吨。
    其次,钓鱼岛群岛在海洋划界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的批准生效,将不可避免地使各国在划分管辖海域时出现一些重叠和矛盾。按《公约》
规定,两国如按中间线划分,那么钓鱼岛主权归属哪一方将极大地影响大陆架的划分。如果
日本占有钓鱼岛,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那么日本将多占7~20万平
方公里海域。日海洋产业研究会编著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位
置重要、有主权争议的岛屿,作为“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间
的边界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日本一些官员曾透露:
    日本如果失去钓鱼岛和北方四岛,日本管辖海域将减少110万平方公里以上。
    第三,钓鱼岛直接或潜在的军事价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日本是一个地形
狭窄的岛国。其内陆的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这种不利的自然地形和相
对短浅的防御纵深,使日本在战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空中与海上袭击。
    为此,日本极力扩大其军事防御的范围:日本军方于80年代初提出保卫1000海里
海上交通线,到80年代中又提出“海上歼敌”的战略;80年代中后期以后,其海军建设
的投入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并已步入世界海军强国之列。近年来,日本关注、参与冲突的范
围从远东地区扩展为“日本国周边地区”,该地区包含了对日本可能产生影响的中东、马六
甲和南沙。日本控制了钓鱼岛,就可以将其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出400余公里。一些日
本军事专家认为:钓鱼岛适合建立雷达阵地,也有条件建立导弹基地和潜艇基地。由此一
来,日本军事力量就将据此向西扩展,扩大它的军事控制范围,从而将对亚太地区国家构成
现实的威胁。
世界军史集粹---定远舰史


定远舰史

    定远
1881年12月22日下水,1885年抵华交舰.舰身长298.5,宽64,舱深24.28,吃水19.6;
标准排水量7,144吨,满载7,335吨,乘员329人;装备门305公主炮,二门150公副
炮,八挺37公五管连珠炮,三支380公鱼雷发射管及两艘舰载鱼雷艇。
    1894年九月十七日的黄海大海战中,担任北洋舰队旗舰的"定远"号曾中弹159发,死
17人伤38人,后残余清舰退入威海卫港自保;次年二月日,"定远"舰被突入港内的日军"
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击中左舷水,清军急忙移动舰位坐礁浅滩上当做炮台使用,旗舰改移"镇
远"舰.接着九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发炮击毁,管带刘步蟾自杀;"镇远"等十舰被
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军舰博物馆为纪念这艘中国海军史上第一巨舰,特将其复原并停泊在本馆东码头前
展示,供参访者登舰体当年北洋官兵在舰上的感受.本馆复原是以"定远"舰在甲午战争以前
的型态与涂装为标准.("定远"与"镇远"二舰之详细资料,请洽本馆"大清帝国厅/北洋海军室
/定远,镇远专区".)

    由梯口看右舷主炮

定远
向后在舰舯呈梯型交错排列,每座炮塔内装置火炮两门,炮塔装甲厚度304公,由水压机驱
动。
    这种由德国克伯厂于1880年所制造的主炮口为305公,倍25,重32吨;炮口初速每
秒500公尺,炮弹重329公斤,平均每10分钟发射3发;是中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舰
炮。
    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定远"舰的主炮曾先后击中日舰"松岛","比睿"与"赤城"。
    其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在被击中弹药库爆炸死伤84人后退出战斗。

    由梯口看右舷主炮

定远
向后在舰舯呈梯型交错排列,每座炮塔内装置火炮两门,炮塔装甲厚度304公,由水压机驱
动。
    这种由德国克伯厂于1880年所制造的主炮口为305公,倍25,重32吨;炮口初速每
秒500公尺,炮弹重329公斤,平均每10分钟发射3发;是中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舰
炮。
    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定远"舰的主炮曾先后击中日舰"松岛","比睿"与"赤城"。
    其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在被击中弹药库爆炸死伤84人后退出战斗。

    由舰艏回看舰桥方向

定远
计的舰桥竟是中日黄海之战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1894年九月十七日12时55分中日两舰队相距5,000公尺时,"定远"管带刘步蟾首
先下令发射主炮,不料舰桥应声被震垮,站在上面的提督丁汝昌摔落甲板上重伤不能指挥,
由刘步蟾代理;不久本舰的信号装置亦被日军击中,清舰队陷入群龙无首的混战状态终以失
败收场。

    由右舷仰望烟囱

定远
6,200匹双轴推进,航速14.5节,10节巡航时的航程可达4,500.燃煤装载量为650吨,
必要时可装到1,000多吨;航行时每天平均用煤60多吨.船上有三部70千瓦的发电机。
    包含"定远"舰的北洋各舰原来的涂装方式与欧洲各国海军相同,都是黑色舰身上部结构
如烟囱桅杆等是漆成鹅黄色。
    本纪念舰现在的涂装就是比照那个时代而定的。
    但这种涂装方式在战场上却完全没有保护作用,所以到了1894年七月廿五日中日丰岛
海战后,根据"济远"舰从战场带回来的经验,所有北洋各舰就都改漆成灰色了。

    由右舷仰望后桅黄龙旗

    清朝军舰所悬的海军旗为同治五年(1866年)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制订的黄底蓝龙戏
红珠图案旗;初为三角旗,光绪七年(1881年)后改为长方型旗;但真正明文规定则要等到
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后方才确认。
    当年清廷并无另外制定国旗的图案,所以海军旗亦等于是清朝的国旗。
    军舰以舰尾为神圣地带,所以舰上的国旗传统上都是悬于舰尾的旗杆上,登舰者必先向
舰尾敬礼.但早年军舰的国旗却是悬在后桅的桁支索上,到了"镇远"舰被日军俘虏后,才在
舰尾竖立一根旗杆挂上太阳旗。
    此外清朝的军舰在舰艏都饰有金龙纹章(请在登舰前注意舰艏),这是来自于西方船时代
舰艏木雕海神像的传统。

    舰尾礼炮施放

    军舰放礼炮的传统起自400多年前的英国海军,由于当年旧式前膛炮装弹发射速度很
慢,若在驶入别国海域时将火炮内的弹药全部发射一空即表示没有敌意;是为礼炮的由来.
礼炮数依对象的阶级之分从7到21响不等,礼炮通常由专用的小口火炮(45到100公)发射
黑火药空包弹为之,发射间隔一般为5秒。
世界军史集粹---对马海峡之役


对马海峡之役

        战前大势与国际情势分析:

    俄国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一直无法向外扩张;虽然拥有广大的领土,可是其中大部分
不是荒漠就是冰冻千里的寒苦之地,因为俄国历代沙皇的梦想便是向外寻求一个不受限制的
温水港,为其闭塞的领域打开一扇扩张的窗口。不过此一梦想屡屡为他人所破灭。俄国在
19世纪向波斯及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行动,由于英国及奥匈帝国的阻挠,一直未能成功,可
是位处于俄国东邻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一直积弱不振,遂引起俄国向东方寻找出海口的
念头。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日本所击败,签下了马关条约;条约中除了将台湾割让给
日本外,拥有旅顺、大连等良港的辽东半岛亦在割地之列。一但日本拥有辽东半岛,则俄国
寻求温水出海口的梦想将永远不可能实现,于是乃联合与其利害一致的德、法二国,强迫新
兴的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由中国出资赎回,然后在转向中国以防日之名索取。
    1898年,清帝国与俄国签订了旅顺、大连租借条约,将旅大地区租予俄国25年,俄国
多年来的梦想终于达成。然而,俄国的野心不但未见消减,反而积极向朝鲜半岛扩张,终于
引发日俄的冲突。
    西元1900年,俄国以义和团事变作为藉口出兵东北;变乱平定之后,俄军不但迟不撤
兵,反而积极向朝鲜渗透,扩充势力。俄国逼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一事,以令日本怀恨在
心,现在俄国又向朝鲜扩张,令日本更为咬牙切齿。朝鲜向来是扶桑三岛与亚洲大陆交流的
跳板,无论是亚洲强权欲跨海东征,或是日本向西扩张,朝鲜半岛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朝鲜
若为俄国所控制,不但日本向亚洲大陆进军的鸿图将化为泡影,甚至日本本土亦不免为俄国
所侵扰。尤其甚者,日本军民在甲午战争中浴血所争得的利益,除了经济利益外,全部被俄
国作收渔翁之利,更是使日本愤愤不平。日俄两国关系日益恶化,日本若欲维持其利益,是
必要和俄国一决雌雄,否则只能臣服于俄国的脚下。
    日本在甲午战争胜利之后,立刻展开一个十年海军扩充计画,除了向英国订购新型战舰
与装甲巡洋舰外,同时在日本的造船厂中,一艘艘的轻型巡洋舰、驱逐舰与鱼雷快艇也纷纷
完成,加入日本帝国海军的战斗行列。在另外一方面,俄国亦自1898年起积极扩充海军的
实力,在法国的协助之下,于圣彼得堡(St.Peterburg)的造船厂中建造新型战舰,企图在
1904年使其海军实力成为仅次于英、法二国的第三大海军国。
    西元1902年,英国为制衡俄国在东亚的扩张,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提升了日本的国
际地位,同时也加深了日本以战争解决日、俄争端的决心。1903年,一群日本海军军官在
访问日本波罗的海舰队基地时,获悉圣彼得堡造船厂有6艘正在建造的战舰将于次年加入俄
国的太平洋舰队,日本警觉到,倘若日本再不开战,可能就永无胜利的希望了。

    突击旅顺港:

    日俄两国交锋,日本并无必胜的把握,其战略构想乃是利用驻中国东北俄军与欧俄本土
补给线遥远,想趁俄军未能调集大军东来增援之前,倾全国之兵,击溃远东俄军,打击俄国
士气,在利用国际列强的调停,逼和俄国,以确保日本的利益。在俄国军方,也猜想得到日
本的此一战略,双方也都知道此一战略的关键在于日军能否安全地横渡日本海,在朝鲜海岸
或是中国东北登陆。在1903年,俄国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卫特捷夫特(VilgelmVitgeft)曾扬
言,俄国太平洋舰队绝对不会被日本舰队所击败,而日军想在朝鲜或黄海海岸登陆更是绝无
机会。
    在日俄战争之前,俄国太平洋舰队在旅顺及海参崴的基地与日本海军战力比较如下:

    ┌——————┬———————————————┬———————┐
    │                  │               俄国太平洋舰队          │   日本帝国   │
    │                  ├———————┬———————┤                  │
    │                  │         旅顺          │        海参崴          │        联合舰队  │
    ├——————┼———————┼———————┼———————┤
    │         战舰          │          7          │                  │           6          │
    │ 装甲巡洋舰 │          3          │                  │           6          │
    │         巡洋舰   │          3          │          4          │           8          │
    │         驱逐舰   │          25          │                  │           19          │
    │         鱼雷艇   │          2          │          17          │           16          │
    │         布雷艇   │          2          │                  │                  │
    └——————┴———————┴———————┴———————┘
    双方实力在伯仲之间,但日本海军又要担任登陆部队的掩护任务,备多力分,情势对日
本海军较为不利。面对此一形势,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大将决定突击俄国舰队大本
营----旅顺,以削弱俄舰队实力,并全力封锁旅顺,使俄军主力舰队不能阻挠日军登陆。

    1904.2.

    日本明治天皇决定对俄国作战。

    1904.2.6.

    齐聚于佐世保海军基地的日本联合舰队,起锚航向旅顺。

    1904.2.8.晚

    9艘日本鱼雷艇潜入旅港区,展开突击。当夜俄军高级将领都上岸参加舰队司令史塔克
(Stark)所举办的舞会,而且俄军普遍轻敌,认为日本绝对不敢与俄国开战,所以港口航道
连防雷网都未架设,各舰也都未实施灯火管制,舰上灯火辉煌。当夜旅顺港内的情况对日本
突击队而言非常有利,可是日军所得的战果却是乏善可陈、日军共发射了18枚鱼雷,重创
了俄战舰契萨罗维奇号(Tsessarevitttch),并使雷特文森号(Retvisan)号以及帕拉达
(Pallada)巡洋舰搁浅,可是俄军很快地就将这三艘舰只修复。

    1094.2.9.

    日本第四战队司令瓜生外吉率领舰队击沈部署于朝鲜仁川港的俄军巡洋舰一艘,顺利掩
护日军2500人登陆上岸。同日,东乡平八郎率领的联合舰队主力舰队抵达旅顺,并实施岸
轰,不过效果不大。虽然饿国建对实力并未受到重创,不过却龟缩在旅顺基地内,任由日本
横行。
    开战当天,日本新购进的日进号及春日号两艘装甲巡洋舰也加入了日本海军服役的行
列。

    封锁旅顺港:

    日本在突击旅顺之后才对俄国宣战,可是2月8日不宣而战的突击行动却未达到预期的
目标----削弱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虽然俄国一时之间不及反应出击,可是一但受创的俄
舰修复之后,胜败尚未可知,而且俄国在欧洲尚有不少的海军舰艇,倘若倾力进击,日本联
合舰队能否应付尚在未定之数。这些顾虑萦绕在东乡平八郎及众决策者的脑海里,因而日本
必须及早困死旅顺港中的俄舰,彻底歼灭俄国太平洋舰队。

    1904.2.24.晚

    日军以报国丸、武州丸、天津丸与武扬丸四艘商船编成封锁舰队,在鱼雷艇及驱逐舰的
掩护下乘夜潜入旅顺,企图自沉于港内的主航道,使俄舰不能进出。可是俄军岸炮部队及探
照灯部队的紧密配合之下,日方死伤甚重,任务亦告失败。

    1904.3.8.

    俄国派遣其海军最著名的马卡洛夫上将(StephanMakarov)接替史塔克为太平洋舰队司
令。马卡洛夫上任之后,极力整顿太平洋舰队,并整备出击。

    1904.3.27.晚

    日军发动第二次封锁旅顺航道的行动。由千代丸、福井丸、弥彦丸及米山丸编成的自沉
舰队,依照上一次行动的战术,于夜晚突入旅顺,但是此次行动依旧没有成功,而且伤亡惨
重,广濑武夫中佐战死。
    两次封锁旅顺航道的行动失败后,日军改变战术,开始在旅顺港外布雷,并以主力舰队
部署于旅顺近海,准备随时迎击出港的俄国舰队。

    1904.4.13.

    马卡洛夫率舰队出击,不料其座舰彼得巴洛夫斯克号(Petropavlovsk)却在轰然一声巨
响之后,触雷沉没,帝俄时代的海军宿将马卡洛夫亦随之葬身海底,同时另一艘战舰波毕达
号(Pobieda)亦触雷受伤,俄国舰队逃回旅顺,由卫特捷夫特少将接任舰队司令。

    再度封锁旅顺港及水雷的阴霾:

    1904.5.3.晚

    日军再接再励,发动第三次所行动,出动三河丸、佐仓丸、江户丸、小樽丸、相模丸、
远江丸、爱国丸及朝颜丸,共八艘商船担任自沉的封锁任务,可是由于当夜天气恶劣,加上
俄军岸防部队的严密火网,任务再度失败。
    由于三次的封锁行动使日军伤亡惨重,而且没有丝毫效果,于是日本决定改变战略,采
被动方式,由海军以水雷及主力舰队封锁旅顺,另由陆军攻打旅顺,西物由陆上摧毁俄国太
平洋舰队。而在俄军方面,卫特捷夫特少将知道自身的实力已不足以与日本海军展开主力决
战,所以只能独自守在旅顺待援,同时派舰艇在日舰出没的行道上布雷。

    1904.5.14.

    俄军布雷舰安穆尔号(Amur)在旅顺港外海布雷。次日,日本战舰初濑与八岛先后触雷沈
没,日本战舰的实力顿时损失了1/3。同一天,曾参家甲午海战的吉野号巡洋舰与服役不久
的春日号装甲巡洋舰相撞,吉野沈没。东乡平八郎为了怕打击民心士气,除了发布吉野与初
濑沈没的消息外,尔后一律封锁日舰触雷沈没的消息。

    1904.5.17.

    驱逐舰「晓」触雷沈没。

    1904.5.18.

    大岛号炮舰与僚舰相撞沈没。

    数日之间,日本海军损伤惨重,往后的数个月内,日本海军更是随时处在俄军水雷的阴
影之下。
    1904.9.3.

    驱逐舰速鸟号触雷沈没。

    1904.918.

    甲五海战俘自中国的平远号巡洋舰在鸠湾触雷沈没。

    1904.12.12.

    巡洋舰高砂也成为俄军水雷的牺牲品。

    攻下旅顺:

    日本陆军加紧对旅顺的压力,其旺盛的斗志尤其令俄军惊恐。

    1904.6.20.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派遣欧俄舰队东来支援旅顺太平洋舰队。此一决定发布后,更
促使日军疯狂地攻打旅顺,因为日本若未能在俄国支援舰队抵达远东之前占领旅顺,则一旦
俄国远东海军实力获得补充,日本在中国东北陆军的海上补给线不但有被切断的可能,而且
战局必然会长期拖延下去,此二者都足以使日本战败,于是日军乃加强了对旅顺的攻击。

    1904.6.23.

    长期螫伏于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早已蠢蠢欲动,卫特捷夫特率领俄舰队出击,但却遭遇
长期部署于港外的日舰拦截,俄军退回港内。当天晚上,日军以鱼雷艇对旅顺港内的俄舰发
动攻击,除俄国战舰萨瓦斯特波尔号(Sevastopol)因闪避鱼雷而触雷受伤外,其余的俄舰并
没有什么损失。

    1904.6.28.

    旅顺港开始遭到日本陆军炮兵的攻击。

    1904.8.7.

    俄皇尼古拉二世命令卫特捷夫特率舰突围,驶至海参威与太平洋舰队的其他舰艇会合。

    1904.8.10.

    卫特捷夫特率领6艘战舰、8艘驱逐舰、4艘巡洋舰由旅顺港突围。东乡平八郎则率领
4艘战舰、4艘巡洋舰及17艘驱逐舰栏截。东乡顾及手中的舰队已因为俄军的水雷而损失不
少,加上还要应付往后由欧俄倾全力来犯的敌舰,所以东乡十分谨慎,没有大胆的追击。

    1904.8.10.12:30

    日俄双方舰队遭遇,不过没多久之后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1904.8.10.17:30

    日俄两舰队的距离拉近到7300公尺,双方再度交火。

    1904.8.10.18:37

    日军的一枚12寸的炮弹击中俄军旗舰契萨罗维奇号的前桅(foremast),当场击毙俄国
太平洋舰队司令卫特捷夫特少将。接著另一枚日本的12寸炮弹击中契萨罗维奇号的指挥塔
(ConningTower),使舵机运转失灵。俄国舰队因而方寸大乱,除了巡洋舰诺维克号(Novik)
照预定的计画北航,而在库页岛外海被日军击沈外;契萨罗维奇号驶向胶州弯,2艘巡洋舰
及5艘驱逐舰逃到了中立港口被解除武装,其他残存的的俄舰则驶回旅顺港。

    1904.11.29.

    日本陆军浴血攻占了旅顺外的要塞203高地;由203高地上可以清楚地看见旅顺港内,
对日本炮兵的涉及很有助益。

    1904.12.6.

    日军炮兵开始利用203高地上的观测所,对旅顺港内的俄舰展开轰击,俄国太平洋舰队
无力招架,在瞬间就全军覆没,而长期部署旅顺港外的日本联合舰队亦得以回国整补,为迎
击已上路的欧俄舰队做准备。

    海参威俄舰的覆灭:

    自日俄开战以后,日本海军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旅顺,对海参威的俄舰并不在意,
可是与旅顺的俄舰相较,海参威的俄舰却另日军焦头烂额。

    1904.4.25.

    两艘俄国鱼雷艇突击朝鲜元山港,击沈了日军运输舰五洋丸。

    1904.426.11:15

    从利原港出发的日军运输舰金州丸遭遇到三艘俄舰与两艘俄国鱼雷艇,最后在1400左
右被俄舰以鱼雷击沈。

    1904.6.15.09:50

    日本运输舰常陆丸与佐渡丸在通过码关海峡时,遭俄巡洋舰三艘以大炮及鱼雷攻击而沈
没葬身鱼腹的还有一个联队的日本陆军官兵。当常陆丸与佐渡丸遭到攻击时,由上村彦之丞
大降率领的日本第二舰队正在对马海峡附近巡弋,却未能拦截俄舰,另日本军民大为愤慨。
此事件之后,曾有日本民众齐聚上村家宅,丢掷石头并羞辱上村大将家人。

    1904.7.20.03:30

    海深威的三艘俄舰通过津轻海峡而在惠山洋面击沈高岛丸,并沿岸南下。

    1904.7.23.

    击沈高岛丸的三艘俄舰出没于东京湾内,日本大为震惊。

    1904.8.14.

    上村彦之丞率领出云、吾妻、常磐与磐手等四艘装甲巡洋舰于于朝鲜蔚山海面搜索,发
现了这三艘俄舰的踪迹并展开追击。俄舰原本向南航行,在发现日舰后转向北方逃逸。

    1904.8.14.05:23

    战斗开始,三艘俄舰与上村彦之丞率领的日舰开始互相炮击。

    1904.8.14.10:40

    俄战舰旗舰鲁力克号(Rurik)被击沈,其他两艘俄舰也遭重创,日军大获全胜,受伤的
两艘俄舰逃回海参威,在野无力出海作战,至此日军的心腹大患才算解除。上村彦之丞的污
名也因此得到民众的谅解。

    第二太平洋舰队:

    远东的俄军战况胶著,而帝俄陆军因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量有限,由欧俄增援的速度很
慢,加上将领的无能,一直未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寒冬将降临,在中国东北作战更是苦
不堪言。但在日军方面,与俄国相较,日军虽节节获胜,但伤亡率很高,尤其是旅顺的攻击
战,陆军乃木希点大将所指挥的第三军几乎是踏过战死同袍尸体所填满的战壕才攻下旅顺
的。另外日军的困扰是一直未能截获俄舰主力,给予迎头痛击。假如战局长期地拖延下去,
日军的经济必定会被拖垮崩溃,所以日军急切地希望能给予俄军一次重击,以便早日结束战
局。

    1904.6.20.

    由于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拙劣表现与困守旅顺的窘境,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派遣欧俄地区
的地俄舰对增援。
    19世纪时俄国曾因英国的压力而在伦敦条约中允诺:俄国黑海舰队不得通过达达尼尔
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也就是说,俄国黑海舰队完全是一支防卫舰队,除了
巡弋内陆深处的黑海之外,丝毫没有其他作用,所以俄国唯一可用的海军部队,只有波罗的
海舰队。沙皇决定派遣欧饿舰队东援之后,将原太平洋舰队改称为第一太平洋舰队,而赋予
东援舰队为第二太平洋舰队,并命罗兹德文斯基中将(Zinovi Prtrovich Rozhestvensky)为
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官。
    摆在罗兹德斯文斯基中将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沙皇政府官僚习气严重,申请补给品要
经过许多道程序,令人不胜其扰,更令人忧心的是,第二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艇波罗地诺级
(Borodino)战舰还有3艘尚未完工,眼看著远东的俄国舰队困守旅顺,均情急如星火,可是
帝俄官僚仍不改期一贯态度,时间一天一天的拖下去。另外由于俄国海军精练的官兵大多都
在远东,于是罗兹德斯文斯基不得不徵召退伍军人与从未见过大海的农民充当水手,重新训
练,这对于整体战力有很大的影响。

    1904.9.10.

    全部共计四艘波罗地诺级(Borodino)战舰的最后两艘----肯尼亚苏瓦洛夫号(Kniaz
Suvarov)及奥瑞尔号(Orel)相继完工服役。
    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出发与多格海岸事件:
    经过了4个多月的准备,罗兹德文斯基终于编组了一支像样的舰队。

    1904.10.15.

    第二太平洋舰队由里堡(Libau)基地出发,舰队的第一战队司令由罗兹德文斯基中将兼
任,下辖战舰肯尼亚苏瓦洛夫号(Kniaz Suvarov)、亚力山大三世号(ImperatorAlexander
Ⅲ)、波罗地诺号(Borodino)及奥瑞尔号(Orel)等新式波罗地诺级战舰,其中尼亚苏瓦洛夫
号与奥瑞尔号于9月10日才正式服役,可见得俄军的仓促。第二战队由福克山少将
(VonFelkerzan)少将所率领,包括战舰奥斯里比号(Osliabia)、拿瓦伦号(Navarin)、装甲
巡洋舰拿卡希洛夫将军号(AdmiralNakhirov)。第三战队由安克威斯特少将(Enkvist)率领,
辖有巡洋舰奥尔济号(Oleg)、奥罗拉号(Aurora)等八艘。其余还有多艘的武装商船与补给舰
等后勤舰艇。共计有四十二艘舰艇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就这样出发了。
    出发之后,俄国舰队中就谣传日本军舰将在沿途偷袭,弄得人心惶惶。
1904.10.22.

    22日凌晨经过英国的多格海岸(DoggerBank)时,俄国舰队在黑夜中误认当地捕鱼的英
国渔船为日本鱼雷艇,于是开炮攻击,而后并排航行的第一及第三战队更变成了相互射击,
经过了15分钟后才分清敌我。在炮击中有一艘渔船沈没、多艘渔船中伤,第三战队的奥罗
拉号(Aurora)巡洋舰亦有受伤。
    此一事件之后引起了英国严重的抗议,甚至有援引应日同盟中之规定向俄国开战的意
思,令饿国大为恐慌。此一事件后来经过德、法两国的调解,交由国际法庭处理,最后却不
了了之。英国只好以自己的力量解决,但又怕英俄开战,使德法等其它强国会趁虚而入,所
以只沿途监视俄国舰队,以保护英国渔船及商船的安全,一直到北非才罢休。
    多格海岸误击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冷嘲热讽,认为俄国舰队根本就是一群惊弓之鸟。
可是不容否认的是,日本海均有一大部分的舰艇是在英国制造的,而且英国又是日本的盟
国,如果刚刚驶出英国船坞的日本军舰立即对俄军发动攻击,也不无可能。但依照事后俄国
牵强的解释看来,俄国舰队确实难辞误击之实。

    俄国舰队的漫漫长途:

    由欧俄波罗的海基地到旅顺几乎横渡半个地球的距离,由于俄国的主力战舰其吨位都在
10000~15000吨之间,无法取道苏伊世运河以所短航程,唯有延非洲海岸南下,绕过好望
角,进入印度洋。沿途受限于中立法规的影响,加上俄国又没有海外基地提供补给,一切都
要依靠舰队本身的补给舰支援。漫漫长途,世界各国一开始就不相信俄国海军能平安到达旅
顺。
    当时的军舰仍以煤炭作为燃料,煤的体积庞大,储存不像汽油或柴油那样方便,为了解
决长途航行所需大量的煤炭,俄国向德国的汉堡-美洲航运公司(Hamburg--AmericaLine)租
借高达70艘煤船,沿途补给。德国与法国更是暗中给予俄国舰队帮助,允许俄舰停靠各海
外殖民地港口,当然,这不免引起一阵抗议。

    1904.11.1.

    俄国舰队抵达西班牙港口维哥(Vigo)港。

    1904.11.6.

    俄舰队停靠法属北非的丹吉尔港(Dangier)。

    自丹吉尔港出发以后,希索维立基号与拿瓦伦号等一部份舰艇在福克山少将的率领下取
道地中海,经苏伊世运河至印度洋,与罗兹德文斯基中将约定在非洲东岸的法属马达加斯加
岛会合,而其他的俄舰继续南下。

    1904.11.16.

    罗兹德文斯基中将的主舰队停靠在法属地达卡(Daker)。

    1904.12.1.

    罗兹德文斯基中将的主舰队停靠在自由市(Libreville)。

    1904.12.7.

    罗兹德文斯基中将的主舰队到达德鼠蹊南非的摩珊麦兹港(Mossamedes),此时,远东已
传来旅顺不保的恶耗。

    1904.12.16.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主舰队到了卢德里兹(Luderitz),罗兹德文斯基已得知旅顺港内的
俄舰已荡然无存。

    1905.1.9.

    罗兹德文斯基与福克山舰队在法属马达加斯加岛北端的诺希北(NossiB)会合,更坏的消
息亦同时传来,旅顺已经被日军攻占。
    此时,罗兹德文斯基想立刻启程赶往远东,趁日本舰队尚未自旅顺封锁战后恢复元气之
前,尽快进行决战,好彻底歼灭。可是福克山少将的舰艇经地中海时,舰艇有所损伤,至少
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修理才能继续远航,而帝俄政府亦传令罗兹德文斯基,要他停留在诺希
北等待新近成立的第三太平洋舰队一同增援远东。

    1905.1.15.

    第三太平洋舰队在诺伯加拖夫少将(Nebogatov)领导下,率领战舰尼古拉一世号
(ImperatorNicolaiⅠ)、海防舰艾波山号(Apraxin)、山尼文号(Senivan)、尤希克夫号
(Ushakov)、及巡洋舰瓦第米莫诺马克号(VladimirMonomakh)及一些补给舰由波罗的海基地
启航。

    1905.3.16.

    罗兹德文斯基决定不再等待诺伯加拖夫,在诺希北加满补给品后,自行率领第二太平洋
舰队航向远东。
    印度洋上气候炎热,而且德法在印度洋没有殖民地可供补给,一切只能靠舰队中的补给
舰维持整个舰队的运作。在印度洋上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创下了世界首次在航行途中进
行舰对舰补给燃料的记录,而且补给的是固体的煤,而不是液体的柴油。

    1905.4.14.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抵达法属越南的金兰湾,在此地又接到等待第三太平洋舰队的命
令。诺伯加拖夫少将的第三太平洋舰队是一些老式舰艇,非但不能增加整体战力,反而成为
整个增援舰队的累赘。罗兹德文斯基一再向沙皇政府力争,要求不等待第三太平洋舰队,迳
自航向海参威,但俄国政府却不同意,坚持前令。

    1905.5.9.

    俄国第三太平洋舰队终于与罗兹德文斯基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会合。

    1905.5.14.

    第二与第三太平洋舰队离开金兰湾,驶向海参威。

    1905.5.23.

    罗兹德文斯基命令各舰队进行最后一次的加煤作业,接著传令所有的非作战舰艇,除了
4艘补给舰及2艘医护舰外,一律驶离战列。当天,福克山少将病死,罗兹德文斯基封锁消
息以免影响军心,连第二顺位指挥官诺伯加拖夫少将都不知情。

    喋血对马:

    由东乡平八郎领导的日本联合舰队,经过半年的整训,早已摩拳擦掌,等待东来的俄军
并给予痛击。
    1905.5.25.
    悬挂俄国旗帜的补给舰驶入上海,日本海军判定俄国舰队必然就在附近的海域,于是加
紧备战。
俄国东来的舰队,因为旅顺港已经落入日军的手中,所以只能驶向海参威,而到海参威
的航道有二:不是通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便是取道宗谷或轻津海峡,由北海道附近使入
日本海。东乡平八郎判断罗兹德文斯基一定会取道对马海峡,所以将联合舰队集中在对马岛
屿与朝鲜的镇海湾,等待战争的到来。东乡并派出4艘武装商船及2艘旧式巡洋舰在东海上
侦察。
    1905.5.27.02:45
    日本武装商船信浓丸发现了俄国舰队中的一艘医护船。虽然罗兹德文斯基下令实施灯火
管制,可是这一艘医护船却灯火辉煌而被日舰发现。
    1905.5.27.04:45
    经过一番仔细的判定后,信浓丸发出了发现俄国舰队在203地点向东北航行的电报。日
本联合舰队的第3、4、5、6战队,分别在出羽重远中将、瓜生外吉中将、片冈七郎中将及
东乡正路少将的领导下,向俄国舰队方向集中。停泊在镇海湾中的三笠号旗舰上,东乡平八
郎下令全军出动。
    1905.5.27.07:00
    日本第六战队的和泉号巡洋舰与俄舰接触,并报告位置在宇久岛西北方48公里处向东
北航行。
    当天海面上起著浓雾,全部漆成灰蓝色的日本军舰不太容易辨认,反倒是俄舰黑色的舰
身上鲜黄色涂漆的烟囱,成为明显的目标。日本巡洋舰队一直遥遥地监视俄舰的动向,私毫
不放松。
    1905.5.27.11:00
    俄舰奥瑞尔号战舰向跟踪的日本巡洋舰首开战火,而后又在罗兹德文斯基的命令下停火
继续航行。5/27是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纪念日,俄军大肆庆祝,并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
餐。
    当天海面上起著浓雾,全部漆成灰蓝色的日本军舰不太容易辨认,反倒是俄舰黑色的舰
身上鲜黄色涂漆的烟囱,成为明显的目标。日本巡洋舰队一直遥遥地监视俄舰的动向,私毫
不放松。
    1905.5.27.11:00
    俄舰奥瑞尔号战舰向跟踪的日本巡洋舰首开战火,而后又在罗兹德文斯基的命令下停火
继续航行。5/27是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纪念日,俄军大肆庆祝,并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
餐。
    1905.5.27.12:00
    日军联合舰队的主力抵达冲岛海面。
    1905.5.2713:40
    罗兹德文斯基判断日军主力舰应是由西北方前来,于是下令其第1、2战队顺序转向左
舷8点(90度),如此一来,他的新式战舰恰好可以横过日本舰队的先头旗舰,得以集中各
舰火力猛击日舰的旗舰。但是此一命令却未完全贯彻,只有第一战队的四艘战舰完成了转
向,第二战队却没有任何动静,于是俄国舰队分成了两列前后并行的队伍,第一战队大约在
第二战队又前方约6公里处。

    战斗序列简介:

    俄国

    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兹德文斯基(Zinovi Petrovich Rozhestvensky)中将
    第一战队:肯尼亚苏瓦洛夫(Kniaz Suvarov,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旗舰)
    亚丽山大三世(Imperator Aiexander Ⅲ)
    波罗地诺(Borodino)
    奥瑞尔(Orel)

    第二战队:司令.福克山(von Felkerzam)少将,已病死
    奥斯里比(Osliabia,第二战队司令旗舰)
    希索维立基(Sissoi Veliki)
    拿瓦伦(Navarin)
    拿卡希洛夫将军(Admiral Nakhimov)

    第三战队:司令.安克威斯特(Enkvist)少将
    尼古拉一世(ImperatorNikolaiⅠ,第三太平洋舰队司令旗舰)
    艾波山(Apraxin)
    山尼文(Seniavin)
    尤希克夫(Ushakov)
    瓦第米莫诺马克(VladimirMonomakh)

    日本:

    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东乡平八郎大将
    第一舰队:司令.三须宗太郎少将
    第一战队:三笠(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旗舰)
    日进(第一舰队司令旗舰)
    朝日、敷岛、富士、春日

    第三战队:司令.出羽重远中将
    笠置(第三战队司令旗舰)
    千岁、音羽、新高

    驱逐队:第一驱逐队(驱逐舰5艘)
    第二驱逐队(驱逐舰4艘)
    第三驱逐队(驱逐舰4艘)
    第十四鱼雷艇队(鱼雷艇4艘)

    第二舰队:司令.上村彦之丞中将
    第二战队:出云(第二舰队及第二战队司令旗舰)
    磐手、浅间、常磐、八云、吾妻

    第四战队:司令.瓜生外吉中将
    浪速(第四战队司令旗舰)
    高千穗、明石、对马

    驱逐队:第四驱逐队(驱逐舰4艘)
    第五驱逐队(驱逐舰4艘)
    第九鱼雷艇队(鱼雷艇4艘)
    第十鱼雷艇队(鱼雷艇3艘)

    第三舰队:司令.片冈七郎中将
    第五战队:镇远(第三舰队及第五战队司令旗舰)
    松岛、桥立、严岛

    第六战队:司令.东乡正路少将
    秋津洲(第六战队司令旗舰)

    第七战队:扶桑(第七战队旗舰)
    高雄、筑紫、摩耶、岛海、宇治
    第1、10、11、15、16、17、18、20鱼雷艇队(鱼雷艇共30艘)

    大胆的东乡平八郎:

    1905.5.27. 13:45
    双方都可以目视到敌舰,可是日舰却出乎罗兹德文斯基意料地出现在俄舰的东北方,于
是罗兹德文斯基又下令俄舰队成一纵队前进。俄国舰队由于队形变换不良,造成一阵混乱,
第二战队旗舰奥斯里比号甚至被迫停止前进,以免与其他舰只相撞。
    1905.5.27. 13:55
    东乡平八郎在三笠旗舰上升起了Z字大旗,下达了『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励
努力』的昭示。此时,在俄国炮火的射程之外,东乡先率领舰队横过俄舰的正前方,等到横
过之后转向南方航行。此时的俄军则严密监控著日舰的动向。
    1905.5.27. 14:00
    东乡下令各舰依次(insuccession)转向左舷16点(180度)。此举令日本军官与俄国舰
队都大吃一惊,因为如此一来,转向后的日舰会妨碍到未转向军舰的射击,而且那一个转向
点,使正在转向的日舰成为俄舰的活靶。
    1905.5.27. 14:08
    俄舰首先开火,日舰仍依次转向而受到俄舰的攻击,浅间号装甲巡洋舰舰尾中弹3发,
舵机转动失灵,被迫退出战斗行列,其它日舰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905.5.27. 14:10
    日本舰队大部分已转向完成,并开始还击,日舰前四艘集中攻击俄军第一战队旗舰肯尼
亚苏洛瓦夫号,后六艘攻击俄国第二战队旗舰奥斯里比号。此时的俄军舰队由于旗舰遭到攻
击,使得其他战队阵脚大乱,奥斯里比号失去动力全舰笼罩在大火之中。而肯尼亚苏瓦洛夫
号舵机失灵,向左舷倾斜8度。罗兹德文斯基中将本身亦受伤,头部、背部与脚都有受伤,
众人将他移到指挥塔,此时的罗兹德文斯基已陷入昏迷状态。日军利用改良的下濑火药,杀
伤力大增,加上准确的命中率,俄舰损失惨重。
    1905.5.27. 15:10
    奥斯里比号战舰就在俄国官兵的眼前沈没。
    此后的一段时间,日本舰队失去俄舰的踪影,但时而重新捕捉到俄舰主力。至于早先担
任斥候任务的日军第3、4、5、6战队,则集中全力攻击俄国的巡洋舰、驱逐舰及补给舰。
    1905.5.27. 16:45
    日本铃木贯太郎的驱逐舰队攻击受伤的肯尼亚苏瓦洛夫号战舰,使其倾斜增为10度。
之后东乡的舰队又失去俄舰踪影。
    1905.5.27. 17:30
    日军发现俄舰往东北加速逃逸,于是向北追击。此时的罗兹德文斯基早已换乘驱逐舰毕
尼号(Buiny),而后又换乘驱逐舰毕耳多夫号(Biedovy)。

    俄国舰队的败走与投降:

    1905.5.27. 18:00
    日军再度捕捉到俄舰的踪影,并对亚历山大三世号战舰展开攻击。
    1905.5.27. 18:30
    亚历山大三世号战舰多处中弹,最后终被击沈。
    1905.5.27. 19:00
    日本富士号战舰开始对败走的俄军波罗地诺号战舰展开攻击,第一炮即命中波罗地诺
号,只见轰然一声,波罗地诺号的锅炉爆炸,全舰化为灰烬。
    1905.5.27. 19:20
    俄军旗舰肯尼亚苏瓦洛夫号因多处的损伤,航速减慢,且舰上只剩一门75公厘的尾炮
尚在还击,最后在日军鱼雷快艇队的包围及攻击之下,终于沈没。
    1905.5.27. 19:30
    由于黑夜已经降临,东乡将受伤残存的俄舰委托由鱼雷艇继续追击并加以击沈,其余日
舰全部撤离战区,传令各舰次日于郁陵岛集合。
    而此时的俄军,诺伯加托夫少将继续率领俄舰尼古拉一世号、奥瑞尔号、艾波山号、山
尼文号、希索维立基号、拿瓦伦号、拿卡希洛夫将军号、及巡洋舰伊苏穆德号向海参威方向
逃逸,但日本鱼雷艇却毫不放松。当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好,而日军的鱼雷艇在波涛汹涌中奋
力驶近俄舰攻击,拿瓦伦号被鱼雷击中而沈没,拿卡希洛夫将军号及希索维立基号亦被鱼雷
击中,深受重伤却不愿投降,于是驶到对马岛搁浅自沉。此时的俄军第二与第三太平洋舰队
早已溃不成军,而安克威斯特少将在入夜前早已脱离战场,率领巡洋舰奥尔济号、奥罗拉号
与詹斯恰号(Jemschug)航向南方,最后驶到马尼拉被解除武装。
    1905.5.28. 10:30
    日本联合舰队于顷竹岛南方约35公里处包围残存俄舰,诺伯加托夫少将决定投降,而
俄国巡洋舰伊苏穆德号则高速逃走,最后在亚伯力亚水域失事。
    1905.5.28. 15:30
    日军驱逐舰涟号在郁陵岛西南方约75公里处拦截到俄军驱逐舰毕尔多夫号,俘虏了俄
舰对司令罗兹德文斯基中将。至于其它俄舰,或是被击沈,或是逃到中立港被解除武装,最
后只剩下巡洋舰阿马斯号(Almaz)及2艘驱逐舰到达海参威。
    对马海峡之役至此结束,战后俄军的士气完全崩溃,不久就与日本和谈,日本如期所愿
地得到了一切。对日本而言,此一战争最重要的意义,是日本海军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英
美,成为第三强海军国家,而东相平八郎大将也就成为日本军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葚至以
『战神』、『守护神』之名来形容东乡在日俄战争中的成就。这一连串的信心,也奠定日后
日本海军造舰发展、大胆地自行废除伦敦裁军协定,以至于向太平洋扩张的雄心。
世界军史集粹---对越自卫战中的我方炮兵


对越自卫战中的我方炮兵

        血与火的2月17日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自1919年中国跨入现代史之后,年度的尾数逢

    9

    多有大事。1949年共和国成立;1959年西藏叛乱,中央政府出兵平息。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几乎打成核战;1979年世界膛目结舌的火团燃到了导火线的根
部-2月17日中国对越南的无理挑拨奋起还击,成为血与火的一天。
    2月17日凌晨,火箭炮群铺天盖地的红色弹道照亮了黑色夜空,加农炮,榴弹炮,逼
击炮渲泄的万千吨豪情植遍火红的森林,由于火炮的怒吼大地发生了剧烈的颤抖,顷刻间,
老山地区的越军阵地种种工事被我军炮火吞没了。英雄的炮兵为消灭入侵之敌立了头功!
    我们的炮兵,不仅在总攻前立了头功,而且在以每次战斗中都是响当当的。
    xx师炮团团长赵扣斌对老山炮战应当很有发言权。1979之战,他随团队执行作战任
务,取得毙敌1394人的战绩。1984年的4。28和7。12两次大的战斗他都参与弟一线的组
织指挥。下面还是听赵团长讲述两战的经过吧。
    1984年初我团接到收复老山的命令。2月18日从宜良开进,20日到麻粟坡,40天准
备。4月1日,三个连参加142工程,打几炮就跑,引敌人重炮暴露,我用大炮压制。4月
26日做好准备,遍为第119炮兵群。
    占领发射阵地,夜间摸黑干,不能有一点响动。把85炮拆散,运上阵地再组装,离敌
人观察所500米。看不见,就把白床单铺在路上,轧着走,把炮藏在房子边,用吊车吊进
阵地。4连最近离敌人400米,直接瞄准。
    4月28日5点50分开始炮火准备,34分钟打得天摇地动,步兵6点24分开始进攻。
炮火准备后,越军两分钟就有反应,一炮过来,一个排长牺牲,是收复老山牺牲的弟一个同
志。步兵一动,我们进行护送射击,步兵跟着弹坑往上冲,9分钟占领662。6高地,54分
钟占领老山,到下午3点30分,662。6以东20多个高地都占了。我们还一炮打掉清水河
吊桥,5发击毁敌1辆坦克。
    6月11日,凌晨3点,那拉方向枪炮响。开始还说没事,半小时电话不通了,二连部
给人家端了,只乘一个报情况的排长。命令我打,我说不打,还有自己人。二营5个查线兵
上去,被敌人手榴弹砸下来,还直喊不要打自己人。天亮,侦察科长带一个排想上,又给手
榴弹干下来,这才知道给敌人占了。5点30分,一个榴炮营射击,半小时夺回来。6点,敌
人反攻,步兵叫快打,有五六百敌人。火箭炮一个齐射,盖住了。步兵叫好,炮兵老大哥打
得好。我说,别光说打得好,给我报战果。说至少扔下一百多。我说好哇,你就看看吧。两
个榴炮营又干,一直到下午3点,敌人也没能接近阵地。4点,敌人一个加强连从山头后面
摸来,让我打,不打。副师长说,给你磕头了。我说,磕头也不打。师长又命令,我还不
打。最不打不行了,我说,向左10密位打到河里。再相右10密位,步兵进了防炮工事,
好了,8发急速射,都给他盖住了,一个加强连没回去,3天以后还听见敌人在那哭爹叫妈
呢。

    7。12敌人大反扑。

    6。11后我吸取了教训,原来大小炮都归我管,我提出,82逼归营管,100逼以上由我
掌握,12个炮连,加上4个坦克连。火力分配,分兵把口,在敌人可能接近的地方计划了
拦阻。3个火箭炮连,142高地一个,李海欣高地一个,结合部一个。诸元准备好,榴弹炮
装上弹药。火力计划代号野猪,一说野猪状态,就装上了。
    对7。12敌人反扑我们有警觉,敌人356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共有6个团的番号
的部队。判断敌人可能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零点,我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
点,上级给了3个点,让用3个连进行扰乱射击,打一个炮标准。我说,太少。问步兵,说
前边没情况。我指着沙盘问步兵团长张友侠,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员,早晨5点攻击,部队现
在摆在那?他一指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说当然在这里,只有在阵地500米以内,不
会以外。我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要打的就是这里。但上面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我们报
告了炮指说明理由,副师长说,行。
    我决定了3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10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
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弹,结果还是什么也没看见。我想,算他妈白打
了,没情况,虚惊一场,指挥部下令睡觉,这是3点多,所有部队都睡了。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人
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伤亡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
伤员无一呻吟。顷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蛰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
令人膛目。)5点,5点不得了啦,越军都摸到沿,所有阵地都接上了火。审俘才知道,越军
伤亡那么大,军心乱了,硬是没动,隐蔽真好,无线电没叫唤。越军一上来,前面要炮
火,上边也让我打,打什么?打自己人?参谋长提醒我,封锁前沿阵地,打他的续部队。
我一听,对,到阵地前沿的顶多一个连一个排,可面还有一个营一个团。火箭炮一口气打
了13个齐射,85加农,100逼,152榴,就在阵地前200米内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
打,开成一道火墙,用炮弹封锁得死死的,炮管真的打红了。那一天我的团干进去了一万多
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张友侠一听炮弹没有了,两臂一摊,气得背过气
去了。没有炮火封锁,他一个团怎么样也顶不住越军六个团的冲击。我说,炮弹马上就上
来。早晨一开炮,我就让车队出发,给我拉炮弹,红河州调了470多辆卡车给我枪运炮弹。
等炮弹的空儿,越军占领了164高地。下午1点,炮弹上来了,一顿干过去,他一个营只乘
6个活的,山头削平了2米。我们一个排15分钟就拿回来了。越军狗日的顽固得很,硬碰
硬,没什么说的,真的不怕死,一批一批的往上冲啊,越军伤亡3700多人,死尸把山沟都
给填满了。当时叶总看了录象以说,淮海打战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敌人的尸体!那一回,
咱步兵团,一人一条越军的铜扣腰带,就是阵地跟前检的。
    那天,指挥所正团副团以上7人,另一个步兵团团长刘永新也在,准备守不住时他的团
顶上去,7个人光抽烟,云烟干了4条,不吃饭,喝了四五箱汽酒,刘永新有点结巴,说:
老赵,我看打仗挺好玩,喝着酒吹着牛就打胜了!
    7月14日,我们打宣传弹,叫越军来收尸,规定他们要打红十字旗,50个以下,不准
代武器。越军来了六七十人,不打旗,架着高射机枪。好哇,你败了还违反规定,还来逞
能,我也不客气,急速射,打得一个也没回去,再也不来收尸了。正赶上雨季打热天,防化
兵上去消毒,大瓶香水到处洒,用火焰喷射烧,那个臭啊,可把前沿的步兵们熏毁了。

    大炮与越南女兵

    这里要讲的是另一个团长的故事。他叫刘同权,人们称他大佛。他有句话:自古军中无
戏言,军人一偌重千钧。南疆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一天晚上,下着大雨,在山上执行直瞄射击任务的85炮阵地裂了口,天一亮刘团长登
山察看。天热得要命,他只穿一条裤衩,一身油亮亮的汗水,相尊佛,兵们说神秘的大佛上
山了,大佛的诂由此儿来。
    大佛上山凶多吉少。观察所里,侦察兵让开观察位置说:团长一来,不知道谁又要倒霉
了。他笑笑,把眼睛凑到高倍望远镜上,缓缓地巡视敌军阵地。他要选个目标。炮弹是工人
农民的汗水,他没权糟践。大些的炮弹,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只够卖打半个。他眼光跟著一个
越南兵停在一个工事口,没动锅的足组看了30分钟,认定这个工事里有三个兵。他说:这
三个人判处了死刑。看看表,下午3点整。又发了善心:缓刑24小时。次日下午3点,准
备开炮,第三发命中,工事轰然崩塌,一个人毛也没跑掉。参谋说:人家三个到马克思那里
告状去了。他笑笑,痛快。
    一个晚上,他召集开作战会议,研究打敌人纵深的车辆。他形容:作战会议吵吵闹闹,
不相电影上那么严肃,吵够了,最一拍板酒行了。刚开完会,观察所就报来情况,发现灯
光,判断是三辆军车。他命令:让炮弹跟汽车亲嘴。策定航速航向,计算出提前量,确定了
阻击点,第一群炮弹打过去,车灯熄掉,观察所喊:命中了!他说:等一等。等了五分钟,
3辆车起火,值班室要上报战果,他说:再烧大点。片刻,火光冲天,等到上报,上级已接
到师侦察营的报告。又一次,发现一艘小型运兵船,在清水河岔道卸下物资,上去11个
兵。团长来说:刚上去,手痒痒的,什么都打。打多了,以有些小目标就不打了。当然
还是打,两个弹群让船冒烟起火。团长说,再来两群。话落炮响,连船带人打进河底。大佛
团长和他的团打出了名气,集团军炮兵指挥部派刘参谋下来验证目标,团长决定打敌一个连
指挥所,首群命中主体工事。刘参谋说:果然打得好,给炸掉了。观察人员说:刘参谋,你
看树上。一条越军大腿挂在树枝上,烂糊糊的。炮击持续了40分钟,9个工事全部炸掉,
木头碎块,衣被残片和纸张四下乱飞,20多具越军尸体横陈。炮击过程中,一门越军直瞄
火炮开了一炮,团长下令立刻干掉,待命的6连4发齐射,敌炮没来得及打第二炮就炮毁人
亡。
    唯有第一次冷炮射击,团长露出打佛的神秘,有些细节不愿重新提起,而我们恰恰对这
件事更感兴趣。
    在观察所前方1000米处,红土地上攘着个蓝色的水塘,越军经常去提水,天晴时还三
五成群去洗衣服。毫无疑问,这是冷炮射击的理想目标。
    因为是冷炮射击的第一次,为慎重初战,务求取得战果,团长所了精心安排,火炮也精
确检验,并向别处作了试射。从8时装好炮弹等着,上午出现3个越军,担负射击任务的连
长要打,团长说:安预定方针,一个不打,两个不打,三个不打,四个不打,五个不打,非
得六个才打。
    眼睁睁把三个命大的越军放掉。期间,一两个取水的越军也都保住了小命。我们问团
长:为什么定要六个以上?答说:六个是比较理想的数字。又问:无个为什么不理想?他没
能答上来,事后我们议论,也许同十进制有关,五是十的一半,六却过了一半,有如小说上
篇下篇之别。如果是八进制,则五六显得很接近。中间线要划在四五之间,五又成了醒目的
数字。待机4个小时,12点12分,一、二、三、四、五、六!谢天谢地,可把理想数字等
出来了。
    连长激动得声音发颤,问打不打,团长说:打嘛。6名越军到了水边,首群炮弹也到,
红泥水柱腾空,蓝水塘变成红水塘。再看六个越军,四个倒毙红土上,一个没了踪影,只有
一个拐着腿逃回去。我前沿步兵跳起来,欢呼打的准。
    团长命令:严密监视,肯定会有抢救伤员的,三个以上就打。12点29分,三个人抬着
担架出来,第二群炮弹到,一个没跑掉,全部报销。此,越军不敢多出人来,每隔半小时
出一个人来,用钩钩住尸体就飞快往回跑,那边再用绳子拉,到黄昏才拉完。
    集团军政治部发电报祝贺。连军区前指防疫所的医护人员也打电话致敬。师里领导开玩
笑称他是刽子手。评价到此没有打住。大佛还听到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有人特意问:听说打
的是女兵?大佛眯细眼睛,端度发问人的用意。女兵们朴在粘湿的塘畔,长长的头盖住俏
俊的面容。
    1000米的距离,用40倍望远镜看,仅止25米,敌人、女人,两个影子在感情上不愿
意让它们重合。
    不知什么时候,前线流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打女兵、不打军工、不打老百姓。不打
百姓,是不言而喻的。但女兵和军工是敌方军事人员。
    按我们的爱憎观,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只要打军事人员,上级就认可、就表
扬,可打女兵舆论却不全是表扬。有的话传到团长耳朵里:没事做了,打人家女兵干什么,
没出息。
    团长对我们说:这个地方,管他男女呢,只要是敌人,我就打他。女兵啊,全是战争的
寡妇,我们还看到过越南女兵带着孩子。有人问:听说女兵的大腿也崩到树上了?团长没证
实,却说:打了以后,那边打来一发炮弹,没装引信,装了张纸条,说你们太残忍了,她们
都是寡妇,都给你们打死了。问:你怎么想的?他板着脸:管他呢,打!说完笑了,又补充
上一句:就那一回,以再也没打过了。
    我佛慈悲。

炮兵的自豪感

    自豪之一

那拉  口
    盘龙江由北向南静静地流淌,七摇八拐出了境,那边叫清水河。红土凝聚力很强,流经
红土地的江水清澈动人,自视阔大的黄河流到这里怕也能净化许多。那拉便是负载这条清流
的低谷地,不惹眼的白山包如同北方的沙丘,东西两架大山夹峙着低谷地,东面叫东山,西
面叫老山,统称老山战区,具体叫老山方面,那拉方面,东山方面。
    偏马炮兵观察所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看敌人阵地十分清楚。记者问一位长胡子长头
的跑步副营长:敌人不打炮?副营长哼了一声:敢?!
    好象他就是越军炮兵旅长的老丈人。早年间两边通婚,咱这边的一位姑娘嫁给了现在是
越军168炮旅的旅长,旅长自然是中国的女婿了,他的部队从不向丈母娘的村子打炮,似乎
他上司也没威逼他大义灭亲。
    副营长说:狗日的观察所在那里,有多少高人都在我们帐本上,敢动我,不想活了?立
刻举例,那里那里,敌人把炮弹打在近处,惹他火了,一顿炮把敌观察所给端了,狗日的再
不敢在老虎嘴里拔牙。
    牛皮哄哄的,大炮兵的自豪感,打出来的。

    自豪之二

    低雾。炮兵观察所看不出去,侦察员往手心呸呸来了两下,噌噌上了大树,座在雾上的
树丫熵观察。双方阵地百十米,越军阻击手说打他左眼绝打不了右眼。他满不在乎,老子是
炮兵侦察兵,看你们能动老子。越军叭叭往树下打。他想,吓唬人。见唬不住,越军没了
趣,不打了,果真没动一根汗毛。炮兵不稀罕你小目标,你老老实实缩着,可能顾不上你,
你要乱蹦,小也大,第一个打你,用牛刀垛蚂蚁,看你怕不怕。
    越军欺软怕硬,他们受了中国炮兵的气,就往中国步兵身上撒,步兵要硬,他们就给中
国老百姓颜色看,实在没有老百姓了,就打庄稼,打耕牛,大概是想,总会有我的。
    来,我炮兵索性在那棵大树上用木板盖了一个观察台,越军用高射机枪打,那么近距
离,总是打不中。
    神气活现,大炮兵的自豪感,打出来的。

    自豪之三

    炮战打成这样,也就成一边倒了。离境1。5公里的大口径火炮阵地,一年没动炮位,
几乎天天打炮,越军却不敢向这里打一炮。几个炮兵群都是这样,在阵地上安了家,除去重
点炮击的日子,比在后方还轻闲。
    炮兵的安泰生活是打出来的。越军的炮兵小偷似的东躲西藏,1984年对等还击的气概
能乘三分之一就很可以了。与这样又熊又不老实的对手作战,没有多少征服的快感。但夺得
炮战的主动权,炮兵曾付出过一定的代价。
    堂堂之阵,大炮兵的自豪感,打出来的。

    打硬的

    越军不敢捏我军的硬桩,我军却偏检他们的硬桩捏。打越军炮兵,狠狠地打。在东山我
军阵地当面,有称作钉子的越军直瞄炮。对钉子的含义,炮兵们是这样解释:1占地险要。
敌直瞄炮占据山尖十几平方米的地方,我炮火极难打到,加之敌炮开火后迅速撤到坑道里,
更增加歼灭难度。曾有个炮兵部队打了千余发炮弹,竟没有碰掉它一层皮。2猖狂好斗。依
恃有利地形,敌炮活动频繁,气焰十分高涨。3打法刁钻。敌炮与高射机枪配合,高机压制
我观察人员,直瞄炮随后射击。4对我一线步兵构成较大威胁。
    1987年5月30日,我炮兵指挥员决心拔掉它。火力拔钉分成四步实施。1引蛇出动。
以一个连的炮火先打敌观察所,果然,骄横的敌人去掉伪装,推出直瞄炮,企图实施报复射
击。2先敌开炮。引诱射击成功,我另一个素质良好的战炮分队打了两个齐射,命中目标,
全歼敌炮手。3黑虎掏心。得手后,我改以一门大口径炮行破坏射击,打了22个弹群88
发,敌炮管指到天上。指挥员向师长报告:打成高炮了。师长说:不行,要把炮管打断。又
打成指向东方。指挥员说:我准备把它掀翻。师长说:是嘛!真的给掀到山下去了,工事也
彻底毁坏了。4顺藤摸瓜,炮班加了表尺向工事边打了20多发,将弹药库引爆,滚滚浓
烟升起,轰隆隆爆炸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我炮兵以发射116发、命中24发的出色射击取得
全胜。在现场观察的长沙炮院教员说:打出这样的命中率,至少应有700发炮弹。我可以说
是专家了,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说死了我也不相信。用这种战法,我炮兵在1987年5、6月
间,打掉东山当面全部两门敌直瞄炮,敌至今无法恢复。
    对炮兵,最大的诱惑莫过于歼灭敌纵深内大口径炮兵连了。侦察的重点放在侦察炮兵
上,一旦有了初步发现,就进入重点侦察。这是一项苦差,你连续许多日夜贴在高倍望远镜
上,看长了头晕。但也有乐趣。当你发现有的地方一星期内几次来往汽车,当你发现电话兵
在那里经常查线,特别当你发现敌火炮发射的暴露征候时,你就非常幸运了,你已经是军功
章的佩戴者了。上级规定,发现敌炮兵连者,记功。往的事情就简单了,用密集的火网覆
盖目标,把工事打露,多门炮打它一门,直至全歼。有时,敌炮阵地在山后,就根据地形判
定火炮位置,予以痛歼。
    1987年5月至1988年4月间,越军宣传弹宣称:你们大炮,我们没有还击,你们不要
打了,是宽宏大量还是另有苦衷,中国军队清楚,越南军队也清楚,心照不宣,还是不说破
为好。

    炮火不发慈悲

    还是炮兵团长刘同权

    大佛

    的故事。他的参谋长说他的杀心重,是个标准的军人。同时,他又承认他会算命,他又
总算的很准。他只给越军算。作战的间歇,有时要等战果,他便摆开朴克算上一把,看能否
获得预期的战果。算不通的并不少,他可以再算一把,直到算通为止。他一算通,倒霉的一
定是越军。得到满意的战果,他要加菜,大家高兴高兴。
    加菜通常加鸡,想吃鸡又不想杀生,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美事。
    他说:当了20多年的兵,好容易等上这场战争,本来我想走路(专业),正好有个交
待,给团队开创光荣历史,打出些英模单位和个人。这次炮击,刘团长算命,肯定通通畅
畅。
    打354高地支撑点,刘团长采用了他自己创造的拉网法,先用炮火揭开植皮,把两米多
高草丛里的11个工事暴露出来,编排顺序,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个一个敲。有7个敌人逃
跑,一个齐射全打掉。战斗进展顺利,敲到7号工事时,出现了情况,9号工事的越军见逃
不掉也藏不住,慌了手脚,跪到工事前挥舞百衬衣,摇啊喊啊,我前沿指挥员探头观看。作
训股长提醒:敌人投降了。团长说:5000米,我没法受降,打。
    此次炮击炸毁11个工事,击毁逼击炮3门,毙敌28人,包括那个摇白衣的。股长说:
打是对的,但那小子也挺可怜的。团长说:当时也有人劝我别打。我照打,你要真投降,就
走过来,摇了就不打,就搞成他们一种战术了。
    是啊,5000米,一堵厚实的墙。

    全文完
世界军史集粹---二次大战日本海军战斗舰--扶桑级山城号


二次大战日本海军战斗舰--扶桑级山城号

    山城号 (1917造) 性能诸元一览:
┌—————————————————┬—————————————————┐
│测试排水量(吨) : 30600            │ 武装 (主炮) : 36cm X12                │
│水线长(公尺)         : 202.69            │ (副炮)           : 15cm X16                │
│吃水深(公尺)         : 8.69             │                                        │
│最大船宽(公尺) : 28.65            │ 建造船厂    :横须贺造船厂        │
│动力(马力)         : 40000            │ 建造完工时间: 1917/ 3                │
│航速(节)         : 22.5             │ 沈没时间    : 1944/10/25         │
│续航力(14节)         : 8000            │ 沈没地点          :斯利卡奥海峡        │
└—————————————————┴—————————————————┘
(以上资料由 DEFENCE INTERNATIONAL 转载)(大致同扶桑号)

山城号简史:

    1910年日本的舰队补充计画中, 原本扶桑级战舰要建造 8艘, 但由于造舰预算 被删减,
最后只完成了扶桑号及山城号 2艘, 第三艘及第四艘两舰则被修改设计成 伊势级战舰。

    1913年11月本舰在横须贺造船厂动工, 1915年11月下水, 1917年 3月完工。山城号
是日本自行设计的第二艘战舰, 虽然改良了扶桑号的缺点, 但是整体而言仍旧 不理想, 是
故山城号完成之后原本还有两艘同级的姊妹舰即重新设计为伊势级战舰。日本海军造舰史上
有许多因设计不良而浪费资源与付出人命的例子, 山城号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龙骧号航舰可
说是另一例) 。

    到了1927年山城号进行了第一次的现代化改装工程, 完工之后, 曾支援了多次的中国
侵略作战: 如澎湖、秦皇岛、舟山群岛、青岛、旅顺、大连及高雄港均曾出现她的踪迹。
1935年第二次改造工程完工, 与扶桑号开始有明显的差异 (如第三号主炮山城朝后, 扶桑
则相反) ; 1938年一度被编入后备舰队, 负责官兵训练方面的任务。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山城号多半是担任支援作战的任务, 很少投入第一线作战。最主要的理由是扶桑级战舰在二
次大战爆发后, 已属于老旧的舰艇, 航速太慢, 加上新一代的弩级战舰----大和级战舰大和
号已出炉 (武藏号则正在兴建中、信浓号将准备开工, 最后一艘则正在筹备中) 扶桑级战舰
早已从弩级战舰的地位中除名。

    在中途岛之役时, 她曾参与北上支援阿留申群岛的攻击任务, 之后到1944年 9月以前,
她成了日本海军各兵科学校的教育训练舰, 期间曾入坞加强防空火力, 防空机枪可说是多得
惊人。 9月以后纳编为西村祥治第二战队的旗舰, 与扶桑号并肩作战。10月投入『捷号作
战』, 在进入雷伊泰海湾前的斯利卡奥海峡与美舰发生炮战, 10月25日凌晨 4点10分被
美军驱逐舰所发射的两枚鱼雷所击伤, 10分钟后就翻覆沈没, 与扶桑号的沈没时间相差不
过几分钟, 两艘扶桑级战舰可说是一同走上不归路。
世界军史集粹---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反潜战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反潜战

        潜艇之间的战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了,但由于当时的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潜艇
无法攻击潜航在水中的潜艇。因此双方都采用诱骗战术,设法使对方潜艇浮上水面,然后像
对付水面舰艇那样进行攻击。1915年6月25日,德军让一架水上飞机假装出了故障,“迫
降”在英国潜艇活动的水域作诱饵,而一艘德国潜艇则在附近以潜望镜深度埋伏待机。英国
潜艇果然中计:D—4号潜艇的蒙克里夫艇长下令上浮,炮击德军飞机。不过,埋伏的德国
潜艇最后却因为距离太远无法攻击英国潜艇,德机只好在炮火中狼狈起飞逃命。
    同年,英国海军采用“拖网渔船—潜艇圈套”捕到了猎物。英国人用一艘拖网渔船拖曳
着一艘潜航的C级潜艇,两船之间用电话联络。
    当德国潜艇发现渔船,浮上水面炮击时,C级潜艇立即发射鱼雷攻击德国潜艇。采用这
个战术,英国海军在6月和7月击沉了两艘德国潜艇。
    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潜艇共击沉18艘德国潜艇,约占德国潜艇损失
数的10%;而德国潜艇共击沉英、法潜艇10艘。当然,这些潜艇都是在水面被击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纳、水面搜索雷达和鱼雷数据计算机出现后,被潜艇击沉的潜艇
数量上升,但这些潜艇也几乎全是在水面航行状态时被击沉的。1942年1月26日,美军驻
珍珠港的罗奇福特战斗情报分队截听到日军伊—173号潜艇的无线电通信,用测向仪确定其
方位并预测出它的航向,然后把情报传给“白杨鱼”号潜艇(SS—211)。“白扬鱼”是一艘
水下排水量2370吨的“鼓”级远洋舰队潜艇,水下航速8.7节,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10具(首部6具,尾部4具)。它于1941年12月10日离开珍珠港开往日本丰后水道作首次
战斗巡逻,但没有取得战果。
    正在返航途中,“白扬鱼”号得到敌情,立即下潜待机。27日晨,“白扬鱼”号的声
纳侦听到推进器噪音,然后在声纳测出的方位上用潜望镜发现一艘日军大型潜艇正以15节
航速在水面航行。当时,伊—173号的舱口大开,艇员正在甲板上抽烟和晒太阳。10分钟
后,“白杨鱼”号向目标发射了3枚鱼雷。这艘水中排水量2440吨的伊168型潜艇成为美
国潜艇击沉的第一艘潜艇。
    据美国波尔马所著的《美国潜艇》一书称,美国潜艇“黄貂鱼”号(SS。310)曾因在4
天内连续击沉3艘日军潜艇而声名显赫。而1942年4月在地中海阵亡的英国海军二战头号
王牌艇长旺克林少校指挥的“支持者”号潜艇的战果中,也包括3艘轴心国潜艇。
    据外刊统计,二战期间,美国潜艇在太平洋战区击沉日军潜艇23艘,约占被击沉日军
潜艇总数的19%。而声纳、雷达设备较差的日军潜艇只击沉过l艘美军潜艇——“科维
纳”号(SS—226)。英国潜艇在各海区击沉德、意、日潜艇共36艘。苏联潜艇击沉德国潜艇
2艘。德国潜艇击沉盟军潜艇共9艘。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被潜艇击沉的潜艇共80艘、
约占被击沉潜艇总数的7%。
    严格地说起来,真正的潜艇击沉潜艇的战例应该是攻击者和被攻击者都在水下潜航。
1945年2月5日,英国潜艇“冒险家”号(P—68)正在挪威卑尔根湾以潜望镜深度游弋。
“冒险家”号是一艘水下排水量740吨的V级小型沿岸潜艇,水下航速9节,装备533毫米
鱼雷发射管4具。忽然,声纳员发现4500米外有目标。艇长拉乌德上尉用潜望镜几度视认
这个也以潜望镜深度潜航的潜艇后,用声纳追踪了2小时40分钟。最后,“冒险家”号在
1800米距离齐射4枚鱼雷,击毁了德军U—864号远洋潜艇(IXD2型,水下排水量1804
吨)。这也许是海战史上首次真的潜艇反潜战的战果,也可能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一次
吧!
世界军史集粹---二战兵器介绍


二战兵器介绍

        M4 谢尔曼

    1939年在大战爆发的威胁下,美国开始大力整顿三军武备。
    一种中型坦克投入设计研制,这就是M3“GENERALLEE”。
    在最初的设计中,该型坦克的主炮口径为37毫米。当设计快完成时,德军全面占领了
法国。波兰和法国战役大大震动了M3的设计人员,他们意识到37毫米口径已远远落后于
实战需要,于是把一笔把主炮口径改成75毫米。但已设计好的炮塔无法容纳这么大口径的
火炮。
    无奈中只好在车体上打主意:在车体的右前方装了一个类似瘤子的突出物,75毫米主
炮就装在那里面。这种修补式设计令主炮的水平转动方向角只有几度。除了主炮方面的先天
不足外,M3的装甲设计也有严重缺陷,其车体和炮塔主要采用铆接,一旦被击中,铆钉就
被震得象霰弹一样在坦克里到处横飞。当时已是1941年中,英国武器采购团正在美国见
啥买啥,以应付战时之急需。尽管M3并不是一型成功的设计,英国佬还是匆匆订购一批,
稍加改进,装上英国的通讯设备就运往北非(该型坦克在英国被称为“GENERALGR
ANT”)。
    美国人深知M3的不足之处。马上开始一轮新的设计工作。首先设计一个全新的炮塔以
容纳75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炮。其次改进车体结构,使整车高度降低,并将铆接改为焊
接或铸造。这样就推出又一新型号的中型坦克——M4“GENERALSHERMAN”
(谢尔曼这称呼也是由英国人叫起)。
    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象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
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从42年开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残疾的M3。它第一个
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
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八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
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
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军PzKwⅢ、Ⅳ型坦
克被击毁二百余辆。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
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
寸火箭发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
    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
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在街上见到那辆就属此型)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
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
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
n",一种名牌打火机。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
吨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型车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战斗全重36·25吨,最高时速25英里,主机:430
马力的克莱斯勒六缸汽油机,同步变速器,水平弹簧悬挂装置。
    前装甲厚2英寸,炮塔装甲厚3·2英寸。75毫米主炮一门,·30机枪两挺,有的
装备·50高射机枪一挺。
    “由于在波兰战役第一阶段的出色表现,狼穴电令由我负责最后的总攻。在给狼穴的复
电中,我要求马上给我增加装备。在所列装备清单的第一行赫然便是‘JU-87斯图
卡’……”
           摘自《PanzerGeneral作战日记》
            (日记来源与雷峰日记或希特勒日记相同)

    二战利兵之二——尖啸的怪鹫 Ju-87 斯图卡

    几乎每一部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录片都有这样一个镜头:一群象兀鹰一样的飞机遮
天蔽日而来。猛然间,它们以近乎与地面垂直的角度向下俯冲,发出尖利的怪啸声……。这
就是著名的Ju-87斯图卡。
    为了帮助民众识别敌机,英国漫画家Wren曾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它:

A crooked wing,a square-cut tail,Fat legs below and a bomb to trail,
Deep-jowled before a glasshouse hump,The Stuka's an unshapely lump."

    当时,皇家空军刚刚赢得了生死攸关的大不列颠空战,英国人终于可以颇为自得地嘲笑
铩羽而归的德国轰炸机。但仅仅两个月前,斯图卡还是一个令对方军队提起就胆战心惊的名
字。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重整军备。由于空军首脑戈林与希特勒的亲密关系,空军的发
展被放在首位,多种型号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辅助飞机投入开发设计。考虑到精确轰炸
的需要,34年德国空军决定研制一种俯冲轰炸机,几家飞机公司投入竞争设计,由空军技
术部最后决定采用哪种方案。
    项目的主持决策人乌迪特(Ernst Udet),是一次大战德国最著名的王牌飞
行员之一,创下击落62架敌机的战绩。出于一个老飞行员对飞行的酷爱,他亲自试飞各原
型机。首先飞的是海因克尔(Heinkel)公司研制的He118,结果飞行中飞机失
去控制,乌迪特被迫跳伞。当救护人员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他时,发现他身上伤痕累累。原
来他被降落伞缠住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嘴里还不停地喃喃咒骂着“这该死的降落
伞……”。但由于没有伤筋动骨,他恢复得很快。第二天He118的设计师海因克尔带着
六瓶香槟去医院看望乌迪特,结果俩人半小时里就干了三分之一。
    接着轮到容克(Junker)公司的Ju-87。它有一对象海鸥一般微微上扬的机
翼,能以比He118更陡的角度俯冲,也没给乌迪特什么麻烦。于是,Ju-87在37
年春季投入批量生产。
    德军把这种俯冲轰炸机称为Sturzkampfflugzeug,简称Stuka
——斯图卡。由于它在二次大战,特别是大战前期的赫赫威名,斯图卡这个词被收入军语词
典,成为俯冲轰炸机的代名词。
    1937开始的西班牙内战,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武器实验场。德国许多新装备的
武器都在那里接受了实战的检验,其中也包括了斯图卡A1型。在这场战争中,斯图卡用西
班牙人的鲜血证实了它的威力,也完善了德军“闪电战”的构想:德军装甲部队无需配备重
型火炮,而以斯图卡代之。
    西班牙内战后开始大量生产经过改进的斯图卡B型。它采用双人机组。推进动力为一台
1100马力的Jumbo211Da液冷V型12缸发动机。防御火力为由驾驶员控制的
固定在机翼两侧的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和由后座无线电员操纵的一挺MG15
型7.92毫米机枪。机身腹部中心线可悬挂一枚500公斤重型炸弹,两侧翼下另可加挂
110公斤炸弹各一枚。斯图卡机体非常牢固,故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剧俯冲。它所装
备的自动计算装置可正确计算出开始俯冲和拉起机头的时机,在前翼梁下装有一对俯冲减速
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飞机俯冲时也起到减速的作用。这些特点使斯图卡具有极高的轰
炸精度,圆径误差在25米以内。在斯图卡的机头冷却进气口装有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
置,在俯冲时发出类似空袭警报的凄利的尖啸声,在炸弹还没落下以前,已对地面的人的心
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加强了打击效果。
    1939年9月1日,斯图卡是第一批越过波兰边境实施空袭的飞机。之后,轰炸荷兰
兵营,摧毁比利时坚固堡垒,粉碎法国坦克部队的反冲击,扫射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
英国远征军,斯图卡作为德军闪电战的先导纵横欧洲战场。除了轰炸交通枢纽、军用设施等
固定目标外,斯图卡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德军装甲部队提供近距支援。
    在德军每个坦克师都配备有空军的联络员,一旦遇到敌军的抵抗,立即呼唤空中支援,
大批斯图卡随之而到,以准确的轰炸迅速瓦解对方的防御,可以说斯图卡就是德军装甲部队
的(飞行)远程火炮。由于有斯图卡开道,德军坦克才能以令所有军事评论家瞠目结舌的速
度快速推进。斯图卡也由此名声大振,成为德军闪电战的王牌。
    1940夏季的大不列颠空战中,斯图卡同样充当轰炸英国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时缺
少己方战斗机的护航(作为德军战斗机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无法提供全程保
护),斯图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因为自身防御火力的不足,在英军战斗机的攻击下,斯图
卡损失惨重,不久就不再出现于伦敦上空。一部分移交给意大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
尼牙等国空军使用,并出现了加装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
    40年之后,容克公司又发展出Ju-87D型。其发动机马力增加至1400马力,
总载弹量也随之提高到1800公斤。后座机枪增为两挺,以弥补防御火力弱的缺陷。该型
机广泛活跃于东线(苏联)和北非战场。只要德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斯图卡仍可一显身
手。
    在向斯大林格勒挺进途中,德军在一个小镇外遭到顽强抵抗。于是召唤空中支援。十余
架斯图卡马上飞临小镇上空,只经过一轮俯冲轰炸,镇内的苏军即宣布投降。斯图卡的威力
由此可见一斑。
    为对付苏军数量众多的坦克。1942年德国研制出Ju-87G型,两边机翼下装有
37毫米机炮各一门,专门担任坦克杀手的角色,战绩相当不错。
    本来德军是准备以Ju-187作为Ju-87的后继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投
入生产。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斯图卡始终是德军有效的战术支援武器,实为同类机种中的
经典杰作。

    其他基本战术技术数据(Ju-87D-5型):

    机长:     11.10公尺
    翼展:     15.25公尺
    机高:     3.90公尺
    最大起飞重量: 6585公斤
    最高时速:    402公里
    升限”     7320公尺
    最大航程:   1000公里

    “进攻挪威的战役已进入第三天,情报显示英国正准备派远征军开赴斯堪的诺维亚半
岛。我立即布置两个Bf-109中队进驻刚刚由伞兵占领的奥斯陆机场……”
    摘自《PanzerGeneral作战日记》
    (日记来源与雷锋日记或希特勒日记相同)

    二战利兵之三——王牌制造机 Bf-109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技术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33年,在希
特勒上台后组建的德国防军空军部(RLM)
    要求四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按他们的要求分别提出一种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四家之
中,财势最弱的是佛拉辛维克公司,但它的设计指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教授(Me
sserschmitt),单翼高速战斗机的热心倡导者。当时由于受1912年一份
“单翼飞机不安全”的研究报告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德国空军领导人对单翼机持怀疑态
度,因此梅氏与军方的关系并不融洽。1934年夏天梅氏组建了设计小组,由精通应力结
构学的华特·雷瑟担任设计主任,以轻巧的机体加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基本设计导向。由
于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太先进了,以至空军技术室负责人乌迪特--一次大战中德国排名第
二的王牌飞行员--看到Bf-109的设计蓝图后也说:
    “这根本就不是一架战斗机。”1935年9月,在大批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的注视下,
首次升空试飞的Bf-109飞向蓝天。在只临时装有一台英制克列斯特里尔发动机的情况
下,其飞行时速竟达497公里。最终Bf-109战胜其它竞争对手,被选中担任空军主
力战斗机。
    1937年7月,德国派Bf-109参加在苏黎士举行的国际航空展,它的出色性能
震惊了出席的各国航空专家。同年夏天,德国空军志愿人员组成的“兀鹰”(Condo
r)军团投入了西班牙内战,其中的两个战斗机中队就是装备Bf-109B/C两型战
机。
    对方共和政府所辖空军配备的是苏制I-15双翼战斗机和I-16单翼战斗机,性能
与Bf-109相差甚远,很快被逐出了西班牙上空,大批德军飞行员也在实战中取得了宝
贵的作战经验,从中创立了较先进的编队队形和空战战法。梅氏根据战斗中反馈回来的意
见,不断对Bf-109加以改进。至1939年,已发展出E型,即著名的“Emi
l”。该型以一台1100马力的DB-601液冷发动机为动力,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
统。主要武器为机首两挺7·92毫米机枪和机翼上两门20毫米机炮。机身下尚可吊挂2
50公斤炸弹,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进攻波兰前夕,德军一线战斗机部队共装备108
5架Bf-109,全为E型机。继横扫波兰、挪威天空之后,Bf-109再度扬威西欧
战场,催枯拉朽般地击溃了法国空军主力--11个MS-406战斗机大队和少量的D5
20新式战斗机。英国进驻法国远征军的前进空中打击部队也被击毁了四百余架尚属新装备
的飓风式战斗机,被迫退出欧洲大陆,退守英伦三岛。
    直到大不列颠之战,Bf-109E才遇到真正的对手--英国刚研制出来的喷火式战
斗机。两者性能在伯仲之间,喷火式水平机动性能较佳,Bf-109则具有更高的爬升
率、俯冲速度和升限。由于德军飞行员的经验较丰富,战法灵活,总体上而言占了上风。在
空战搏斗中,Bf-109的燃油喷射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飞大过载的机动动作,
发动机也不会因离心力导致燃油供应不上而熄火。
    但受制于续航力不足的缺陷,最终令Bf-109抱恨而归:当从法国基地飞至伦敦上
空时,Bf-109仅有二十分钟的燃油可供与英军战斗机缠斗。时间一到,即使处于绝对
优势也不得不脱离战场返航,留下本应受其保护的轰炸机任由在雷达辅助指引下,以逸待劳
的英军战斗机宰割。
    大不列颠空战后,吸收教训,德国继续对Bf-109加以改进,主要改型有专为对付
喷火式战斗机而研制的F型和在机体结构强化及适应高空作战方面作了重大改良的G型。其
中G型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英美对德国本土实施轰炸的战略轰炸机群。由于其攻击火力炽烈,
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也因此成为英美护航战斗机的首要打击目标。仅在1944年,Bf-
109G型机的生产总数就达14,212架。
    Bf-109是唯一一种生产过程从从二次大战前持续至大战结束后的战斗机,至19
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Bf-109共生产了约33,000架。这个数字超过了二次
大战期间生产的其它任何一种战斗机的产量。战后,还由西班牙和捷克继续仿制多年,一直
到1958年最后一架Bf-109K型机在西班牙出厂才宣告结束。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刚成立的以色列空军,就驾驶着从捷克买进的Bf-1
09,配合另一批英制喷火式战斗机,大败同样配备喷火式的埃及空军,成为Bf-109
的另一段佳话。
    长达近十年在德国空军担任主力战斗机的历史,加上优良的技术性能,令Bf-109
成为传奇性的战斗机,同时也造就出大批传奇性的飞行英雄。二次大战中产生的德国空军王
牌飞行员绝大部分都是以Bf-109为座机。其中大战初期最负盛名的当属阿道夫·格兰
德(AdolfGalland)。
    格兰德曾驾着He51双翼战斗机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但未有战绩,直至在法国战役中
才首开记录。40年8月,他在英国上空击落了第十七架敌机,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并被
任命为第26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大不列颠之战后,格兰德继续带领第26大队以法国为基
地与皇家空军作战。至41年十一月,他击落的敌机已超过90架,被提升为德国战斗机部
队总监,佩少将衔。当时他只有三十岁,是德国空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到大战结束时,格兰
特的总战绩为击落敌机104架。
    这个数字并不是德国空军的最高纪录。在41年争夺马耳他岛制空权的战役中,马塞尔
(H·Marseille)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驾驶着Bf-109,奇迹般地创造了击
落151架的战绩。
    而任何人只要看见第52战斗机大队哈特曼少校(Hartmann)
    的Bf-109座机,无不惊叹其机尾上密密麻麻的击落标志。击落352架这个不可
思议的数字,使他把其他所有空中豪杰远远抛在后边,夺得了二次大战头号王牌的桂冠。

    Bf-109E型的基本技术性能:

    机长:8·64公尺
    翼展:9·87公尺
    机高:2·28公尺
    最大起飞重量:4405公斤
    最高时速:570公里
    最大航程:700公里
    升限:11000公尺

    “在两个步兵师开始合围布鲁塞尔的同时,我把三个88高炮连布置在左翼,防止里尔
方向的法军重型坦克突击我军侧翼……”
    摘自《PanzerGeneral作战日记》
    (日记来源与雷峰日记或希特勒日记相同)
二战利兵之四——招数多变的铁拳--88毫米炮

    要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非德军装备的88毫米高炮莫属。虽
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炮,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Krupp)
    公司在二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在虎门沙角炮台现尚存有一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155毫
米大炮,但从未发挥过作用,它的第一发炮弹至今仍卡在炮膛里)。当时,作为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故该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
和测试的。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
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
弹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他们还设计了
一个相当精致的自动供弹装置,使该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当希特勒最终抛开限制军备条
约的桎梏后,88毫米高炮马上被德国空军--德军的防空力量是归空军管辖--采用,作
为中口径高炮的标准装备。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军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装有机枪和2
0毫米主炮,不是对方使用的苏联坦克的对手。
    此时已有德军将领使用88毫米高炮作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为坦克克星是在四零
年的法国战场。
    当时交战双方的标准反坦克炮的口径都很小,德国的是37毫米,英国采用的则是2磅
(口径约40毫米)炮。并且基于坦克炮与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
-这种看法,双方主战坦克的火炮亦采用同样的小口径。但英国与法国都配备有重型坦克,
如英国的马蒂尔斯II型,装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着装有无线电通讯设备,联络指
挥方便,再加上英、法军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失误,而德军则战法灵活,操作熟练,德军的P
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无法与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尔指挥的第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
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的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关键时
刻,一个高炮连的88毫米高炮压低炮口,向英军开火,眨眼间击毁英军九辆坦克,迫使英
军后撤。这一仗,给隆美尔留下了很深印象。从此,88毫米高炮成为他一张得心应手的反
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开赴北非战场。与对垒的英军相比,隆美尔手中的
坦克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但这个不足却令88毫米高炮有机会大显身手。六月
的萨拉姆(Salum)
    战役中,英军以近240辆坦克向德军占据的海尔法亚(Halfaya)隘口发动进
攻。当英军坦克接近德军阵地,霎时间,在预先掘好并经过巧妙伪装的工事里,88毫米高
炮发出怒吼。
    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仓惶败退。是役,英军丢下123辆坦克残骸,其中三分之二是
88毫米高炮的战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种被动式的防御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其预先布置在敌坦
克可能经过的地点,待敌上门。但隆美尔逐渐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为主动性攻击武
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单位的88毫米高炮伪装布置好,然后命令一小队德军坦克向英
军阵地发起进攻,当英军派出坦克反击时,这队德军坦克就且战且退,逐渐把英军坦克引入
设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发言,英军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弹可以在近
两千米的距离上把英军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出一个直径四英寸的大洞,但德军往往都等它
们进入一千米之内才开火。这时,88毫米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只需一秒多一点的时间,
英军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更遑论还击了。一个被俘英军坦克手沮丧地说:“88毫米高炮
看起来不起眼,但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它的对手。”
    除了在北非战场令英军坦克损失惨重,在东线,88毫米高炮也成为德军反坦克力量的
支柱。当德军在“巴巴罗萨”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军的KV-1和T-34型坦克时,陷入
了比在法国战场还尴尬的境地。这两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是德军闻所未闻的,37毫米反坦
克炮弹打上去就象搔痒一样。于是,德军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众
望。
    由于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现,德军决定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在其基础
上研制出专门的反坦克炮。40年军方责成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公司展开竞争设计。最后莱茵
钢铁公司成为胜利者,其产品被定名为PAK43。PAK43装在一个四脚座盘上,可以
环向射击。它具有惊人的准确度和破坏力,是极其出色的反坦克炮。
    据报告,它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
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
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直至大战结束前,仍没有任何盟军坦克能抵挡它的
正面一击。以型号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础,除了PAK43之外,88毫米高炮还
陆续推出其它各种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其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有成为
著名的“虎”式重型坦克主炮的42型坦克炮,还有的装备在“豹”式和“虎”式坦克歼击
车上作为主炮。据统计,前后共有8型88毫米高炮改型投入使用。
    即使担当它的原始角色--高射炮,88毫米也表现得十分出色。
    它是德军装备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一道,组成中高空对空防御
火网,保护德国本土的重要工业中心,使其在英美战略空军的大肆轰炸下仍尽可能地维持生
产。
    一名在北非战场被俘的德国军官曾对英军提出他的疑问:“在最后的阿拉曼战役中,你
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可为什么不把你们的3·7英寸高炮(一种性能与88毫米高炮
相近的英军高炮,作者注)用作反坦克,那要比你们的6磅(口径约57毫米)反坦克炮有
效得多。”成为对比的是另一个被俘英军军官的抱怨:“这太不公平了!你们怎么能用打飞
机的炮打坦克呢?”
    二次大战,是英国人打赢了;但论对手中武器的灵活运用,则是德国人更胜一筹。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FLAK18)

    口径:88毫米
    战斗全重:5·5吨
    俯仰角-3~85°
    方向角360°
    射速15-20发/分
    垂直最大射程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14500米
    战斗编组人员9人

    “在向巴黎挺进的途中,我毫不担心来自空中的威胁。英国人的飓风式战斗机已大败在
我军的Bf-109手里,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摘自《PanzerGeneral作战日记》(日记来源与雷锋日记或希特勒日记相同)

    二战利兵之五——去而复来的狂飙--飓风式战斗机

    飓风(hurricane)式战斗机也是二次大战中名闻暇尔的战斗机。它的名气,
首先出在曾惨败给诞生于同一时间的对手,接着又因战功赫赫而名声大噪。
    二十年代英军一份报告提出: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的战机很难编队飞行,也不能作剧烈
的机动动作,因为过载会大得令飞行员无法忍受。再加上“单翼机不安全”的著名研究报
告,令英国空军的首脑人物一直对单翼战斗机持怀疑态度。
    但霍克(Hawker)飞机公司的肯姆(Camm)爵士富有远见地坚持设计单翼战斗机,并争
得军方的采纳。在设计过程中,肯姆爵士把飓风战斗机原计划采用的Goshawk发动机和固定
式起落架改为马力更大的马林(Merlin)PV12发动机和收放式起落架,并将作为主要武
备的四挺机枪增进至八挺。此外,飓风还采用了许多当时属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流线形的机
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属蒙皮。
    密封式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方便飞行员跳伞时的紧急脱离。首架飓风式战斗机在19
35年十一月试飞成功。
    1936年六月,英国空军订购了600架飓风战斗机,后来又不断追加。至39年九
月共有18个半中队497架飓风进入空军服役。到40年八月的不列颠空战之前,霍克公
司总共交付了2309架飓风式战斗机。
    当二次大战爆发后,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被派驻欧洲大陆,担任前线空
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力。但战果大大出乎英国人的预料:1940年五月八日至十
八日短短的十天里,飓风即被击落250架;在掩护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空战行动中,又损失
了近150架。
    飓风输得如此之惨,除了总体性能确比Bf-109差及数量上处于劣势外,还有其他
的原因。
    从一次大战结束到二次大战初期的二十年中,英军战斗机基本编队一直采用三机“V”
字密集队形:长机在前,两架僚机分别在长机的两侧后方,与长机相距约100米。英军认
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不易丧失队形。当多机编队时,英军以三机“V”队
为单位,以同样方法编成“V”形大队。
    而事实恰好相反:因为队形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主要精力都放在与长
机保持编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后方;而长机则以为后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
德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英军才发现后面的尾巴,为时晚矣。
    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英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
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当大机群在带队长机
带领下机动时,虽然看起来煞是壮观,但实际上却是老牛拉破车。
    德军的“兀鹰”军团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初期,采用的也是“V”形编队。但因为参战的
Bf-109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
方法。在实战中,德军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比“V”字队更机动灵活,于是它被写进了德空
军的战斗条令。
    在法国战役中,一天英军三个中队共36架飓风战斗机正在编队飞行,突然发现约十架
Bf-109钻云而出,从大队的侧后方扑过来。英军带队长机立即率领机群转向迎击德
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一半,德军战斗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火了。转眼
间,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战斗过程中,英军未有机会发射一
发子弹,有的飞行员甚至连敌机都没看见。以三倍多于敌机的优势,却落得如此惨败的结
局,难怪一个英军飞行员发牢骚说:“我们为什么要飞‘V’队?就为了飞起来好看。”
    在40年八月的不列颠空战中,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性能更好,足以和Bf-109匹敌
的喷火式战斗机所吸引,因此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当时英空军中飓风式
战斗机共有32个中队,而喷火式只有19个中队,飓风式仍然是英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
当喷火式与德军护航的Bf-109纠缠时,飓风式则趁虚攻击笨重的德军Bf-110双
引擎战斗机和轰炸机。纵观整个不列颠空战战役,飓风式击落的敌机比英军其他任何一种战
斗机都多,功不可没。
    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
上40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坦克,也取得显赫战绩。
    从1941年开始,英国海上运输船队频频遭到德国“U”型潜艇和FW200远程轰
炸机的袭击,为保护性命悠关的海上运输线,英军把飓风做一些改动后成为“海飓风”配置
在匆忙加装弹射装置的商船上。执行战斗任务时,将海飓风用弹射装置弹射出去;完成任务
后再迫降在海面上,由其他船只设法把飞行员救起。后来才对海飓风再加以改进配备于英海
军的航空母舰上。在42年八月护送赴马耳他岛船队的战斗中,70架海飓风迎战总数超过
600架的轴心国机群,取得击落39架而自己只损失7架的出色战果。
    至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14231架飓风式战斗机,有2952架依租借
法案输往苏联,但其中相当一部份损失于海上运输途中。
    提到飓风,就不能不提一下与它甚有渊缘的“远房兄弟”--挑战(Defiant)式战斗
机。三十年代后期,单翼机和动力操作炮塔成了飞机设计上两股非常时髦的潮流。在英空军
的要求下,以研制飞机枪炮而闻名的波尔敦·保罗(BoultonPaul)公司设计出这型一改传
统的“挑战”式战斗机。它唯一的火力配置是装在驾驶舱后方的一个液压驱动炮塔,其上装
有四挺7·7毫米机枪,由坐在炮塔里的射击手用手柄操纵,火力范围覆盖整个上半球。该
机于1937年八月试飞成功,至1940年已组建一个中队。
    1940年五月,派驻法国的挑战式战斗机开始与德军战机发生空战。因为挑战式的外
形与飓风式十分相似,德军战斗机按惯例从英机尾部进入攻击。谁知这正是挑战式最好施展
火力的方位,当德军飞行员为即将到口的猎物而暗自欣喜的时候,突然遭到四挺机枪的迎头
痛击。这招“拖刀计”使得颇为成功,在头三个星期里挑战式共击落了65架德军飞机。但
很快德军就发现上当了,立刻改用新的攻击方法,从挑战式的后下方进入,这正是它的火力
死角。背负两名飞行员和一个沉重的炮塔,令挑战式的机动性极差,无法与Bf-109对
抗。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后,挑战式不再在昼间升空,与德军战斗机正面交锋,而改作夜间战
斗机,截击趁黑轰炸伦敦的德国轰炸机。这下它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悄悄地飞到轰炸机的
腹部,突然用四挺机枪给它来个开膛破肚。

    基本性能数据(Ⅰ型):

    翼展:12·19公尺
    机长:9·75公尺
    机高:4公尺
    最大起飞重量:2994公斤
    最高时速:511公里
    升限:10973公尺
    续航距离:740公里
    “元首定下的海狮计划行动日期在一天天逼近,但空军至今仍未能取得英吉利海峡上空
的制空权。当戈林怒气冲冲地质问战斗机大队长戈兰德:‘你还要什么才能打败英国人?’
‘喷火式战斗机,我的元帅。’戈兰德答道……”
    摘自《PanzerGeneral作战日记》

    二战利兵之六——鹰佑吾皇--喷火式战斗机

    1940年七月,横扫西欧的纳粹德国正隔着英吉利海峡对英国虎视耽耽,陆上百万大
军积极准备航渡作战,空中则有数量占绝对优势、人员素质精良的空军咄咄进逼。大英帝国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威胁。英国人常高唱“天佑吾皇”,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上帝
有否显灵无从得知,值得英国人庆幸的是此时有皇家空军的钢铁战鹰浴血奋战,拱卫着英伦
三岛。这群战鹰中的佼佼者就是喷火式战斗机(spitfire)。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舒尼德(Schneider)杯是国际航空界最高水平的飞机速度竞赛之
一。27及29年连续两届大赛冠军均被英国的超级航海(Supermarine)公司研制的竞赛
机所夺得,只要再拿下一届,该奖杯将永远属于英国人。但当时的超级航海公司正为没有经
费研制新的竞赛机而发愁。天无绝人之路,离赛期还有七个月的时候,一位女百万富翁休斯
顿夫人提供了10万英镑作为研制经费,使超级航海公司得以制造出全新的S·B6水上竞
赛机,一举赢得31年的舒尼德杯。为此,英皇特授予S·B6机的设计师米切尔
(Reginald J.Mitchell)CBE勋章。
    1934年七月,邱吉尔在英下议院大声疾呼必须警惕纳粹德国重整军备的动向。在他
的推动下,议会同意扩充皇家空军的装备和人员的数量,与德国空军抗衡。皇家空军开始陆
续公布各种新的飞机设计要求,其中的F·7/30是单翼单座战斗机。米切尔以S·B6
为基础,改用劳斯莱斯公司新开发出来的“马林”(Merling)
系列液冷发动机,设计出喷火式战斗机。喷火式的原型机于1936年三月五日首次试
飞,以远远超过设计要求的飞行性能而中标。此后,米切尔抱病加紧改进设计工作,很快喷
火式就投入量产。遗憾的是米切尔尚未看到倾注自己心血的战机大显威风,就于1937年
六月病逝,年仅42岁。
    喷火式在二次大战中一直是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这点与德国空军的Bf-109十
分相似。它是英国第一种采用全金属应力蒙皮和液压驱动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外形独特的
叶状机翼,赋予它良好的机动性。与飓风式战斗机一样,喷火式也是以八挺7·7毫米机枪
作为主要武备。
    在大战初期的西欧战场,飓风式战斗机被Bf-109打得大败而归。英国人的希望全
寄托在喷火式身上。1940年五月二十三日,英德空中力量的矛头终于正面交锋了。两架
喷火式战斗机护送一架小型运输机到法国接载一名高级军官。到目的地后英国飞行员发现附
近上空有数架德军的Bf-109E。一架喷火式飞到高空与德机缠斗,另一名飞行员迪尔
(Deere)则在低空盘旋掩护地面上的运输机。
    突然,他发现一架Bf-109从机头前面飞过。迪尔立刻扣动扳机,德机马上拉起躲
避,但迪尔再一次咬住它,将其击落。接着,迪尔向上爬升去协助自己的战友。一钻出云
团,他就与两架Bf-109相遇。击落其中一架后,迪尔又紧紧咬住另一架的尾巴。这
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机枪子弹已经打光。但迪尔俯冲跃升,横滚侧滑,依然保持在德机后方
的有利位置上,直至双方所剩油料都不多了,才脱离接触返航。
    这一战证明喷火式战斗机决不逊于德国人的Bf-109,在水平机动性等方面甚至还
优于它的对手。同时,英国飞行员也开始改进他们的战斗编队方法,逐渐采用“四指”形四
机编队或双机编队。再加上对空警戒雷达这个秘密武器的协助,在大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
军战斗机部队力拼劲敌,以劣势兵力最终挫败德国空军夺取海峡和英格兰南部上空制空权的
企图,迫使希特勒无限期推迟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
    从喷火式战斗机列装之日起,英国就不断对它加以改进,以提高其战斗性能。
    1940年二月二十二日,皇家军602战斗机中队中队长法科(Farqukar)和僚机布
劳德曼(Proudman)驾驶喷火战斗机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布劳德曼驾驶的是新装上两门20
毫米机炮的Ⅱ型试验机。途中他们发现了德军一架He111型轰炸机。法科首先进入攻
击,将其击伤。接着他命令布劳德曼攻击敌机,以观察20毫米机炮的效果。随着炮口喷出
阵阵火焰,德军轰炸机被打得大块大块的碎片四处迸飞,其威力是法科座机上的7·7毫米
机枪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最后德国轰炸机迫降在苏格兰的海岸上。按照一次大战的传统,
法科也在附近降落,以阻止德国飞行员破坏迫降了的飞机。实在不巧,他的座机刚好落到了
一片软泥地里,整个飞机翻了个跟斗。
    最后法科要由德军飞行员救出来,当然是在他们从容地烧毁了自己的轰炸机之后。
    为对付Bf-109的F改型,英国人推出了喷火式Ⅴ型;当发现战斗性能大幅度提高
的FW-190战斗机并获得一架样机后,又抓紧研制出可与之一较高下的喷火式Ⅸ型。这
样从战前的1937年至战后的1947年,超级航海公司共开发出二十余个喷火式改型,
最后的ⅩⅩⅣ型与Ⅰ型相比,发动机马力提高了100%,机重增加了40%,飞行速度提
高了35%,爬升率提高了80%。此外,还改装出7型舰载战斗机,称为“海火”
(Seafire)。
    凭着不断的改进,喷火式在大战中始终保持着皇家空军最佳战斗机的地位,总产量达2
2,890架,输出到多个国家,其生产线到1952年才最后关闭。

    基本技术性能:(Ⅰ型)
    翼展:11·23米
    机长:9·12米
    机高:3·48米
    最大起飞重量:4806公斤
    最高时速:580公里
    升限:11,500米
    续航距离:637公里

    国产主战坦克

    最近翻阅《兵器知识》,发现不少有关国产武器的报道或介绍。
    现摘录一些有关国产主战坦克的报道,供网上同好消遣。
    =====================================================
    80式主战坦克

    总体构成和特点--

    80式主战坦克的重量轻、车身矮,战斗全重仅38吨。该坦克采用高初速线膛炮、较
先进的火控系统、增压发动机、新的防护技术,故火力猛,机动性好,防护能力强。

    火炮--

    坦克炮是105毫米口径的线膛炮,炮管采用了特种冶炼工艺制造及自紧处理,膛压
高、初速大、使用寿命长。在炮管上装有热护套,减少了由于气温等因素而产生的变形弯曲
量,从而提高了火炮的精度。
    该炮配用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榴弹,主要对付装甲目标、杀伤有
生力量。该炮能发射北约同口径的所有弹种。

    火控系统--

    采用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该系统包括:光点投射瞄准镜、光点驱动器、激光测距机、
弹道计算机、目标角速度角位移传感器、火炮耳轴倾斜穿感器和复合双向稳定器等。

    火炮瞄准射击的过程--

    1.发现和跟踪目标。
    2.启动激光测距机按钮,系统自动算出各变量的综合提前量,瞄准镜内出现光点瞄准
记号。
    3.精瞄,使光点对准目标,击发。(1-3的全过程约需10秒钟)

    除了精密测距外,由于系统中采用了角速度角位移传感器和火炮耳轴倾斜传感器,能测
得目标相对于坦克车体运动的参量,因此,与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相比,该系统缩短了反应时
间,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具备了短暂停留对付活动目标或行进间对付固定目标的攻击能
力。系统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不需要任何附加光源,在月光或星光下也
能观察敌人而不会暴露自己,具有较好的战能力。

    85-II式主战坦克

    85-II式主战坦克是在80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它具有良好的防护能
力、先进的观瞄系统和精确的火控系统。与80主战坦克相比,有如下特点:

    在防护结构方面--

    炮塔由铸造改为焊接结构和采用了复合装甲。有效地提高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全车重辆略有增加,战斗全重39吨。

    在观瞄方面--

    车长、炮长均采用了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其特点是清晰度好、体积小、重量轻、
操作维护方便、可防强光、耗电小。

    在火控方面--

    装备了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瞄准线独立稳定设计原理,由独立稳定测距瞄准
镜、弹道计算机、复合双向稳定器、控制盒及侧倾斜、横风、炮塔角速度传感器等成,并设
置允许射击门。
    1.发现、埔捉目标;2.瞄准跟踪目标,启动激光测距机按钮;3.继续跟踪,启动
发射按钮;4.命中目标(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的时间约6秒钟)。
    (原载于1989年第2期)

    85-IIM式主战坦克

    85-IIM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最新发展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火力强
大,火控系统先进,机动性高,装甲防护坚固,能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战斗。
    该型坦克装有先进的125毫米火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
不同类型的炮弹。炮管上装有轻质合金热护套。
    坦克上装有自动装弹机,可自动选择弹种,完成输弹、装填、发射等一系列动作,以提
高装弹速度。
    坦克的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包括激光测距机、控制箱、弹道计算机、传感器和双向稳定
器等,这种先进的火控系统使坦克具备了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
命中率。
    此外,该坦克还装有性能先进的像增强器观察瞄准仪,具有良好的夜战能力。
    坦克全重41吨。在设计过程中,每一辆坦克的防护/重量比与坦克的全重都采用了优
化设计,因此坦克具有较高的防护力。
    坦克的动力装置为水冷式涡轮整压V-12柴油发动机,功率730马力,具有较高的
功率/重量比(18.5马力/吨),能在高原、沙漠、寒冷地去战斗,最大速度57.2
5千米/小时。
    悬挂系统采用扭杆式悬挂并辅以高性能的减震器,负重轮为6对,履带为可挂胶的高强
度金属履带,这些都增加了坦克的可靠性、平稳性、舒适性和越野能力。
    坦克还装有三防、浮渡、潜渡、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和设备。坦克操作和乘员训练简便易
学。
    优化设计的装甲防护、低矮合理的外型、大口径的火炮和性能优良的推进系统使该坦克
具有理想的防护性、火力性和机动性。
    (原载于1993年第1期)

    90-II型主战坦克

    90-II主战坦克是北方公司为满足现代作战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式坦克。该坦克
集中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主要优点,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
因而其使用性能优越,设计新颖,操作和维修简单。
    90-II坦克重量相对较轻(小于48吨),火力强,机动性好,总体尺寸为7x
3.4x2米(长x宽x高),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大于
400千米,最大爬坡度60%,越壕宽3米和过垂直墙高0.85米。
    90-II的火力世界第一。威力强大的125毫米滑膛炮结构紧凑、性能优越,可配
用多种先进的炮弹,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前者具有极高的炮口速度和
装甲穿透效能。
    这种强大的武器是受一个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支持的,该系统包括稳定式测距瞄准具、
火控机算机、控制操纵板、激光功率测量仪(告警器)、控制箱、步进电机驱动装置、横风
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其它辅助设备。可对付昼夜移动的目标,而且操作程序简单,反应
时间缩短,使坦克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该坦克的机动性好,由一个8缸、4冲程、水冷,涡轮增压中冷式1200马力的柴油
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的特点是可靠性好,油耗低,它于一个液力机械换档的变速箱连接,
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该坦克的功率重量比(吨马力)是25马力/吨。
    坦克的防护能力在正面弧形处得到特殊加强,炮塔前方和倾斜的前甲板上挂有复合装甲
块。这些可快速撤掉或安装,这是满足使用要求和适应反坦克威胁的发展所比须的。
    作为对坦克防护的完善,坦克内有一个防中子内衬层和自动灭火及抑爆系统。另外,该
坦克外部涂有一层防红外漆。这些新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坦克的整体生存能力。
    90-II维修方便,动力装置可整体吊装,有效地缩短了主要维修或修理工作的时
间。
    (原载于1992年第6期)

    80式主战坦克基本性能:

战斗全重            38吨
乘员              4人
发动机额定功率         730马力
最大速度            57-60千米/小时
最大爬坡度           32度
最大侧倾坡           30度
过垂直墙高           0.8米
越壕宽             2.7米
涉水深             1.4米
火炮              105毫米线膛炮
弹种      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榴弹
弹药基数    44发  烟雾发射器    8具
通信设备    889电台  三防装置    有
潜水深度    5米  观瞄系统 一代或二代微光

85-IIM主战坦克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            41吨
乘员              3人
长(炮向前)          10.28米
宽(含侧裙板)         3.45米
高(至炮塔顶)         2.30米
主炮口径            125毫米
最大容弹量           40发
最大仰角           +14度/-6度
最大俯角          -4.5度/-0.5度
机枪              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
                7.62毫米机枪一挺
最大输出功率          730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          57.25千米/小时
最大爬坡度           40度
越壕宽             2.7米
过垂直墙高           0.8米
涉水深             1.4米
通信电台            889B型
通信距离            20-25千米
三防   有  热烟幕  有  烟幕弹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