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史集粹----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8:23
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二战名人在一战
粉碎希特勒原子弹梦的女歌唱家
风云九·一三
佛国血魔——波尔布特
攻克汉城
【共和国参加的第一场金融决战】
关于所谓"东土耳其斯坦"的一段历史
国产战机傲蓝天
国共和平谈判亲历记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二战名人在一战
粉碎希特勒原子弹梦的女歌唱家
风云九·一三
佛国血魔——波尔布特
攻克汉城
【共和国参加的第一场金融决战】
关于所谓"东土耳其斯坦"的一段历史
国产战机傲蓝天
国共和平谈判亲历记
世界军史集粹---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开始
    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举行仪式,表彰了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是一位华裔,此人就是二战空中
豪杰陈瑞钿。显然,对陈瑞钿来说,此项殊荣迟到了几十年。
    开始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米德兰(Midland),它收藏有美国各
种飞机300余架。其下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专门收集和展出美国空战英雄的事迹。但
入选该馆的空战英雄,必须具有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战绩,经该博物馆顾问委员会评选之
后,才能被授予空战英雄(ACE)
    的头衔。顾问委员会则由现役和退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军事专家、航空专家组成,其
中还有一名已退休的英国空军元帅,共120人。
    开始在今年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四抗日空战大捷”的日子里,美国舆论
界就陈瑞钿荣获空战英雄一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对其英雄事迹和坎坷人生进行了介
绍。例如象美国的《世界日报》、《国际日报》、《星岛日报》、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
等。1998年8月14日版《国际日报》撰文称他是“中国战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
第一位空战英雄”;《世界日报》在刊登他在广东空军的戎装照时,称他是“中美共同的空
战英雄”、“永远令人景仰”。这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华侨同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战功卓著
    开始1932年,年仅19岁的陈瑞钿怀着满腔热血,返回祖国。1937年“八一三事变”
的第二天,他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四”空战。两天后,他驾驶美制“霍克”双翼战斗
机,击落了日本的“三菱”轰炸机,首开了自己击落敌机的纪录。在1937年至1939年间,
他共击落敌机六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三架。在空战中,他骁勇奋战,敢打敢冲,其座机
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成功幸运生还。其中有一次,当他的座机被击中后,他奋不顾
身驾机直冲敌机,将其撞毁。他自己则是在座机失去一个机翼的情况下成功跳伞生还的。另
一次是在1939年秋任空军副大队长的陈瑞钿,曾两度率机掩护苏联援华空军轰炸昆仑关一
带的敌占区。在12月27日邕宁附近上空的战斗中,中方参战的3架飞机与日本10多架战
斗机遭遇,经过长达1小时的激烈空战,中方共击落了3架敌机。在战斗中,陈瑞钿的座机
油箱不幸被敌机击中起火,自己全身也着了火。他带火跳伞,为借助高速气流吹灭身上的火
焰,他跳伞后并未及时开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直到快着陆时才开伞,虽然跳伞成功,但
面部和全身上下仍被大面积烧伤。
    开始他的英雄事迹当时被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战鹰”(Chima's Warhawk),同时
还被编成美国英语课外读物《中国战鹰》出版。美国于1946年发行的《真正英雄的真实漫
画故事》(RealHeroes,True Stories in Comics)系列丛书,在当年3-4月出版的第13
期,以《真正英雄的动人故事》(Thrilling Stories abour Real People)为题,介绍了
他的抗日战绩和不平凡的经历。为纪念他1937年以相对落后的双翼霍克战斗机击落日本先
进的三菱九六式单翼轰炸机的战果,美国著名画家罗伊·格林内尔(Roy Grinnell)还专门
作画表现了当时激烈的空战场面。据说,好莱坞一电影公司还有意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去
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博物馆将他评选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早的空战英雄,
也在情理之中。在表彰仪式上,他被称为“美国第一位二次大战的空战英雄”。

经历坎坷
    开始陈瑞钿,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大江村,父亲是华裔母亲是秘鲁人。1913年,陈瑞钿
出生于美国俄勒岗州的波特兰市,早年就有志于飞行事业,所以在高中时期,就靠打工挣钱
来学习飞行。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他就取得了美国的飞行执照。1932年“九一八”事件发生
后,波特兰市华人决定派遣志愿军回国参加抗日空战,当时陈瑞钿已从当地华人创办的美洲
航空学校毕业,他便志愿与来自俄勒岗州、华盛顿州、加利弗尼亚州的13位爱国青年一道
参加了志愿军,其中还有一位女青年。
    开始陈瑞钿一行乘船首先抵达上海,但竟未被国民党中央军收留,当年11月,他便辗
转到广州陈济棠麾下,参加了广东空军,不久便分配在广东空军第六飞行队,军衔少尉。
1935年,他被派往德国学习战斗机飞行和战术回国后晋升为中尉。1936年7月,因陈济棠
投归南京政府,广东空军随之被中央收编,陈瑞钿则被分配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任战斗机飞
行教官。同年10月任驻广东空军第3大队17中队中队长。1938年夏升任少校中队长。
    1939年又升任第3大队副大队长。
    开始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到1939年12月27日的昆仑关战斗他在华
东、华南、中南地区执行过多次截击、护航等任务,参加过著名的杭州笕桥大捷、武汉大空
战和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陈瑞钿在昆仑关战斗中,因座机油箱起火被严重烧伤以后,因
交通不便,整整用了三天才被送往柳州医院,当时面部伤口已感染发炎。由于当地医疗条件
较差,不能得到很好治疗,以后又辗转香港、衡阳,最后经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和蒋介石夫
人宋美龄女士的帮助,才于1940年返回美国就医。在美国,他的面部虽然经过五年的整容
治疗但并不成功。他不顾面部已扭曲变形,于1945年初又返回祖国,在驼峰航线执行空运
任务,继续为抗日贡献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则转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1949年夏
天,他回到波特兰市并于1952年在当地一家邮局从事信件整理、分发工作,直至1983年退
休。
    1997年9月3日不幸病逝,享年84岁。
    开始陈瑞钿前后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爱国华侨伍月梅,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政府外交官
员伍迁芳之女。她是在广东读书时与陈瑞钿认识的。在一次日本飞机夜袭柳州时,为救丈
夫,她扑伏在丈夫身上不幸被弹片击中遇难陈瑞钿与伍月梅育有2男。
    开始第二位是他在美国纽约的五年治疗过程中认识的一位护士小姐,美国人弗朗西
斯·梅尔道克(FrancisMurdock)。1945年,由于陈瑞钿出院后又返回祖国抗日,所以他
们从此分手。两人育有一女。
    开始第三位夫人叫杨瑞芝,是上海人。她是在中国航空公司作地勤服务工作时与他认识
的,于1948年结婚。他们育有一个男孩,现为美国国务院驻新加坡的一名外交官。
    开始陈瑞钿现共有子女4人、孙子10人,曾孙1人。

名列榜首
    开始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坎坷经历极大地震动了另一位美国空战英雄,他就是肯恩·杰
恩斯特(KenJernstbt)。
    开始肯恩·杰恩斯特是美国空军志愿援华飞虎队飞行员,他在退伍以后曾担任俄勒岗州
参议员30多年。在二次大战期间对日作战中,他取得了摧毁12架敌机的辉煌战绩(空中击
落日机5架,击毁地面日机7架)。因此,他早就获得了美国空战英雄(ACE)的头衔。
    开始在陈瑞钿1940年乘机返美就医时,他也搭乘同一架飞机,两人因此相识。他自己
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当他了解了陈瑞钿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著和不幸遭遇后,深为感动。
他认为,陈瑞钿无疑是美国二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为此他长期以来一直为陈瑞钿在空战英
雄榜上无名打抱不平,并竭力向空军博物馆顾问委员会推举陈瑞钿入选空战英雄榜。
    开始但是,顾问委员会认为,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以后,而陈瑞钿在1940年已返回美国就医,而且,当时陈瑞钿参加的不是美国空军,而是
广东空军,所以迟迟不能认定。
    开始其实,长期以来,国民党空军的态度也很令人失望:首先,把怀着以航空报效祖国
到上海投军的陈瑞钿拒之门外就不应该;其次,对有如此战功的陈瑞钿不宣传、不表彰,原
因是陈不是嫡系中央军而是广东空军。前台湾空军总司令赖名汤上将在谈及此事时,就曾
说:陈瑞钿是陈济棠的广东派系军队,非属中央军,虽打下多架日机,但不算数。真是荒
谬!
    开始经肯恩·杰恩斯特坚持不懈地奔走、游说,顾问委员会终于以陈瑞钿是打击同样的
敌人,美国空军飞虎队早在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前就已在中国战场与日作战,陈瑞钿本人也是
美国公民为理由,接受了杰恩斯特的推荐在评选过程中,杰恩斯特也极力坚持陈瑞钿才是第
一位击落日本飞机的美国英雄。因此,陈瑞钿的名字才在1997年刻在了美国空军战斗英雄
馆的英雄榜上,正式被评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第一位空战英雄。此次与他同时被评选
列入《美国空军战斗英雄名人录》的还有另外七位美国空军英雄。
    开始陈瑞钿是在生前得知这一消息的,原打算亲自到场参加表彰仪式,不幸的是,就在
举行仪式的前一个月零一天与世长辞了,而由他17岁的孙子代他出席了这次盛会。
    开始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不幸遭遇,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华人和新闻媒体
更是关注。新闻界除广为宣传报道外,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还准备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
生拍摄成专集,并有意将当时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空战英雄们拍摄成系列专题片。为
此,他们特地委托美国硅谷专家叶晨晖博士帮助寻找、收集有关陈瑞钿生前的资料,特别是
面部毁容前的照片,以及其它英雄的资料。
    开始叶晨晖先生对空战历史颇有研究,去年他曾经通过华文媒体(见本刊1997年6月
号《巴伯的在华奇遇》一文),并经过湖南有关部门的多方努力,终于在今年初找到了曾在
抗日战争时期救过美国空战英雄巴伯的两个恩人。巴伯在那次遇险获救之前,曾驾机击落了
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见本刊1997年6月号《谁击落山本该水落石出了》一
文)。
    开始徵集陈瑞钿生前资料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披露以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提供线索,
叶晨晖先生很快就找到了现居住在波特兰市的陈瑞钿少校的遗孀杨瑞芝女士,并有幸见到了
她珍藏的陈瑞钿初入广东空军时的英俊戎装照,以及《中国战鹰》一书。
世界军史集粹---二战名人在一战


二战名人在一战

        二战的将领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不过这些人他们一战的时候在干什么恐怕知道的
不多,以下就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加以论述,资料来源仍然是出自二战轶闻
(DirtynewsofWWII),我除了翻译以外也有加一些自己的话。(又在抄书啦,证明我已经江
郎才尽,没有新的东西可以拿来乱掰了)

    奥钦列克(Auchinleck)--隆美尔在北非的对手,他在一战时是一个印度军的军官
    巴多格里澳(Badoglio)--义大利的元帅,一战时最初是一个步兵军官,后来升到军
长,最后是参谋本部的头头。
    鲍尔曼(Bormann)--纳粹党的名人,一战快结束时被徵召入伍(当时十八岁),但是
没有上过战场。
    布莱得雷(Bradley)--在艾森豪底下做事,妙的是一战时也是他的部下(没有赶的及
上欧陆作战)
    邱吉尔(Churchill)--不用我说了吧,一战时是英国海军部长。
    艾森豪(Eisenhower)--一战时刚从西点毕业,官拜少校,始终没有上欧陆作战。
    伏里堡(Freyburg)--非常有趣的家伙,纽西兰师师长,对于隆美尔比较熟的人一定
知道他,这个人早从1940年英军阿拉斯(Arras)反攻就是由他指挥,后来在北非也是隆美尔
的劲敌,隆美尔好几次都跟他交上手,但是一直没有把他的部队彻底毁掉,(这家伙真像蟑
螂)。一战他在干嘛呢?就是纽西兰师师长(少将)!连续二十八年都是同样的职务(真是
够惨的)。
    甘末林(Gamelin)--1940年法国统帅,一战时是一个参谋军官。
    戴高乐(Gaulle)--一战时在贝当(Petain)手下的三十三步兵团当少尉,在1916年
凡尔登(Verdun)被德军俘虏。
    哥培尔(Gobbels)--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长,一战时因为脚部天生的残疾不用当兵,都
在当学生,不过后来他常常跟人家吹牛说他的残疾是因为一战时作战受伤。
    戈林(Goering)--德国空军的大头目,纳粹党接班人,一战时是一个飞行员,而且是
王牌(ACE)。
    高特(Gort)--1940年英国远征军的统帅,后来因为敦克尔克撤退成功声名大噪,一
战时是一个步兵军官。
    古德林(Guderian)--不知道他的人自己缺腹,一战时原本是骑兵军官,后来改成参
谋本部的人。
    赫斯(Hess)--希特勒的亲密战友,1914年志愿服役,后来在德军的Stosstruppen
(英文是stormTroopers,有点类似精锐部队的意思)升到少尉,战争结束前改行开飞机
(嗯,所以后来才飞到英国去)
    希姆来(Himmler)--SS和盖世太保的老大,一战时是一个步兵军官,不过似乎没有
上过前线。
    希特勒(Hitler)--一战时是一个传令兵,曾多次负伤(包括一次毒气),曾经得过
勋章,有一个小插曲:他当时的部队对面刚好是邱吉尔率领的营(命中注定?)
    凯赛林(Kesslelin)--德国空军元帅,后来在义大利战线和盟军缠斗不已,一战时原
本是炮兵军官,后来跳槽到参谋业务。
    柯涅夫(Konev)--俄军的后起之秀,后来和朱可夫一起打进柏林,一战时是一个士
兵。
    李布(Leeb)--1941年争俄之役北集团军军团长,一战时是一个炮兵军官。
    曼司坦(Manstein)--德国天才战略家,一战时是一个禁卫军官。
    毛泽东(MaoTse-Tung)--一战时在一个图书管理头当管理员。
    蒙哥马利(Montgomery)--英军最有天才的将领(这句话是书里面说的,我可没
说),1914年多次负伤,后来换了好几次工作,战争结束时是一个营长。
    墨索理尼(Mussollini)--一战时在奥地利前线作战,是一个中士,曾经受过重伤。
    巴顿(Patton)--一战时是一个战车军官,后来升到上校。
    包路斯(Paulus)--史达林格勒主角,第六军团长,一战时当过步兵,后来也转成参
谋。
    贝当(Petain)--维琪政府领导人,一战时是一个团长,后来升到元帅。
    李宾特洛甫(Ribbentrop)--希特勒的外交部长,一战时在东线作战,曾获第一级铁
十字勋章,后来改行到外交部门,专门处理和美国的业务。
    罗科所夫斯基(Rokossovsky)--俄军名将之一,在库斯克之战大出风头,一战时是一
个士兵,后来加入布尔实维克党。
    隆美尔(Rommel)--着名的沙漠之狐,一战时是步兵出身,在义大利战线有突出表
现。
    罗斯福(Roosevelt)--美国总统,一战时在海军当一个秘书。
    伦德斯特(Rundstedt)--德军着名的老将,一战时原本是参谋军官,后来升官到中
将。
    史达林(Stalin)--苏联共产党的老大哥,一战时是一个布尔实维克的小队队长,后
来被捕入狱,直到革命为止。
    司图登(Student)--德军着名的空降行动指导者,一战时也是一个飞行员。
    提摩盛科(Timoshenko)--俄国元帅,后来因作战不力降级,改行到参谋本部去,一
战时是一个骑兵军官。
    迪托(Tito)--南斯拉夫游击队指挥,一战时多次负伤,1915年被俄军俘虏,1917年
十月革命被释放,随即加入红军。
    杜门(Truman)--1945年美国总统,一战时是一个表现杰出的炮兵军官。
    朱可夫(Zhukov)--俄军名将,一战时在骑兵部队服役,后来加入红军。
世界军史集粹---粉碎希特勒原子弹梦的女歌唱家


粉碎希特勒原子弹梦的女歌唱家

        1940年4月9日,尼尔斯·玻尔教授吃完早餐,慢慢吞吞地朝工作室走去,他是丹
麦原子物理学家,一贯认为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事业,科学家应该潜心研究,不应为科学
以外的事分心。他这时想起早几天看古雷特·嘎尔波演出《茶花女》时,坐在旁边的一位朋
友告诉他,嘎尔波非常厌恶希特勒,骂希特勒是“歇斯底里病患者”。玻尔教授不以为然,
他说:“她该好好演戏,管希特勒干吗?”
    正是这一天,玻尔的祖国丹麦收到了希特勒德国的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毫不反抗地立刻
接受“德国的保护”。丹麦立刻接受了。
    玻尔教授尽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原子能,但亡国之感还是强烈的,他不以国王
的屈服为然。纳粹对玻尔这位原子物理学家很宽容,不但没为难他,反而让他继续研究原子
弹的制造工作。
    英、美为首的盟军对纳粹研制原子弹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新式武器极为关心,如果希特勒
掌握了原子弹,那么人类不知会遭到什么样的浩劫,必须想方设法把玻尔教授弄到反法西斯
的队伍里来。谁去做玻尔的工作呢?
    “古雷特·嘎尔波。”盟军情报机关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演员。嘎尔波因演《安娜·卡
列尼娜》里的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里的马格丽特蜚声欧洲。
    她虽是40冒头的女性,但仍然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她除了演艺高超外,又加之待人
热情,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因此拥有许多狂热的崇拜者。尤其可贵的是她反对希特勒的思
想,反对纳粹的种族歧视和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盟军情报官员找到嘎尔波,请她参加反法
西斯的情报工作,她欣然同意了。
    嘎尔波在盟军情报处的指导下,在纳粹占领下的挪威和丹麦建立了地下交通联络线,集
中力量协助做玻尔教授的工作,并协助玻尔教授逃出丹麦。嘎尔波运用她那与生俱来的本
领,很快组成了“像蜘蛛网一样”的秘密交通联络线,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
    一次,她通过自己的联络网,给玻尔送去一份呼吁书,那是美国原子物理学家吉姆·查
得威克所写的《纳粹拥有原子弹之恐怖》。玻尔读后大为震动,他原来只想自己一心研究科
学,并没将自己的研究与战争联系起来,以为自己的研究为人类服务,没想其它。传递信件
的人对他说:“教授,你只想为人类服务,但你想过没有,原子弹这种武器如果落在战争狂
人手里,岂不摧毁人类?你的丹麦什么时候得罪希特勒了,希特勒却占领丹麦。这不是别
的,只因德国没有直接的出海口,丹麦有出海口,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的是,希特勒贪得无
厌,都要夺取,别人不给就打,这不是强盗行为吗?希特勒现在没有原子弹,便用飞机炸,
坦克冲,去侵略别人,他有了原子弹,还不用原子弹去屠杀吗?”
    玻尔教授哑口无言,陷入沉思之中,深深地领悟到自己给希特勒制造原子弹,是极大的
犯罪。他表示要脱离纳粹的控制投入反纳粹的斗争中去。并在嘎尔波的协助者掩护下,脱离
虎口。使他吃惊的是前来迎接他的竟是古雷特·嘎尔波。
    这位明星,他过去只在舞台上见过,没想到现在是她来迎接自己。他愣愣,握住嘎尔波
的手,说:“我认识你,我很爱看你演的《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玻尔教
授,我也认识你。”嘎尔波端庄地一笑,“你是位大科学家,你曾让我好好演戏。”这把玻
尔教授说愣了,自己没对她说过这句话呀?嘎尔波嫣然一笑,说:“教授忘了?那是别人告
诉你,我骂希特勒是‘歇斯底里病患者’,你不是说——”玻尔想起来了,他当时的原话是
“她该好好演戏,管希特勒干吗?”这时,他不由得脸红了。当晚,嘎尔波为玻尔举杯祝贺
时,教授才知道自己所以能逃脱虎口,原来竟是面前这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心里对她油然而
生敬意。
    此后,玻尔教授参与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美国原子弹的制造工作。他与嘎
尔波也成了终生的好友。
    古雷特·嘎尔波成为粉碎希特勒原子弹梦的女人。

    〖摘自《东西南北》1995年第6期〗
世界军史集粹---风云九·一三


风云九·一三

    张聂尔

谜一样的林彪
~~~~~~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十年间,林彪的名字并不多见。似乎,随着战争的结束,他也离开了
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中心。
    据说,他在平型关负伤落下病根,解放战争南下时病情加重,怕光,怕水,怕风,拉
稀,患的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于是,他称病休养。
    但他向来是个勤于思考的人,在养病中,他最大的乐趣似乎是读书。由叶群和秘书帮
助,他涉猎的问题更广泛了。他读书的特点是删繁就简,看《共产党宣言》,他一买几本,
看一次剪贴一次,几次后剪得只剩几句话,他说,就记住“大机器大工业”就行了。一九六
○年十月,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他曾谈起读书,他说:“我们要站在书上来读书,不要
爬在书下来读书。要批判的读,要吸取的读。书应该为我服务,而不是我为书服务。让书牵
着鼻子走,我不干。有些书就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新东西,只是旧思想、旧材料、旧词
句、重新编排了一下,换了个地方,就像搭积木一样从这块换到那块,就是那么几块板
子。”
    林彪如果不是个喜欢读书又善于读书的人,是绝然讲不出这样的感受的。
    林彪读书驳杂,他看《安娜·卡列尼娜》,说安娜是个真人,做真人很不容易,他看
《老子》,说里面充满了辩证法,但不能把人们团结起来,把力量集中起来,部队不宜提
倡。他读药典,自己给自己开药方。他对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尤有兴趣,从中领悟历代开国
将帅的命运,考虑如何处理高层领导关系。他的笔记中有“西汉故人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
以悠闲自保”的话,曾想过到偏僻的贵州当个省长,避开政治旋涡;他在一本名为《曹操》
的书上,关于曹操当宰相后,自觉得成“骑虎难下之势”的叙述旁批道:“不要轻易骑上
去。”他的室内条幅中有“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
煞人”等等。叶群记录的他的言论有“三不主义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三要要响应要表扬
要报好消息”“面带三分笑”等等。这些都可令我们窥见孤僻、清高的林彪那复杂的内心世
界。
    但林彪没有永久地沉寂下去。他终于露面了,终于“骑上去”了。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
六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大幅标题报道了“中国八届五中全会昨日举行”的消息,消息
说:“这次会议增选林彪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治局常务委员;增选了柯庆施、李井
泉、谭震林同志为政治局委员;增选了李富春、李先念同志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林彪这次露面,比之解放战争时期,地位显然更高了。有趣的是,林彪的当选总有些特
殊,他当政治局委员,是在一九五五年四月四日召开的中国七届五中全会上补选的;他当政
治局常委并副主席,是在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八届五中全会增选的;他后来成为党的
唯一的副主席并接班人,则是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一日至十二日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形成的。
    八届五中全会后,因为国防部长彭德怀既不是常委也不是副主席,林彪成为政治局常委
及党的副主席,在元帅中的排位事实上已越过彭德怀仅次于朱德,一年后,林彪果然接替彭
德怀主持军委工作了,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缤密的安排?
    可不可以认为,即使没有庐山会议,林彪也将接替彭德怀?
    据《说不尽的毛泽东》一书中记录的党史研究专家于南说:“在‘文革’前毛泽东就考
虑过接班人问题。周总理曾对王稼祥说:将来的接班人或者是林元帅或者是邓总书记。”看
来,林彪接替彭德怀又取代刘少奇,是早有安排的?历史发展的后果是有前因的?
    至于林彪,他一向那么清高,又读了那么多史书,为什么不一直托病?为什么再度出
山?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推测起来,也许是毛泽东批评了他,要他打掉暮气,继续革命?
因为林彪曾在五九年的庐山会议上这样讲:“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
要打这个主意,我有暮气,但没有这个野心:搞大局面,自己一套拿出来。这种雄心、信心
没有;缺点是有暮气,主席讲元帅中有暮气。”也许,是林彪本人在经过一番读书思考后,
认为自己还应该轰轰烈烈再干一场,不甘心在百无聊赖的养病生活中了此余生?还有一种可
能,就是林彪的养病其实是“韬光养晦”,他其实一直在等待时机以求一逞?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吧,一九五九年林彪主持军委工作后,立即采取了与彭德怀不同的办
法,他旗帜鲜明地大搞“突出政治”。
    林彪说:“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一是掌握精神实质;一是掌握方法,就是
唯物辩证法。要勤学多练。多练,就是反复地学,学深学透,多实际运用,不要学一下就过
去了。”
    他说:“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
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捷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那么多,里面有许多人名地
名你都搞不清。最好先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读化学并不一定找到发明化学的人,学几何不
一定要找欧几里德,不一定要读他们的原著。
    后来的著作,有一些当然不及原著,但是有一些比原著还好,发展了,新的创造很
多,……毛泽东同志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加上了
新的内容。要好好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容易学,学了马上可
以用,好好学习,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他又说:“在政治工作领域中,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武器和人的关系,打仗
时武器也要,人也要。但是武器要人去使用,人不勇敢,武器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战
争的胜利还是靠人。原子弹、炮弹打过以后,到接近敌人几十米时,还是要靠人的勇敢,靠
人的高度觉悟和牺牲精神。”“二是各种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军队工作有司令部工作,
后勤工作,有军事训练,文化教育,等等。政治工作做好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起来
了,各种工作就都能做好。从这一环着手,一通百通,”“三是政治工作中的各种工作和思
想工作的关系。政治工作中有些是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有些是思想性的工作。各种工作
都要做,不能只做哪一个,但是重点要摆在思想工作上。”“四是书本思想和活的思想的关
系。书本要读,但是重要的是掌握活的思想。”“这就是说,人的因素第一,政治思想第
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这是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向,也是整个军队建设的方
向。”
    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林彪在养病中读书思考,此时终于亮出他丰满光滑的羽毛。
他的这些讲话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是林彪的特色。
    是啊,谁能说这些话全是谬论呢?追溯到井冈山时代,毛泽东不正是“政治建军”的倡
导者吗?共产党的军队在战争中难道不是以弱胜强的吗?那么,光靠武器能打胜仗吗?共产
党的军队从某种意义上讲难道不是以精神、理想和道义战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吗?毛
泽东当年对林彪的这些讲话评价很高,他说:
    “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比较
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具体化又更理论化了。”“谁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四个第一
好,这是个创造。”
    然而,谁又能说这些话就是真理,或者真理向前跨进一步还是真理呢?林彪恰恰从这里
开始,越来越把政治,把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强调到了极致。他后来在文革中说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水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
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主席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高得多”,“毛主
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等等,
恰是他过去许多讲话的延续和发展。这种延续和发展,不但将个人崇拜的狂热推到了无以复
加的程度,也把林彪自己推到了绝壁上。试问,当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林彪
那些话后,如果恰恰是林彪本人同毛泽东发生了意见分歧,他还可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吗?他提了,就是反毛主席,就要“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林彪曾在笔记中记下“绝
则错”三个字,可正是他自己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都说绝了,他自己恰恰是“绝则错”。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吗?他为什么要把话说绝?是逻辑上哲学上认识上的错误,还是包藏着某
种祸心?
    最值得深思的是,不管林彪那些话多么极端,他毕竟是在鼓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况
且,一九五九年,正是毛泽东正式退居二线之时,在此后几年中,接班人刘少奇在一线十分
活跃,毛泽东深感“大权旁落”。而林彪,恰是在这几年里,一如当年在井冈山上支持毛泽
东一样,大力提倡毛泽东思想,这种做法同当时的刘少奇恰成鲜明对照。毛泽东对此当然深
有感触,所以他要“全国学习解放军”,所以林彪后来得以取代刘少奇。那么,说林彪一九
五九年以来提倡学习毛泽东思想全是假的,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据林立果的未婚妻张宁撰
文,甚至到了“9·13”前夕,九月八日,林彪还对张宁说:“你应该认真研究文艺理
论,站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上,高屋建瓴地对文艺理论和方针,提出自己的见
解。”据说这天林彪已经下达反革命政变手令“盼照立果、宇驰同志所传达的命令办”了,
但他却还在对未来的儿媳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假装吗?可他有什么必要这时还用马
列主义词句迷惑张宁呢?再者,九月七日,当张宁刚到北戴河见到林彪时,叶群问林彪,对
张宁和张清霖满意不满意,“林彪拍着手说:‘很满意,一个老红军的女儿,一个劳动人民
的儿子。’”这同那一代老干部对子女婚姻的见解有什么两样呢?
    ——不是共产党对国民党、对“美帝”、对“苏修”、对日本“军国主义”或对西方资
本主义世界,却搞到这样的你死我活,箭拔弩张,要政变,要谋杀,要叛逃——“9·1
3”事件深刻的悲剧性正在这里。

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以后
~~~~~~~~~~~~
    八届十二中全会将“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强加给原党的副主席刘少奇,
并将其开除出党。
    但上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井没有结束。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林彪也罢,江青也罢,或者其他人也罢,面前摆着一个共同
目标——刘少奇,这样,尽管彼此之间有矛盾,但这些矛盾同打倒刘少奇相比毕竟处于次要
地位。刘少奇从政治舞台上的彻底消失,使上层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林彪身在中国政
坛的最高层,必然要审时度势,适应这种新变化,处理好各种关系。
    林彪内向、清高、冷漠,甚至古怪。人们总是感叹对林彪知道得实在太少了。比之有些
人,他简直像谜一样不可捉摸,这给我们探讨问题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是,任何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处于公众有意无意的“监视”之下,正如人们平常所说:
这些人最大的苦恼就是没法藏匿隐私。林彪再内向,总要公开讲话,公开露面,公开动作,
加之他还有老婆、儿女,还有同事、部下,还有秘书、警卫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这样,关于
他的点点滴滴,就总有人看见,总有人听见,他的真实心态也就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
现出来,加之他已经被翻箱倒柜批判了这么多年,所以,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窥
见他那十分复杂的内心世界。
    归纳起来,林彪对于自身处境的考虑,似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同毛泽东的关系

    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同毛泽东的关系。
    如第二章所述,林彪一九五九年出任国防部长后,就以“高举、紧跟”的形象出现在公
众面前。“文化大革命”爆发,林彪凭着这一公众形象,得以站在中国政治舞台的制高点
上。说来也怪,中国似乎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像林彪这样讲出“四个第一”、“最高最活”、
“一句顶一万句”之类的独特语言了。林彪喜欢思考,喜欢标新立异,喜欢“语不惊人死不
休”,他看来还真做到了。这次走上最高政治舞台之后,林彪似乎越来越认识到了两点:
一、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定要举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就像董仲舒提倡的“废黜百家,独
尊儒术”,在党内也应当废黜“张三一篇,李四一篇”,而独尊一个思想:毛泽东思想。
二、对于党的高级干部来说,一定要高举毛主席这面旗。凡高举的,就能站住脚,不高举
的,就身败名裂。早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他就对彭德怀说:“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
雄,你我离得很远,不要打这个主意。”接替彭德怀后,他搞突出政治,搞活学活用,以一
种完全有别于彭德怀的全新姿态出现,这一招果有奇效,令他在全党全军中威望颇高。一九
六六年,在著名的“5·18”讲话中,林彪说:“要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要做违反历
史前进的事。做这件事,害人害己,身败名裂。”“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普遍真理。”“解放
军把毛主席著作作为全军干部战士的课本,不是我高明,而是必须这样做。用毛泽东思想统
一全军、全党,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一九六七年,在“8·9”讲话中,林彪又说:“要不垮,办法有三条,第一、紧跟毛
主席、党中央”。他曾让他的秘书张云生评论他,张云生说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条”,
一是“首长对毛主席跟得紧”,二是“首长讲话少而精”。林彪听了很高兴,说:“你谈的
这两条特点,第一条非常重要。要紧跟毛主席。其实我没什么本事,我的本事都是从毛主席
那里学来的。”
    “高举”、“紧跟”成为林彪最突出的特点,甚至成为林彪的“专利”。在“文化大革
命”中,全国都学解放军,因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最高,毛主席著作学得最
好”。
    在那个“发疯的时刻”,“高举”、“紧跟”落实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就成了
“三忠于四无限”活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几乎人人搞过“早请示、晚汇报”,
人人跳过忠字舞,人人把语录背得滚瓜烂熟并用来打派仗。
    本来很有意义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完全庸俗化、宗教化了。
    林彪是始作俑者。但自己却并不积极行动、身体力行。换言之,林彪就真的相信“三忠
于四无限”?不,那些活动只不过愚弄百姓而已。林彪平时连文件都由秘书讲,时间还不许
长,在文件上画圈都要秘书代劳,自己不动手,许多毛泽东亲自召集的会他都称病不参加,
让叶群代为参加,他又怎么可能自己去搞“三忠于四无限”活动呢!
    但在公众场合,林彪又必须装出样子来,否则他的公众形象就要受到诋毁,乃至政治生
命都可能遭到打击。于是他自己或别人替他想出许多办法:每次上天安门,他必比毛主席早
到一两分钟,在城楼下电梯旁等候,迟到了是对毛主席不恭,太早到了身体吃不消。他手里
的《毛主席语录》,平时由身边的警卫参谋李文普保管,每次临出场前,李文普便带上《语
录》,到现场交给他拿着,口号一起,他便挥动《语录》,口号一过,《语录》又回到李文
普手里。他把“请主席阅”的“请”字改为“呈”字,说这样“就不犯嫌了”。他处理中央
文件的原则是“主席画圈我画圈”,只有毛主席表过态的文件,秘书才代他“画圈”,否则
他总是将“球”踢回去,“呈主席批示”。
此外,他的工作人员在“三忠于四无限”方面也是“逍遥法外”的。据有的书上记载,
“文革”中的毛家湾食堂不挂毛主席像,也没有标语,饭前不用掏出小红书敬祝,每天也不
用“早请示晚汇报”。那时,社会上若有人用印有毛主席、林副主席名字、语录或画像的报
纸擦大便,就可能被指控为“反革命”,但毛家湾的工作人员毫不在乎地用这些报纸上厕
所。这也叫“灯下黑”吧?是林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可惜能享受这种不被施予的
快乐的人太少了。

    ●同“中央文革”的关系

    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舞台上,林彪必须不断处理好与笔杆子“中央文革”的关系。
这对林彪来说实在是一道难题。而且历史证明,林彪最终没有处理好。
    说到“中央文革”,它在“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中经历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它正式成立时,中国中央的通知全文如下:
中国中央关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单的通知
(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中央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领导下,现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
单通知你们。

    组长:陈伯达
    顾问:康 生
    副组长:江 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
    组员:谢镗忠、尹 达、王 力、关 锋、戚本禹、穆 欣、姚文元
    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四大区参加的成员(四人)确定后另行通知。(作者注:此四
人被提名为郭影秋、邓季翘、杨植霖、刘文珍,中央没有正式文件公布他们加入中央文革)

    八月二日,中国中央又发通知,“决定陶铸同志兼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
    但到了一九六六年底,尹、郭、邓、杨、刘就受到冲击,不再参与中央文革工作,一九
六七年元旦刚过,一月四日,陶铸这个当时炙手可热的“党内第四号人物”即被打倒。随
之,王任重也被打倒。一月四日,刘志坚又被打倒,谢镗忠是总政的,自然也不免被打倒。
到了一九六七年八月,“小爬虫”王力、关锋又被揪出来,九月,穆欣也成了“特务”,一
九六八年一月,“小爬虫”戚本禹又被揪出。于是,“中央文革”的成员仅剩下陈伯达、康
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了。陈伯达渐渐地在向林彪靠近,康生公开露面不多,所以,一
九六七年八月以后的“中央文革”,实际上成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代名词。
    江、张、姚的政治数量级自然无法企及林彪于万一,林彪曾鄙夷地说,张春桥、姚文元
这种名字他过去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林彪本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几十年来战功赫赫,有自己
在党内军内的一席位置,“文革”初期江青请林彪这座“尊神”,就说明了林彪独立的力
量。但江、张、姚则不然,他们在党内军内没有功劳、没有地位,不过是几个思想极端的
人。可是,他们的极端思想恰好投合了毛泽东晚年搞“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加之江青又具
备了“毛夫人”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姚则又具备了在上海柯庆施当政期间摇笔杆子这
一独特条件,他们就共同发迹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了。
    一九八○年审判江青时,江青曾在法庭上宣读她的《我的一点看法》,称:
    “我就是毛主席的一条狗。”这话听来实在粗野、无赖,却不无道理。
    至少到一九六二年国庆节以前,江青从未公开露过面。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当江
青第一次以毛夫人身分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上她与毛泽东、苏加诺的合影中时,所有中
国人都惊讶不已。当然,那时的老百姓,只不过争睹毛夫人风采,谁也不会想到,用不了多
久,这个女人将走进亿万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之中。
    一九六三年,江青以“京剧革命”开始积累她的政治资本。但是,假如没有“文化大革
命”这一特殊环境,江青想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形成气候,恐怕还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艰难跋
涉,抑或说,她充其量只能在文艺界牵牵头,要想跃居中国政坛,只能是做白日梦。
    但“文化大革命”推翻了一系列常规,江青于是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当毛泽东第一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时,红卫兵心目中的“江
青阿姨”在翌日的《人民日报》上已经颇为显眼地排在了包括毛、林、周在内的一百九十九
名“参加群众大会的各方面的负责人”中的第二十四位(作者注:此时叶群还未排上号)。
    但这仅仅是她扶摇直上的开始。一年之后的国庆节,江青公开露面的排名升至第十六
位,到了一九六八年国庆节,她已经跃居第六位,仅在毛、林、周、陈、康之后了。紧接
着,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一九六九年四月,九大召开,江青成为政治局委员。
    据胡乔木对美国作家、《毛泽东传》的作者R·特里尔说:江青同林彪是完全不同的一
种情况。毛主席同江青之间关系很复杂,我也不想再叙述他们关系的许多变化。总之,毛主
席在很长时间里对江青很厌恶。他完全了解江青不道德的品质,她是一个歇斯底里、残酷无
情的人,是个野心家。他们的夫妻关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但为什么她在
“文革”中起了这样大的作用?江青并没有什么学问,思想非常极端,对各种各样的人都充
满了仇恨,但她的思想投合了毛主席当时的一些思想。因为我跟毛主席是比较熟悉的,所
以,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他们只有很短一段时间住在一起,长时间不住在一起,有时甚
至很长时间不见面。假如要写个人的传记,这是毛主席很大的不幸。但毛主席使用林彪和江
青是有责任的。
    说到张春桥,他或许有些“文才”。他早在三十年代就混迹文坛,十六岁时就写文章骂
施蛰存、老舍、臧克家这些当时在文学上比他成就大得多的人。也许他同今天我们见到的某
种人一样,就是想靠骂人来出名?要不然就是他自以为手中有真理?
    一九五八年,张春桥在上海市委的理论刊物《解放》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破除资产阶
级法权思想》的论文,称“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核心是等级制度”,称有些人“对‘供给
制’、对‘农村作风’、‘游击习气’的攻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保护不平等的资产阶
级法权”云云,这篇奇文引起了正处在大跃进高潮中的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指示在《人民
日报》转载,并亲自写下编者按:
    张春桥同志此文,见之于上海《解放》半月刊第六期,现在转载于此,以供同志们讨
论。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因为它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张春桥基本是正确的,
但有一些片面性,就是说,对历史过程解释得不完全,但他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引人注
意。文章又通俗易懂,很好读。
    毛泽东似乎也看到了张春桥的极端情绪,但他似乎更欣赏张春桥的某种“锋利”,极端
的东西读起来往往锋利。于是张春桥开始了春风得意,并终于在“文化大革命”的气候中
“大展宏图”。他的“上海公社思想”,他的九大、十大政治报告,以致于他最后在法庭上
的一言不发,都证明了他思想的一贯性。他的极端思想是他本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那个
农业国时代的意识形态发展到极左的产物。当我们以厌恶的心情谈到这个人时,我们还应当
对那个时代作更多的思索。
    至于姚文元,据说是在反右中因一篇短文受到了毛泽东的注意。他自然不如张春桥顽
固,他后来在法庭上的认罪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有些书上看,姚文元似乎对江青和张春
桥早有不满,甚至有过与他们脱离干系的念头,只是囿于环境,无法实现,但不管怎么样姚
文元是靠批判《海瑞罢官》起家的,仅这一条就足以决定他日后所做的一切。
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以“中央文革”为通天跳板,从几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九大“政
治局委员”、“党和国家领导人”,其地位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
毫无疑问,他们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暴发户、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没有“文化大革
命”,便没有他们的一切。毛泽东在“文革”十年中多次严厉批评江青,甚至在会上骂过
“江青混蛋”,尤其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几近要把江青撵出政治局,但却始终没有实
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他还需要这些人。当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来说,这都是
最大的悲剧。
    反过来,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复杂环境中,步入政坛的林彪和江青,要生存,要
发展,就都要打毛泽东这张牌,即都要标榜自己是“文化大革命”最忠实的捍卫者,是毛泽
东思想最忠实的捍卫者,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又勾结又争夺的态势。勾结,是为了表明自己
的革命立场,好在毛主席那里混下去;争夺,是怕自己的革命形象被对手弄了去,是互相争
权夺利。这样,两家就演出了一场又一场政坛悲喜闹剧。
    比如,关于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一事,一向被称为林、江勾结的开
始,但据张云生回忆:
    听林豆豆说,1966年初林彪住在苏州,江青从上海不约而至。他们在谈话时(叶群
在乡下“蹲点”,不在场),“差点打起来”。江青一见林彪,就气冲冲地问:“你为什么
不看戏?”林彪说:“我身体不好,正在养病。”江青说:“你应该多关心一些文艺工
作。”林彪说:“我不懂。”江青说:“主席最近有关于文艺工作的两个指示,你看过没
有?”林答:“看过。”江又问:“你对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工作怎么看?”林答:“方向
问题已经解决了,主要是艺术水平问题。”江青搬出了主麻的批示,林彪不吭气。江青又
说:“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不是我要搞的,主席让我请尊神。”林彪说:“我
的身体不好。”这时谈话的气氛已经很紧张。江青又看到林彪的身旁放着几张京剧唱片和电
影插曲唱片,对林彪说:“到了这时候,你还听这种东西?这都是些坏戏、坏电影!”林彪
说:“我只是用它调剂一下精神。听上一段,身体就好了些。”谈话不欢而散,江青当夜返
回上海。
    不久,以中央名义向全党转发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我们读张云生的这段文字时,再联系一下本书前面已经引过的林彪关于《部队文艺工作
座谈会纪要》给军委常委的信,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林彪当时对全国文艺工作形势的评价同
毛泽东不一样,毛认为是“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林则认为是“提高艺术水平问
题”。林彪本人对江青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一无兴趣,但因为知道这确为毛泽东的意思,只
好从命。如果说这是林彪与江青的勾结,对于江青来说是她主动去勾结林彪,所谓“请尊
神”;对于林彪来说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又比如,说林彪为了讨好江青,把她的行政级从九级提到五级,但据我所知,这不是林
彪个人所为,同林彪一起签名的还有周恩来,但林彪毕竟还是签名了。
    再比如,一九六七年二月初的晚上,张云生正在给叶群讲文件,突然,林彪从走廊里传
来一阵怪叫:“叶群!——叶群!——”张云生出来一看,林彪脸色气得紫青,身上一阵阵
发抖。张云生还是第一次看到林彪气成这样。
    林彪对张云生说:“叫叶群,快把江青给我赶走!”
    张云生惊得目瞪口呆,叫来叶群,后听到江青对林彪说:“林彪同志,我有缺点错误,
你可以批评,何必生气呢?……”
    关于林彪和江青之间,据说还有一次,林彪扬言要找枪,“毙了她!”
    林彪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能对江青发这么大火,足见他非常厌恶江青,但他毕竟也没
什么办法。
    林彪在卧室内提醒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但他有时还是忍不住。渐渐地,林、江矛
盾越来越尖锐。
    江青有些做法也确实令林彪这样的“武人”难以容忍。比如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讲
话,大肆赞扬“文化大革命”,称人类自古以来有四次“文化大革命运动”,“第一次是希
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影响世界2000年,”“但同我们这次比较起来,是小巫见大巫,没
什么了不起的”,“第二次是资产阶级的意大利的文化,到了十四、五世纪,以文艺复兴进
入了繁荣时代”,“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大革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不仅是七亿人口的大
革命,而且是流传到几十亿人口,流传到全世界,都有影响”。
    今天看来,林彪对“文化大革命”的这番吹捧已经肉麻得不可思议,但林彪把中国的
“文化大革命”同古希腊和意大利的相提并论,言外之意似有一种对世界文化的认同以及对
中国“文化大革命”方向的暗示。这是否出于林彪的本意我们不知道。但江青这个“文艺尖
兵”或曰“哨兵”——江青经常这样自称——敏感地嗅出了这种气味,她于是来个恶作剧,
在林彪的上述讲话稿上做了一些批示后送给林彪,说林彪如果同意,请把她对林彪讲话的批
语转给毛主席。这下子林彪气炸了,大骂江青算什么东西!说“我一听见这女人的声音就讨
厌!”
    可是,俗话说:好男不和女斗,以林彪的清高孤傲,实在很不愿意同江青这个女人斗法
的。加之江青又是毛泽东的妻子,正如江青自己说的:打狗还要看主人呢。林彪可实在是不
好办了。于是,他让叶群出面。叶群则以女人之心处理许多问题。她自称:“反正我认准了
一条:首长要紧跟主席,我要紧跟江青!”江、叶曾合谋在上海文艺界抄家,为江青找回她
请郑君里转给唐纳而尚未转去的信;陈伯达、江青推荐叶群成为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江青
还要叶群迫害了解她底细的孙维世,说:“现在趁乱的时候,你给我去抓了这个仇人,你有
什么仇人,我也替你去抓!”
    所以,或许说,“文革”初期叶群同江青勾结,更为确切。但叶群是林彪的老婆,又是
林办主任,这样,说林彪同江青勾结,也是顺理成章的。

叶群其人
~~~~
    叶群这个人怎么样?我曾问过一些同叶群有所接触的人。有人说叶群很坏,有人对叶群
还有好感。不久前,我见到一位名叫张舜甫的原空军干部处长,他曾是林家“选妃办”的主
要成员,“9·13”发生时他正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并正好物色到一位美丽可人的女孩,
于是从江南给叶群寄去女孩的照片,写道:此人值得一看,“9·13”发生后他当然要被
隔离审查,1971年10月22日,专案人员对他说:“你呀,人都死了,还‘值得一
看’!”
    我见到张舜甫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差,很瘦弱,肺气肿非常厉害,离了氧气无法生活,家
庭经济又十分拮据,但他的心境似乎很平静,从他的言谈中完全看不出他对生活的抱怨。后
来我知道他和妻子都是大学生,我很惊讶在中国有些知识分子就是叫你怎么也看不出来。或
许是环境使然?大概因为不能外出,关于外面的世界他似乎知道得不多,谈起林彪、叶群、
林立果、吴法宪或刘亚楼,他都挺放得开,就像谈家常,并说:“每个领导都很信任我
们”,说这话时他的表情甚至有几分自慰。这一点很令我感慨。
    ……
    谈起叶群,他说:
    我觉得叶群很直爽,平易近人,也有能力。搞四清时,我们队出了个典型,叫沈月英,
那时都和农民同吃同住,我就住沈月英家里,沈月英瘫痪,但毛著学得好,我们就推她当积
极分子,她写了个稿子,叶群问我,沈月英有稿子没有?
    我说有,给叶群看,叶群看了把稿子送给蔡畅和邓颖超,后来《中国妇女》上发表了一
篇文章,叫《不出门的政治队长》,就是写的她。以后豆豆来采访她,搞了两个礼拜,几乎
每天都去找她谈。叶群也常去,有一次下着大雨,我说起在农民家睡不好觉,叶群说,我和
你们一样,这边是猪圈,那边是厨房,晚上睡不着。有一次开会,天很冷了,我还穿着草
鞋,叶群见了就问,你的棉鞋呢?要是没带我让他们给你送一双,又问会上的每个人都带了
棉鞋没有,衣服够不够?所以那时我们对她印象都很好。1965年春节我们四清工作队回
北京,叶群和豆豆一人弄了一个典型,豆豆弄了个沈月英,苏开中帮她一起搞的,叶群弄了
个顾阿桃,李春生帮她搞的。“文化大革命”后叶群几次问,洪径大队怎么样?有没有事?
又让我和另一个人去转了一圈,回来向她汇报。“文化大革命”中顾阿桃来过北京,由吴法
宪接待,我出面办这件事。
    我和林家联系密切,还因为我调查过叶群的历史。叶群到延安前曾在南京国民党办的抗
战青年训练班学习过。1967年八九月间社会上有传单,说那是特务组织,有的传单上写
叶群也参加了。湖南省历史研究所有个研究员叫欧阳敏纳,此人当年是南京青训班的少将教
官,1967年9月底10月初,他给林彪写了封信,大意是:最近有人向我调查,反复提
到叶群。这封信军委办公厅收到了,转给林办。叶群看过后将信给林彪看,又以林彪名义给
吴法宪和杨成武写了封信,内容大意是:现在有人调查叶群的历史,叶群的历史在延安已查
清,现在再搞,可能有黑手,要整叶群的黑材料,望派人查清。
    吴法宪接到此信后,赶紧派了我和何汝珍,杨成武派了宋治国,由吴法宪同我们三人谈
话,然后我们飞往长沙,调查此事。
    我们到长沙时,欧阳正被群众专政,我们找到他,问什么人来调查过叶群?
    欧阳说,有三批造反派来过,我们找到管他的造反派看介绍信,造反派给看了两张,其
中有一张是钢铁研究院,内蒙七机部四院和五机部五院的。
    我们弄清这些情况后回来直接报告叶群,当时吴法宪没有参加。叶群听后说:我不认识
他们,他们为什么搞我?我说:他们不一定是搞你。叶群又问:他们的当权派叫什么名字?
我报了名字。叶群说:我一个也不认得。
    这时吴洁宪来了,说怎么办呢?干脆,你们还去一趟,把调查的人搞清楚。
    叶群说,我没有什么意见,首长交吴司令办的,他怎么指示就怎么办。
    当天叶群留吴法宪、我、宋治国吃晚饭,先吃小饺子,一人两个,叶群说,这叫开胃饺
子,吃完后上菜上饭,菜有猪蹄汤、南方腊肉、油菜。吃完饭,我们几个下来,叶群对我
说:“今天你没吃饱。你是不是紧张?你可不能不吃饱饭啊!”叶群又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像
章。吴法宪说:“我们吃的是感情饭。”
    吃了饭,我们走了,第二天又去跑那几个地方,查了半天没结果。七机部四院有人反
映,说调查叶群的那一派头头是《光明日报》一个负责人的弟弟,叫杜××,他常给中央文
革送材料。我们把此事报告叶群,叶群大概分析是康生干的,她后来说:康生这个人,哼!
我1942年整风就挨了整,那时我已经和林彪结婚了,弄得林彪都没人照顾了。
    后来叶群同我说过那段历史。她说她1938年到延安后,开始在“女大”,单身,周
六没事。林彪回国后,贺龙和林彪一道骑马去“女大”谈恋爱,叶群和薛明住一块,贺龙找
了薛明,叶群说:“原来想我个子矮,以为找不到对象,没想到让林彪找到了。”叶群又
说:“我在青训班时有个人,叫郭×,他和我谈过恋爱。全国解放后,开全国妇女大会,我
是妇女代表,他从报上发现了我,给我来过信,说,我们俩没成,我有儿子,你有女儿,结
个亲家吧。嘿,我说,老一辈都扯不清,下一辈还扯?我把这事告诉了首长,首长说:“这
人没出息,爱人不肯讲。”
    叶群对“文化大革命”有看法,有时讲怪话。有一次,林立果打电话找我,说主任叫我
赶紧坐吉普来一趟。我弄了个嘎斯69去了,原来,叶群有个妹妹,两口子都在七机部工
作。这一天,两口子一起到一高专值班室给叶群打电话,说外面武斗,不敢进城了,请叶群
派人接他们一趟。叶群让我办这件事,我找到一高专的校长顾同舟,把事办了,然后我去向
叶群汇报。叶群请我们吃醪糟蛋,抱怨说,这是她的同父异母妹妹,现在到处武斗,军队不
让参加两派,自己算师级,照办,正准备把弟弟叶正的工作调开。以后,叶正果然调走了,
这个妹妹也调走了。
    还有一次我们从长沙调查回来向叶群报告,叶群又抱怨说:“文化大革命到处抄家,林
彪的老家都抄了,抄出一部康熙字典,啥也没有。”再有一次我们去叶群那里讲给林立果找
对象的事,叶群说:“现在不行,人都跑了,上山下乡,到农村去了。”又对周围人说:
“他那一手太厉害。”
    说到为林立果选美,张舜甫说:
    给林立果选美,一开始吴法宪和王飞都不同意,说,批刘少奇时,把王光美的封、资、
修,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批得一塌糊涂,你还干这!可后来吴法宪转弯子了,说,这可是对林
副主席的态度问题哟,要全力以赴。“9·13”后专案组问我:你放着处长不当给林立
果、林豆豆跑这些?我说,叫你干你不去不行,不叫你干你想去也不行。
    在我们选的那些女孩里,林立果看上了张宁。林彪说,行啦,可以啦。但叶群不干,不
同意张宁,不高兴,要我们去看张宁,否了她,希望我们吹吹凉风。
    1968年11月,我从大连回来,在大连看好一个女孩。有一天,何汝珍找了我好
久,说叶主任要他去大连看看那女孩,他一看那女孩不错,就把她从大连接来了,弄到空军
招待所。半夜,林办张秘书找我,要我赶紧到人民大会堂西门,我去了,张秘书说要我把那
女孩带到大会堂来。我说:十二点了,怎么叫?
    他说一定要叫。我去了,把她带来放到大会堂里,那里有好几个女孩。每个都有人陪。
据说,数我带的这个好。
    这时,叶群在外面看,外面黑里面亮,她看得见里面,里面看不见她,叶群看了以后派
人找我、×××和×××,问我们,你们看哪个好?她又指着我选来的那个说,还是这个
好。那让首长看看吧。×××说:“快告诉李文普,让首长先别睡。”又问叶群:“首长要
是睡了呢?”叶说:“那就算了。”不一会那边秘书报告:“快,首长正等着呢。”后来林
彪真的见了这女孩,但女孩没认出林彪。这女孩不久被放在了济南空军,有一次看电影,林
彪出现了,她突然认出来了,叫起来:我看见过他!是他是他!当时别人以为她发神经病。
以后有人找她谈过,她就再也不说了。
    张舜
世界军史集粹---佛国血魔——波尔布特


佛国血魔——波尔布特

        自共产主义运动崛起于世,红色铁流就猛烈冲刷旧世界的墙基,其间诞生过几多才高绝
顶、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共产思想对所有社会缺陷都具有尖锐而刚猛的批判力,任何改良
派在大破大立的革命理想面前,都显得苍白而干瘪。没有理由怀疑,他们要建立的新世界之
圣洁、公正、和谐、完美,将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终极阶段。
    等到共产政权在本世纪相继破土而出,香火至鼎盛时全世界已有三分一的人口生活在共
产政体之下,神话随即褪色,油彩开始剥落。探讨红色帝国的兴亡,可有多个角度,但单单
历数从它的政治胎盘所孕育出来的党国领袖,便可发现有惊人的同质性。专权、暴戾、多
疑、仇外、腐败、玩阴谋、坑杀同僚、视人命如草芥……
    名著《一九八四》里的“老大哥”,就是这类魔头的一个浓缩象征。
    本世纪末,国际共运大退潮,红色政权次第溃灭,如今要按图索骥找一个独夫民贼的活
标本,倒要费一阵脑筋了。按说北韩的金正日正是衣钵传人,集专制万恶之大成还要加上他
本人的癖好——荒淫无度。不过,金正日并非“马上天子”,只能算为另类标本,真要数打
下江山而又把江山坐塌了的混世魔王,那便非波尔布特莫属了。

    ⊙何方神圣

    本来,柬埔寨的国土与民情并不适宜生长这种血腥故事。高棉是个佛教之邦,虽系小国
寡民,但其古色古香的文明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足可自矜。高棉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
西哈努克威望颇高。比起另一君主制邻居老挝,柬埔寨要富足许多。还有一个邻国越南原来
也是君主制的,不过保大王朝在日本占领时期沦成敌伪傀儡,因而丧失了合法性,二战结束
后,越南战乱不止,国土一分为二,再无宁日。不免追想,有个国王当镇国之宝,其实挺不
错的,也省得手足同胞为政治理想的冲突而妄动干戈了。
    柬埔寨正符合这个模式,她固然也有王室、贵族、平民的阶级差别,但总体而言社会矛
盾不算尖锐。然而佛经所谓的“魔劫”,乃为一种宿命的轮回,数百年前它降临过一次,瘟
疫的巨翼笼罩了整个国土,以至文化古都吴歌窟都消失在热带藤萝里,留待劫后余生的遗民
去重新发现。而本世纪这轮浩劫的根须,却种植在一个朴实无华的农家子弟身上。波尔布特
出生于远离金边的北部农村,家境还算殷实,笃诚信佛的父亲将儿子送进佛寺,剃度出家,
只是少年波尔布特不守寺规,未几就被逐出门墙,他到底触犯了哪条戒律,已无考。不过参
照他日后的作为,波氏能洗心向善、诵经说法,倒是怪事了。
    波尔布特当然不是池中之物,他出落得高大健硕,见惯了五短身材的东南亚土著,在乡
间猛地撞见这尊大汉,还以为是寺庙里的护法金刚跑出来了。从相学上论,此乃典型的“南
人北相”,会有很多故事的。
    波尔布特读书成绩不怎么好,后考进金边的一所职业中专,学的是木工,那却是“细木
匠”的精巧绝活,王宫里的雕栏玉砌,寺院里的莲座金身,不是科班出身都揽不下来这活
计。不知是什么缘分,他这农家子弟竟得到了王室的奖学金,于1949年前往巴黎留学深
造,学电子工程。他在宗主国法国学业如何,已不重要,因为他和另一学友乔森潘都在巴黎
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路向——参加了共产党活动。
    1952年波尔布特归国,当然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他在一家私立学校任职授课,至
于革命那一摊子也没闲着,他居然能扔下学生不顾,奉组织的派遣秘密潜往中国南方参加了
某期军政训练速成班。次年法国结束了在高棉的殖民统治,柬埔寨王国独立了,波尔布特随
即不知所终,潜入地下了。
    然而,这时的柬共仍属子虚乌有,因为法国人过去把自己治下的越、柬、寮三国统称印
度支那,所以共产国际协助组建东南亚的革命政党时,就不去分得太过琐碎了,由胡志明草
创的印度支那共产党于1930年成立,自然是超越国界的。
    胡志明伯伯自己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情操大概是很赤诚的,只是邻居未必这样去想。越
南为地区霸主,古来如是,它历史上一再侵略、欺压过高棉邻国,这笔账从未了结。所以就
算是最狂热的高棉籍共产斗士,也不愿在印支共产党的旗帜下面效死,法国人被逐走了,
“乌合”的跨国政党随之分裂,理所当然。
    1957年,波尔布特再次潜往中国南部的游击战训练营地深造,不难发现波氏的智商
其实很高,他的中文说听能力与阅读能力都很强,就是写作不行,他勤奋通读了毛泽东的全
部军事著作,从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他认定毛泽东思想是柬埔寨革命的必由之路。波
尔布特在华训练成绩优秀,但营地里都是东南亚地下共运的菁英,他并不显赫出众。何况,
当时中国最器重的是来自越南的军政干部,他们堪称本门第一代嫡传弟子,至于高棉,首先
是革命火种太过稀零,一小撮游击战士只龟缩于与越南接壤的山林之中;其次是中国与高棉
王国关系良好,在东南亚一大片反共仇华的声浪之中,西哈努克亲王是个异数,中国对波尔
布特并无特别的兴致。况且在秘密营地里来自各国亡命之徒又傲岸不驯,他们之间摩擦多
多,其中最飞扬拔扈的当数来自反帝第一线的越共学员,波尔布特在营地受过越南同志的
“胯下之辱”,这未始不是波氏日后寻仇的另一伏笔。那时营地里啸聚的群豪,每有龃龉,
中国还须居中调停,感情上向越共倾斜是一定的。没想到若干年后,各房弟子中的马共、泰
共、菲共先后式微,其他多叛出门墙甚至欺师灭祖,真正死忠到底的只有红色高棉的波尔布
特与缅共的德钦巴登顶两家——此是后话。

    ⊙乱世英雄

    1960年,独立的高棉共产党正式树旗,其实他们早已叛胡志明而去,亮出牌号只是
个形式而已,此时波尔布特已是柬共的三常委之一。至1963年,波尔布特当选总书记,
他的铁杆左右手是英萨利和宋成,至于巴黎同窗乔森潘则在金边搞白区工作,大抵是当年刘
少奇的角色。不过波尔布特此公生性内向而沉鸷,喜怒不形于色,他总是规避抛头露面,以
至金边政府都不晓得这人的存在,而他就象魅影一般,强有力地控制着这个由一群死士组成
的铁血政党。
    1967年,高棉西部萨德兰县因地方政府改变稻米征税的计算方法而触发农民暴动,
在山中蛰伏多年的那一小队革命萤火虫终于得机出动,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斗争。事件本身虽
被政府军弹压下去,但已抄家伙走上不归路的暴动农民成了红色高棉游击队的有生力量。然
而要夺取全国政权,只怕还是遥不可及。
    殊想不到,历史机缘之多方巧合,扭曲了高棉民族的命运。西哈努克亲王奉行的国家
“中立”政策,多年来其实象墙头草一般摇来摆去,这是东南亚复杂的地缘政治所决定的。
在两极化的冷战时代,对峙中的各个大国都在印度支那下注较劲,西哈努克只好逢人就合十
如仪,奉上他那付招牌笑脸。他一度比较亲美,后又由于美国中情局的可疑活动而反美。不
管如何,他没让自己的国家卷入战火,主权仍是独立的,这就是他的功德。然而在1970
年3月西哈努克亲王出访苏联之际,国内右翼的朗诺集团发动政变,废黜西哈努克,成立柬
埔寨共和国。亲王的国事访问的下一站本应是北京,但风云突变,何去何去真是颇费踌躇。
政变消息是苏联柯西金总理亲自告知他的,克里姆林宫视他如烫手的山芋,急急请他上路。
    此时周恩来的案头上摆着中国驻柬、驻苏使馆先后拍来的急电,都是报告政变动态和亲
王行踪的。周请示毛泽东,毛一言九鼎,照样以国家元首的礼仪迎接他,但前提是“要让他
看到光明前景,看到抵抗斗争一定会胜利”。
    周对这两句最高指示的诠释是,在首都机场以礼炮、鲜花、红地毯赚落了西哈努克亲王
和莫尼克公主的眼泪后,就在机场贵宾室向对方摊牌:“昨天我和毛主席讨论了局势。我只
有一个问题,您准备进行战斗吗?”西哈努克别无选择,答曰:
    “我准备战斗,而且战斗到底。”
    这一来,中国就没白养这个过气君主一场了。怎么“战斗”,是轮不到西哈努克挑拣
的,他首先必须认中国为最大靠山,其次要与红色高棉结盟,当然也要和越共联手抗美。
    高棉民族的劫难就此启端,朗诺政权将美军这股祸水引进了国土,西哈努克亲王则把红
色高棉这股脓血供上了庙堂神案。金边政变的次日,朗诺就批准美军出动庞大的B-52机
群,“地毯式”轰炸柬埔寨东部的“胡志明小道”,美国军事顾问开始派往金边政府军中,
而美机的狂轰滥炸一直延续到1973年美国国会表决宣布对柬空袭为非法行动为止。与此
同时,红色高棉与越共也没闲着,后者顶着漫天弹雨不屈不挠地继续向南越渗透,从军事物
资到伪装过的正规军战斗单位,当然也派出作战老手深入到红色高棉的班排一级,辅助他们
尽早夺取全国政权。红色高棉既有北京的供输又有中越两国派来的军事顾问,便如虎添翼,
各块根据地迅速扩大并连成一片,当初波尔布特等人亡命丛林的晦暗不明的梦想,忽然之间
曙光乍现。
    等到波尔布特们已认定朗诺倒台指日可待,他们的头号假想敌就悄悄转移了,准星上的
缺口锁定为犹在并肩作战的越共,这内中的原冲动自然还是历史上的世仇情结,其次是红色
高棉总是认为中国无偿提供的物资武器被越南侵吞盘剥,过了一手才把残羹剩饭打发盟友。
再者,红色高棉唯恐越共设在柬国领土的战时基地会成为其日后赖着不走的理由。总而言
之,羽翼渐丰的波尔布特在拿下金边之前就已开始层层清除——至少是钳制越共军事顾问的
影响,甚至于对有越南受训背景的本党干部也予以排挤打击,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吾党所
宗。
    1975年,北越军队攻陷西贡之后十七天,红色高棉摧枯拉朽地拿下金边。

    ⊙杀戮时刻

    波尔布特在夺取政权之前曾几度秘密访问北京,因周恩来病重,波氏最重要的那次朝觐
是直接和毛泽东谈的。不消说,毛对他来说是一尊超神。波尔布特毕恭毕敬地汇报本国的革
命形势,谓称:我们不象老挝,高棉民族单一,阶级结构也不复杂,很有希望超越土地改
革、工商业改造等过渡性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柬共准备取消王室体制,消灭剥削阶
级,消灭工农、城乡差别,全国实行供给制,以物品券取代货币……他敬请中国协助未来的
“民主柬埔寨共和国”起草宪法。
    波尔布特这套构想从何而来呢?按说他通读四卷雄文,晓得“新民主主义阶段”之重
要,岂敢当面去捋毛的虎须?原来,真正领悟毛泽东思想精义的,还真非波氏莫属!其时,
张春桥、姚文元于1974年发表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
会基础》两篇奇文,深得毛的欣赏,并译成多种文字,毛泽东早先已向访华的英萨利推荐
过。
    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晓得,张春桥所以从较低级别的干部而平地青云、荣宠有加,就是
他发表于五十年代的一篇“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论文被毛的青眼看中。
    毛泽东很喜欢有“军事共产主义”色彩的供给制,讨厌二十四级工资制,所以人民公社
与后来的“五七干校”都是毛式大同思想的产物,但即使以毛的威权仍不足以在庞大的中国
彻底实行之,故此毛经常嘲弄道:“资产阶级法权象块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
香!”意在抨击那些抱着现行体制不放的同僚。张春桥、姚文元的“全面专政”论,正是毛
泽东思想辉煌的延伸。而波尔布特作为一个外国人,居然能咂品出其中真髓来,真是难为他
了。
    总之,毛闻言抚掌称善,慨叹:吾道不孤也!据悉,柬埔寨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就是
张春桥组织班子协助起草的。
    红色高棉占据金边的第二天,就开始驱赶两百万居民离城下乡,称为“反对吃闲饭运
动”,连老弱病残也不能幸免,数日之内,全国城市都成了死寂的空城。放逐者和原先的乡
下农民都被按军事编制分男女住在各自的营房,连夫妻也只能在获得批准的前提下方得一周
相聚一次,这正圆了波尔布特“全国军事化”理想。至于以后的情节,奥斯卡金奖巨片《杀
戮场》(又译《战火屠城》)已有形象的描述。
    高棉民族的命途从此进入了一条最黑暗的时光隧道。
    电影拍出了“万人坑”、水田里漂浮着的骸骨、专杀懂外语和戴眼镜者、教孩子仇恨自
己的父母。但该影片还是不便拍出红色高棉杀人示众时,竟用锄头活活将人砸死;用刺刀捅
死婴儿;在水利工地将染病者就地活埋……
    从1975年暮春至1978年底,波尔布特执政仅三年又八个月,就使柬国人民“非
正常死亡”了三分之一,其恐怖行径超过了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暴君!红色高棉的嗜杀嗜血,
从“民主柬埔寨”的国歌中可见一斑,攻下金边的四月十七日被定为新高棉日历的“元年一
日”,国歌歌词唱道:“红色,红色的血/洒遍了柬埔寨祖国的城市与平原/这是工人和农
民的血/这是革命的男女战斗员的血/这血以巨大的愤怒和坚决的战斗要求而喷出/四月十
七日,在革命的旗帜下/血,决定了把我们从奴隶制下解放出来。”
    你听过这样句句沥血、字字见红的“国歌”吗?其大凶之象跃然其间——果然,就在波
尔布特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仍在进行之际,另一股血潮又漫过了高棉国土。

    ⊙狂魔末路

    波尔布特执政后,已和邻国越南开启战端,在边界打打停停,大有“积小胜为大胜”的
意思。殊难料到,越共早就厉兵秣马,以期“毕其功于一役”了。1978年底,越军海路
空三路全面入侵,闪电般叩关金边。红色高棉仓皇弃城西去,掩护柬共中央和庞大的中国使
馆、援柬专家团夺路狂奔,一直流蹿到泰柬边境才逃过一劫。
    高棉人民已经破碎的心又被撕成了几爿,有的人憎恨越南人,却不反对他们开过来铲除
杀人不眨眼的红色高棉;有的人辗转反侧,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先把异族侵略者逐出国
门,再料理家事。无论站在哪一边,这仗打起来就有年头了。
    因红色高棉及波尔布特在国际国内恶名昭彰,柬共于1979年在豆蔻山根据抵召开紧
急会议,决定解散共产党、废除社会主义宪法,前“民主柬埔寨”总理与柬共总书记波尔布
特的头衔自然不复存在,他只保留了赤柬游击队总司令之职。
    随着抗越同盟战线的扩大,西哈努克系游击队(由王子那拉烈率领)和前首相宋双领导
的游击队都不可能接受波尔布特的名字,于是波氏连总司令的头衔都让给了乔森潘。然而只
有红色高棉核心圈子的人才晓得波尔布特的控制欲是何等强大,无论是赤柬的盟友抑或是敌
人,都不相信波尔布特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中国不惜工本的支持,以及西方暨东盟对越南的强力遏制,越军无法绥靖高棉全
境,各系抗越游击队又无法在雨季之外有什么作为,总之来回拉锯,柬埔寨已是山河破碎,
碧血斑斑。直熬到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先从在阿富汗抽身退步,继而停止为越南支付侵
柬的军费。越共内部也经历一连串震荡,被压制的南方系开始抬头,终于在党代会上将黎笋
挤掉,并就他那个时期对外政策的“严重错误”进行了批评。这么一来,仗是打不下去了。
越南开始撤军,高棉各方又扭打成一团。民族和解的症结在于红色高棉的未来定位很难摆
平,乔森潘曾代表赤柬到金边谈判,会议未开,他们已被暴怒的老百姓打的鼻青脸肿,不得
不抱头鼠窜。
    等到那拉烈与洪森的“双头”联合政府成立,中国对豢养多年的红色高棉已生倦意,援
助连年递减。而象柬共这样一个声名狼籍的团伙,它能生存下来,一是靠强大的外部压力维
持自己内部的团结,二是凭借后台靠山取之不竭的援助。现在强敌已去,外援不来,他们之
间就嫌隙骤生了。各部赤柬游击队分据山区不同地带,为生存而自祈多福,英萨利一部守住
了肥缺,是出产宝石的矿脉,他们早就垄断了泰柬边界的宝石走私与木材贩卖生意。英萨利
与波尔布特原是过命的交情,两家又是姻亲,波尔布特指派他占据那块洞天福地,自是信得
过他。然而英萨利绝非善良之悲,在当初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中,他起的作为极坏,故被
金边政府列为第二号“人民公敌”。没想到英萨利突然拥兵反水,背叛波尔布特,宣布向政
府投诚。
    势单力薄的第一总理那拉烈王子立刻接受,敦促父王西哈努克予以特赦,有意收为己
用。波尔布特那边则通过电台揭露英萨利侵吞了属于全党全军的财产,这恐怕不会假到哪里
去。但波尔布特已系人皆曰杀的恶魔,追随着他又有何盼头?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英萨利系甫去,其他各部军心浮动,波尔布特暴怒难已,经下令杀
害铁杆战友宋成全家,灭门之后还要用卡车来回碾压尸体,观者为之发指。不旋踵,各营相
继倒戈,并漫山遍野追缉波尔布特及其最后几个亲信喽罗,终于将其一网成擒。

    ⊙千夫所指

    柬埔寨民众对波尔布特恨不得食肉寝皮,国际社会早就有公审之议。这回连双方关系势
同冰炭的那拉烈和洪森都联名致函联合国,吁请设立一个国际法庭来公审波尔布特。联合国
首席法官当即表态,安理会或者联合国大会有权设立国际法庭,去审判波尔布特统治柬埔寨
时所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当时正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也表态赞成此议。
    这是有先例的,联合国曾先后设立国际法庭审理过卢旺达以及波斯尼亚的种族屠杀罪
行。没想到,中国力排众议,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姿态,强硬反对国际公审。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崔天凯说:红色高棉与波尔布特的问题是柬国内政,中国反对将波尔布特及其他柬共
领袖交由国际法庭审判。
    这时,人们便可发现,中国虽停止了对赤柬的大规模援助,但其影响力仍是不可磨灭,
北京放了话,那些对波尔布特恨得牙痒痒的红色将士,忽而转了口风,无意将波氏交给政府
了。他们在丛林里开了党内军内的公审会,波氏确实为恶太多,光是控诉他如何残害战友,
就可枪毙他十回了。中国只是不愿在国际法庭上被牵扯出跟自己有关的头绪来,却对波尔布
特的生死荣辱并不介怀,如果判他个斩立决,岂不更干净利索!
    于是,外间都以为波尔布特在被控诉清算之后,其肉身已被挫骨扬灰,万劫不复。没想
到,前不久又有一位深入山区腹地的记者见到波尔布特,他象一条被遗弃的丧家犬,衰颓苍
老,形单影只地在泥尘中踯躅。
    目睹此情此景,便可推知,曾有过中国秘密收容波尔布特传闻,是永无可能的了。中国
是否肯收留他且莫论,只怕首先是波尔布特自己是断断不敢前去投靠的了,因为他不是愚人
蠢伯,晓得最想要他闭嘴断气的是哪一家。
    追想当年,中国停止了对缅甸共产党的支援,缅共游击队即沦为种毒贩毒的山寇,而且
很快就开始出现内讧,你攻我伐,所走过的覆亡之路与今日的红色高棉极为相似。只不过,
缅共的反水部队突袭党中央,活捉德钦巴登顶主席是在1989年,他们也开了斗争会,控
诉一通之后,也没兴致取去他颈上的人头,而是用刺刀将他押过界河,将他扔给中国这边处
理,恍如从缅甸的历史上抹去了一个冗长的梦魇。那个日子就在中国的首都发生“六四”大
屠杀之后的半个月。
    德钦巴登顶最终仍得以流寓中国,为诞生于这块土地上的光辉理想而全忠全节,末了还
能赔上这把骨头为昔日的革命导师殉葬。而真正把毛主义付诸实践的波尔布特,反而失落了
终老于中国这个精神家园的荣幸。他已经沦落成为“人渣”,世人皆曰杀,却谁也不愿弄脏
了自己的手。
    于是,他只好永远在野村里如行尸走肉一般流浪,如同一个活标本,让人清晰逼真地看
到那个逝去了的时代。
世界军史集粹---攻克汉城


攻克汉城

        韩先楚于12月初回到志愿军总部,总结第二次战役的经验,研究下一次战役的有关问
题。几天来,他看了不少材料,了解到入朝作战后,美军连遭沉重打击,由进攻被迫转入防
御,由轻视中国军队到对志愿军产生敬畏。战局的变化,加深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之间
以及美国内部的矛盾。英、法等国抱怨美国被仁川登陆胜利冲混头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和
中国的军事力量。
    韩先楚特别注意美国军界的反应,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一些人极力鼓吹同中国打一场全
新的战争。他们叫嚷要封锁中国的海岸,轰炸中国大陆,在朝鲜战场使用台湾国民党军队,
并要国民党军队窜犯中国沿海,进行骚扰破坏,牵制中国的力量。
    有一次韩先楚对解方说:“美国人集体意识,整体观念不强,你看以杜鲁门为代表的战
争决策者,他们既不敢把战争扩大到我国境内,公开和我国宣战,又不甘心放弃霸占全朝鲜
的野心。最近还叫嚣要使用原子弹,企图进行原子讹诈,恫吓中朝人民。这一恫吓,没有吓
倒我们,反倒引起其伙伴国的震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和谴责。我们要
好好打一仗,教训教训他们。”
    从志愿军司令部掌握的情况看,敌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34万余人。前线集中五个
军,共13个师、3个旅、1个空降团,共20余万人,成纵深梯次配置,南朝鲜军在第一
线,美军等所谓联合国军在第二线。
    12月4日,志愿军总部收到中央军委两份电报。彭总,韩副司令等志愿军领导都认真
看阅了。
    第一份电报毛泽东谈了对朝鲜战争发展前途的看法和意见,他认为朝鲜战争可能速决,
也可能拖长,要至少准备打一年。
    彭总召集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等领导开会,研究落实毛泽东主席的指
示。彭总仔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根据敌我情况,第三次战役可考虑放在明年,(1951
年)二、三月份,因为敌人部署在第一线的兵力共20余万人,而我第一线兵力,加上人民
军,只有30万人。因接连两次战役,指战员们相当疲劳,急需休整补充。他认为后勤方面
问题较多,部队大衣多数未运到,42军连棉鞋都没运到。许多部队的棉鞋棉衣棉被多被敌
机投燃烧弹烧掉不少。粮、油、盐、菜运不到,供应不及时,部队伤病员增加。第三次战役
预计运输线比前两次战役延长两倍,西线兵站能用的汽车不过300辆,运输条件更加恶化,
总之问题很多,困难很大。(未完、待续)
    第二份电报是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问题,因为在第二次
战役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和第五军团胜利会师。人民军第一军团也加入了第一
线作战,这样与志愿军并肩作战的人民军已经有14个师,共计75000多人,为了两军有效
的配合,协调作战,中央军委在电报中指出:经中朝两党协商,决定成立两军联合司令部,
(简称联司,同意彭德怀为联司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在朝鲜前方的作战部队*志
司把首长们研究的关于进行第三次战役的意见上报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对朝鲜战场的
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已取得战场主动权,
迫敌暂时转入防御,在三八线与三七线之间构筑防线,有利于我歼敌。。。。。。
    毛泽东以军事家的眼光,看到美军主力在坚守汉城地区,其一部守釜山、浦项地区,在
两者之间,直至春川、江陵之线为南朝鲜九个师。这样志愿军不用走很远的路,就能找到南
朝鲜和美军作战,各个歼灭敌人。只要歼灭南朝鲜军全部或大部,美军就可能陷入孤
立。。。。。。为此,中央军委要求志愿军抓住有利时机,克服一切困难,不给敌人以喘吸
之机,于一月上旬发起第三次战役。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给了大家战略的眼光,清醒的头脑和作战的战略战术。
    为了靠前指挥,志愿军总部于12月中旬,迁至位于平壤东北的江东与成川之间君子里
的一座矿洞里,矿洞像座大宅院,比较隐蔽,大家再也不必为彭总的安全而成天担心了。
    彭总在君子里与他的助手们一起研究敌情,周密部署第三次战役,在此之前,他们曾考
虑了两个方案:一是不越过三八线,原因是部队太疲劳运输困难,物资严重不足,气候严
寒,敌人已在三八线筑起了深沟高垒,志愿军由山地运动战转入阵地攻坚战,还没有很好地
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决定暂不越过三八线为宜,二是考虑如能歼灭南朝鲜一师、第六
师、美第24师、骑兵第一师,或能给予歼灭性打击时,可以越过三八线,相机夺取汉城,
这样困难比较大。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不仅要求战役提前发起,而且不以三八线为界,用
军事打破敌人的政治阴谋,揭穿敌人放出停战谈判的风,搞假停战、真备战,以企图挽回败
局的图谋。
    在研究怎样打过三八线的问题时,韩先楚副司令和解方参谋长就军事工作谈了自己的意
见。洪学智副司令就军用物资供应谈了意见。
    彭总听了大家的意见,没有表态,他要大家继续考虑,以后再议。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家都在看情报,在作战地图上作标记,都在思考如何制敌的谋略,
在研究作战的具体问题时,彭总说:我们放弃过冬休整计划,因连续作战,部队异常疲劳,
兵员不足,供应困难,要千方百计克服以上困难,于除夕黄昏发起攻击。各部队要隐蔽行
动,保证攻击的突然性和成功率。以第50军、39军、40军、38军加6个炮兵团为右翼突
击集团,在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合下,于茅石洞至永平地段上突破,向东豆川里、汉城方向实
施主要突击方向的突击。
    为了加强右翼的指挥,决定在右翼成立“前指”。彭总说:“我去前指,指挥部队作
战。”“不行,不行!
    你是总指挥,怎么能离开司令部呢?”洪学智、韩先楚、解方不约而同的一致反对彭总
离开总部。
    “上一次是韩副司令在前指,这一次也应该轮到我了。”洪学智要求去前指,并做韩先
楚的工作,“老韩,你身体不好,你在家协助彭总工作,我去前面!”
    韩先楚听洪学智一说,急了,说:“不行不行,你分工管机关、后勤,任务很重,你不
能去。我熟悉部队,喜欢跟部队在一起,在前线一打仗病都没了,我习惯了前线工作,彭
总,让我去前面!”
    “好了,你们不同意我去,你俩也不要争了,我看洪大个子还是留下管后勤,前方后方
都很重要,韩先楚同志善于指挥打大仗、打硬仗,还是让他去前指。先楚同志,要注意安全
啊!”彭总一锤定音,结束了洪韩去前指之争。
    韩先楚只要有打仗任务,就待不住,他习惯上前线,习惯跟部队行动,习惯靠前指挥。
一确定他去“前指”,当晚他就带着作战处杨迪副处长,作战参谋等几个人的精干作战班子
乘吉普车赶到三八线附近的40军指挥所,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韩先楚到前指后,要杨迪立即通知梁兴初、刘西元、吴信泉、徐斌洲、温玉成、袁升
平、曾泽生、徐文烈等军长、政委到前指开会。
    在会上,韩先楚传达了彭德怀司令员对第三次战役的有关指示,讲了右翼突击集团的主
要任务,首先要集中3个军主力,消灭南朝鲜军第六师,再歼第一师,得手后向议政府发
展,相机夺取汉城。
    在谈到各军具体任务时,韩先楚表情严肃的宣布:
    梁兴初、刘西元同志率第38军(配属2个炮兵团),自楼岱至板巨里地段突破后,先
歼灭永平的敌人,而后以以一个师向东豆川里、纸杏里方向突击,协同第40军围歼南朝鲜
军第六师;以一个师占领七峰山、旺方里地区阻敌北援;另一个师进至报川以西,监视抱川
方面敌人。吴信泉、徐斌洲同志率领的第39军(配属两个炮兵团)
    由新岱至土井方向地段突破临津江后,军主力向上声洞、梧岘里、法院里方向突击,阻
击援敌、抓住汶山地区南朝鲜第一师;以张竭诚、李少元同志的117师为军的第二梯队向湘
水里、仙岩里方向实施迂回,并占领该地区,达到上述目的后,军主力协同第50军一个师
围歼南朝鲜第6师。
    温玉成、袁升平同志率领第40军(配属两个炮兵团),由峨嵋里至高滩地段突破后,
向东豆川里方向突击,协同第38军和第39军围歼南朝鲜第六师。
    曾泽生、徐文烈同志率第50军,由茅石洞至高浪浦里地段突破后,向皆木洞方向突
击,配合第39军歼灭南朝鲜第六师。
    “大家对自己的任务都清楚了吗?”韩先楚和以前一样,交代清任务后,习惯性问了大
家一句。
    “清楚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大声回答。
    “有甚么困难吗?”
    ”没有!”
    韩先楚知道困难还是很多的,但这时候困难再多再大,大家也不会提。于是他说;“困
难还会有的,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克服吧。”
    作战参谋们佩服韩先楚的记忆力,朝鲜地名不是“洞”就是“里”,既古怪又难记,可
是韩先楚没有看事先写好的作战计划,一口气说完了,说得非常准确,作战处杨副处长无须
补充甚么。
    韩先楚看大家没甚么意见了,谈了朝鲜人民军参战问题。他说:“人民军第一军团主
力,由开城地区向汶山地区佯攻,配合我右翼突击集团歼灭伪一师;他们另一部分兵力,于
海州地区警戒敌人,保证我右翼的安全。”
    为了让大家了解整个战场的情况,韩先楚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左翼突击集团的部署情
况,。。。。。。
    有人问及第九兵团的情况,他也做了解释。。。。。。
    在会上,韩先楚对各军如何完成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要抓紧时间做好战前
准备,他要求派出侦察分队进行敌情侦察。他要求抓一些“舌头”,查清江对岸敌人工事构
筑和地雷埋设情况,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
    为了帮助部队解决准备工作的问题,韩先楚深入到39军尖刀连,看到战士们纷纷表决
心,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情绪,他说:“我听了你们表决心的响亮口号,我觉得这还不够,我
想了解你们突破临津江的具体办法。”
    韩先楚问战士们:“战斗打响后,江上的冰被炸开怎么办?你怎么过去?江面上冰很
滑,你怎么冲过去?要是阴天,没有月亮,前面的冲过去了,后面的会不会走错路,怎样才
能不走错路?”
    。。。。。。
    尽管准备时间仓促,但各级领导重视,抓的很紧,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充分的。
    ?
    这次战役,重点打击南朝鲜军队是智者的选择。因为南朝鲜军、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同
美军是有矛盾的,南朝鲜军被包围,美军为自身的安全考虑,一般不会去管。在第二次战役
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美第三十八步兵团团长乔治·佩普洛上校率部在南朝鲜军的右翼,
按要求应与南朝鲜军一个师协同作战。佩普洛在指挥所里看到南朝鲜军一个团的兵力,正穿
过美军阵地溃逃。这个团所在的师已被志愿军打垮,师指挥官要他的士兵逃到美军守住的地
段,以便保住性命。美军团长向其师长凯泽打电话:“我们的友军(指南朝鲜军)一个团正
蜂拥到我防区,怎么办?”凯泽认为他的团长向他反映的问题没有价值,于是悖然大怒,厉
声斥责说:“你指挥他们,让他们到前面冲锋!混蛋,你懂吗!”
    南朝鲜军败逃,出现了缺口,为了堵住这个突然出现的缺口,美军指挥官把几天前才到
朝鲜参战的5000多人的土耳其部队紧急派往堵缺口(这一行动,后来历史学家马歇尔比作
是“用一个阿斯匹林药瓶的软木塞,去堵一个啤酒桶的桶口”)。土耳其人事先未得到情况
介绍,接到命令后就匆匆忙忙地投入了战斗。几小时后,传来土耳其人大获全胜的消息,说
他们与蜂拥而至的中国人的交战中,不仅守住了阵地,还抓了几百名俘虏。沃克听到这一消
息后,立即打电话给凯泽师长,要他派人去审讯战俘;以便向麦克阿瑟司令报功。美第二师
情报部门派人带着翻译去审讯战俘,这些战俘全都是南朝鲜的士兵,原来他们在逃遁时误入
了土耳其人的防线,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活捉。
    韩先楚要求各部队在战斗中,注意研究和利用美军与其他各国军队的矛盾。他说我们有
困难,要看到美国人也有困难,问题是谁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胜利就属于谁。
    12月29日,大雪纷飞,山林粉妆玉琢。这正是利用天气掩护作战的好时机。韩先楚要
通了志司电话,向彭总报告说:部队已做好准备,决定于31日黄昏发起总攻。第三十八
军、第三十九军均于16时40分实施炮火轰击,17时步兵开始攻击;第四十军于31日20
时开始攻击。步兵突破成功后,组织一部分炮兵渡过临津江,继续支持步兵纵深作战。
    他还向彭总报告,他随四十军行动,突破时,指挥所设在涟川西的仙游洞。
    彭总表示同意,并祝战斗胜利!
    各军将侦察人员侦察的敌情向韩先楚作了报告:临津江对面敌方重要地段构筑了大量的
新地堡,还有不少原来的旧地堡,江边、道口密布地雷,树枝上挂满串串拉雷,阵地前沿横
置屋顶形铁丝网,敌机白天不断巡视……看阵势,敌人企图以此阻挡志愿军打过江去,以便
放心过新年。
    多事的1950年即将过去,难以预测的1951年就要来临。美国人抱怨说:“在这该死的
地方过年,得不到欢乐,起码要得到休息,难道中国人是钢铁铸成的,他们也是要休息
的。”
    战争前的沉寂。在沉寂中等待,是最难熬的,天气又十分寒冷,在野外稍作停留,脚就
会冻麻木,何况有一些战士穿着单薄,有的人连棉鞋都没有。终于,盼望的进攻时刻来临
了。三颗耀眼的信号弹升上阵地的上空,志愿军的大炮愤怒了。一束束火光,一阵阵天崩地
裂似的轰鸣,震破了战场周围的宁静。成群的炮弹,暴风雨似的飞向事先计算好了的敌工
事,地垒,雷区、铁丝网阵地。顿时敌阵地成了一片火海……江南岸的土地在颤抖!敌人在
慌乱,惊恐中东藏西躲。
    军号声、冲锋的喊叫声,震荡山谷和野岭。
    “同志们冲啊!”冲过江去就是胜利!右翼突击集团在炮火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开始了
强渡汉城以北70来公里的临津江。
    这一段是临津江的中游,江面横在三八线上,宽100余米,被敌人夸耀为“铜墙铁壁的
临津江。”
    由韩先楚指挥的右翼突击集团第三十九军主力,于新年头一天的拂晓前,突入敌防御纵
深约10公里,有利地策应了第五十军的渡江;该军第二梯队第一一七师在师长张竭诚、政
委李少元指挥下,突破后立即投入战斗,向湘水里穿插前进,沿途打破敌人5次阻击,于1
日晨5时迂回到湘水里、仙岩里地区,打破了南朝鲜军第六师的防御,并割裂了该师与南朝
鲜军第一师的联系,由于一一七师未能利用有利地形控制东豆川至议政府的公路,以致对敌
第六师未能形成严密堵击。
    第四十军一一九师在师长徐国夫、政委刘光涛指挥下,于1日拂晓前出安兴里、上牌里
地区后,以一个连的兵力占领了东豆川里东山,切断了南朝鲜军第六师的退路。由于对战地
情况缺乏了解,又将该连撤回,从而出了缺口;由邓岳师长、张玉华政委指挥的第一一八
师,因遇敌人的顽抗,1日拂晓时才突破敌阵地。
第三十八军除以一部兵力于1日在射亭里地区配合第四十军攻歼南朝鲜军第六师外,军
主力向抱川地区的美军进攻,当日攻占新邑里,抱川的敌人被逼南逃而去。由翟仲禹师长、
李伟政委指挥第一一四师,向七峰山突击,虽坚持白天行军作战,但道路远而且难走,于1
日12时才占领七峰山,与第一一七师构成合围前,敌第六师一部乘隙南逃。
    第五十军主力在第三十九军协同下,于1日凌晨突破临津江,战至2日近中午时出粟谷
里、坡州里地区。汶山地区南朝鲜军第一师闻讯南逃而去。
    韩先楚与左翼突击集团进行了联系,部队进展顺利,歼灭南朝鲜军第二师两个团、第五
师一个团的大部及一个炮兵营,俘敌700余人,由于敌人患了“恐惧症”,多数部队不战而
逃,志愿军缴获的东西很多。
    人民军向韩先楚介绍了战斗进展情况:第五军团、第二军团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渗
透、迂回前进,战役发起后,主力越过三八线配合志愿军作战。
    战至2日,志愿军突入敌防御纵深15至20公里,将敌人防御阵地打乱。敌人开始全线
撤退。
    由韩先楚指挥右翼突击集团及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五军团向洪川、横城方向追击前
进。
    当第四十军第一批部队过江后,温玉成率领的军指挥所要随第二梯队过江,韩先楚知道
后,对温玉成说0:“我也随你们一起行动。”
    “韩副司令,你们前指先别急,等我们过江后,天亮以后你们再动也不晚。”温玉成劝
阻说。
    “这不行,部队过江了,突破三八线后情况很复杂,前指不能离开部队太远!”韩先楚
说完,转身征求杨迪的意见。“杨迪同志,你说我们现在走呢?还是等天亮后走!”
    没等杨迪回话,韩先楚补充了一句:“还是现在走吧!”
    韩先楚刚要上吉普车,第四十军侦察处处长郑需凡气喘吁吁地跑来说:“韩副司令,再
等一等,现在不能走!”
    “为什么?”韩先楚急切地问。
    “前面地雷还没有排除完,我们榴弹炮营一辆车触了雷,遭受了损失!吉普车太危险,
一定要等排了雷再走!”
    韩先楚看了一下表,已是凌晨2时了,便急切地说:“等一等,要等到什么时候?”
    “工兵已经上来了,等他们排完雷,你们就走。”郑处长解释说。
    “不能等了,杨迪同志,咱们走,”韩先楚边说边要上车。
    “为了首长安全,韩副司令,我不能让你走!”郑需凡边说,边急步走到车门前,伸开
两手挡住车门。
    韩先楚熟悉郑需凡,他工作认真负责,他认定的事,不以充分的道理说通他,你发火他
也不听你的。于是,韩先楚只好耐心解释说:“部队已经突破三八线,战场情况千变万化,
不能中断指挥,前指要跟上。再说,现在已经两点多了,天一亮敌人会派飞机来,那就不是
一个危险了,天上,地下两个危险,现在只有一个危险,你说现在走安全。还是天亮后走安
全呢?何况,不一定能碰上地雷,你说哪个安全?
    ”郑需凡被说服了,忙说:“首长说得有理,不过可以稍等等,我要工兵加快排雷,天
亮前,保证你们安全前进。”
    韩先楚听到江对岸激烈的枪炮声,更加按捺不住了,谁也挡不住,他登上吉普车就要
走。
    杨迪和辛参谋见首长已上了车,也急忙跑上车。
    车子开到江边快要到大桥时,车队周围不断发生地雷和炮弹的爆炸声。韩先楚鼓励司机
说“不要慌,沉着向前开。”
    车子过桥时,又突然听到后面巨大的爆炸声,过了桥的车子,都自动地停下来。
    不一会儿,杨迪跑来向韩先楚报告说:“首长,我们的电台车,还没有上桥就触了
雷。”
    “我去看看。”韩先楚边说,边要下车。
    “首长,你别回去,我去处理好了。”杨迪说完,转身就往回走。
    韩先楚深情地对温玉成说:“老温啊,我要回去看看,我们一起来前指工作的,同志们
负伤了,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
    韩先楚对于自己的安全很少考虑,可是当他听到身边工作人员的车子出事了,他不去看
看,怎么能安得下心呢?他急忙赶到出事地点,对负伤的同志作了安慰,立即派人送往后方
进行救治,尔后才继续前进。
    拂晓前,韩先楚率领前指到了东豆川北山,将前指安排在一座庙宇里,继续指挥作战。
    前指很快和各军沟通了联系。各军的情况不断报到了指挥部:
    第五十军在高阳地区,歼英军第二十九旅一个步兵营及一个坦克中队,缴获和击毁敌坦
克31辆。
    第三十九军在议政府西南回龙寺与美第二十四师一个团遭遇,歼敌一部,后又在议政府
以西釜谷上里地区歼英军两个连。
    第三十八军、第四十军于议政府以南歼美第二十四师一部。
    韩先楚向彭总报告战斗进展情况后,从彭总那里了解到左翼突击集团的第四十二军主力
和第六十六军一个师,分别由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向洪川方向追击敌人。人民军第二、第
五军团则继续向洪川、横城方向截击南逃的敌人。
    韩先楚说:“没想到敌人的坚强阵地没起多大作用,在我先头部队的手榴弹和冲锋枪的
猛烈袭击下,敌人如丧家之犬,丢下大批辎重,过年用的牛肉、鸡鸭、烟酒、水果等,狼狈
南逃。”韩先楚关心地问:
    “彭总,我是不是派人送点食品给你们补过新年?”
    “不要了,等战斗结束了,我敬你一杯。其他东西不要,给我留两包烟就行了。”彭总
高兴地笑着说。
    第三次战役开始后,敌人受到严重打击,溃不成军。后来美第八集团军李奇微说:“敌
人的攻势在除夕黄昏时开始。那一夜,南韩的第一师和第六师的败讯,不断传到我的指挥部
来。在元旦拂晓时刻,我乘吉普车,去找他们溃退的部队,想阻止他们往后冲。在汉城北几
里路的一个地方,我碰到了第一批败兵,他们想尽快逃到汉城去。我发现他们把武器扔掉
了,只有几个人带着步枪。我把吉普车横在路中心,阻止这股人流,尔后想找他们长官来。
以前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没想到要设法阻止一支败军,就等于要拦住一次雪崩一样困
难。”
    对于美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的败退,南韩人也有详细的描述:“联合国军士兵扔掉了所
有重炮、机关枪等重武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挤得连个小孩子都不能再挤上去了,
甚至连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此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如何把来得凶猛的可怕的敌
人,甩掉几英里。于是,他们只顾拼命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狂’蔓延开了,扩大开
了。”
    韩先楚在作战地图上作了各种标记。他不仅要了解自己指挥的右翼突击集团各军的进展
情况,还要了解整个战场包括敌人的情况。从早到晚电话、电报不断。
    4日,第五十军及第三十九军的一一六师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进占了汉城。
    这时,敌人仍控制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口,对志愿军造成威胁。如果志愿军乘胜继续追歼
逃敌,逼退汉江南岸的敌人,这样不仅能巩固汉城,而且可以奇取金浦、仁川等要地,对以
后的作战有利。韩先楚根据彭总的指示,令第五十军于4日晚迅速渡过汉江继续尾追敌人。
    第四十军除以罗春生师长、张海棠政委指挥一二0师配合五十军作战外,军主力和第三
十八军、第三十九军在汉江北岸休整3天,以利再战。
    人民军第一军团除以一个师担任汉城守备外,主力渡过江去抢占金浦机场和仁川港。
    左翼突击集团与人民军第二军团、第五军团合力歼灭横城、洪川的敌人。
    战至5日,第五十军与人民军第一军团渡过了汉江,继续向仁川、金浦、水原方向追击
前进。第五十军于第二天、第三天在果川、军浦场歼灭美、英军各一部,并占领了水原、金
良场里。人民军一军团于8日进占金浦、仁川。
    左翼突击集团进展也比较顺利,渡过汉江、昭阳江后继续追歼逃敌。
    战至4日,第六十六军攻占洪川;第四十二军进占阳德院里、东幕里;由苏克之师长汤
从烈政委指挥的一二四师于6日,在梨木亭地区歼美军第二师一个连,该师另一部于7日进
占砥平里;第四十二军另一部于8日,占领了杨平、骊州、利川等地。人民军第二、第五军
团于6日和8日,先后占领了横城、原州地区,并继续向荣州追击敌人。
    这时,敌人已完全退至北纬三十七度南北的平泽、安城、提川、宁越、三陟等一线地区
观望战局的变化。
    这时,有人向彭总提出:第一、二次战役应该乘胜追击敌人,却没有乘胜追击,这次敌
人速退,我应速进,不乘胜追击,没见过这种打法。有的人说,美国人有从朝鲜撤走的打
算,我们应乘胜把敌人赶下海去。
    彭总针对一些人轻敌速胜的思想,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指出:敌人靠机械化
逃跑得快,我却以徒步追击,不易消灭敌人。这一次,几个军追敌六七十公里,也没有追歼
到应歼的敌人。我战线迅速南伸,运输线延长,虽初步恢复了铁路运输,由于敌轰炸、破
坏,我人员、物资输送仍很困难。我入朝后连续作战,严重减员,部队十分疲劳,急需补
充,战略预备队不能立即参战,这就限制我们的战役追击。再说朝鲜的地理特殊,山川纵
横,港口很多,海岸线长,东西海岸线都可以登陆,如我长驱直入,一旦敌人乘我后方空虚
而重演仁川登陆,那正好中了敌人的计谋。
    彭总并严肃指出:以我判断,敌有诱我南下,从我侧后登陆,夹击我军的可能,我意从
现在起,停止追击。
    志愿军总部的几位首长本来认识一致,听了传达彭总的指示后,都同意彭总的意见。
    韩先楚一直随部队在前线。他率前指1月5日进入汉城后,人们在狂欢他却十分冷静,
他认为还不是欢呼最后胜利的时候。他把汉城防卫的任务交给了人民军,下令攻占汉城的部
队渡过汉江,攻占仁川港口和金浦机场。当追击部队到达三七线附近时,他立即下令停止追
击。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员,他要掌握和贯彻总部的总的战略方针,就是彭总制订的“稳进”
方针。
    韩先楚非常了解自己部队的情况。经过连续作战,部队伤亡严重,光一一六师两个团就
伤亡1000余人,一一九师一个团伤亡300多人。伤亡的大部分是部队骨干,一些团、营、
连已无攻击能力。部队很疲劳,困难很多。过了三八线,由于敌人的欺骗宣传,群众跑了,
粮食和生活用品都藏了起来,部队吃、住都很困难。战士体力减弱,病员增加,行军途中出
现不少三五成群的掉队人员。粮食严重不足。因敌人逃跑时,破坏道路、桥梁,炮兵跟不上
步兵,不能支持步兵作战。三八线以南,敌人埋设了不少地雷,经常发生触雷事件。一些部
队虽然在汉江北休整了3天,但没有得到什么补充。……上述情况,韩先楚如实地向彭总作
了报告,并建议结束第三次战役。
    韩先楚得到彭总指示后,于1月8日,在汉城正式宣布结束第三次战役的命令。
    经过7天8夜的连续进攻,部队突破三八线,前进80至110公里,中朝部队共歼敌
19700余人,将敌人赶到三七线附近,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人在联合国玩弄停战阴谋及
固守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推
动了祖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活动的持续高涨,同时,更加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及厌
战情绪。
    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伤亡8500余人。

    (完,本文有删节)
    (该文选自《百战将星》--韩先楚第五章第四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
版)
世界军史集粹---【共和国参加的第一场金融决战】


【共和国参加的第一场金融决战】

    ◇贵干◇
    香港战云密布,各路英雄云集香港,即将大开杀戒。我这几天天天观战。最好的朋友刚
飞到克里夫兰也顾不上找他了。
    香港这场大战英雄荟萃:索罗斯亲自到港督战,中国由朱榕基批准增调100亿美金南
下香港助战,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该批中资已经进场,港府一连数天每天百亿港圆在股票市场
狂买托市。恒生指数期货指数市场两军壁垒森严,周五就要见分晓。而这仅仅是第一仗。
    这是香港港元保卫战以来第一次双方真正短兵相接战斗。也是香港和炒家你死我活战略
决战的第一幕。惊心动魄,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大战。
    索罗斯当年枪挑英国,阻击英镑,自己狂赚10亿美金,而英国政府最后被迫在交易所
里交枪投降,英国财政部长含辱辞职。当年的大战也是象今天这样拉开战幕。
    马来西亚一夜之间货币贬低百分之几十,几十年辛辛苦苦积攒的几百亿国家财富几个月
不到突然化为乌有,元首马哈蒂尔一连数月跟神经了似逢人便破口大骂索罗斯,那场决战也
是在交易所开场收场的。
    网上看到索罗斯预言中国经济98年崩溃,我还没有核实,哪位朋友知道出处告诉我一
声。我是学MBA的,我看了不少有关几个甚至一两个糟糕的管理决策就毁掉一个欣欣向荣
的公司案例,国家总的经济管理道理也一样。所以这段时间我很担心。朱熔基无疑是一位天
才,但整个中国的行政管理阶层跟朱先生比差得太远。而即使是朱先生,也非常缺乏金融保
卫战的经验。放眼欧,亚,加拿大被枪挑落马的财长总理们并不都是庸才,金融之战除了几
个关口是个人力量的角力之外,更多的是国家力量的总体战。
    这是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次遭遇的没有飞机大炮的围攻,纷飞的不是炮火而是金
钱,战场不在大陆而意在大陆,除了不流血之外,这场大战的残酷性不下于任何战争,共和
国一旦失手,十三亿国民的生活将倒退十年二十年。不可忘记,英国的民族英雄邱吉尔力拒
纳粹,可他老先生的金融政策让英国人元气大伤;遭索罗斯阻击后,英国至今仍然没有恢复
过来。
    好在索罗斯也有失手的时候,但到目前为止,他还从没有打过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他
犯小的错误,可大的战役,他每击必中。
    我这几天每天都估量,我们跟他的对战,赢面多大。
    大陆参战前,我的估计是赢7输三,中国第一批100亿美金南下出击香港,我心一
沉,估计改为胜六败四。问题是第一步迈出后,要收脚就要更大的智慧和胸怀勇气。而金融
跟政治相搅后,大多凶多极少。
    孙子说:两军战,先算于庙,“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
算少也。多算胜少算。”即庙算多者胜。多算胜,少算不胜。那我们的庙算到底是多还是少
呢?
    中国整个银行系统实际已经破产,坏帐高达30%-40%,有的已经过了50%,但
只要继续滚动,就有望救活。而现在中央因为政治原因,决定死保香港,如果不说是着坏
棋,也可以说是兵行险路,让人捏了一把汗。
    97香港回归前后,中央决定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指令中资大力进军股市,动用数百亿
美金人为托住香港股市。我看那一仗中资各机构有笑有哭,但总的来说输的多赚的少。君安
证卷在恒指交易中巨额亏损就是一例。
    这次流年不利,危机四伏。中央最高层再次决策捍卫香港并直接参战,看似没有区别,
而实际上这跟以往完全不同。浏览世界各地报刊,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的战略含义。
而我断定索罗斯肯定嗅出了其中的意义,而他并没有任何胆怯犹豫的迹象。以前在股市楼
市,中资虽然参战,但只是阻击战,运动战,这次加入战团,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决战。鱼
死网破,你死我活,前所未有。
    我连着两个学期在学校的外汇交易模拟赛中打败了我所有的同学,美国人,欧洲人,日
本人,连夺两个学期的冠军。我的体会是,金融战场上,你没有敌人,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
己。若你可以控制风险,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则几乎没人能奈我何。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总体决战已经开始,8月恒指是先锋对战第一仗。整个决战将有四到
六个来回。但打到一半,胜负应该就很清楚了。华通俊彩星驰,高手如云,我非常希望有几
位网友抽空关心这场血战,定期跟各位通报。30日我将按日程出行,可我脑子里现在的图
象,尽是南韩被IMF金融拯救方案大力挤压后,倔强的南韩人脸上无奈和愤怒的表情。失
业,示威,主权大量流失。他们一样有一个才高八斗的财政部长,可又怎么样呢?
    这场大战,不管你关不关心,或懂不懂金融,它都跟你我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套句老
话:这场3-6个月的金融大战,肯定关系到香港,也很可能关系到大陆十三亿苍生的气
运。
    天佑中华!
世界军史集粹---关于所谓"东土耳其斯坦"的一段历史


关于所谓"东土耳其斯坦"的一段历史

    作者:散宜生
    历代的封建王朝,为庆祝天下升平,常会召集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来京献歌献舞。例
如,隋唐时朝鲜、缅甸和西域诸国曾多次“献乐”。唐太宗“著令者十部,一曰燕乐,二曰
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
康国。①”十部乐里,除了头三部,都是“外”来的,特别是从今天的新疆地区来的。奏这
种乐,才显得出中央帝国的威风:江山一统,四海清晏,所谓「万国衣冠拜冕旒」是也②。
    毛泽东的当代红朝也不能坏了规矩。1950年10月3日晚,在“新中国”成立一周
年之际,老共召集158名少数民族代表,举行向中央首长“献礼”大会。代表们穿戴着本
民族最隆重的衣冠,向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献上本民族最珍贵的礼物。献礼之后,西南各民
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延边朝鲜族文工团和内蒙古文工团等还表演了歌舞。
    当然,共产党搞的是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即便是旧典礼,也要有点新创造。所以“献
礼”的地点选了中南海怀仁堂。辽太祖阿保机与唐末枭雄晋王李克用结为兄弟,慨叹说“怀
此仁人”。清廷用作殿名,本是征召天下贤人之意,应是接见儒生文官之所。封建帝王是决
不会在“怀仁堂”演戏的。
    老毛则坐在怀仁堂里看得津津有味。他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
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③”柳亚子遵命即席赋《浣溪沙》一首④。老毛却没有当
场挥毫,要到第二天他才“步其韵奉和”。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
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赤县”就是中国,战国时就有人称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一唱雄鸡天下白」,化
自李贺《致酒行》的「雄鸡一声天下白」。“万方”的“方”,用其古意,指中国周遭的氏
族。我们现在常说的俗语“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易经》中的原文其实是「方以类
聚,物以群分」,是说习俗相近的氏族会纠合在一起,也只有同种的动物才会成群⑤。上古
之时,个人微不足道,属于什么氏族才是重要的。“于阗”在汉代是西域国名,后来是新疆
的一个县,为方便汉人认字读音,如今已改名为通俗的“于田”。
    老毛说「万方乐奏」,即已包括了在词里代表新疆的“于阗”,那为什么还要特地把
“于阗”再另外强调出来呢?艺术上的原因,是因为柳亚子在词里拍马,他下阙的首联是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这“阗”字是韵,毛泽东既然“步其韵奉和”,则
非用不可。巧的是当晚就有新疆文工团,柳亚子又为自己的词作注提示说,“新疆哈萨克族
民间歌舞有《圆月》一歌”,主席不用“于阗”岂不傻了?
    而更巧的是,在政治上,老毛要统一中国、“团圆”五亿各族人民的一大障碍,恰恰是
在新疆。当时虽然西藏还未“解放”,但以中国的实力,打下西藏当无问题。事实上,第二
野战军已经完成昌都战役(同年10月6日至20日)的准备工作,几天后就要消灭藏军主
力,并迫使西藏嘎厦政府接受和谈条件。可是新疆的“东土耳其斯坦”问题,却不是光靠武
力能解决的。这里牵涉到中国的老大哥苏联。毛泽东刚在前一年的党生日纪念文章(《论人
民民主专政》)里宣称了“必须一面倒”,在冷战中义无反顾地倒向苏联一边,怎能马上就
与斯大林翻脸?
    老毛和柳亚子早已入土为安。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在毛泽东为“大团结”而志得
意满之时,柳亚子特地提到哈萨克族,是否是“别有用心”;而老毛的「万方乐奏有于
阗」,是否带有作出政治保证的言外之意。
    所谓的“东土耳其斯坦”,是四十年代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在新疆的武装割据,地盘大致
在今日新疆西部的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中国史书称之为“三区革命”,一厢情愿地讲:新
疆西部伊犁、塔城和阿山(现在的阿勒泰地区)三行政区的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手拿武器奋起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如今新疆分裂主义者要重建的“东土耳其斯坦”成了
北京的头痛问题,人民日报是不敢再这么说了,否则共产党岂不成了领导叛国的党?当然,
中国反对中华民国的武装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叛国”行为。不过,“东土耳其斯
坦”虽然确实是共产党煽动的,与中国却是关系不大。
    先总统蒋公于1943年末派中央军进驻新疆之前,当地的土皇帝是盛世才。由于地理
位置和俄国在新疆的历史影响,盛世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亲苏、联共的政策,允许
苏联在新疆宣传共产主义和开采资源。苏联则派红军帮盛世才打内战,消灭了与他争夺新疆
的马仲英回民部队。盛世才甚至让苏军以抗日为名,进驻新疆东部重镇哈密,扼守进疆要隘
星星峡,以阻止国军进入新疆。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8日,中国中央作出“打通国际通道”的决
定,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两万多人,组成西路军,从宁夏进军新疆,就是看中
了盛世才的“左倾”。在宁夏、甘肃的马家回民骑兵截击下,西路军后来全军复没,留下一
段毛泽东是否借刀杀人清除张国焘军事力量的党史疑案。西路军残剩的七百余人,逃到星星
峡后,得到苏军的救济,才存活下来。当时在苏联的陈云,赶往星星峡,代表中国中央迎接
西路军,并把残部带到乌鲁木齐(当时称迪化)。以后这些人又从苏联绕道回到陕北。从这
段公案,也可以看出盛世才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
    但是德国才向苏联开战,盛世才立即翻脸,毕竟苏联的势力对他也是个威胁。陈云到乌
鲁木齐后,成立了中国驻新疆办事处。毛泽东立即将弟弟毛泽民派去那里工作。当时中国还
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苏联站在哪一边,是党内斗争致胜的必要条件。与苏共联络的要害
部门,自然要有亲信参与。盛世才变色,倒霉的是毛泽民,做了中国的烈士。
    苏联当时自固不暇,盛世才靠不上了,这就给了老蒋经营新疆的机会。1943年11
月,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司令李铁军率部下三个师开入新疆。在哈密他们曾一度与苏军对
峙。斯大林不能在这时得罪盟国,只得忍气退兵。作为报复,他也同时撤走了在伊宁(当地
人称Kudlja)
    支援中国抗战的空军训练人员。
    北极熊当然不是这么容易打发的,一旦欧洲战场上形势好转,立即还以颜色。而蒋公在
中央军尚未接管边防、新疆人心未稳之际,即于44年9月召盛世才去重庆担任农林部长,
也为人留下可乘之隙。
    当时,美国援助中国抗日的物资,要靠飞机艰难地越过喜马拉雅山脉,才能送到重庆政
府手里。掌握了新疆,蒋公以为获得了接受美援的陆上通道。美国第一批满载军火的五百辆
卡车,9月从波斯湾出发,计划在12月初驶达伊宁。但是,俄国人同意吗?
    这一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即44年11月7日,伊宁爆发以哈萨克族牧民为主的暴
乱,宣布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民族军玩了个调虎离山计,先在伊宁东面
百余公里的尼勒克县闹事,调出国军的伊宁守备团。守备团平定了尼勒克的暴乱,却发现老
家被抄,伊宁城落入民族军之手,只剩飞机场还在国军手里。
    飞机场的苏军训练人员早已撤走,同时苏方也断绝了航空汽油的供应。中方飞行员无法
把苏联援助的飞机飞回内地抗日,因此留下了一批部队看守。他们感到伊宁形势紧张,不待
上级指令,就在机场周围筑了四十来个碉堡,内置飞机上的机枪。这些机枪射速高,射程
远,子弹穿透力又大,民族军一时对之无可奈何。守备团和从附近赶来增援的两个营退入这
个据点,再加上出城逃避种族屠杀的三千回汉平民,这样就开始了“三区革命”中最惨烈的
一章——历时三个月的伊宁机场保卫战。
    按理讲,机场在国军手里,只要处置得当,一面空投军火粮食,一面调动足够的兵力驰
援伊宁,事情尚有可为。但是接替盛世才主管新疆事务的朱绍良,不敢让部队远离乌鲁木
齐,强调与苏联和谈。苏联自然推得一干二净,尽管谁都知道,许多“东土耳其斯坦共和
国”的要人,叛变前为提防驻军的明捕暗杀,就是躲在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内。而民族军的前
线总指挥波里诺夫·伊万·格乌科维奇,干脆就是苏联派过来的红军少将。
    直到老蒋急调甘肃的马家回民骑兵第五军进疆,才有大部队向伊宁进发。这时已是45
年1月,伊宁暴乱已扩展到塔城和阿勒泰,新疆西部已陷入民族军之手,穿行于天山北麓的
从乌鲁木齐至伊宁的公路也被民族军切断。
    民族军占据险要山口,一师援军被睹在精河-乌苏一线。地形狭窄,部队施展不开,谢
霆锋师长决定出奇兵翻过天山绝顶下伊宁。北疆苦寒,国军准备不足。这回可不是光绪元年
(1875)左宗棠征讨阿古柏收复新疆。那时英国人不愿让俄国势力进入南疆威胁印度,
他们从银行拿出钱来,请湘军子弟们皮袍的穿穿。国军只有一件旧棉袄。靠洋镐敲冰,圆锹
铲雪,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没有燃料,吃的是冻成石块的面包,连热水都喝不上一口。
冰雪茫茫,何处是伊宁?
    同时,民族军也加紧了对伊宁机场的围攻。白天是当地人,夜晚则有苏联哈萨克共和国
的正规部队。炮火轰毁了机场的跑道,运载物资的飞机无法降落,只能改为空投,但在民族
军的炮火下,只有很少一部分落到守军手里。将士虽有死守到底的决心,反正投降也是被人
练马刀,无奈血战八十七日之后,弹尽粮绝,机场终于被攻破。叛乱发生时远在乌鲁木齐、
自愿空投伊宁指挥战斗的国军师长杜德孚,拔枪自戕。五千军民,玉碎伊宁。
    另一方面,谢霆锋的援军在天山顶上冻死冻伤,减员近半,也撑不下去了,不得已退回
精河。到这时候,国军和民族军,已成对峙局面,一时谁也吃不了谁。
    哈萨克族的叛乱之所以未能蔓延全疆,一是别的民族,包括人口较多的维吾尔族和回
族,卷入不深;二是叛乱的共产党色彩,引起了哈萨克本族的伊斯兰热忱分子的不满,“东
土耳其斯坦”忙着处理自己的内部问题。比如哈萨克传奇人物乌斯满,先是参加了叛乱,一
旦发现“三区革命”实际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卡斯米等的共产党倾向,就立即退出并协助国
军作战。东部一些地区的动乱,也被国军很快压了下去。
    王震率领解放军进疆后,配合“三区革命”的部队,围剿乌斯满,捉住后安了个“土
匪”的罪名枪毙了。这也是一笔传奇。十年后,还以这段故事为蓝本,拍了部电影《沙漠追
匪记》。
    在“三区革命”中被杀害的汉族平民,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一般的估计是在二万
至七万之间。
    朱绍良处置失宜,被蒋公调回内地。接手治疆的张治中,遇上了不利的国际形势。二战
胜利后,苏联气焰正盛,何人敢撄其锋?老蒋要打内战,也没有足够的军队派赴新疆。张治
中让步,愿意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另一方面,一个独立的“东土耳其斯坦”,势必被
人看作苏联的傀儡,国际影响不好,苏联也有顾虑。再说,“建国”最力的,多是泛突厥主
义者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这对苏联的中亚各共和国也是个不稳定因素。德军入侵时,斯
大林把伏尔加河流域一千多万非斯拉夫人迁到中亚,胜利后却不许他们返回故土。为了防止
骚乱,从48年春季开始,当局重新收紧了大战时为收买穆斯林人心、征召突厥族当兵而施
行的较为宽松的文化、宗教政策。因此苏联要求“三区”摘下“东土耳其斯坦”这块招牌,
将独立改为自治。两方谈判的结果,是成立联合政府,但又因人选问题而屡次分裂。最后是
“三区”和苏联所能接受的包尔汉(原籍苏联,归化中国)任新疆省主席,但“三区”始终
保持着自己的政府和军队。1949年9月,包尔汉和国民党的警备司令陶峙岳在乌鲁木齐
宣布起义。“东土耳其斯坦”这烫手山芋,扔给了共产党。
    从毛泽东的这首《浣溪沙》看,老毛对统一全国、把西南西北边陲地区置于中央的控制
之下,是充满信心的。就在十一国庆这一天,仁川登陆的美军越过三八线,平壤危急。第二
天,10月2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宣布将派军队入朝作战。老毛后来曾说:中国革命胜
利了,但是斯大林对中国是不信任的,认为中国领导人是南斯拉夫铁托式的民族主义者,朝
鲜战争一打,才相信了我们确实是国际主义者。既然承认中国是国际主义者,斯大林倒也相
信中国能够尊重民族自治的原则,何况中国自愿出头为苏联顶杠,出兵保卫本是苏军解放的
北朝鲜,苏联总要给几分甜头吧?在五十年代初的中苏蜜月期间,苏联倒是没再捣乱,让北
京顺利接管了“三区”。
    民族军则被编为解放军第五军。51年春季,第五军被调到东北任入朝后备部队,中国
当然没放心到让他们真的与美国人干仗。军队调离后,王震立即放手捕杀“民族主义分
子”。抓曾任联合政府省主席的麦斯武德时,一案就牵连了三千人。各族上层人士被消灭殆
尽。第五军后来也被撤销番号。包尔汉则被调往北京中央政府任闲职,离开了新疆。只有曾
是“东土耳其斯坦”要员的赛福鼎,稳坐象征性的新疆自治区主席的宝座,直到年迈退休。
    新疆西部,历来多事。干隆二十年(1755)清廷进军天山北路,杀绝准噶尔蒙古部
落。那是真正的杀绝。当反抗已经停止,青壮男子已经死完,除了远遁中亚的少数人之外,
只有妇孺老弱被打散在边界的草地时,清军驻伊犁的将军兆惠,派兵一块草地一块草地剿,
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杀得一根蒙古毛都不剩。这期间,清军与哈萨克也有过冲突。金庸的武
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里,就有红花会好汉帮助哈萨克人抵抗清兵的故事。干隆二十七年
(1762),清廷置伊犁府统辖全疆。后来左宗棠击败阿古柏,俄国被迫退还伊犁,光绪
十年(1884),清廷设新疆省。这两次大的战争之间,天山南北中小叛乱不计其数。
    在本世纪,除了44年至49年的“东土耳其斯坦”之外,前有三十年代被盛世才、马
仲英镇压了的在喀什(当地人称Kashgar)的另一个“东土耳其斯坦”,后有196
0年中苏交恶时大批边民外逃的事件。69年8月13日,在中国于东北珍宝岛伏击了苏联
边防巡逻队之后五个月,苏军在塔城边境如法泡制,以一个营的兵力伏击中方一支排级巡逻
队,副连长杨政林以下三十八人全部罹难。去年,伊宁又因宗教问题发生动乱。
    目前在新疆,中国并不担心外部的入侵,但是,棘手的民族问题,却有越演越烈之势。
文革中笔者流浪新疆时,曾去哈萨克牧包作客。一眼望去,牧民的生活好得很。当然我没有
长住,观察未必准确,但以江南鱼米之乡的标准看来,那从地毯堆到包顶的绸缎被子,是很
值一点人民币的。
    他们似乎没什么可抱怨的。而且共产党的教育好象也很成功。读过书的孩子能说一点汉
语,姑娘们跳舞时唱的是当时流行的一支改编了的新疆民歌:“喀喇昆仑冰雪封,哨卡设在
云雾中,山当书桌月当灯”——下面不是和漂亮的哈萨克女郎谈情说爱,而是怎样学习毛主
席著作。但是一交谈,我就惊异地发现,他们和我们汉人真是很不同的——他们没有“我是
中国人”的自觉!他们最大的抱怨是如今边境被封锁了,他们不能去“那边”放牧。对于当
时的我,这是“叛国投敌”;但听哈萨克牧民道来,却似乎是被剥夺了祖祖辈辈素来享有的
天然权利。他们确实是“万方”中的一“方”——氏族的荣誉高于一切,国家的概念则空洞
不可理解。
    这还仅仅是新疆。我们还没有说到西藏的问题。那可以又是一篇历史上无数恩恩怨怨的
大文章。当年毛泽东要柳亚子作词“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今天,各族人民是否真如柳先生
所说,亲如弟兄姊妹而群舞翩跹?
    要真正解开民族间的恩恩怨怨,互相理解和尊重,大概是唯一的道路。真正的尊重,应
该是以别人所理解的尊重方式尊重别人。毛泽东或许认为,让少数民族代表向中央首长献旗
献礼,是对这些民族的最高尊重,但是别人也这么认为吗?毛泽东是汉人的红朝太祖,但在
新疆土著和藏人的眼里,是否就胜过了真主和达赖?为了迎接藏族的法王,清廷还能把皇家
府第雍和宫改为喇嘛寺。达赖上北京“入觐”时,毛泽东却教导他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⑥。让达赖住什么招待所,而不是雍和宫,已是失策,你居然还要宗教领袖改变信仰?
    不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中国领导人,要是当时也有辽太祖阿保机那样的对异族人
“怀此仁人”的修养,我们就看不到这场在“怀仁堂”里唱山歌、跳大神的好戏了。

    【注释】

    ①〔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②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见《唐诗三百首》七律卷。
    ③毛泽东的话录自马连礼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济南)。注意:“亚子”是柳亚子的字,不是名,因此毛泽东可以称其为“亚子先生”。
    ④柳亚子原词为:“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
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
尔!”「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
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⑤《易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传统
的说法是“方”即是“道”,道相同的人才聚在一起。这解释有点勉强。较新的解释是
“方”为“人”之误,因篆文字形相近而相混。这说法证据不足。笔者认为“方”还是直截
了当地解作“氏族”为好。
    ⑥Tenzin Gyatso (DalaiLamaXIV),,Hodder&Stoughton,1990,London
世界军史集粹---国产战机傲蓝天


国产战机傲蓝天

    访歼七E飞机总设计师陆英育
    本刊1997年4月号和1998年2月号,曾先后报道了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从亚音速的歼教五换装超音速的歼七E的喜讯,引起读者很大兴趣。歼七E飞机总设计师陆
英育同志在以下这篇专访中,介绍了国产歼七E飞机的研制情况。
    1998年新中国伊始。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
飞行表演队的双机、4机、6机编队表演的精彩镜头。人们在惊叹"八一"飞行表演队高超的
驾驶技艺的同时,也对新露面的国产新型歼击机歼七E的良好性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
此,笔者访问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歼七E飞机总设计师陆英育。
    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的陆英育,一直从事于歼击机的设计工
作。3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歼五系列、歼七E飞机总设计师陆英育。一直从事于歼击机
的设计工作。3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歼五系列、歼七系列飞机的设计改型工作,从19
78年歼七E研制立项后,作为总设计师,他主持歼七E飞机的设计工作。可以说,他对歼
七E,了如指掌。
    陆芟育首先向笔者介绍了歼七E飞机的研制背景。
    80年代后期,中国人发解放军空军根据现有装备情况和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提
出了对歼七II飞机进行改进的设想。主要要求:提高飞机中低空机动格半能力,增大续航
时间,缩短起飞滑跑踉,增加空对地火力,在未来电子战环境中有一定适应能力。并要求改
进后的飞机仍保持价格便宜、机动活和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歼七飞机是我国航空工业于60年代初期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13飞机,首先由
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仿制成功的机种。1964年以后,歼七飞机转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生产。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一种原型的基础,循序渐进,改进改型成功了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飞
机,实现了一机多型,形成了歼七系列。成飞公司先后试制了歼七I、歼七II、歼七III
(与成都飞机设计所合作研制)、歼七A、歼七B、歼七M、歼七MG、歼七E等。
    歼七E是在歼七II飞机的基础上改进的。歼七II是1979年设计定型的,后来陆续
成批装备部队,成为我国空军主力机种之一。1984年国庆节,在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中,
35架歼七II飞机以5机编队的队形,同其它机种一起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检阅。
    关于歼七E飞机的主要改进,陆总设计师归纳为5个方面。一是将原三角机翼改为双三
角机翼,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这一设计是西北工业大学沙伯楠教授为主提出来的,属国
内首创。为完善这一独特的设计,共进行风洞试验10000余次,为确定飞机的气动特
性、飞行载荷等提供了有效的参数。二是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涡喷七已发动机
换装为涡喷十三F发动机,更换后,全加力状态推力,提高了7.5%,最大状态万水千山油
率有所降低.三是更新机载电子设备,歼七E飞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
机,换装了航姿系统、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
能空空导弹,四是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上左右各增加一个外挂点,最大外挂能力增加
到1.66吨,增强了对空对地火力。五是进行增强飞机的可靠性、维护性的改进,增加了压
力的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发动机采用煤油起动系统,以及对平属和副翼载荷
机构进行设计改进等。
    陆项育总设计师回顾了歼七E飞机研制历程之后说,歼七E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
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该机于1987年10月立项,1990年5月首飞,至199
2年7月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93年设计定型,现已装备部队使用。
    陆英育介绍,歼七E飞机经过大量试验试飞证明改进是成功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歼
七E在中低空、亚跨音速机动性能方面,比七II飞机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稳定盘旋过载提
高29%;起飞、着陆性能改善幅度为12-36%;最大航程增加17-44%。歼七E
飞机保持了歼七飞机轻、小、廉的特点,适于装备部队。
    当笔者问起残七E飞机在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关键时,陆总列举了两个问题。一是
副翼嗡鸣问题,这是飞机在跨音速机动飞行时出现的。技术人员对此问题做了大量地面试验
和计算分析,查明了原因,有针对性对加以改进,排除了副翼嗡鸣现象。二是跨音速大载盘
旋时出现“反坡度”现象。经过吹风试验查明原因,经改进后,改善了纵向操纵性能,再未
出现“反坡度”现象。
    陆总进一步介绍说,歼七E装备种队,出勤率是高的,证明该机的可靠性、维护性是优
良的,得到了部队的好评。
    谈起歼七E改进改型的经验,陆总体会最深的是厂校合作。西工大派出以沙伯楠教授为
首的30多位教师与科研人员,参与吹试验和优化设计,尤其在机翼设计上,以西工大提供
的方案为主,厂校共同设计取得成功。
    谈到歼七E被选中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陆总十分兴奋,因为看到自己和同志人艰
辛努力研制的国产新机,将在万里蓝天上翱翔飞舞以对外展示我国空军的实力和训练水平
时,怎会不心潮起伏呢?
    1992年初,陆总就提出建议,借歼教五飞机(原“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飞机)
停产和“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的机会,继续努力力争使歼七E成为替代歼教五飞机的表演
机。当年5月他应召赶赴“八一”飞行表演队驻地,向飞行员们详细介绍歼七E飞机的性能
特点,引起了表演队同志们的极大兴趣。之后,成飞公司派一架歼七E飞机参加展示会,试
飞员雷强驾驶该机所做的精彩飞行表演,更使空军的同志们信服,歼七E确实是一种好飞
机。空军首长终于拍板选定歼七E作为歼教五表演机的后继机。以后,成飞公司紧锣密鼓地
投入表演机的改装生产。1995年,12架歼七EB型表演机就被送到了空军“八一”飞
行表演队。陆英育总设计师还清楚地记得,1995年7月7日是“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
驾驶歼七E亮相的日子。驾驶4架机表演,获得了很大成功。
    “人生能有几回搏?干航空的,一生能干几个机种?能在祖国的航空工业企业主持研制
一个新机种,是我国最大的夙愿。”这是陆英育总设计师的心声,也是航空工业千千万万飞
机设计人员的心声。
世界军史集粹---国共和平谈判亲历记


国共和平谈判亲历记

    钟灵
    1949年3月下旬,我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布置国共和谈的会场。
    会场地点设在中南海勤政殿椭圆形的大厅内,会场布置也很简单:
    在大厅正中摆一张长桌,是用五张方桌并成的,上面铺上绿色毛毯(绿色取和平之
意),北面坐北朝南设五把椅子,是中国代表林伯渠、林彪、叶剑英、聂荣臻、李维汉的座
位;南面坐南朝北设四把椅子,是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黄绍、屈武(第四个人记不得
是谁了)
    的座位;东面的一端是我方首席代表周恩来的座位;西面的一端是国民党政府首席代表
张治中的座位。
    这座次的平面图送呈周副主席批准后就照办了。至于休息室的安排及烟茶招待等,则由
我们第一组负责。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来到了北平,在勤政殿开始谈判,谈到4月15
日,共谈了半个月月。但在主会场勤政殿正式开会的次数不多,大约只有五六次,而且都在
上午开,每次只开两个多小时,而大部分时间是会外的单独活动和分别协商。
    这些正式谈判之外的活动我是不在场的。每次正式谈判时摄影记者都可以参加一会儿,
而开始发言时,就只有双方代表参加了,我和卫士长两个人在东面墙边侍立,记者们就都退
出了。
    现在想想,当年谈判时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给我的感觉并不像谈判,倒像是国民党受
降的仪式。
    每次谈判时我方都义正辞严,而张治中则措辞委婉,而且有几次谈时都是只有双方首席
代表发言,其他代表则基本上都不讲话,顶多插言一两句。奇怪的是这个谈判不设记录席,
也没有人作记录,也不用扩音设备和录音设备。也不知这段史料留没留下来。
    几次谈判中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张治中方面总是在战争罪犯问题上纠缠不
清,强调这是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要求我方从宽。
    一是周副主席发了一次脾气,张治中再三道歉。
    第二件事是这样引起的:张治中在发言时举了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大意是说,我们中国
这个大家庭原来是哥哥当家,可是没有当好,把家管得很糟;弟弟能干,能把家管好,当然
哥哥就该把钥匙交给弟弟。
    但不管怎样,兄弟总是一家人嘛!不能把哥哥当成罪犯……周恩来副主席听了这些话,
当即拍案而起,严正地斥责了张治中!
    我记得周副主席说的话大意是:你们难道像兄弟一样对待我们了么?!你们国民党从
1927年算起,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这笔帐人民是要清算的!你们一小撮反动派挑起
了全面内战,这些难道仅仅是没有管好家吗?!
    当时,气氛非常紧张,张治中在周副主席的威严面前,只有连连道歉,说自己用词不
当。我们这些在场的同志都感到扬眉吐气。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经过会上会下的谈判,终于在4月15日形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订案)八条
二十四款,由黄绍带回南京,南京政府如果同意,再在北平由双方代表正式签署。
    4月15日,国共和谈暂告结束,我方提出的签字最后期限是4月20日,只等黄绍回
到北平就要签字了。
    代表们是休会了,我可忙了起来。按周副主席的指示,签署《国内和平协定》的文具、
文本等,都要我在19日以前准备好,只有四天时间,而我接受任务时已经是15日傍晚了,
时间非常紧迫。
    当晚,我就连忙去荣宝斋(那时还是私营的)定做了一只大白铜墨盒,并用正规的隶书
写了“国内和平协定签字纪念”十个字,刻在墨盒盖上;又定做了两枝毛笔,插在铜笔架
上,笔杆上由荣宝斋刻上和墨盒上一样的文字。
    这些都好办,一天就可以办妥。最麻烦的是两份签字的文本,这是两本织锦封面的大册
页,外面是云头锦盒包装,每本要用小楷誊抄《国内和平协定》全文,后面留有双方代表签
字的地方。这两份签字文本封面上的题签仍由我来用隶书写。
    《协定》全文有六千多字,就由荣宝斋请人照抄,好在他们有字写得很规矩的书家。抄
写这两份文本用去了两天两夜,然后我亲自校对了两遍,一个错字、漏字也没有。这一套文
具册页总算在18日晚上全部准备好了。我拿着这些东西送到周副主席那里请他过目,周副
主席看了很满意。
    没想到,结果我却是白忙了一阵,因为南京政府拒绝签字。这是他们自取灭亡。21日
凌晨,我百万雄师胜利向江南进军,不久便解放了全中国。
    现在,那些墨盒、毛笔、册页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保存着。这些东西是有力的物证,表明
了共产党是有和谈诚意的,是极为认真的;而南京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所以最后注定要失
败。

    (摘自《奋斗与机缘》)
世界军史集粹---国共和平谈判亲历记 国共和平谈判亲历记 钟灵 1949年3月下旬,我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布置国共和谈的会场。 会场地点设在中南海勤政殿椭圆形的大厅内,会场布置也很简单: 在大厅正中摆一张长桌,是用五张方桌并成的,上面铺上绿色毛毯(绿色取和平之意),北面坐北朝南设五把椅子,是中国代表林伯渠、林彪、叶剑英、聂荣臻、李维汉的座位;南面坐南朝北设四把椅子,是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黄绍、屈武(第四个人记不得是谁了) 的座位;东面的一端是我方首席代表周恩来的座位;西面的一端是糀鄙阌凹钦叨伎梢圆渭右换岫挤⒀允保椭挥兴酱聿渭恿耍液臀朗砍ち礁鋈嗽诙媲奖呤塘ⅲ钦呙蔷投纪顺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