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辽灭宋的金国灭亡原因:真的是因为汉化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26:44
蒙元时期,亡金故老喜言“金以儒亡”。其立论本属偏谬。但今人仍有拾人牙慧者,以为箴言,彷佛“汉化亡国”“儒家误国”成为定论般,而不细查其立论之然否。


此辈立论,一般有二“其一,女真人的汉化改变了他们质朴的民族传统,养成懒惰奢靡的生活作风,使这个民族最终走向衰落;其二,女真人的汉化彻底销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使得这个昔日强大无比的马上民族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变得不堪一击。”


但细辨之,便觉其非。


其论,以为汉化者,即为懒惰奢靡,而全然不顾汉文明中其他高尚,先进的内容被征服者弃若弊履。


女真人本以渔猎为生,入汉地,金国以其为国人,新生颁田地,欠债官府赎。儒家最根本的观点和行事准则,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而金国掠取百姓之土地以做猛安谋克户的财产,这一方面导致了汉人百姓丧失财产,国家丧失赋税来源,一方面导致猛安谋克户可以不劳而获,直接从国家分配的土地中获得生活来源,而金国在猛安谋克户逐渐变卖掉其原分配的土地时候,往往会出国库的老底为之买回来.这最大程度的导致了女真人的懒惰.这点和清朝八旗子弟的堕落完全一样,从来没有人敢说八旗子弟之所以萎靡是因为汉化,因为人们都知道八旗子弟是因为养尊处优而垮掉的。几百年前的金国实情,了解的人不多,有人竟然如此偷巧,偷梁换柱进行诡辩!!!


其二以为汉人崇尚和平为软弱可欺,却不知汉文明本身博大,虽然汉人平民或者不喜欢打架斗殴,但为了生存,却一样会拼搏强硬。女真之金国的败亡,根本原因是其军事力量的垮台,而其军事力量的垮台,却不能说是汉化的后果!!!

金国统治者因为骄奢淫逸而丧失进取心,因为疑虑汉人,而导致汉人女真离心离德,导致蒙古人攻打过来的时候可以分散争取,各个击破。


蒙古灭金造成巨大灾难,一方面导致北方社会发展水平大踏步后退,一方面本可以导致金国人拼死抵抗。


但是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却在相当程度上瓦解了金国的抵抗力,导致汉人有心救国时,却感觉报国的国并不是自己祖国。在金国迁都开封的时候,尽徙河北猛安谋克户于河南,而河南地狭人稠,金国扩地以给猛安谋克户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朝廷有大臣上书此事,在许多大学的史料汇编中金史部分,此文为必选。可见金国民族问题严重。

感觉金国在对外战争时期的失败,很象清朝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


一方面不够信任非国人(即汉人),一方面却又只有依靠汉人才能抵抗外敌,但汉人的受歧视心理又严重削弱了金国的整体战斗力。这点和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特别相似!!! 却还有人要辩护,说因为女真人汉化,导致没有战斗力了。怎么不说女真人作为职业兵完全没有尽到自己职分?


蒙古人杀人是残暴的,但金国统治者不能平等对待国人汉人也确实存在,而且这点对金国的瓦解起了巨大作用,这可以说是征服者民族的前车之鉴,可惜清朝重新犯了这个错误。蒙元时期,亡金故老喜言“金以儒亡”。其立论本属偏谬。但今人仍有拾人牙慧者,以为箴言,彷佛“汉化亡国”“儒家误国”成为定论般,而不细查其立论之然否。


此辈立论,一般有二“其一,女真人的汉化改变了他们质朴的民族传统,养成懒惰奢靡的生活作风,使这个民族最终走向衰落;其二,女真人的汉化彻底销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使得这个昔日强大无比的马上民族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变得不堪一击。”


但细辨之,便觉其非。


其论,以为汉化者,即为懒惰奢靡,而全然不顾汉文明中其他高尚,先进的内容被征服者弃若弊履。


女真人本以渔猎为生,入汉地,金国以其为国人,新生颁田地,欠债官府赎。儒家最根本的观点和行事准则,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而金国掠取百姓之土地以做猛安谋克户的财产,这一方面导致了汉人百姓丧失财产,国家丧失赋税来源,一方面导致猛安谋克户可以不劳而获,直接从国家分配的土地中获得生活来源,而金国在猛安谋克户逐渐变卖掉其原分配的土地时候,往往会出国库的老底为之买回来.这最大程度的导致了女真人的懒惰.这点和清朝八旗子弟的堕落完全一样,从来没有人敢说八旗子弟之所以萎靡是因为汉化,因为人们都知道八旗子弟是因为养尊处优而垮掉的。几百年前的金国实情,了解的人不多,有人竟然如此偷巧,偷梁换柱进行诡辩!!!


其二以为汉人崇尚和平为软弱可欺,却不知汉文明本身博大,虽然汉人平民或者不喜欢打架斗殴,但为了生存,却一样会拼搏强硬。女真之金国的败亡,根本原因是其军事力量的垮台,而其军事力量的垮台,却不能说是汉化的后果!!!

金国统治者因为骄奢淫逸而丧失进取心,因为疑虑汉人,而导致汉人女真离心离德,导致蒙古人攻打过来的时候可以分散争取,各个击破。


蒙古灭金造成巨大灾难,一方面导致北方社会发展水平大踏步后退,一方面本可以导致金国人拼死抵抗。


但是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却在相当程度上瓦解了金国的抵抗力,导致汉人有心救国时,却感觉报国的国并不是自己祖国。在金国迁都开封的时候,尽徙河北猛安谋克户于河南,而河南地狭人稠,金国扩地以给猛安谋克户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朝廷有大臣上书此事,在许多大学的史料汇编中金史部分,此文为必选。可见金国民族问题严重。

感觉金国在对外战争时期的失败,很象清朝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


一方面不够信任非国人(即汉人),一方面却又只有依靠汉人才能抵抗外敌,但汉人的受歧视心理又严重削弱了金国的整体战斗力。这点和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特别相似!!! 却还有人要辩护,说因为女真人汉化,导致没有战斗力了。怎么不说女真人作为职业兵完全没有尽到自己职分?


蒙古人杀人是残暴的,但金国统治者不能平等对待国人汉人也确实存在,而且这点对金国的瓦解起了巨大作用,这可以说是征服者民族的前车之鉴,可惜清朝重新犯了这个错误。
“儒家误国”?
忽必烈曾问金朝遗老张德辉一个问题:“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张德辉回道:“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见。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馀则武弁世爵,若论军国大计,又皆不预;其内外杂职,以儒进者三十之一,不过阅簿书、听讼理财而已。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元史》。
金的汉化本为必然,而畸形的汉化又如何呢?
]]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杀入金国境内的时候,那些精锐的女真士兵或者早就被杀死,或者四散而逃
蒙古大军一路狂追,金国整个防御系统近乎崩溃。
但是忽然他们停了下来,因为在他们面前横亘着一支三万余人的步兵
这些步兵都是金国的汉人组成,在得知前线崩溃之后,
他们的将领带领着这些士兵义无反顾的挡在了无敌的蒙古铁骑之前
蒙古骑兵们忽然发现前面这样一支沉默着军队,惊疑之下没有立刻发起攻击
然而当成吉思汗闻讯赶到,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前面的这三万汉军之后,下令绕道追击,不和他们正面冲突
“我看他们的眼睛,他们都没有将自己当成活人!”成吉思汗这样解释道。

游牧民族很勇敢,但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巅峰时期横扫一切,但是一旦遭到沉重的打击后就一蹶不振
而农耕民族无论遇到怎么样的状况,总是能够在心底保持一种优越的尊严。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1-30 10:50 发表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杀入金国境内的时候,那些精锐的女真士兵或者早就被杀死,或者四散而逃
蒙古大军一路狂追,金国整个防御系统近乎崩溃。
但是忽然他们停了下来,因为在他们面前横亘着一支三万余人的步兵
这些步兵 ...

哪里来的段子?:o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7-11-30 11:07 发表

哪里来的段子?:o

;P 我的小说
刚刚忽然想到的
游牧民族是狼,姜戎说的没有错
不过野兽的所有目标不过就是吃饱肚子而已
人不同
人的所有目标除了吃饱肚子,更重要的是社会性,是把自己当人看
金朝的汉人也是分化的,河北地区的民族仇杀严重,连坟墓都给刨了,之后元朝的汉军大多是这边的,
在金朝被打成河南国以后,倒是原来宋朝统治核心的河南一带,有不少坚定的支持者。

山东的红袄军是三边那哪有投降的
倒叫人想起张天纲
张天纲,字正卿,霸州益津人也。至宁元年词赋进士。性宽厚端直,论议醇正,造次不少变。
及金败被俘,知临安府薛琼问张天纲曰:“有何面目到此?”天纲曰:“国之兴亡,何代无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琼叱之。明日,奏其语,帝召天纲问曰:“汝真不畏死耶?”天纲对曰:“大丈夫患死之不中节耳,何畏之有!”因祈死不已,帝不听。初,有司令天纲供状,必欲书金主为虏主,天纲曰:“杀即杀,焉用状为!”有司不能屈,听其所供,天纲但书故主而已。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竟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向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1-30 10:38 发表
金朝在民族关系和吸收汉文化上是非常奇特的

在汉文化吸收的彻底方面。甚至要超过了清朝,满清还知道搞个剃发易服,

金朝后期贵族普遍的使用汉语,

但是对于汉人官僚的抵制却也相当的强烈,不次于元朝

赵 ...

金一样是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最早就起源于金
完颜亮主张汉化,到了金世宗时期,他本人是反汉化的,虽然他治国的那一套其实就是汉法.

金章宗时候就比金世宗时候对待汉化的态度温和许多了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1-30 10:50 发表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杀入金国境内的时候,那些精锐的女真士兵或者早就被杀死,或者四散而逃
蒙古大军一路狂追,金国整个防御系统近乎崩溃。
但是忽然他们停了下来,因为在他们面前横亘着一支三万余人的步兵
这些步兵 ...

当初不少金国的汉族将领都以死抵抗蒙古军队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11-30 15:02 发表
完颜亮主张汉化,到了金世宗时期,他本人是反汉化的,虽然他治国的那一套其实就是汉法.

金章宗时候就比金世宗时候对待汉化的态度温和许多了

还有熙宗,《三朝北盟会编》描述熙宗完颜亶“得燕人韩昉及中国儒士教之。其亶之学,虽不能明经博古,而稍解赋侍翰”,“徒失女真之本态耳,...旧大功臣视渠则日:‘宛然一汉家少年子也。’...亶出则清道警跸,入则端居九重,旧大功臣非惟道不相合,仍非时莫得见,瞻望樨阶,迪分霄壤矣。”。且熙宗雅歌儒服,烹茶点香,奕战象棋兴致更是颇为盎然。
对,他虽然是个不怎么样的皇帝,倒是非常坚持汉化
世宗虽然竭力维持“淳朴”旧俗,可惜女真贵族没人买账,孙子说几句“国语”都能把老爷子乐得不行:L
不止金帝们,那些猛安谋克也是如此,比如“忠义勇敢著名”、“勇悍在军中有声”的完颜陈和尚、完颜斜烈、夹谷德固等等,《归潜志》中对他们有这样描述:“往往好文学,喜于士大夫游”“术虎女真纳邻猛安也,..如寒士,喜与士大夫游,初。受学辛敬之,习左氏春秋,...以歌咏为事,诗益工。”“乌林答爽,女真世袭谋克也,风神潇洒,美少年...喜从名士游”《归潜志》。
更有一老者,密国公完颜寿孙,“家居止以讲诵,吟咏为乐,时时潜与士大夫唱和”,“其举止谈笑真一老儒,珠无骄贵之态。后因造其第,一室萧然,琴书满案,诸子环侍无俗谈,可谓贤公子矣。”《归潜志》。完颜寿孙曾作《题纸衣道者图》:“富贵山林争几许,万缘唯要总无心。”这佛老随缘自适、万物一齐的处世哲学,与儒家自甘清苦、追求道义的理想人格二者之间,倒是很和谐而统一滴。
不过读的书越多,小资产阶级动摇性就越来越明显,:D 在举国抗战形式那么紧张,这个女真知识分子的代表居然主张投降!:@ “敌势如此,不能支,止可以降,全吾祖宗”《归潜志》。可见知识越多越反动!:D
处在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咋能不湿鞋啊

满清入关才几年,就出了纳兰容若个小资:')
灭亡的原因?参考黄炎培当年和毛泽东的谈话。灭亡,这是任何一个专制王朝所不能避免的结果
自古无不亡之国

这七个字真是血泪斑斑啊:')
]]
在维护吧.呵呵
哈,俺以为你陷在里面吃了亏,所以急急忙忙的跳墙进来准备背你出去呢、、、:D :D
这个帖子不错,好好聊聊。
说金朝的灭亡,那些老一套的现象不多见,金朝的失败并非全是所谓无道君王、腐败政治和衰弊的吏治所致。如其吏治,金朝末年的内政也不像历朝垂暮时期那样的老朽不堪,却很值得人们正面肯定,亡国之民杨宏道对此说过:“兴定纪年后,治道日修饬。县令选尤重,非人莫轻得。”
“至哀宗正大元年,乃立法,命监察御史、司农司官,先访察随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清慎明洁可为举主者,然后移文使举所知,仍以六事课殿最,而升黜举主。故举主既为之尽心,而被举者亦为之尽力。是时虽迫危亡,而县令号为得人,由作法有足取云。”《金史》,这点也可以认为代表了后人对前世的事后总结,其中对金末的吏治多有称道。
金朝的末代皇帝哀宗完颜守绪和明朝崇祯皇帝一样,应该是一位希图作为、勤勉政事的政治人物。“末帝非有桀纣之恶,害不及民。”“虽未洽于太平,亦可谓小康小息者矣。属天开一统,地入大朝,遂至灭亡,犹足称颂”《汝南遗事》,金末进士、后仕于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的王鹗对其有着甚高的评价,在他的著作中还是列举了哀宗许多德政滴。
最厉害的金将当然是完颜陈和尚。
呵呵,金源一代,颇为可惜l料的。
时宋人真德秀道:“金国有天下,典章法度文物声名在元魏右。”,郝经则高度评价金朝的汉化程度,直斥真德秀之语“为不刊之论”:“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
再看金源科举,金代科目设置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等,后又加以女真进士科。考试内容与唐、宋基本相同一致,多是经史典籍,辞赋诗文,所出之题都是于儒学经典重选取,朝廷定儒学经典为钦定的学校教育内容,对于皓如星河的儒家坟典也有所指定“凡经,《易》用王弼、汉康伯注,《书》用孔安国注,《诗》用毛苌、郑玄笺,《左氏春秋》用杜预注,《礼语》用孔颖达疏,《论语》用何晏集注、...皆自国子监印之,授诸学校。”《金史.选举制》。
元人论述金源汉化,谓:“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30 19:35 发表
哈,俺以为你陷在里面吃了亏,所以急急忙忙的跳墙进来准备背你出去呢、、、:D :D
这个帖子不错,好好聊聊。

.....................晕哦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30 19:35 发表
哈,俺以为你陷在里面吃了亏,所以急急忙忙的跳墙进来准备背你出去呢、、、:D :D
这个帖子不错,好好聊聊。

.....................晕哦
金在抗击游牧部落方面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
还不如宋。宋攻虽不能守则有余
说实在的,看历史书的时候看到金代和蒙古统治区域内,那么些个汉族拼命为维护统治者战斗(如蒙古征宋时四处签军,却有不少汉人踊跃报名),偶实在很不是滋味.陆游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恐怕他要看到这些,真不知会怎么想.
也是,那般情况下还四面出击四面树敌。战略战术上也问题多多。前面有朋友说了,南渡之后,民心还是有一定基础可用滴,可惜料。
那南宋小小人家短短桥,还折腾了不少时间、、、
原帖由 八宝山老妖 于 2007-11-30 22:33 发表
说实在的,看历史书的时候看到金代和蒙古统治区域内,那么些个汉族拼命为维护统治者战斗(如蒙古征宋时四处签军,却有不少汉人踊跃报名),偶实在很不是滋味.陆游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恐怕他要看到这些,真不 ...

问题不再这里,而是赵大官人是否还要他们或者还认他们否?
金好歹也统治了那么些年,不能造就一批汉族既得利益者的话早就被推翻了。
实际上,俺并不怎么认同骑兵必然战胜步兵,农耕必然不如游牧有战斗力,俺觉得这坠语唯武器论了、、、就在达赖宗弼时,金军对宋军也没有必胜的信心,时刘豫要求南征,宗弼达赖就面有难色、、、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30 22:40 发表
实际上,俺并不怎么认同骑兵必然战胜步兵,农耕必然不如游牧有战斗力,俺觉得这坠语唯武器论了、、、就在达赖宗弼时,金军对宋军也没有必胜的信心,时刘豫要求南征,宗弼达赖就面有难色、、、

骑兵在江南没法发挥战斗力,而且我觉得那个时候金军战斗力也在持续下降中
原帖由 zhser 于 2007-11-30 22:37 发表
金好歹也统治了那么些年,不能造就一批汉族既得利益者的话早就被推翻了。

对鸟,这就是利益共同方、、、你有我有大家吃酒、、、相反也是同样,羁縻能够实施,也是如此、、、后面,俺达怎么说:给俺几口锅子,封俺个王,俺永镇北方,看谁敢反、、、当然,这种羁縻核直接统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