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各野战军统计数字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4:28:27
各野战军统计数字质疑
作者: 史万山
若论研究军史,我仅是新手,业余水平。四大野战军战果统计数字最近被很多战
史研究者引用以论及指挥作战水平优劣。按这些数字所体现,二野刘邓,叁野陈
粟的仗打得都比四野林彪强,部队实力与四野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但我在分析中
发现这些数字存有定义不清、界限不明、统计标准不统一的现象,造成某些数字
无法进行公平的比较。
1、 来自官方的“权威”数字:解放战争结束时:一野──部队实力58万人,歼
敌51.36万人,歼灭土匪7.2万人,自己牺牲1.8万人;二野──部队实力120万人
,歼敌2,218,134人,歼灭土匪114万人,自己牺牲215,209人;叁野──部队
实力82万人,歼敌240万人,歼灭土匪100万人,自己牺牲115,959人;四野──
部队实力150万人,歼敌180余万人,歼灭土匪115万人,自己牺牲6万余人。从数
字上看,四野的战绩不比二、叁野强。
2、 部队实力数字质疑:网友“明鉴是非“在“人物讨论”中发贴引用一组数字
,“至1949年2月辽沈、平津战役结束的时候,中央正式成立四大野战军。这个时
候,一野32万兵力,二野28万兵力,叁野58万兵力,叁大野战军总数加起来是12
0万兵力(见《四大野战军》一书)。可是这时四野总兵力已达140万人。”可认
为数字也来源于官方统计,与前述数字的权威性一样。那么到50年5月间,四个野
战军番号撤销时,仅一年零叁个月的时间,四个野战军的实力分别为──一野14
个军58万人(其中野战军主力42万,地方部队16万人);二野10个军120万人;叁
野17个军82万人;四野20个军150万人。四野兵力仅增长10万,而二野增长90万人
,叁野增长24万人,一野增长26万人。四野兵力增长最小而二野兵力的增长到原
来的四倍以上。换个角度再来看:49年正式改编为四个野战军时,四野的军一级
编制兵力最强,在48年11月时已达到每军4个师6──7万人,到50年1月四野编制
为:除军以外,另辖有6个省军区、1个炮兵司令部(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
1个工兵司令部(5个团)、1个铁道兵司令部(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
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区总兵力150万人。在这个编制容量内
容纳150万的兵力,很易理解。四野兵力发展的线索:辽沈战役后大军入关总兵力
为83万余人(先遣兵团11万、主力部队72万余人),《雪白血红》中记载,四野
入关及划拨华北等其它部队的总兵力约105万人。考虑到辽沈战役结束时东北地区
镇守的需要至少应在30万人以上,可以认为,四野在平津战役时期的总兵力最少
应在120万以上。平津战役改编傅作义华北兵团共25万人,所以此时四野总兵力达
到140万以上应是事实。经过南下作战,改编较大规模起义部队安新战役17,000
人,渡江战役张轸128军约3万人,解放长沙陈明仁部77,000人,达12万多人。后
来中央军委成立各军兵种,主要是从四野抽调的干部和部队,如空军、海军、铁
道兵、炮兵、工程兵等,而四野的骑兵部队因作战地域原因较早已调给北方部队
。所以到野战军番号撤销前后四野因这种抽调肯定造成编制内总兵力的减少。我
们可以认为,四野在某一个时间断面上的总兵力肯定大大高于150万,但未被统计
采信。叁野在49年2月时,各军兵力平均3万多,最少的是30军,2万4千人,最多
的是24军3万6千人,其中10个军在3万──3万6千人之间,其余各军则不足3万人
。到50年5月叁野撤销时,共17个军的编制容纳82万兵力,考虑加上特种兵与技术
兵种,军一级的兵力编制扩展并不很大。现在再来看二野,到50年时以10个军的
编制容纳120万人兵力则显得极为不好理解。首先二野军一级的兵力并不比叁野多
多少,49年2月时,主要军的兵力均在2.5万──4万之间,如10军3万5千,11军3
万8千,14军2.万3千,17军2.万4千8百,最晚成立的19军1万5千。而其主力军12
军与15军从资料上看到50年中期方达5万余人。那么,二野的10个军兵力就算到5
0年5月都达到每军5万人,也才50万人,加上直属部队、特种兵和技术兵种(二野
的特种兵与技术兵种的规模比四野小很多,不在一个层次),说大了不会超过10
万人,也才60万。还有60万的兵力是怎么回事?因为资料中没有可供查证的线索
,只能估计。
如原因是二野地方部队数量大大高于其它野战军,也不象。四野经营地域为中南
六省,地方部队为6个省军区、61个军分区(<四野.1949>)、16个独立师、92个独
立团;二野经营的地域为西南四省(四川、云南、贵州、西康、),而西藏军区
到51年12月才建立,那时已无二野番号了。在二野编制内的地方部队为七个军区
(四川分为四个军区)、41个军分区。当时二野将主力部队分散进行地方工作,
有25个军分区部队都是由主力师兼的。所以我认为,如因地方部队很大而使二野
达到120万人也存在疑惑。再一种可能是将凡是二野曾作战的区域的后方留守部
队、地方部队都算了进去。如果是这样计算的话,我曾看到的资料显示,到海南
解放时,四野在中南六省的驻军部队加上留在东北、华北等地的后方部队、地方
部队,总兵力已超过200万。二野的兵力计算是否如此?没有线索。还有一种可
能,二野曾在挺进西南时改造了90多万的起义、投诚国民党军队,如理解为将其
中几十万人编进二野造成兵力大增也说不过去。四野改造起义(投诚)部队计长
春11万、平津25万、南下作战12万,为此增加1个兵团部、4个军(50、51、52、
53军)、12个师。但二野在改造这90多万人后10个军及所辖师的编制并未增加,
如将几十万全编入老部队也不好理解,一则不可能让起义成份在部队中占那么大
比例,二则没有资料显示二野曾将每个军扩成9──10万人。是否因这90多万人有
一大部分编进二野编制内造成二野兵力大大增加,现无线索可寻,无法认定。现
在再来看一野:一野被认定在49年11月30日的总兵力为58万(主力43万,地方部
队15万)。兵力增长的线索──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共5个纵队68,000人,加
上地方部队共10万余人;1949年2月,改称一野,共6个军116,000人;49年5月中
央将华北18、19二个兵团共6个军17万人划归一野,此时一野兵力加地方部队达4
0万人;以后改编起义的陶峙岳部76,000人,组建第22兵团(一个军5个师),再
后由新疆民族军改编为第5军。最后达到主力43万,地方部队15万的规模。可以看
出,一野14个军的兵力中原华划拨的二个兵团6个军占了很大比重,而地方部队始
终作为重要成份列入兵力编制中。一野兵力的大幅增加没什么悬念,得到外来因
素的加强而已。在兵力统计中主要是二野的120万中有太大的疑数,其中有几十万
人在编制上无处可容,究竟这些兵力是二野的哪些部分的兵力?
3、 歼敌数字质疑:四野歼敌数字:194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在祝贺辽沈战役胜
利的电报中指出,东北解放军在叁年的时间歼敌100万人(《决战辽沈》)。以此
为基础计算,平津战役521,000,安新战役33,330,南下作战40万,解放海南3
3,150,平而关战役6,710。加起来为994,190。那么四野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总
数已达到199万多,而且全都是较大规模以上的战役歼敌统计。最后统计按180万
计显然是将数字“浓缩”处理了。叁野歼敌数字:240万。计算较大战役数为39个
(岛屿作战1400人以上,陆地作战5000人以上),但直接列入这39个战役的歼敌
数为178.85万,也就是说统计在零星战斗中的歼敌数为611,500人。再来看二野
歼敌数字:2,218,134人(准确到个位!)。计算歼敌5300人以上较大规模战役
35个,列入这35个战役的歼敌数为1,762,360人,也就是说统计在零星战斗中歼
敌数为456,774人。回头再看四野的统计数:计算歼敌规模较大战役19个,列入
这19个战役的歼敌数1,803,526人。也就是说计算四野的180万歼敌数不包括零
星战斗歼敌人数!!!而叁野的这个数为61万!二野的这个数为45万! 那么属
于零星战斗战绩是由谁完成的?应该是由地方部队。二野的“主要战果统计表”
下方有一个注:“以上所作统计,只包括第二野战军各部队在各战役中歼敌的数
量和缴获,军区部队和二级军区、军分区所属的地方部队,其歼敌数量和缴获均
未统计在内。”也就是说那45.6万歼敌是由地方部队完成的,叁野那61万的数字
想必也是如此。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四野所属的地方部队(六个省军区、61个
军分区、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没有作战与歼敌的数字!因为180万歼敌总数
对主力部队来说已经是“浓缩”了,地方部队的战果?对不起,没有计入或是用
另外的标准算到另外的地方去了!!!还可以说什么吗?
4、 战役数字质疑:被统计列明的战役数量,一野28个,二野35个,叁野39个,
四野22个。从数字上看,连一野进行的战役数都比四野多20以上,这里面无可否
认的是采集标准不同,典型的双重标准。比如对四野进行的战役进行了“大面积
”的统称,“叁下江南四保临江,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这样包含了
许多组成战役的情况都合并算成一役。当然对二野在挺进西南作战时也是这样处
理的,但结果是造成对未深入了解军史的普通人群看来四野作战数量处于最少,
则不能不让人生疑。
5、 从数字分析角度我有几问:
一问:在近年的解放军战史编纂中,是否因政治考虑存在对四野的双重标准?
二问:我们是否可以对以上引用的战果数字换一个更准确的说法:“第一、二、
叁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的歼敌总数分别达到513,600人、
2,218,134人和240万人。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的歼敌总数达到180余万人”?
叁问:各野战军战果统计中零星战斗歼敌统计反映出很大的不同,二、叁野的这
个数字特别大,各占野战军战果数的21和25。是各野战军的统计风格不同(假如
数字是各野战军当年的统计原始数据)?还是今天统计人员的标准不同(假如数
字是当今编撰人员的统计数据)?四问:淮海战役总歼敌数55万5千人人,计入叁
野的战果为55万5千人,计入二野的战果13万1千人,是不是重复计算了?如属重
复计算用意是什么?五问:渡江战役主要是一、二、四野进行的,总歼敌40万人
,计入二野名下10万,计入叁野名下13万9千,计入四野名下3万7千多,其他数字
算到哪去了?是否有该计入某一野战军的战果而未计的情况?六问:二野四兵团
曾参加了四野广东战役(歼敌62,380)、广西战役(歼敌172,990),其中多少
歼敌数算在二野或既算在四野又算在二野了?七问:四野47、50、42军7个师参加
了二野西南战役,并一度归二野指挥,一直打到成都战役结束,二野和四野的战
果是否都包括这7个师在西南的歼敌数字?还是只算在二野而未算给四野?八问:
一野18兵团叁个军曾一度划归二野编制,其战绩是算到一野或二野?或是再次重
复计算?九问:二野在西南作战中曾有一野18兵团3个军9个师、四野3个军7个师
在其麾下作战直到成都战役结束,也就是说二野在成都战役前后那个时间断面上
加强了6个军16个师约20万人,可能是二野兵力最大的时期,所谓二野120万的兵
力是否取自那个时间断面?如果是这样计算的,对二野是否特殊关照了(在一个
统计时段内对二野取兵力最大的时间断面,对四野取兵力较少的时间断面)?50
年下半年全军部队裁减了100万人(《四野,1949》),如果对某些野战军取裁减
前的数字,对某些野战军取裁减后的数字,在数字对比上将造成各野战军表面兵
力的何种情况,不用细说了吧?十问:统计的战役数量四野最少是无心造成的还
是有意?
6、 以数字评判指挥作战水平质疑:其实以统计数字来评价指挥与作战水平本身
并不可取,数字与数字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比如四野辽沈、平津二大战役歼敌
总数为47.2万和52.1万,合计99.3万,二野挺进西南作战歼敌也为90多万,但西
南作战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一战即降,闻声则起(义),士气与作
战能力与二大战役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西南战役还是叁个野战军参与的作战,
计算战果可以一是一二是二,可是能拿二个90万来比较指挥与作战水平吗?再说
,叁野漳(州)、厦(门)、金(门)战役歼敌5万7千人,四野海南战役歼敌3万
3千人,金门惨败海南胜利,5万7能比3万3吗?
7、 对比几个野战军的阵亡人数与歼敌人数之比。一野为1:28.5;二野为1:10
.3;叁野为1:20.7;四野为1:30。阵亡最大的是二野,最小是四野其次是一野
、叁野。如用这组数字评价指挥与作战水平如何?
8、 将以上情况连起来看,可以得出的结论很遗憾──在数字上压低四野,抬高
二、叁野、照顾一野!统计数字极易“渗水”。讲到数字好象是最科学的硬指标
,其实是最靠不住的“软家伙”,关键是看数字在谁手中,人又怎样运用它。用
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范围、计算角度,经过挑选,避开某些想避开的,放大某
些想放大的,让数字说人想让它说的话真是很容易的。我们的统计数字历来都是
掺水的,无论是机构或操笔的文字工作人员,玩弄“数字游戏”全是“手到擒来
”的拿手好戏,在全世界面前的信用都不怎么好,直到非典疫情面前还是故态复
萌(当然后来中央直接介入管理疫情通报情况才根本上扭转了),就别说好多年
前公布的统计数字了。那时在全面编撰战史中,扬二(含叁)压四,扬邓压林是
公开的大原则,这样搞出来的数字有多大的公平性令人质疑。
本人在研究战史方面只是个业余者,涉入也浅,对资料的掌握更是不全,仅用国
防大学96年出版的《四大野战军丛书》中的有关数字作一点数字分析的功课,由
于缺乏更详尽的资料,可能错误很多,只想提出质疑,并不想断下答案,还望各
专业人士给予指正。抛砖引玉方为所图。(全文完)
第一野戰軍
威震四方的一野是攻城略地、無所不克的野戰雄師,其規模之大、威力之強,一直震撼世人。然而,它的組成和序列曾一度是鮮為人知的秘密……
‧第二野戰軍
二野輝煌的戰績,使其英雄部隊的組成十分耀目,其龐大的兵種,其傑出的戰將,把劉鄧大軍的戰旗在人民解放軍戰爭中插到了大江南北、東西邊陲……
‧第三野戰軍
三野精悍而又強大,銳不可擋,所轄16個軍和1個軍區,是四大野戰軍中編制最龐大的部隊。它步調一致,強將如雲……
‧第四野戰軍
四野是人民解放軍的自豪和驕傲,其兵力最強盛,武器最精良,戰將最齊備,它是無敵的戰神,是威武的雄獅,小小地一揮動,便風雲乍起,大地轟鳴……各野战军统计数字质疑
作者: 史万山
若论研究军史,我仅是新手,业余水平。四大野战军战果统计数字最近被很多战
史研究者引用以论及指挥作战水平优劣。按这些数字所体现,二野刘邓,叁野陈
粟的仗打得都比四野林彪强,部队实力与四野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但我在分析中
发现这些数字存有定义不清、界限不明、统计标准不统一的现象,造成某些数字
无法进行公平的比较。
1、 来自官方的“权威”数字:解放战争结束时:一野──部队实力58万人,歼
敌51.36万人,歼灭土匪7.2万人,自己牺牲1.8万人;二野──部队实力120万人
,歼敌2,218,134人,歼灭土匪114万人,自己牺牲215,209人;叁野──部队
实力82万人,歼敌240万人,歼灭土匪100万人,自己牺牲115,959人;四野──
部队实力150万人,歼敌180余万人,歼灭土匪115万人,自己牺牲6万余人。从数
字上看,四野的战绩不比二、叁野强。
2、 部队实力数字质疑:网友“明鉴是非“在“人物讨论”中发贴引用一组数字
,“至1949年2月辽沈、平津战役结束的时候,中央正式成立四大野战军。这个时
候,一野32万兵力,二野28万兵力,叁野58万兵力,叁大野战军总数加起来是12
0万兵力(见《四大野战军》一书)。可是这时四野总兵力已达140万人。”可认
为数字也来源于官方统计,与前述数字的权威性一样。那么到50年5月间,四个野
战军番号撤销时,仅一年零叁个月的时间,四个野战军的实力分别为──一野14
个军58万人(其中野战军主力42万,地方部队16万人);二野10个军120万人;叁
野17个军82万人;四野20个军150万人。四野兵力仅增长10万,而二野增长90万人
,叁野增长24万人,一野增长26万人。四野兵力增长最小而二野兵力的增长到原
来的四倍以上。换个角度再来看:49年正式改编为四个野战军时,四野的军一级
编制兵力最强,在48年11月时已达到每军4个师6──7万人,到50年1月四野编制
为:除军以外,另辖有6个省军区、1个炮兵司令部(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
1个工兵司令部(5个团)、1个铁道兵司令部(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
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区总兵力150万人。在这个编制容量内
容纳150万的兵力,很易理解。四野兵力发展的线索:辽沈战役后大军入关总兵力
为83万余人(先遣兵团11万、主力部队72万余人),《雪白血红》中记载,四野
入关及划拨华北等其它部队的总兵力约105万人。考虑到辽沈战役结束时东北地区
镇守的需要至少应在30万人以上,可以认为,四野在平津战役时期的总兵力最少
应在120万以上。平津战役改编傅作义华北兵团共25万人,所以此时四野总兵力达
到140万以上应是事实。经过南下作战,改编较大规模起义部队安新战役17,000
人,渡江战役张轸128军约3万人,解放长沙陈明仁部77,000人,达12万多人。后
来中央军委成立各军兵种,主要是从四野抽调的干部和部队,如空军、海军、铁
道兵、炮兵、工程兵等,而四野的骑兵部队因作战地域原因较早已调给北方部队
。所以到野战军番号撤销前后四野因这种抽调肯定造成编制内总兵力的减少。我
们可以认为,四野在某一个时间断面上的总兵力肯定大大高于150万,但未被统计
采信。叁野在49年2月时,各军兵力平均3万多,最少的是30军,2万4千人,最多
的是24军3万6千人,其中10个军在3万──3万6千人之间,其余各军则不足3万人
。到50年5月叁野撤销时,共17个军的编制容纳82万兵力,考虑加上特种兵与技术
兵种,军一级的兵力编制扩展并不很大。现在再来看二野,到50年时以10个军的
编制容纳120万人兵力则显得极为不好理解。首先二野军一级的兵力并不比叁野多
多少,49年2月时,主要军的兵力均在2.5万──4万之间,如10军3万5千,11军3
万8千,14军2.万3千,17军2.万4千8百,最晚成立的19军1万5千。而其主力军12
军与15军从资料上看到50年中期方达5万余人。那么,二野的10个军兵力就算到5
0年5月都达到每军5万人,也才50万人,加上直属部队、特种兵和技术兵种(二野
的特种兵与技术兵种的规模比四野小很多,不在一个层次),说大了不会超过10
万人,也才60万。还有60万的兵力是怎么回事?因为资料中没有可供查证的线索
,只能估计。
如原因是二野地方部队数量大大高于其它野战军,也不象。四野经营地域为中南
六省,地方部队为6个省军区、61个军分区(<四野.1949>)、16个独立师、92个独
立团;二野经营的地域为西南四省(四川、云南、贵州、西康、),而西藏军区
到51年12月才建立,那时已无二野番号了。在二野编制内的地方部队为七个军区
(四川分为四个军区)、41个军分区。当时二野将主力部队分散进行地方工作,
有25个军分区部队都是由主力师兼的。所以我认为,如因地方部队很大而使二野
达到120万人也存在疑惑。再一种可能是将凡是二野曾作战的区域的后方留守部
队、地方部队都算了进去。如果是这样计算的话,我曾看到的资料显示,到海南
解放时,四野在中南六省的驻军部队加上留在东北、华北等地的后方部队、地方
部队,总兵力已超过200万。二野的兵力计算是否如此?没有线索。还有一种可
能,二野曾在挺进西南时改造了90多万的起义、投诚国民党军队,如理解为将其
中几十万人编进二野造成兵力大增也说不过去。四野改造起义(投诚)部队计长
春11万、平津25万、南下作战12万,为此增加1个兵团部、4个军(50、51、52、
53军)、12个师。但二野在改造这90多万人后10个军及所辖师的编制并未增加,
如将几十万全编入老部队也不好理解,一则不可能让起义成份在部队中占那么大
比例,二则没有资料显示二野曾将每个军扩成9──10万人。是否因这90多万人有
一大部分编进二野编制内造成二野兵力大大增加,现无线索可寻,无法认定。现
在再来看一野:一野被认定在49年11月30日的总兵力为58万(主力43万,地方部
队15万)。兵力增长的线索──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共5个纵队68,000人,加
上地方部队共10万余人;1949年2月,改称一野,共6个军116,000人;49年5月中
央将华北18、19二个兵团共6个军17万人划归一野,此时一野兵力加地方部队达4
0万人;以后改编起义的陶峙岳部76,000人,组建第22兵团(一个军5个师),再
后由新疆民族军改编为第5军。最后达到主力43万,地方部队15万的规模。可以看
出,一野14个军的兵力中原华划拨的二个兵团6个军占了很大比重,而地方部队始
终作为重要成份列入兵力编制中。一野兵力的大幅增加没什么悬念,得到外来因
素的加强而已。在兵力统计中主要是二野的120万中有太大的疑数,其中有几十万
人在编制上无处可容,究竟这些兵力是二野的哪些部分的兵力?
3、 歼敌数字质疑:四野歼敌数字:194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在祝贺辽沈战役胜
利的电报中指出,东北解放军在叁年的时间歼敌100万人(《决战辽沈》)。以此
为基础计算,平津战役521,000,安新战役33,330,南下作战40万,解放海南3
3,150,平而关战役6,710。加起来为994,190。那么四野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总
数已达到199万多,而且全都是较大规模以上的战役歼敌统计。最后统计按180万
计显然是将数字“浓缩”处理了。叁野歼敌数字:240万。计算较大战役数为39个
(岛屿作战1400人以上,陆地作战5000人以上),但直接列入这39个战役的歼敌
数为178.85万,也就是说统计在零星战斗中的歼敌数为611,500人。再来看二野
歼敌数字:2,218,134人(准确到个位!)。计算歼敌5300人以上较大规模战役
35个,列入这35个战役的歼敌数为1,762,360人,也就是说统计在零星战斗中歼
敌数为456,774人。回头再看四野的统计数:计算歼敌规模较大战役19个,列入
这19个战役的歼敌数1,803,526人。也就是说计算四野的180万歼敌数不包括零
星战斗歼敌人数!!!而叁野的这个数为61万!二野的这个数为45万! 那么属
于零星战斗战绩是由谁完成的?应该是由地方部队。二野的“主要战果统计表”
下方有一个注:“以上所作统计,只包括第二野战军各部队在各战役中歼敌的数
量和缴获,军区部队和二级军区、军分区所属的地方部队,其歼敌数量和缴获均
未统计在内。”也就是说那45.6万歼敌是由地方部队完成的,叁野那61万的数字
想必也是如此。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四野所属的地方部队(六个省军区、61个
军分区、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没有作战与歼敌的数字!因为180万歼敌总数
对主力部队来说已经是“浓缩”了,地方部队的战果?对不起,没有计入或是用
另外的标准算到另外的地方去了!!!还可以说什么吗?
4、 战役数字质疑:被统计列明的战役数量,一野28个,二野35个,叁野39个,
四野22个。从数字上看,连一野进行的战役数都比四野多20以上,这里面无可否
认的是采集标准不同,典型的双重标准。比如对四野进行的战役进行了“大面积
”的统称,“叁下江南四保临江,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这样包含了
许多组成战役的情况都合并算成一役。当然对二野在挺进西南作战时也是这样处
理的,但结果是造成对未深入了解军史的普通人群看来四野作战数量处于最少,
则不能不让人生疑。
5、 从数字分析角度我有几问:
一问:在近年的解放军战史编纂中,是否因政治考虑存在对四野的双重标准?
二问:我们是否可以对以上引用的战果数字换一个更准确的说法:“第一、二、
叁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的歼敌总数分别达到513,600人、
2,218,134人和240万人。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的歼敌总数达到180余万人”?
叁问:各野战军战果统计中零星战斗歼敌统计反映出很大的不同,二、叁野的这
个数字特别大,各占野战军战果数的21和25。是各野战军的统计风格不同(假如
数字是各野战军当年的统计原始数据)?还是今天统计人员的标准不同(假如数
字是当今编撰人员的统计数据)?四问:淮海战役总歼敌数55万5千人人,计入叁
野的战果为55万5千人,计入二野的战果13万1千人,是不是重复计算了?如属重
复计算用意是什么?五问:渡江战役主要是一、二、四野进行的,总歼敌40万人
,计入二野名下10万,计入叁野名下13万9千,计入四野名下3万7千多,其他数字
算到哪去了?是否有该计入某一野战军的战果而未计的情况?六问:二野四兵团
曾参加了四野广东战役(歼敌62,380)、广西战役(歼敌172,990),其中多少
歼敌数算在二野或既算在四野又算在二野了?七问:四野47、50、42军7个师参加
了二野西南战役,并一度归二野指挥,一直打到成都战役结束,二野和四野的战
果是否都包括这7个师在西南的歼敌数字?还是只算在二野而未算给四野?八问:
一野18兵团叁个军曾一度划归二野编制,其战绩是算到一野或二野?或是再次重
复计算?九问:二野在西南作战中曾有一野18兵团3个军9个师、四野3个军7个师
在其麾下作战直到成都战役结束,也就是说二野在成都战役前后那个时间断面上
加强了6个军16个师约20万人,可能是二野兵力最大的时期,所谓二野120万的兵
力是否取自那个时间断面?如果是这样计算的,对二野是否特殊关照了(在一个
统计时段内对二野取兵力最大的时间断面,对四野取兵力较少的时间断面)?50
年下半年全军部队裁减了100万人(《四野,1949》),如果对某些野战军取裁减
前的数字,对某些野战军取裁减后的数字,在数字对比上将造成各野战军表面兵
力的何种情况,不用细说了吧?十问:统计的战役数量四野最少是无心造成的还
是有意?
6、 以数字评判指挥作战水平质疑:其实以统计数字来评价指挥与作战水平本身
并不可取,数字与数字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比如四野辽沈、平津二大战役歼敌
总数为47.2万和52.1万,合计99.3万,二野挺进西南作战歼敌也为90多万,但西
南作战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一战即降,闻声则起(义),士气与作
战能力与二大战役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西南战役还是叁个野战军参与的作战,
计算战果可以一是一二是二,可是能拿二个90万来比较指挥与作战水平吗?再说
,叁野漳(州)、厦(门)、金(门)战役歼敌5万7千人,四野海南战役歼敌3万
3千人,金门惨败海南胜利,5万7能比3万3吗?
7、 对比几个野战军的阵亡人数与歼敌人数之比。一野为1:28.5;二野为1:10
.3;叁野为1:20.7;四野为1:30。阵亡最大的是二野,最小是四野其次是一野
、叁野。如用这组数字评价指挥与作战水平如何?
8、 将以上情况连起来看,可以得出的结论很遗憾──在数字上压低四野,抬高
二、叁野、照顾一野!统计数字极易“渗水”。讲到数字好象是最科学的硬指标
,其实是最靠不住的“软家伙”,关键是看数字在谁手中,人又怎样运用它。用
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范围、计算角度,经过挑选,避开某些想避开的,放大某
些想放大的,让数字说人想让它说的话真是很容易的。我们的统计数字历来都是
掺水的,无论是机构或操笔的文字工作人员,玩弄“数字游戏”全是“手到擒来
”的拿手好戏,在全世界面前的信用都不怎么好,直到非典疫情面前还是故态复
萌(当然后来中央直接介入管理疫情通报情况才根本上扭转了),就别说好多年
前公布的统计数字了。那时在全面编撰战史中,扬二(含叁)压四,扬邓压林是
公开的大原则,这样搞出来的数字有多大的公平性令人质疑。
本人在研究战史方面只是个业余者,涉入也浅,对资料的掌握更是不全,仅用国
防大学96年出版的《四大野战军丛书》中的有关数字作一点数字分析的功课,由
于缺乏更详尽的资料,可能错误很多,只想提出质疑,并不想断下答案,还望各
专业人士给予指正。抛砖引玉方为所图。(全文完)
第一野戰軍
威震四方的一野是攻城略地、無所不克的野戰雄師,其規模之大、威力之強,一直震撼世人。然而,它的組成和序列曾一度是鮮為人知的秘密……
‧第二野戰軍
二野輝煌的戰績,使其英雄部隊的組成十分耀目,其龐大的兵種,其傑出的戰將,把劉鄧大軍的戰旗在人民解放軍戰爭中插到了大江南北、東西邊陲……
‧第三野戰軍
三野精悍而又強大,銳不可擋,所轄16個軍和1個軍區,是四大野戰軍中編制最龐大的部隊。它步調一致,強將如雲……
‧第四野戰軍
四野是人民解放軍的自豪和驕傲,其兵力最強盛,武器最精良,戰將最齊備,它是無敵的戰神,是威武的雄獅,小小地一揮動,便風雲乍起,大地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