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F-14的可维护性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未来可变后掠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5:23
从目前战机发展情况来看,F14应该是可预见时间内可变后掠翼战斗机的绝唱了,当初它被迫提前退役的原因是维护成本高,出动率较低,可是F14的可维护性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是过于纷繁复杂的任务编程问题,还是可变后掠翼带来的结构复杂性?从隐形角度看可变后掠翼是否存在硬伤?未来战机设计中是否还有其用武之地?从目前战机发展情况来看,F14应该是可预见时间内可变后掠翼战斗机的绝唱了,当初它被迫提前退役的原因是维护成本高,出动率较低,可是F14的可维护性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是过于纷繁复杂的任务编程问题,还是可变后掠翼带来的结构复杂性?从隐形角度看可变后掠翼是否存在硬伤?未来战机设计中是否还有其用武之地?
2013-12-1 15:54 上传

如果我没记错,f-14的可维护性问题其实出在液压的操作系统上,可变翼一直没啥问题,至于f-14退役嘛,应该更多是为了省钱
F14是第一种三代机,跟计算机自检的F18当然比不了
1是原始设计吧,检修比较困难,2是那坑爹的引擎,还有就是三轴模拟液压操作系统和雷达了。至于可变翼,好像说设计强度还有过剩,到退役也没有在这方面出过问题。
若如大家所说,以现在的技术重新改进和生产F14,其作战能力是否能超过超虫?成本大概会有多少?
起码超虫的航程问题是解决了,重载挂架似乎有些问题。
我觉得吧 它所带来的战机性能提升有限 跟不上所带来的成本提升 如果它能带来跟高马赫数的巡航不知道效果如何
貌似F14退役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没了,没有漫天的轰炸机和导弹等着雄猫去打了。猫对海、对地攻击效果比虫子差多了。苏联还在的话,猫可维护性再差都会被保留的。
将来基于材料变形技术的几何变形机翼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之前简单的旋转机械方法都太笨重了,结构空重下不来,复杂度也高
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 ... -S-Navy?odyssey=tab

美国海军目前拥有总计285艘各类战舰,而未来,美国海军的目标是拥有总计大约300艘战舰。罗姆尼的目标是350艘

美国目前的造舰速度是每年9艘。罗姆尼的目标是15艘。

美国海军正力图保护10支航母战斗群规模。罗姆尼的目标是+1

不过罗姆尼对他350艘舰艇和每年造15艘的宣讲没有具体说明,比如怎么增加数量,具体造什么类型的舰艇,10月4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600舰”时代的海军部长和罗姆尼的军事计划的建筑师之一的约翰·莱曼,坐下来并向防务新闻解答了这些疑问。

约翰·莱曼认为已有的LCS和F-35项目应保留,但应建造新的成本7亿美元以下的舰队护卫舰和继续造超级大黄蜂

罗姆尼会改变和解决采办的混乱,F-16项目花了7年,北极星和民兵只花了4年,而且用的是原始的技术,面临的挑战却更复杂,F-22花了22年简直是疯了。

F-35应该像伯克一样冻结设计之后就不要乱改,除非遇到危急生命的情况, F-35设计上的变化的数量是令人难以置信。在联合需求委员会里有太多的企业。他们都有权写需求变更,这样不可能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举了伯克级一直没有机库的例子,部分海军人员想要个机库,“我们回答说:门都没有,我们不会修改任何设计”。
还有F-14的例子,怎么看起来好眼熟啊:“当时,每一个F-14机队都是不同的。随意的更改订单流程,无纪律的生产。造成了每一架F-14飞机的系统都需要有它自己完整的记录。没有两架飞机是一样的。”

约翰·莱曼说新的防空反导雷达(AMDR)会不适合安装在现有的阿利·伯克级上,所以用LPD17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或者DDG1000来装载他们将很合适,用LPD17可以不用研制新船体,这样可以省钱,并且称新船为导弹防御舰(missile defense ship)


美国海军现在拥有22艘宙斯盾巡洋舰.在FY13-14(2013-14财年),他们中间有7条可能将被退役.至今为止,只有5艘宙斯盾巡洋舰接受完整的弹道导弹防御(BMD)升级.很不幸,这5艘中的一艘可能将被退役. 美国海军同时拥有62艘宙斯盾驱逐舰.他们中有24艘拥有完整的BMD能力.随着FY10批准的10艘宙斯盾驱逐舰从2016年开始服役,海军期望在2020年前攒够至少39艘拥有BMD能力的宙斯盾巡洋舰/驱逐舰.在2020年以后,海军的希望装备宙斯盾伯克(Burke)三型驱逐舰.尽管搭载防空反导雷达(AMDR)所带来的结构和电力挑战需要被克服-一方面AMDR要"吃掉"伯克2A"冬季操作所需电力的一半,"另一方面搭载SPY-1D已经让伯克2A拥有海军有史以来最拥挤和最紧凑的舰桥,,海军期望2023年可以操作第一条伯克三.
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出勤率最高的军舰.在典型的一年里面,航空母舰有超过150天不在母港部署.航空母舰战斗群被要求在危机时刻可以以至少20节的平均速度从美国本土基地航渡到若干热点地区.这样的能力被公开的描述为:从诺福克动员在7天内被部署到GIN线,或者10天被部署到东地中海,或者在6天内从GIN线增援东地中海或者反之;从圣的哥动员在9天内横渡太平洋部署到鄂霍斯克海,或者在24天内部署到印度洋,或者在28天绕过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从南大西洋增援GIN线.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历史上展示过30节航渡部署的速度.航空母舰战斗群被要求在只有很短预警的情况下被部署并且指望长期部署.这样的要求和期望带来的是不同部署地区环境和天候的挑战.为中欧设计的F-22和B-2并不一定可以适应快速部署带来的气候和作业环境冲击:F-22和B-2一直都在为部署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奋斗,不过,是在内陆基地和环境控制机库里面.
和变后掠翼相关的部分从来没在维护上成为难题。
F14的维护主要是因为雷达和发动机。
F14后期升级雷达发动机以后,维护水平和F15相当。
因为美国海军航空兵比空军穷,因此f14才被迫提前退役,而f15还在飞。
很简单,像F14这样设计的可变翼对四代机来说,太重,问题多,性能优化少。
如果未来材料发展到位,柔性材料和自适应可变翼绝对是大气层内飞行器的主流,因为无论哲学还是科学上,一个不变的东西绝不可能完全适合一个变化的环境,而且是可调控的因素越多越好。
亲亲我的宝贝 发表于 2013-12-1 18:09
貌似F14退役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没了,没有漫天的轰炸机和导弹等着雄猫去打了。猫对海、对地攻击效果比虫子 ...
猫对海、对地是比F18差,但改进后的猫猫 对海对地不会比F18E差

关键还是苏联没有 经济的大黄蜂当然是首选
亲亲我的宝贝 发表于 2013-12-1 18:09
貌似F14退役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没了,没有漫天的轰炸机和导弹等着雄猫去打了。猫对海、对地攻击效果比虫子 ...
经过升级后,拥有对地攻击能力的“炸弹猫”在武器载荷和航程上都比虫子好。
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 ... -S-Navy?odyssey=tab

美国海军目前拥有总计285艘各类战舰,而未 ...
er……这兔子是有样学样啊
准确的说,F14是二代思想设计的三代飞机,从胎里就带着对可维护性重视不足的毛病,加之技术多少有些超前,就更不容易维护了
F14啊 生产时用的是TF41 而不是TF30就好多了
以下仅属个人猜测,拍砖请轻

F14是第一个服役的三代战机,在其诞生时对三代机之间的空战理念基本上可以说是没人能准确预估到,就像今天F22是第一个服役的四代机,由于迄今为止除f22以外所有四代战机还在研制当中并没服役,因此地球人对四代机之间的战术和对性能的具体要求,估计也是相当模糊,而F14设计之初就是这种情况。大家还停留在二代机的模拟思维里。

那是个冷战的年代里,那是个随时都会爆发那种大规模空中战役对抗的年代里,而像这种大规模高强度高热度的战争模式,空中战役对战机机体的高磨损高维护要求是可想而知的,格鲁曼的设计师和海军都预见到了,但他们只是预估到了对付二代机的性能最高要求,但对于真正的三代机那种激烈的磨损程度是预估不到的。

当初F14服役,海军对其性能是报以厚望的,曾设想以F14为全主力空优战机,不仅仅是为舰队提供高质可靠的防空拦截体系,更进一步要求为A6A7等对面打击机群提供足够的安全空域,简单说就是成为海军的对地打击的掩护主力,为海军实现从海上战略提供安全通道,更进一步海军甚至希望其实现媲美空军那种攻势制空的战役作战能力,即使海军的预警指挥核心是E2这种AEW

但F15服役之后,经过对F15性能的考察,海军不得不发现,三代机之间空战对跨音速段大过载的能力要求之高真的是超乎想象以外,从纯粹的空战角度F14完全能满足这种要求,即使它的机体在空战中面对类似情况也能安全保证所有常规战术的执行,有人说F14的战术基本只能对付二代机,这话也对也不对,说不对是仅从空战角度,F14不仅能对付二代机,面对三代也绰绰有余,但如果考虑上那种三战那样的高强度高烈度高出勤率的要求,那F14就只能被限制在对二代机的空战战术里了

航母虽大,即使如美国那种排水量的航母,它的整个地勤运作资源也是终究有限的。试想一艘航母上全职空优的战机,在面对对方的三代机群的作战时,可变后掠翼对高使用量的过载要求所导致的机体折损,当它完成了一次任务回来,但必须要面对短时间高频率的出勤率,猫猫的变掠翼的机体折损程度要求其必须经历一个较大较繁复的维护工序才能满足再次面对类似的作战要求,那么对于航母的地勤来说还是海军作战指挥体系,这将是多大的考验,要在这样的高要求的作战环境下把需要经过繁琐工序才能恢复完好状态在短时间里完成,以航母有限的维护资源是一个多大的压力就可想而知呢。要么耗时间,但面对高强度高热度的全面战争,这种低效率的维护作业怎么能做到呢(很多人都瞧不起米格29,但有谁会想到它的真正优势呢)。要么把那些繁复的维护工序程序化细分化,调派更多的地勤人力资源来完成,办法是可行的,但航母虽大,但人力资源却终究有限,航母的空中作战体系可不仅有F14,还有E2,A6A7甚至S3和MH53等体系节点,可想而知,要完成F14短时间高频率的出动要求,同时满足其对三代机的作战性能要求,那抽调的人力基本可以掏空整个航母的地勤资源,换言之是以牺牲整个航母的空中作战体系的整体效能才能换取F14在全面战争的作战要求,这,可以吗,肯定不可以,也就是说当面对那种想象中的三战时,F14的作战要求和维修要求足可压垮整个航母的维护体系,这,可以吗,肯定不可以,还有其他办法吗,有,我曾设想在航母编队里加入一艘甚至几艘专门运送地勤人员的大轮船,但那个成本真的是........(⊙﹏⊙b汗)

之后,海军就决定压缩F14的作战任务,尽量减轻F14的使用效率,使其适应航母自身的维护体系最大的可使用标准,譬如夺取空优完成达到空军那种要求的攻势制空的战役作战任务,甚至掩护对地打击机群的作战任务,这些再也不能只依靠F14去干了。但A6A7这些打击机总不能自己去面对对方的三代机群吧,于是海军决定另觅一种性能上足够满足三代机频繁的跨音速大过载使用量战术要求但同时具备对航母维护资源达到最低消耗要求(也就是那种高可靠高维护性)的战机,于是F18作为了海军高低搭配中的低端战机,成为了海军的航母上的另一员

至于猫猫,其期待任务则被剥削至只剩下防空拦截了,没办法,面对苏联的以图22为首的饱和打击机群,除了F14,是谁都干不来的,但后来苏联已经再也没法供养一个能威胁美国航母编队的实现饱和战术的作战体系了,于是F14则连最后的价值也被剥夺了

至于说未来可变后掠翼是否还有用武之地,也不能说没有,毕竟它在优化速度上所具备的先天优势是其他布局难以达到的,尤其是低讯迹技术大量应用而对快速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现代和未来,但问题是能克服一般常规布局阻力劣势的高性能发动机大量应用的现代,变后掠翼又变得如同其当初一样成为了效费比最低的布局{:soso_e110:}
你这些问题说清楚了,能写一篇硕士论文
当年是由于发动机推力问题才考虑可变后掠翼,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啦。
14执行对空任务也需要两名飞行员,可见座舱设计还是很落伍的,好比一个赛扬平台你想升级成i系列cpu,还不如抛弃了买台新计算机
可变气动外形是最优秀的气动外形, 只是目前的成本,可靠性,维护是问题而已.
未来一定是可变气动外形的天下, 4代机如果可以实现可变后掠翼, 超巡会受益很多.

最理想的是全计算机控制, 实时感知气动环境改变机机的外形, 当然有点科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