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看来没有使用泵喷推进器,还是原始的七叶大侧斜螺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55:30
]]
你咋知道没用泵推呢?起码贴上图说明下吧,没发现军博的图里可以看出是螺旋桨推进还是泵推
楼上的照片是093?
093只有两三千吨?
091的船员在休渔期从事秘密捕捞作业,改善艇上伙食
导管桨和泵喷完全俩个概念得东西,用导管桨作为研究泵喷得一种尝试是不可能得,苏联常规潜艇早就开始用导管桨,研究到现在还有一艘877B在试验!

有类似得性能633R 50年代服役得东西就是用导管桨,但苏联人并未普及泵喷。

潜艇泵喷也是喷水推进器的一种,都是通过推进水泵喷出的水流来作为推进动力的.只是因为潜艇的特殊作战要求而不象很多(不是全部)高速喷水船那样拥有一个比较长而复杂的船体管道系统,如进流弯管出流弯管等。

它和941或者633等上的导管螺旋桨结构上和设计思想上根本不同。941的螺旋桨导管主要是为了在其破冰上浮发射导弹时保护螺旋桨用的,对螺旋桨工作流场并没有什么改善作用,说白了就是在螺旋桨上套个管子而已.
  
潜艇泵喷推进器,因为特殊设计的导管和导向定子对进管海水的优化作用,使转子叶轮得以在一个均匀的流场中工作,流体脉动力小,运行平稳,震动噪音小.并且利用来流的冲压,使转子在高速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抗空泡性能,推迟叶片的空泡产生。

关于加速导管或减速导管.除了导管截面形状外,导管的长径比也是决定水流速度的因数.长径比大则阻力大,减速效果则好;长径比小则阻力小,减速效果也差.目前一般的潜艇泵喷推进器采用的是减速导管,长径比控制在0.6--0.8之间.

关于定子和转子.转子的弦长比,弦长比越大对推迟空泡产生越有利,但是盘面比和稠度增加,推进效率下降.定子和转子之间间隙越大则噪音越小,因为间隙过小容易使转子尾流激起定子高阶离散谱噪音.
    
定子和转子数量多,则可以降低高阶离散谱噪音,但却使推进效率降低而随机宽带噪音增加.而泵喷的离散谱噪音是由定子和转子的互相干扰中产生的,长期实验证明转子与定子数互为质数时噪音最小,所以转子和定子的叶片应该是7、9、11、13等数,同时定子叶数要少于转子叶片数,且定子在转子后面(后旋式)时空泡性能最好(但是后旋式尾流控制不如前旋好,且导管结构复杂。如美国的海狼潜艇用的是后旋而非前旋式)!
    
泵喷推进技术是非常复杂的东东,内流道控制及稠度,全流场势流,全流场粘流等等都是需要具体的数学模型来说明的。

这里小爆一下:中国的09V型攻击核潜艇铁定使用泵喷推进器。相关设计基本上完成。
V3的对转桨也很帅,呵呵.
顶楼主, 这帖子有文字有图片的,做的很认真.学习了.
楼主 为什么说093看来没有使用泵喷推进器 ? 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说出来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
没有就是没有,需要理由吗?
?????????????????
还有,泵喷在高速下推进效率比较高,而在低速段推进效率比传统方式要低些.
虽然泵喷的正后方的噪音不容忽视.
也是正常,一步登天啊,慢慢来吧。
如果你是说上面的图的话`````````那是"大青花鱼"常规试验潜艇吧,据说用银锌电池时跑到过26节?
先进的泵喷必然是以三维流场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那就存在这么一个问题:
某一流场的数据模型一般适用的范围有限,超出该范围后,模型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研究来进行修正,而绝对不可能简单地用实验室的模型等比例放大.潜艇,尤其是排水量大的核潜艇的推进装置体积大,功率大,要想在实验室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上进行放大,则工作量相当的大,实验难度相当的大.
要摸透三维流场理论,要用实验数据对理论推导进行验证,则对个级实验的设施(包括泵在内的实验设备)精度要求相当高,尤其是成品的制造精度,这对我国的大型设备高精度高质量制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设计得出来,而成品确达不到必要的性能指标.
还有一个成功的设计绝对不是所有先进的东西堆一起能成的.
泵喷也不是在所有工况下都优于传统螺旋桨.
跟设计的时间有关!
原帖由 flyer 于 2007-7-20 15:50 发表
093终于曝光了,很遗憾依然没有使用泵喷推进器,而是传统的七叶大侧斜螺旋桨。

这里打算抛块砖,介绍下泵喷推进器,希望引起讨论,也能够引到一些玉,哪怕引到的是更多的砖头也不怕,只要讨论就好,真理越辩 ...

说明一下,那张文字的截图并不是说明新艇是单还是双的,两者完全不搭界!!!!
那个图,只是一段"论文"上截下来的,用以说明土共中是有搞单壳的呼声的.个人并不认同按文中那种步骤的做法.单独提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喷和桨这些东西,非专业人员还是很难说清楚的,有些东西,也是熟人们聊天时有搭没搭的扯,同好们图个乐,本身也不严谨,更不准确.而且现在对有些东西的理解也不同了.
我们直接上磁力推进。
[localimg=548,600]1[/localimg]
]]
那么大的长宽比确实有些可疑,不过传统的观念能否一下子转的过来倒是个问题
看潜艇后半段,因为一般的泵喷要背重量,所以后部浮力要上去,线不会下来这么缓.
忘记说明了,图片转自ZH,来自国防成就展。首见,懂行的议议。
图片怎么看不到了?再传传看!
14233635_2007072009313583243700.jpg
如果是小堆加磁流体绝对跑不了20-30节,至少在2020年以前是如此
昨天在超大见过这图:D
同意一楼:D
N年前就在研究 了!
小核堆啊小核堆
这个艇研制周期较长。
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之前的技术储备。
稳妥些也正常。
施征口中的210:L
磁流体还是验证技术,离实用早着呢
支持啊,要快速发展啊
磁场这么大,不是很容易被磁异探测器所跟踪?
貌视比较先进的说:lol
估计比较早..........
15T 的磁铁国内造得了吗?可能要从oxford买了。
请找找2002年或2003年的一本现代舰船,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说法.
恩,现代舰船以前介绍过,MS日本在这方面先进些
现代舰船  早几年都登出来了~
国防装备展没有这个火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