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奇瑞出口:能否成为丰田第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05:25
<P>
  奇瑞出口和一个梦圆的开始

  近日,国内外许多媒体争相报道了一则消息———奇瑞汽车公司与美国梦幻车辆公司(VisionaryViecles)在芜湖签署了汽车出口协议。双方计划从2007年开始批量向美国出口奇瑞汽车,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在新年的车市,这则消息犹如巨石激浪,一时间议论如潮。

  国人之所以为奇瑞汽车出口美国激荡着,是因为如果这则消息属实,奇瑞就成为第一个真正走上国际竞争舞台的中国汽车企业,人们从开拓者的背影中预见了中国汽车圆梦之日。然而,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很多人也忧虑重重。奇瑞这个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公司是否真的具备了白手起家开垦北美市场的能力,能否一肩担起中国汽车走出国门的重任?

  带着问题,我们采访了奇瑞汽车公司,希望能全方位了解奇瑞进军美国市场合作计划签署的始末。

  机遇敲门———梦幻主动谋求合作

  美联社1月2日的报道中称,纽约梦幻车辆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布里克林宣布,他们已经与奇瑞签订了合同,2007年开始奇瑞将出口美国25万辆汽车。

  虽然,作为民族品牌扛旗者,奇瑞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中国汽车出口的榜首地位,在伊朗进行CKD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ALADO公司合作建厂,开了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技术转让和海外建厂的先河。然而25万辆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出奇瑞去年一年的总销售量。也因此,国内媒体对奇瑞出口持怀疑态度的不在少数。人们担心奇瑞能否最终构建这一宏大的蓝图。

  而据奇瑞公司透露,他们的信心恰恰来自他们的合作方———梦幻汽车。奇瑞远征美国市场由梦幻一力促成。去年4月,梦幻车辆公司通过邮件与奇瑞国际公司取得联系,称他们从美国CNN电视台、《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中对奇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奇瑞国际公司项目经理张华的安排下,梦幻公司总裁布里克林偕同美国爱伦投资公司有关人员和技术专家,辗转来到安徽芜湖奇瑞工厂参观、考察。参观后,他们对奇瑞的发展潜力十分看好,并主动提出与奇瑞合作出口汽车到美国的设想。双方经过10多个来回的互为考察及谈判,梦幻打动了奇瑞。10月,双方在上海就合作关键问题进行了10多天谈判,双方主要领导及有关技术专家、律师都参与了最后的谈判。2004年12月16日,在安徽芜湖奇瑞工厂,双方最终签署了这项“令人震惊”的出口协议。

  根据协议,奇瑞从2007年开始批量向美国出口汽车,梦幻将拥有奇瑞5款新车在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分销权。梦幻将在得到奇瑞的认可下,组织建立250个规范的轿车销售网点,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以上轿车。首先可能销售的5款车型为2006年即将在国内投产的S12,在去年北京车展上露面的Newcrossover及代号为B21、B22、B23的车型。

  全球落子———美国只是扩张第一步

  在这项“令人震惊”的计划中,奇瑞表现出来的态度显然比梦幻要谨慎一些。在梦幻看来,像日本、韩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一样,中国汽车早晚也将来到美国。奇瑞正具备了打入美国市场、走上国际竞争舞台的实力。他们希望抓住与奇瑞合作的机遇,与第一个拓荒者共同分享开垦市场所带来的利益。25万辆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对奇瑞的允诺。

  而在对奇瑞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奇瑞上下反复强调这一数字只是目标,实现目标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将销售权释放到对方手里,也希望凭借梦幻在北美市场的销售经验(梦幻车辆公司曾经把日本富士斯巴鲁、南斯拉夫yugo车型引进到美国市场)来规避败走麦城的风险。毕竟对于被雪佛兰、本田、丰田等众多品牌争食的低端市场,奇瑞的优势尚不明显。

  而如果第一步的出口计划顺利完成,奇瑞也已经布好了下一步的棋子。

  此前有媒体刊发报道称,奇瑞与梦幻公司将建立合资公司,在美国建立研发、生产基地生产奇瑞汽车。奇瑞公司以技术、产品和现金形式占据合资公司60%股份,而梦幻则将投入2亿美元的资金以及地皮等资产拥有合资公司40%股份。在双方的合作中,奇瑞方面负责生产、技术研发等,而销售部分则由梦幻公司全权负责。然而,本刊在采访奇瑞国际公司项目经理张华时据其透露,双方确实有建立合资公司的另一项合作计划,但该合资公司将建在芜湖。据说,奇瑞与梦幻建立合资公司一事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一旦通过审批,双方合资公司将在中国注册并投入巨资在芜湖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梦幻车辆公司也将参与研发、生产。

  有专家认为,奇瑞以短短7年时间,从一个底子薄弱的民族企业发展到现在有十几款车型的开发能力,并占据中国汽车出口量半壁江山,开中国自主品牌技术转让和海外建厂先河,这次出口北美如果成功,标志着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将真正走上国际舞台。

  而据奇瑞公司副总经理周必仁透露,整车出口美国并不是奇瑞的最终计划,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是要把车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第一步打入中东、南亚、东南亚市场,在这些地方进行整车生产;第二步改进目前技术以符合欧美有关法规,以便将奇瑞汽车出口到欧美市场;而下一步不排除在欧美生产并销售奇瑞汽车。目前,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正在逐步落实,与巴基斯坦等国的谈判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奇瑞能否成为丰田第二?

  此前有消息透露,奇瑞汽车从2007年开始将在北美市场售车,年销售目标25万辆。1月2日,国外某报曾报道,这次担任奇瑞汽车在美国全权销售代理的纽约梦幻车辆公司总裁马尔科姆.布里克林表示:“我把奇瑞看成是第二个丰田。”

  美国是公认的汽车王国,在汽车王国里卖车,无疑是“班门弄斧”,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日本丰田将这把“斧头”耍得精彩绝伦。作为一个中国民族品牌,奇瑞能否像布里克林说的那样成为第二个丰田?能否在美国的土地上烙下中国汽车的足迹?答案也许可以从丰田拓展美国市场的案例中去找。

  丰田一开始到美国并不是一帆风顺。1957年,丰田第一批两辆皇冠车运抵加里福尼亚时,受到美国媒体广泛关注,不少顾客也纷纷打电话询问哪里能买到汽车。一开始的热烈反应使丰田产生错误估计,在国内开足马力生产,准备迎接大宗订单,但是生产线很快就被迫停了下来。皇冠车在细节方面确实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但也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美国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到1958年底,丰田在美国只卖出287辆汽车;1960年,丰田被迫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第一次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评点:相对当年的丰田,成立只有7年多的奇瑞公司,无论企业规模、技术实力还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要稍逊一筹,再加上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2007年奇瑞产品进军北美市场时,也可能会遭遇与丰田一样的“水土不服”,何况“25万辆”并不是个小数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奇瑞若要进军美国市场,对此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第一次失败,丰田便开始潜心研究适合美国市场的产品,为此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市场调查。5年后,丰田东山再起,一举推出全新产品可乐娜,当年在美国的销量就达到3000多辆。此后10年,丰田在美国不断扩展市场份额,至1975年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商;到1980年,丰田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到58000辆,占美国进口汽车总量的25%。

  评点:丰田5年之后获得的成功,是产品策略的成功。从丰田一开始的失败中可以看出,将车直接砸向市场的做法显然行不通,而美国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市场,简单地砸产品就更加行不通。如今志在进军美国车市的奇瑞公司也一样,只有推出满足美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美国市场才能认你“奇瑞”的账。

  丰田曾凭借“精细生产方式”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丰田销售额增长6.3%,售出186万多辆车,并超过福特公司,晋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丰田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1.8%,与克莱斯勒只差一个百分点。丰田的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已为各国所效仿,《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甚至把丰田公司视为世界范围劳动生产率的领先者。但是没有一家公司能照搬丰田生产体系,更不用说取得丰田那样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丰田生产体系很简单,但是执行和协调绝不是那么简单。

  评点:奇瑞现在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已与当年的丰田迥然相异,简单的模仿不可能创造什么奇迹。明天的奇瑞或许能成就今天丰田这样的辉煌,但所走的路决不会是相同的。如今摆在奇瑞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P><P>
  奇瑞出口和一个梦圆的开始

  近日,国内外许多媒体争相报道了一则消息———奇瑞汽车公司与美国梦幻车辆公司(VisionaryViecles)在芜湖签署了汽车出口协议。双方计划从2007年开始批量向美国出口奇瑞汽车,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在新年的车市,这则消息犹如巨石激浪,一时间议论如潮。

  国人之所以为奇瑞汽车出口美国激荡着,是因为如果这则消息属实,奇瑞就成为第一个真正走上国际竞争舞台的中国汽车企业,人们从开拓者的背影中预见了中国汽车圆梦之日。然而,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很多人也忧虑重重。奇瑞这个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公司是否真的具备了白手起家开垦北美市场的能力,能否一肩担起中国汽车走出国门的重任?

  带着问题,我们采访了奇瑞汽车公司,希望能全方位了解奇瑞进军美国市场合作计划签署的始末。

  机遇敲门———梦幻主动谋求合作

  美联社1月2日的报道中称,纽约梦幻车辆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布里克林宣布,他们已经与奇瑞签订了合同,2007年开始奇瑞将出口美国25万辆汽车。

  虽然,作为民族品牌扛旗者,奇瑞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中国汽车出口的榜首地位,在伊朗进行CKD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ALADO公司合作建厂,开了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技术转让和海外建厂的先河。然而25万辆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出奇瑞去年一年的总销售量。也因此,国内媒体对奇瑞出口持怀疑态度的不在少数。人们担心奇瑞能否最终构建这一宏大的蓝图。

  而据奇瑞公司透露,他们的信心恰恰来自他们的合作方———梦幻汽车。奇瑞远征美国市场由梦幻一力促成。去年4月,梦幻车辆公司通过邮件与奇瑞国际公司取得联系,称他们从美国CNN电视台、《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中对奇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奇瑞国际公司项目经理张华的安排下,梦幻公司总裁布里克林偕同美国爱伦投资公司有关人员和技术专家,辗转来到安徽芜湖奇瑞工厂参观、考察。参观后,他们对奇瑞的发展潜力十分看好,并主动提出与奇瑞合作出口汽车到美国的设想。双方经过10多个来回的互为考察及谈判,梦幻打动了奇瑞。10月,双方在上海就合作关键问题进行了10多天谈判,双方主要领导及有关技术专家、律师都参与了最后的谈判。2004年12月16日,在安徽芜湖奇瑞工厂,双方最终签署了这项“令人震惊”的出口协议。

  根据协议,奇瑞从2007年开始批量向美国出口汽车,梦幻将拥有奇瑞5款新车在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分销权。梦幻将在得到奇瑞的认可下,组织建立250个规范的轿车销售网点,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以上轿车。首先可能销售的5款车型为2006年即将在国内投产的S12,在去年北京车展上露面的Newcrossover及代号为B21、B22、B23的车型。

  全球落子———美国只是扩张第一步

  在这项“令人震惊”的计划中,奇瑞表现出来的态度显然比梦幻要谨慎一些。在梦幻看来,像日本、韩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一样,中国汽车早晚也将来到美国。奇瑞正具备了打入美国市场、走上国际竞争舞台的实力。他们希望抓住与奇瑞合作的机遇,与第一个拓荒者共同分享开垦市场所带来的利益。25万辆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对奇瑞的允诺。

  而在对奇瑞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奇瑞上下反复强调这一数字只是目标,实现目标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将销售权释放到对方手里,也希望凭借梦幻在北美市场的销售经验(梦幻车辆公司曾经把日本富士斯巴鲁、南斯拉夫yugo车型引进到美国市场)来规避败走麦城的风险。毕竟对于被雪佛兰、本田、丰田等众多品牌争食的低端市场,奇瑞的优势尚不明显。

  而如果第一步的出口计划顺利完成,奇瑞也已经布好了下一步的棋子。

  此前有媒体刊发报道称,奇瑞与梦幻公司将建立合资公司,在美国建立研发、生产基地生产奇瑞汽车。奇瑞公司以技术、产品和现金形式占据合资公司60%股份,而梦幻则将投入2亿美元的资金以及地皮等资产拥有合资公司40%股份。在双方的合作中,奇瑞方面负责生产、技术研发等,而销售部分则由梦幻公司全权负责。然而,本刊在采访奇瑞国际公司项目经理张华时据其透露,双方确实有建立合资公司的另一项合作计划,但该合资公司将建在芜湖。据说,奇瑞与梦幻建立合资公司一事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一旦通过审批,双方合资公司将在中国注册并投入巨资在芜湖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梦幻车辆公司也将参与研发、生产。

  有专家认为,奇瑞以短短7年时间,从一个底子薄弱的民族企业发展到现在有十几款车型的开发能力,并占据中国汽车出口量半壁江山,开中国自主品牌技术转让和海外建厂先河,这次出口北美如果成功,标志着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将真正走上国际舞台。

  而据奇瑞公司副总经理周必仁透露,整车出口美国并不是奇瑞的最终计划,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是要把车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第一步打入中东、南亚、东南亚市场,在这些地方进行整车生产;第二步改进目前技术以符合欧美有关法规,以便将奇瑞汽车出口到欧美市场;而下一步不排除在欧美生产并销售奇瑞汽车。目前,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正在逐步落实,与巴基斯坦等国的谈判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奇瑞能否成为丰田第二?

  此前有消息透露,奇瑞汽车从2007年开始将在北美市场售车,年销售目标25万辆。1月2日,国外某报曾报道,这次担任奇瑞汽车在美国全权销售代理的纽约梦幻车辆公司总裁马尔科姆.布里克林表示:“我把奇瑞看成是第二个丰田。”

  美国是公认的汽车王国,在汽车王国里卖车,无疑是“班门弄斧”,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日本丰田将这把“斧头”耍得精彩绝伦。作为一个中国民族品牌,奇瑞能否像布里克林说的那样成为第二个丰田?能否在美国的土地上烙下中国汽车的足迹?答案也许可以从丰田拓展美国市场的案例中去找。

  丰田一开始到美国并不是一帆风顺。1957年,丰田第一批两辆皇冠车运抵加里福尼亚时,受到美国媒体广泛关注,不少顾客也纷纷打电话询问哪里能买到汽车。一开始的热烈反应使丰田产生错误估计,在国内开足马力生产,准备迎接大宗订单,但是生产线很快就被迫停了下来。皇冠车在细节方面确实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但也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美国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到1958年底,丰田在美国只卖出287辆汽车;1960年,丰田被迫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第一次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评点:相对当年的丰田,成立只有7年多的奇瑞公司,无论企业规模、技术实力还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要稍逊一筹,再加上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2007年奇瑞产品进军北美市场时,也可能会遭遇与丰田一样的“水土不服”,何况“25万辆”并不是个小数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奇瑞若要进军美国市场,对此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第一次失败,丰田便开始潜心研究适合美国市场的产品,为此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市场调查。5年后,丰田东山再起,一举推出全新产品可乐娜,当年在美国的销量就达到3000多辆。此后10年,丰田在美国不断扩展市场份额,至1975年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商;到1980年,丰田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到58000辆,占美国进口汽车总量的25%。

  评点:丰田5年之后获得的成功,是产品策略的成功。从丰田一开始的失败中可以看出,将车直接砸向市场的做法显然行不通,而美国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市场,简单地砸产品就更加行不通。如今志在进军美国车市的奇瑞公司也一样,只有推出满足美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美国市场才能认你“奇瑞”的账。

  丰田曾凭借“精细生产方式”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丰田销售额增长6.3%,售出186万多辆车,并超过福特公司,晋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丰田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1.8%,与克莱斯勒只差一个百分点。丰田的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已为各国所效仿,《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甚至把丰田公司视为世界范围劳动生产率的领先者。但是没有一家公司能照搬丰田生产体系,更不用说取得丰田那样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丰田生产体系很简单,但是执行和协调绝不是那么简单。

  评点:奇瑞现在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已与当年的丰田迥然相异,简单的模仿不可能创造什么奇迹。明天的奇瑞或许能成就今天丰田这样的辉煌,但所走的路决不会是相同的。如今摆在奇瑞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P>
有广告嫌疑![em06]
就是做做广告又何防.这可是难得的国货.
奇瑞公司:http://www.saic-chery.com
拭目以待
<P>呵呵</P><P>支持一个</P><P>支持国货</P><P>不要说什么仿制,那家不是考仿制起家的</P>
不管怎么样,奇瑞做得不错,应该支持
奇瑞自比丰田,若能在服务态度、生产态度、对质量的把关等几方面消灭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则当是好事,也有成为丰田或现代第二的可能。
小心别在美国惹上一单官司,赔得血本无归
<P>奇瑞?</P>
<P>是什么?</P>
<B>以下是引用<I>大黄蜂</I>在2005-1-12 23:02:27的发言:</B>
小心别在美国惹上一单官司,赔得血本无归


在已饱和的美国汽车市场, 中国产的汽车真的要万分注意安全性的设计. 大黄蜂说的很对.
<b>此帖要大力支持,就算是广告也要支持!</b>
支持国货呀
个人认为:就算惹了官司,也是好事啊。支持国货
<P>奇瑞?</P>
<P>是什么?</P><P>
</P><P>你又是什么?</P><P>支持国货</P>
<B>以下是引用<I>BigHawk</I>在2005-1-13 10:09:54的发言:</B>
个人认为:就算惹了官司,也是好事啊。支持国货


开玩笑,美国法院判决的赔偿动不动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不是人民币)!以奇瑞的规模惹上一单官司,基本就意味着万劫不复。不要拿在国内市场的玩法到美国市场去玩,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B>以下是引用<I>网名来啫</I>在2005-1-13 10:37:57的发言:</B>


开玩笑,美国法院判决的赔偿动不动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不是人民币)!以奇瑞的规模惹上一单官司,基本就意味着万劫不复。不要拿在国内市场的玩法到美国市场去玩,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P>
<P>如果一年也没卖出多少,怎么会惹上这么大的官司?</P>
<P>如果卖出很多,公司有实力,又怎么会怕这些官司?</P>
<P>分析要全面点!</P>
<P>为民族产业做广告,我也愿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1:11:47编辑过]
我想应该不会破产的。奇瑞在美国的公司只是分公司,如果法律条款搞清楚,做好预防措施的话,最多只是分公司倒闭,影响不了总公司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1:42:28编辑过]
<P>没有三星、丰田这样的公司,中国奢谈成为强国</P><P>支持国货</P>
不管怎么样,奇瑞做得不错,应该支持,总之比X汽强多了
支持民族工业。
支持民族工业。。。。。
好的很
国货当自强 奇瑞一路走好
要支持!!!!!!
<B>以下是引用<I>纸船</I>在2005-1-13 10:50:41的发言:</B>

<P>为民族产业做广告,我也愿意!</P>

<P>說得對啊,要是一汽、二汽、上海等也能這樣做那咱們也會支持的嘛</P>
<P>中国企业要练内功——</P><P>  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技术先进程度、服务规模样式……</P><P>全方位的修炼,全方位的追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