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与鸡蛋之考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17:22


                               清帝与鸡蛋之考辨

   

                                            一

      关于“清帝与鸡蛋”的故事想来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故事就是说:内务府上下人等层层贪污,以至于一枚普通的鸡蛋到了皇帝的餐桌前就成为了天价,害得我们的皇帝老官自己都舍不得吃了。可巧有那么一天,有位倒霉的重臣和皇帝讨论君国大事的时候无意说道自己吃鸡蛋的事情,以至皇帝大骇。这位大臣立即陷入尴尬,实说不得瞎说不得。好在这位重臣久历庙堂,很圆滑的搪塞过去了。
     那么这对君臣为谁呢?我想大家也许一下子也说不准。其实说不准就对了,因为这个故事有四个版本,涉及三对君臣。他们分别是:乾隆和汪由敦、道光和曹振镛、光绪和翁同龢。


                                 二

     先说第一个(这个第一第二是笔者自己编的,与先后无关)版本:《春明梦录》。《春明梦录》的作者叫何德刚。他是光绪进士。长期在清末吏部任主事。由于长期京官生活,熟谙清朝中枢各部内情,民国后追忆往事,撰成此书。
     在该书的序言中,作者说“夜窗默坐,影事上心,偶得一鳞半爪,辄琐琐记之,留示家人。”可见其非功利。加上文中曾说“余于翁文恭之侄孙为同年”这也许是作为野史,后人不疑的原因。好了还是先看看这对君臣师徒之间发生了什么。
     内务府之职,如衙门之有庶务,即俗所谓账房也。账房有折扣有花账,已处处有弊,而内务府更有百倍于此者。尝闻宣宗极崇俭德,平常穿湖绉,裤腿膝上穿破一块,不肯再做,命内务府补之,开账三千两。宣宗怒其贵,严诘之。渠对曰:“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翦过几百疋,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后来不知如何结束。推之他事,可想而知。
     德宗在书房,曾与翁文恭师傅闲谈,便问师傅:“早起进内吃何点心?”翁对曰:“每早吃三个果子(即鸡蛋包)。”德宗曰:“师傅每早点心,要用九两银子了!”盖御膳房报帐,一个鸡蛋须三两银也。孝钦太后生长寒门,民间琐事,无不周知,而内府蒙蔽尚且如此。甚矣,积重之难返也。
     
     这里面其实是两个故事,上面是道光补裤子。因为这个故事对于作者是前朝旧事且作者也不知结果,就不多评论了。只说一下数字(这也许是文理之间的区别,理科的人对数字较敏感,可惜八股时代没有标准的理科生)。道光年间大清国一年的岁入也就三千到四千万两,一个窟窿就三千两,那一万个窟窿国库就瞎了。
    光绪和翁同龢的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价格“一个鸡蛋须三两银也”。当时十六两一斤,但那时的斤比现在的市斤(500克)略重,一两大体是37.8克。那么三两就是113.4克,这已经是两个鸡蛋的重量了。也就是说内务府报的鸡蛋价格是当时银价的两倍。

                                           三


      第二个版本:《南亭笔记》。这书的作者是李伯元,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所以有南亭笔记这个书名。此公就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但这个南亭笔记是不是他写的有争议,不过且不管它说正事。故事出自原书卷十一,还是光绪和翁同龢但内容不同喽。
     翁在毓庆宫行走时, 光绪每日必食鸡子四枚,而御膳房开价至三十四两, 光绪因举以为问曰:“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 翁对曰: “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 偶一用之, 否则不敢也。” 闻者咸服其善于辞令。
       在这个版本中鸡蛋又涨价了,“四枚开价至三十四两”,合八两半一个,是上面故事中价格的近三倍。同时,在此书中还有个补裤子的故事,就是主角有道光换成他儿子咸丰了。这个在原书卷一。
     咸丰初亲政, 躬行节俭。上书房门坏其枢, 左右请易门, 咸丰不许, 命修之。照例下工部招商承办, 修讫, 报销银五千两, 咸丰大怒, 将问有司罪。有司惧, 谓系五十两之误, 遂罚厂商, 以寝其事。既而咸丰新御一杭纱套裤, 偶失检, 致烧伤成窟窿, 约蚕豆瓣许大, 左右请弃置弗用, 咸丰再三惋惜曰:“物力艰难, 弃之可惜, 宜酌量补缀之。” 左右皆称颂:“古贤君衣有经三浣者, 主子俭德, 殆犹过之。” 咸丰亦遂置不问。及明年, 尚衣又以此进御, 咸丰视之, 虽完好如初, 然补缀痕可数也, 问之, 始知系由内务府发交苏织造承办, 然补此区区一窟窿, 报销银已数百两有奇, 咸丰乃慨然叹曰:“为人君者, 俭犹不可, 而况奢乎!” 由是不敢复以意旨喻近臣, 盖恐益增烦费也。
     因为“修门”和“补裤子”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所以就节录一下,供诸公一看。


                                  四


     第三个版本是《清稗类钞》。《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编撰的,是个大部头的书,分为很多细目,其中就有廉俭类,里面就有这个故事。
                                              宣宗节俭
       宣宗中年尤崇节俭,尝有御用黑狐端罩,衬缎稍阔,令内侍将出,四周添皮,内府呈册需银千两,乃谕勿添。明日,军机大臣入直,谕及兹事,自是京官衣裘不出风者十有余年。宣宗所服套裤,当膝处已穿,辄令所司缀一圆绸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效之,亦缀一圆绸于膝间。一日,召见军机大巨,时曹文正跪近御座,宣宗见其缀痕,问曰:「汝套裤亦打掌乎」?对曰:「改制甚费,故补缀。」宣宗问曰:「汝打掌须银几何?」曹愕眙久之,曰:「须银三钱。」宣宗曰:「汝外间作物大便宜,吾内府乃须银五两。」又尝问曹曰:「汝家食鸡卵,须银若干?」曹诡对曰:「臣少患气病,生平未尝食鸡卵,故不知其价。」

      曹文正就是曹振镛,“文正”是他的谥号,文臣中这个谥号最大。此人历侍三朝,可在历史中并无甚作为。这个故事又是补裤子和鸡蛋。只是没有说明内务府呈报的价格。

                                             五

       最后一个版本来自《春冰室野乘》,《春冰室野乘》是李岳瑞撰。该书宣统三年第一版,后有所修订。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后修订进去的,因为他的题目是“ 内务府糜费”,想来当时还不至于敢如此刊出吧。当然,这是脑补的,并无考证。
      满员之任京秩者,以内务府为至优厚。相传承平时,内府堂郎中,岁入可二百万金。近年内务府大臣,多由堂郎中积资升擢,如立山之多藏厚亡,亦以任堂郎中最久,家资累千万,故为拳匪所瞰也。乾隆朝,汪文端公由敦,一日召见,上从容问:“卿昧爽趋朝,在家亦曾用点心否?”文端对曰:“臣家计贫,每晨餐不过鸡子四枚而已。”上愕然曰:“鸡子一枚,需十金,四枚则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文端不敢质言,则诡词以对曰:“外间所售鸡子,皆残破不中上供者,臣故能以贱值得之,每枚不过数文而已。”上乃颔之。
     列朝惟宣庙最崇俭德,道光三十年间,内府岁出之额,不过二十万。堂司各官,皆有臣朔欲死之叹。上一日思食片儿汤,令膳房进之。次晨,内务府即递封奏,请添置御膳房一所,专供此物,尚须设专官管理,计开办费若干万金,常年经费,又数千金。上乃曰:“无尔,前门外某饭馆,制此最佳,一碗直四十文耳,可令内竖往购之。”半日,复奏曰:“某饭馆已关闭多年矣。”上无如何,但太息曰:“朕终不以口腹之故,妄费一钱而已。”以万乘之尊,欲求一食物而不得,可慨也。同治时,穆宗大婚,购皮箱一对,亦寻常市上物,不过数十金者,而报销至每对九千余两。文文忠力争之,不能得也。

      这个故事里面的价格就更离谱了,一个鸡蛋“十金”就是十两金子。在那个时代,金银价格的比值并无现在这么大,也就是在12-15之间。就是如此,该文开始时说的内务府岁入二百万金也接近乾隆朝的全部岁入了,哪里有全国的收入都归内务府不拨一文给户部的道理。其实,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金”。因为古代中国一直实行银本位制,无论结算什么都是多少两银子,不曾说多少两金的。当然,这个“金”不一定是金子的意思(尽管在引述的过程中都这么说),可以是“钱”的意思。这样乾隆朝的内务府岁入二百万两,和道光朝代岁入二十万两,不论其是否准确,至少靠谱了。那么十两银子一个鸡蛋也是所有故事中最贵的了。
     下面的道光与片儿汤的故事,节录出来是因为很有意思。笔者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直不开火(就是不自己做饭)。直到后来要自己过日子,才晓得鸡蛋多少钱一斤。一个朝中的一品重臣能了解鸡蛋的价格实在是稀奇,而皇帝自己知道就更稀奇了,尤其难得的是这两人跟普通百姓一样按个来买。而道光皇帝竟然知道前门外有个饭馆卖片儿汤?哎呀!恤民如此,千古一帝。


                                                六

      内务府的支出是“咸丰年间,内务府每年支出仅40余万两。同治初年,每年应放各款为八、九十万至100余万两不等。光绪中后期,每年实支银为143万两。至光绪末叶,内务府每年开支已达295.2万余两。”   
     节录自:《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                    


                                               七

     我做此文本是考证上述的不实。辨伪容易立论难,就像鉴定古玩,十几个特征全对你也不敢轻易说它是真,但有一个不对则必定是假。
      在鄂尔泰、张廷玉编纂的《国朝宫史》中,对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饮食原料额”作过以下的统计:
      皇太后: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二升、黄老米一升五合、高丽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王瓜二十条、白蜡七枝(内一枝重五两,三枝各重三两,三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二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二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到皇子侧室福晋的每日鸡蛋份额分别是十个到三个。说实话真不知道她们一天拿么多吃食都怎么办?当然这里面没有皇上的,想来没人会给皇上下定额吧,不过在不济皇上也得比皇后强吧!


                                            八

        说来说去都是推论,合理与否不说,有皇上吃鸡蛋的例子吗?有呀,看看乾隆爷的菜单。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八日卯正(六点),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卯正二刻(六点二刻),涿州行宫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皇太后赐: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燕窝锅烧鸭子一品,猪肉馅侉包子一品,燕窝肥鸡挂炉鸭子热锅一品,羊肉片一品,羊乌叉烧羊肚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叫冯鼎(厨师)做鸭丝肉丝粳米面膳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未正(午后两点),“上至宫门升座,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覃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鸭子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炸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盆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咸肉一品。”随送“粳米膳一品,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奶子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要: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酉时(午后五点),“上至看灯楼,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时随送上用,丰灯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三号黄碗膳房面筋,茶房叉子”;“看花炮毕,还行宫伺候;炸八件鸡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猪肚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这个是皇上过年。

    闰二月十一日,卯初“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辰初二刻(午前七点二刻),“虎跑泉(杭州)进早膳,用折叠桌摆:燕窝火熏鸭丝一品,鸡冠肉炖鸡软筋一品(系宋元做),羊肉丝一品,煳猪肉家鸡卷攒盒一品,孙泥额芬白糕一品,蜂糕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上传:摊鸡蛋一品”;随着送“清蒸鸭子汤膳,粳米膳一品,金银豆腐汤、额食二桌”。
    未正(午后两点),“西湖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燕窝脍糟鸭子一品,鹿筋酒炖羊肉一品(张成做),肥鸡豆腐片汤一品,燕窝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后送“春笋爆炒鸡一品,枣尔糕老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火熏豆腐馅包子一品”,“高恒进:酥油野鸡爪一品,糟鹿筋糟猪腰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莱一品;”随送:“肉丁炒粳米老米膳一品,燕窝芙蓉汤,鸭子豆腐汤一品,额食四桌。”
    晚晌伺候:“爆肚子一品,燕窝拌鸡一只,青韭鲜虾一品(宋元做),拌老虎菜一品。”
     
    这个是皇上下江南。

说实话,皇上吃的太油腻了,很不健康。



                                      九


      最后说说鸡蛋到底在清朝多少钱一个呢?答 案是三个制钱。这个来自齐如山的日记,原文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前,三十年之久,物价可以说没有变动过,……比如鸡蛋永远是三个小制钱一个”。这里解释三点,1.这个价格是北京的价格,不代表全国。2.这个平稳的物价期是英法联军进北京到八国联军进北京之间的那段时间。3.自从咸丰发行大钱(京钱,就是当十、当百的那种),制钱(就是XX通宝那种)在北京就渐渐不再使用了,但作为一个结算单位还一直保留着。
在这个平稳的物价期,大约是1670个制钱兑换一两银子,这个是市井的实际汇率不是官价。也就是说对比于上述的故事,最便宜的也是实际价格的1670倍之多(当然特供的鸡蛋想来本身就比市场上的贵)。
清朝皇家之奢靡与官吏的层层克扣自肥,对比于百姓之困苦和国家之艰难,自然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怎么也不会有如此之巨大呀!
      民国知名的遗老、清史撰者柯劭忞在述及清末新政时曾不无沉痛的说:“庚子以后,骤增各国赔款,财力已属不支,加以兴学、练兵及开办工艺、巡警各局,地方行一新政,即须筹一巨款,商捐民捐,丛见迭出,几同竭泽而渔。然锱铢取之泥沙,用之薪水之滥,建筑之侈,购买之贵与夫管理之侵渔,开支之浮冒,固已耗之大半,其施之于实用者,不过十之三四。”
但作为史料,这个“十之三四”有多大可信性,我也说不好,但至少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压迫者对于被压迫者的压榨也是有个范围的,就像你花了十万元钱买了个赝品,但对方最多赚了你十万,断不会是十一万。

                                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上述那些清末民初的作品对鸡蛋的描述,很真实的反应了清廷的腐败,觉不是空穴来风。就像刘宝瑞先生的一些相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史料加以引用就仿佛有些考证张好古的生卒一样,全无意义了。
历史是由一个一个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他“唯一的真实”。同时历史又是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总有不同的观感。尤其是先入为主的去看。正确的史料不一定会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但错误的史料,一定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我做此文,也是看到太多的文章,甚至于党刊,都在引用上述的一些例子。

                                   十一

      最后,说一个鸡蛋价格的比对,当然这个是很粗糙和随意的。前面说过,1670个制钱换一两银子。另外,当时的银子在使用的时候要看成色,最好的官锭也不是99%的,大体折合成纯银是34.9克。同时,在清末银价相当于金价一路走低,到庚子年的时候,金银比价已经是33.33了。
      昨天,笔者买了20元的鸡蛋共38个,每个0.53元  66.6克;同时买了11元的土鸡蛋共15个,每个0.73元  50克。同日的国际金价:357元/克   银价:7.15元/克   比值:50。这又要说一下,这个价格是作为贵金属的一个交易价格,因为我本身就是利用它们的货币性质。而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金价其实是金饰品的价格,要高于这个许多。
       最后,经过简单计算,看一下一百一十年前后鸡蛋相对于贵金属的价格比。

                        0.73元 =  0.1克银=     2.04毫克金
                        0.53元 =  0.074克银 =  1.48毫克金
                        3个制钱=  0.063克银 =  1.9毫克金



                               清帝与鸡蛋之考辨

   

                                            一

      关于“清帝与鸡蛋”的故事想来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故事就是说:内务府上下人等层层贪污,以至于一枚普通的鸡蛋到了皇帝的餐桌前就成为了天价,害得我们的皇帝老官自己都舍不得吃了。可巧有那么一天,有位倒霉的重臣和皇帝讨论君国大事的时候无意说道自己吃鸡蛋的事情,以至皇帝大骇。这位大臣立即陷入尴尬,实说不得瞎说不得。好在这位重臣久历庙堂,很圆滑的搪塞过去了。
     那么这对君臣为谁呢?我想大家也许一下子也说不准。其实说不准就对了,因为这个故事有四个版本,涉及三对君臣。他们分别是:乾隆和汪由敦、道光和曹振镛、光绪和翁同龢。


                                 二

     先说第一个(这个第一第二是笔者自己编的,与先后无关)版本:《春明梦录》。《春明梦录》的作者叫何德刚。他是光绪进士。长期在清末吏部任主事。由于长期京官生活,熟谙清朝中枢各部内情,民国后追忆往事,撰成此书。
     在该书的序言中,作者说“夜窗默坐,影事上心,偶得一鳞半爪,辄琐琐记之,留示家人。”可见其非功利。加上文中曾说“余于翁文恭之侄孙为同年”这也许是作为野史,后人不疑的原因。好了还是先看看这对君臣师徒之间发生了什么。
     内务府之职,如衙门之有庶务,即俗所谓账房也。账房有折扣有花账,已处处有弊,而内务府更有百倍于此者。尝闻宣宗极崇俭德,平常穿湖绉,裤腿膝上穿破一块,不肯再做,命内务府补之,开账三千两。宣宗怒其贵,严诘之。渠对曰:“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翦过几百疋,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后来不知如何结束。推之他事,可想而知。
     德宗在书房,曾与翁文恭师傅闲谈,便问师傅:“早起进内吃何点心?”翁对曰:“每早吃三个果子(即鸡蛋包)。”德宗曰:“师傅每早点心,要用九两银子了!”盖御膳房报帐,一个鸡蛋须三两银也。孝钦太后生长寒门,民间琐事,无不周知,而内府蒙蔽尚且如此。甚矣,积重之难返也。
     
     这里面其实是两个故事,上面是道光补裤子。因为这个故事对于作者是前朝旧事且作者也不知结果,就不多评论了。只说一下数字(这也许是文理之间的区别,理科的人对数字较敏感,可惜八股时代没有标准的理科生)。道光年间大清国一年的岁入也就三千到四千万两,一个窟窿就三千两,那一万个窟窿国库就瞎了。
    光绪和翁同龢的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价格“一个鸡蛋须三两银也”。当时十六两一斤,但那时的斤比现在的市斤(500克)略重,一两大体是37.8克。那么三两就是113.4克,这已经是两个鸡蛋的重量了。也就是说内务府报的鸡蛋价格是当时银价的两倍。

                                           三


      第二个版本:《南亭笔记》。这书的作者是李伯元,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所以有南亭笔记这个书名。此公就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但这个南亭笔记是不是他写的有争议,不过且不管它说正事。故事出自原书卷十一,还是光绪和翁同龢但内容不同喽。
     翁在毓庆宫行走时, 光绪每日必食鸡子四枚,而御膳房开价至三十四两, 光绪因举以为问曰:“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 翁对曰: “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 偶一用之, 否则不敢也。” 闻者咸服其善于辞令。
       在这个版本中鸡蛋又涨价了,“四枚开价至三十四两”,合八两半一个,是上面故事中价格的近三倍。同时,在此书中还有个补裤子的故事,就是主角有道光换成他儿子咸丰了。这个在原书卷一。
     咸丰初亲政, 躬行节俭。上书房门坏其枢, 左右请易门, 咸丰不许, 命修之。照例下工部招商承办, 修讫, 报销银五千两, 咸丰大怒, 将问有司罪。有司惧, 谓系五十两之误, 遂罚厂商, 以寝其事。既而咸丰新御一杭纱套裤, 偶失检, 致烧伤成窟窿, 约蚕豆瓣许大, 左右请弃置弗用, 咸丰再三惋惜曰:“物力艰难, 弃之可惜, 宜酌量补缀之。” 左右皆称颂:“古贤君衣有经三浣者, 主子俭德, 殆犹过之。” 咸丰亦遂置不问。及明年, 尚衣又以此进御, 咸丰视之, 虽完好如初, 然补缀痕可数也, 问之, 始知系由内务府发交苏织造承办, 然补此区区一窟窿, 报销银已数百两有奇, 咸丰乃慨然叹曰:“为人君者, 俭犹不可, 而况奢乎!” 由是不敢复以意旨喻近臣, 盖恐益增烦费也。
     因为“修门”和“补裤子”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所以就节录一下,供诸公一看。


                                  四


     第三个版本是《清稗类钞》。《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编撰的,是个大部头的书,分为很多细目,其中就有廉俭类,里面就有这个故事。
                                              宣宗节俭
       宣宗中年尤崇节俭,尝有御用黑狐端罩,衬缎稍阔,令内侍将出,四周添皮,内府呈册需银千两,乃谕勿添。明日,军机大臣入直,谕及兹事,自是京官衣裘不出风者十有余年。宣宗所服套裤,当膝处已穿,辄令所司缀一圆绸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效之,亦缀一圆绸于膝间。一日,召见军机大巨,时曹文正跪近御座,宣宗见其缀痕,问曰:「汝套裤亦打掌乎」?对曰:「改制甚费,故补缀。」宣宗问曰:「汝打掌须银几何?」曹愕眙久之,曰:「须银三钱。」宣宗曰:「汝外间作物大便宜,吾内府乃须银五两。」又尝问曹曰:「汝家食鸡卵,须银若干?」曹诡对曰:「臣少患气病,生平未尝食鸡卵,故不知其价。」

      曹文正就是曹振镛,“文正”是他的谥号,文臣中这个谥号最大。此人历侍三朝,可在历史中并无甚作为。这个故事又是补裤子和鸡蛋。只是没有说明内务府呈报的价格。

                                             五

       最后一个版本来自《春冰室野乘》,《春冰室野乘》是李岳瑞撰。该书宣统三年第一版,后有所修订。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后修订进去的,因为他的题目是“ 内务府糜费”,想来当时还不至于敢如此刊出吧。当然,这是脑补的,并无考证。
      满员之任京秩者,以内务府为至优厚。相传承平时,内府堂郎中,岁入可二百万金。近年内务府大臣,多由堂郎中积资升擢,如立山之多藏厚亡,亦以任堂郎中最久,家资累千万,故为拳匪所瞰也。乾隆朝,汪文端公由敦,一日召见,上从容问:“卿昧爽趋朝,在家亦曾用点心否?”文端对曰:“臣家计贫,每晨餐不过鸡子四枚而已。”上愕然曰:“鸡子一枚,需十金,四枚则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文端不敢质言,则诡词以对曰:“外间所售鸡子,皆残破不中上供者,臣故能以贱值得之,每枚不过数文而已。”上乃颔之。
     列朝惟宣庙最崇俭德,道光三十年间,内府岁出之额,不过二十万。堂司各官,皆有臣朔欲死之叹。上一日思食片儿汤,令膳房进之。次晨,内务府即递封奏,请添置御膳房一所,专供此物,尚须设专官管理,计开办费若干万金,常年经费,又数千金。上乃曰:“无尔,前门外某饭馆,制此最佳,一碗直四十文耳,可令内竖往购之。”半日,复奏曰:“某饭馆已关闭多年矣。”上无如何,但太息曰:“朕终不以口腹之故,妄费一钱而已。”以万乘之尊,欲求一食物而不得,可慨也。同治时,穆宗大婚,购皮箱一对,亦寻常市上物,不过数十金者,而报销至每对九千余两。文文忠力争之,不能得也。

      这个故事里面的价格就更离谱了,一个鸡蛋“十金”就是十两金子。在那个时代,金银价格的比值并无现在这么大,也就是在12-15之间。就是如此,该文开始时说的内务府岁入二百万金也接近乾隆朝的全部岁入了,哪里有全国的收入都归内务府不拨一文给户部的道理。其实,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金”。因为古代中国一直实行银本位制,无论结算什么都是多少两银子,不曾说多少两金的。当然,这个“金”不一定是金子的意思(尽管在引述的过程中都这么说),可以是“钱”的意思。这样乾隆朝的内务府岁入二百万两,和道光朝代岁入二十万两,不论其是否准确,至少靠谱了。那么十两银子一个鸡蛋也是所有故事中最贵的了。
     下面的道光与片儿汤的故事,节录出来是因为很有意思。笔者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直不开火(就是不自己做饭)。直到后来要自己过日子,才晓得鸡蛋多少钱一斤。一个朝中的一品重臣能了解鸡蛋的价格实在是稀奇,而皇帝自己知道就更稀奇了,尤其难得的是这两人跟普通百姓一样按个来买。而道光皇帝竟然知道前门外有个饭馆卖片儿汤?哎呀!恤民如此,千古一帝。


                                                六

      内务府的支出是“咸丰年间,内务府每年支出仅40余万两。同治初年,每年应放各款为八、九十万至100余万两不等。光绪中后期,每年实支银为143万两。至光绪末叶,内务府每年开支已达295.2万余两。”   
     节录自:《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                    


                                               七

     我做此文本是考证上述的不实。辨伪容易立论难,就像鉴定古玩,十几个特征全对你也不敢轻易说它是真,但有一个不对则必定是假。
      在鄂尔泰、张廷玉编纂的《国朝宫史》中,对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饮食原料额”作过以下的统计:
      皇太后: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二升、黄老米一升五合、高丽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王瓜二十条、白蜡七枝(内一枝重五两,三枝各重三两,三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二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二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到皇子侧室福晋的每日鸡蛋份额分别是十个到三个。说实话真不知道她们一天拿么多吃食都怎么办?当然这里面没有皇上的,想来没人会给皇上下定额吧,不过在不济皇上也得比皇后强吧!


                                            八

        说来说去都是推论,合理与否不说,有皇上吃鸡蛋的例子吗?有呀,看看乾隆爷的菜单。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八日卯正(六点),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卯正二刻(六点二刻),涿州行宫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皇太后赐: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燕窝锅烧鸭子一品,猪肉馅侉包子一品,燕窝肥鸡挂炉鸭子热锅一品,羊肉片一品,羊乌叉烧羊肚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叫冯鼎(厨师)做鸭丝肉丝粳米面膳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未正(午后两点),“上至宫门升座,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覃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鸭子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炸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盆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咸肉一品。”随送“粳米膳一品,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奶子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要: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酉时(午后五点),“上至看灯楼,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时随送上用,丰灯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三号黄碗膳房面筋,茶房叉子”;“看花炮毕,还行宫伺候;炸八件鸡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猪肚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这个是皇上过年。

    闰二月十一日,卯初“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辰初二刻(午前七点二刻),“虎跑泉(杭州)进早膳,用折叠桌摆:燕窝火熏鸭丝一品,鸡冠肉炖鸡软筋一品(系宋元做),羊肉丝一品,煳猪肉家鸡卷攒盒一品,孙泥额芬白糕一品,蜂糕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上传:摊鸡蛋一品”;随着送“清蒸鸭子汤膳,粳米膳一品,金银豆腐汤、额食二桌”。
    未正(午后两点),“西湖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燕窝脍糟鸭子一品,鹿筋酒炖羊肉一品(张成做),肥鸡豆腐片汤一品,燕窝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后送“春笋爆炒鸡一品,枣尔糕老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火熏豆腐馅包子一品”,“高恒进:酥油野鸡爪一品,糟鹿筋糟猪腰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莱一品;”随送:“肉丁炒粳米老米膳一品,燕窝芙蓉汤,鸭子豆腐汤一品,额食四桌。”
    晚晌伺候:“爆肚子一品,燕窝拌鸡一只,青韭鲜虾一品(宋元做),拌老虎菜一品。”
     
    这个是皇上下江南。

说实话,皇上吃的太油腻了,很不健康。



                                      九


      最后说说鸡蛋到底在清朝多少钱一个呢?答 案是三个制钱。这个来自齐如山的日记,原文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前,三十年之久,物价可以说没有变动过,……比如鸡蛋永远是三个小制钱一个”。这里解释三点,1.这个价格是北京的价格,不代表全国。2.这个平稳的物价期是英法联军进北京到八国联军进北京之间的那段时间。3.自从咸丰发行大钱(京钱,就是当十、当百的那种),制钱(就是XX通宝那种)在北京就渐渐不再使用了,但作为一个结算单位还一直保留着。
在这个平稳的物价期,大约是1670个制钱兑换一两银子,这个是市井的实际汇率不是官价。也就是说对比于上述的故事,最便宜的也是实际价格的1670倍之多(当然特供的鸡蛋想来本身就比市场上的贵)。
清朝皇家之奢靡与官吏的层层克扣自肥,对比于百姓之困苦和国家之艰难,自然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怎么也不会有如此之巨大呀!
      民国知名的遗老、清史撰者柯劭忞在述及清末新政时曾不无沉痛的说:“庚子以后,骤增各国赔款,财力已属不支,加以兴学、练兵及开办工艺、巡警各局,地方行一新政,即须筹一巨款,商捐民捐,丛见迭出,几同竭泽而渔。然锱铢取之泥沙,用之薪水之滥,建筑之侈,购买之贵与夫管理之侵渔,开支之浮冒,固已耗之大半,其施之于实用者,不过十之三四。”
但作为史料,这个“十之三四”有多大可信性,我也说不好,但至少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压迫者对于被压迫者的压榨也是有个范围的,就像你花了十万元钱买了个赝品,但对方最多赚了你十万,断不会是十一万。

                                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上述那些清末民初的作品对鸡蛋的描述,很真实的反应了清廷的腐败,觉不是空穴来风。就像刘宝瑞先生的一些相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史料加以引用就仿佛有些考证张好古的生卒一样,全无意义了。
历史是由一个一个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他“唯一的真实”。同时历史又是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总有不同的观感。尤其是先入为主的去看。正确的史料不一定会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但错误的史料,一定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我做此文,也是看到太多的文章,甚至于党刊,都在引用上述的一些例子。

                                   十一

      最后,说一个鸡蛋价格的比对,当然这个是很粗糙和随意的。前面说过,1670个制钱换一两银子。另外,当时的银子在使用的时候要看成色,最好的官锭也不是99%的,大体折合成纯银是34.9克。同时,在清末银价相当于金价一路走低,到庚子年的时候,金银比价已经是33.33了。
      昨天,笔者买了20元的鸡蛋共38个,每个0.53元  66.6克;同时买了11元的土鸡蛋共15个,每个0.73元  50克。同日的国际金价:357元/克   银价:7.15元/克   比值:50。这又要说一下,这个价格是作为贵金属的一个交易价格,因为我本身就是利用它们的货币性质。而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金价其实是金饰品的价格,要高于这个许多。
       最后,经过简单计算,看一下一百一十年前后鸡蛋相对于贵金属的价格比。

                        0.73元 =  0.1克银=     2.04毫克金
                        0.53元 =  0.074克银 =  1.48毫克金
                        3个制钱=  0.063克银 =  1.9毫克金

该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龙兄果然有雅兴,把这事细细考证了一番……不过恕在下眼拙,我看完后也没看出来结论到底是什么……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2 17:54
该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老兄好雅致!
好雅致,楼主再来个羊肉串考
很真实的反应了清廷的腐败,
------------
呵呵,没有了火耗等,
岂不都成了海刚峰?
靠死工资会而死妻女的,
所以“腐败”实在世“不得已而为之”
诸位说起这个火耗,就是腐败。其实是一开始的制度就有问题。清继承了明制,行政人员的编制过少,国家给的工资也过少,本来是为了节约资金,提倡清廉,结果大量的不在编人员收入来源要靠火耗,而官员要养活一家老少也要靠火耗。这个火耗是没有明文规定的,都是各地按情况灵活处置,结果是层层火耗,处处火耗,无形之中也坏了规矩,结果就是明清两代腐败政治的制度根源。网上有粉明朝的,粉清朝的,其实这两代在好多方面都是一塌糊涂,比起唐宋来,那是差的远了。
LZ大大,你的结论是啥?
说来听听
yzsz266 发表于 2011-12-2 18:18
龙兄果然有雅兴,把这事细细考证了一番……不过恕在下眼拙,我看完后也没看出来结论到底是什么{:152 ...
哎哟,噗哧倒地!作文最怕别人说不知所云,可惜了我那两个小时,早知如此还不如趁儿子在学校,自己上网多看几张熟女人妻了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12-3 01:15
诸位说起这个火耗,就是腐败。其实是一开始的制度就有问题。清继承了明制,行政人员的编制过少,国家给的工 ...
      明清两朝财政来源主要是地丁钱粮,也就是农业税。在康熙永不加赋之后,数量固定在4000万两。同时,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是官俸兵饷,也固定在4000万两。由于是量入为出,所以官员薪俸很低,由是形成了一种神奇的腐朽:孝敬被制度化。
    清朝一品的年俸是380两,而内务府在乾隆朝每年固定从户部拨银60万两,君臣谁也不够花的。从商业上找利润也就很自然了,比如十三行是“天子南库”。而类似于蒋门神对张都监的孝敬自然是最基础的孝敬了。可悲的是这样的氛围无法形成重商主义,阻碍了中国走向工业化的道路,相对而言政治腐败到还不是重点。
    现在很多网上言论,过多的将元清两朝的少数民族统治看成对宋明两朝末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捣毁。殊不知王安石将财政纳入金融的失败与朱元璋接受“历史教训”搞的洪武式的经济贻害更大。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4 01:19
明清两朝财政来源主要是地丁钱粮,也就是农业税。在康熙永不加赋之后,数量固定在4000万两。同时, ...
宋朝最起码还有个有效的管理,而明朝从朱元璋开始似乎从财政上就开始混乱,有明一代,情况是越来越严重,明帝国的衰败几乎从一开始就在财政制度上命中注定了得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4 01:19
明清两朝财政来源主要是地丁钱粮,也就是农业税。在康熙永不加赋之后,数量固定在4000万两。同时, ...
没有重商主义就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从来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过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1-12-4 08:43
没有重商主义就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从来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过
呵呵,因果倒错了,只是这个严谨起来要怎么表达呢?

说实话我对我的表达能力很不自信了。

顾问看明白我的结论是什么了吗?

两边已经有三位看我白话半天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1-12-4 08:43
没有重商主义就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从来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过
刚刚发现“资本主义萌芽”是我引述别人的话,我的逻辑还是严谨的。

都被他们气糊涂了。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4 09:02
呵呵,因果倒错了,只是这个严谨起来要怎么表达呢?

说实话我对我的表达能力很不自信了。
我就看了这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上述那些清末民初的作品对鸡蛋的描述,很真实的反应了清廷的腐败,觉不是空穴来风。就像刘宝瑞先生的一些相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史料加以引用就仿佛有些考证张好古的生卒一样,全无意义了。”

还是看到后来刘宝瑞先生受的启发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4 09:24
刚刚发现“资本主义萌芽”是我引述别人的话,我的逻辑还是严谨的。

都被他们气糊涂了。
原话是:现在很多网上言论,过多的将元清两朝的少数民族统治看成对宋明两朝末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捣毁。

你并没有说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
本菜说话颠三倒四,再说一下结论。
我的结论就是那四个故事所记录的数字很假,也很容易辨伪,却被人反复引用,甚至于用它来进行计算皇帝用度费用,而不是查内务府的文档。记得百家讲坛里面马未都说过,仿佛喻大华也说过,尤其是看到有些历史刊物和党建刊物上也如此,才决定写此文的。
至于最后对鸡蛋的价格,只是我随便的一个计算,并不代表什么观点。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三点,分别是原材料的稀缺程度、生产过程中的无差别的劳动量和供求关系。贵金属和主要食物对于衡量和比较物价比数字本身有意义。当然鸡蛋不在其内,因为鸡蛋在过去不是生活的主要食物,比对大米白面还有些意义。
走了,太伤自尊了。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4 10:05
本菜说话颠三倒四,再说一下结论。
我的结论就是那四个故事所记录的数字很假,也很容易辨伪 ...
LZ本来就是想考证下这个故事是否真的么,当然可能这不是大家想要的结论。。。。。
楼主主要想谈的是对史料的态度吧。看开点吧,现在人学历史是干嘛的?俗话说,学以致用。

呵呵,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最重要。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只要有需要,历史上的就能找到。
死工资会饿死妻女,那么连死工资都没有的平民呢?难道都饿死了?

平民可以经商,经营土地,以发家致富,官为何不可以?官甚至可以利用即得权力获得更大利益的土地兼并权,何必贪污?海瑞是清廉,不过决没有穷到饿死女儿的程度,他老家70多亩地足够养活他一大家子的,工资只是补贴而已.
贪污导致亡国本来就是一大悖论.土地兼并才是主因.最大土地兼并者是谁----世袭的皇室.
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不可避免的有矛盾存在,现在资本主义也是如此。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罗列了他本人、太后、皇后的伙食用料单,个人感觉比较可信
如果考虑以次充好这个因素,道光蛋/光绪蛋的价格就更贵了。
好文 好雅兴
这个问题朱家溍好象在<我的前半生>末尾说过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12-3 01:15
诸位说起这个火耗,就是腐败。其实是一开始的制度就有问题。清继承了明制,行政人员的编制过少,国家给的工 ...
雍正实施的火耗归公政策呢?没效果吗
nexgp 发表于 2011-12-9 13:27
雍正实施的火耗归公政策呢?没效果吗
火耗归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有大量的不在编人员,比如幕僚,各种胥吏,差役,这些人员不靠火耗谁来养活?第二国家要征收的各种实物税,粮食,军事物资等,征收中间产生的费用和将这些物资运送的费用(有些是公家运,有些是要求私人负责运),国家是概不负责的,这部分费用从哪来?也得靠火耗。还有其他种种情况,都的从火耗中寻求开支。其实本质上就是财政管理能力差。
“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看来后宫的炒菜都是酱味的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8-12-4 01:01
                        0.73元 =  0.1克银=     2.04毫克金
                        0.53元 =  0.074克银 =  1.48毫克金
                        3个制钱=  0.063克银 =  1.9毫克金


由楼主最后这个比价来看,鸡蛋涨价啦,金银跌价啦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8-12-4 01:01
                        0.73元 =  0.1克银=     2.04毫克金
                        0.53元 =  0.074克银 =  1.48毫克金
                        3个制钱=  0.063克银 =  1.9毫克金


由楼主最后这个比价来看,鸡蛋涨价啦,金银跌价啦
楼主的结论,就是这些都是假的?


腐儒的经济洁癖导致的后果。

最典型的是,元朝那三个著名的大贪官完蛋后,军费都出不起了,远征从此叫停,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因此逃过了大一统

腐儒的经济洁癖导致的后果。

最典型的是,元朝那三个著名的大贪官完蛋后,军费都出不起了,远征从此叫停,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因此逃过了大一统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4 10:05
本菜说话颠三倒四,再说一下结论。
我的结论就是那四个故事所记录的数字很假,也很容易辨伪 ...
不要走,网络上面哪个不挨刀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12-9 16:07
火耗归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有大量的不在编人员,比如幕僚,各种胥吏,差役,这些人员不靠火耗谁来 ...
根本就没有核算,和公共财政概念好不好。
mendota 发表于 2011-12-13 02:20
根本就没有核算,和公共财政概念好不好。
不能说没有一点核算和公共财政概念,简单的理念和制度还是有的,但确实是一塌糊涂
人在论坛泡,哪能不挨刀,楼主你的思考其实很好,对纠正习惯性夸大或者贬低事实的文风是很有裨益的。
很早就听过光绪和翁同龢那个版本,后来有听说盐商黄均泰一两银子一个鸡蛋的说法,也就当真了,看来这里面水分还真大啊。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2 17:54
该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有个疑义:“......需十金......”,这个“金”在过去的文字当中,往往是当“银子”或“钱”的含义吧。

比如:“至夜怀金十斤......”《四知》、 “竹箱中俸金八两......”(海瑞传),

所以这里的“十金”可能也指的是十两银子。

鸡蛋的故事,我见过的版本也是光绪和翁同和的。

LZ的意思是要考证出那个版本是真实的?
当然,这个“金”不一定是金子的意思(尽管在引述的过程中都这么说),可以是“钱”的意思。这样乾隆朝的内务府岁入二百万两,和道光朝代岁入二十万两,不论其是否准确,至少靠谱了。那么十两银子一个鸡蛋也是所有故事中最贵的了。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12-14 15:48
唉,很明显你没有看完我的文章……

这个故事里面的价格就更离谱了,一个鸡蛋“十金”就是十两金子。在 ...
惭愧,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