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之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2:37:35
  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因为规模庞大、竞争剧烈而被称之为“国考”。2008年公务员考试,合格的报考人数高达64万人,光北京地区就8万多,2万2千个考场同时开考,总录取比例为46:1,其中有3592个考生竞争农业部1个科员的职位。曾有报道说,9个博士后自荐入湘从政,等于是抛弃“金饭碗”、“银饭碗”,捧起“铁饭碗”,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另据2006年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发布的“北京博士后就业调查报告”称,70%至80%的博士后希望到政府机关当公务员。
  广大热血青年对公务员的位置趋之若鹜,当然是利益使然。公务员好,好在工资高,且旱涝保收;公务员好,好在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是公务员制定的,自己不能亏待自己,涨工资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一定级别,涨工资就像“嫦娥”奔月一样快,看得上这份工资的还算好同志;公务员好,好在一旦成为公务员,找对象就可以挑挑拣拣;公务员好,好在公务员的位置为升官发财打下了良好基础;公务员好,好在是一次性竞争,一旦跃过龙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公务员好,好在人前人后威风凛凛。在中国,公务员是身份的标志,前途的保障。如此利好,难怪打破头也要挤进去。
  “国考”热,折射的是党政干部待遇的优厚,由此也反衬出党政干部对一线脑体劳动者的待遇不公;“国考”热,折射的是官员贪污腐败泛滥,虽有些受到制裁,但东窗事发者毕竟是极少数,要不然不会如此狂热地向往官员这个当今中国最危险的职业;“国考”热,折射的是如今的青年人创新、开拓精神的失落,成为公务员后,有本事、有背景的可以快速升迁,就是平庸的,只要不是太糟糕,早晚会弄个什么长当当。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子夏随性说了一句:“学而优则仕”,从此,“求仕”就成了中国读书人坚定的信条。别将罪过划归到孔夫子的名下,“学而优则仕”只是半句,子夏前面还有半句“仕而优则学”鲜有人提起,更别说有多少人信奉。至于为什么是这样,道理很简单:“学而优则仕”后面可以顺理成章地加上“仕而优则捞”。虽然官员也有不腐败的,但不可否认相当多的人是冲着那个目标去的。
  公务员考试,当然是择优录取,这是应该的,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果“学而优”的人都去“仕”,产业大军中的“学而优”者就少了。依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大可能靠印刷钞票获取他人财富,因此,产业大军永远是我们应不断充实的领域。中国的执政阶层自古就居于绝对强势地位,今天还是居高不下,如果主要优秀人才都被吸收到公务员队伍,强化的是已经强势的地位,弱化的是已经弱势的地位。
  公务员考试,题目要与竞争的岗位对口,笼而统之,很可能的结果是法律背景的占有优势,而很多公务员岗位其实并不需要强调这种优势。可资借鉴的是当今的台湾政坛,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马英九,清一色的法律专业出身,基本上是博士级的,他们带给台湾的不是法治,而是伶牙俐齿、翻手云雨,或在法律的边缘跳舞,或殚精竭虑,极尽逃避法律制裁之能事。
  公务员考试,难度应该与竞争的岗位相适应,毕竟在工作中,农业部官员和县农业局官员需要不一样的素质。

  公务员考试,弊端主要不在考试本身,而在于这个社会错了。要改革政治体制和分配机制,使得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仅仅是和产业岗位的吸引力基本上不分上下。当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不是46:1而是4:1或6:1,中国就和谐了,发达了。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因为规模庞大、竞争剧烈而被称之为“国考”。2008年公务员考试,合格的报考人数高达64万人,光北京地区就8万多,2万2千个考场同时开考,总录取比例为46:1,其中有3592个考生竞争农业部1个科员的职位。曾有报道说,9个博士后自荐入湘从政,等于是抛弃“金饭碗”、“银饭碗”,捧起“铁饭碗”,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另据2006年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发布的“北京博士后就业调查报告”称,70%至80%的博士后希望到政府机关当公务员。
  广大热血青年对公务员的位置趋之若鹜,当然是利益使然。公务员好,好在工资高,且旱涝保收;公务员好,好在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是公务员制定的,自己不能亏待自己,涨工资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一定级别,涨工资就像“嫦娥”奔月一样快,看得上这份工资的还算好同志;公务员好,好在一旦成为公务员,找对象就可以挑挑拣拣;公务员好,好在公务员的位置为升官发财打下了良好基础;公务员好,好在是一次性竞争,一旦跃过龙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公务员好,好在人前人后威风凛凛。在中国,公务员是身份的标志,前途的保障。如此利好,难怪打破头也要挤进去。
  “国考”热,折射的是党政干部待遇的优厚,由此也反衬出党政干部对一线脑体劳动者的待遇不公;“国考”热,折射的是官员贪污腐败泛滥,虽有些受到制裁,但东窗事发者毕竟是极少数,要不然不会如此狂热地向往官员这个当今中国最危险的职业;“国考”热,折射的是如今的青年人创新、开拓精神的失落,成为公务员后,有本事、有背景的可以快速升迁,就是平庸的,只要不是太糟糕,早晚会弄个什么长当当。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子夏随性说了一句:“学而优则仕”,从此,“求仕”就成了中国读书人坚定的信条。别将罪过划归到孔夫子的名下,“学而优则仕”只是半句,子夏前面还有半句“仕而优则学”鲜有人提起,更别说有多少人信奉。至于为什么是这样,道理很简单:“学而优则仕”后面可以顺理成章地加上“仕而优则捞”。虽然官员也有不腐败的,但不可否认相当多的人是冲着那个目标去的。
  公务员考试,当然是择优录取,这是应该的,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果“学而优”的人都去“仕”,产业大军中的“学而优”者就少了。依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大可能靠印刷钞票获取他人财富,因此,产业大军永远是我们应不断充实的领域。中国的执政阶层自古就居于绝对强势地位,今天还是居高不下,如果主要优秀人才都被吸收到公务员队伍,强化的是已经强势的地位,弱化的是已经弱势的地位。
  公务员考试,题目要与竞争的岗位对口,笼而统之,很可能的结果是法律背景的占有优势,而很多公务员岗位其实并不需要强调这种优势。可资借鉴的是当今的台湾政坛,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马英九,清一色的法律专业出身,基本上是博士级的,他们带给台湾的不是法治,而是伶牙俐齿、翻手云雨,或在法律的边缘跳舞,或殚精竭虑,极尽逃避法律制裁之能事。
  公务员考试,难度应该与竞争的岗位相适应,毕竟在工作中,农业部官员和县农业局官员需要不一样的素质。

  公务员考试,弊端主要不在考试本身,而在于这个社会错了。要改革政治体制和分配机制,使得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仅仅是和产业岗位的吸引力基本上不分上下。当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不是46:1而是4:1或6:1,中国就和谐了,发达了。
政治流氓和专业没关系
:D 法律背景占优势这个是大谬的,看来作者不了解这两年的趋势,技术官员的上线率普遍高于法律背景的。:D
原帖由 max2006 于 2007-12-11 19:46 发表
:D 法律背景占优势这个是大谬的,看来作者不了解这两年的趋势,技术官员的上线率普遍高于法律背景的。:D

看今年的岗位需求,法律真的很可怜。
其实本文所说的“法律专业”指的是法律及其相近的专业,广义。以下是一篇报道,特制法律专业,已经够可观了。
11月2日是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的最后一天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小刘还没想好该报哪个职位。

  小刘如此犹豫并非是无从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

  小刘学的专业是刑法。他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发布后,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都很高兴,今年可供我们刑法专业学生报考的职位很多,从10月23日报名第一天开始我就琢磨报哪个职位更好,结果挑花了眼,到现在都没想好该报哪个。”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小田则在报名第一天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高人民法院。“这次最高人民法院招这么多人,我感觉很兴奋,法律专业的学生还是比较吃香的。”小田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法学(法律)类专业已经成为今年招考职位所设的职位数量和招考人数最多的热门专业,可供法学(法律)类专业人士选择的职位数多达1134个,招考人数2578人。

  除最高人民法院招录160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招录20人、公安部招录29人、司法部招录10人外,其他各机构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招考法律专业人才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招考法律类专业人士所占比重最大,共有683个职位可供法律专业人士选择。
公务员考试称不上“国考”!
最高院招这么多人是不是为了收回死刑复核权?
学法律的有生意了
因为中国的政府机关占据了太多的社会资源
人都是逐利的
主要是公务员待遇太好了,远超社会平均水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