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航空发动机,还是需要爱迪生的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5:40
当年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找到做灯芯的材料,有人问他有什么感想。结果爱迪生说;"我证明了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宜做灯芯材料。“在别人眼里的失败,在爱迪生眼里却是成功。
   我以为搞发动机同样需要爱迪生的这种心态,要有长期投资,不怕失败,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遵从急功近利,成王败寇的思想,那么是摘不了这朵工业之花的。当年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找到做灯芯的材料,有人问他有什么感想。结果爱迪生说;"我证明了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宜做灯芯材料。“在别人眼里的失败,在爱迪生眼里却是成功。
   我以为搞发动机同样需要爱迪生的这种心态,要有长期投资,不怕失败,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遵从急功近利,成王败寇的思想,那么是摘不了这朵工业之花的。
小李飞丝 发表于 2011-2-6 11:31


    锁帖之前捞分走人。。。。。。这谁都知道。。。。。。
你没听说过吧。爱迪生发明电灯,却被垄断资本家占有了技术成果,最后爱迪生还被赶出了自己的通用电气公司。
在爱迪生死后,时代周刊对爱迪生的生活做了深入的报道,唯一的负面评价就是来自特斯拉,他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爱好,所有娱乐概不关心,生活没有最基本的卫生准则。”“他用的方法的效率非常得低,经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体而言,我是一个很不幸的见证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就能省掉90%力气。他无视初等教育和数学知识,完全信任发明家的直觉和建立在经验上的美国人感觉。”
ertert 发表于 2011-2-6 11:43
啊?能否详细说说?
xxhh1919 发表于 2011-2-6 12:26
但爱迪生只有一个。
xxhh1919 发表于 2011-2-6 12:26
看过一个爱迪生关于计算不规则几何体的容积的故事。
有一次,爱迪生叫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去计算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的容积。那个大学生运用高等数学在那里计算了很久也没完成。后来只见爱迪生先在几何体里灌满了水,把水倒出来量了水的体积,很快就知道了几何体的容积。
小李飞丝 发表于 2011-2-6 13:24
看来爱迪生的精神还不如曹操的后代。
不靠付出,单纯想靠智谋来获取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所谓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回复 7# 小李飞丝
这种故事教育小学生还行,大学生算不出来是因为他自己太过书呆子,并不代表高等数学的理论方法不如注水的实验方法。走极端都是没什么意思的。
ertert 发表于 2011-2-6 13:29
我说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数学知识没用。我想说的是,立足实际才是王道。
空口搞花架子,理论再高也没用。
爱迪生的精神搞发动机,那要钱和时间,很多的钱和很多的时间
ertert 发表于 2011-2-6 13:29

小李飞丝 发表于 2011-2-6 13:39
曹冲既有数学知识,又有实践用船、用石头。两者具有也。
还有论持久战的。
还会企业管理,指挥人分工合作运石头。
是啊,就要有爱迪生那种百折不挠的韧劲
楼主说法正确。严肃认真那要不成功的。
像爱迪生那样靠影响舆论先把最大竞争对手特斯拉整成神棍的精神?
解释下“成功等于1%的天分+99%的汗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不要遗忘更重要的一句:“但1%的天分是最关键的”
xxhh1919 发表于 2011-2-6 12:26


  按照爱迪生做灯泡的方法人类制造出第一台可用的发动机也需要1000年以上。发动机成本太高,应用科学方法才是明智之举,西方如rolls-Royce,GE,PW等多采用理论(或思路)论证先行->实验验证 ->完善理论->确认技术进步->新技术应用于发动机形成竞争优势(如更低的油耗、更高的稳定性、更大的推重比),到目前,个人认为西方发动机技术已到极致,很难再快速进步了除非新材料取得突破进展,我国应站在西方的肩膀上往前走,而不是学爱迪生在那里低水平重复!
(ZT) 美国内战后,军官和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工程师们把蒸汽工程看做海军技术的最大变革,他们经常不断地强调要加强这方面的变革和 技术投资。但是海军军官们仍然强调使用风帆舰,使蒸汽动力从属于风帆船。

1869 年,美国海军部发布命令,下令所有舰只都应“配齐全套风帆”,而且舰上指挥官应对使用蒸汽机作为辅助动力的情况加以说明,如费用超过规 定,其超出部分由舰长支付。在这种影响下,有的舰船撤除了锅炉,有的改 小的,新型铁甲舰曾威风一时,但这时只有无声无息地烂在码头,无人知晓 的角落。

海军的素质也在迅速下降,海军没有建立起正常的晋升制度,内部矛盾 重重。招募海军更为困难,1878 年,全海军总数不足 6 万人,这些人又来自20 多个不同国度,连语言都不通,更不用说训练有索。当时,美国海军实力 只列世界第 12 位,排在丹麦、中国和智利之后,技术水平远远落后子欧洲列 强,成为列强们取笑的对象。

美国海军真的一蹶不振么?

转机出现了。以 19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建设新型海军的条件和要求,美 国结束了战后重建,从经济不景气中喘过气来。工农业生产出现了非凡的发展阶段,联邦收入快速增长,每年有 1 亿美元的盈余。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顺 差,与此相适应的是,重建商队的要求日益高涨。

美国逐步进入国际市场,融入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欧洲列强的举动却 引起了美国的不安。欧洲列强计划联合控制法国公司正在设计的已拿马地峡 运河的种种传闻,在美国政界引起强烈震动。美国政府和议会中的有识之士 不断提出警告,几个南美洲的国家拥有了铁甲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 可以摧毁美国海军。1881 年《纽约先驱论谈报》连续发表社论,声称“建立 强大海军为当务之急”。民主党参议员塞缪尔·B·马克西大声疾呼:“世界 上哪有作为一等强国而没有海军之理?”强烈要求改变海军状况,放弃传统 的海岸防御战略,重建强大的海军。

认识已经明确,使命已经清楚,美国突然发现,美国海军正处在后发制 人的有利位置。

内战后的 20 多年来,美国一直没有步欧洲列强的后尘去制造昂贵的试验性武器。欧洲海军的设计者们已经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把蒸汽机、装甲 舰和改进的火炮归纳为可行的船用标准。由于优良的发动机提高了船速和船 程,缩小了机体,降低了能耗,海军已放弃了全套帆索。装甲和船体用钢材 制成,新型隔水舱既增加了浮力又使军舰的安全系数大为提高。舰炮已演变 成后膛线装炮,使用了可以提高炮弹飞行速度的慢燃火药。复式炮膛既能减 轻火炮重量又能增加强度,而液压反后座装置可以使火炮自动恢复发射状 态。

正如一位海军军官所描述的:“这是一个大好时机。经过 20 年的实验(主要是外国人的试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现在已有可能建造出一支精良 的舰队。它将具有既能满足指定需要,又能与我们的行动和需要相适应的数 量,在军舰的对比上,这支舰队的军舰将优于其它任何同类舰只。”

1885 年,美国国会批准建造 2 艘巡洋舰“查尔斯顿”号和”纽瓦克”号, 查尔斯顿”号 3730 吨,“纽瓦克”号 4083 吨,还批准建造炮艇“海燕”号 和“纽克顿”号。1886 年又批准建造“得克萨斯”号和“缅因”号,排水量 都近 7000 吨,航速达 18 节。到 1889 年,只建造了 30 艘各种战舰,总吨位近 100 万吨,其中包括 2 艘战列舰,1 艘装甲巡洋舰,6 艘近海防御铁甲舰,6 艘防护巡洋舰,15 艘各种类型的战舰。这些军舰在今后的美西战争中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罗切斯特”号为海军上将桑普森的旗舰,排水量8000 吨以上,航速 21 节,带有 6 门 8 英寸后膛火炮。

舰船和军械的制造,不断推动造船工艺和材料水平,1886 年国会下令建 造军舰必须使用国内材料,摆脱依靠进口船体材料、装甲和舰炮的致命战略 弱点。在建造“得克萨斯”号和“缅因”号时,规定必须采用国内材料和机 器,而且其中一艘应由海军造船厂制造。后来采取招标的办法,贝恩利汉姆 钢铁公司和卡耐基公司中标。形成了海军建设和民间工业企业军需品采购制度。
当爱迪生实验过1000种材料后,我们再去做灯泡是不是可以直接用他实验成功的材料呢?还是也要把那1000次材料都实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