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军人对无托步枪的看法! 转虚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15:47
说实话,最近虚幻挺猛!希望我们努力!


小弟這陣子看到許多95大量裝備部隊的消息 本來有些意見想發表 又怕掃了大家的興 但在看了DBOY兄提供的網站 再加上小弟因為私人原因要潛水一陣子 還是決定打出來 算是短暫離別前對祖國的一點貢獻 AA如果看到覺得有價值的話請轉交上級以供參考
我在別的帖子曾提到我對小牛牘沒啥好感 當時並未細說原因 我對膛線 底藥 彈道那類專業問題不是很懂 我只能就戰術動作來評比小牛牘和我曾經用了兩年的16 希望大家能運用想像力來理解我所描述的狀況  我在裝步單位呆了兩年 對16十分熟悉 退役後我認識了一個玩汽槍的朋友 他有一支全比例的AUG  據說連配重都做的完全一樣(他說6000元買的) 我向他借回來玩了2 3天 才在心中做出以下的整理 我相信槍枝的設計者在動手設計時 必定會把所有的槍試用一遍 看看那種最舒服 最順手 但他們卻沒想到 一個一天用槍1到2個小時的射擊迷和一個一天用槍10小時的軍人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在用槍

我還沒接文書職時 每天要到野外操課 裝步兵的操課基本上就是全付武裝加偽裝滿坑滿谷跑 還要試練各種預射姿態 在加上沒事練練刺槍術500障礙 一天又要實彈站哨2小時 所以我說一天用槍10小時並不誇張 對一個一天拿槍10小時的兵來說 那把槍就好像他身體的一部份 自然對槍枝的配重 手感及各種狀態下的用法會有自己的一套 而且身體常處在疲勞狀態下的我們 早學會種種取巧的方式 結果 卻使的16本來的缺點都變成了優點 我在以下分點討論

1 巷戰及叢林戰  支持小牛牘設計的最大原因不外是槍身短 重心接近身體 使射手更容易反應與轉向
實際上會這樣想的人根本不了解一個老兵的用槍方式 因為我們不是在 轉槍 我們是在 甩槍
我分兩部份說  先說立姿肩射 也就是說在近距激戰時 將槍托大概抵肩渦 或只是舉在胸前以獲得較好的精度 這時一個老練的射手會用一種經由訓練養成的習慣來反射動作般的利用身體的重心轉移 步伐的移動 及用左手邊帶邊扯來迅速轉動槍口 各位是否看過有人打 長拳 感覺上就是兩腳不斷移動並以腰部為軸心 不斷旋轉雙臂 既迅速又省力 所以我們轉槍口時都會先脫力讓槍口下沉 再就著那股力道輕微扯一下來轉向 這時整個身體已跟著轉了 到了定點再稍用力定住槍口 所以看起來就像是槍在轉人 而不是人在轉槍 這樣一來 16的長度與重心偏外 反而成為一種幫助省力的工具
各位也許會覺得這聽起來很懸 但請相信我 只要你長時間在疲勞狀態用槍 這一套不需要人教 你的身體自己會學會
尤其當你被人以很慘無人道的方式操過了刺槍術 .......... 槍 真的就隨你而用了
我記得我在熬過了漫長艱苦的基本功力刺後開始學花式交擊刺時 突然覺得那一把3公斤的16不再是一件笨重的武器 而變成一樣輕盈的玩具 我可以豪不費力的用巧勁去操作它 我不但有信心在任何情況下迅速調整出足以穩定射擊的姿勢 而且整支16從頭到尾對我來說都是可以拿來K人的武器
我在當兵時聽過一個故事  內容說有一個憲兵放假時去打撞球 結果和別人起爭執 他一氣之下用球竿使出刺槍術 竟然把人家肚子刺穿了 我聽到時一點都不驚訝 因為我知道刺槍術練到一個程度 誰都可以做到這點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 刺槍術並非只是用於刺刀纏鬥那般單純 它會讓一個士兵擁有人槍合一的境界  也會在士兵的身體裏留下一種很可怕的特質 那就是只要有那股子力道 幾乎任何東西都可拿來當武器

而使用小牛牘時 卻必須用兩臂肩膀的力量不斷硬扯硬端 無法像16那樣甩來甩去  好像在玩車浪鼓
至於另一種立姿腰射 也就是在火力掩護時不要求精度的掃射 實際上還是一樣 右手半彎將槍枝持於腰部 左臂幾乎打直握著前方護套扯動槍枝 不但方便轉向 兩手的角度較為開張 亦容易施力來穩定槍口  又顯示16長槍身的好處 如果再有環肩背帶 我完全不認為16比小牛牘不便  雖然小牛牘這時幾乎可夾在掖下了

2 臥姿  這是我最愛16的地方 他的瞄準位置較低 這聽起來沒啥不得了 但我相信每個老兵都會很愛這樣特性 我當兵時 用的是最陽春的16版本 也就是沒有光學準具 僅靠最原始的三點瞄準方式
我的視力不好 也懶得戴眼鏡 所以300以外的東西就花了 但我175的臥姿成績很好 幾乎滿靶  而且一到三呼吸就可扣發 因此只要給我配備三倍數的光學準鏡 我有信心在400內有效射擊 而400這距離槍口的硝煙幾乎無法看見 且我本身只要有簡單的偽裝 適當的掩體或多準備徹退點 就能使我這個微不足道而隨時可被犧牲的小小步兵擁有遲滯一個班甚至一個排的能力 而這時 射擊姿勢的舒適就變的非常重要
我記得我服役時單波打靶最高紀錄是在野戰靶場 一次30發 但不是一次打完 而是一次6發 下靶 報靶 再升靶 一波五循環  野戰靶場地型崎嶇 完全沒有那些啥沙包給你用 所以打一波可能就要在那兒趴20分鐘 這時就顯出16的好處 我們如果用長彈夾時 會以彈夾為支點 利用16長槍身的特性 把16當蹺蹺板 輕鬆的微調槍口 在加上瞄準位置低 幾乎不須把上半身撐起 只要稍抬頭 把臉頰靠在槍托上就可以射擊了 用短彈夾時也很簡單 我們會把手掌上番當個彈夾肉墊子 穩的不得了 換彈夾更輕鬆 只要把槍向左 一倒一抽 往腰間一送一拿 回來就上彈夾拉拉柄可以射擊了 全部過程身體幾乎不動
我在家試用AUG時 那只能一個累字形容 先別說換彈夾多麻煩了 光瞄準時一直要把整個上半身撐起來就夠累了
尤其在伏擊時 用16觀察的姿態可很快轉變成射擊姿態而不會動到身體 這在有偽裝時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認為在臥姿時  16實在有夠舒服  小牛牘實在有夠彆扭 .....

3 靜態立姿 這戰場上不大可能單獨存在 一定是在有一定掩敝下進行 我記得以前打野外時常常練習交互掩護前進 也就是  提槍快跑前進 臥倒找掩護 再前進 找掩護做射擊預備動作 這時如果大家身上有偽裝時景象就很好笑 你會看到滿山遍野的綠色毛毛蟲動來動去 而這時我只要跑累了 就會找棵大樹靠著休息 裝做以樹為掩體做立姿射擊 但摸魚歸摸魚 樣子要做出來 我發覺這時最好的方式是將身體輕靠在樹上 將16長長的槍管伸向敵方 同時利用重心將槍管護套往樹上壓 如此一來 我同時擁有良好的掩護 自由的射角與穩固的支撐 這是小牛牘無法做到的 小牛牘太靠近身體 這時必定會曝露一小部份軀體才能取得更大的射角  而我除了槍管與半顆頭在外面 身體還可以舒服的靠在樹上休息....

4 亂七八糟狀態  各位可以嘗試想像一下全付武裝時 腋下有防毒面具 身上有戰術背心 腰間腰帶還掛著一推水壺便當外加麵餅大蔥二鍋頭 是拿著16活動舒服還是小牛牘舒服 .....

5 抓彈夾  有許多專家一直認為用16或47的士兵在射擊時抓著彈夾是不良的習慣 實際上這是不了解我們的用力方式所下的結論 因為當一個步兵因為種種原因而全身疲勞且肩膀僵硬時 我們會習慣將那支本來伸在外面托著槍前護套的左手縮回來放在彈夾上 但這時我們不是捉著或托著彈夾 而是左手會向身體方面施力 讓槍托有抵緊肩胛的力量 另外在配合右臂的施力 會在胸前形成一個以兩臂及槍身為三邊的穩定三角形 這是在疲勞狀態下無奈的用槍方式 但依然有很好的轉向性及穩定性 尤其士兵在有心理壓力時 往往會不自覺的縮起肩膀而以這種方式持槍 但依然能有效射擊

6 迂迴前進時  很多人有一個錯覺 那就16這類長槍在單兵做伏進 臥倒 滾進或快跑前進時是一個運動上的障礙 在我來看 會這樣想的人 就是 沒被操夠 那一類的 請相信我 這些問題當你在受過足夠的訓練要求後 你的身體自然會在人槍之間找到一種最好的解決方案 許多老兵可以運用提把 背帶 抓握槍支方式的轉換 甚至有時將槍當柺杖用 來迅速在地型掩護下移動 我在前面說過 一個槍迷和一個軍人用槍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一個野戰汽槍迷可能會為了好玩而臥倒10次20次 一個軍人卻可能要臥倒1000次2000次 在那一次又一次看似無意義的反復練習中 一個看似簡易的東西 到了一單兵的身上 會產生一種微妙的質變  這種質變會成為單兵身體的一部份而讓他有一種自然的反應能力來應付周遭的環境
我舉個例子 我在還必須一起入列去野外操課時 有一陣子碰到台灣的梅雨季 每天都飄著不大不小的雨 所以我們操課時都穿著兩截式的雨衣 但在臥倒時常常會把雨衣弄破 破了可得自己用膠水和塑膠布補 很麻煩的
所以我們慢慢學會一種 溫柔式臥倒法  也就是臥倒時不是一下子整個人趴下去 而是運用曲膝的方式小腿先著地 大腿再著地 等身體著地時已沒啥衝力了 從此以後 雨衣不再破了 兩手臂也不會像以前佈滿小傷口了
我在退伍後看電視的藍波電影重演 每一次都把它當笑料片在看 因為別的不說 光看他跑步就知道爛兵一個 一個老兵的體力不一定很好 但他在崎嶇不平的地形跑步時就像是邊跑邊跳邊滑一樣輕鬆的很 這只要在山上全付武裝跑個半年 誰都一樣 決不是像藍波那樣一團五花肉在那兒抖來抖去  

類似這類例子還有很多 我一下也說不完 我舉這些例子 只是想讓各位知道 事物的好壞沒有一定  要看人怎麼用 一樣武器性能的發揮 是靠一點一滴的訓練換來的 不是可以靠所謂人性化的設計而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小牛牘也不是沒好處 比如我回想當以前一推臭男人擠在甲車裏時 16老是戳來戳去  那時有小牛牘就好了 而在 清理城市 時 用小牛牘可以一手持槍 一手去開門或翻東西等等.....

如果要我選擇 我會讓純種的步戰單位使用16 而讓其他不怎麼拿槍的用小牛牘 因為16到了專家手中如魚得水 小牛牘卻可讓半個外人發揮一定戰力 因為那用起來很好上手 不需要啥訓練和臂力 但是這又會增加後勤上的麻煩  所以  難ㄚ.....

我因為一些私人理由 要潛水一陣子了 這帖算是短暫離別前對虛幻的一點小貢獻吧

各位可盡量討論 不過可能看不到我的回覆了........

寫到最後 我有點想哭 我是在台灣當的兵 如果不是我那時熱愛著自己的國家 我也不會想專心當個好兵 那時我不管遇到再艱苦的訓練或再不合理的要求我都會告訴自己 我這兩年 是欠國家的 我的前輩都熬過去了 為什麼我熬不過去 我從小到大拿過不少獎狀 我隨手拿隨手就扔了 唯有退伍時領的那張獎狀我一直小心保留著 因為那是我這輩子唯一一張不是靠我的天份 而是因我的努力與奉獻拿來的獎狀 可是如今 那個我努力奉獻的國家已幾乎要消失了 而我卻在這裏希望我當兵時的經驗能對那個過去的  敵對國 有一些幫助  我想 老天真是對我們中國人開了個大玩笑

兄弟们 三個月後再見  我要專心準備考試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1 18:15:32编辑过]
说实话,最近虚幻挺猛!希望我们努力!


小弟這陣子看到許多95大量裝備部隊的消息 本來有些意見想發表 又怕掃了大家的興 但在看了DBOY兄提供的網站 再加上小弟因為私人原因要潛水一陣子 還是決定打出來 算是短暫離別前對祖國的一點貢獻 AA如果看到覺得有價值的話請轉交上級以供參考
我在別的帖子曾提到我對小牛牘沒啥好感 當時並未細說原因 我對膛線 底藥 彈道那類專業問題不是很懂 我只能就戰術動作來評比小牛牘和我曾經用了兩年的16 希望大家能運用想像力來理解我所描述的狀況  我在裝步單位呆了兩年 對16十分熟悉 退役後我認識了一個玩汽槍的朋友 他有一支全比例的AUG  據說連配重都做的完全一樣(他說6000元買的) 我向他借回來玩了2 3天 才在心中做出以下的整理 我相信槍枝的設計者在動手設計時 必定會把所有的槍試用一遍 看看那種最舒服 最順手 但他們卻沒想到 一個一天用槍1到2個小時的射擊迷和一個一天用槍10小時的軍人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在用槍

我還沒接文書職時 每天要到野外操課 裝步兵的操課基本上就是全付武裝加偽裝滿坑滿谷跑 還要試練各種預射姿態 在加上沒事練練刺槍術500障礙 一天又要實彈站哨2小時 所以我說一天用槍10小時並不誇張 對一個一天拿槍10小時的兵來說 那把槍就好像他身體的一部份 自然對槍枝的配重 手感及各種狀態下的用法會有自己的一套 而且身體常處在疲勞狀態下的我們 早學會種種取巧的方式 結果 卻使的16本來的缺點都變成了優點 我在以下分點討論

1 巷戰及叢林戰  支持小牛牘設計的最大原因不外是槍身短 重心接近身體 使射手更容易反應與轉向
實際上會這樣想的人根本不了解一個老兵的用槍方式 因為我們不是在 轉槍 我們是在 甩槍
我分兩部份說  先說立姿肩射 也就是說在近距激戰時 將槍托大概抵肩渦 或只是舉在胸前以獲得較好的精度 這時一個老練的射手會用一種經由訓練養成的習慣來反射動作般的利用身體的重心轉移 步伐的移動 及用左手邊帶邊扯來迅速轉動槍口 各位是否看過有人打 長拳 感覺上就是兩腳不斷移動並以腰部為軸心 不斷旋轉雙臂 既迅速又省力 所以我們轉槍口時都會先脫力讓槍口下沉 再就著那股力道輕微扯一下來轉向 這時整個身體已跟著轉了 到了定點再稍用力定住槍口 所以看起來就像是槍在轉人 而不是人在轉槍 這樣一來 16的長度與重心偏外 反而成為一種幫助省力的工具
各位也許會覺得這聽起來很懸 但請相信我 只要你長時間在疲勞狀態用槍 這一套不需要人教 你的身體自己會學會
尤其當你被人以很慘無人道的方式操過了刺槍術 .......... 槍 真的就隨你而用了
我記得我在熬過了漫長艱苦的基本功力刺後開始學花式交擊刺時 突然覺得那一把3公斤的16不再是一件笨重的武器 而變成一樣輕盈的玩具 我可以豪不費力的用巧勁去操作它 我不但有信心在任何情況下迅速調整出足以穩定射擊的姿勢 而且整支16從頭到尾對我來說都是可以拿來K人的武器
我在當兵時聽過一個故事  內容說有一個憲兵放假時去打撞球 結果和別人起爭執 他一氣之下用球竿使出刺槍術 竟然把人家肚子刺穿了 我聽到時一點都不驚訝 因為我知道刺槍術練到一個程度 誰都可以做到這點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 刺槍術並非只是用於刺刀纏鬥那般單純 它會讓一個士兵擁有人槍合一的境界  也會在士兵的身體裏留下一種很可怕的特質 那就是只要有那股子力道 幾乎任何東西都可拿來當武器

而使用小牛牘時 卻必須用兩臂肩膀的力量不斷硬扯硬端 無法像16那樣甩來甩去  好像在玩車浪鼓
至於另一種立姿腰射 也就是在火力掩護時不要求精度的掃射 實際上還是一樣 右手半彎將槍枝持於腰部 左臂幾乎打直握著前方護套扯動槍枝 不但方便轉向 兩手的角度較為開張 亦容易施力來穩定槍口  又顯示16長槍身的好處 如果再有環肩背帶 我完全不認為16比小牛牘不便  雖然小牛牘這時幾乎可夾在掖下了

2 臥姿  這是我最愛16的地方 他的瞄準位置較低 這聽起來沒啥不得了 但我相信每個老兵都會很愛這樣特性 我當兵時 用的是最陽春的16版本 也就是沒有光學準具 僅靠最原始的三點瞄準方式
我的視力不好 也懶得戴眼鏡 所以300以外的東西就花了 但我175的臥姿成績很好 幾乎滿靶  而且一到三呼吸就可扣發 因此只要給我配備三倍數的光學準鏡 我有信心在400內有效射擊 而400這距離槍口的硝煙幾乎無法看見 且我本身只要有簡單的偽裝 適當的掩體或多準備徹退點 就能使我這個微不足道而隨時可被犧牲的小小步兵擁有遲滯一個班甚至一個排的能力 而這時 射擊姿勢的舒適就變的非常重要
我記得我服役時單波打靶最高紀錄是在野戰靶場 一次30發 但不是一次打完 而是一次6發 下靶 報靶 再升靶 一波五循環  野戰靶場地型崎嶇 完全沒有那些啥沙包給你用 所以打一波可能就要在那兒趴20分鐘 這時就顯出16的好處 我們如果用長彈夾時 會以彈夾為支點 利用16長槍身的特性 把16當蹺蹺板 輕鬆的微調槍口 在加上瞄準位置低 幾乎不須把上半身撐起 只要稍抬頭 把臉頰靠在槍托上就可以射擊了 用短彈夾時也很簡單 我們會把手掌上番當個彈夾肉墊子 穩的不得了 換彈夾更輕鬆 只要把槍向左 一倒一抽 往腰間一送一拿 回來就上彈夾拉拉柄可以射擊了 全部過程身體幾乎不動
我在家試用AUG時 那只能一個累字形容 先別說換彈夾多麻煩了 光瞄準時一直要把整個上半身撐起來就夠累了
尤其在伏擊時 用16觀察的姿態可很快轉變成射擊姿態而不會動到身體 這在有偽裝時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認為在臥姿時  16實在有夠舒服  小牛牘實在有夠彆扭 .....

3 靜態立姿 這戰場上不大可能單獨存在 一定是在有一定掩敝下進行 我記得以前打野外時常常練習交互掩護前進 也就是  提槍快跑前進 臥倒找掩護 再前進 找掩護做射擊預備動作 這時如果大家身上有偽裝時景象就很好笑 你會看到滿山遍野的綠色毛毛蟲動來動去 而這時我只要跑累了 就會找棵大樹靠著休息 裝做以樹為掩體做立姿射擊 但摸魚歸摸魚 樣子要做出來 我發覺這時最好的方式是將身體輕靠在樹上 將16長長的槍管伸向敵方 同時利用重心將槍管護套往樹上壓 如此一來 我同時擁有良好的掩護 自由的射角與穩固的支撐 這是小牛牘無法做到的 小牛牘太靠近身體 這時必定會曝露一小部份軀體才能取得更大的射角  而我除了槍管與半顆頭在外面 身體還可以舒服的靠在樹上休息....

4 亂七八糟狀態  各位可以嘗試想像一下全付武裝時 腋下有防毒面具 身上有戰術背心 腰間腰帶還掛著一推水壺便當外加麵餅大蔥二鍋頭 是拿著16活動舒服還是小牛牘舒服 .....

5 抓彈夾  有許多專家一直認為用16或47的士兵在射擊時抓著彈夾是不良的習慣 實際上這是不了解我們的用力方式所下的結論 因為當一個步兵因為種種原因而全身疲勞且肩膀僵硬時 我們會習慣將那支本來伸在外面托著槍前護套的左手縮回來放在彈夾上 但這時我們不是捉著或托著彈夾 而是左手會向身體方面施力 讓槍托有抵緊肩胛的力量 另外在配合右臂的施力 會在胸前形成一個以兩臂及槍身為三邊的穩定三角形 這是在疲勞狀態下無奈的用槍方式 但依然有很好的轉向性及穩定性 尤其士兵在有心理壓力時 往往會不自覺的縮起肩膀而以這種方式持槍 但依然能有效射擊

6 迂迴前進時  很多人有一個錯覺 那就16這類長槍在單兵做伏進 臥倒 滾進或快跑前進時是一個運動上的障礙 在我來看 會這樣想的人 就是 沒被操夠 那一類的 請相信我 這些問題當你在受過足夠的訓練要求後 你的身體自然會在人槍之間找到一種最好的解決方案 許多老兵可以運用提把 背帶 抓握槍支方式的轉換 甚至有時將槍當柺杖用 來迅速在地型掩護下移動 我在前面說過 一個槍迷和一個軍人用槍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一個野戰汽槍迷可能會為了好玩而臥倒10次20次 一個軍人卻可能要臥倒1000次2000次 在那一次又一次看似無意義的反復練習中 一個看似簡易的東西 到了一單兵的身上 會產生一種微妙的質變  這種質變會成為單兵身體的一部份而讓他有一種自然的反應能力來應付周遭的環境
我舉個例子 我在還必須一起入列去野外操課時 有一陣子碰到台灣的梅雨季 每天都飄著不大不小的雨 所以我們操課時都穿著兩截式的雨衣 但在臥倒時常常會把雨衣弄破 破了可得自己用膠水和塑膠布補 很麻煩的
所以我們慢慢學會一種 溫柔式臥倒法  也就是臥倒時不是一下子整個人趴下去 而是運用曲膝的方式小腿先著地 大腿再著地 等身體著地時已沒啥衝力了 從此以後 雨衣不再破了 兩手臂也不會像以前佈滿小傷口了
我在退伍後看電視的藍波電影重演 每一次都把它當笑料片在看 因為別的不說 光看他跑步就知道爛兵一個 一個老兵的體力不一定很好 但他在崎嶇不平的地形跑步時就像是邊跑邊跳邊滑一樣輕鬆的很 這只要在山上全付武裝跑個半年 誰都一樣 決不是像藍波那樣一團五花肉在那兒抖來抖去  

類似這類例子還有很多 我一下也說不完 我舉這些例子 只是想讓各位知道 事物的好壞沒有一定  要看人怎麼用 一樣武器性能的發揮 是靠一點一滴的訓練換來的 不是可以靠所謂人性化的設計而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小牛牘也不是沒好處 比如我回想當以前一推臭男人擠在甲車裏時 16老是戳來戳去  那時有小牛牘就好了 而在 清理城市 時 用小牛牘可以一手持槍 一手去開門或翻東西等等.....

如果要我選擇 我會讓純種的步戰單位使用16 而讓其他不怎麼拿槍的用小牛牘 因為16到了專家手中如魚得水 小牛牘卻可讓半個外人發揮一定戰力 因為那用起來很好上手 不需要啥訓練和臂力 但是這又會增加後勤上的麻煩  所以  難ㄚ.....

我因為一些私人理由 要潛水一陣子了 這帖算是短暫離別前對虛幻的一點小貢獻吧

各位可盡量討論 不過可能看不到我的回覆了........

寫到最後 我有點想哭 我是在台灣當的兵 如果不是我那時熱愛著自己的國家 我也不會想專心當個好兵 那時我不管遇到再艱苦的訓練或再不合理的要求我都會告訴自己 我這兩年 是欠國家的 我的前輩都熬過去了 為什麼我熬不過去 我從小到大拿過不少獎狀 我隨手拿隨手就扔了 唯有退伍時領的那張獎狀我一直小心保留著 因為那是我這輩子唯一一張不是靠我的天份 而是因我的努力與奉獻拿來的獎狀 可是如今 那個我努力奉獻的國家已幾乎要消失了 而我卻在這裏希望我當兵時的經驗能對那個過去的  敵對國 有一些幫助  我想 老天真是對我們中國人開了個大玩笑

兄弟们 三個月後再見  我要專心準備考試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1 18:15:32编辑过]
用枪3天和用枪3年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玩惯刀的耍棍肯定不舒服一样。
虽然我也不喜欢95
说实话!我对95也没好感!只是视觉上的,还没81好看呢,小口径还是德国g-33不错
我觉得他的评论比较中肯。
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不好意思,繁体字实在没心情看下去!
用95训练两年不也习惯了。
习惯问题.
他用过无托枪吗?!看看他的文章,重点是说16,无托他很少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