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长篇调侃文学——悬念乾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26:17
张敏 著

引 言


  有些遥远的1958年。

  这一年,千奇百怪的稀罕事都接踵而来。春天全民打麻雀,夏天全民炼钢铁,都是让全国老百姓颇为开心的事情。

  不是事有凑巧,而是奇事接踵。这一年11月27日,在距西安市西北方向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就突然出了一件本书要说的事情。

  那年冬天,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动工复修,需要大量石料。乾县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这个梁山,不是《水浒》中说的那个梁山。这个梁山位于陕西乾县城北六公里处。北倚群峰,南临广壤,东望九宗,西接翠屏。虽不峭拔,但气势宏伟且林木葱茏。漠谷绕其西,泔河环其东,古籍上一直说,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自古以来,此处就有着位置显著、水甘树绿、人物俊美,交通便利的优势。秦始皇曾在山上动土木建宫殿,汉武帝又加以修葺扩充。到了唐代,武则天便把梁山辟为丈夫的陵地,起名“乾陵”。乾陵中的“乾”字,是依高宗的尊号、谥号,取“乾为天”之意,别的解释都无用。

  那时的乾陵仍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牧童们只要愿意玩,就可以搭人梯爬到无字碑顶上去,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绝不会有人来罚款。如今宽阔的司马道上,那时也是庄稼地。夏天收一季麦子,雨水好了,秋天还可以收些玉米、豆子。诞生不到十周年的共和国,还没有人往这座帝王陵上用心思。虽然饱读诗书的人都知道,一代暴君武则天就埋在这里,但在那政治狂热的年代里,没人敢到这里来凭古吊今。先一年的反右斗争,早让有这种思古幽情的人们,懂得如何夹住尾巴作人的道理了。这是一座石山,据科学家的考证,六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水。有兴趣的游人,现在到乾陵去,可以在司马道右侧那个驼鸟浮雕的后面,找到六亿年前蕨类动物留在石刻平面上的化石。农民们放炮取石,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给自家挣点银子。他们也知道这就是埋葬武则天的地方,但那是一座大山,墓室究竟在哪里?不要说他们几个农民了,多少达官贵人,多少笔墨骚客,一千多年来谁都想知道,而谁也不知道。举起造反大旗的黄巢,派了四十万大军,挖了一年半,也没找见墓道口。

  他们在距无字碑以北一公里多的山坡上放炮,每天都能炸出几十方石头。一路让石头滚下山去,再装车换钱,在这座山上炸石,和在其他山上炸石,谁也没觉出来有什么两样。

  那天下午二点半,农民贺某某又点了一炮。这一炮正好点在乾陵墓道金刚墙外边三四米的地方,所谓金刚墙就是墓道口外边的一道大墙。写时迟,那时快,只听轰地响了一声,半空里飞出几根石条。硝烟散去,贺某某和几个农民跑去一看,只见炮眼处尽是石条。是石条就不是自然石,不是自然石,就让农民们想到了武则天。他们知道大事不好,莫非真把武则天的陵墓炸开了?因为看那石条都是人工打造,上面还有些不太好认的墨笔字,又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筋筋索索的东西,他们都没有念过书,没啥文化,但他们也知道,这些东西绝非蒸馍稀饭,那都是古物呀!

  炸开乾陵绝对是一件大事。那时虽然还没有文物保护法,可这几个农民也知道,这等大事必须要立马报告给政府。他们一路小跑,跑到乾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对办公室一位姓杨的干部说,他们一不小心把姑婆的陵墓炸开了。

  埋武则天的时候,是她侄子武三思主持的葬礼。武则天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普通老百姓早把李姓唐朝忘记了。十万军士抬着武则天,从洛阳向长安进发,扬起的烟尘有几丈高。老百姓们站在山头上看着:埋谁这么大阵势呀?有人就说,那是武三思埋他姑妈呢!姑妈在秦地方言中也称姑婆。几千年叫下来,附近农民便称乾陵为姑婆陵了。杨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张嘴半天合不拢,他不敢懈怠,马上报告给书记、县长。

  书记和县长听到报告之后,不相信几个农民就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那个孙连仲带了一个团的正规部队,用洋炸药也没有炸开陵墓。话到嘴边,他俩没有讲明,只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已经暮色四合了。杨干部看了看,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再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能张扬。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儿女。那时的农民都非常听话,听县政府的公家人这么一说,收拾起工具,立马就走了。那时的干部也很通情达理,放到现在,又不知道要罚农民多少银子了。

  杨干部回来后,连夜向县长、书记汇报。县长、书记一商量,就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最近专门管这件事,并让他立即到省城去给主管上级汇报。十二月四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听了汇报之后,就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陵区,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果然是墓道口!不错!随后,杨正兴雇了九个民工,掀去碎石,挖开地皮,乾陵墓道地表便清理出来了。

  这是一千二百五十四年来,乾陵墓道第一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石条排列的完整迹象看,除了炸点有些人为的破坏之外,其他地方都完好如初。

  乾陵寝宫隧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处,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壕堑深17米,葬礼完毕后,全部用石条填塞。隧道呈斜坡形,南宽北窄,全长67.7米,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从平面看,每层约410块,39层共用石条约8000块。

  发掘清理结果与《旧唐书·严善思传》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完全相同。因此,勘探结果和文献记载证明:乾陵是目前惟一未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这项工作进行到1959年2月。当时人们法制观念非常淡薄,乾陵又处在一个十分闭塞的地方,虽然距省城西安不足一百公里,因为路况不好,往返一次也要几天时间。地宫隧道清理出来了一个大三角形,很深。用皮尺一量,十七米,六层楼那么深。站在墓道口的大墙下,有人就想砸开金刚墙。砸开金刚墙,人就可直着腰往里走了。至于进去后,里面还有几道墙,几重门,有些什么暗道机关,就无从而知了。砸呢还是不砸?眼看着一个小伙子把橇杠硬往墙缝里塞,有几块石头就要被别出来了。杨正兴想了想,一月才拿三十多元工资,他一个国家普通干部,好像手中没有这么大权力,还是要请示一下领导为好,于是便喊了一声“停”。他是领工,民工不听他的话,他就不发工钱,他喊了一声“停”,就是一个命令,立马制止了那些急欲砸墙闯进地宫的民工们。杨正兴当时没有意识到,他这是给国家、给民族立了一大功。如果当时砸墙闯宫,他最多挨一顿批评,可这乾陵里的罕世之宝肯定就要毁于一旦了。日前采访当地老百姓时,不时还听见有人说,当时进了就进了,倒省去今天这许多麻烦!在老百姓眼中,这不就是一座寡妇的大坟吗?有什么了不起,进去就进去了。老天,话可不敢这么说,迟进上半个世纪不要紧,那时要打开进去了,死人是必然的。因为墓道里有曲霉真菌。乾陵和埃及的图坦卡蒙国王墓一样,在潮湿的墓道里,都有这种致人于死命的杀人霉菌。在没有任何准备和防范的条件下,冒然进入这样一座盛唐皇陵,危险系数很大。更主要的是,随着闯入者一同入侵的,还有外界的空气。新鲜氧气一旦进入,千年古物就会在瞬间毁灭了,那后世人会骂当时砸墙的人,会骂杨正兴,历史会遗憾千万年。

  杨正兴这位民族功臣回到省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此事。省委一班人听后大喜。于是,陕西省当即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拟定当年7月1日打开乾陵地宫大门。后来乾陵发掘委员会开会一商量,这等大事是否应该请示文化部?省里有没有这个权力?于是便又向省委请示。省委很快指示,派省文化局长武伯伦、黎发荣组成五人小组,立即到北京向文化部及有关领导汇报。那时全国还没有发掘帝陵的法律条文,文化部也弄不清这件事究竟该谁管。为了慎重起见,便给周恩来总理送上一份《乾陵发掘计划》。周总理这时已风闻定陵发掘不尽人意的事实,当然也就更明白乾陵发掘的份量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全国到处都饿死人,他手里也没有钱。多少大事都没法办,还谈挖什么武则天?他不动声色,也没有皱眉头,当着来人,提笔在报告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这也许是一次极其偶然发生的事件,自然不能和历史上那些盗墓行为相提并论。但是放炮炸石头,竟不小心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盗墓贼们找了一千多年也没有找见,黄巢四十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到了1958年冬天,竟这么容易就找见了。天意?人意?由此便引发出一场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争论。

  这个墓道口应该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了。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它的根系,有一支肯定是世界上惟一知道地宫里秘密的生物。但愿我们也都能变成一支支根须,去打探一下其中的虚实……张敏 著

引 言

  有些遥远的1958年。

  这一年,千奇百怪的稀罕事都接踵而来。春天全民打麻雀,夏天全民炼钢铁,都是让全国老百姓颇为开心的事情。

  不是事有凑巧,而是奇事接踵。这一年11月27日,在距西安市西北方向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就突然出了一件本书要说的事情。

  那年冬天,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动工复修,需要大量石料。乾县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这个梁山,不是《水浒》中说的那个梁山。这个梁山位于陕西乾县城北六公里处。北倚群峰,南临广壤,东望九宗,西接翠屏。虽不峭拔,但气势宏伟且林木葱茏。漠谷绕其西,泔河环其东,古籍上一直说,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自古以来,此处就有着位置显著、水甘树绿、人物俊美,交通便利的优势。秦始皇曾在山上动土木建宫殿,汉武帝又加以修葺扩充。到了唐代,武则天便把梁山辟为丈夫的陵地,起名“乾陵”。乾陵中的“乾”字,是依高宗的尊号、谥号,取“乾为天”之意,别的解释都无用。

  那时的乾陵仍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牧童们只要愿意玩,就可以搭人梯爬到无字碑顶上去,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绝不会有人来罚款。如今宽阔的司马道上,那时也是庄稼地。夏天收一季麦子,雨水好了,秋天还可以收些玉米、豆子。诞生不到十周年的共和国,还没有人往这座帝王陵上用心思。虽然饱读诗书的人都知道,一代暴君武则天就埋在这里,但在那政治狂热的年代里,没人敢到这里来凭古吊今。先一年的反右斗争,早让有这种思古幽情的人们,懂得如何夹住尾巴作人的道理了。这是一座石山,据科学家的考证,六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水。有兴趣的游人,现在到乾陵去,可以在司马道右侧那个驼鸟浮雕的后面,找到六亿年前蕨类动物留在石刻平面上的化石。农民们放炮取石,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给自家挣点银子。他们也知道这就是埋葬武则天的地方,但那是一座大山,墓室究竟在哪里?不要说他们几个农民了,多少达官贵人,多少笔墨骚客,一千多年来谁都想知道,而谁也不知道。举起造反大旗的黄巢,派了四十万大军,挖了一年半,也没找见墓道口。

  他们在距无字碑以北一公里多的山坡上放炮,每天都能炸出几十方石头。一路让石头滚下山去,再装车换钱,在这座山上炸石,和在其他山上炸石,谁也没觉出来有什么两样。

  那天下午二点半,农民贺某某又点了一炮。这一炮正好点在乾陵墓道金刚墙外边三四米的地方,所谓金刚墙就是墓道口外边的一道大墙。写时迟,那时快,只听轰地响了一声,半空里飞出几根石条。硝烟散去,贺某某和几个农民跑去一看,只见炮眼处尽是石条。是石条就不是自然石,不是自然石,就让农民们想到了武则天。他们知道大事不好,莫非真把武则天的陵墓炸开了?因为看那石条都是人工打造,上面还有些不太好认的墨笔字,又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筋筋索索的东西,他们都没有念过书,没啥文化,但他们也知道,这些东西绝非蒸馍稀饭,那都是古物呀!

  炸开乾陵绝对是一件大事。那时虽然还没有文物保护法,可这几个农民也知道,这等大事必须要立马报告给政府。他们一路小跑,跑到乾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对办公室一位姓杨的干部说,他们一不小心把姑婆的陵墓炸开了。

  埋武则天的时候,是她侄子武三思主持的葬礼。武则天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普通老百姓早把李姓唐朝忘记了。十万军士抬着武则天,从洛阳向长安进发,扬起的烟尘有几丈高。老百姓们站在山头上看着:埋谁这么大阵势呀?有人就说,那是武三思埋他姑妈呢!姑妈在秦地方言中也称姑婆。几千年叫下来,附近农民便称乾陵为姑婆陵了。杨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张嘴半天合不拢,他不敢懈怠,马上报告给书记、县长。

  书记和县长听到报告之后,不相信几个农民就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那个孙连仲带了一个团的正规部队,用洋炸药也没有炸开陵墓。话到嘴边,他俩没有讲明,只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已经暮色四合了。杨干部看了看,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再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能张扬。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儿女。那时的农民都非常听话,听县政府的公家人这么一说,收拾起工具,立马就走了。那时的干部也很通情达理,放到现在,又不知道要罚农民多少银子了。

  杨干部回来后,连夜向县长、书记汇报。县长、书记一商量,就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最近专门管这件事,并让他立即到省城去给主管上级汇报。十二月四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听了汇报之后,就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陵区,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果然是墓道口!不错!随后,杨正兴雇了九个民工,掀去碎石,挖开地皮,乾陵墓道地表便清理出来了。

  这是一千二百五十四年来,乾陵墓道第一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石条排列的完整迹象看,除了炸点有些人为的破坏之外,其他地方都完好如初。

  乾陵寝宫隧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处,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壕堑深17米,葬礼完毕后,全部用石条填塞。隧道呈斜坡形,南宽北窄,全长67.7米,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从平面看,每层约410块,39层共用石条约8000块。

  发掘清理结果与《旧唐书·严善思传》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完全相同。因此,勘探结果和文献记载证明:乾陵是目前惟一未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这项工作进行到1959年2月。当时人们法制观念非常淡薄,乾陵又处在一个十分闭塞的地方,虽然距省城西安不足一百公里,因为路况不好,往返一次也要几天时间。地宫隧道清理出来了一个大三角形,很深。用皮尺一量,十七米,六层楼那么深。站在墓道口的大墙下,有人就想砸开金刚墙。砸开金刚墙,人就可直着腰往里走了。至于进去后,里面还有几道墙,几重门,有些什么暗道机关,就无从而知了。砸呢还是不砸?眼看着一个小伙子把橇杠硬往墙缝里塞,有几块石头就要被别出来了。杨正兴想了想,一月才拿三十多元工资,他一个国家普通干部,好像手中没有这么大权力,还是要请示一下领导为好,于是便喊了一声“停”。他是领工,民工不听他的话,他就不发工钱,他喊了一声“停”,就是一个命令,立马制止了那些急欲砸墙闯进地宫的民工们。杨正兴当时没有意识到,他这是给国家、给民族立了一大功。如果当时砸墙闯宫,他最多挨一顿批评,可这乾陵里的罕世之宝肯定就要毁于一旦了。日前采访当地老百姓时,不时还听见有人说,当时进了就进了,倒省去今天这许多麻烦!在老百姓眼中,这不就是一座寡妇的大坟吗?有什么了不起,进去就进去了。老天,话可不敢这么说,迟进上半个世纪不要紧,那时要打开进去了,死人是必然的。因为墓道里有曲霉真菌。乾陵和埃及的图坦卡蒙国王墓一样,在潮湿的墓道里,都有这种致人于死命的杀人霉菌。在没有任何准备和防范的条件下,冒然进入这样一座盛唐皇陵,危险系数很大。更主要的是,随着闯入者一同入侵的,还有外界的空气。新鲜氧气一旦进入,千年古物就会在瞬间毁灭了,那后世人会骂当时砸墙的人,会骂杨正兴,历史会遗憾千万年。

  杨正兴这位民族功臣回到省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此事。省委一班人听后大喜。于是,陕西省当即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拟定当年7月1日打开乾陵地宫大门。后来乾陵发掘委员会开会一商量,这等大事是否应该请示文化部?省里有没有这个权力?于是便又向省委请示。省委很快指示,派省文化局长武伯伦、黎发荣组成五人小组,立即到北京向文化部及有关领导汇报。那时全国还没有发掘帝陵的法律条文,文化部也弄不清这件事究竟该谁管。为了慎重起见,便给周恩来总理送上一份《乾陵发掘计划》。周总理这时已风闻定陵发掘不尽人意的事实,当然也就更明白乾陵发掘的份量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全国到处都饿死人,他手里也没有钱。多少大事都没法办,还谈挖什么武则天?他不动声色,也没有皱眉头,当着来人,提笔在报告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这也许是一次极其偶然发生的事件,自然不能和历史上那些盗墓行为相提并论。但是放炮炸石头,竟不小心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盗墓贼们找了一千多年也没有找见,黄巢四十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到了1958年冬天,竟这么容易就找见了。天意?人意?由此便引发出一场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争论。

  这个墓道口应该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了。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它的根系,有一支肯定是世界上惟一知道地宫里秘密的生物。但愿我们也都能变成一支支根须,去打探一下其中的虚实……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曾发生过一件政治趣闻。说是趣闻,那是在这件事真相大白之后才这么说的,当时可不这么认为。在中美关系解冻后,来中国访问的第一批客人中,有一个叫爱德宁的。有关部门早注意到他的身份。此人是长期工作在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属于美国的精英人物。

  爱德宁转了故宫,上了八达岭,吃饱了看够了却总是心绪不宁。他向中国政府提出申  
请,他要到东经107°39′,北纬34°9′的坐标范围里去看一下。当然,他尊重中国的主权。他相信那地方是不会让他这种身份的人去随便看的。他只是试探一下,能去当然求之不得,不能去,也恰好从另一方面印证,说明那地方确实有鬼。

  没想到,答复出奇的快。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把爱德宁的申请当成一回事。爱德宁申请要去看的那块地方,属于中国陕西省的管辖范围。渭北高原嘛,早对外国人开放了。

  陕西省外事办的官员们陪着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爱德宁,借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跑了两天之后,当爱德宁站在汉武帝那巨大的墓冢之上时,他有些羞愧地开怀大笑了。

  徐徐清风把他的笑声吹回到1971年7月26日。那天上午九点半,正在戴维营休假的尼克松总统照常要到白桦林中散步半小时。这天总统的心情特别清爽。凌晨四点三十分,阿波罗号发射成功,飞船达到二级宇宙速度,进入奔月轨道了。

  正在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送来了宇航员爱德宁专项向总统报告的绝密材料和亲笔电传。这一切都是半个小时之前五角大楼经过一系列复杂技术处理之后得到的结果:在东经107°39′~109°11′,北纬34°9′~35°34′,南北长117~119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的范围内,他首次发现了可能是威力极大的新武器装备。

  在经过去伪扫描技术处理后的云图上,呈扇形一字排开的九个类似金字塔形的装置,极有规律地映入美国总统的眼帘,不由不使总统刚才还十分宁静的心情蒙上了一层云翳。这是东半球一块让总统大人常常悬心的地方。七年前,这里曾悄悄爆响过一个原子装置,让他的前任约翰逊搔掉了不少头发。后来又接二连三地让好几架U2飞机栽了下去。这几年,这块土地上的人不和西方人打交道,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本小红书发疯似地跑来跑去,不清楚在搞什么名堂。

  这实在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藏着太多太多让西方人怎么费劲猜也猜不出来的东西。岂但让西方人猜不出来,东方人,包括许多中国人也未必了解这块土地。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西安,当你走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去市区的专用高速公路上,路右手高悬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大牌子,上书“唐顺陵”三个大字。唐顺陵是谁的坟?武则天她妈。标志牌在土塬上赫然醒目,立时就会让外地人感觉到千年古风呼啦啦扑面而来。中华文明的上限在不断突破。前几年说是七千年,最近又有考古发现说是一万年。不管是七千年还是一万年,有三分之二的文明就集中发生在这块牌子的周围。

  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渭水古塬埋皇上。”有史可查的中国五千年历朝历代,称王称皇者有三百多位。在这一块地方就埋了七十二个,约占四分之一。优越的地势早被当代军事家看中,兰州军区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把此地内定为优良的军港。改革开放后,西安老机场因距城太近,无发展前途,省政府决策人抬头向北一望,立即就看中了这块地方。(此地离乾陵只有四十二公里,恰好是西安到乾陵的一半路程。这也是机场选址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不便明说,决策人心中自有阳谋。)军方不愿意忍痛,也不愿意割爱,就和地方上的长官一齐去找邓小平。邓小平一代伟人,哈哈一笑,拍了拍军方领导人的肩膀,这块地就归地方使用了。在这块土地上,有许多类似于《初刻拍案惊奇》的故事。写出来,天地失色;讲出来,长安纸贵!
  大概是1983年初夏,有一个农民朋友来找我。他来找我时,言谈举止甚为惊慌,吞吞吐吐说了半天,才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像小半截砖头一样的东西。我伸手接过来,他却用双手在下面护着,只怕我不小心失手摔了它。什么宝贝,值得如此?朋友压低了声音说:“台湾来了个人,报价一千万!”

  一千万?台币?港币?人民币还是美元?朋友说:“我心慌得很,整夜失眠。只要打  
个电话,台湾人就会先送三百万人民币定金过来,我怕这事要杀头呢,就先来讨教你。你路子广,咱俩又从小在一块长大,我只信你。”

  这肯定是一件文物了。掂在手上,分量很重。看得出来,这是由二片陶物并合在一起的一件模具。年代太久远了,粘合的部分已经不易掰开。从残存的一角看,有几个古铜钱模印,一直深进去。

  我对古物虽然不甚太懂,可也知道这东西叫“钱范”。这是古代造钱的模具,犹如今天造币厂印刷人民币的底板。这东西,自然是年代越久越有价值,越值钱。

  这位和我少年时期一起长大的朋友,从记事起就喜欢收集古钱,得天独厚世间难寻的大环境,收集各种古钱便有了种种方便。村里乡亲都唤他“钱迷”。他收集的各式古钱币不是论数而是论斤。这次又从哪里弄到了这么一件?

  问时他说,前些日子到西郊走亲戚,那正是清明刚过,小麦正在起身,细雨纷纷中桃红柳绿。他骑一辆自行车穿越一片麦田。麦田之中,新起一座坟莹。那坟尖上,有一件物事压着一张黄纸。通常坟尖上压黄纸的东西,不是砖头就是土坯,他只看了那么一眼,就觉得坟尖上那东西有点怪异,不方不圆,不红不黑。车子骑过去之后,他又返了回来,把车子支在小路上,顺田垄走进去,伸手一抓,就抓来了这么一件东西。不承想,竟值一千万!

  这是哪朝哪代的货?极需要一位懂家鉴定一下。朋友说:“咱们这地方往西三十里,就住着一位懂家,是个女人,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从学校一出来,就到汉长安城搞考古。来的时候是个大姑娘,现在都快成老太婆了,租一间农民的房子住着,整天在田野里东边钻一个眼眼,西边钻一个眼眼,学问大的了得!和当地农民都快混成一家子了。”

  “那快去找她呀,她叫什么名字?”

  “她叫李毓芳,昨天下午我已经找过她了。”

  “她怎么说?哪朝哪代的?”

  朋友说:“新莽时代,叫‘饼货泉铜范母’。”

  哦,这肯定是件极品了。王莽篡汉是公元前七年的事。王莽在位只有十六年,就被赤眉起义军诛杀了。这是一届短命的王朝,留下来可供后人把玩的东西太少。据说一枚新莽大泉铜钱在香港就值八千元,那么,造这种钱的模具值一千万也就不奇怪了。

  那时虽然《文物法》还没有出台,但是私卖文物肯定国法不容。何况又是这么一件宝贝!这东西一定要献给国家。我问李毓芳怎么说?朋友说:“和你的口气一样,都让捐出去。可是──”

  可是后面没有话语了。我知道朋友的难受之处。献给国家,国家给不给钱?给钱又能给多少?文革中间,村子里烧砖时挖出来一个半人高的唐朝大瓷瓶,那瓷瓶外面还套着一个瓷瓶,所以里面的这个瓷瓶就光亮如今。剥开外面那个斑驳的瓷瓶,里面这个瓷瓶花色艳丽,能映出人影。大家一哇声喊好,都说了不得!生产队专门扯了一丈红布把瓷瓶包起来,派两个人送到文物管理处,原指望能卖个千儿八百的,结果文管所只给了五元钱。为了这事,当时我还专门到文管所找见收瓷瓶的傅嘉义先生:“你不能坑农民么!”傅嘉义先生也不生气,他说五元是钱给多了。他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两个人误一天工,一个劳动日算一元五角,共三元;每人交通费五角,误餐费五角,实在不算少。问瓷瓶呢,瓷瓶多少钱?傅嘉义睁大眼睛说,瓷瓶是地下文物,地下文物没有价,全都是国家的。我说十万少,你说一万多,谁来定这个价?

  这真是一块烫手的热红薯。朋友说,卖上一千万,我给村里修个学校行不行?我保证一文不落。我说不行。说不定钱没到手,手铐就先到你的手上了。你还是听人家李毓芳老师的话,献给国家吧。弄一个杀头判劳改,你划得来吗?收藏起来也不行,风声都走漏了,你全家会不安宁,时时刻刻都会招祸!

  农民朋友听我乱说了一通之后,我送他出门时,巷子里正好有个收破烂的架子车。收破烂的老头又认识他,见我们走过来,那老头脸上便有些古怪的笑容。我那个朋友二话不说,伸手就在架子车的竹筐里乱翻起来。一堆破铜烂铁下面,有个装饼干的铁皮盒子。打开铁盒子,我那朋友只看了一眼,就急忙把盖子盖上了,仿佛那盒子里面有一只漂亮的鸟儿,不小心会飞走似的。他问老头,老头说:“换一瓶酒喝喝,要好酒。”

  农民朋友便让我作陪,一同到巷口的小饭铺要了四碟凉菜,一瓶简装西凤酒,花了不到十块钱。酒色上脸之后,我问,那铁盒里究竟是什么东西?朋友让我先问老头,看老头后悔不后悔。老头吃着喝着,满脸泛红。听我问他,便笑哈哈地说:“我后悔个屁,能换一瓶酒喝,是我的福!哪怕它值千值万,在我眼里一文不值,我当破烂收来,花了八毛钱。八毛钱换你们十块钱,我后悔啥?”

  那盒子里,有一块新莽“六泉十布铜”和几枚铜币。其中二枚叫长安、文信钱,都是罕世孤品,价值连城。

  人间宝物,得来竟如此不费一点功夫,我不由对它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回来细细一想,这就是智者和凡人的区别了。古人早有一句话叫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文物没有价,有价的是识宝的人。识宝的人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更是宝中之宝了。

  我这位农民朋友终是个极明事理的人,很快便在李毓芳的指点下,把这些宝贝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银行钱币协会。国宝献国家,国家也要表示一下:奖励二万元,又把他招聘到钱币协会当了研究员。他叫党顺民。他如今已是国内外大有名气的农民钱币鉴赏家了,连出了几本专著,成了钱币协会的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
  从那之后,我就记住了李毓芳的名字。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里连续报导,在汉长安城遗址区,和日本合作,成功地发掘出汉武帝给妃嫔们建造的桂宫遗址,一时成为考古界的焦点。我兴趣来了,利用去年五一假期,专程对她进行了采访。见了面自然就提起党顺民先生,提起了那件价值不菲的文物。

  说到文物,我便问起“饼货泉铜母范”来,李毓芳说她手里有一汽车各种钱范,都锁 在仓库里,秘不示众。还有比饼货泉铜母范更宝贵的东西,我们仓库里有的是。党顺民偶然拾上一件,不足为奇。她说,这块地方真是了不得。有一次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从加拿大来到工地上参观,也在坟地里发现过钱范。老先生仰天长叹:西安真了不得,用钱范埋人呢!随便哪一个西汉钱范拿到外国,外国都会专门修一个博物馆来收藏它!李毓芳说距这里不远的相家巷,有兄弟俩打土坯,挖出来一个带把的铜盆子。铜盆子一层绿锈,卖铜也值不了几个钱,就拿回家去当喂鸡盆。喂鸡喂了好几年,有一天碰到一个像文物贩子一样的人,兄弟俩猛地想起喂鸡的盆子,说不定能卖上十几块钱。便对那人说,我家有个喂鸡的铜盆子,你要不要?那人来到院子里,把鸡赶走,拿起铜盆子来一看,两条腿兀自先哆嗦起来,脸也变了颜色!你道这是什么?这就是古籍上记载的那个“两诏椭量”。两诏是指秦始皇和秦二世分别颁发的两道诏文,椭是指它的形状,量是容量。那是秦朝统一中国后制定的一件标准量器,通行全国。此物的发现为后人研究秦朝的财政出入,有了一件实物。绝对是一件国宝。只是那人不是文物贩子,是北京来的一位文物专家。结果通过有关部门奖给兄弟俩每人五百元。

  我问她挖出过什么宝贝?她说那当然有。1987年9月,她在未央宫西北部挖一个探方,一下子挖出了许多小骨片,个个都比柳树叶还小。一开始她没有太在意,因为那骨片都被黄土裹住了。后来她丈夫刘庆柱抓起来几个一看,说这东西有名堂。夜里他们夫妻俩用冰醋酸配了一种溶液,把骨片放进去。等骨片上的凝固的土质溶化之后,在放大镜下面一看,才大吃一惊。有字!每个骨片上都有文字!能在两千年以前的文物上发现当今普通人就能认出的文字,当是今天考古学中的重大发现,因为只有文字才能直接说出那些当代人不懂又极想弄懂的问题。

  这些骨片过去从来没有人发现和研究过,他们夫妻俩的这次发现,立刻就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秘密不胫而走,《纽约时报》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就在自己的报纸上大作文章,称中国人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大批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何,他们苦不得知。有关纪元前人类活动的文字记载真是太珍贵了,说不定那里面就有关于外星人曾到过地球的记载。

  那是他们夫妻俩最幸福的一段日月。在六千平米的范围里,他们共挖出了六万多块骨片。这些骨片收集回来,小小心心地堆满了半间房子。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她和丈夫真是足不出户,每天在溶液里捞出这些骨片在放大镜下仔细观看,并一字一句整理出来。六万多个骨片,就说每个骨片上平均有十个字,整理出来也要有六十多万字,这该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工程。

  李毓芳说,我们俩的眼睛从那一次看骨片就看坏了。过去我们的眼睛可好,从不带眼镜,现在不行了。那几个月,除了吃饭睡觉,一睁眼,全世界仿佛都是用骨片串成的。我看刘庆柱,也是一片一片的。刘庆柱看我,说得更绝,他说我不是他老婆,我是吊在空中的一串风铃。

  我问,那些文字都是些什么?她说,这属于国家的秘密。她挖的是西汉王朝的中央官署,等于当今的国家档案馆。有一部分已经向世界公布了。公布的那一部分,是记载着周边国家对西汉王朝进贡的礼品数量和质量。

  前几年,日本想借几件搞展览。经国务院研究,主管负责人签字,批了五枚。李毓芳到仓库里抓了五个,用一张稿纸包起来。日本人却派了专机来,还制造了精美的礼品盒。极其隆重地把骨片小心地装在盒子里飞走了。归还时,又举行了仪式,可见这东西在国外的分量。
  就在我正埋头写这本书的时候,距我不足十里路的地方,一下子就挖出了一堆金子。

  那是1999年11月2日早晨,西安北郊一家砖厂的老板猛然听见房子外有人喊:“金子!金子!”金子这两个字里面就有让人心动的含金量,老板蹬上裤子就冲出了门。他叫张鹏辉,才过了二十八岁的生日。出门一看,原来是推土机的履带被莫名其妙的一个个柿子般大小,黄亮亮的金属物件卡住了!有人掏出来一块,分量很重,便可着嗓门大喊起来。

  
  “可能是镀金的吧!”也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运气,声音都走了调。

  “下手呀!不拾是傻子!”一伙人扑了上去,在土堆里疯挖乱刨。

  不大会儿,一个个裤兜里、衣襟内鼓囊囊的,双手护着,像紧攥着命根儿似的,疯狂地跑回附近的工棚。

  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待张鹏辉发现只有推土机在“突突突”的冒烟,而司机却不知去向时,车旁几个外班组的民工还在贪婪地刨着土堆,也不知他们在干什么。他大喝一声,跑了过去,这才有人告诉他,那里也挖出了“金疙瘩”。

  张鹏辉饱读诗书,他知道“秦川自古帝王都”,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地下遗存非常丰富。特别是西安北郊谭家乡地区,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汉代古墓葬区。近几十年来,先后出土过汉代的鎏金错银凤鸟铜镇以及铜鉴、匜、提梁壶、陶磬、编钟、跪坐俑等多件文物;附近的六村堡乡,曾两次发现过麟趾金和金饼。在他接管砖厂伊始,公安派出所民警就曾反复对他进行过文物法律、法规教育。这次,如果真的是金子出土,那也应该属于国家,怎能允许民工们哄抢私分!不管是真是假,先打110报警再说。

  九时许,派出所接到砖厂的报警电话,声称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许多金黄色的金属圆饼,已被一部分民工哄抢,请赶快出警。

  所长感到事关重大,便迅速指派治安副所长带领几个民警驱车火速奔赴现场。

  他们先向张鹏辉核实了情况,还从一个民工处要来了两枚实物,只见其呈扁圆凹形,直径约六厘米,虽然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东西,但根据其色泽、重量及表面的“V”形印记和文字戳记,初步判断其质地为黄金。价值不菲。

  所长大喊一声,他命令立即停工,召集所有的民工开会;又让张鹏辉协助,配合民警迅速保护出工现场,并封锁砖厂的各个路口,所有人员只能进不能出;并用电话向主管局长汇报情况,请求火速派警力增援。

  动员会上,所长向民工宣讲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强调文物是国家主权、民族团结和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出土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对于它的侵犯,就是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侵犯。如发生哄抢、私分、私留出土文物或隐匿不报的,公安部门将按抢夺罪或盗窃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发动知情人进行揭发检举,主动配合政府收缴金饼。

  经过一番说法讲理,一些民工开始你三块、我五枚的上交私藏的金饼,推土机司机赵浩学竟一次就交了18枚。

  金饼出土的消息,一阵风似的传到了附近各个村庄,立即召来了许多老百姓。谁见了金子不眼红?现场秩序一时混乱,情况骤然紧张复杂起来。

  这时,公安未央分局刑侦副局长带领刑警队、巡警队、治安科以及谭家乡派出所共一百六十余名增援民警及时赶到砖厂,形成一种大兵压境的局面,确保了出土金饼的安全以及现场秩序的稳定。

  副局长决定趁热打铁,他统一部署警力,现场成立指挥部,下设巡逻组、调查组、审查组、追缴组、保管组,各司其职,互相通气。

  追缴组旗开得胜,他们深入到各工棚进行清查,先后从顶棚上、床铺下、被褥里、墙缝内、炉灶中、厕所角等处找出藏匿的金饼二十余枚。民警们将其逐个登记,统一保管,经清点,当天共收缴金饼53枚。

  11月4日,一份关于金饼出土的送阅文件展现在西安市市长的案头,引起了市长的高度重视,他当即提笔批示:应责成文物缉查处协助,继续追缴可能散落在哄抢者手中的金饼。

  接到市长的指示后,西安市公安局局长立即指示文物缉查处选派精兵良将,驻守谭家乡,协助工作。他们以砖厂为中心,调查走访了一百多人,审查了七十余人次,迅速摸排出一批线索,大大缩小了侦查范围。

  砖厂民工王某,侥幸拣得19枚金饼,窃喜之余,卷起铺盖,立马走人,在民警封锁现场之前就溜出工棚,到附近的另一砖厂约其兄一道远走高飞。在其兄宿舍里,又碰见了在长安县曲江砖厂打工的老乡张某等人,王某兴奋之极,情不自禁,拿出几枚金饼向人显示。张某看见金灿灿的金饼,眼都直了,死皮赖脸地硬要去了一枚。王氏兄弟当日便窜回安康地区旬阳县。

  得悉这一情况后,追缴组民警连夜驱车,先到曲江砖厂找到张某,追回了那枚尚未暖热的金饼,又带其千里迢迢,奔赴旬阳,在王某家中将其逮了个正着,又追回金饼18枚。

  池西村村民田某,以前在新华砖厂打过工,现在还经常来砖厂找人下棋。11月1日晚,他就住宿在砖厂。2日清晨听说地皮下出了金子,硬是向几个民工要了几块才回家。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闻讯赶到的民警追了回去。

  推土机司机赵浩学原以为交过一次就可以蒙混过关了,谁知又被别人举报,经民警多次审查谈话,不得不倾箱翻筐,又交出12枚。

  还有的民工带着家眷在砖厂安营扎寨,拣到金饼后不愿上交,民警来追查时,却被孩子一语道破:“我爸还有一个。”他只好心如刀扎般的交了出来。

  追缴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现场封锁撤消了,推土机又开始了吼叫,砖机的传送带也活跃了起来。当然,这一切都在公安民警的视野之内。看着一堆堆泥土被砖机吃掉,一块块砖坯脱颖而出,时间长了,也是个乏味的事情。突然,“嘣”地一声炸响,引起了守候民警的注意,寻声望去,不由得露出了笑脸,原来是一枚不甘忍受砖机挤压的金饼跳了出来。

  至此,已是追缴工作进行的第六天,追缴数量增加到58枚,前后合计共追缴金饼111枚。全部交由公安未央分局统一保管。

  11月5日,又一窝儿金饼出土。金饼论窝不论斤,哪朝哪代听说过?

  这天早晨,二十岁的司机李玉红驾驶着推土机,在离上次出土点约七八米处作业。推土机一趟趟地推土、转土,一铲过后,地上出现了一个一尺见方的圆坑,李玉红的眼中立时有一道金光直冲百会穴!“哇!是一窝儿金饼!”真是“运气人人有,今天到我家”!这个念头只是那么一闪,很快就熄灭了:民警们几天来反复的说法讲法,使他知道犯法可不是开玩笑,弄到号子里去,要判刑,要杀头呢!为防止哄抢事件再次发生,他马上把推土机开到圆坑上,覆盖住暴露的金饼,跳出驾驶室,跑向办公室,向在场的公安民警和张鹏辉等人如实做了汇报。

  经现场清点,这坑金饼共107枚,无一散落。

  至此,共出土金饼218枚。

  11月17日,受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缉查处的委托,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对这批出土金饼进行了实物考证。确认其属汉代“上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其出土数量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经测量,金饼直径为5.6~6.5厘米,重量为250~300克,其表面多有姓氏戳记和“V”形印记,戳记字体介于篆、隶之间,可识者有黄、张、马、吉、贝等字样。

  专家们还对出土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金饼出土于西安市北郊谭家乡,此地距古汉长安城宣平门东约五公里,该区域在历史上属汉代中、小型墓葬区。

  专家们根据实地考察及《后汉书》的记载作了初步推断:纪元之初,“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特别是公元24年10月,绿林军申屠建部攻破长安,此时,长安城里也爆发了市民起义。起义军攻入皇宫,追捕王莽,掠劫金库,从而使大批黄金流入民间。次年,绿林军内讧,申屠建被杀,个别人逃出长安,仓惶之中,将被劫黄金藏于宣平门外的乱墓岗内,以后自己也身首异处,这处秘密就一直保存了将近二千年。
  怎么样?我曾写过一篇《西安地下有黄金》的文章发表后,到处转载,不少读者来信说我吹牛。这下可真正是西安地下有黄金了。地下黄金有多少?无据可查。是不是就这么多?218块?没人藏几块?打死也不信。日后肯定还会有好戏,不信走着瞧。

  还是在前几年,汉长城遗址北边一个农民,承包了半亩地搭塑料大棚,指望种些黄瓜西红柿发点小财。这地方地表尽是秦砖汉瓦,长什么都长不好。要弄大棚,塑料大棚里的泥  
土就要过细筛。过筛中,他发现砖瓦土块中有十几个像大衣纽扣一样的东西,他便拾了起来。可怜他只有初中文化,没有细看,就是看了也看不懂,虽然发财心切,却不知此为何物。他也不象党顺民先生那样,去请教一下李毓芳老师。再不成,也可以问问张敏。张敏无职无权,平民作家一个,一个裤腿高一个裤腿低,不用提烟酒,在街巷里就可以碰上,也不费什么事。可是,他没想到。他把这些东西用手帕包起来,几天后来到西安城里的书院门,找块路旁的石头,把手帕摊开来,也不叫卖。姜子牙钓鱼,他等着买主自己上门。

  西安书院门是一条仿古街,自然是文人荟萃之地。手帕刚摊开不长时间,就有两个外地人围了上来。这两个人看来也不太内行,拿起一个在手里翻来复去,倒是注意了“纽扣”上的字。随后问一枚多少钱?农民说五元一个,不还价!那两个人抬起头问:“这是什么东西?”农民回答说是汉朝的宝贝。不信?我就是汉城乡的人,我有身份证可以作证。那两个外地人看了又看,就是不肯掏钱。又看身份证,又问农民上过几年学。真是罗嗦!

  那农民见这两个人不是什么正经买主,便懒得回答,只把手挥了挥,不再言传。不想那其中一个掏出拾块钱来说:“来一趟西安,就买你两个当纪念品吧!”说罢,挑两枚拿走了。农民接了钱,心中甚是欢喜。看来听人说,只要是汉长安城地底下的东西,鸡毛狗屁鱼骨头都值几个钱,此话应该不假。没过几分钟,却见那两个外地人拥着另外一个人急匆匆奔来,农民心里想,肯定是来退货的,正想包起手帕走人,不想来人却一把捂住手帕,说有多少要多少。农民一看这架势,方才明白自己手里这东西说不定真是个宝贝。是宝贝就不能这么便宜卖了。双手往回一收,把手帕捂在胸口上,冷笑一声说:“我不卖了!”这一声倒让那三个外地人猴急起来。新添进来的那个人张口就报了个天价:“一百块钱一个?怎么样?”

  那农民虽然只读过初中,这多年又把读进肚子的书都还给了老师,但是,他知道几何学的递增法,索性狮子大开口:“一千块一个,要了掏钱,不要我走人!刚才是开市,低价钓鱼,这次是实价,谁来都不还价!”

  那三个人面面相觑。几个眼神扫过就开始掏口袋了。所有的钱摊在“纽扣”上,合八百元一个。钱货两清之后,农民才不好意思的悄悄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三个外地人扬长而去,只丢下一句话:“你说得很对,就是西汉的宝贝!”农民拿了一万多块钱回到家里,又是割肉,又是打酒,当晚这消息就让至亲好友们知道了。第二天,塑料大棚四周,一下支起十几个筛子。方圆几亩地挖尽筛完,又弄了九十多个。这次,他们不在西安卖了,几个人结伙到北京去卖,一枚开价五万元。

  在北京天桥,一枚还没卖出去,就被公安局抓了,到现在也没放回来。

  那是什么宝贝?西汉王朝的封泥!西汉王朝向全国各地传递文件,颁发圣旨,以什么为凭?就凭这纽扣一样的东西压在火漆上,到达目的地,验看封泥之后,才能启封,就如同今天国务院的钢印一般。每块封泥上都有文字,指明是哪一级官衙里发出的文件。这东西,只有搞断代史的人才知道,想必那三个外地人中间,最少有一个是内行,是智者。

  一年后,日本国就拥有了这一件东西。不会再向我国借了。值钱几何呢?据说一枚封泥可以换一辆豪华本田小轿车。

  贫穷的华夏子孙们啊!

  也还是在前几年,在汉长城遗址的北边,有一处叫感业寺的地方。这个感业寺,就是武则天当年被迫出家的地方。武则天十六岁那年,正是二八佳人含苞欲放的年华,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宠幸”了。所谓宠幸,那是皇帝玩弄女人的专用名词。放到老百姓头上,这名词就变成了流氓,强奸。一样的事情,就看是谁干了。文人干了叫风流,老百姓干了叫下流。一字之差,气象不凡。气象不凡便有了天地之差,风流者戴红花,下流者丢了脑瓜。也就是李世民吃了晚饭之后,宫人端来一个茶盘,盘子里有上百个玉石片儿,每个片儿上都刻着一个少女的名字。这些片儿都反扣着,李皇帝开始行使他这种举世无双的权力,随手一翻,就翻了写有武才人的牌子。当夜十点多钟,武则天让太监们压在浴盆里像洗一个才出土的红心白皮萝卜一样,从头到脚洗了个干干净净,然后抹上一层香水,再描眉画眼梳头发,最后用一条毛巾被子裹住。两个太监说声起,便像扛一根木头似的扛在肩膀上。前边有红纱灯引路,两个太监走过大殿,穿过回廊,直奔上清宫。

  李世民在上清宫拥被而半卧,正在烛光里看一本被后人称之为类似《死巷》的小说,那小说据说可以酝酿人的情欲。太监把武则天扛来了,李世民并不抬眼。太监便悄悄掀起李皇帝脚头的被子,剥了武则天身上的毛巾被,武则天一丝不挂,白晃晃一团肉,像只没毛的大老鼠似的往里一钻,便钻进李世民的被筒里去了。

  李世民叉开脚丫子,用双腿在被窝夹住了这团光滑的少女身子,抬起一只胳膊,像赶一只苍蝇似的给太监们挥了挥,几个太监便消无声气地退到暗处去了。

  武则天忍不住疼,就发出了本书开始处描写的那种西北风中的叫声了。

  武则天这棵嫩草被老牛吃了几次之后,才发现李治这只小牛比老牛可爱。按年龄推算,她比李治大四岁。在那个时代,“女大一,赛过金”,观念和今天喜欢小蜜不一样。小弟弟看大姐姐,大姐姐看小弟弟,一看又一看,武则天便心痒了,于是便动用起她那过人的超前意识,给自己设计好了人生的退路。处处留意丢媚眼,时时不忘弄风骚,着意在后来成了唐高宗的李治身上下起功夫。几番眉来眼去,几番弄假成真。李世民驾崩,凡是和李世民睡过觉的女人,按唐朝的宪法,全部都押到感业寺剃头当尼姑,武则天纵有上天入地的本事,这一次却连一点办法都没有。临走时只给新皇帝飞了几个媚眼。唐高宗一代情种,很有些“爱情价更高”的味道,不久便让人把楚地贡来的三尊圣母佛送到了感业寺,让武则天虔诚供奉,权当睹物思人。这三尊圣母佛,全用上好的白玉琢成,又鎏了金,在当时,就属于国宝。

  1995年,当地农民挖鱼塘养鱼,一不留神就把这三尊佛像挖了出来。开价每尊三百万美元,结果让派出所逮了。有意思的是,人犯被逮到派出所,才按到地上要审讯时,那人犯看见派出所种夹竹桃的一个盆子,竟然是供奉圣母三佛的香炉!大喊一声:“这东西也值三百万美元!”弄得一群公安哭笑不得,头皮发麻!
  1956年7月22日,是一个挥汗如雨的日子。下午四时许,由西安北关到草滩直奔飞机场的公路,正在如今龙首村一带施工。工人赵福善抡着镢头挖土方。“当”的一声响,立时围上来一群工人。三下五除二,便掏出了一座青砖拱墓。那墓呈半圆形,犹如一间由平地垒成的窑洞。洞口有一块碑石挡着,上无文字。推倒碑石,便显出一个黑洞来,洞内面积有六平方米左右。室内无棺木,无随葬品。室中间置一石床,石床上浮土盈尺。从尘土表面的起伏状看来,是有一具尸体躺在下面。尸体的头顶有一凹处,大小若海碗。凹内有一珠,其色暗  
绿中泛黄,大小如黄豆。那凹坑却是怪,就象是有个碗放在那里,刚才被人抽走了似的,边沿溜光。凹内毫尘不染,只放着这黄豆大小的一颗珠子。有一撮头发,是发髻顶的弯曲部分,那头发,在凹里的,尚可用手撕扯才断,凹外的,早成灰絮了。

  刚开始,看的人还少,谁也不敢动,一会儿,墓里便挤得泼不进去水了,谁不想看个稀罕?工程小队长张英杰,一个四十岁出头的汉子,他一边喊着不让大家挤,一边派人去报告上级。有人伸手要去动那珠子,他口里喊着不让动,却抢先一把攥进手心里。结果那凹处也被弄塌了。张英杰挤出墓室,来到太阳地里。人们围着他,开始掰他的拳头。他只穿着背心和短裤,藏没处藏,躲没处躲,喊也不中用,骂也不顶事。几十只手掰他一个拳头,就象文革中在电影院门口抢票一样,有人还胳肢他。他猛地一跳,把那珠子塞进嘴里去了。

  塞进嘴里也得吐出来。大家把他掀翻在地,非让他张口不行。这样闹了一会儿,他张口说话时,才发觉嘴里什么也没有──那颗珠子不知溜到哪去了。

  文物考古部门当时就来勘查了现场,把张英杰刚才打滚的地方细细地寻了一遍,什么也没有找见。后来就带走了张英杰,并让工地立刻停工,全部工人脱离现场。第三天,北京来了人。除逐一询问并登记外,还把古墓附近的黄土细细的过了一遍筛子,仍然一无所获。

  北京来的一位白头发老人仰天长叹:“罪孽呀罪孽!”此人大有来历,在考古界,人称白毛科学家。

  工人们都莫名其妙:一颗黄豆大小的珠子,就是金豆豆,银豆豆,又能值多少钱?工地停了三天工,损失才大呢!

  那座古墓因为位于如今西安迎宾大道的中央,无法保留,便拆除了。

  草滩路在那年十二月便通车了。如今,龙首村已是古城西安中轴线的一个热闹的去处,公路上车流不息,人若蚁群。乘飞机到西安,这是必经之处。人们忘记了,忘记了这里曾经有一座古墓;人们也忘记了有个叫张英杰的工程小队长。

  二十二年后的一个秋天的下午,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龙首村宽敞的人行道上走来走去,寻找着什么。可是他什么也寻不着了。只寻见当年曾在这里摆过的一个修自行车地摊的老尚师傅。他说呵说呵,老尚师傅想呵想呵,终于说到一块儿了。

  “我就是那个小队长!我叫张英杰。”

  “对,对,你就是,我想起你来了。”

  “你知道我那老婆孩子哪去了?”

  “你老婆不是和你离婚了吗?”

  “这我知道,是我同意离的。”

  “你老婆后来卖菜,认识了一个河北人,1962年生活紧张,回河北去了。”

  “我那丫头呢?1954年生的,今年二十四了。”

  “你那女儿1959年让汽车撞了。没救过来,你不知道?”

  “……我听人说过,可我不信。”

  “真的,那天我在场。嗨,就在古墓那地方。当时我还说,邪了!这地方害了老的又害小的。一定是那墓里不干净。”

  “这都是报应啊!我实在不该……”

  “哎,老张,那珠子呢?我想你不会咽到肚子里去吧?”

  “我咽那玩意干什么!?有一千个我也吐出来了。你不知道,我多后悔呀,我不该动那东西。查屎查尿,照X光,折腾了我整整二十二年。”

  “那可是。墓里的东西不能动,犯邪!那也不能关你二十二年呀!比无期徒刑还长,你上告,准能平反。”

  “我告谁呀,我谁也不告。”

  暮色中,他告别了老尚师傅,彳亍地走了。第二天早晨,在桃园新村的一棵桃树下,学生们发现了一个上吊的人,惊叫起来。大明宫派出所来了两位民警,查明了他的身份,他就是张英杰。

  他在三兆火葬了。没有花圈,没有挽幛,也没有披麻带孝的人。把他塞进焚尸炉那阵儿,响了几声雷,下了一阵雨。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二十二年的“?”号变成了一个“!”号,一个“。”号。

  在考古研究所发黄的卷宗中,有一页当年那位白毛科学家留下来的《意见书》:

             意见书

  经查,这是一座唐墓。从女尸头顶那个凹形槽穴落尘中取样鉴定,有放射性物质存在。可惜现场已严重破坏,许多有重要价值的东西都已流失,无法作进一步探查。

  据现场询问调查,被张英杰吞食(?)的那颗珠子,很可能就是《后唐书》上记载的那颗“避尘珠”。此珠在古籍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若是“避尘珠”,那就不止是中国的国宝,它将是全人类的财富!它比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物质要早一千多年。若能探求出它的秘密,无疑会缩短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华民族赖以骄傲的“四大发明”将要改写成“五大发明”!

  可惜民众的国民素质太差,竟让这样的罕世之宝失之瞬间!

  我建议有关方面应对当事人张英杰长期单独关押,进行观察研究,并辨明真伪。

  怎么样,有点拍案惊奇长安纸贵的味道吧?再看——
  1971年5月5日中午,西安市造币机械厂食堂正在开饭。工会宣传干事杨万民正在排队买饭。女工石秀云走来对他说:

  “哎,杨干事!我们早晨在地道里挖出来一块石头,说不定是块文物呢,你要不要?”

  
  “啥石头?”

  “象个枕头,没枕头长;象个匣匣,又比匣匣扁。你去看看么!”

  杨万民是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的,一向爱收拾些古董。听石秀云一说,便让她站在自己排队的位置上,夹起饭盒就走。他一人下了地道──那年头,正是“深挖洞”的年代,工厂里抽出一班人马,三班倒,人称“挖洞车间”。他走到地道尽头,果然看见地上有一块石头,用卷尺一量,25公分长,13公分高,17公分宽,有棱有角,不是自然石。他看看地道的上下左右,清一色黄土,没有墓穴。这地方,距地面五米左右。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块经过人工打造的石头,很可能有些来历。他使劲摇摇那石头,没什么动静。石头上沾满了黄土,用手抠了半天,也没抠出什么名堂。

  他抱着石头出了地道,他想在石头上找些文字之类的东西,便把石头放在水龙头下面,一遍遍用铁刷子刷,饭也忘了吃。石头上的黄土刷净了,什么也没有,只见一条条整齐细密的纹路,那是用凿子剔出来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在深深的黄土中,埋这么一块大石头干什么?他不甘心,找来放大镜顺着那纹路一点一点地寻觅,仍然什么也没有发现。这难道就是一块普通的青石?他用钉子在上面砸,砸下来一小块,完全是青石嘛。请别人来看,大家都笑他痴:明明是块青石,有什么好看的?

  他折腾了几个小时,扔了觉得有点可惜,于是便抱到他二楼的办公室,放在办公桌下面。那年夏天,他办公时,总是把脚从鞋里抽出来,踩在这石头上。一股森森凉气,从涌泉穴直冲百会穴,蛮凉爽啊!

  办公室的同事们都笑他:不错不错,先不管是不是文物,起码可以垫脚。

  垫脚石就垫脚石,总比扔了强。

  同年秋冬,他被借调到西城门楼上搞长安史展览。有一天下午,偶然和几位文物管理处的老头子说起这码事,那几个老头却认真起来。问那石头的大小?问那石头埋有多深?问那石头出土时旁边有没有其他东西?

  杨万民顺手在一张纸上画了那石头的形状,并标出了尺寸。

  几个老头互相瞅了瞅,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要了一辆车,和他一道到工厂里去了。

  工会已经下班了,开门一看,石头不见了。才借调出去两个多月,石头怎会不见了呢?杨万民找来同办公室的雷师,问时,雷师说:

  “过国庆节打扫卫生,从窗子扔出去了。”

  “怎么能乱扔我的东西呢?”

  “一块烂石头,你夏天可以垫脚,冬天天凉了还有啥用处,不扔干啥?影响办公室的卫生。”

  二楼窗下面靠围墙,正好是一个倒垃圾的地方。几个人赶忙下楼,转过楼角,在垃圾堆上找了起来。

  这垃圾是雇农民拉走的。按惯例,农民只拉垃圾,不拉砖头石头之类的东西──嫌那东西沉,压车。他们在附近的破砖堆里找,也没找着。这时候,一群小孩跟着看热闹,当知道他们是在找一块石头时,一个小孩说:“我知道,这石头小静他爷抱到家属院去了,支棋盘呢。”

  他们跟着那小孩,一行人来到家属院,果然在。几个老头正下棋哩。那石头直立着支撑着一块水泥棋盘,能顶三四块砖头用。杨万民找来几块砖头,才把这块石头替换下来。几个下棋的老头都烦了:“这么多人来找一块破石头,吃饱了撑的。”

  文物管理处的几个老头却神色紧张,你摸摸,他摸摸;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杨万民心想,我看你们能弄出个啥名堂?大伙儿抱着石头上了车。车直接开到文物管理处。几个老头在一个大盆里用水配了一盆“渗透剂”,然后把石头轻轻地放在里面,把盆子放进了恒温箱,在箱上贴了封条。他们告诉杨万民,半个月以后启封,请他来看。

  这半个月过得可真慢。五个指头扳倒又竖起,竖起又扳倒,十五天到了。

  一清早杨万民就来到文物处。等那几个老头来了之后,才撕去封条,拉出盆子。把那石头从渗透剂里取出来,放在一张大案子上,用橡皮锤轻轻地敲,直敲了两个多小时,敲出些名堂来了:在十三公分高的中间,敲出了一圈黑线──这是套合在一起的两块石头!

  杨万民直搔头──为什么当初就没想到这石头是两块合在一起的!两块石头中间肯定有宝贝!不是金就是银,要么就是珍珠!他有些后悔了。

  那几个老头可真有耐性,直敲到中午,那圈黑线却再也不肯加宽。末了,几个老头一商量,决定再泡半个月。于是,石头又放进盆里,盆子又放进恒温箱。

  这石头已不允许杨万民再插手了。若能插手,杨万民说,我非掰开它不可!又要等半个月,急人不急人?

  又过了半个月。这次,石头取出来放在毛毯上敲了。又来了几个人,门外还站了两个公安人员,看样子,都是从全国各地请来的专家。三个小时后,石头敲开了,掰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有七个字。那是七个凸字和七个凹字,是草书。七个凸字正好嵌在七个凹字里,嵌得那么牢,天衣无缝!后来,这块石头在广交会上展出过三天,使西方世界大为震惊!美、英、德、法都在权威性报纸上披露:东方石雕艺术的瑰宝,空前绝后,叹为观止!

  杨万民始终没弄清楚那七个字是什么字,什么意思。他只知道那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石雕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块晋朝书法石雕。被列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他得到了一张奖状,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大印。奖状上写着:护宝有功,以资奖励!据说是周恩来的亲笔。可惜闹地震那一年,在防震棚里丢失了。

  如今提起这事,同事们还笑他:“你把国宝当垫脚石,有眼无珠!”

  杨万民说:“我死了之后,我的两只脚要跺下来,不能火化,那可是踩过国宝的脚;我有眼无珠,还落了个周总理都说我护宝有功。你们的眼睛干啥去了?应该挖下来,扔在地上当泡踩!”

  西安曾经是十三个朝代建都的地方,周围有周、秦、汉、唐时期帝王墓七十二个,仅唐代就有十九个。洛阳为九个朝代建都之地,东汉十三个皇帝就有九个帝陵建在洛阳,五代十国时期的七个帝陵也在此处。南京亦有九个朝代建都,而以六朝古都著称于世。六朝为汉唐过渡阶段,历经三百余年,其帝后王侯陵墓共七十一处,已有三十一处在南京近郊和丹阳一带发现。北宋的九个皇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囚死漠北外,其余七个均在河南巩县入葬,加上赵匡胤父亲的陵墓,谓之“七帝之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只有元代帝王墓葬,仍是一个难解之谜。其缘于蒙古贵族盛行“深葬不坟”,使葬地无处寻找。史书曾载:“其墓无冢,以马践蹂”,即埋葬之后,万马踏平,不留痕迹。其习俗与汉族稍异。至于元太祖成吉思汗陵就另当别论了。
  西安这些年在全国热了起来。西安的热点不在经济上,也不在地理位置上。热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美国这多年的历届总统,只要到中国来,无一例外的要安排一次西安之行?那就是因为西安有个秦兵马俑!各国当家人都知道一句话,到中国,不看秦兵马俑,就等于没到中国来。兵马俑,目前国内门票最贵的一个景点,一张门票六十五元,每天还人山人海。兵马俑给当地财政带来的收入,当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增加,不管水涝天旱。

  
  1974年3月29日早晨,在西安骊山脚下的西杨村畔,六个打井的农民正在挖一眼井,这井已经挖了五天了,这是第六天。九时许,农民杨志发一镢头挖下去,也是“当”的一声响,金属碰到了又硬又脆的物体。

  两千多年前,七十万刑徒在这里劳作了十一年。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现在还不太知道。只知道已经清理出来的九千四百多个和真人大小相仿的陶俑,个个都是国宝,个个都让外国人垂涎三尺!不是么?日本说,送给我们一个,只要一个,我们就给你们修一个展厅,一个高级的展厅。修一个展厅要花多少钱?七十米横跨无支撑的展厅,中国还没有。中国穷,但再穷也不能用陶俑去换展厅。虽然只要几千分之一,就是几万分之一也不行,因为它是国宝。大熊猫是国宝,可以送人,因为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可以繁殖,这样的国宝会越来越多。兵马俑是无生命的,无生命的国宝少一件就是永远。说它是国宝好像还不太具体,权且用金钱标一标它的身份吧:在秦俑馆最多见的是武士俑。一个整体值多少钱不知道,只一个俑头,在美国就有人愿出二百一十五万美元收购。说它价值连城好象不算过分。

  可是,它在秦始皇百代子孙面前,又值多少钱呢?

  1987年2月17日夜间十二点,临潼区二十一岁的农民王庚地腰上别着一把起子(改锥)独自来到秦俑馆门前。时值午夜,白日里你挤我撞的人群不见了,天上落着雨丝,四周漆黑一片,只有秦俑馆里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大门上了锁,门房黑着灯。他转到右边,从北墙下绕过去。到了西北角,是一道三角墙。墙上有洞,他一抬脚,踩着洞口就上了墙。那墙原有二米高,因为墙外堆着土,只剩下不到七十公分了,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向下一溜,便双脚着地,进了秦俑馆,比白天买票进馆还方便多了。他从兵马俑坑的墙北边马路的树下面走过去,看见一道铁门,门旁边挂着秦陵考古队的牌子。有门不关,等于没门,一迈脚便走进去了。

  这时候,第二排平房的一间屋子里突然跑出来一个男人,只穿着一条短裤衩子。他尿憋了,正要撒尿,看见地上有自己的身影,觉着不妥,因为旁边房里还住着女同志,万一让人家看见不好,便返身拉了屋檐下的电灯,然后放了一大泡,冻得稀溜稀溜地跑回去了。

  电灯突然一灭,王庚地只觉得天更黑了。他顺着墙根过去,就来到刚才那人撒尿的地方。在一间房子门前,用手一摸,门用明锁锁着。心中一喜──门锁着,说明屋里没人。又伸手一摸,在墙上摸到了一根细绳子,一拉,电灯竟亮了,吓了一跳,又一拉,灭了。一亮一灭的空间,他看见了锁,也看见耷拉着的封条──有封条,更说明这房子长期不住人了。

  正是关中平原的早春天气,雨丝中不时有些像砂子一样的东西横扫下来,要下雪了。四周很静。才过了正月十五不几天,人们吃得好,晚上的电视节目也好,所以也就睡得格外好。王庚地这时候一点也不害怕。前一年这会儿,他还在广西南宁军区司令部里当兵,很见过些世面。复员之后,又在临潼火车站派出所里混了个临时工,虽然不是正式民警,可整天和民警在一个锅里捞面条吃,公安上的那些渠渠道道听也听了不少,见也见了不少,怕什么?他掏出起子,慢慢地在那锁扣上鼓捣起来。他本来想把锁扣上的木螺丝拧下来,可怎么也摸不到螺丝眼,只好硬撬了,弄了总有十分钟,才把锁扣弄开。门一推开,什么也看不见。他往前跨了两步,一捆散乱的钢筋绊了他一下,他差点栽倒,幸亏摸着了一张桌子。他顺着桌子又摸着了一张桌子。他顺着桌子摸了一圈,又转到门口,在门口的桌子上摸到了一个俑头。哈,要的就是这玩意……

  年前十月份,他和火车站的接车员权学力在小酒店喝酒。几盘小菜,斤半特曲,两个人都有些昏昏然了。

  “娘的!你还有钱么?再来一只烧鸡!”

  “只剩这点了,花去吧!”权学力大方地摸出几张毛票和几枚硬币丢在桌子上。

  “这能够屁!一只鸡要十来块!等开工资了,兄弟请你!一人一只,一回吃两只烧鸡!”

  “就凭你那俩钱?管屁用!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老子最近要弄一个梅花针,出手就是这个数!”接车员伸出一个巴掌。

  “五百?”

  “五百?吓死你,五万!”

  “啥梅花针?五万,嗬,能买一火车烧鸡,哎呀,太美了。来,干上!”

  “咱西安古墓里的东西。货不大,出手都是大价钱!卖给老外的,中国人不识宝。嗨,这事弄成就绝了!先找两个丫玩玩,比喝酒有意思!”

  “咱不懂这一行,弄不来。”王庚地有些垂头丧气。

  “弄不来?我看你是不想弄!你不是认识秦俑馆的人么?弄两个泥头来,出手就是十几万!弄不弄?一个五万,我要。”

  “泥头?泥娃头?考古队多的很,哪间房子里都有,他们不当回事,床底下也有。”

  “这就对了。他们不当回事,咱们当回事。弄俩就够咱们哥们转半个世界了。妈的,如今这社会,玩的就是钱!有钱啥事都能办,没钱你就是孙子!西安火车站门口的洋姑娘,一百块钱睡一晚上,咱掏五十,只睡了个下半夜。妈的,来,干!”

  王庚地不胜酒力,头靠在桌沿上,满脑子都是花花绿绿的人民币。那些钞票飞舞着,旋转着……高级宾馆……小汽车……烧鸡……女人……白生生的大腿……不行了,想吐。

  “你不行,太嫩!白披了两年黄皮。”

  “我不行?!你等着!不出三天,老子给你弄几个,让你开开眼界!”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就看兄弟你的本事了!记着,要弄就弄俩,成双成对,好出手。”

  两天之后,在火车站检票口,他俩又相遇了。权学力当胸砸了一王庚地一拳:“怎么样?兄弟,吹牛皮了?拉稀了?”

  “弄上了,两个。”王庚地接过来一支高级香烟,点燃了说:“你信不信?”

  “吹牛皮!”权学力一扭头走了。

  望着接车员走去的背影,王庚地心里空落落的。“他妈的,小瞧人,我真弄一个给你瞧瞧!”他在心里说。

  这以后,他曾两次专程到兵马俑去看地形,又到考古队找熟人闲聊,确信那些“泥娃头”好弄,才暗暗下了决心。

  没想到这么容易,在这破房子里,伸手就能摸着一个。用手一提,好沉,总有半袋面重,看来只能拿一个了。王庚地提着俑头,原路返回,顺利得很。来到围墙边,他先把俑头递到墙上,空手翻过墙,再把俑头取下来,往北去了。

  这时候,雨丝全变成了雪花,满世界纷纷扬扬,田地里亮光多了。

  他抱着那有半袋面重的一个真家伙,走了一身汗,几次差一点被畦梁绊倒。可不敢绊倒,这玩意摔成两半就不值钱了。他开始想五万元都能干些什么事了。向北,越过陇海铁路,他来到林场,在一片小树林里停了下来。他把俑头放在一棵小松树下边,看看天气,东方已有些泛白;再看看四周,一片树,黑白分明。天快亮了,抱着这东西,万一碰见人就麻烦了。就放在这里吧,下雪天,鬼都不会到这里来。他拍拍身上的积雪,朝车站走去。

  当天下午五点多,他找见了权学力,把他拉到墙拐角,低声说:“弄到了。真的,不是吹牛!”

  权学力愣了一下:“货在哪儿?”

  “你九点钟在这里等我,我领你去看。”

  “地方保险不保险?不保险我可不去。”

  “地方绝对保险!你就准备钱吧。五万,不准还价。”

  “先看货再说。”

  晚上九点,他们在老地方见了面,一同来到小树林,在雪窝里找着了那个俑头。

  权学力把俑头抱起来看了看,半天才说:“假的,这是复制品,不值几块钱!”

  “你胡说,真的。你知道我从哪儿弄来的?那地方永远没假货!”

  “我说假的就是假的!你说真的你去卖,我不要。”说完,丢下俑头就走。

  王庚地跟着他出了树林,一路上谁也不说话,各想各的心思。

  权学力想:没想到这家伙还真的弄来了,这可不是弄着玩的,弄不好泥头要用肉头换呢。再说,卖给谁呀?咱又不认识外国人。这么沉,出手不容易,又只弄了一个……

  王庚地想:”狗日的耍花招呢,说是假的,我不要了,他就独吞。我得赶快想办法转移。

  走到火车站分手后,王庚地找了个烂纸箱,又返回松树林,把俑头装在纸箱里,直接抱到03仓库后边的一间房子里,藏在一个墙角角杂物下边。

  过了十几天,一直不见权学力的面。三月初的一天,他们又在酒铺遇上了。这次喝酒,谁也不提说俑头的事。权学力不说,是他手里没有五万块钱,怕王庚地反过来说他吹牛皮;王庚地不说,是怕他再耍花招。末了,王庚地说这几天太冷,能不能找个地方住住。他知道权学力有个朋友叫张传秀。张传秀探亲去了,房子空着,钥匙一直在权学力手中。他曾经和权学力在张传秀的房子里住过一晚上,可是他并不认识张传秀。权学力想了一下,便把钥匙给了王庚地。

  当天晚上,王庚地又把俑头从03仓库取出来,藏在张传秀房子里间的床底下。

  后来张传秀回来了,经权学力介绍,认识了王庚地。有天夜里,王庚地来到张传秀家,天南海北乱扯了一通后,王庚地突然说:

  “你里间床底下有个东西,你没发现?”

  “啥东西?”

  “人头。”

  “走球!少跟我开玩笑。”

  “不哄你。真的,不信你去看,在纸箱里放着。”

  张传秀走到里间,床底下果然有个纸箱,兀自腿先发软了。

  王庚地笑着说:“不是真人头,但比真人头值钱。”他打开箱子,抱出了那个俑头。

  这是一个秦将军俑头。在数以万计的兵俑中,将军只有几十位。一个将军要带领几百个武士,每个武士再带几十个兵丁。武士相当于今天的连长或营长。将军就是旅长以上的大官了,所以将军俑更是兵马俑中的宝中之宝。在明亮的灯光下,将军俑头放在桌子上,这一时只有两双眼睛盯着它,看得够仔细了。

  将军俑头头颅硕大,高28公分,面宽17.5公分,重25市斤。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从头两侧下垂拴结于下巴下面,头鬓后梳成扁鬓反贴于脑后,额头有皱纹。出土时,脸面上的粉红色氧化后只留下一些暗红色的斑迹。将军留长须,容貌严肃,气质威武。出土后的残破小处,都已修复。

  这是考古队新近出土的一千多个兵马俑中,六个将军俑中惟独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真是无价国宝中最无价的国宝。

  张传秀说:“你咋敢干这事!你知道干这事的后果吗?活人要活得堂堂正正,这是犯大法的事情!”

  “考古队这东西多得很。随便一摸都能摸一个。摸一个就能发财致富。”

  “致富?弄不好要掉脑袋!”

  “那咋办?我今晚上送回去吧!”

  “送回去?没那么容易!出来容易回去难,人家肯定正破案呢,你寻着带手铐呀!”

  “那咋办?求老兄帮忙了!将来得了钱,咱一人一半。”

  “那就先放在我这里吧。不准让第三个人知道这事!先听听风声再说!”

  听什么风声呢?这是四月初,还没有风声呢。考古队一切正常,那丢将军俑头的事查无实据,早被人们忘到一边去了。

  四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张传秀对王庚地说:“西安有个老唐要这个东西,我已经让他来看过货了。我开了七万元的价,他同意。五万归你,两万归我。你明天把这东西送到西安去。”

  第二天,王庚地拿了两条被子,一条黄色的,是部队上发的,一条红花布的,是乡下农民家常见的那种被子。他用部队上发的背包带,把裹着俑头的两床被子绑得方方正正,租了一辆三轮车拉到县城公共汽车站,然后乘公共汽车来到西安。提着“行李”到东八路秦顺旅社四号房间,等着人来接头。等了两天,并不见有谁来。一天五块钱,住不起店了,便把那纸箱子取出来放在床下边,退了铺位,回临潼去找张传秀。

  第二天,他和张传秀又一起到西安,在长安路71号找到了唐轲。唐轲正在吃饭,张传秀对唐说:“他是货主,叫王庚地。他把货运到西安了。”唐轲丢下饭碗问:“货在哪儿?”

  “在秦顺旅社四号房的床底下。”

  “啥时候放的?”

  “放了三天了。”

  “你太粗心,太胆大,快取回来!”说着,唐轲掏出几张拾元的人民币塞给王庚地,“要辆出租车,小心点。”

  唐轲何许人也?请看他的交待材料:

  问:姓名、籍贯、年龄、职业?

  答:唐轲,男,43岁,大专文化,江苏徐州人,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1964年至1976年在甘肃农建十一师一团宣传处工作。1976年至1982年在家无职业。1982年因贪污罪判刑三年。1985年刑满释放。1985年7月到美丽华大酒店筹建处工作。

  问:说说你这次走私文物的情况。

  答:是。今年三月,我认识了一个姓张的,叫张传秀。是在西光厂招待所二楼谈包装箱生意时认识的。张问我认识不认识外商?我说认识几个。他问外商要不要古董。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说是个“泥娃娃头”。我问真假如何?他说绝对是真的。我说我要看一下东西。他说没问题。4月20日我一人去临潼,在张传秀家看了货。又和他一块儿参观了兵马俑,确信那东西是真货色。4月29日,小张带着王庚地来到我家,说货在旅店床底下放着,我让他用出租车把货运到我家。

  王庚地一人来到秦顺旅社,四号房间早换了房主。一个女服员正在房内拖地。王庚地进去之后,直接从床下边拉出了纸箱。服务员问:

  “这是你的东西?”

  “我的,是我前天放在这里的。”

  “那里面是个泥人头,你要它有啥用?”

  “你咋知道是个泥头?”

  “我咋不知道?今天早晨我拉出来看了看。我想扔出去,太沉。你要不来,我一会儿就叫人把它扔到垃圾箱去。”

  “可不敢扔,这是个宝贝。”

  “屁!一个烂泥头,啥都成宝贝了。”

  王庚地不敢再说什么,提起箱子到火车站租了一辆黄色的小汽车,直奔唐轲家。

  唐轲用一床花被子包了俑头,放进他家的大立柜里,说:“这下保险了,再不会丢了。”

  这以后,王庚地多次到西安找过唐轲。唐轲一会儿说买主没有来,一会儿又说货已拿走了,就等着汇款吧。

  1987年5月27日,王庚地又到唐家。唐轲拿出一张当天的《西安晚报》说:“看吧,好好看一下!”

  王庚地接过报纸,报纸上的铅字赫然在目:

  【新华社五月二十四日电】: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今年2月17日夜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中一个保存在秦陵考古队仓库的将军头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3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抓获了一名以一万八千元价格出售的一个秦俑武士头的犯罪分子。当向秦陵兵马俑博物馆和考古队询问关于这个犯罪分子出售秦俑武士头的情况时,这两个单位竟谁也不承认是本单位丢失的……

  情况是不是象新华社发的这则通讯那么严重呢?请看《关于秦陵考古队杂品库2.18被盗案的调查报告》:

  省公安厅、市公安局:

  2月18日七时许,秦陵考古队学员赵永峰发现该队杂品库门锁被撬,该队干部立即向秦俑派出所报案。九时许,民警王登明了解案情,在现场问刘占成:

  “杂品库有何物被盗?”

  “不清楚。”

  “杂品库都有些什么物品?”

  “不知道。”

  下午杨团生从西安回来,说只有一个武士头,别无其他文物。经查看,确实有一个武士头俑,大家也就放下心来。

  2月24日,刘到西安见到屈,闲谈中屈提到说库里还有一个将军头。刘觉得情况不好,但回来后没有报告。2月25日上午,刘参加考古所义务植树劳动,中午收工后返回的路上才向考古所副所长反映了这件事。副所长听后,觉得问题不小,让刘向考古队长和所保卫科报告。刘没向任何人报告,便于26日早回到考古队。

  25日下午五时,副所长把刘中午讲的事向保卫科作了反映。保卫科长当即向所长报告了这件事。

  26日上午,副所长和25日夜里才从北京回来的秦陵考古队副队长王学理(主持队务工作)一同前往考古队查看现场,并让考古队认真核实有关情况。27日县公安局在秦陵博物管执行外事任务时,秦俑派出所向县公安局报告了考古队杂品库被撬的情况。

  2月28日,县公安局派人来作了检查,从发案到当时已过去了十天。这十天之中,许多人进入现场拿东西,又对被撬的门作了处理。给门上新钉了锁皮。因此,技术员是在“无现场”情况下勘察的。3月2日午后,县公安局对考古队进行了安全检查。经查:

  一、据第一个发现杂品库被撬的赵永峰讲,2月17日晚十二时许,他拉开杂品库东隔墙上屋檐下的路灯时,看见杂品库的门锁得好好的。可见是17日夜十二时到18日早晨被撬的。

  二、秦俑考古队在秦俑1号坑前期发掘中,共发掘了一千余件陶片。其中有六个将军均有头,(其实报告中提到的只有五个)现在可以查出下落的将军俑头只有五个。惟有20方10过洞一号将军俑的俑头无下落。而考古队、秦俑馆有关人员均不能证实此俑头的去向。

  三、少一个俑头和杂品库房门被橇均属实。但俑头是否就是在17日晚被盗的根据不足。因为:

  1.考古队惟一证实杂品库内有两个俑头的只有屈、扬和刘福霞(女)三个人。三个人中又只有屈证实有一个将军头。并且三个人前后谈话出入很大。

  2.3月9日在屈家找屈了解情况时,屈说:“杂品库确实有两个俑头,一个是将军头,一个是武俑头。”这是他1986年12月中旬打扫清理现在的第一修复室时,在第一修复室的石膏模具里发现的。当时叫三个学员把这两个俑头搬到杂品库去了。但他提到的这三个学员均不承认有这事。屈还说:“今年元月,离过年大约还有半个月时间,他到杂品库时还见过这两个俑头。”

  3月12日,第二次到屈家核实情况时,屈说:“这两个俑头到底是何时由何人从何处搬到杂品库的,他记不清楚了。但确实有两个俑头,在库北墙下边的木板上放着,其中一个是将军头。”

  3.3月7日找杨团生了解情况时,杨说:“1986年8月,考古队向秦俑馆移交文物时,他在杂品库见到过两个头,其中一个好像是将军头。”

  4.3月8日找刘福霞了解情况时,她说:“1986年7月我到杂品库登记文物时,见到过两个俑头。1986年8月交给博物馆一个。”

  后来找到当时负责接收的秦俑馆保管部马秀清部长时,马秀清否认了刘福霞的说法。马秀清说:“我只接收过一个下半截身子,头没有交来。”查了马的记录,证实马说的话属实。于是又要来了刘福霞1986年8月份移交文物时的个人记录核对,上边写着:

  在现在的第一修复室里,向秦俑馆移交的T20分10过洞一号将军俑是个半成品,有头。

  3月11日再找刘核对时,刘承认当时未交头。“有头”两个字是她加上的。为什么?没回答。

  5.除了屈、杨、刘之外,考古队再无人证实案发前库里有头。三月九日再找屈核实时,屈说,还有三个人见过。问那三个人时,三个人都说没见过。屈又说有两个木工曾多次到杂品库取过木板,还翻动了俑头下边的木板。但找这两个木工核对时,木工说,取木板是真,但没见过什么俑头。

  将军头俑到底是由何处何时何人搬到杂品库的,无人证实,也无据可查。

  四、经查考古队的“记录”,没有一条文字可以说明:案发前杂品库里确实有两个俑头,并且其中一个是将军俑头。

  1985年11月前,考古队的修复工作由柴××负责。3月11日向柴了解情况时,柴说,他走时,全部东西都移交了,包括房子、物品、文物。屈在移交清单上签了字。

  可查屈的移交清单上,并没有将军头的记录。问屈时,屈说他记不清楚了。

  自屈接管修复室工作后,对他所管的财物再没有清点登记过。杂品库里到底都有些啥无据可查。

  五、考古队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差。

  考古队文物到处乱放,有的文物竟长期放在干部个人的住房里而无人过问,有的长期放在工作室而无人知晓。案发后,考古研究所检查工作时,在考古队的绘图室和现在的第二修复室里,又分别找出了三个俑头。问谁都不知道这三个俑头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说保卫工作就更差了,白天无人值班,夜间无人巡逻。长期以来无专职或兼职保卫干部,没有安全保卫制度,没有安全防范措施,队上的干部无人过问保卫工作。看来,实际情况要比新华社发的那条消息严重得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不外乎一部分载于史册,一部分葬于地下。载于史册的多有伪造;葬于地下的则可以纠正史册中不实的伪病。中华民族向来以她的古老而著称于世,她留下的历史见证仿佛有些多了。她能想到吗,她的后世子孙竟这样不忠不孝,把藏了两千多年的国宝,视若粪土一般!还有那避尘珠,那“垫脚石”,那封泥,那派出所种花的“花盆”!

  所幸,并非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败家子。世界上有火就有水,有虫就有鸟,有贼就有捉贼人!当然还有李毓芳,有党顺民这样的人。

  《瞭望》海外版对本案结尾是这样的:

  2月18日在秦俑考古队被盗的“泥人头”原来是个将军俑头。秦陵新出土的一千多个兵马俑中,将军俑头有六个,惟独这一个最完好。无价国宝丢失,中外震惊。公安部命令陕西省公安厅限期破案。西安市公安局成立破案班子;组织各有关方面协同破案。

  6月15日,西安市公安局获得重要情报,西安市北关正街北新旅社住着一个卖金盒子的女人,叫樊春梅,她称其同事的好友要出售一个“泥人头”,要价三十万元。

  西安市公安局旋即派人侦探虚实,以买主的身份要求“卖主”画好“泥人头”的头样,说明实际价格和交货地点。那位“卖主”听说有个买主要俑头图像,琢磨着对方是个内行,为了证实这是“真货”,他把俑头画得十分逼真,连俑头修复过的痕迹也用虚线勾勒了出来。

  侦察人员终于带回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货是真的。定于6月17日上午十一时在北新旅社交货,见货时先交押金一万元。侦破将军俑头的战斗到了关键时刻。

  经过研究,决定由侦察员小高化装成外商代表,以给其住在金花饭店的外商表哥代买将军俑头的名义打入敌阵,与其周旋,随机应变,随时传递信息,掌握行动的最佳时机。另有六十名干警分三组里应外合。此外,他们对交货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作出了相应对策。

  6月17日上午,古城西安雨后初晴。北关正街北新旅社经理孙振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和一个陌生人通了电话:“喂,老唐吗?情况没有变化,请赶快把货拿来。”对方答:“好,我马上就来。”

  接电话的人就是卖主唐轲。这是个走私文物的老手。那年三月的一天,他在西安光学仪器厂招待所交谈包装箱“生意”时,与王庚地的同伙──临潼火车站干部张传秀相识,张托唐出售将军俑头,议定价钱七万元。唐轲便托孙振平出售,孙又让樊春梅找买主。

  上午十时许,唐轲骑着自行车,把用被子包得严严的,装在大提包内的将军俑头带到了北新旅社。他先和孙经理耳语一阵。稍倾,一辆高级轿车缓缓驶到北新旅社门前。一个西装革履的青年走下车,径直走进六号房间。唐轲见“客人”到,即刻亲自迎接。唐问:“你表哥是不是住澳门提督马路125号A楼C座,现住在本市金花饭店310号?”来人点头。唐又问,“你是那里来的?”

  青年人一笑:“西安市公安局。”

  两个月之后,王庚地用他的肉头换了一发公安局货真价实的子弹。其余人犯也都在劳改队里将用十几年的思索和机体的痛苦,完成对一件文物的大思考。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北岛先生的一句名诗: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爱德宁从比U2高空侦察机高级×倍的阿波罗号上弄来的这些照片,上面那九个金字塔似的人工隆起的建筑,是什么呢?不会是大“砖头”吧?也许正是这一刻,一颗种子飞进了尼克松的心中,长出了第二年到中国去的那根苗。

  又过了七、八、九近十年。

  
  中国四川有一个小男孩,突然被人发现他有一种用唯物主义观点尚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他能用耳朵“听字!”轶闻一经报纸传媒,太缺少新闻刺激的中华大地便立即疯狂起来,成百上千个具有四川小男孩这种特异功能的娃娃们,被父母从尿湿的被窝里拉出来,一路呼啸,成了各种殿堂里的座上客。

  这一年秋天,两个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姑娘,因为中央电视台曾录像报导过她俩在北京大街上透视地下管道的新闻,因此便跟着国家旅游局的老爷爷和阿姨们,从北京出发,来到这片当年让美国总统尼克松很长时间心绪不宁的土地上,准备进行一次对新闻界绝对保密的活动。

  这块土地位于中国大陆腹地,因其处于山之南,水之北,山南水北皆为阳,故名咸阳。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和外国凡是进过学校学过一点历史的人都不陌生,因为它太悠久了,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古老城市中,它始终风姿不让少年郎,时时卖弄风流,谁也把她逗不下来。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世界东方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时候,她就是秦王朝的京畿之地,其后汉唐等十几个朝代,无数支号令都是从这里发向东西南北的。

  由咸阳市区向西北方,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石山。古今中外的史书上都称这座山为梁山。一千多年前,中国惟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她八十二岁的那年冬月,好不容易才闭上了那双风流无敌于天下的眼睛。半年之后,十万多人花了大力气,才把她从洛阳的上阳宫抬进了这座山中。

  这实在是一座好山!它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中部,悠悠渭水从它面前流过,隔河相望,可望见西安和咸阳城中升起的一派紫气。

  相传唐朝开国年间中国有两个异人。一个是名闻天下的星相学家袁天罡,他住在四川成都;一个是在皇宫里专掌天文历法阴阳的太史令李淳风。唐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就下了一道圣旨,命袁天罡和李淳风为他选一块造墓的风水宝地。

  袁天罡接旨后走遍大江南北,无甚中意处,后越秦岭过岐山来到关中。那一夜浮云掩月,星光灿烂,刚交子时,袁天罡突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他急步奔上山峦,找准方位,情急处顺手摸出枚铜钱埋在浮土下面,才下山而去。

  李淳风接旨后走遍大河山川,也没找着可意之处。后翻阴山走草原,沿渭水东行。那一日艳阳高照,万里碧空,刚交午时,突见秦川大地兀地突出一座石山。这座石山生得好生怪异,正南向北望去,恰似一位少妇裸在蓝天白云之下,两条大腿左右翘起,一对乳房坚挺对称。在乳房与大腿中间,夹着平坦的腹部,再往上便上少妇苍翠的头颅。细着瞧,不但五官具备,更是七窍齐全;有肚脐、有乳头,甚至在女人小解的地方,还有清泉一股,淙淙不息。

  李淳风惊呆了。他步上山来,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在二鱼相交处拔下发针扎入土中,便回朝复命去了。

  唐高宗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了风水宝地,便命老臣长孙无忌去复查。长孙无忌来到梁山吹起浮土一看,也惊得半天站不起来。你道怎么说?原来李淳风那根发针一丝不偏,正好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登上了海拔一千零四十九米的梁山山顶,在那远看如同少妇发丝一般的松树林里,两个小姑娘开始施展那不同凡响的特异功能。

  “这里有一条沟!”

  长满荒草和松树的山坡,哪里有一条沟?官员们大眼瞪小眼,十分诧异。

  “就在你们的脚底下。这条沟挖开又被埋住了。这沟这么宽──”

  两个小姑娘分别站开,代表两条沟沿。

  “那么这条沟有多长呢?”

  两个小姑娘,四只小眼睛,紧盯着脚下粗糙的岩石,一步一步朝下量去。从头到尾,六十米左右。

  “这条沟挖到这里到头了!”

  小姑娘用手一指,直指到传说中那根发针扎钱眼的地方,那是墓的开口处。一时间,没有一点声响。清风扫过小松林,仿佛也在叹息着,莫非真有什么特异功能?

  1958年,当时尚无文物保护法。一群农民在山顶上放炮炸石烧石灰,轰地一声,炸出了一条墓道。硝烟散去后,满山坡的人没有一丝声气。

  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从公元705年到1960年,在长达一千二百五十五年中,梁山顶上,就没有断过盗墓者的身影。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财大气粗,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只要人马一上梁山,便立刻风雨大作,人马被冲下山来后,天气立马转晴,如此三四回,温韬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四十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黄巢本人文化水平就很低,军中又无饱学之士,竟不懂皇帝陵基坐北向南的旧例。一头笨牛,只知道出力气,竟从梁山西侧挖了起来。因为挖错了地方,终没得手。(以上是我的胡言乱语,后边有文字专门述说此事。)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学那盗慈禧墓的孙殿英,也用军事演习来作幌子,炸开了墓道上方的三层坚石。但他却没有孙殿英的命大,随着爆炸声,一团黑烟腾空而起,成直立状在空中扭结,扭着扭着,便扭成了一条黑龙。黑龙发出巨大的吼声,最先发难于现场的七个山西籍士兵。只见这七个士兵在巨大的吼声中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黑龙又一声吼,那些人眼中嘴中便喷出鲜血来,其他士兵见状大惊,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飞似地奔逃。哪里逃得脱?黑龙尾巴一摆,满山斗大的石块飞将起来。梁山顶上黑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石块相撞尽成齑粉,孙连仲的一团人马缺胳膊掉腿,逃出来没几个。

  事后,孙连仲曾召集残部,抬着祭品,点着香蜡,一步一鞠躬,到梁山上赎罪。再看那原先炸开的墓道上方早被碎石填平,方知此墓掘不得,天地不容。

  这些有鼻子有眼睛的传说一代讲给一代听。代代都在下巴上长了胡子。解放后,附近学校里的孩子们问老师,这里面有没有封建迷信?老师们当然不能宣扬迷信,便说那天那帮掘墓士兵碰上了龙卷风。再问为什么由山西籍的士兵先死?老师们回答说是碰巧。小学生们回到家里便批评爷爷讲迷信。爷爷翘起有胡子的下巴说:“你们老师懂个屁!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她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

  这一时,这些烧石灰炸山的人看见炸出了墓道,个个惊得脸无血色。所幸硝烟很快散去,并没有黑龙出现,便即刻停下手中的活计,报告乾县县政府。消息传到北京,一代学子郭沫若振奋不已,两次亲临梁山,指挥民工清理墓道。

  学富天下的巴蜀才子郭沫若,太想知道乾陵的秘密了。在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是中国惟一的两个帝王的合葬墓。一男一女,一个是大唐的唐高宗皇帝,一个是大周的武则天皇帝。细说起来,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惟一敢废黜正统,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人。汉朝的吕雉,清朝的慈禧,文革中的江青,虽然都曾权倾朝野,或垂帘听政或执揽大权,却都羞答答不曾称帝。只有武则天,在度过她生理上的更年期之后,六十一岁时掀翻了唐朝龙案,宫门外高悬起大周的旗帜,硬是当了二十一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树起黑色的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实在是来得风流,去得潇洒!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既敢和父亲的小老婆睡觉,又酷爱文墨丹青。病榻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随葬入墓。估计书法大圣王羲之除《兰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带入棺椁。

  武则天更是才气横溢的一代尤物,可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只收了她三首无聊的艳丽诗,肯定是编《全唐诗》的责任编辑卑鄙地作了手脚。武则天那么多失传佳作哪里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这实在是弥天之谜。

  郭沫若先生领一代风骚,赋诗写字,只逊毛泽东一人。官拜科学院院长之职,又是为武则天在《人民日报》上整版写翻案文章的作者,他能不急嘛?他对周恩来情真意切地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郭老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车载斗量的金银珠宝,他对这些不感兴趣。其实,乾陵一开,珠光宝气肯定会耀眼全世界,不弄个世界第九奇迹才怪哩!同年七月,国务院指示各地,全国帝王陵墓目前先不要挖掘。这是因为北京定陵的挖掘不尽人意,也因为全国各省都有发掘帝陵的申请。

  郭沫若仰天长叹,空留下“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的遗句。陨星划长弧,死也不能瞑目!

  漫漫历史,几多沉浮?对乾陵感兴趣的岂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谁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饱眼福?两个小姑娘曾在北京用特异功能测出过地下管道的走向,国家旅游局不失时机,立刻派员把两个小姑娘送到咸阳,借重两位千金的宝眼,试试武后墓里的虚实。

  小姑娘指着一棵小松树说:“这条沟挖到这里到头了。”

  随后小姑娘又指指划划,说这里有个大房子,那里有个小房子,大房子中间又套着一个小房子。小房子里有两个长方形的木箱子,两个箱子里睡着两个人,一个干瘦干瘦,一个又肥又胖。干瘦的人身边有许多书和本子,又肥又胖的人身上尽是弹球一样的金豆豆……

  是信呢?还是不信?

  只好套用一句时髦语言:信不信由你!
  爱德宁乘坐的飞船,被火箭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挣脱了地心的引力,进入环地球飞行的轨道上之后,他看到了地球。他看到地球上有白色的云彩,蓝色的海洋,棕色的沙漠和绿洲。那景像,就像是一个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但是,他没有看到地球仪上划分的那些曲曲弯弯的国界线。当飞船飞越亚洲上空的时候,他看到了长江和黄河,也看到了横贯西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但让他最感兴趣的是寻找人为的景点。在非洲,他看到了金字塔,在亚洲,他看见了长城。他为这些了不起的人工建筑而振奋。突然,他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发现了九个有
规则的黑点,作一字形排列。这一发现非同小可。这片有九个黑点的土地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腹地。在这片闭关锁国的土地上,常常冒出些让西方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他认定这是新式武器的装置点,便立即进行了拍照,并向总统汇报。当他从月球回到地球上之后,才发现,他独特的发现并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轰动效应,这便成了他心中的一个谜团。

  当他驱车在咸阳城北的黄土高原上时,才为自己浅薄的学识哑然失笑了。

  于公元前206年建都在渭水以南的西汉王朝,把它在位十一个皇帝中的九位,死后统统埋在渭水之北的咸阳古原上。他在飞船上看到九个黑点,由东往西次第排开。它们的顺序是:阳陵(汉景帝刘启)、长陵(汉高祖刘邦)、安陵(汉惠帝刘盈)、义陵(汉哀帝刘欣)、渭陵(汉元帝刘奭)、延陵(汉成帝刘骜)、康陵(汉平帝刘衎)、平陵(汉昭帝刘弗陵)、茂陵(汉武帝刘彻)。这平地而起的陵墓,当年几乎有四十层楼房那么高。两千年前堆造这墓冢的时候,为防止虫蛀长草,全部封土都从外地运来,并经筛选去杂,炉烧锅炒,其成本“贵同粟米”。

  当爱德宁一行来到茂陵,沿着一条小路爬上四十六米高的墓顶时,达到了他这次来华访问的兴奋极点。平坦宽敞的墓顶东西四十米,南北三十五米,六万四千四百立方米,大车拉小车推,用筛子筛,用锅炒,这该用多少劳力呵!

  汉武帝刘彻,就是毛泽东在“沁园春”词作中点了名的那个“惜秦皇汉武”的汉武,他是中国历史上帝王之中可以拿金牌的一位人中王。他十六岁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位五十四年。他的陵墓修了五十三年,不知道五十三年中到底有多少工匠在这里“三班倒”,仅守陵和洒扫管理陵园的正式职工就有五千多人。动用的财力是当时国家总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二!现在看到的茂陵只是一个土冢,而两千多年前,围绕着陵墓周围是金碧辉煌的陵寝和宫殿,是一座拥有二十七万人的大中等城市。

  在墓顶上居高临下,看得见滔滔渭水像一条遗落在草地上的腰带,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星罗棋布,尽收眼底。时间是权力的腐蚀剂。两千多年前,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别说往墓顶上爬了,只要敢接近这庞大的土冢,定要罪灭九族。如今游人踩在汉武帝的头顶上,汉武帝也只好默认了。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入葬时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衣,身边摆着奇珍异宝和他生前的喜爱之物。据说,有康渠国王赠送的玉箱、玉杖和他生前经常阅读的杂经三十卷,连同盛经的金箱,就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为了防止鬼怪偷食他的心肝,还特意殉葬了一只东北大老虎。

  这些类似于《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实实在在地踩在爱德宁脚下,但他仍有些恍惚:两千年前的古代先民,怎么有可能在这么大的范围里,如此有规律地安排九座陵墓的位置?凭什么?凭眼睛和脚步?不可思议──

  人类从懵懂中走出之后,对财产的占有,就具有强烈的贪婪性和排他性。历史上鲜见有几位视金钱若粪土的人。他们鄙视财产,在史书上留下了好名声。其实,名声也是一种财产。生前金戈铁马,纵横收敛,得广厦千间,娇妻爱妾成群,万分得意;一旦两鬓霜染,英雄气短,明白那黑咕隆咚的墓穴终究是自己的归宿之处,怎能不脚下生寒心中透凉?于是,几乎所有的皇帝和汉武帝刘彻一样,一登上龙位就为了自己营建陵墓。地下墓室金碧辉煌,不啻人间皇宫。能到手的金银财宝,古玩书画尽作了随葬品。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武则天的第一个丈夫,后来武则天又成了他儿子李治的媳妇,他的陵墓叫昭陵,自然也在咸阳的地界里。他的棺材里,据说就随葬了一件一位中国艺术家登峰造极的艺术品。二十世纪末,北京新建的中华世纪坛里,有一幅大型石雕画。画中取中华精英几十位,其中就有他。他和曹雪芹在这幅画里齐名,可见他创作的这件艺术品有多么珍贵。他就是王羲之。

  说起王羲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初的1950年秋天,当时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有一天和诗人柳亚子闲聊。柳亚子告诉周恩来,抗战期间,他曾在浙江南寻镇的一条小船上发现过几个王羲之的字,是真迹。那是几个不相关连的单个字,裱在一幅绸子上。当时柳亚子大喜过望,愿意倾其所有,将这幅真迹买来。不料,主人却不要金钱,只要一船稻谷就行。当时淞沪抗战,上海吃紧,金钱再多,也在短时间买不满一船米,所以只好放弃。每每谈起,追悔不迭,至今想起来还是一件憾事。周恩来对这件事极感兴趣,再三询问具体事宜,并当下布置下去,重金收购:一个字一万元!那时候,一元钱在北京可以买三十三个鸡蛋,一万元买一个字,可见王羲之在周恩来心中的份量。可惜此事后来没有任何结果,那条小船怎么寻也寻不见了。五十多年来,也没见过这方面的消息。不知那几个字如今藏在何处,还在不在人世间?

  这个王羲之,乃中华书法第一人。

  王羲之在东晋永和年三月初三那天上午,约了一帮写字的,画画的和写文章的朋友,在如今绍兴市的兰亭那个地方,举行修禊之礼。“禊”乃古人消除不祥的一种祭礼,一般择春秋两季于水滨置办。那一日,桃红柳绿,万物酣畅。这一群骚人墨客,饮酒赋诗,作“曲水流觞”游戏。当时共得诗作三十七首,就可交出版社付印了。有诗集不可无序,众人便举起酒杯来,齐邀王羲之执笔。王羲之借着酒兴,入席挥毫。一时间,笔尖若飘浮云;一时间,笔底矫若惊龙。水声渐歇,云层压低;鱼儿在水面吐气,大鹰在空中驻翅。三千里高空精气合拢,十万里河山波光聚焦。这一写,写下了名垂千秋的《兰亭集序》。酒醒之后,连他自己都感到万分惊异。书中十七个“之”字,竟无一雷同。他几次重新走笔,再也写不出那一日那一时十七个不同的“之”字来了。王羲之只好仰天长叹,知道人的一生,那一天那一时是个极点,再也无法超过了。这件达到他艺术顶点的《兰亭序》,便成了他的传世之作,传给了他的后代。

  几百年战火纷飞,王家一脉的七世孙子叫智永。智永也是位有名的书法家,他后来出家当了和尚。王羲之的《兰亭序》一代一代传给他,就由他小心的收藏着。李世民玄武之变登基称帝之后,正是百废待兴的紧要关头,却时时不忘记寻找王羲之的真迹。他登基之前就酷爱书法,尤重王羲之的墨宝。得王羲之一字,胜得一绝色美女。当时就立下誓言,日后若手中有权,国库里有钱,一定要把王羲之的墨宝全部弄到手。几年下来,还真让他收藏了不少。每每下朝之后,就一件件把玩。他的书法老师虞世南见君王如此喜欢王羲之,就暗自打探起《兰亭序》的下落来。贞观七年,开科取仕。天下举子云集长安舍下省。舍下省,大明宫西侧的文人大酒店和招待所,在今方新村正南。这其中,有一人姓肖名翼,乃齐鲁名士。肖翼不但文采飘逸,更写得一手好行书。主考官房玄龄亲自携了肖翼的考卷,进宫面见李世民。李世民又唤来宰相魏征和他的书法老师虞世南,君臣四人如此这般密谋一番,便将事情定了下来。

  第二天,李世民亲临舍下省,单独召见了肖翼。一番问答之后,肖翼受宠若惊。李世民让他先埋名隐姓,为自己办一件私事。办一件什么私事?李世民用指头在空中一画,肖翼就明白了。李皇帝就要《兰亭序》真迹。李世民不给肖翼写圣旨,君王口中无戏言,但他却信口说,等《兰亭序》找到了,立刻颁布他的状元名第,并许诺要封他为河东御史。

  可怜肖翼就因为一手毛笔字写得好,便不能挎花游街,也不能雁塔题名,怀揣着李世民亲手交给他的两卷王羲之真迹,着布衣扮成书生模样,悄悄离开长安城,去进行一次旷日持久的“以鱼钓鱼”活动。

  那卷《兰亭序》真迹还在不在人间?在人间又藏于何处何人之手?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就是如今,也会使公安部坠入十里云雾之中。肖翼用了五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访遍了华夏的五湖四海,渐渐将目光集中到九华山一带。听说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出家当了和尚,《兰亭序》很可能藏在佛门弟子手中,而九华山当时是香火最盛的去处。

  肖翼在九华山集市中摆摊卖字,完全是一个落魄文人的模样。时间长了,他发现有个和尚常在他的书摊旁逗留,且神情专注。一打听,才知道这和尚名叫辨才,是个道行很高的方丈,且酷爱书法。后来的日子里,肖翼有意和辨才结识,谈诗论画,颇为投机。一日酒后,肖翼说他四海漂泊,想将两卷王羲之真迹托辨才代为保管。说着,便拿出李世民亲手交给他的两件真家伙。这种眼下各类骗子惯用的手法,在一千四百年前就被肖翼潇洒地用过一回了。肖翼手捧两卷条幅,心想,辨才必然会惊异不已。不料,辨才只是微微一笑,半天才说:“这算不了什么。”肖翼知道辨才来路不凡,便使出激将法说:“算不得什么?除了《兰亭序》,人间再没有可以和它媲美的行书了。《兰亭序》早已失传,我这两件东西就是天下第一!”辨才一时竟酒后失言:“第一在我手里,你就当第二吧!”肖翼声色不动地再激上去:“莫非你手中有《兰亭序》真迹?绝对不可能!《兰亭序》早毁在战火中了。”辨才借着酒力,把肖翼领到佛堂后边,登梯而上。那佛堂大梁上有个洞穴,辨才从洞穴中取出黄缎包裹着的《兰亭序》真迹,决心要让肖翼开开眼界。肖翼手都有些发抖了,可是他看来看去,嘴角一歪说:“赝品!一件难得的赝品!”他故意挑了几处毛病,把辨才说得目瞪口呆。辨才酷爱书法,但算不上行家里手,听肖翼一席话,凉风直往心里吹。嘴上说绝对不可能,心里却凉了下去。肖翼又安慰他说:“虽然是赝品,也可以乱真,依然难得!就把我这两件真东西和它包在一起藏好,省得我整天提心吊胆,早晚有个闪失。”

  日月往返,寒去暑来。肖翼常去辨才处走动,出手大方,有求必应,并有意和辨才身边的一群小和尚混熟。除了不敢给小和尚找三陪小姐,要鞋,他连袜子一块儿送。一日,辨才到一家施主家去做道场,肖翼一人来到寺院,对小和尚说有件东西前几天忘在师父房中,小和尚让他只管去取。那肖翼乘小和尚不备,登梯从洞穴中取了那三件东西,扬长而去。辨才归来后,几日不见肖翼登门,问清了才知道,那日他不在家时肖翼来取走了一包东西,一时心中吃紧,登梯一看,洞穴已空空如也!辨才和尚立时明白了。自己清白一生,却被歹人设计套牢,丢失了恩师智永传给他王家祖宗的宝贝。原来王羲之七代孙智永当和尚绝了传人,临死时,亲手把《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徒弟辨才。辨才这一时胸腔里鼓起风暴,一口气喷出,热血就紧跟了上来,那如注的鲜血喷洒着大梁的浮土,也喷洒着受骗上当人永远的愤恨。辨才从梯子上栽下来就气绝身亡了。

  肖翼不辱君命,终于使李世民龙颜大悦。赏赐一杯御酒,未洗风尘的肖翼没料到一代君王李世民竟要杀人灭口。御酒下肚,肝肠俱断,落了个和辨才一样的下场。一卷《兰亭序》,几条血中命?煌煌中华国宝,发端初时就如此惨烈!这件宝贝如今在哪里?

  史书上称,《兰亭序》枕在李世民的头下边。而乾陵周围的老百姓却说,那件宝贝后来被武则天设法弄到手了,如今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边。漫漫千年风尘,谁说了算?自然是挖开一看才算。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么。

  有人开玩笑说,西安这几年飞不起来,是因为西安只有东边秦兵马俑一只翅膀。不信走着瞧,武则天重新出世之日,必定是西安腾飞,西部大开发真正红火之时。

  山西出煤,煤的亮光照耀着半个中国,因此山西人也就腰硬,常在外省人面前吹牛:我们那地方呵,挖地三尺就见钱!一次和陕西人交易之后败下阵来,便形成一条古训:见了陕西人别夸富,人家陕西,挖地三尺就见宝!。

  昭陵和乾陵都是山中墓穴,出口很小,不象始皇陵茂陵那样,开挖时需要先建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建筑物遮风挡雨。而几千平方米的建筑物不能有支撑物伤着墓穴,就为建筑学家出了一道大难题。开挖昭陵和乾陵相对就容易多了,只须清理墓道,打开墓门,人就可以挺直腰杆走进去。人一进去,那是什么景象?哇!(当然绝非这么简单!)

  文章写到这里,又听说一件让人头皮发炸的事情。2001年春节过后,礼泉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说发现电线杆上有一条电线从麦地里埋进一座古墓里去了,不知在干什么?公安局顺着电线,在大墓一角的荒草下找见了一个洞口,洞口里面竟有些灯光。持枪在洞外喊了半天,也不见应声,便派了两名特警穿着防弹衣钻了进去。

  一进去,就进到长长的墓道里。墓道口有一个变压器,从电杆上扯下来的高压电,在墓道里变成了安全的低压电,一串竟有十几个灯泡亮着,也不知道亮了多长时间。墓道里的五六张唐朝壁画,全部被割刮下来了。从刮割的痕迹上看,技术相当内行,绝非一般人所为。而国内拥有如此熟练专业技术的高精尖人才,据说不超过十位。谁干的?

  墓道尽头,有床,有锅,有酒,有肉,有化妆品,有避孕套!还有用剩下的高级胶水和其它一些公安人员无法辨认的材料.

  从现场看,胆大的盗墓贼在这里最少生活了半个月。说不定除夕之夜还在这里开过party。这座古墓位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北侧,可能是李世民一个爱妃的陵墓。有什么文物被盗?都盗向何方?一直到今天,尚无从可知,呜呼!
  再说说那个用眼睛“透视”乾陵的小姑娘。

  这件事发生在1987年7月30号。在乾陵没有发掘之前,暂时不能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这和世纪末所产生的邪教“法轮功”没有一点内在联系,希望读者不要误会。

  有关这次对新闻媒体绝对保密的行动,十五年后笔者找到了这项活动的文字记载:

  
  乾陵地宫处在石灰岩积岩山峰的腹部,全部为人工雕凿而成,是那种极为罕见的迷宫形式。乾陵地宫墓道入口在主峰向南延伸的小山脊梁顶端偏西处,这里应该有一棵小树,往西还有一条小路,与主峰半山腰西边的一条小路相接,墓道再向北通过寝宫,寝宫的位置在主峰山顶下边,直线距离约四十米处。

  寝宫呈长方形,方向为西北、东南二十米,东北、西南十米。里边摆放着两具石椁和一个木箱。石椁内都有尸体,男的居中,女的在右,木箱在左。石椁和木箱均放在一个高出地面约四十公分的基座上。可知两具尸体男的是唐高宗李治,女的就是女皇武则天。

  李治的石椁在甬道偏东的位置上,大而且厚。石椁长五米,宽二米,石椁厚度为六十厘米。椁内空间比较大,李治身着黄色长袍,并披有一条黄色带,一半在身上,一半掉在下边,上面有文字。

  武则天石椁在李治之右,略小,石材厚度基本相同。椁内装的东西比较多,大多为珠宝。尸体头戴凤冠,凤冠外边是纯金制做的,里边一层是别的材料,可能是皮革之类。身上穿的衣服全部是绫罗绸缎。由于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看起来不是很新鲜。武则天身上撒了一层珠宝,身体两侧镶着珍珠,身下还铺了一层珍珠,珍珠下边还有一些东西,很可能是防腐剂之类的药物。

  木箱是绛红色,距石椁稍远,在左上方,木板厚约三十厘米,属稀有木材。内装两枚大印,一个是玉质的,一个是纯金做的,都用黄颜色的布裹着,还有黄布盖在上面。箱内南半边放着一个小盒子,也用黄布裹着,里边也装有大小不等的两枚印,玉印大、金印小。箱内北半部放着两卷宣纸,上面写着字,横向书写,不是画。

  整个寝宫是在石山腹部雕凿而成的,寝宫内没有传说中的暗器一类装置。两个石椁都呈灰黑色,雕刻得非常精细。寝宫和甬道不是“T”字型,略偏东南、西北,呈“入”型。

  在寝宫后边正中又有一室,距寝宫后壁约一米二,也呈长方形,东北、西南二十米,西北、东南十五米,里边放置的全是陪葬品,与寝宫互不相通,更无任何痕迹。后室是从甬道左侧一耳室内,另凿一条通道与甬道相通,并且做了极为巧妙的伪装,极难发现。

  后室内也有一个高出地面约四十厘米的基座,上边比较整齐地摆放着大小不等的九只大木箱,全为正方形,里边都装着陪葬品。

  中间的一只木箱最大,边长约六米,高约一米八,颜色为深米红色。内装两顶金冠,即金质帽子,一大一小,左右平行放置。下边还有小箱子垫着,周围摆满了典籍图册。左上角和右下角两只木箱,边长约四米,高约一米六五。左上角木箱内装有瓷罐和瓷碗、青瓷器、唐三彩器皿等;右下角木箱内全部装的是珠宝。

  右上角和左下角两只木箱,边长约三米,高约一米六。右上角木箱内装的全是纯金器,像首饰之类;左下角木箱内装的是青铜器,高、低、大、小不等,有的较高,像瓶子(实为觚),有的像香炉(实为鼎之类)。

  上中和下中两只木箱,边长约二米八,高约一米六。上边中间木箱内装着紫砂、陶器;下边中间木箱内装着酒具。

  左中和右中两只木箱,边长约二米五,高约一米六。右边中间箱内装的全是折叠好、堆放在一起的衣服,全为黄色,最上面的一层还有光泽;右边中间木箱内装的全是丝绸和布匹。

  乾陵地宫如迷宫般的构成,盗掘起来极其不易。盗陵者即便找见了墓道入口,从墓道进甬道、寝宫,也只能盗走很少一部分宝物。因为大量的陪葬品被放在后室,而后室则是另辟一通道与甬道相连,入口处又做了伪装,是极其不容易发现的,与通常的构造极为不同。

  可见当年的设计者颇费了一番心思。而1960年试掘的,位于主峰南面半山坡偏东处的堑壕隧道口中,就是修陵者做的一个假地宫,其目的在于误导,将盗陵者引入歧途。

  这真是一番石破惊天之语。世界上究竟存在不存在“特异功能”?这就和宇宙中的反物质一样,有待我们的子孙后代们去回答了。但就这两个小姑娘的现场表演,不能不令人疑心重重。一千三百余年的岁月侵蚀,怎么还能看清一支笔,一卷宣纸?甚至还能看清是字是画,太不可思议了,太有点江湖术士的味道了。

  这只能增添乾陵发掘的神秘感和人们对这座陵墓认识上的差异,或者可以称之为一组花絮。

  乾陵地宫绝对不可能如此神秘!从来没到过乾陵的小姑娘,如何又能说出让许多专家们张口结舌的话呢?

  一口气写了这么几万字,我也该歇一歇,约几个朋友喝喝酒,打打麻将了。

  这一组文字中,有关于乾陵的,也有不和乾陵沾边的,但这些事都发生在乾陵周围。对于要看这本书的各位看官们,心情不要太压抑。文物这东西,不管埋在地底下,还是被人弄到市场上,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在往前推进,各种人物在不停地死亡,前前进进,死死亡亡,一部有关文物的大书也就被有心人一页一页写成了。

  在本章要结束的时候,我给读者再献上一篇小文章。这篇文章武则天没有看过,但和武则天有点关系。武则天一生佩服过谁?给谁说过好话?惟此女一人矣!人啊人,尤其是女人,小西瓜一样的脑袋,里面竟能生成这样大的智慧,简直让动物们太望尘莫及了,太不可思议了——
  有一个奇女子叫苏若兰,陕西扶风人。十六岁那年去踏青,走过一座长桥,桥下的鱼儿都沉下去不见影了;她抬头往天上看看,一群大雁便像得了急病似的笔直栽落下来。当时就有几个无聊文人,拿笔把这种奇怪的自然灾害记了下来,后世谓之“沉鱼落雁”。

  她走在田间小路上,正碰见几个农民对一头牛耍脾气,又是抽打,又是咒骂,好不气极败坏。那是一头大公牛,皮毛鲜亮,个大体肥,横卧在小路上,就是一堆上千斤的好肉,  
怎么也搬它不动。

  农民们告诉苏若兰,这牛从屠宰场按肉价买回来,原本是看上它一身好力气,指望它能拉车犁地呢,不承想它是个流氓赖子,半晌只走一步,走三步就一卧,十里路走了五天五夜。这不,又卧下不动了。

  苏若兰也没有皱眉,立马便计上心来。她吩咐农民去拔些去秋经霜的枯草来。农民说,鲜草都不吃哩,拔什么枯草?苏若兰挥挥手,让农民只管去拔。她爸这时正当县长,县长的女儿说话,自然有她爸的一半权威,农民们只好服从。

  一抱抱枯草拔来了,苏若兰让大家把枯草顺小路上铺了一层,然后又给牛身下边塞了许多,少时,便布置停当。

  那只公牛瞪着双大眼,它不清楚这漂亮和女公子究竟要玩些什么花样。心中念叨:你有你的新花样,我有我的老主张,不动就是不动,莫非能让枯草抬我起来不成?

  好一个苏若兰,从农民手中讨来火种,也不言语,也不宣战,伸手就点燃了老牛身下的枯草。那牛一见,知道大事不好,这不是下毒手要吃烤牛肉么?四蹄一用劲,站起来就跑。满路都是枯草,再也卧不成了,只好跟着农民们一路回家。

  只这一天,苏若兰才貌俱佳的名声便飞扬起来。多少高干子弟,多少大款经理,都想和苏若兰一亲芳泽,耍朋友,谈恋爱。不料那苏若兰心中早有所属,这些酒囊饭袋一个也看不上眼。心中的那个他是谁?也还是在那一天,她踏青来到法门寺。法门寺住着一位习武的美少年叫窦连波。那窦连波一身好手段,弦响箭出,能让沉鱼再浮上水面,还能让落雁再上蓝天。青茶摆定,谈古论今,更是出言不凡。不但能戏说三皇五帝家史,更知道2000年后人们可以在天上飞。苏若兰心底清澈,原谅了窦连波的口吐狂言,只看中他的人品。

  如此一双尤物,洞房花烛夜里又玩出多少新花样,只怕连那只老牛也无从知晓了。

  那窦连波蜜月之后,便开始在官场上奋争起来。理想中,他想弄一个兵团级让苏若兰瞧瞧。刚干到厅局级,却不知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一封匿名信也没贴邮票,就被上司贬到新疆白龙滩去了。

  临行那天,小夫妻在城门口拥抱吻别,一时泪洒城河,河水起浪,让清淤的官兵们都不忍再看。他们指着大雁立誓,哪个负心就让他斩翅断魂,腿朝上飞行。

  誓言好发,苦日子难捱。窦连波在白龙滩一待三年,开始还能洁身自好,后来就犯了男人的贱毛病,一进夜总会,碰见俏小姐,就忘了苏若兰的眉眼。“对酒当歌,美女不能少。过一天算一天罢,人生苦短呀!”窦连波把这些话记在日记本上,不知怎么就让苏若兰知道了。

  苏若兰却恪守妇道,三年之中,不说去看电影了,连家门也没有迈出过一次。知道了丈夫夜夜搂着卡拉妹,声声唱着胡不归,眼里面流血,心里面流脓,人也就一下减肥了。

  郁愤之下,她成了一名诗人。每日得诗十首,三年之中竟写下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这些诗词,抄出来是一麻袋稿纸,印出来也是比砖头还厚的一本书。负心人远在边关,那时候还没有三通。再说了,负心人夜夜笙歌,哪有耐心去读如此厚重的一本书,岂不是难为他了吗?

  好一个苏若兰,不愧是中华女儿第一英才,坐在织布机前,用红、黄、蓝、黑、紫五色丝线,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手帕,将那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词,首尾镶嵌织在一起,只用了八百四十一个字。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恣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迦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客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治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秋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浜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凋旗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尼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衍精徵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土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悖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怀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如何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漂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不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已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这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外围与内部井字图案,是红色字,四角纵横皆六字黑色。上下两方纵六横十六和左右两方纵十三横六字各为蓝色字。井字中心,上下两方纵四横五和左右两方,纵五横四以及井内中心,四角纵横皆四字,核心四边十六字为紫色字。核心纵横各三字为黄色。纵横回旋反复逆顺读皆成章句,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共得7958首。每首诗语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诉如怨,情真意切。

  这一方手帕,就是中华民族那泣风雨惊鬼神的《璇玑图》。这是人类在计算机发明之前,远古时代的一次电脑行为。亿万个大脑细胞在亿万次的组合与分裂中间获得的一次智慧结晶。《璇玑图》的数据库,绝对不亚于美国航天飞机的数据库。一个弱女子,生在弄文成癖的中国,她只有这种表现形式了。若生在欧美那些重理轻文的国家,一方手帕肯定就是一台奔IX计算机,一台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出现的计算机,后来发明的蒸气机,内燃机又算什么?

  《璇玑图》织就,苏若兰让家人揣上它,骑一匹快马,直奔白龙滩。负心的窦连波拜读之下,泪水滂沱,甩了怀中的卡拉妹,一脚踢翻了办公桌,名也不要了,官也不当了,星夜回到苏若兰身边。苏若兰也贱,竟然只让他洗了个澡,洗去身上异性的味道,就接纳了他。看来中国文学自有比电脑更强的魅力。一部《红楼梦》就造就了一门职业,让红学家们世世代代永远吃下去,再也吃不到头。

  关于《璇玑织锦诗》的读法,相传,初时只有苏窦夫妻能读懂。历代都有探新,不断增加诗的首数。宋元年间,有个叫起宗道人的,将全诗分为七图,读出3752首诗;到了明朝,经史学家康万民从七图中又分出一图,得诗4206首。后人又推读到7958首。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中国古诗词39827首!合字数一千余万字。这一研究成果何时公布,不得而知。但可以断言,必定引起一次东方文学风暴。诺贝尔奖如果可以奖给亡者,全世界舍苏若兰还有哪一个?

  根据《扶风县志》关于《璇玑图织锦诗》的读法,现将原图分为红、蓝、黑设色。红色:边围与中间并字形,以及中内正方形“始平苏氏心诗璇玑图”;蓝色:井字形外围所夹的四个长方形和井字内四角,与井字中心正方形与中心正方形周围;黑色:井字外围四角的小正方形与井字内四周四个长方形。四围四角红字读法自“仁”字起顺读,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读,俱成回文。中间井字红字读法:自“钦”字起顺读,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读,俱成回文;还可间一句或间二句顺读,两边分读,上下分读,均可得诗。蓝字读法:自中行各借一字,自“邵南”起互用分读:可成多首四言十二句诗,取两边四字,可得多首四言六句诗;两边分读,可成多首四言十二句诗;两边各连一句,或两边遥间一句,俱可成诗;两边分读,左右递退,或互分读,或虚中行左右分读,均可成多首六言六句诗或六言十二句诗,以下三段俱同;井字内自“诗用情”起顺读,回环读,可成多首五言四句诗;自“思感”起,横读、逆读、从内读出,从外读入,或从下一句间逆读,皆可成多首四言四句诗,其余三段同。黑字读法:自“嗟”字起反复可得三言诗十二句,还可左右分读,可成多首三言十二句诗;还可半段顺读,可成三言六句诗,中间借一字可读多首四言六句诗,两边各借一字互用,也可成多首四方六句诗;两边各借一字互用,也可成多首四言六句诗;中句借二字,互用分读,均可读多首五言六句诗;以下三段,读法同。井字内从“岁寒”反复读,从外读入,从内读出,或回环读,都可读出多首五言四句诗,其他两段读法同。按图琢磨,反复吟诵,诗句朗朗,诗情涌涌,妙趣丛生。兹录组诗六首以飨读者:

  一、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

  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二、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

  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异逝颓流沙。

  三、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

  阳潜曜翳英华沉,浮翼逝颓流砂麟。

  四、邵南周风,兴自后妃。卫郑楚樊,厉节中围,咏歌长叹,不能奋飞。

  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徵宫羽,同声相追。

  五.诗情明显怨,怨义兴理辞;

  辞丽作比端,端无终始诗。

  六.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一方《璇玑图》光照中华千秋,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则天,恃才傲物,眼中能容下谁?惟对这位她应该称作老奶奶的苏若兰,佩服得四肢爬地,再也傲不起来。武则天留下的诗词文章本来就不多,又被历代的臭男人们乱改一通,只有这一篇为《璇玑图》写的序文——《织锦回文记》,一字不落地留到了今天,可见后人是看了苏若兰的面子,才给了武则天一个里子。

  世纪末初冬,偶然到法门寺一游,得识《璇玑图》,感叹良久,夜不能寐。谓之世人识者有数,少有知其二不知其一者,遂斗胆指点迷津。

  胡拉被子乱扯毡,拉拉杂杂写了这么一通文字,用意只有一处:这就是陕西的地下风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神奇的一块土地。乾陵置身其中,便和本书有了扯不断的联系。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人文地理,乃至人们的性格,都在久远的岁月中和这块神奇的土地凝结在一起了。是也罢非也罢,是是非非搅和在一起,才为本书搭起了一个基本骨架。在随后的行文中,由不得作者,当然也由不得读者,大家都会被扯进去,一齐走进乾陵那悠久的岁月,和悠久岁月带给人类的沉重思考!
]]
  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堂堂一级省政府,也有进错庙门烧错香的失误。1960年7月的那次发掘乾陵的行动被周恩来总理批示搁置之后,陕西省政府组织人力迅速回填了隧道地表。不久,国务院指示“全国帝王陵目前先不要发掘,一切力量集中于工程地区,配合清理文物。”帝王陵目前不要发掘,聚集起来的这一股巨大的热能该在何处释放?好在乾陵周围,有几百座陪葬墓。发掘几座陪葬墓,释放一些能量,取得一些经验,何乐而不为?有关人员迅速号定西兰公路旁边的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是李仙蕙和其夫武延基的合葬墓。李仙蕙,单看这个名字,就可想见她的美丽。她是武则天的亲孙女。十五岁那年嫁给了武延基。武延基把武则天叫姑奶,也是武则天的侄孙子。一对年轻人,郎才女貌。放在今天,当了祖母的武则天,不知该多么娇惯和爱惜。可在那时候,武则天却没有这份亲情。五月的一天早晨,李仙蕙去给祖母武则天请安,喊了两声奶奶无人应声,一揭帘子便闪了进去。只见硕大的龙床上,明晃晃一堆人肉。定睛细看,才看清是六条腿绞在一起,都赤裸裸一丝不挂。原来是张昌宗和张易之两个面首和武则天玩了半夜,男耗精女耗神,这时都昏睡着还没有醒来。

  这种事,放到今天的老百姓头上,派出所抓住了,也会以流氓多人混居罪罚款拘留判劳教的。在唐朝那时候,李仙蕙看见了,也觉得这事太出格。只看了那么一眼,就让她脸飞桃花,怀揣小兔。鼻子里嗤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若是李仙蕙口紧,不把这事告诉给别人,兴许没事。可她才十七岁,活泼得如同天上的一只风筝,水中的一条鲤鱼,不一会儿,就把早晨看到的一幕丑剧说给了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她的哥哥李重润。如果是在密室里讲,兴许也没事。她就在花园里说这件事。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和腿比划着。一时说得兴起,忘了提防,恰好张易之有一泡热尿,急匆匆跑到花园牡丹花下去撒,才听了两句,就知道这三个年轻人在一块儿说什么了。这三个年轻人,一向仗着他们是武则天的孙辈,根本不把他们二张放在眼中。他提了裤子,一路小跑,进去就把他看见的听见的说给武则天了。

  武则天只喊了一声,武士们虎狼一般扑上去,一阵乱棍,三个年轻人就血肉模糊躺在牡丹花丛中了。

  武则天死后,李仙惠她爸上台主政,是为唐中宗。唐中宗坐在龙椅上,怎么想也咽不下这口气。心爱的女儿竟被乱棒打杀,真可怜呀!他让人捡回女儿女婿的尸骨,在乾陵左侧建陵,安置了自己的亲人。唐朝一共有二百五十四位公主,如今留下的,就这么一座公主墓。

  这座陵墓自然不能和中宗他妈他爸的乾陵相比了,但也十分高大。1960年8月4日,唐永泰公主墓发掘工作队成立。陕西省文管会杭德州任队长,工作人员有何汉南、韩继宗、杨正兴、屈鸿钧、雒仲儒、罗忠民、姚泰风、柴忠言、董文喜等,发掘工作随后展开。从8月8日开始揭地表土到1962年4月14日结束,正式工作二百八十八天,共清理夯土一千一百一十一点一立方米,出土各种文物一千三百五十四件。按理棺椁里应有两副尸骨,但因墓室被盗和千余年来地下水的浸蚀,骨骼已残缺不全,发掘后的永泰公主墓,棺椁里只发现有少量零散的尸骨。经鉴定除了武延基的部分骨骼外,属于永泰公主的只有十一块骨盆碎片。

  因对永泰公主之死因,有打杀和分娩难产所致两种不同的说法,所以在1961年永泰墓发掘不久,陕西省文馆会就将永泰公主墓中的骨骼交西安医学院进行鉴定。专家们经过识别、拼对、嵌复成一块仅有四分之三的左髋骨,并在查对三十具女性骨盆、参考有关中国女性骨盆解剖学、妇产科学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骨盆的复原工作。首先用纤维泥补修缺损部分,复制成完整的左髋骨,然后根据对称的原则用石膏制成髋骨,再用石膏造出骶骨,便成了一个完整的骨盆。经测量鉴定,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狭小,医学家由此得出难产致死之结论。但史学界好多学者对此仍不认可,他们根据武则天的残暴和史料记载,自有一番高论。这一切,都得等乾陵发掘之后,才有可能弄清楚。

  由尸骨说起,引发了几句题外话。那么这些尸骨现在保存在哪里呢?现在不得不怀着惋惜之情告诉大家:找不见了。怎么能找不见呢?于是有人就把这事赖在“文革”头上。也许,哪个有心计的人藏起来,等着将来卖高价也不是没有可能。

  永泰公主墓发掘时,就发现在墓道第七天井(即最后一个天井),接近墓室头道门的东边有一个盗洞,盗洞下靠墙立着一个死人骨架,周围地面散落不少零碎金、银和玉石、玛瑙饰品。并有打破石门,从右上角钻进石墓室,移动棺椁,入内行窃的现场遗痕,还在后墓室的白墙上留下了一只很显眼的黑手印。据推断,盗墓者至少在两人以上,很可能是一同进墓室盗取财物后,先出墓道者产生了独吞之念,对未出者下毒手所致。对这件事,陕西著名作家周矢另有一番十分浪漫的说法。各位看官在后边可以看到这位大作家的信口雌黄。

  那么乾陵陪葬墓是什么时候又如何被盗的呢?对此历代史书均无记载。据发掘后的情况分析,多数专家认为,很可能是五代时的乱军所为。因为唐王朝统治时期,乾陵及其陪葬墓均有专人看护,根本无行盗的可能。惟五代时期诸侯割据,军阀称雄,大将军温韬就曾专盗帝王陵墓,乾陵陪葬墓遭遇当时乱军盗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朝代,官盗或民间盗墓贼盗掘的可能。这是建国后文物部门在陕西地区发掘的首座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唐墓。

  永泰公主墓的发掘和开放,令全国人民一片惊喜。天南地北的游人,只要能逮住一个机会到陕西,大多都要去永泰墓溜上一圈。在某种意义上说,此举乃是陕西旅游业的发端。墓道里出土的那些无与伦比的精美壁画,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是我们各种教课书中,关于宣讲盛唐年华的基本教材。其后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史书上记载说是十年,其实十五年都不止。这十几年,是什么都干不成的十几年。什么都干不成,当然发掘乾陵一事也干不成。一直到1986年,陕西省又一次向中央提出申请,发掘乾陵。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陕西省不少于三十位以上的代表,一次又一次把尽早发掘乾陵的提案交到大会议案组,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陕西省认为,发掘乾陵是文物考古界的一项“三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就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批准的。那么,发掘乾陵这等大事,也应该由全国人大批准。人代会不立案,各种猜度便满天飞扬,说什么日本要和中国合作,周恩来总理当年就放出话来,不准外国人第一个走进乾陵。又说什么保护技术不过关,挖墓等于毁墓。在这种猜度中,一下又过去了十几年。直到2000年夏天,在加紧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热浪中,发掘乾陵的呼声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借委员长到陕西视察的机会,陕西省主要领导又一次小心翼翼地向委员长询问此事。谁知委员长微微一笑,一语指点迷津:“这件事不归人大管。你们去乾陵看一看,谁立的保护碑就归谁管!”

  一语惊醒梦中人,陕西省主要领导双手护额:“是呀是呀,为什么以前就从来没有想到这件事的法律程序呢?谁立的保护碑?”一查,196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乾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171,分类号10号。四十年前国务院就把乾陵圈定在自己的管辖范围里,这次提出“积极抢救保护发掘乾陵的方案”自然应该去找国务院,几十年在全国人代会上送提案,岂不是走错庙门烧错了香?

  有理由说,发掘乾陵一事,新千年才刚刚走正了步子。

  2000年8八月,陕西省政府回过头来,重新把申请递交国务院,朱镕基总理很快批示,让文化部过问此事。九月初,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听取了陕西省的汇报。孙部长事后曾对人说,他原先听到不少谣传,也认为发掘乾陵是无稽之谈。所以把听汇报的时间只安排了四十分钟,结果听陕西的同志们一讲,兴趣大增,一下就听了整整一上午。

  武则天死在公元705年12月16日,被搬进乾陵下葬是第二年7月2日。从死到埋,总共耗时一百九十多天。五月份从河南洛阳出发,天时已近盛暑,七月在陕西下葬,更是火炉天气,又加之千里奔波,尸体会不会腐烂?用没用西汉保存尸体的那种绝活?唐高宗李治已在乾陵葬埋了二十二年,陵墓又被重新打开,第一次陪葬的物品会受到多大损害?这些都是文物工作者细心考虑的事情。因为地下埋藏的文物,在特定密闭的条件下,起初受到地下环境中盐类、水分、气体、细菌等化学、生物的作用,有一个急剧的变化。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墓室里氧气耗尽,就造成一个缺氧的环境。这时候的墓室里,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种不利因素对文物的破环也就慢慢停止下来。如果现在用过去那种办法发掘乾陵,这种平衡就会立即被打破。那些珍贵文物,一旦遇到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就会使金属的腐蚀立即活跃进来。壁画、彩绘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小时就会面目皆非。1956年发掘定陵,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在忙着寻找最佳位置拍摄的瞬间,就看到一匹锦缎由华丽变黑变硬,变得让人心疼。那次发掘定陵,用的全部是土办法,金刚墙上挖个洞,人腰里拴一根绳子,就直接钻进去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武则天下葬的时候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当然有皮有肉有骨头,不可能指望乾陵发掘之后,她还是当年当武才人那种俏丽的模样。再如那些字画,武则天若特别珍惜,她侄子武三思也特别孝顺,不要装在铁制或木制的箱匣中,而是装在玻璃或金银器皿里,完整保存到今天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装在铁箱子里,一千多年的铁锈会和纸张一起腐烂。不是今人有没有保护手段的问题,而是只能保护它被锈蚀和腐烂后的本来面目。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制定的《唐乾陵发掘方案》,早就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制定了一套天衣无缝的方案,它的中心思想是,不把文物拿出地面。首先是清理出墓道口,在地表建起全封闭建筑,然后钻通一个小孔,将探头伸进去测试出墓里的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成份等指标,然后进行室外配气,使封闭建筑物里的环境与陵墓内的环境达到完全一致,最后再由研究人员携带氧气瓶打开金刚墙。金刚墙是墓道口的第一道封闭墙。杨正兴在逝世前讲,那是一道宽4.5米,高17米的大墙,全用条石砌成。这么雄伟的一道大墙,完全是一座六层楼的规模。在下方别出四块条石,研究人员就可以钻进去了。钻进去之后,呼出的气体也要收集,不准影响基道内的气样。不能使用有电照明,只能使用类似动物萤光一类的低照度,再用对低照度极其敏感的摄像器材进行拍摄。然后,再研究出一套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手段。也就是说,挖乾陵不让外界空气进入,第一步是想办法探探墓内虚实。挖和不挖在操作中尽量做到一个样。

  如今的乾陵,陕西省已陆续投资了七千多万,宽阔的一级路面比什么地方都平坦。陕西是文物大省,发掘乾陵一旦立项,有专职人员,有专项奖金,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它和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一样,一丝也不会乱。谁找见了墓道口,谁就掌握了金钥匙。这把金钥匙,陕西人手里有,外省人有吗?乾陵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不只属于中国,它应该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盛唐时代的中华文明是全世界的领头羊。乾陵里肯定有大量反映盛唐时中国对外开放的记载和实物,世界各国的部分历史都装在乾陵里。它一旦发掘成功,肯定会被联合国认定,列入被保护名录里。秦兵马俑的发掘和展出,迅速使一方老百姓受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贫穷的西部人民,像当年盼解放一样盼着这个“无烟工业”的兴起。
  开启乾陵地宫,技术是否过关,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各位看官在后面将看到一套关于发掘乾陵的绝密资料。资料极其详尽的谋划着发掘乾陵的每一个细节。如何下手?如何进入?进入后碰到一根针该怎么办?碰到一块木片该如何处置?地宫里有没老鼠之类的动物?进水了没有?打开后,如何使墓内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一定的臭氧含量?就象高级医院给一位高级首长作的手术方案一样,一般人能想到的,方案里全部都想到了;一般人根本无从想到的,资料里也想到了。比如给病人做盲肠炎手术,盲肠里却突然一下蹦出来一只大青蛙,类  
似这种近乎天方夜谭式的,不太可能发生的怪事也想到了。因为是没有实施的方案,又不能让盗墓贼们知道了,还有就是这套非同寻常的方案,让人们大气不敢出,小气也憋着。于是便标上“绝密”二字。说是绝密,那是针对1994年而言。任何秘密都是时间的外衣,而一件衣服不会永远穿下去。

  在那一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掘乾陵的提案被正式提交大会议事。在这之前的几年中,上百位科学家聚了散,散了聚,西去埃及南到印度,去实地考察人家对古代陵墓的发掘和保护,以及打开之后的各种效益。埃及的金子塔和印度的舍利宫,绝大部分都被发掘了。每年成百上千万旅游者去那里一睹古代帝王的遗采,给这些国家注入了象河水一样汹涌的金银血液。据懂行的科学家们说,那些法老墓和舍利宫比起中国的唐乾陵来,从规模到藏品都是小字辈。煌煌大唐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借着李世民改革的东风,已步入辉煌。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能在国力上和大唐帝国一比高低的国家只有古希腊。那时候,东方的长安城和西方的罗马城是地球上两座高耸入云的灯塔。这两座灯塔射出的文明之光,驱散着世界各个角落的落后和愚昧。为了能用高科技手段发掘乾陵,使乾陵里的无价之宝件件都不伤丝毫,众多的科学工作者们考察归来后,又埋头工作了三四年,耗资上百万,才搞出这么一套具有当今国际一流水平的资料。

  著名考古学家甄广全对于这套技术成果提出了以下看法:乾陵的发掘是一个有计划的、重大的主动发掘项目。它既不同于同是帝陵的明定陵(那时正处于缺乏经验的建国初期,考古人员腰里拴根绳子就下到墓室里去了);也不同于出土软尸、丝绸等与乾陵类似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那时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偶然发现而作匆忙的抢救性发掘),我们应该总结和吸取发掘定陵的疏漏和失误,发掘马王堆汉墓部分出土文物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失的经验和教训。绝不能像有些媒体上有些文章讲的,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就可动手那么轻巧和简单。应该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脚踏实地、稳妥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要抓紧制订和实施发掘及保护的综合研究规划,并提出发掘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各类出土文物(特别是易损文物)的保护对策及实施方案。

  由于乾陵与一般帝陵不同,它是以山为陵,就是说从半山腰开凿墓道、甬道,在山肚里修建前、中、后墓室(或称玄宫、地宫)。六十年代初就已探明,墓道、甬道用条石封砌,石条之间铁栓拴牢,前后、左右加固,隙缝灌铸铁水,用常规考古手段无法对其内部进行钻探了解。

  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制订出规划、方案之后,首先应着手采取现代新技术(电法、磁法等)进行无损探测,更多地掌握墓道、甬道、墓室的情况。通过综合研究,绘制出乾陵形制、结构的三维空间图。同时查明乾陵的隐蔽地质危害,要弄清楚地下水情况,究竟进入甬道、墓室了没有?其危害状况如何?又如历史上关中地区多次发生地震,对乾陵影响如何?以便从物质上、技术上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甄广全还介绍说,墓道在六十年代虽然被挖开过,但在打开甬道、墓室之前,需打探孔收集内部气体进行分析,为进行气调提供依据,并把装有微型摄影镜头的伸缩杆通过探孔伸入甬道、墓室内,运用内窥摄像探测方法,摄取其内部情况的图像,以便提前做好对各类文物的清理、保护的准备工作。

  在封闭千年的幽深地下进行工作,必须确保考古人员的安全和文物的安全。要避免因内部缺氧和有毒气体使人中毒窒息,要防止内部环境经过千百年形成的平衡因发掘而打破,使有机文物很快面目全非以致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坏。为此,要事先进行封闭式发掘的设计,采用气调的密封舱技术,它可以造成一个与外界隔绝、保持恒定的空气成分和温、湿度的工作环境,考古人员必须戴上氧气面罩才能入内进行各项工作;在发掘之前要进行计算机动态模拟,完成程序设计,以作遵循。

  对于甬道和墓室内容易腐朽、损坏的文物、遗迹和内装物品的箱匣进行提取,或整体运到墓外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细致的清理和保护,若棺具保存完好,棺内有文物,也可用更大的箱匣套装运到墓外工作室清理和保护。这样,陈列出土文物的博物馆就不能到发掘后才动工,应该在发掘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阶段完成设计、建设。起码馆中的恒温、恒湿工作室,设施先进的文物库房应早日建成,以备发掘探明时使用。

  许多中老年文物考古工作者不会忘记这样一件事: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粮食和瓜果,不少物品仍然保存了其原来的状态,当考古人员端着一盘莲藕兴冲冲上到地面,让人去拿照相机拍照的几分钟,莲藕就化成了一滩水。墓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女贵族,考古人员揭取两层被子、十八层衣物一看,女尸皮肤呈浅黄褐色,润泽而有弹性,结果这具完好保存了两千多年的软尸,在我们手下未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甄广全说,像过去这种由于没有经验,事先未做充分准备,或者保护技术没过关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数不少,我们应该接受这些经验教训。特别是对于目前较难保存、保护技术没有过关,对有机物质,如纸张、书籍、字画、丝绸、麻纺织物,从现在起就应组织各地、各方面的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协作攻关。我们应该设想以下情况:在箱匣中保存着唐高宗和武则天生前喜爱的“书圣”王羲之等大书法家的墨宝;武则天写的诗文而未流传下来的《垂拱集》百卷;比马王堆汉代女贵族更为显赫的女皇武则天的遗体。我们必须在打开墓室之前把这些保护方面的技术难题解决好,绝不能使这批绝世珍藏在我们的手中毁于一旦。

  甄教授的意见的确中肯,我们同样相信,在中国人即将进入太空飞行的今天,各项科学技术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完整而科学地保护一座地下陵墓不受损伤,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国家文物局发表了这样的意见——
  其实,发掘乾陵,这是旧话重提。据陕西省著名的帝王陵研究专家、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介绍,从1986年开始,陕西省就不断向中央申请发掘乾陵。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陕西省三十位以上代表曾先后两次共同提出过尽早发掘乾陵的提案。而今,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紧实施,在将把西部大开发作为重要议题的“两会”前夕,陕西人再次发出了发掘乾陵的强烈呼吁。

  
  发掘乾陵无论对于全国,还是对于西部陕西,其意义都非常重大。从文化价值上看,石兴邦认为,乾陵是现在已知的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的中国古代帝王陵,比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更有价值,更具有世界轰动性。有人将其比作中国文物界的“三峡工程”,一点都不错。从经济价值上看,发掘和开放乾陵,将重振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西部大开发,陕西省旅游业收入因此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都非常有可能。

  既然意义如此之大,为何陕西人呼吁了几十年,却至今仍得不到回应呢?

  有人说,是由于技术条件不具备,发掘乾陵会对文物造成破坏。但石兴邦认为,技术问题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解决了。并且,从发掘法门寺地宫的结果来看,乾陵文物在地下所遭受的自然界的侵蚀和破坏正日益加大。只发掘不要出土,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可以使其得到更大的保护,现在实际进行的是“抢救性、保护性发掘”。

  若不是技术的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症结主要在于利益分配上的矛盾。焦点在于由谁来发掘乾陵。反对陕西提案的,实际上反对的是由陕西来发掘。他们认为,乾陵是全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财富,不能由陕西一家人来发掘利用,应该全国人民共享之。

  可是,利益如何共享?至今没有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以致“抢救保护”发掘乾陵之事一拖再拖。因利益之争,而耽搁了这么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实在是一件憾事。

  乾陵这块文物资源的“大蛋糕”迟迟不能“出炉”,是因为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之争。而我省其他已经“出炉”的“蛋糕”,或文物资源,或自然资源,有些由利益之争而使其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蛋糕”难以做大。

  比如西安城墙、临潼华清池、周至楼观台等一些著名旅游景区,被少则两个部门,多则几十个部门分割管理,游客不能“一票通游”,游兴大减,景区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其中一个原因正是由于部门与部门的利益之争所致。

  自然资源的开发,比如陕北煤炭、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在有些市、县,几乎所有的权力部门都插手管理,在生产、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设卡收费,造成开发秩序混乱,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效益低下。

  事实证明,这些利益之争的结果,不但使优势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发挥,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甚至“蛋糕”会越来越小。因为优势资源已经成了少数几个权力部门栽在自家后院的“摇钱树”,“果实”被分割装进了部门的“小腰包”里,资源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推动力大为削弱。同时,由于这些权力部门只看重眼前的部门小利益,于是便急功近利,掠夺似地开发利用,破坏了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有关专家指出,在优势资源的开发中,要有胸怀大局的观念,寻求灵活有效的开发方式,首先把“蛋糕”做大,这样分到自己盘里的才不会越来越小。
  说话间,时间又过去了六年。这六年中,横空出世,日益成熟的纳米技术,无疑会在发掘乾陵的工程上,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为科学的发掘乾陵,又增加了一件极为重要的法宝。

  大家都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就是说,纳米颗粒比原子还小。纳米技术能在微观世界按照人的意愿,任意排列组合物质的原子,这该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科学家们发现,当物质(材料)的结构单元(如晶粒或孔隙)小到纳米量级时,物质(材料)的性质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大大改善了原有材料的性能,甚至会具有新的性能或效应。利用这些纳米结构材料的新特性将会引起诸多工业、农业、医疗、考古和社会的重大变革。正如克林顿在加州工学院所说,我用五亿美元的预算,支持一项重要的新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它能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想象一下这样的可能性:强度为钢十倍的材料而重量只有钢的十分之一;把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压缩进只有一块方糖大小的器件之中;能检测出只有几个细胞大小的肿瘤。用于古文物保护,则更妙不可言。

  纳米材料涂层可以提高基体的腐蚀防护能力,达到表面修饰、保护的目的。在涂料中加入纳米颗粒,能够耐大气、紫外线侵害,从而实现防降解、防变色等功效。乾陵只要能进去一个人,马上就可以实施纳米喷涂,所有的文物立刻就会被纳米颗粒固定下来,永远不再发生变化。这项科学技术的生成,使发掘乾陵的行为变得极为科学。将纳米材料与表面涂层技术相结合,有利于纳米材料的扩大应用,在保护文物上,纳米技术将神通广大,它会在瞬间隔断空气对丝绸和纸张的侵害,同时给涂层技术进一步提高找到用武之地。

  纳米材料涂层肯定有广泛变化的光学性能。它的光学透射谱可从紫外波段一直延伸到远红外波段。纳米多层组合涂层经过处理后在可见光范围内出现荧光,用于多种光学应用需要,如传感器等器件。在各种标牌表面施以纳米材料涂层,成为反光、发光标牌;改变纳米涂层的组成和特性,得到光致变色,温致变色,电致变色等效应,产生特殊的防伪,识别手段。80nm的氧化钇可作为红外屏蔽涂层反射热的效率很高。在诸如玻璃等产品表面上涂纳米材料涂层,可以达到减少光的透射和热传递效果,产生隔热作用;在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能够起到阻燃、隔热、防火作用。这一切,都可以为发掘乾陵所利用。

  试想,每一件文物都可以用纳米材料保护起来,难道不是早一天挖比迟一天挖要好得多吗?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用于家电行业,并且已在保护文物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正是,此时不挖,更待何时?!

  2001年6月中旬,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传下话来,陕西现在应该及时把过去的旧账清理一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初发掘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还有懿德太子墓的考古报告,至今没有写出来,你们赶快写,我要看一看。这位宿白先生,乃是当今中国文物考古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和当年的夏鼐一样,属于中国考古界的鼻祖。他的意见可以直接影响中央的决策。他老人家发了言,陕西考古界一片欢腾。有门!陕西省文物局将派出两位考古所的主任,亲自抓这件事。可望在2002年拿出这三份考古报告来。这三份报告都和发掘乾陵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天时地利再加上人和,乾陵发掘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以摸到了,等着吧,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武则天生在富贵之家,养在书香门第。她父亲武士彠因经营木材致富,与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称兄道弟。后来李渊造反,树起反隋大旗,武士彠便倾囊相助,于是便成了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跻身于唐王朝统治中心,官拜工部尚书、利州都督等。

  武则天的母亲也出身于关陇名门。外祖父杨士达在隋朝时,是一个宗室宰相。武士彠与杨家联姻便是李渊当的媒人。武则天在这样的家庭中长成,自然从小便精通文史,聪敏机  
智。血管里流着刀枪与金银碰撞而生的血液,自然性格倔强,善于应变,胆略过人。十四岁长成了女儿身,吓沉了水中鱼,惊落了空中雁。唐太宗听了,立马宣召入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利用这个机缘,她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李世民死后,她被赶至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永徽初年,趁太宗忌日到感业寺焚香和武则天相遇,彼此十分感伤,于是高宗再次召她入宫。开始,武则天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争宠的矛盾,对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高宗和王皇后的宠信,进封昭仪。此后,又百般设法离间高宗与王皇后。为了取得后位,她不惜把自己亲生女儿掐死,然后诬陷是王皇后所为。从此,高宗遂有废王立武之意。

  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宫廷大臣们的意见是严重分歧,如握有大权的国舅、太尉长孙无忌和顾命大臣褚遂良、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等都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于是,武则天就拉拢了一批受长孙无忌党羽排斥的人,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长孙无忌的排斥,贬官壁州司马,诏书未到,李义府已密知,问计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告诉他,武昭仪甚承恩宠,上欲立为皇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大臣异议耳。公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坐取富贵。这样,李义府便上表奏请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赐给明珠一斗,表示赞许。武则天派人暗中慰问,秘密结纳。李义府恩宠有加,很快升任中书侍郎,其他大臣如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都成了武则天的心腹。武则天有了这样一批大臣的拥戴和支持,便加紧了争夺后位的步伐。公元655年9月,高宗召长孙无忌、李力。褚遂良等大臣入内殿,正式提出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意向。长孙无忌、褚遂良当即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又是先帝为陛下所娶,未闻有过失,怎能轻易废掉”。次日又议,褚遂良提出“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

  这是公然揭短,怪不得武则天隔帘大声骂道:“何不扑杀此獠!”獠是野猪,骂得真狠!只是因为褚遂良是顾命大臣,才得以幸免。许敬宗又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为武则天立后大造舆论。高宗又征求开国功臣李力的意见。李力回答得更加圆滑:“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高宗遂下定决心,废去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执掌了宫中大权。武则天先是借故杖王皇后及萧淑妃各一百,断去手足,投入酒瓮中,而后又斩之。继而又把韩瑗谪为振州(今广东崖县)刺史,来济谪为台州(浙江临海县)刺史,把褚遂良贬降为爱州刺史,柳爽自荣州(四川荣县)刺史贬降为象州刺史。在韩瑗、来济贬谪以后二年,对长孙无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在公元659年4月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彰水),隔不多时,在同年7月复按谋反罪,逼长孙无忌投环自缢,其姻亲大多皆谪徙,无忌党羽或杀或流放,关陇贵族集团遭到了沉重打击。此后,武则天在朝中执掌大权,“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高宗李治长期患风眩头痛病,深度近视,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所以从公元659年起,便由武则天替他管理朝政。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不是名门望族出身的武则天当皇后和干预朝政,反映了士族门阀观念在唐朝统治者当中具有很深的影响,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武则天的忧虑。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笼络人心,便以唐高宗的名义下令改编《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当时参与修订的人由于受士族门阀观念束缚,所以,象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虽是开国功臣,因曾经营木材生意,出身“寒微”,在《氏族志》里就没有他的地位。新修的《姓氏录》完全按唐氏官品为标准划分等级,“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又规定所有因军功“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就打破了旧的士族门第界限,凡五品以上,无论是士族与否,完全都写进了《姓氏录》。许多士族地主对此非常不满,称《姓氏录》为“勋格”,表示鄙视,但却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欢迎,从而扩大了武则天统治的社会基础。

  公元674年,武后向高宗建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京畿地区徭赋);三、息兵(停止对外用兵),以道德化天下;四、禁止一切浮华巧伪的风习;五、减省功费、力役;六,广开言路;七、杜绝诬害忠良的馋言;八、王公以下皆学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以前的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不再复核取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十二、任事已久,才高位低的官员,得越级提拔。这些重要的政治主张,高宗都下诏施行,从而得到下层官员和庶族地主阶级的拥护。

  但是,贵族官僚集团对武则天是极为不满的。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利用高宗对武则天的某些不满,密谋草诏废掉武后,被武则天及时挫败,大批官员被贬斥。结果“天下大权,悉归中宫”,一统江山完全控制在武则天手心里。而后,贵族集团又勾结太子李贤,阴谋发动宫廷政变,事泄失败,李贤被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公元683年,高宗病逝,中宗李显继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高宗遗诏军国大事皆听武后裁决,武则天就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幼子李旦为傀儡皇帝。武则天家族掌握大权,“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公元684年被武则天贬黜的英公徐敬业,以拥戴庐陵王为名,在扬州聚众十余万发动叛乱,要挟武则天让位。中书令裴炎声称:“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武则天临危不乱,采取果断措施,将裴炎下狱处死,又派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大军,迅即讨平了叛乱。徐敬业、裴炎反对武后比较开明的政治,企图使历史逆转,因而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一触即溃。当时的诗人陈子昂就说道:“扬州构祸,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说明武则天统治在当时是得到人民拥护的。

  公元688年唐宗室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父子,分别起兵,以“匡复”李唐为名,伪造皇帝玺书秘密串连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李灵夔等宗室诸王子弟,企图“共趣神都”,夺取政权。武则天派遣左金吾将军丘神力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李冲。李冲攻武水,不克,还走博州(今山东聊城),为守门者所杀。丘神力未至,叛乱已平。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鞠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到豫州(今河南汝南县)讨伐李贞,“城中闻官军至,逾城出降者四面成蹊”。李贞兵败,全家自杀,不到二十天,这次叛乱也失败了。

  武则天多权谋,对臣僚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她曾召集群臣说:我跟随高宗二十余年,你们的官爵富贵都是我给的。天下安乐,朕长养之。“及先帝弃群臣,以天下托顾于朕,不爱身而爱百姓。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朕之深也!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虽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这篇讲话半是恫吓,半是诱导,群臣顿首,不敢仰视,曰:“惟太后所使!”

  武则天有驾驭臣僚的能力。当她还是唐太宗的才人时,唐太宗有一匹不驯服的宝马叫狮子驹,非常暴烈,没有人敢骑。武则天说,只要给她三件东西,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就可以制服这匹马,“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武则天的倔强性格和刚毅气质,她正是用制服烈马的方法来驾驭群臣的,才维持了她历时半个世纪有力的专制统治。

  武则天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丘神力、索元礼等一批酷吏,以严刑峻法,实行恐怖统治。她在朝堂上设置铜匦(类似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有告密者,“使至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任何官员不得询问,而且要用驿马送到京城,沿途还要按五品官的伙食标准供应饭食。告密核实,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追究。于是告密之风大兴,大批朝廷官员被无辜株连,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这正是武则天的暴君嘴脸。后来武则天看到“任威刑以禁异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平息天下有识之士对特务政治的不满,便转手杀掉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作替罪羊,“以雪苍生之愤。”天授二年有人密告周兴与丘神力通谋,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周兴说:“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周兴回答说:“此甚易耳!取大瓮,火围如兴法,然后对周兴说:“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武则天正是用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段,巩固和加强了自己血淋淋的专制统治。

  武则天在逐步完成了对李唐宗室大臣政治清洗的基础上,于公元690年,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皇帝,又改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政权。

  以上的资料来自于史书。进入新千年之后,我们先回顾一下,在上一个世纪里,许多伟人名人是如何评价这个女人的——
你就可着劲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