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博会展现航空科学的传奇——飞行的翅膀(长篇连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36:31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6813/188633/11515915.html

气球发展史一波三折充满悲壮 人类终实现飞天梦想

  世界10大繁忙机场的排名次序虽然不断变化,但旅客吞吐量却全都扶摇直上,2008 年已经突破6亿5000万人次。我们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中,每天有300万人在“展翅飞翔”,航空已经成为最快捷、舒适、安全的交通方式。作为四肢动物出身的人类,如今能高高凌驾于鸟类之上,频频穿梭于云霄之间,这是科学技术的奇迹和现代文明的礼赞。

  人类大约在直立行走后便有了飞天的梦想。中国古老的风筝无疑是最早的飞行器。 1783年6月4日,法国造纸商蒙特高菲尔兄弟在烟熏火燎中放飞了历史上第一只热气球,此后又将小羊、公鸡、鸭子装进吊篮升到空中。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独出心裁,打算把两名待决的犯人送上热气球,科学家奇埃认为热气球不是刑具,人类第一次航空的荣耀更不应属于罪犯。靠着公爵夫人波拉斯特龙的支持,1783年 11月21日,奇埃和青年军官科特迪瓦乘坐着高23米、直径14米的巨大热气球,在900米的巴黎上空飞行25分钟,成为万古蓝天的第一次来客。10天之后,科学家查理和罗伯特首次乘坐丝绸和橡胶涂层制成氢气球飞行2小时5分钟,占巴黎总人口一半的40万观众见证了这次壮举。由于热空气密度低,氢气比重小,所以两种气球都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依照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上升。查理还发现了著名的查理定理——当压力不变时,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1785年6月15日,奇埃和罗曼乘坐氢气和热空气并用的气球跨越英吉利海峡,不幸在空中失火坠毁,成为航空史上第一例殉难者,人类的“登天之路”从起步就交织着浪漫与悲壮。


1783年11月21日奇埃和科特迪瓦在巴黎首次乘坐热气球飞行


1783年12月31日查理和罗伯特首次乘坐氢气球在巴黎上空飞行


1785年6月15日奇埃和罗曼乘坐气球失事

  早期的历届世博会上,气球几乎总是营造氛围和招揽游客的常规选项。1867年巴黎世博会期间,著名摄影师纳达尔带着参观者乘坐气球游览各展区并一路进行航拍。中国外交官黎庶昌曾于1878年巴黎世博会后登上氢气球,并在《西洋杂记》中写道“球下悬大圆木筐,为站立处。可容50人”,“球皮用布缝成,涂以印度胶、松香、白油”,“若无绳可生至四五千买特尔,再上则人不能呼吸矣。”这是中国人对气球的最早描述。


1867年巴黎世博会气球


黎庶昌所描述的1878年巴黎世博会气球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专程从瑞典赶来开阔眼界的22岁青年安德鲁找了份瑞典馆看门人的差事,并有幸结交了渴慕已久的美国气球专家怀斯,接受了气球制作和飞行的启蒙教育。回国后,安德鲁很快成为瑞典气球航行的开拓者。1897年7月11日,在科学考察和为国争光的激情驱动下,安德鲁带领工程师富兰克尔和摄影师斯汀德伯格乘坐鹰号气球升空,计划飞越北极后在加拿大或俄国着陆。盛大的送行场面令人难忘,国王奥斯卡二世和“炸药大王”诺贝尔都以个人名义捐献巨款赞助这次历史性远航。安德鲁过分乐观于极昼的光明和“无植被障碍”的坦途而低估了未知的凶险。飞行仅仅 41小时后,气球便因氢气泄露而降落在北极冰原,三位壮士的信鸽和漂瓶再也没有带回消息。直到1930年,一艘挪威海豹捕猎船发现了安德鲁和两位同伴的遗骸,斯汀德伯格临终前留下的200多张珍贵照片也大白于天下。1930年10月15日,瑞典全国下半旗志哀,斯德哥尔摩广场举行了最庄严宏大的国葬仪式,迎接33年前出征的儿子“魂归故里”。鹰号气球的全部遗物由瑞典博物馆北极探险中心收藏。


1897年7月13日斯汀德伯格拍下鹰号气球降落在北极冰原


1930年10月15日瑞典为安德鲁等三位探险家举行国葬

  1933-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专门定制了17,000立方米的世界最大气球百年进步号。特邀1931年首次进入同温层的德国工程师奥古斯塔?皮卡德来美国表演。奥古斯塔?皮卡德却推荐他的孪生兄弟、美国化学家让?皮卡德主持飞行。1933年11月20日,尚未取得美国航空执照的让?皮卡德请来海军航空员赛特尔和伏特尼登上气球,一举飞临18,665米高空,打破了苏联人普罗科菲耶夫当年创造的世界纪录。1934年6月6日,让?皮卡德的妻子珍妮特在汽车大王福特的支持下拿到了飞行执照。10月23日,夫妻二人结伴同行,乘坐百年进步号飞抵17,672米的高空。珍妮特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同温层的女性并做了NASA的发言人。 这次“伉俪双飞”考察了宇宙线、偏振光和大气臭氧层。皮卡德兄弟是气球压力密封舱的发明者。当飞行高度超过海拔3700米将进入生理困难区,稀薄的空气不但含氧少、压强小而影响呼吸造成缺氧,并使血液中溶解的氮气“冒泡”引起血管栓塞。如果超过19,000米,体内的水就会沸腾了。1875年4月15日,法国科学家提森迪尔乘坐热气球飞抵8600米高空,导致同伴斯皮内利和西维尔缺氧死亡,提森迪尔永久性耳聋。1927年5月4日,美国航空家格雷乘坐气球创造了13,222米的世界纪录,但因跳伞逃生而未能获得承认,11月4日格雷再次达到这一纪录,却因氧气供应故障而未能生还。从此吊篮式高空气球不再使用。皮卡德夫妇的压力密封仓不但让飞行员处于和地面气压相近的“小环境”中,还首次将化学反应供氧系统改为液态氧系统,设计了除霜玻璃窗,并且在升空时用遥控雷管炸断多根牵引绳索确保平稳飞行。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近代航空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探测同温层气球


1933年11月21日赛特尔和伏特尼的气球降落在泥沼中


1934年10月23日福特为即将升空的皮卡德夫妇壮行


1927年3月9日格雷(右)第一次飞行创造美国纪录8839米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6813/188633/11515915.html

气球发展史一波三折充满悲壮 人类终实现飞天梦想

  世界10大繁忙机场的排名次序虽然不断变化,但旅客吞吐量却全都扶摇直上,2008 年已经突破6亿5000万人次。我们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中,每天有300万人在“展翅飞翔”,航空已经成为最快捷、舒适、安全的交通方式。作为四肢动物出身的人类,如今能高高凌驾于鸟类之上,频频穿梭于云霄之间,这是科学技术的奇迹和现代文明的礼赞。

  人类大约在直立行走后便有了飞天的梦想。中国古老的风筝无疑是最早的飞行器。 1783年6月4日,法国造纸商蒙特高菲尔兄弟在烟熏火燎中放飞了历史上第一只热气球,此后又将小羊、公鸡、鸭子装进吊篮升到空中。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独出心裁,打算把两名待决的犯人送上热气球,科学家奇埃认为热气球不是刑具,人类第一次航空的荣耀更不应属于罪犯。靠着公爵夫人波拉斯特龙的支持,1783年 11月21日,奇埃和青年军官科特迪瓦乘坐着高23米、直径14米的巨大热气球,在900米的巴黎上空飞行25分钟,成为万古蓝天的第一次来客。10天之后,科学家查理和罗伯特首次乘坐丝绸和橡胶涂层制成氢气球飞行2小时5分钟,占巴黎总人口一半的40万观众见证了这次壮举。由于热空气密度低,氢气比重小,所以两种气球都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依照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上升。查理还发现了著名的查理定理——当压力不变时,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1785年6月15日,奇埃和罗曼乘坐氢气和热空气并用的气球跨越英吉利海峡,不幸在空中失火坠毁,成为航空史上第一例殉难者,人类的“登天之路”从起步就交织着浪漫与悲壮。


1783年11月21日奇埃和科特迪瓦在巴黎首次乘坐热气球飞行


1783年12月31日查理和罗伯特首次乘坐氢气球在巴黎上空飞行


1785年6月15日奇埃和罗曼乘坐气球失事

  早期的历届世博会上,气球几乎总是营造氛围和招揽游客的常规选项。1867年巴黎世博会期间,著名摄影师纳达尔带着参观者乘坐气球游览各展区并一路进行航拍。中国外交官黎庶昌曾于1878年巴黎世博会后登上氢气球,并在《西洋杂记》中写道“球下悬大圆木筐,为站立处。可容50人”,“球皮用布缝成,涂以印度胶、松香、白油”,“若无绳可生至四五千买特尔,再上则人不能呼吸矣。”这是中国人对气球的最早描述。


1867年巴黎世博会气球


黎庶昌所描述的1878年巴黎世博会气球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专程从瑞典赶来开阔眼界的22岁青年安德鲁找了份瑞典馆看门人的差事,并有幸结交了渴慕已久的美国气球专家怀斯,接受了气球制作和飞行的启蒙教育。回国后,安德鲁很快成为瑞典气球航行的开拓者。1897年7月11日,在科学考察和为国争光的激情驱动下,安德鲁带领工程师富兰克尔和摄影师斯汀德伯格乘坐鹰号气球升空,计划飞越北极后在加拿大或俄国着陆。盛大的送行场面令人难忘,国王奥斯卡二世和“炸药大王”诺贝尔都以个人名义捐献巨款赞助这次历史性远航。安德鲁过分乐观于极昼的光明和“无植被障碍”的坦途而低估了未知的凶险。飞行仅仅 41小时后,气球便因氢气泄露而降落在北极冰原,三位壮士的信鸽和漂瓶再也没有带回消息。直到1930年,一艘挪威海豹捕猎船发现了安德鲁和两位同伴的遗骸,斯汀德伯格临终前留下的200多张珍贵照片也大白于天下。1930年10月15日,瑞典全国下半旗志哀,斯德哥尔摩广场举行了最庄严宏大的国葬仪式,迎接33年前出征的儿子“魂归故里”。鹰号气球的全部遗物由瑞典博物馆北极探险中心收藏。


1897年7月13日斯汀德伯格拍下鹰号气球降落在北极冰原


1930年10月15日瑞典为安德鲁等三位探险家举行国葬

  1933-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专门定制了17,000立方米的世界最大气球百年进步号。特邀1931年首次进入同温层的德国工程师奥古斯塔?皮卡德来美国表演。奥古斯塔?皮卡德却推荐他的孪生兄弟、美国化学家让?皮卡德主持飞行。1933年11月20日,尚未取得美国航空执照的让?皮卡德请来海军航空员赛特尔和伏特尼登上气球,一举飞临18,665米高空,打破了苏联人普罗科菲耶夫当年创造的世界纪录。1934年6月6日,让?皮卡德的妻子珍妮特在汽车大王福特的支持下拿到了飞行执照。10月23日,夫妻二人结伴同行,乘坐百年进步号飞抵17,672米的高空。珍妮特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同温层的女性并做了NASA的发言人。 这次“伉俪双飞”考察了宇宙线、偏振光和大气臭氧层。皮卡德兄弟是气球压力密封舱的发明者。当飞行高度超过海拔3700米将进入生理困难区,稀薄的空气不但含氧少、压强小而影响呼吸造成缺氧,并使血液中溶解的氮气“冒泡”引起血管栓塞。如果超过19,000米,体内的水就会沸腾了。1875年4月15日,法国科学家提森迪尔乘坐热气球飞抵8600米高空,导致同伴斯皮内利和西维尔缺氧死亡,提森迪尔永久性耳聋。1927年5月4日,美国航空家格雷乘坐气球创造了13,222米的世界纪录,但因跳伞逃生而未能获得承认,11月4日格雷再次达到这一纪录,却因氧气供应故障而未能生还。从此吊篮式高空气球不再使用。皮卡德夫妇的压力密封仓不但让飞行员处于和地面气压相近的“小环境”中,还首次将化学反应供氧系统改为液态氧系统,设计了除霜玻璃窗,并且在升空时用遥控雷管炸断多根牵引绳索确保平稳飞行。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近代航空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探测同温层气球


1933年11月21日赛特尔和伏特尼的气球降落在泥沼中


1934年10月23日福特为即将升空的皮卡德夫妇壮行


1927年3月9日格雷(右)第一次飞行创造美国纪录8839米
世博会比赛飞艇大放异彩 齐柏林号实现环球航行

  乘坐气球很难产生“御风而行”的快感,因为气球和空气是相对静止的,只能靠拉动绳索做有限的控制。将正圆的气球变为流线型并加上动力和操作系统,便摆脱了在空气海洋中随波逐流的命运而能够自主驾驶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期间,澳大利亚人博兰德设计了一艘大型蒸汽机飞艇,虽然在水晶宫展出了模型,但此后并无下文。1852年9月24日,法国人吉法德制造的 44米飞艇使用3马力蒸汽机,在巴黎上空飞行27公里,宣告了飞艇正式诞生。1900年巴黎举办世博会,石油大亨莫尔特设立了10万法郎的飞艇赛大奖,条件是从圣克劳德公园起飞,环绕埃菲尔铁塔一周后返回原地,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巴西飞行家杜蒙特1901年10月19日驾驶着内燃机驱动的6号飞艇完成了全部规定动作,虽由于机械故障迟到40秒,最终仍赢得这项大奖,并在欧洲掀起了空前的飞艇热。


1851年伦敦世博会博兰德设计的蒸汽机飞艇


1852年9月24日吉法德飞艇首次使用3马力蒸汽机




1901年10月19日杜蒙特环绕埃菲尔铁塔飞行获得大奖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人类飞行的第一次盛会,组织者拿出20万美元巨款筹办航空比赛。华盛顿大学57000平方米的赛场周围砌起9米高的围墙,修建2座大型机库,并为所有飞艇和气球免费提供氢气。美国资深飞行家沙尼特主持制定了8 个项目比赛规则,包括高度、速度、耐力、距离的较量,飞行器沿L形线路行驶3个回环后降落在出发点46米以内,平均速度不得低于每小时24公里,优胜者能获得10万美元奖金。尽管允许一切飞行器参加,但登场的主角无疑是飞艇。莱特兄弟虽然已经成功制造了第一架飞机,但考察世博会竞赛现场和游戏规则后决定知难而退。10月25日,鲍德温的飞艇“加利福尼亚之箭”使用9马力的柯蒂斯双缸发动机,用1小时31分钟飞完17公里赛程获得优胜。虽然因速度稍慢未能拿到大奖,但这次世博会却拉开了美国向天空进军的序幕。1906年6月14日,一架柯蒂斯蒸汽机飞艇绕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飞行后降落在白宫草坪,引起全国极大的轰动。驾驶者就是日后名声大噪的特技飞行员比奇。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法国飞艇“圣芒代号”在机库中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鲍德温的“加利福尼亚”号飞艇

  德国航空先驱齐柏林开创了飞艇的黄金时代。1900年7月2日,128米长的齐柏林1号在康士坦茨湖上空飞行18分钟,这是历史上第一架“硬飞艇”。靠内部气囊压力维持飞艇形状的是“软飞艇”,底部使用刚性龙骨的是“半硬飞艇”,齐柏林1号具有整体的金属框架和布面外壳,重达13吨,用2台15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推进。肚子里17个“鱼鳔”般的巨大氢气囊充满11,300立方米氢气,“鱼鳔”在低压环境下膨胀则飞艇上升,“鱼鳔”被空气压缩则飞艇下降。 1910年齐柏林飞艇公司开通第一条商用航线,此后留下了光荣而传奇的履历。1929年8月8日,在美国报业巨头赫斯特赞助下,长达237米的“世界巨人”格拉芙齐柏林号飞艇从美国新泽西出发,停靠腓特烈港、东京、洛杉矶,于9月4日完成了49,618公里的环球之旅,随行美国记者玛格丽特成为世界第一个环球飞行的女性。接着开通了法兰克福到北美和巴西的定期国际航线,让洲际交通形成了天空海洋殊途同归的立体格局。1931年6月,格拉芙齐柏林号又和苏联破冰船马雷金号同赴北极科学考察,这是大型飞艇首次从极地冰原凯旋。


1900年7月2日齐柏林1号试飞


1929年8月8日至9月4日格拉芙齐柏林号环球航行


格拉芙齐柏林国际航线


1931年6月格拉芙齐柏林号在北极冰原参加科学考察


苏联为1931年北极科学考察发行的纪念邮票

  用飞艇进行北极探险的先驱应该首推意大利。1926年5月,意大利航空家诺拜耳便和挪威著名探险家阿蒙德森合作,驾驶半硬式飞艇诺基号从挪威启程,首次飞过北极上空降落在阿拉斯加。但这对伙伴在爱国心驱使下,对荣誉归属发生激烈争执。诺拜耳回国后招募清一色的意大利人,新建造的飞艇直接命名意大利号,1928年5月再次进行北极探险,结果在恶劣气候下坠毁,造成7人死亡。所幸诺拜耳和11名成员在国际援救下得以生还。阿蒙德森听到诺拜耳遇险的消息后立刻捐弃前嫌,带领法国飞机来瑟姆47号飞赴北极援救昔日的战友和对头,但却就此一去无踪,留下了航空史上永远的谜团。


1926年5月诺基号飞艇飞过北极


多梅尼德尔晚报报道意大利号飞艇在北极失事
  英国同样是早期飞艇研制的先驱。R100飞艇流线型身材和16边形腰身比齐柏林飞艇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俨然一个五星级的二层楼“空中旅馆”,有宽大的餐厅和观光玻璃窗,豪华的双人舱和4人舱可接待100个位旅客,而格拉芙齐柏林飞艇仅能乘坐20人。1930年7月29日,R100飞艇从卡丁顿出发,经过78小时5,300公里飞行抵达蒙特利尔。在加拿大停留期间每天有10万公众赶来参观,R100载着当地旅客在多伦多、渥太华、尼亚加拉瀑布上空纵览山川之胜。美国1923年制造的圣南多号飞艇首次使用氦气,虽然氦的比重为0.14,浮升性能略逊于比重为0.09的氢,但作为惰性气体,氦比可燃性极强的氢更为安全。当年只有美国能生产氦,圣南多号6万立方米的氦气几乎是全世界的总量,20个气囊则用掉75万根牛肠的外膜。美国古德伊尔公司1933年完成的阿克朗号和1935年完成的姐妹船麦肯号都是世界最大的飞艇。美国帝国大厦1931年落成时,顶上便专门设计了飞艇系泊塔。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古德伊尔公司的飞艇每天载着客人在展区上空兜风。格拉芙齐柏林飞艇接受特别邀请,从巴西至德国的航班中抽身到芝加哥世博会访问,美国为此专门发行了纪念邮票。但格拉芙齐柏林号飞艇上的纳粹标记引起巨大争议和激烈冲突。格拉芙齐柏林的艇长并不支持希特勒政权,刻意让飞艇沿顺时针方向在世博会场上空绕行,使涂在尾翼左舵上的纳粹标志无法向公众展示。


英国R100飞艇内舱布局图


1924年美国圣南多号飞艇在帕托卡加油船系泊


1933年美国阿克朗号飞艇在曼哈顿上空


建造中的美国麦肯号飞艇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古德伊尔公司的飞艇

   “轻于空气的飞行器”体态臃肿而行动迟缓,秉性本不尚武,但却从诞生之日就卷入了战争。1849年8月奥地利为镇压“圣马可共和国”独立,曾用200个气球带着延时导火索炸弹飘向包围中的威尼斯城,虽然风向不作美,但人类社会却第一次有了“空袭”。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大败色当,普军接着将巴黎围得铁桶一般,国防政府无法和地方取得联系,双腿已经跌残的纳达尔建议乘坐气球飞越封锁线并于9月21日首次出征,将政府文件成功送到了图尔的法国军营。由于气球不能驾驶只能随风飘荡,并且遭到普军炮火射击,出城的信使常失之百里更无法返回,全靠携带信鸽寻道归巢。巴黎被困4个月间共放飞气球66个,派遣 102人,其中58个气球完成了使命。最重大的一次战略飞行是政府内务部长甘必大10月7日夜间亲自乘坐气球飘出巴黎,到图尔组织了法国抵抗力量。飞艇则是人类战争中最早的“空军”,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意大利都用飞艇轰炸敌方领土, 1915年1月19日,2架齐柏林飞艇首次空袭伦敦,投下24枚50 公斤炸弹。飞艇飞得高、载重大、航程远,多个分离的气囊内压力稍高于外部环境,弹孔造成的慢撒气不足为患,英国采用了新西兰人泼默罗伊发明的“开花子弹”,能引起飞艇的氢气燃烧。为避免被探照灯锁定后成为活靶,齐柏林飞艇躲在云层之上,用缆绳放下“潜望”舱指挥轰炸。从1915年到1918年,共有115架齐柏林飞艇投入战争,发动空袭51次,丢下5800枚炸弹。炸死557 人,炸伤1358人。齐柏林飞艇损失77架,所失大于所得5倍。1918年8月5日最后一次行动中,德国海军飞艇司令斯特拉瑟丧生。他关于纵深打击和远程空袭的军事思想首次破除了前方后方的概念,对未来的“总体战”具有重大影响,但寄望于齐柏林飞艇也许太勉为其难和用非所长了。


美国为格拉芙齐柏林号访问1933年世博会发行的邮票


1870年巴黎被困期间加紧生产气球


法国著名画家迪迪埃和雅克的油画"莱昂.米歇尔.甘必大乘坐阿尔芒.芭比斯气球飞离"


齐柏林飞艇空袭伦敦


1916年9月23日被击落的齐柏林飞艇残骸

  飞艇家族的衰败和消亡是航空史上最富有悲剧色彩的章节。1922年2月21日,美国从意大利购买的世界最大飞艇罗马号在弗吉尼亚碰上高压电线起火燃烧,此后美国才开始用氦代替氢作为浮力气体。1925年9月3日,圣南多号在俄亥俄被雷暴撕成碎片, 1933年4月4日,阿克朗号在新泽西海岸遇到狂风而坠入大西洋,创下73人丧生的飞艇惨案纪录,被罗斯福总统称为“国家的灾难”。1935年2月13日,安康号飞艇又在加州葬身太平洋。欧洲也传来坏消息,1930年10月5日,刚刚建成的英国R101号飞艇在法国坠毁,48人丧生,艇上的柴油烧了24小时。最著名的飞艇事故发生在1937年5月6日,齐柏林飞艇兴登堡号在新泽西基地着陆时,尾部泄漏的氢气被静电火花点燃。这条长245米、仅比泰坦尼克轮船短24米的世界最大飞艇一分钟内便被冲天大火完全吞噬,36人丧生。芝加哥电台记者纳尔森用颤抖的声音报道了现场实况,他的感叹“啊,人类!”成了一句传世名言。齐柏林飞艇素来以安全航行而声誉卓著,这次灾难让世界不再对飞艇抱有信心。罗斯福总统曾答应向齐柏林公司提供氦气,但德国并吞奥地利使美国收回了承诺。1940年4月,纳粹元帅戈林下令关闭齐柏林公司,并拆除厂房和已经建成的LZ130型新飞艇,将宝贵的铝用于生产战斗机。曾经辉煌的飞艇时代黯然谢幕了,不仅因为氢气的易燃,氦气飞艇同样暴露了轻于空气的“虚胖子”对风的高度敏感和对恶劣天气的脆弱应变能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飞机已经“翅膀硬了”并开始翱翔蓝天。


1925年9月3日圣南多号飞艇在俄亥俄坠毁


1933年4月美国海军打捞阿克朗飞艇


1937年6月6日兴登堡号在新泽西基地失事
飞行先驱前赴后继 莱特兄弟12秒飞行最终创造历史

  人类千百代祖先曾经仰望着天空的鸟类沉思和遐想,飞虎、飞马是艺术的巧思,肋生双翅的神仙与骑着扫帚的女巫屡见于各民族的传说。1485年,达?芬奇研究了鸟类的身体结构和飞行动作,绘制出仿生学的四肢驱动“朴翼机”。这是第一个“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此后五花八门的“鸟人”多不胜数。但鸟类骨骼的空腔结构和肌肉的极高效率却是人体永远无法攀比的。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和伐达罗斯用蜡制的翅膀飞行


1485年达芬奇设计的人力扑翼机

  1799 年,英国工程师凯莱绘制了具有机身、机翼、垂直尾翼和动力装置的飞行器蓝图,确定了现代飞机的基本布局和框架。1849年制作的滑翔机载着10岁儿童离开了地面。凯莱还系统研究了重力、升力、阻力、推力四大要素,剖析了弧面机翼上下气流速度不同产生的“伯努利效应”如何托举飞机上升。他的著作《关于空中飞行》是航空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飞利浦1893年构想的飞机竟有50个翅膀,1904年精简为20个。德国伟大的飞行家李林塔尔创造了悬挂式滑翔机,他在柏林附近建造一座圆锥形山丘,飞行试验超过2000次。李林塔尔有句名言,“画出来啥也不是,造出来才是点什么,飞起来就是一切。”1896年8月9日,多次出生入死的李林塔尔在飞行中遇难,这位“蝙蝠侠”临终留下最后一句话“必须要有牺牲”,成了他不朽的墓志铭。


1799年凯莱设计的飞机


1849年凯莱制造的飞机


飞利浦的20翼飞机


李林塔尔的悬挂式滑翔机飞行试验

  美国的蓝天上同样活跃着探索者们不倦的身影。“航空教父”沙尼特曾是著名铁路工程师并设计了第一条横跨密西西比河大桥,他发明的双翼滑翔机采用支撑线桁架结构,便源于丰富的桥梁知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沙尼特组织了国际航空大会,他的著作《飞行器的进步》成为早期航空学经典。史密森尼学会第三任会长兰利也是美国航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1896年5月6日,他将1马力蒸汽机安装到2.13米翼展的模型飞机上,在泼托马克河成功飞行了1005米,这是人类首次用动力机械把“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送上天空。麦金莱总统大为振奋,美国军方慷慨提供5万美元,史密森尼学院追加2万美元,资助兰利的“有人驾驶飞机”计划。1903年10月7日,兰利在泼托马克河上进行第一次试验,新建造的飞机翼展16米并安装着52马力发动机,但刚刚升空就一头栽进水里。12月8日的第二次试验结果更惨,飞机一离开弹射架便折断翅膀。驾驶员曼利两度从河里被仓皇救起。成功的模型按原比例放大就不再意味着成功,材料的脆弱和设计的缺陷导致了彻底失败。许多国会议员开始诅咒“兰利的蠢动”,各大媒体更一片哗然,纽约时报记者甚至断言,人类驾驶的飞机至少还要等1000年。


1896年9月11日沙尼特的双翼滑翔机飞行


美国为沙尼特发行的邮票


1896年5月6日兰利的蒸汽机模型飞机试验成功


1903年10月7日兰利的“人员驾驶飞机”在船台发射架上


1903年10月7日兰利的“人员驾驶飞机”坠入泼托马克河


1903年12月8日兰利的飞机在发射中解体

  但这个“1000年”的预言只用9天就被俄亥俄自行车修理商莱特兄弟打破了。1903年12月17日,北卡罗来纳州基蒂瓦克的无名沙滩变成了人类航空的圣地,奥威尔?莱特驾驶着云杉木和MSL布制成的双翼飞机冲出滑轨飞向空中。虽然只在3米多高的“天上”停留12秒,飞行36.5米,但却是航空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在机器驱动下的可操纵飞行。只有当地救生站的5个志愿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丹尼尔在飞机腾空的瞬间用干版相机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那天上午共飞行4次,最高纪录是威尔伯?莱特创造的59秒、260米。莱特兄弟的最大突破是通过操纵杆拉动连线与滑轮,改变机翼末端的攻角和舵的方向,对飞机进行三个轴向的控制。风洞试验则使机翼和后置的双螺旋桨达到最高效率,泰勒为飞机量身定做的12马力4缸发动机同样是成功的关键。1901年以来,莱特兄弟进行了1000多次滑翔机飞行,纠正了李林塔尔的错误数据,并和著名飞行家沙尼特通信400多封探讨航空理论。历史选择莱特兄弟揭开飞行的新篇章绝非出于偶然。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基蒂豪克第一次飞行现场


1903年12月17日奥威尔.莱特驾驶飞机升空的瞬间

  然而莱特兄弟的成功非但没有引起巨大轰动,甚至没有得到社会承认。保密的心态和社会对飞机怀有“狼来了”的反感致使这件惊天大事寂寂无闻,最早的报道仅见于1904年鲁特主办的小杂志《养蜂文化琐谈》。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航空热达到沸点,却压根没有莱特兄弟的影子。史密森尼学会的展馆里,赫然高挂着兰利1903年掉到河里的飞机。1907年,电话发明者贝尔组织航空实验协会,聘请同为自行车制造商出身的柯蒂斯先后制造了“金虫”、“六月虫”、 “红翼”等飞机,并在1909年巴黎首届国际航空比赛中获得大奖。莱特兄弟“在沉默中爆发”了,1909年11月27日将柯蒂斯和几家外国公司告上法庭,指控他们侵犯了“翘曲机翼控制”的专利权。这是一场心力交瘁的持久战,沙尼特在证言中反对“垄断天空”,明确表示“不相信调整机翼控制的原理应该成为专利”,致使莱特兄弟和这位恩师多年的友谊毁于一旦。莱特兄弟的公众形象也大受损害,有人戏言“你只要跳到空中或者挥动手臂就会吃官司。”1912年5月 30日威尔伯?莱特患伤寒病去世。直到1914年美国法庭才最后宣判了莱特兄弟有限的胜诉,但他们在航空界的领先地位已丧失殆尽。美国的飞机工业也因这场专利之战备受拖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法国、英国分别拥有战斗机180架、136架和48架,美国仅有战斗机12架,不得不使用法国飞机作战。政府决定出面干预,美国成立了飞机制造者协会,缴纳最低会费后便可享有一切技术专利。后人评价莱特兄弟的诉讼只能算是“比鲁斯的惨胜”。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史密森尼学会展览1903年的兰利飞机


1909年柯蒂斯制造的“金虫”飞机


1909年8月柯蒂斯在巴黎国际飞行比赛中获得金奖

  和“专利之战”相关的一大折腾是莱特兄弟的飞机“流亡”到英国长达20年。诉讼对手柯蒂斯为了让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行的专利缩水贬值,于1914 年向史密森尼学会提出重新测试1903年兰利栽到水里的飞机。这一动议对史密森尼学会可谓正中下怀,时任会长瓦尔考特慨然应允并资助2000美元。 1914年5月28日,柯蒂斯宣布1903年的兰利飞机在纽约哈蒙兹波特飞行成功。史密森尼学会也跟着理直气壮地断言,兰利的飞机才是历史上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柯蒂斯和史密森尼学会都有意隐瞒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便是兰利的“遗产”之所以起死回生,是因为在柯蒂斯的工厂里进行了多项根本性改造和重建,此飞机已不是彼飞机。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史密森尼学会展馆大门最显要的位置便悬挂着兰利的飞机,让这位前任会长在国家巨资支持下的失败项目“挽回了声誉”。奥威尔?莱特闻讯后非常愤怒,为抗议史密森尼学会和柯蒂斯的幕后交易并讨回公道,1928年2月11日将“莱特飞机”运到了英国科学博物馆。二战中这架飞机和其他英国国宝一起保存在伦敦郊外30米深的秘密地下仓库。历史很忍耐地等待着正义降临。史密森尼学会慑于美国民众的呼声和学术腐败的指责终于改变了态度,在1942年度报告中正式承认“兰利飞机1914年测试”有重大改造,并肯定了莱特兄弟1903年飞行的历史地位。1948年 12月17日,远走他乡的“莱特飞机”终于回归美国并挂在史密森尼工业艺术博物馆最显要的大厅,奥威尔?莱特却已经在11个月前溘然长逝。仰望着这架历尽沧桑的始祖飞机,也是在聆听光环之下和人性深处无需掩盖的历历往事。


1914年柯蒂斯在纽约哈蒙兹波特重新“测试”1903年兰利飞机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史密森尼展览馆里的1903年兰利飞机


1928年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在伦敦科学馆“莱特飞机”下聚餐庆祝人类驾驶动力飞机诞生 25周年


1948年10月28日莱特飞机离开伦敦科学博物馆交接仪式上英国教育部长汤姆林森讲话


1948年12月17日“莱特飞机”在史密森尼工业与艺术博物馆落户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期间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成立,这就是NASA的前身。贝尔领导的航空实验室改进了莱特的“翘曲机翼”,发明了更加灵巧自如的 “副翼”,早期的飞行明星也横空出世了。“特技之父”比奇驾着双翼飞机在旧金山世博会庞大的机械馆里盘旋和起降,创造了世界第一个室内飞行记录。早在 1911年6月27日,比奇就曾经飞掠尼亚加拉瀑布水面钻过蜜月大桥,获得5000美元奖金。此后和名车手欧德费尔德进行“天上和地下”的赛跑而轰动一时,他的“垂直滚翻”、“死亡下坠”等惊险动作能让胆小的观众昏厥。奥威尔?莱特也没有料到飞机能如此神乎其技,称赞比奇写下了“天上的诗篇”,爱迪生感叹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旧金山世博会的一大看点,便是请这位“用飞机做画笔的蓝天艺术家”现场表演。1915年3月14日,比奇使用全新的80 马力伊顿单翼机飞到世博会展区600米上空,不幸在完成特技动作时机翼折断而坠入旧金山海湾。这位多次死里逃生的一代天骄当着5万多名观众被淹死。加州举行了历史上最大的送葬仪式,比奇的陨落成为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永远的伤痛。


1911年6月27日比奇从尼亚加拉瀑布蜜月大桥下飞过


1914年5月23日比奇和奥斯菲尔德进行“天上地下”赛跑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比奇做双翼机特技飞行表演


1915年3月14日比奇的单翼机在旧金山世博会做特技表演时坠毁
圣路易斯精神号飞跃大西洋 女飞行员顶“半边天”

  飞机研制和飞行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造就新的时代英雄。1919年5月19日,纽约旅馆业大亨奥泰格悬红2.5万美元,奖给纽约到巴黎之间第一位直航的飞行员,有效期5年。尽管当年6月英国人阿尔考克和布朗首次完成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跨越大西洋飞行,但纽约至巴黎的远征却在5年间无人揭榜,“奥泰格奖”宣布再延期5年。从 1926年9月至1927年5月,先后有法国、美国飞行家4次冲击这一目标但均未成功,付出了6人牺牲4人受伤的沉重代价。1927年5月20日清晨,25岁的美国航空邮政飞行员林德伯格孤胆只身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翼机从纽约罗斯福机场升空。多么简陋的一架小飞机,除了机身使用金属框架,14米长的翅膀完全是木材和布料制成的。瑞安飞机公司和设计师霍尔精简了一切不必要的负荷,以便装载1700公升汽油。林德伯格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除了一台地磁罗盘外,毅然放弃携带无线电和降落伞等设备,登机前甚至丢弃了牙刷、剃须刀以减轻重量。飞机油箱设计挡住了前方视线,仅能从侧窗和潜望镜观察,靠星座位置定向。狭小的座舱里还安装着打瞌睡时的“悬梁刺股”装置。5月21日夜间,历经33小时30分飞行5810公里,圣路易斯精神号成功降落在巴黎布尔歇机场,15万公众潮水般涌向这位“天外来客”,法国总统杜梅格授予林德伯格荣誉军团勋章。美国总统柯立芝专门派遣孟斐斯号巡洋舰将林德伯格接回美国,6月 11日在舰队和机群护卫下抵达华盛顿。盛大的欢迎仪式上林德伯格接受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美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普通人“一飞冲天”,成为头号国家英雄。林德伯格后来撰写的回忆录《圣路易斯精神号》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留下的名言是:“我不相信鲁莽的机会,但什么机会都不抓住将一事无成。”


1927年5月林德伯格和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


1927年5月21日林德伯格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在巴黎布尔歇机场着陆


1927年6月11日林德伯格在华盛顿纪念碑前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讲话

  飞机的下一个远大目标该轮到环球航行了。1924年4月6日,美国海军4架道格拉斯飞机分别命名为西雅图号、芝加哥号、波士顿号、新奥尔良号,由8名飞行员分别驾驶编队启程。4月30日西雅图号在阿拉斯加的大雾中机毁人亡,其余3架继续西进,一路飞过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东、英国,8月3日波士顿号燃油耗尽,迫降在北大西洋沉没,获救的驾驶员换乘一架飞机命名为波士顿2号,3架飞机于9月28日返回西雅图。历时175天行程44360公里。单人环球飞行的第一次壮举是美国“独眼雄鹰”泼斯特完成的。1933年7月15日,泼斯特驾驶着洛克希德飞机维嘉号从纽约出发,途径柏林、莫斯科、伊尔库斯科,7月 22日凯旋归来,仅用7天18小时49分,打破了他1931年和盖蒂共同环球飞行的纪录。这是当年最快速的飞机,安装225马力的单引擎,机身和机翼用模压胶合板制成理想的流线型,并首次配备了自动导航和无线电装置。泼斯特的一大贡献是成功设计了压力航空服,硬橡胶和纺织材料壳体有活动关节,密封的铝制头盔、皮革手套、橡胶靴子,为平流层飞行提供了贴身的安全小环境。阿波罗10号指令长斯塔福德说,“我每次穿上宇航服就想起了泼斯特”。1935年8月15日,泼斯特在探索美国至俄国的商业航线时不幸坠机丧生。


1924年美国6名飞行员首次环球飞行


1924年9月28日完成环球飞行后“完璧归来”的芝加哥号和新奥尔良号


1933年7月15日泼斯特环球飞行从纽约出发


1933年7月26日泼斯特环球飞行归来后在白宫受到罗斯福总统接见


1934年泼斯特和助手身着压力航空服进行高空飞行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立了航空馆,这是对飞机“黄金时代”的阶段性总结。诸多创造纪录和获得大奖的飞机荟萃一堂,游人可以坐进驾驶舱里过把瘾;世界最大的兰利实验室风洞能对整架飞机进行力学测试;各大航空公司展示了国内航线图,总营运量从1926年的740万公里猛增到 1932年的8000万公里,其中40%为夜航。1921年11月12日韦斯利第一次用“杂技动作”站在飞行的机翼上,往同伴的油箱里倒了19公升汽油,而1930年用橡胶软管进行的空中加油已经能使飞机续航27天不落地;德国工程师德阿斯卡尼奥1930年开始生产同轴双旋翼直升机。珍妮4型飞机则成为美国最普及的新宠。芝加哥日报社请来各国好手参加飞行比赛。过份乐观的房屋开发商甚至没有忘记为“明日住宅”设计家用飞机库。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航空馆


1921年11月12日威利斯第一次进行“空中加油”


1930年德国生产的DTA-3直升机


1933芝加哥年世博会飞行比赛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明日住宅”样板房

  但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占尽风光的明星群体,是意大利空军司令巴尔博亲自率领的“蓝天舰队”。1933年7月1日,100位飞行员驾驶25架马尔凯迪水上飞机从罗马启程,在阿姆斯特丹停留时坠毁一架,其余24架按照V字形整齐编队飞越大西洋,创造了速度、高度、载荷的世界纪录。7月15日降落在芝加哥世博会场密歇根湖面,进行了4天特技飞行表演。芝加哥世博会意大利馆特意建造成飞机外形和这次空军访问相呼应。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请巴尔博共进午餐并授予他杰出飞行十字勋章。意大利机群接着访问纽约并再次受到追捧。当年芝加哥市长为表达对贵客的盛情,将第7大道改名为巴尔博街,并将墨索里尼赠送的公元2世纪罗马柱竖立在意大利馆前。今天的巴尔博街熙攘如故,罗马柱仍在密歇根湖畔伯纳姆公园茕茕孑立,依稀记证着当年的狂热和繁盛。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飞机造型的意大利馆


1933年7月意大利飞机编队飞往美国参加芝加哥世博会


1933年6月26日巴尔博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人类的飞行史永远不会忘记另外的“半个天空”。1910年,法国女演员拉罗什成为世界第一位取得驾驶执照的女飞行员,创造了多项优异成绩,两次坠机负伤后仍不坠青云之志,1919年7月18日在空难中捐躯。美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昆比曾当过好莱坞电影编剧和影星,1911年8月1日冲破陈规取得执照后芳名远扬,她仪态雍容的身影和别具一格的紫色飞行服成为天空最美丽的风景。1912年4月16日,昆比从英国多佛起航抵达法国加莱,成为第一个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女性。1912年7月1日举行的第3届波士顿年度飞行比赛中,昆比和大会组织者威拉德共同乘坐的飞机坠毁在海滨,这位“美国航空事业的长女”结束了她短短 11个月的飞行生涯,但却开创了一个时代。美国黑人姑娘科尔曼由于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无法在美国进入航空学校,她苦修法语并远赴巴黎追寻梦想。1921年6月15日,科尔曼通过了法国航空联合会的考试,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拿到国际飞行执照的黑人妇女,人称“贝丝皇后”。高超的飞行技巧和卓越的社会活动使科尔曼赢得黑人和白人的共同崇拜。1926年4月30日,科尔曼在佛罗里达一次飞行表演中遇难,她对美国黑人加入航空事业的影响无可估量。最令人肃然起敬又不尽怀念的女子飞行领袖是被誉为“女林德伯格”的埃尔哈特,这位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因妈妈害怕危险而不让乘坐摩天轮的6岁小姑娘,日后成了首次飞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女子飞行员。1929年她联合全世界99名蓝天巾帼成立了“国际女飞行员 99协会”并当选主席。1937年7月,埃尔哈特决心实现沿赤道环球飞行的梦想,但在最后三分之一征途中功败垂成,她和导航员努南驾驶的洛克希德飞机失踪于太平洋豪兰岛附近。埃尔哈特有句名言:“哈姆雷特永远当不了优秀飞行家,因为他顾虑太多。”人们至今仍在探寻和破解埃尔哈特留下的诸多谜团。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冲淡一代女飞行家们的英风浩气和如花笑靥。


1910年法国姑娘拉罗什成为世界第一个女子飞行员


1911年昆比成为美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1921年科尔曼成为世界第一位黑人女飞行员


1937年埃尔哈特和失事的洛克希德飞机

  铝之所以被称为“帯翼的金属”,是因为它改变了航空工业的整个面貌。质量轻、强度高、抗锈蚀、易锻压,都是飞机制造材料最可贵的品质。尽管铝的含量约占地壳质量的8%,位居金属元素第一名,但由于牢固的化学键而难于提炼,身价一度比金子还贵。法国化学家艾提安制成的金属铝锭首次在1855年巴黎世博会和珠宝皇冠一起展出,拿破仑三世在宴会上让客人使用金餐具,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能享用铝餐具。1886年,美国大学生霍尔和法国同龄青年夏洛特同时发明了电解铝工艺, 让铝矾土的熔液在阴极上产生金属铝。德国1919年制造的容克6型全金属飞机主要材料为合金铝。铝在珠宝店的身价从此一落千丈,但在泥土中的家族却飞上了天空。


德国1919年生产的容克6型铝制飞机

   1939年纽约世博会是飞机隆重的“成人礼”。航空馆的造型像一个巨大的飞机库,内外陈放和悬挂着各种款式的新机种。洛克希德XC-35和波音307都设计了压力密封舱。双引擎单翼全金属的道格拉斯DC-3首次使用空中厨房,拥有28个坐席或14个卧铺,让航空从此成为舒适的大众交通工具。DC-3的大翅膀套着许多小翅膀,不仅改进了翅稍的副翼,而且设计了翅后的襟翼,让飞机起降时能增加升、阻力,减少跑道距离。打从1935年12月17日正式推出到 1939年纽约世博会开幕,道格拉斯DC-3共生产1万多架,全世界90%的航线都使用这款昵称“信天翁”的飞机,航空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的先例。


1939年纽约世博会航空馆


1939年道格拉斯DC-3飞机

  为1939 年纽约世博会鼓与呼的最大举动,是美国百万富翁、好莱坞巨子、著名航空家休斯的环球飞行。这架双引擎洛克希德飞机被命名为“1939纽约世博会号”。 1938年7月12日至14日,休斯和4名机组人员飞经巴黎、莫斯科、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后返回纽约,创造了3天19小时8分的新世界纪录,速度比当年跨越大西洋的林德伯格快一倍。纽约200万人上街行游庆贺,休斯环球飞行的新闻片被放进世博会时间仓,让5000年后的子孙看到当时的辉煌。另一件和休斯环球飞行相提并论的纽约世博会大新闻,是1939年4月28日苏联航空英雄科基纳基驾驶着伊柳辛轰炸机从莫斯科出发,首次途经北极直航纽约,并预定在世博会开幕时到达现场以壮声势。但恶劣天气迫使这架莫斯科娃号飞机在加拿大东北海岸的密斯库小岛硬着陆。科基纳基被苏联大使馆送到纽约世博会。这位20多次创造各种世界纪录的列宁勋章获得者虽功亏一篑,但已经飞完8000公里行程,为开辟莫斯科至纽约的航线做出了宝贵尝试。苏联馆北极探索厅里还能够看到各种飞机展翅冰原的雄姿壮采。


休斯的飞机上绘制着1939年纽约世博会标志


1939年4月28日苏联飞机“莫斯科娃”号在加拿大密斯库岛迫降
战争因飞机发展而改变 喷气式飞机刷新世界纪录

  飞机重新定义了战争的概念,战争则成为飞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羽翼未丰的飞机便把天空变成了战场,大约2万架飞机被击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已经成为决定性力量,总共投入飞机数十万架。美国的野马战斗机、B-17空中堡垒;英国的喷火式战机、蚊式轰炸机;苏联的雅克战斗机;德国的Bf-109战斗机、容克轰炸机;日本的零式战斗机,都把人类的科技和工业潜力发扬到了极致。美国空军“飞虎队”和中国飞行员用C-47等运输机开辟的“驼峰航线”是战争史上最伟大的“空中桥梁”,坠毁的飞机残骸将喜马拉雅山麓变成了悲壮的“铝谷”。太平洋战争始于日本空袭珍珠港,二战结束于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先贤们发明飞机的初衷,究竟是为了寻找黑色翅膀的死神还是白色翅膀的天使?


一战中俄军监听德军飞机


二战中英国喷火式战斗机


1941年生产线上的德国容克88轰炸机


中国士兵拉石磙修复"驼峰航线"机场跑道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波音707飞机到达北京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宣告了喷气飞机时代的到来。比利时政府专门重建了扎芬拉姆机场,以适应五洲来客乘坐的喷气飞机起降。世博会上展出了法国卡拉维拉喷气发动机的透明模型,放映了英国拍摄的18分钟喷气机知识影片。不同于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从飞机前方产生拉力,喷气式涡轮发动机让压缩空气和煤油混合燃烧后膨胀做功,高温高速燃气通过与压缩机同轴的涡轮从机尾喷射而出,靠反作用力推动飞机高速前进。 1949年7月英国首次试飞彗星喷气客机,法国喷气客机不甘落后,美国波音 707喷气客机安装4台强大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巡航速度每小时1000公里,成为第一代喷气机最成功的典范。1958年10月26日,泛美航空公司开通了纽约至巴黎的洲际航线。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也选择了波音707机型。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波音707飞机抵达了中国北京首都机场。


945年8月6日原子弹轰炸广岛的B-29飞机爱诺拉.盖伊号和驾驶员保罗.贝提兹上校(签名)


1958年法国卡拉维拉喷气客机在制造中

  悠悠百年间蓝天白云依旧,而人类飞机的发展却不断冲击震撼着万里长空。1966年,英国研制出鹞式战斗机,机身和机尾4个喷口提供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和水平飞行的动力。英、法两国1976年投入营运的协和客机速度达到2马赫,即声速的2倍,虽然2003年退役,但她优雅俊逸的身影长留史册并将东山再起。 2004年11月,美国X-43飞机速度已超过黑鸟侦察机3.2马赫记录达到9.8马赫,比子弹还快。1987年12月14日,美国飞行员鲁坦和耶格尔驾驶双引擎旅行者号飞机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出发,经时9天3分44秒完成了首次不停顿、不加油环球飞行。乌克兰的安东诺夫225运输机离陆载重达600吨,世界最大的重型直升机米-26载荷20吨。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不断推出系列新款,争夺全球“制空权”。谁也无法预料人类明天将怎样飞,飞多快和飞多远。


英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


协和超音速客机


2004年美国X-43飞行速度达到9.8马赫


1987年12月首次完成不停顿环球飞行的旅行者号飞机


乌克兰安东诺夫225重型运输机


欧洲空中客车“白鲸”


1998年波音747飞机搭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肯尼迪中心

  每天都有千万架飞机在大气层中追逐太阳、盈缩昼夜、制造时差。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不再遥远,我们的行星真正变成了地球村。比尔?盖茨说:“飞机才是第一个万维网,把不同的民族、语言、思想和价值联系在一起。”
顶,欢迎。
好帖,留名
第一次空中加油方式基本就是特技,请问文中说1930年用橡胶软管进行的空中加油已经能使飞机续航27天不落地,有详细资料吗?

第一次空中加油方式基本就是特技,请问文中说1930年用橡胶软管进行的空中加油已经能使飞机续航27天不落地, ...
sonic 发表于 2010-5-20 21:13



   应该是说1930S,30年代。
1930年是553小时40分钟,1935年打破到653小时34分钟,也就是超过27天。
Between June 11 and July 4, 1930, the brothers John, Kenneth, Albert, and Walter Hunter set a new record of 553 hours 40 minutes over Chicago using two Stinson SM-1 Detroiters as refueler and receiver. Aerial refueling remained a very dangerous process until 1935 when brothers Fred and Al Key demonstrated a spill-free refueling nozzle, designed by A. D. Hunter. They exceeded the Hunters' record by nearly 100 hours in a Curtiss Robin monoplane , staying aloft for more than 27 days.



Ole Miss号加油中
第一次空中加油方式基本就是特技,请问文中说1930年用橡胶软管进行的空中加油已经能使飞机续航27天不落地, ...
sonic 发表于 2010-5-20 21:13



   应该是说1930S,30年代。
1930年是553小时40分钟,1935年打破到653小时34分钟,也就是超过27天。
Between June 11 and July 4, 1930, the brothers John, Kenneth, Albert, and Walter Hunter set a new record of 553 hours 40 minutes over Chicago using two Stinson SM-1 Detroiters as refueler and receiver. Aerial refueling remained a very dangerous process until 1935 when brothers Fred and Al Key demonstrated a spill-free refueling nozzle, designed by A. D. Hunter. They exceeded the Hunters' record by nearly 100 hours in a Curtiss Robin monoplane , staying aloft for more than 27 days.



Ole Miss号加油中
phoenix115 发表于 2010-5-20 21:51

谢谢!这也太牛了吧?30年代的发动机,可靠性这么好?飞行员怎么吃饭上厕所啊?
很感慨,人类一直不断在追寻着梦想
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