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火器发展停滞的千古罪人,为什么他会干这种阴损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32:31
  在近代,中国常扮演着一个孱弱的角色,受尽了欧美列强及日本的欺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中国军队的武器过于落后,中国人常常需要以弓箭、大刀或其它落后的武器对付侵略者的先进枪炮,应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先贤,其中还有些大思想家,都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祖先在发明了火药后,只知道制造爆竹,不去发展军火,一般人也似乎多相信这种说法,甚至以为这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弱点。事实并非这样。火药武器,或简称为火器,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一个曲折的过程。粗略地说, 从康熙朝中期开始,在一百多年中,新型火器在中国得不到发展,甚至倒退。说在这段时期我们中国人只用火药去制造爆竹,是可以的;说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用火药制造爆竹,这真是太冤枉了。
  窃以为,近代中国火器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段为从唐末发明火药到元朝,大约三百五十年,火器的发展、发明和创新只能产生在中国,这阶段的后期,火药及火器传到欧洲;第二个阶段是从明朝到清康熙中期,中国发展火器的主要特征是仿制和缓慢地发展,这段时间大约比三百年稍多一些;下一段是从康熙中叶起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其特征则是停滞和倒退,连仿制新武器也停止了;最后一段则是从恭亲王奕訢、李鸿章、左宗棠等搞洋务运动,创立中国军火工业算起,又开始了仿制。
  关于第一阶段这里就不说了。在火药传到欧州之前,任何进展当然都只能发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一,明后期及清初火器在仿制中发展
                                                         
  明朝皇帝对于在军队中推广使用火器是重视的。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规定,在军队中按百分之十的比例配备火铳。永乐帝组建了以火器为主的神机营。据记载,在明朝中后期,十万京军中,已经有六万属火器部队,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不低的比例,一直到鸦片战争,清朝军队中的火器部队在全部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也大体上就是这个水平。在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下令兵仗局在三年中仿制佛朗机炮3400门,小铜佛朗机铳50支,铸造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三将军炮各数十门,神炮六百多门,神铳一千五百多支,及随用的子弹、火药等。在火器发展中,也有中国人自己的创造改进,但是,作为当时最最要的发展——火炮,主要还是仿制。从数字上看,当时的军火业还是有相当规模的。
  总的来说,在火器发展中仿造为主,也就是落后了。清初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曾和荷兰军队作战,先是吃了荷兰人炮火的亏,后来则用炮火击败了荷兰人;康熙中期,清朝军队曾战败俄罗斯军队,双方都使用火炮。由这些战事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即使当时中国的火炮已经较欧洲落后,但仍可对阵,有胜有负,似也差的不十分大,没有质的差别。
满族在东北起兵时,并不知道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由于袁崇焕依靠火器固守的宁远,努尔哈赤攻打失利后死去,满清统治者开始组织汉族工匠铸造大炮,优待投降的火炮部队。后来在和吴三桂作战中,由于吴三桂炮火力量远远超过了清军,康熙下令让传教士南怀仁铸造大炮,接着也令一位汉人官吏戴梓制造子母炮。这都是在军事失利之后,不得不为之的事。
                              
  二,康熙中期后停滞
                                   
  康熙中前期,戴梓曾建议制造连珠鸟铳,是在洋务运动之前最后一次向朝廷建议制造新型火器的记载;康熙在攻打噶尔丹前,下令让戴梓制造子母炮,是在洋务运动之前朝廷最后一次下令制造新型火器(也许是居士孤陋寡闻?)。下层是否向朝廷进献新型火器,取决于上面是否重视。在康熙朝中期以后,清朝确实就不再发展新型火器了,这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
  从火器水平看,则更清楚。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乾隆时清军的鸟统射程只有三十多步(这种射程甚至低于弓箭)。在《啸亭杂录》中记载,戴梓曾“自制火器,能击百步之外”。到乾隆三十年,七八十年过去了,火器的射程反而下降了这么多,这应该是清朝火器制造业的退步的证据之一。
  还有更可笑的,在嘉庆元年,白莲教起兵进攻荆州,守军没有足够的火器,十分惊慌,这时,他们在城内挖出数十门大炮,虽然都已经锈蚀,但仍视为宝物,用来守城,战胜了白莲教的进攻;这些炮是康熙十三年,即一百二十年前和吴三桂打仗时铸造的。这件事记载在《啸亭杂录》中。这说明,在这一百多年中,清朝正规军的火器并没有什么进步。如果现代有某个部队在地下挖出了一百多年前的武器,不是拿去当古董,而是当作是作战利器,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这是清军火器停滞的又一个例证。
  从康熙中叶开始,接着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皇帝当政时,在使火器停滞这一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都不再改进、发展新型火器,也不仿制国外的威力较强的火器。后来在外国侵略者武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也就不奇怪了。
 
 三,为什么康熙要停止火器的发展

  满清皇帝知道火器的威力,康熙更是清楚(他的亲舅舅佟国纲就是在征讨噶尔丹时中弹死亡的),为什么要中止火器的发展呢?
  和汉族相比,骑马射箭曾经是满族的优势,在取得战争胜利中曾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其统治,满清皇帝多强调 坚持骑射为本,这不能不妨碍火器的发展。 康熙帝在谈到选拔军官时强调,担任武职“以骑射娴熟、人材壮健为要”(《清圣祖实录.251》)。还说过,“训练有素”的军队是“精神振作,骑射皆佳。”《同上,242》在他观念中,一个好的军官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指挥火器部队,而是善于骑射。对这一点表述更清楚的是雍正,他在雍正五年时说过:“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清史稿.139》)。认为骑射是满清军力量的根本,也就是大清皇朝立国的根本,正是康熙帝不再发展火器的重要原因。
  康熙帝对于以围猎来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特别重视。他强调:“围猎以讲武事,必不可废。”《同上.102》在现在河北省北部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同时他还命令各省驻防官兵都要行猎习武。当然不能想象抬着大炮等重武器去围猎。以围猎作为军事演习的重要方式,还是为保持满族人的骑射传统,以保持对汉族人的优势。
  反过来说,制造火器绝非满族人的长处。新型的、强有力的武器的发展和仿制多是和外国人或汉族人有着不解之缘,而满族人似乎总是以旁观者或次要的角色出现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个很长的故事,以后再讲。
  在满清人最初建立炮兵时,监督铸造大炮的是汉族人佟养性。在《清太宗实录》中记载了这次铸造大炮受奖的人员,其中有铸匠王天相、窦守信、铁匠刘计平等,全部都是汉人。接着成立了以汉族人为主的炮兵部队,被称为“乌真哈拉”,即重兵的意思,仍是由佟养性率领。
  在崇德八年(1663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前一年,皇太极在沈阳北郊阅兵,其队伍是这样排列的,“前列汉军炮手,次满州步兵蒙古步兵,次守城应援兵,次守城炮兵”(《清史稿.139》)。可以看出汉军炮手列在极重要的位置。
  后来的在和吴三桂以及和噶尔丹的战争中,先是让外国人南怀仁铸造新型火炮;后来则让戴梓研制的子母炮。由此可见,这种对于军事力量有极大影响的技术确是掌握在外国人或汉族人的手中。
明朝的皇帝中虽然昏庸的不少,但是,他们还是支持仿制新型火器的;清朝的皇帝虽然多是精明能干的,但从狭隘的、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出发,看到作为其统治基础的满族人一直没有能进入到新型火器制造及改进的领域,因而,对于这些精明的皇帝来说,对这种强有力武器创新的秘密不能掌握在本族人的手中,他们会忧心忡忡的。火器的效用和威力越大,对于这个皇朝的威胁就可能越大。康熙最精明,在他手中停止了火器的发展、只强调骑射是符合他的特征的。

  那么为什么在康熙中期,而不是其它时期中止了火器的发展呢?除了吴三桂已被消灭(其军中有极强火炮),与俄罗斯战争结束外,还可能和攻打噶尔丹的战役中使用子母炮打蒙古骑兵有关。
子母炮的特点是发射出的不是普通铁弹或铅弹,而是可发射后可爆炸的炮弹。在康熙帝亲征准格尔部噶尔丹的昭莫多战役中子母炮曾大显神威。有记载说三炮打向敌营,就取得大胜。既然攻击蒙古骑兵有这样效用,那么攻击满族骑兵也同样可怕,一个象康熙这样精明的皇帝,不会看不出这一点。而能够制造这样可怕的武器的却是汉人,而汉人正是康熙所最不放心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不再发展火器!
在康熙五十四年,他又下令说子母炮是八旗武器,各省绿营,也就是以汉族人为主的部队是不许制造和使用的。这种能对以骑射为主的满蒙八旗有大威胁的武器,绝不许汉人军队配备(即使是在满族人控制下的),应是必是精明的皇帝精心考虑后的决定。

  这样,这位被看作是英明大帝的康熙就对中国犯下了一个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的罪行:中止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称之谓千古罪人是有道理的。
  其结果是中国火器发展的停滞和倒退,在外国侵略者的新型火器面前不堪一击。成为中华民族在百年中陷入苦难深渊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也只有象康熙帝这种思虑极深、为了巩固其皇权无所不用其极的精明皇帝,才能干出这种给后世子孙──包括整个中华民族,其中当然也包括满族,造成深重灾难的、阴损的错误来。在近代,中国常扮演着一个孱弱的角色,受尽了欧美列强及日本的欺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中国军队的武器过于落后,中国人常常需要以弓箭、大刀或其它落后的武器对付侵略者的先进枪炮,应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先贤,其中还有些大思想家,都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祖先在发明了火药后,只知道制造爆竹,不去发展军火,一般人也似乎多相信这种说法,甚至以为这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弱点。事实并非这样。火药武器,或简称为火器,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一个曲折的过程。粗略地说, 从康熙朝中期开始,在一百多年中,新型火器在中国得不到发展,甚至倒退。说在这段时期我们中国人只用火药去制造爆竹,是可以的;说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用火药制造爆竹,这真是太冤枉了。
  窃以为,近代中国火器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段为从唐末发明火药到元朝,大约三百五十年,火器的发展、发明和创新只能产生在中国,这阶段的后期,火药及火器传到欧洲;第二个阶段是从明朝到清康熙中期,中国发展火器的主要特征是仿制和缓慢地发展,这段时间大约比三百年稍多一些;下一段是从康熙中叶起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其特征则是停滞和倒退,连仿制新武器也停止了;最后一段则是从恭亲王奕訢、李鸿章、左宗棠等搞洋务运动,创立中国军火工业算起,又开始了仿制。
  关于第一阶段这里就不说了。在火药传到欧州之前,任何进展当然都只能发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一,明后期及清初火器在仿制中发展
                                                         
  明朝皇帝对于在军队中推广使用火器是重视的。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规定,在军队中按百分之十的比例配备火铳。永乐帝组建了以火器为主的神机营。据记载,在明朝中后期,十万京军中,已经有六万属火器部队,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不低的比例,一直到鸦片战争,清朝军队中的火器部队在全部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也大体上就是这个水平。在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下令兵仗局在三年中仿制佛朗机炮3400门,小铜佛朗机铳50支,铸造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三将军炮各数十门,神炮六百多门,神铳一千五百多支,及随用的子弹、火药等。在火器发展中,也有中国人自己的创造改进,但是,作为当时最最要的发展——火炮,主要还是仿制。从数字上看,当时的军火业还是有相当规模的。
  总的来说,在火器发展中仿造为主,也就是落后了。清初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曾和荷兰军队作战,先是吃了荷兰人炮火的亏,后来则用炮火击败了荷兰人;康熙中期,清朝军队曾战败俄罗斯军队,双方都使用火炮。由这些战事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即使当时中国的火炮已经较欧洲落后,但仍可对阵,有胜有负,似也差的不十分大,没有质的差别。
满族在东北起兵时,并不知道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由于袁崇焕依靠火器固守的宁远,努尔哈赤攻打失利后死去,满清统治者开始组织汉族工匠铸造大炮,优待投降的火炮部队。后来在和吴三桂作战中,由于吴三桂炮火力量远远超过了清军,康熙下令让传教士南怀仁铸造大炮,接着也令一位汉人官吏戴梓制造子母炮。这都是在军事失利之后,不得不为之的事。
                              
  二,康熙中期后停滞
                                   
  康熙中前期,戴梓曾建议制造连珠鸟铳,是在洋务运动之前最后一次向朝廷建议制造新型火器的记载;康熙在攻打噶尔丹前,下令让戴梓制造子母炮,是在洋务运动之前朝廷最后一次下令制造新型火器(也许是居士孤陋寡闻?)。下层是否向朝廷进献新型火器,取决于上面是否重视。在康熙朝中期以后,清朝确实就不再发展新型火器了,这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
  从火器水平看,则更清楚。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乾隆时清军的鸟统射程只有三十多步(这种射程甚至低于弓箭)。在《啸亭杂录》中记载,戴梓曾“自制火器,能击百步之外”。到乾隆三十年,七八十年过去了,火器的射程反而下降了这么多,这应该是清朝火器制造业的退步的证据之一。
  还有更可笑的,在嘉庆元年,白莲教起兵进攻荆州,守军没有足够的火器,十分惊慌,这时,他们在城内挖出数十门大炮,虽然都已经锈蚀,但仍视为宝物,用来守城,战胜了白莲教的进攻;这些炮是康熙十三年,即一百二十年前和吴三桂打仗时铸造的。这件事记载在《啸亭杂录》中。这说明,在这一百多年中,清朝正规军的火器并没有什么进步。如果现代有某个部队在地下挖出了一百多年前的武器,不是拿去当古董,而是当作是作战利器,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这是清军火器停滞的又一个例证。
  从康熙中叶开始,接着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皇帝当政时,在使火器停滞这一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都不再改进、发展新型火器,也不仿制国外的威力较强的火器。后来在外国侵略者武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也就不奇怪了。
 
 三,为什么康熙要停止火器的发展

  满清皇帝知道火器的威力,康熙更是清楚(他的亲舅舅佟国纲就是在征讨噶尔丹时中弹死亡的),为什么要中止火器的发展呢?
  和汉族相比,骑马射箭曾经是满族的优势,在取得战争胜利中曾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其统治,满清皇帝多强调 坚持骑射为本,这不能不妨碍火器的发展。 康熙帝在谈到选拔军官时强调,担任武职“以骑射娴熟、人材壮健为要”(《清圣祖实录.251》)。还说过,“训练有素”的军队是“精神振作,骑射皆佳。”《同上,242》在他观念中,一个好的军官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指挥火器部队,而是善于骑射。对这一点表述更清楚的是雍正,他在雍正五年时说过:“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清史稿.139》)。认为骑射是满清军力量的根本,也就是大清皇朝立国的根本,正是康熙帝不再发展火器的重要原因。
  康熙帝对于以围猎来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特别重视。他强调:“围猎以讲武事,必不可废。”《同上.102》在现在河北省北部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同时他还命令各省驻防官兵都要行猎习武。当然不能想象抬着大炮等重武器去围猎。以围猎作为军事演习的重要方式,还是为保持满族人的骑射传统,以保持对汉族人的优势。
  反过来说,制造火器绝非满族人的长处。新型的、强有力的武器的发展和仿制多是和外国人或汉族人有着不解之缘,而满族人似乎总是以旁观者或次要的角色出现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个很长的故事,以后再讲。
  在满清人最初建立炮兵时,监督铸造大炮的是汉族人佟养性。在《清太宗实录》中记载了这次铸造大炮受奖的人员,其中有铸匠王天相、窦守信、铁匠刘计平等,全部都是汉人。接着成立了以汉族人为主的炮兵部队,被称为“乌真哈拉”,即重兵的意思,仍是由佟养性率领。
  在崇德八年(1663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前一年,皇太极在沈阳北郊阅兵,其队伍是这样排列的,“前列汉军炮手,次满州步兵蒙古步兵,次守城应援兵,次守城炮兵”(《清史稿.139》)。可以看出汉军炮手列在极重要的位置。
  后来的在和吴三桂以及和噶尔丹的战争中,先是让外国人南怀仁铸造新型火炮;后来则让戴梓研制的子母炮。由此可见,这种对于军事力量有极大影响的技术确是掌握在外国人或汉族人的手中。
明朝的皇帝中虽然昏庸的不少,但是,他们还是支持仿制新型火器的;清朝的皇帝虽然多是精明能干的,但从狭隘的、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出发,看到作为其统治基础的满族人一直没有能进入到新型火器制造及改进的领域,因而,对于这些精明的皇帝来说,对这种强有力武器创新的秘密不能掌握在本族人的手中,他们会忧心忡忡的。火器的效用和威力越大,对于这个皇朝的威胁就可能越大。康熙最精明,在他手中停止了火器的发展、只强调骑射是符合他的特征的。

  那么为什么在康熙中期,而不是其它时期中止了火器的发展呢?除了吴三桂已被消灭(其军中有极强火炮),与俄罗斯战争结束外,还可能和攻打噶尔丹的战役中使用子母炮打蒙古骑兵有关。
子母炮的特点是发射出的不是普通铁弹或铅弹,而是可发射后可爆炸的炮弹。在康熙帝亲征准格尔部噶尔丹的昭莫多战役中子母炮曾大显神威。有记载说三炮打向敌营,就取得大胜。既然攻击蒙古骑兵有这样效用,那么攻击满族骑兵也同样可怕,一个象康熙这样精明的皇帝,不会看不出这一点。而能够制造这样可怕的武器的却是汉人,而汉人正是康熙所最不放心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不再发展火器!
在康熙五十四年,他又下令说子母炮是八旗武器,各省绿营,也就是以汉族人为主的部队是不许制造和使用的。这种能对以骑射为主的满蒙八旗有大威胁的武器,绝不许汉人军队配备(即使是在满族人控制下的),应是必是精明的皇帝精心考虑后的决定。

  这样,这位被看作是英明大帝的康熙就对中国犯下了一个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的罪行:中止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称之谓千古罪人是有道理的。
  其结果是中国火器发展的停滞和倒退,在外国侵略者的新型火器面前不堪一击。成为中华民族在百年中陷入苦难深渊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也只有象康熙帝这种思虑极深、为了巩固其皇权无所不用其极的精明皇帝,才能干出这种给后世子孙──包括整个中华民族,其中当然也包括满族,造成深重灾难的、阴损的错误来。
恩格斯说过“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正因为看到这点,火器只会增强群众的力量,作为少数民族王朝的统治者,当然要压制火器的发展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3 23:28
恩格斯说过“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正因为看到这点,火器只会增强群众的力量,作为少数民族王朝的统治 ...
如果以严密的控制火器,却恰能提高统治者的管控社会的能力。

康熙如果真是英明圣主,应做的是着力于使满族人进入火器行列,当然这样作困难甚大。
如果以严密的控制火器,却恰能提高统治者的管控社会的能力。 康熙如果真是英明圣主,应做的是着力于使 ...
您这是有点想当然了。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中面壁人泰勒的想法就很新颖,我觉得他的研究就很能说明问题。泰勒认为,技术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小国家。大国不遗余力发展技术,实际上是为小国通向世界霸权铺下基石。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国所拥有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将不再重要,而技术对小国而言是一个可能撬动地球的杠杆。核技术的后果之一就是使一个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有可能对一个人口过亿的大国产生实质性威胁,而在核技术出现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泰勒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大国的优势,其实只有在低技术时代才是真正的优势,技术的飞速发展最终将削弱大国的优势,同时提升小国的战略分量,有可能使得某些小周突然崛起,像当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样取得世界霸权。
历代中国军械都是严格官营,火器这种东西更是绝对中央控制,这就压制了创造力,你看欧洲15世纪是火器发展最蓬勃的时候,那时候全是私人火器火药作坊,完全的市场竞争,各种产品和技术自然层出不穷,再经过不断战争的洗礼,不断扬弃,最终留下最合理的设计,形成近代西方火器体系

你再看中国,严格官营,够用就行,谁去花心思发明创造?更别说到了王朝后期吏治腐败,基本制造质量都难以保障,发明创新更不用去想,其实不仅仅是康熙年间的问题,你看明代,永乐年火器基本定制,一直到嘉靖年间也是没有任何变化,到嘉靖年才引进佛朗机鸟铳等西式火器,为什么?其实跟清是一样的,对内没需求没动力,只有挨了打才发现手里的烧火棍不堪用,这一点其实跟政权是不是少数民族没有太大关系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4 07:34
您这是有点想当然了。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中面壁人泰勒的想法就很新颖,我觉得他的研究就很能说明 ...
事实证明,控制高技术的大国,仍然在现代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研究费用越来越昂贵,只有大国才能花得起。小国只能跟在后面检漏。

英法德诸国已经缺乏足够财力发展高技术,只好联合起来干,如大飞机。

死神永生是小说?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12-24 09:04
历代中国军械都是严格官营,火器这种东西更是绝对中央控制,这就压制了创造力,你看欧洲15世纪是火器发展最 ...
不进则退。如果不令自己信任的人们进入到这个领域,只能倒退。

我相信清代火器由康熙中至同治是后退的。因为,在不懂行的满族官僚管理下,由不懂行的工人去干活,至少火药的配方连原样都维持不了,射程只能越来越短。

不着力让满族知识人进入火器领域,又信不着汉族。愚蠢,至少是毫无远见。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10:51
不进则退。如果不令自己信任的人们进入到这个领域,只能倒退。

我相信清代火器由康熙中至同治是后退的 ...
说的好像汉族官僚就特别懂行似的……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10:51
不进则退。如果不令自己信任的人们进入到这个领域,只能倒退。

我相信清代火器由康熙中至同治是后退的 ...
现象是没错的,但是这不是满人的专利,或者说这种倒退不是因为政权是满人的,事实上你看明代火器一样倒退,从永乐年定制,一直到嘉靖年,技术没改过,质量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可是汉人政权,一样的问题。而嘉靖年闹海贼,发现洋夷和倭寇的火器好,就拿来仿,但是到后来还是质量越做越差,清朝也一样,二鸦以后被痛打,也开始学洋人

其实并没啥区别,如果你说满人压制汉人,阻止火器的发展,那明代算什么?汉人压制汉人?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罢了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1:43
现象是没错的,但是这不是满人的专利,或者说这种倒退不是因为政权是满人的,事实上你看明代火器一样倒退 ...
实际上清朝开始学洋人还不是因为真的被洋人打服了,

而是因为受太平军的刺激——众所周知安庆内军械所的设立就是为了对付太平军的。

事实上对于中国古代的皇帝来说,农民起义从来才是心腹大患。就像明末崇祯宁可和清朝谈判,集中全力对付农民军,南明最早也准备联清一样。这个和皇帝所属民族从来无关。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4 07:34
您这是有点想当然了。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中面壁人泰勒的想法就很新颖,我觉得他的研究就很能说明 ...

即使大国不发展技术, 并不意味着小国也不发展技术. 这两件事情是相互独立的

与日益复杂的技术 - 组织将越来越大,分工将更细, 国家需要做大来实现发展.
科技发展是形成越来越大的国度体系的一部推动力与治理能力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3 23:28
恩格斯说过“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正因为看到这点,火器只会增强群众的力量,作为少数民族王朝的统治 ...
说的好,说到点子上。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4 07:34
您这是有点想当然了。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中面壁人泰勒的想法就很新颖,我觉得他的研究就很能说明 ...
非常好的观点,颠覆普遍被大众接受的大国优势论。
事实证明,控制高技术的大国,仍然在现代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研究费用越来越昂 ...
是小说不错,可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政权时有了反抗的资本,这可以解释以美国之强大,仍然无法完全制服恐怖组织,最终不得不狼狈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
事实证明,控制高技术的大国,仍然在现代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研究费用越来越昂 ...
是小说不错,可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政权时有了反抗的资本,这可以解释以美国之强大,仍然无法完全制服恐怖组织,最终不得不狼狈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
事实证明,控制高技术的大国,仍然在现代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研究费用越来越昂 ...
是小说不错,可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政权时有了反抗的资本,这可以解释以美国之强大,仍然无法完全制服恐怖组织,最终不得不狼狈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
事实证明,控制高技术的大国,仍然在现代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研究费用越来越昂 ...
是小说不错,可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政权时有了反抗的资本,这可以解释以美国之强大,仍然无法完全制服恐怖组织,最终不得不狼狈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
事实证明,控制高技术的大国,仍然在现代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研究费用越来越昂 ...
是小说不错,可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政权时有了反抗的资本,这可以解释以美国之强大,仍然无法完全制服恐怖组织,最终不得不狼狈退出阿富汗和伊拉克
如果以严密的控制火器,却恰能提高统治者的管控社会的能力。 康熙如果真是英明圣主,应做的是着力于使 ...
新的技术出现之后,它的扩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是拿核武器为例,美国从六十年代就嚷嚷要控制核武器扩散,可是核武器的扩散停止了吗?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鲜等国不照样掌握了核武器。
如果以严密的控制火器,却恰能提高统治者的管控社会的能力。 康熙如果真是英明圣主,应做的是着力于使 ...
新的技术出现之后,它的扩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是拿核武器为例,美国从六十年代就嚷嚷要控制核武器扩散,可是核武器的扩散停止了吗?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鲜等国不照样掌握了核武器。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06:59
如果以严密的控制火器,却恰能提高统治者的管控社会的能力。

康熙如果真是英明圣主,应做的是着力于使 ...
谁说没有?从康熙朝开始,最先进的火器都掌握在满族手中。比如英国进口的最先进的火枪是供给皇帝打猎用的,最先进的火炮和差一些的火枪是配备给禁卫军的,再差一些的火炮和火枪是配备给驻京八旗的,各地八旗的火器要更差一些,最差的是配备绿营的,至于团练和乡勇只能配备只会吓人的老式土炮和打鸟用的鸟枪了。至于民间,那是禁止使用先进火器的。不过嘛,由于八旗子弟后来变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八旗军战斗力直线下降,这些相对先进的武器并没有发挥作用。后来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时,发现皇帝打猎用的火器性能比通州之战中清军的武器要先进的多。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
shuttleworth 发表于 2014-12-24 11:07
说的好像汉族官僚就特别懂行似的……
确有汉人懂行的,满 人确没有懂行的,因为满 人除了当官当兵外,是不允许从事其它事业的。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1:43
现象是没错的,但是这不是满人的专利,或者说这种倒退不是因为政权是满人的,事实上你看明代火器一样倒退 ...
没错, 但——历史学家从没有把永乐以后的明朝皇帝当作英明大帝来供着,他们也确实不够。

康熙的精明远远超过他们,康熙从没有干过像英宗武宗那种无厘头的笨事。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20:56
确有汉人懂行的,满 人确没有懂行的,因为满 人除了当官当兵外,是不允许从事其它事业的。
汉族官僚一样是到了清末才开始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

清末保守派里汉族的官僚和文人一样很多,比如著名的叶德辉王先谦徐桐都是。
shuttleworth 发表于 2014-12-24 11:47
实际上清朝开始学洋人还不是因为真的被洋人打服了,

而是因为受太平军的刺激——众所周知安庆内军械所 ...
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且对大多数人绝不放心,把大多数人看作非我族类有关。
no_name 发表于 2014-12-24 11:54
即使大国不发展技术, 并不意味着小国也不发展技术. 这两件事情是相互独立的

与日益复杂的技术 - 组 ...
在一百多年前,还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进行重要科学研究。但现今,影响国力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都需要极大的财力人力去完成。小国已经没有这种力量了。

故重大技术进步多出于美国。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21:00
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且对大多数人绝不放心,把大多数人看作非我族类有关。
汉族王朝难道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难道汉族王朝是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成?

宁可和清方和谈也要镇压农民起义的崇祯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

指望联合清方对付李自成的南明诸公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

就说清末,请问镇压其主体为汉族的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及其部队是汉族还是满族?


有点政治知识好伐!
隋文大帝 发表于 2014-12-24 15:47
非常好的观点,颠覆普遍被大众接受的大国优势论。
可惜,大国优势确是存在的。颠覆不了。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4 16:55
是小说不错,可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的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政权时有了反抗的资本,这可以解释以美国之强大 ...
退出伊、阿和科学技术有关吗?这几年伊、阿哪一点技术进步了?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21:00
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且对大多数人绝不放心,把大多数人看作非我族类有关。
还有,请问

在辛亥革命已经建立了形式上的共和国的情况下,

企图复辟的袁世凯、张勋、康有为诸公是汉族人还是别的什么民族的人?

黄宗羲的《原君》(还有顾炎武、唐甄等人)批判的只是“满族”的君主吗?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2-24 17:06
新的技术出现之后,它的扩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是拿核武器为例,美国从六十年代就嚷嚷要控制核 ...
它们敢和真正的核大国校量吗?

印巴只是互相叫号吧。
胜可知不可为 发表于 2014-12-24 17:11
谁说没有?从康熙朝开始,最先进的火器都掌握在满族手中。比如英国进口的最先进的火枪是供给皇帝打猎用的 ...
没有适合的军火业,控制个毛?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21:00
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且对大多数人绝不放心,把大多数人看作非我族类有关。
顺便说下

清朝的时候官方一样制造过火器

比如康熙时期就命令过南怀仁制造火器,雅克萨之战的时候,正是陆路的旗兵使用火器进行的进攻。相关情况见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你拥有的史料太少了。

明朝的火器制造一样是由官方垄断,这一点和清朝并无分别。
no_name 发表于 2014-12-24 11:54
即使大国不发展技术, 并不意味着小国也不发展技术. 这两件事情是相互独立的

与日益复杂的技术 - 组 ...
         你看美国现在,他宁可逼着陆军翻新坦克也不进行新技术武器的装备,原因无他:在新技术进步下每个国家的收获是不平等的。
     英国如果不是德国逼着进行军备竞赛,压根就不会搞无畏舰,直接导致其100年舰艇积累全部清零!他自己苦啊!
      在目前这个威胁极不显著的世界,没有迫切完成技术革新的需要,况且工业与经济都没有提供革命的基础,美国可以等到钟过完全展示出军事对抗的意图之后再展开军备竞赛也不迟。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2-24 21:00
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且对大多数人绝不放心,把大多数人看作非我族类有关。
还有

清末从启蒙派到革命派

他们引进西方现代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是只有“满族”的或者别的民族的政治思想也好,统治也罢,还是针对包括汉族在内的一切古代政治思想和制度?

比如严复《辟韩》的对象韩愈,是汉族人,还是别的什么民族的人?

搞清楚好伐!
康老三跟毛子签约前是弄过的,不知那时候毛子什么装备水平?所以康老三不愿成建制的装备火器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英明神武”?  另:李氏门下家奴撰写的“明史”,呵呵..
您这是有点想当然了。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中面壁人泰勒的想法就很新颖,我觉得他的研究就很能说明 ...
我觉得恰恰相反,人口的基数最终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地位,小国的创新固然可以一飞冲天,但是要考虑到制度机制科技工艺的扩散性',也许有人快有人慢,但是一个阶段的创新最终会出现技术扩散的趋势,所以百万人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也许最开始很强但是慢慢被千万人口的英法德'所取代,人口上亿的美苏也会取代千万级'人口的国家走上霸权的巅峰,
所以大国也许不是脚步最快的,但是往往是走的最远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我觉得满清对火器的限制主要是民族的原因,在清朝时期,满族是统治者而蒙古人是他们的盟友'汉族则是被统治者,但是人口的比例相差太悬殊了,满族统治者要维持住自己的军事优势要么提升自己要么削弱对手,冷兵器时代弓马骑射的满族骑兵在对付汉族步兵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机动性射程冲击力耐性都有极大的优势,可是技术进步却有磨平优势的感觉,大家想想,最早的火器军队不是因为威力大而出现的,是因为训练简单容易上手,欧洲最早的火枪部队出现就是这个原因,主力'毅然是骑士军团,长弓手,火枪的出现只是容易学习,好上手,不用经过长期的训练,但是技术的总体趋势是一样的,中西方都是一样,火器越来越厉害射程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准,威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需要大量训练的弓箭兵和骑兵在火器军队的优势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自信,清朝时期的中缅战争中,清朝军队吃了火枪的大亏,可以看出火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早已盖过依靠弓马的满清人,可是满清缺不敢轻易放弃弓马骑射,原因除了文中说的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满族工匠之外,最终要的就是汉族的人口基数和技术的扩散性,随着技术发展和扩散,火器只要被大量装备使用,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技术扩散,会使用制造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这种武器的培训使用相对于骑马射箭来讲太容易了,也就是说如果民间拥有大量的火器,一旦出现社会动荡,满八旗的骑射技术完全处于弱势,如果使用火器又可能没有人口优势,所以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者,削弱火器就很好理解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shuttleworth 发表于 2014-12-24 21:00
汉族官僚一样是到了清末才开始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

清末保守派里汉族的官僚和文人一样很多,比如 ...
确立国策的人有汉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