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役学角度看导弹部队的划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54:33
1. 战役学与导弹空袭
战役学是研究战役规律、指导战役实践的学科,一般分为合同战役学和军种战役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战役的性质、类型、特点、战役原则和战役的计划组织与实施等。战役学术的存在是独立军种存在的理论基础,没有独立的战役学说,便不能够充分发挥一个独立军种的价值。战役是一个新近的概念,类似的概念包括德国著名将领曼施坦因所说的“战局”,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所说的会战,而我们所接收的战役概念,主要源自于苏联军事科学。美军曾经长期没有接收战役的概念,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美军对战役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颁发了《战区陆军、集团军群和野战集团军作战纲要》和新版《作战纲要》,明确将空地一体战理论区分为战役与战术作战行动,并在进行战役学全面研究的同时,突出了对局部战争战役理论的研究。

战役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由多个战斗所组成,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战役式一系列战斗行动的结合体,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连接起来,最终构成一个整体的胜负结局,并且对战争的结果直接造成重大影响,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阿登森林战役,李梅火攻战役,中途岛战役等。这些陆上,海上和空中的战役,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可见,军种战役应当是一个独立的,可以自我完善的作战过程,并且为战略目的的实现提供帮助。

导弹部队的战役出现得最晚,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研制了大量的所谓“末日武器”,其中V-1和V-2导弹被大量用于对英国实施导弹空袭,这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第一次导弹空袭战役——它是独立于陆军、海军或空军的战役形式。然而这种导弹战役没有能够挽救纳粹德国的衰亡。两伊战争末期,萨达姆为了贯彻“以炸求和”的政策,对伊朗展开了大规模的导弹空袭战役。这就是著名的“导弹袭城战”。

2. 导弹袭城战的战役意图和影响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企图通过对伊朗主要大城市的导弹突击,打击伊朗的民心和土气,动摇伊朗军队的抵抗意志,力求尽可能按有利于伊拉克的条件结束战争。伊拉克认为,双方军队经过长达8年的战争,目前已经被拖得疲惫不堪,继续打下去对谁都不利,尽快体面地结束战争,不失为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这次导弹袭城战一直持续到4月21日,历时53天。第一阶段是从1988年2月28日到4月5日,共37天。这一阶段主要是伊拉克和伊朗互射导弹的军事实力对抗阶段。第二阶段是从4月6日到4月21日,共16天。这一阶段主要是伊拉克为赢得与伊朗谈判的有利地位而单独对伊朗进行的导弹战。在这次历时53天的导弹袭城战中,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中心的6座大城市,其中,德黑兰135枚、卡拉季2枚、库姆23枚、设拉子3枚、大不里士4枚、伊斯法罕22枚。炸死伊朗居民近200人,炸伤近万人,并摧毁了大量建筑物,造成近40万人被迫迁移,数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3座主要大城市,其中,巴格达43枚、巴士拉22枚、基尔库克12枚。炸死伊拉克居民数百人,炸伤近千人,并使伊拉克的大量建筑物受损。

这次导弹袭城战当中,伊拉克准备的很充分,研发了“侯赛因”导弹,确保可以对伊朗首都德黑兰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的导弹空袭行动。伊拉克把伊朗的首都德黑兰作为此次袭击的重中之重,使用了135枚导弹进行突击,占发射导弹总数的72%。连续不断的导弹袭击制造了广泛的恐惧,导致伊朗的民心发生动摇。萨达姆充分利用了导弹空袭的政治心理效果,为谈判桌上的战略主动权赢得了先机。可见,导弹空袭作为空军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一种替代手段是可以形成类似空军空袭效果的。

3. 导弹武器的战役属性划分
导弹空袭,尤其是独立导弹空袭的实施数量是很有限的。无论是纳粹德国的末日武器还是两伊的导弹战,弹道导弹是作为一种补充或者替代手段来进行使用。我们不能仅仅从导弹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而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常规战术导弹几乎是我军唯一的精确空袭兵器;在我军大规模航母战斗群成型以前,反舰弹道导弹可能也是唯一的远程反舰武器。弹道导弹如同文艺复兴时期农民的十字弓弩一样,是一种廉价的、简单系统的兵器,可以克制骑士老爷们的重甲冲击,但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这种十字弓弩开创一个军事时代的,最终还是火枪和大炮改变了一切。因此,在军事力量发展初期依靠短平快的方式来对抗优势敌人,在发展起来之后重新进行系统的分配,是极为必要的。导弹空袭是空袭的一种形式,与飞机空袭相配合,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空军的对地打击可以划分为战略空袭、空中遮断、近距离空中支援、防空压制/摧毁等,而这几种任务也都可以由相应功能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来完成。但是,它们的打击效果和持续性是不同的。导弹空袭更加具有突然性,但持久能力不如飞机空袭,因此使用导弹踹门,飞机跟进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在导弹部队与空军划清关系。

4. 中国的导弹部队划分
具体到中国的情况,我们最大的战略对手是美国,而战略空袭通常使用的是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战略轰炸机。可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我国很难对美国本土使用战略轰炸机进行袭击(除非获得美国周边的空军基地),因此,就战略空袭来说,陆基的弹道导弹是主要的战略威慑工具(海军的战略核潜艇则是另一个选择)。同时,考虑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应当把军事航天、国家反导和陆基洲际导弹整合起来,组建航天兵部队。它们的技术特征、体系配合也是最为密切的,并且最具战略威慑价值,适合由中央直接掌握。

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是核常兼备的导弹系统,打击范围涵盖了第一和第二岛链,并且覆盖了南亚、西亚地区。这个作战范围与空军战略轰炸机的作战范围是一致的,并且强烈依赖于空天一体化的查打评估体系,尤其是使用常规战斗部作战时,基本就是作为飞机空袭的先导或补充,对敌实施打击。无论是战略空袭还是空中遮断,从战役战术角度来说,中程导弹/巡航导弹与空军的关系非常密切,而空军的红旗19和红旗9防空导弹渐渐具备了类似THAAD和爱国者3的防空与反导功能,正好与中程导弹形成攻防合一的效果。因此,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适合划入空军。

近程弹道导弹适合编入陆军,作为战区陆军(方面军)火力。按照俄罗斯的战役法,近程弹道导弹用于实施首次密集火力突击和后续密集火力突击。首次密集火力突击应对敌战役布势全纵深实施,消灭并压制敌导弹兵集团和航空兵集团编成内的主要目标,以便彻底削弱这些集团;为保持火力主动权,应及时实施后续密集火力突击,以防被毁之敌恢复战斗力。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独立营形式被分配到集团军当中。

反舰弹道导弹是十分特殊的一个工具,由于它与海军共享同一套情报侦察体系,并且要与航母、海军岸基轰炸机配合作战,因此适合分配给海军使用。1. 战役学与导弹空袭
战役学是研究战役规律、指导战役实践的学科,一般分为合同战役学和军种战役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战役的性质、类型、特点、战役原则和战役的计划组织与实施等。战役学术的存在是独立军种存在的理论基础,没有独立的战役学说,便不能够充分发挥一个独立军种的价值。战役是一个新近的概念,类似的概念包括德国著名将领曼施坦因所说的“战局”,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所说的会战,而我们所接收的战役概念,主要源自于苏联军事科学。美军曾经长期没有接收战役的概念,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美军对战役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颁发了《战区陆军、集团军群和野战集团军作战纲要》和新版《作战纲要》,明确将空地一体战理论区分为战役与战术作战行动,并在进行战役学全面研究的同时,突出了对局部战争战役理论的研究。

战役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由多个战斗所组成,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战役式一系列战斗行动的结合体,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连接起来,最终构成一个整体的胜负结局,并且对战争的结果直接造成重大影响,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阿登森林战役,李梅火攻战役,中途岛战役等。这些陆上,海上和空中的战役,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可见,军种战役应当是一个独立的,可以自我完善的作战过程,并且为战略目的的实现提供帮助。

导弹部队的战役出现得最晚,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研制了大量的所谓“末日武器”,其中V-1和V-2导弹被大量用于对英国实施导弹空袭,这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第一次导弹空袭战役——它是独立于陆军、海军或空军的战役形式。然而这种导弹战役没有能够挽救纳粹德国的衰亡。两伊战争末期,萨达姆为了贯彻“以炸求和”的政策,对伊朗展开了大规模的导弹空袭战役。这就是著名的“导弹袭城战”。

2. 导弹袭城战的战役意图和影响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企图通过对伊朗主要大城市的导弹突击,打击伊朗的民心和土气,动摇伊朗军队的抵抗意志,力求尽可能按有利于伊拉克的条件结束战争。伊拉克认为,双方军队经过长达8年的战争,目前已经被拖得疲惫不堪,继续打下去对谁都不利,尽快体面地结束战争,不失为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这次导弹袭城战一直持续到4月21日,历时53天。第一阶段是从1988年2月28日到4月5日,共37天。这一阶段主要是伊拉克和伊朗互射导弹的军事实力对抗阶段。第二阶段是从4月6日到4月21日,共16天。这一阶段主要是伊拉克为赢得与伊朗谈判的有利地位而单独对伊朗进行的导弹战。在这次历时53天的导弹袭城战中,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中心的6座大城市,其中,德黑兰135枚、卡拉季2枚、库姆23枚、设拉子3枚、大不里士4枚、伊斯法罕22枚。炸死伊朗居民近200人,炸伤近万人,并摧毁了大量建筑物,造成近40万人被迫迁移,数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3座主要大城市,其中,巴格达43枚、巴士拉22枚、基尔库克12枚。炸死伊拉克居民数百人,炸伤近千人,并使伊拉克的大量建筑物受损。

这次导弹袭城战当中,伊拉克准备的很充分,研发了“侯赛因”导弹,确保可以对伊朗首都德黑兰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的导弹空袭行动。伊拉克把伊朗的首都德黑兰作为此次袭击的重中之重,使用了135枚导弹进行突击,占发射导弹总数的72%。连续不断的导弹袭击制造了广泛的恐惧,导致伊朗的民心发生动摇。萨达姆充分利用了导弹空袭的政治心理效果,为谈判桌上的战略主动权赢得了先机。可见,导弹空袭作为空军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一种替代手段是可以形成类似空军空袭效果的。

3. 导弹武器的战役属性划分
导弹空袭,尤其是独立导弹空袭的实施数量是很有限的。无论是纳粹德国的末日武器还是两伊的导弹战,弹道导弹是作为一种补充或者替代手段来进行使用。我们不能仅仅从导弹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而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常规战术导弹几乎是我军唯一的精确空袭兵器;在我军大规模航母战斗群成型以前,反舰弹道导弹可能也是唯一的远程反舰武器。弹道导弹如同文艺复兴时期农民的十字弓弩一样,是一种廉价的、简单系统的兵器,可以克制骑士老爷们的重甲冲击,但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这种十字弓弩开创一个军事时代的,最终还是火枪和大炮改变了一切。因此,在军事力量发展初期依靠短平快的方式来对抗优势敌人,在发展起来之后重新进行系统的分配,是极为必要的。导弹空袭是空袭的一种形式,与飞机空袭相配合,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空军的对地打击可以划分为战略空袭、空中遮断、近距离空中支援、防空压制/摧毁等,而这几种任务也都可以由相应功能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来完成。但是,它们的打击效果和持续性是不同的。导弹空袭更加具有突然性,但持久能力不如飞机空袭,因此使用导弹踹门,飞机跟进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在导弹部队与空军划清关系。

4. 中国的导弹部队划分
具体到中国的情况,我们最大的战略对手是美国,而战略空袭通常使用的是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战略轰炸机。可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我国很难对美国本土使用战略轰炸机进行袭击(除非获得美国周边的空军基地),因此,就战略空袭来说,陆基的弹道导弹是主要的战略威慑工具(海军的战略核潜艇则是另一个选择)。同时,考虑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应当把军事航天、国家反导和陆基洲际导弹整合起来,组建航天兵部队。它们的技术特征、体系配合也是最为密切的,并且最具战略威慑价值,适合由中央直接掌握。

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是核常兼备的导弹系统,打击范围涵盖了第一和第二岛链,并且覆盖了南亚、西亚地区。这个作战范围与空军战略轰炸机的作战范围是一致的,并且强烈依赖于空天一体化的查打评估体系,尤其是使用常规战斗部作战时,基本就是作为飞机空袭的先导或补充,对敌实施打击。无论是战略空袭还是空中遮断,从战役战术角度来说,中程导弹/巡航导弹与空军的关系非常密切,而空军的红旗19和红旗9防空导弹渐渐具备了类似THAAD和爱国者3的防空与反导功能,正好与中程导弹形成攻防合一的效果。因此,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适合划入空军。

近程弹道导弹适合编入陆军,作为战区陆军(方面军)火力。按照俄罗斯的战役法,近程弹道导弹用于实施首次密集火力突击和后续密集火力突击。首次密集火力突击应对敌战役布势全纵深实施,消灭并压制敌导弹兵集团和航空兵集团编成内的主要目标,以便彻底削弱这些集团;为保持火力主动权,应及时实施后续密集火力突击,以防被毁之敌恢复战斗力。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独立营形式被分配到集团军当中。

反舰弹道导弹是十分特殊的一个工具,由于它与海军共享同一套情报侦察体系,并且要与航母、海军岸基轰炸机配合作战,因此适合分配给海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