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SEA 1000潜艇案的约略选择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1:23
2009年公布的澳洲国防白皮书确认展开SEA 1000计画,建造12艘最顶尖的远洋常规动力潜艇。

SEA 1000的预算规模相当庞大,最早的估计从250澳币到后来360亿以上、400亿都有,基本上国内自行研制肯定要360亿以上。

考量的方案包括自制或引进欧洲现成设计,自制包括由澳洲潜艇集团(ASC)柯林斯级研改出柯林斯MK2或者全新的设计,引进则包括欧洲现成的设计以及由欧洲设计大幅修改。

澳洲没有足够的产业能量和人才自己设计不同于柯林斯的全新国产潜艇,现有的欧洲潜艇都是近岸防御型而不合需求,初步研究之后这两种选择都剔除。

理论上柯林斯MK.2会是一种全球顶尖的潜艇,柯林斯虽然花了澳洲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后续问题,但是在美国厂商操刀、重建战斗系统以及改善静音性能之下,除了原始推进系统设计不良故障丛生之外(2011年左右的审查怀疑这些主机能否撑到柯林斯级的寿限,如果连主机推进都换,柯林斯级大概壳子之外都换了个遍),各项性能指标都优于欧洲各型潜艇。以这样的基础配上新的推进系统,柯林斯MK2是个理想的选择,因此澳洲海军对这个方案颇为支持。

然而柯林斯级痛苦的开发与改善经验让澳洲政府却步,同时间ASC集团造三艘霍巴特级导弹驱逐舰(西班牙F100宙斯盾舰的澳洲版)仍是磕磕碰碰,使澳洲政府对ASC管理计画的能力大有疑问。全力支持潜艇由ASC研制的澳洲工党在2013年大选失利,使ASC集团失去靠山。

另一个致命重击是柯林斯MK.2离不开运用原柯林斯设计商──瑞典Kockmus的相关技术(牵涉知识产权),然1999年以后Kockums已经被德国HDW购并,而德国购并的一个明显意图就是消灭一个常规潜艇市场的潜在对手。德国TKMS在澳洲潜艇案主打自家216型潜艇,当然全力打压Kockums,以及连带的,与Kockums相关的柯林斯MK2。2012年有三家欧洲厂商向SEA 1000提交方案,德国TKMS旗下HDW的216型,纳凡提亚S80A,法国鮋鱼改良型

法国潜艇希望始终不高,与美国军事同盟紧密的澳洲不会跟一个最有可能把北约军事技术扩散到敌对阵营的西方国家买潜艇。

西班牙纳凡提亚是澳洲新一代造舰的大赢家,横扫霍巴特级跟坎陪拉级两栖攻击舰,因而早就与ASC早有合作关系。然而2013年S80A发现超重问题之后,重挫在澳洲潜艇案的声势。

德国216纸面规格是最漂亮的,因为只是一纸草案,可以根据澳洲所有需求量身定做,吨位与空间够,上AIP与锂电池都不是问题,也可以照SEA 1000的需求加上垂直发射器跟支持特战队员的大型减压舱。但他的问题也一样,就是一纸草案(跟当年柯林斯一样),之后开发的成本跟风险完全由澳洲承担,柯林斯殷鉴不远。此外,德国燃料电池系统虽然静音能力绝佳,但功率相对较低,214型的PEM燃料电池功率仅240KW,而瑞典史特灵主机的就有300KW。


2010年以来澳洲最大的顾虑是取得四千吨级潜艇的推进系统,欧洲厂商势必得重新设计一套(他们没有这么大的现成潜艇),届时不能保证又重蹈柯林斯级的覆辙。欧洲潜艇都偏向近岸防御型,离开基地到往返伏击区域的经航阶段不长。但是澳洲潜艇从柏斯离开之后要花很长的时间抵达东中国海、日本海、南中国海等伏击区域,为了缩短经航时间往往需要长期通气管高速航行,潜艇是长时间以柴油机高速推进;这很可能就是柯林斯级的瑞典制推进系统问题丛生的根本。


操作的情况决定潜艇舰体、推进、静音的优化方向,欧洲习惯的波罗的海与地中海的水文、水深、开阔程度、背景噪音跟太平洋侧大不相同,优化的方向不一样(就像是隐身飞机针对某些频段优化,潜艇的静音设计也是一样,不是每一艘潜艇跟美俄核潜艇一样有大量的空间用多层减震机构尽量处理各种频段噪音)。瑞典潜艇出了基地就可以在波罗蹲点,瑞典厂商设计太平洋的远洋型潜艇自然问题丛生。事实上包括马来西亚的鮋鱼型、新家坡向瑞典买的二手潜艇、韩国向德国买的214潜艇,买回后都发现这些针对欧洲水域潜艇的静音表现都不如预期。

日本潜艇一开始当然不是选项,但2011年底当时日本野田内阁决定松绑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后,澳洲就开始考量引进日本潜艇技术的可能性。

苍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接近澳洲需求的现成设计,苍龙是唯一已经服役的四千吨级作战型常规潜艇。日本潜艇向来就是针对在亚洲西太平洋水域运作,整体静音跟推进系统设计都不会像欧洲潜艇不适应澳洲需求的情况,而历年来西方盟国反潜演习中日本潜艇的出色静音性能也早已颇受肯定。一开始最吸引澳洲的是苍龙的推进系统,这是唯一一套四千吨级潜艇推进系统并含史特灵AIP。澳洲一开始考虑过引进苍龙的推进系统技术用在柯林斯MK2上。

现有的苍龙设计并非百分之百符合SEA 1000的需要。首先他没有SAE 1000要求必备的垂直发射器跟特战加压舱等设施,而且人力需求较高(65人),差不多是216的一倍,对澳洲潜艇部队短缺的人力较为吃紧。苍龙为了塞入AIP已经压缩了空间,加上人员相对较多,艇内起居舒适程度肯定远不如216型。然而权衡利弊,苍龙已经是最接近澳洲需求的,更何况这是现成的。日本方面最大的隐忧应该是如果澳洲要求较高的参与程度,势必涉及更多技术转移,而这是日本松绑军事技术出口首例(其实跟当年Kockums输出柯林斯的设计也一样,只是当时柯林斯还是个纸面草案所以情况更糟糕得多),管理上的问题恐怕难以避免。

后来柯林斯MK2被德国TKMS与Kockums厂的争执卡住,日本开放武器出口的政策在安倍政府手中获得落实,安倍政府表达输出完整潜艇的意愿。如果输出的苍龙级由日本川崎、三菱原厂建造,日本可以开出优惠价格(日本自建苍龙一艘约5亿美元),这就是先前完全由ASC研制要至少370亿澳币,采用日本造的苍龙级却可以把整个预算规模降至200亿澳币的缘故。整体经费包括澳洲重新集成战斗系统与火控武器,建立后勤支持能力,技术转移以及澳洲船厂可能参与的部分建造工作。

采用日本潜艇的起源是澳洲政府高层连同日本,甚至美国所支持,澳洲海军应该还是比较青睐由柯林斯研改。日本松绑武器出口原则被认为是日本迈向正常化国家、更积极参与西方军事同盟的指标,受到美国肯定;而日本愿意输出常规潜艇给澳洲也会进一步强化美、日、澳的军事同盟关系(澳洲在2001年与美国建立潜艇技术同盟,美日与美澳早有亲密的军事同盟关系),因此自然也是美国政府乐见。当然,就算由日本船厂建造,日本这部分也是报出相当于成本的优惠价格,所以商业利益比较没有政治层面显著。

2014年7月澳洲总理Tony Abbot与安倍首相签署合作关系,包含潜艇相关技术(载台、推进、静音),以及可能出口第三国。虽然距离Tony Abbot政府出台第一个国防白皮书还有半年,但采用日本潜艇大致上已经水到渠成。

当然,ASC船场所在的南澳阿德莱德肯定不会太高兴,之前自由党政府保证过12艘潜艇都会完全在南澳建造。但在澳洲政府要控制预算支出的当头,向日本采购成熟设计的吸引力无法阻挡。

2009年公布的澳洲国防白皮书确认展开SEA 1000计画,建造12艘最顶尖的远洋常规动力潜艇。

SEA 1000的预算规模相当庞大,最早的估计从250澳币到后来360亿以上、400亿都有,基本上国内自行研制肯定要360亿以上。

考量的方案包括自制或引进欧洲现成设计,自制包括由澳洲潜艇集团(ASC)柯林斯级研改出柯林斯MK2或者全新的设计,引进则包括欧洲现成的设计以及由欧洲设计大幅修改。

澳洲没有足够的产业能量和人才自己设计不同于柯林斯的全新国产潜艇,现有的欧洲潜艇都是近岸防御型而不合需求,初步研究之后这两种选择都剔除。

理论上柯林斯MK.2会是一种全球顶尖的潜艇,柯林斯虽然花了澳洲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后续问题,但是在美国厂商操刀、重建战斗系统以及改善静音性能之下,除了原始推进系统设计不良故障丛生之外(2011年左右的审查怀疑这些主机能否撑到柯林斯级的寿限,如果连主机推进都换,柯林斯级大概壳子之外都换了个遍),各项性能指标都优于欧洲各型潜艇。以这样的基础配上新的推进系统,柯林斯MK2是个理想的选择,因此澳洲海军对这个方案颇为支持。

然而柯林斯级痛苦的开发与改善经验让澳洲政府却步,同时间ASC集团造三艘霍巴特级导弹驱逐舰(西班牙F100宙斯盾舰的澳洲版)仍是磕磕碰碰,使澳洲政府对ASC管理计画的能力大有疑问。全力支持潜艇由ASC研制的澳洲工党在2013年大选失利,使ASC集团失去靠山。

另一个致命重击是柯林斯MK.2离不开运用原柯林斯设计商──瑞典Kockmus的相关技术(牵涉知识产权),然1999年以后Kockums已经被德国HDW购并,而德国购并的一个明显意图就是消灭一个常规潜艇市场的潜在对手。德国TKMS在澳洲潜艇案主打自家216型潜艇,当然全力打压Kockums,以及连带的,与Kockums相关的柯林斯MK2。2012年有三家欧洲厂商向SEA 1000提交方案,德国TKMS旗下HDW的216型,纳凡提亚S80A,法国鮋鱼改良型

法国潜艇希望始终不高,与美国军事同盟紧密的澳洲不会跟一个最有可能把北约军事技术扩散到敌对阵营的西方国家买潜艇。

西班牙纳凡提亚是澳洲新一代造舰的大赢家,横扫霍巴特级跟坎陪拉级两栖攻击舰,因而早就与ASC早有合作关系。然而2013年S80A发现超重问题之后,重挫在澳洲潜艇案的声势。

德国216纸面规格是最漂亮的,因为只是一纸草案,可以根据澳洲所有需求量身定做,吨位与空间够,上AIP与锂电池都不是问题,也可以照SEA 1000的需求加上垂直发射器跟支持特战队员的大型减压舱。但他的问题也一样,就是一纸草案(跟当年柯林斯一样),之后开发的成本跟风险完全由澳洲承担,柯林斯殷鉴不远。此外,德国燃料电池系统虽然静音能力绝佳,但功率相对较低,214型的PEM燃料电池功率仅240KW,而瑞典史特灵主机的就有300KW。


2010年以来澳洲最大的顾虑是取得四千吨级潜艇的推进系统,欧洲厂商势必得重新设计一套(他们没有这么大的现成潜艇),届时不能保证又重蹈柯林斯级的覆辙。欧洲潜艇都偏向近岸防御型,离开基地到往返伏击区域的经航阶段不长。但是澳洲潜艇从柏斯离开之后要花很长的时间抵达东中国海、日本海、南中国海等伏击区域,为了缩短经航时间往往需要长期通气管高速航行,潜艇是长时间以柴油机高速推进;这很可能就是柯林斯级的瑞典制推进系统问题丛生的根本。


操作的情况决定潜艇舰体、推进、静音的优化方向,欧洲习惯的波罗的海与地中海的水文、水深、开阔程度、背景噪音跟太平洋侧大不相同,优化的方向不一样(就像是隐身飞机针对某些频段优化,潜艇的静音设计也是一样,不是每一艘潜艇跟美俄核潜艇一样有大量的空间用多层减震机构尽量处理各种频段噪音)。瑞典潜艇出了基地就可以在波罗蹲点,瑞典厂商设计太平洋的远洋型潜艇自然问题丛生。事实上包括马来西亚的鮋鱼型、新家坡向瑞典买的二手潜艇、韩国向德国买的214潜艇,买回后都发现这些针对欧洲水域潜艇的静音表现都不如预期。

日本潜艇一开始当然不是选项,但2011年底当时日本野田内阁决定松绑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后,澳洲就开始考量引进日本潜艇技术的可能性。

苍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接近澳洲需求的现成设计,苍龙是唯一已经服役的四千吨级作战型常规潜艇。日本潜艇向来就是针对在亚洲西太平洋水域运作,整体静音跟推进系统设计都不会像欧洲潜艇不适应澳洲需求的情况,而历年来西方盟国反潜演习中日本潜艇的出色静音性能也早已颇受肯定。一开始最吸引澳洲的是苍龙的推进系统,这是唯一一套四千吨级潜艇推进系统并含史特灵AIP。澳洲一开始考虑过引进苍龙的推进系统技术用在柯林斯MK2上。

现有的苍龙设计并非百分之百符合SEA 1000的需要。首先他没有SAE 1000要求必备的垂直发射器跟特战加压舱等设施,而且人力需求较高(65人),差不多是216的一倍,对澳洲潜艇部队短缺的人力较为吃紧。苍龙为了塞入AIP已经压缩了空间,加上人员相对较多,艇内起居舒适程度肯定远不如216型。然而权衡利弊,苍龙已经是最接近澳洲需求的,更何况这是现成的。日本方面最大的隐忧应该是如果澳洲要求较高的参与程度,势必涉及更多技术转移,而这是日本松绑军事技术出口首例(其实跟当年Kockums输出柯林斯的设计也一样,只是当时柯林斯还是个纸面草案所以情况更糟糕得多),管理上的问题恐怕难以避免。

后来柯林斯MK2被德国TKMS与Kockums厂的争执卡住,日本开放武器出口的政策在安倍政府手中获得落实,安倍政府表达输出完整潜艇的意愿。如果输出的苍龙级由日本川崎、三菱原厂建造,日本可以开出优惠价格(日本自建苍龙一艘约5亿美元),这就是先前完全由ASC研制要至少370亿澳币,采用日本造的苍龙级却可以把整个预算规模降至200亿澳币的缘故。整体经费包括澳洲重新集成战斗系统与火控武器,建立后勤支持能力,技术转移以及澳洲船厂可能参与的部分建造工作。

采用日本潜艇的起源是澳洲政府高层连同日本,甚至美国所支持,澳洲海军应该还是比较青睐由柯林斯研改。日本松绑武器出口原则被认为是日本迈向正常化国家、更积极参与西方军事同盟的指标,受到美国肯定;而日本愿意输出常规潜艇给澳洲也会进一步强化美、日、澳的军事同盟关系(澳洲在2001年与美国建立潜艇技术同盟,美日与美澳早有亲密的军事同盟关系),因此自然也是美国政府乐见。当然,就算由日本船厂建造,日本这部分也是报出相当于成本的优惠价格,所以商业利益比较没有政治层面显著。

2014年7月澳洲总理Tony Abbot与安倍首相签署合作关系,包含潜艇相关技术(载台、推进、静音),以及可能出口第三国。虽然距离Tony Abbot政府出台第一个国防白皮书还有半年,但采用日本潜艇大致上已经水到渠成。

当然,ASC船场所在的南澳阿德莱德肯定不会太高兴,之前自由党政府保证过12艘潜艇都会完全在南澳建造。但在澳洲政府要控制预算支出的当头,向日本采购成熟设计的吸引力无法阻挡。

买中国的039,一步到位,最简单。
看来是被柯林斯级给吓得不轻啊~~
不知道我们对娼脓了解多少,战时必需想法把这毒瘤去掉
任何复杂的武器系统都需要长期的磨合才能成熟,欧美不是例外。相比之下太行发动机所经历的那些磨难其实很正常。
其实最佳出口替代是兔子

兔子搞过6000吨排水量的常规潜艇,其动力完全胜认4000吨排水量的常规潜艇。
最大的挑战是:找到足够的水手去开这12艘潜艇。
东中国海,南中国海,日本海
这就是囚犯后代对他们最大客户的态度?
澳大利亚保有潜艇是为了威胁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海上交通线。澳大利亚保有其它海上力量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到中国航线不被澳大利亚潜艇威胁。


艾玛,真累,土匪渣滓们的后代的智商呀,买039吧,一条龙服务,包您满意。
好文章,建议受精或者加分
智商捉急的袋鼠
澳是为了搞兔子航线
澳大利亚工业不行啊。
与美国军事同盟紧密的澳洲,不会跟欧洲国家买潜艇,虽有很多理由,但主要还是美国‘干预’;所以,澳洲看上日本潜艇是不让人意外的。
日本松绑武器出口原则被认为是日本迈向正常化国家、更积极参与西方军事同盟的指标,受到美国肯定;而日本输出常规潜艇给澳洲也会进一步强化美、日、澳的军事同盟关系。
所以,日本苍龙胜出,其实在意料之中。更不用说,日本的潜艇技术本就源自于美国,购买后能很快融入于美国军事体系。
不宁唯是 发表于 2014-9-13 19:07
澳大利亚保有潜艇是为了威胁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海上交通线。澳大利亚保有其它海上力量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到中 ...
分明是澳大利亚买日本潜艇是为了保证澳大利亚到中国的铁矿石运输在战时不被日本海军威胁,尼玛,理解起来也累啊
澳洲国内现在反对声音不少,特别是南澳

像这篇新闻稿的开头就挺有意思
SEVENTY-TWO years after Japanese submarines attacked Sydney Harbou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ustralian submariners will be put to sea in boats made in Japan.
(在日本潜艇袭击悉尼港72年后,下一代澳大利亚潜艇或许是日本制造)
http://www.news.com.au/national/new-japanese-submarines-to-cost-abbott-government-20-billion/story-fncynjr2-1227050682205

0083gundam 发表于 2014-9-13 19:47
澳大利亚工业不行啊。


主要问题是人力成本太高,特别是一些技术工种;市场规模小是另一个原因,两千多万人口的消费量和国内比不是一个数量级。

澳洲统计局今年五月份的数据显示在澳洲成人专职工作的平均周薪是1516.90澳元(折合人民币大约8600元)

我个人感觉这个数据有点偏大,不过full-time工作平均周薪超过1000澳元应该没什么异议
0083gundam 发表于 2014-9-13 19:47
澳大利亚工业不行啊。


主要问题是人力成本太高,特别是一些技术工种;市场规模小是另一个原因,两千多万人口的消费量和国内比不是一个数量级。

澳洲统计局今年五月份的数据显示在澳洲成人专职工作的平均周薪是1516.90澳元(折合人民币大约8600元)

我个人感觉这个数据有点偏大,不过full-time工作平均周薪超过1000澳元应该没什么异议
真不希望看到澳大利亚给日本军工输血。
主要问题是人力成本太高,特别是一些技术工种;市场规模小是另一个原因,两千多万人口的消费量和国内比 ...
数据是税前,要交不少税的
不如向美国买二手洛杉矶
civic 发表于 2014-9-13 21:24
数据是税前,要交不少税的
雇主支付的那些真金白银可都是税前的薪水
GDI2000 发表于 2014-9-13 21:31
不如向美国买二手洛杉矶
7.5万澳元税后大约5万左右
akula971 发表于 2014-9-13 18:59
东中国海,南中国海,日本海
这就是囚犯后代对他们最大客户的态度?
冷战时代就这样了,对付苏联。澳洲潜艇还有跑到更远的地方执行任务的纪录,挺活跃的。1992年跑到上海港里的那艘是妖王级。
lonqixia 发表于 2014-9-13 20:04
与美国军事同盟紧密的澳洲,不会跟欧洲国家买潜艇,虽有很多理由,但主要还是美国‘干预’;所以,澳洲看上 ...
不是不会跟欧洲买啊,之前妖王柯林斯都是。

澳洲潜艇技术跟美国建立亲密同盟是2001年的事,就是为了要整柯林斯,从上到下从头整了一遍,原本烂尾的作战系统整个换成弗吉尼亚的同型系统,上美制火控跟MK-48 Mod7鱼雷,推进器重新加工,重新研究流体构型分析噪音超标的原因,围壳前端加了个小弯角.....之前看到有篇国外文章直接说,澳洲逐步把柯林斯级潜艇上原有的东西踢掉换成美国的。

2011年野田内阁要松绑武器出口,澳洲买日本潜艇才有戏。话说如果日本一开始就没限制技术输出,最初柯林斯说不定用的就是春潮级而不是跟瑞典买一个全新设计。
GDI2000 发表于 2014-9-13 21:31
不如向美国买二手洛杉矶
几年前报导澳洲真有人呼吁乾脆买核子潜艇,美国也真的向澳洲提过以租借、出售方式提供佛吉尼亚级,只是那个人力跟成本都不是澳洲能负荷,核子设施争议也太大。
若袋鼠国仍把珀斯作为未来苍龙级潜艇的母港,以其续航力只能威胁印度洋的中国商船。
akula971 发表于 2014-9-13 18:59
东中国海,南中国海,日本海
这就是囚犯后代对他们最大客户的态度?
袋鼠一直奉行一个国防策略:攻打中国来确保他们能与中国进行贸易。
切断中澳贸易线,悉尼人养羊去吧
onepiece 发表于 2014-9-13 21:49
几年前报导澳洲真有人呼吁乾脆买核子潜艇,美国也真的向澳洲提过以租借、出售方式提供佛吉尼亚级,只是那 ...
人家澳洲也不容易,购买日本潜艇明摆着就是为了战时参加美日对中国的封锁,却瞎扯出来保护澳洲到中国的海运这种二笔理由   假设澳洲买了苍龙,等于给日本军工输血,已经表明了西太国防上与美国高度统一
好文章,谢谢
akula971 发表于 2014-9-13 18:59
东中国海,南中国海,日本海
这就是囚犯后代对他们最大客户的态度?
靠钱买不来什么呀。人家该赚钱赚钱,该弄你弄你
袋鼠一直奉行一个国防策略:攻打中国来确保他们能与中国进行贸易。
他们的脑袋被袋鼠踢了。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9-14 16:57
他们的脑袋被袋鼠踢了。


嗯,这个我问过一个旅居袋鼠的家伙他是这么解释的仅供参考: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假想敌,袋鼠所在的大洋洲没有可以一战的对手,他们也不好意思找什么新几内亚这样的国家麻烦。放大到整个太平洋区位来看,能看得上眼的家伙就白头鹰、11区、大家拿、小半个毛熊和兔子了,排除掉自由阵营的爸爸枫叶和11区,毛熊存在感太弱而且看起来很可怕所以PASS,剩下的就只能找兔子作为假想敌了,但偏偏兔子却是自己最大贸易国,于是诞生了“攻打中国来确保与中国进行贸易,消灭中国海军来确保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航线。”的奇怪神论。近年来为啥我们这么支持印尼呢?就是想印尼帮我们稍微拉一下袋鼠的仇恨,但无奈我们给熊T奶得太凶,对袋鼠威胁度太大,印尼太弱小这怪拉不住。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9-14 16:57
他们的脑袋被袋鼠踢了。


嗯,这个我问过一个旅居袋鼠的家伙他是这么解释的仅供参考: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假想敌,袋鼠所在的大洋洲没有可以一战的对手,他们也不好意思找什么新几内亚这样的国家麻烦。放大到整个太平洋区位来看,能看得上眼的家伙就白头鹰、11区、大家拿、小半个毛熊和兔子了,排除掉自由阵营的爸爸枫叶和11区,毛熊存在感太弱而且看起来很可怕所以PASS,剩下的就只能找兔子作为假想敌了,但偏偏兔子却是自己最大贸易国,于是诞生了“攻打中国来确保与中国进行贸易,消灭中国海军来确保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航线。”的奇怪神论。近年来为啥我们这么支持印尼呢?就是想印尼帮我们稍微拉一下袋鼠的仇恨,但无奈我们给熊T奶得太凶,对袋鼠威胁度太大,印尼太弱小这怪拉不住。
rage010 发表于 2014-9-14 17:30
嗯,这个我问过一个旅居袋鼠的家伙他是这么解释的仅供参考: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假想敌,袋鼠所在的大洋 ...
谢谢解释
常规潜艇不外乎就是海岸防御和破交,澳大利亚打算用来干哪一样呢?
浪漫冷月 发表于 2014-9-14 19:33
常规潜艇不外乎就是海岸防御和破交,澳大利亚打算用来干哪一样呢?
破交,他们暂时还没有近岸防御的需要。
等谈到差不多了,美国人就会转让洛杉矶了。这个是做军火生意的规律,要知道最大的军火商是谁。看看现在美国的潜艇生产就可以看出大概了。
也只能是苍龙了...没啥可选的...



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 ... tralian-Sub-Project

Defense News9月13日消息,刚刚从德国TKMS集团手中买下原属Kockums厂设施的SAAB,赶在最后一刻向澳洲提交了潜艇的方案。

澳洲政府高层(执政的自由党政府)显然已经表态支持日本潜艇,尤其是如果直接向日本船厂订造苍龙,相较于在本国研制生产可以节省可观费用。

欧洲厂商唯一的希望,是支持潜艇必须在本国ASC集团研制的力量能够翻盘,使外商无论如何都必须跟ASC合作并转移技术(就是澳洲必须花比较多钱造福本土厂商的意思)。

但这没有改变欧洲厂商的致命伤,日本苍龙是已经在海里服役的现成4000吨级潜艇,而无论TKMS的216或SAAB的方案(瑞典自家未来A26近海防御潜艇的放大版)现在都是一纸空文。虽说原Kockum厂跟ASC老早已前奠定的合作关系,以及TKMS厂丰富的对外转移技术的专案管理经验,比起第一次输出军火的日本较占优势,但就算如此希腊跟韩国技术转移生产214都出现一堆问题,韩国据说还曾花钱向澳洲公司谘询进行研究(澳洲先前研究改进柯林斯静音性能有许多经验)。

论及美国的态度,当然会倾向澳洲给日本做个人面。


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 ... tralian-Sub-Project

Defense News9月13日消息,刚刚从德国TKMS集团手中买下原属Kockums厂设施的SAAB,赶在最后一刻向澳洲提交了潜艇的方案。

澳洲政府高层(执政的自由党政府)显然已经表态支持日本潜艇,尤其是如果直接向日本船厂订造苍龙,相较于在本国研制生产可以节省可观费用。

欧洲厂商唯一的希望,是支持潜艇必须在本国ASC集团研制的力量能够翻盘,使外商无论如何都必须跟ASC合作并转移技术(就是澳洲必须花比较多钱造福本土厂商的意思)。

但这没有改变欧洲厂商的致命伤,日本苍龙是已经在海里服役的现成4000吨级潜艇,而无论TKMS的216或SAAB的方案(瑞典自家未来A26近海防御潜艇的放大版)现在都是一纸空文。虽说原Kockum厂跟ASC老早已前奠定的合作关系,以及TKMS厂丰富的对外转移技术的专案管理经验,比起第一次输出军火的日本较占优势,但就算如此希腊跟韩国技术转移生产214都出现一堆问题,韩国据说还曾花钱向澳洲公司谘询进行研究(澳洲先前研究改进柯林斯静音性能有许多经验)。

论及美国的态度,当然会倾向澳洲给日本做个人面。
我实在搞不懂,袋鼠能凑够开这12条潜艇的人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