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关于Z-8的发展(208、209楼更新2005年相关长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14:19


先贴一篇访谈文章(通常这种文章说的是好话,但数据会揭示实际情况),然后探讨一下Z-8发展历史、性能数据和感想;
(毋庸置疑,土鳖直升机的历史,在WZ-10批量装备、Z-20首飞前,KC巨B)

PS.21楼有另一篇相关资料文,供参考。
    208、209楼补充一篇包括Z-8在内、土鳖大中型直升机发展历程的综述文章。

补充内容 (2014-11-26 18:20):
PS.220楼补文一篇。

补充内容 (2015-5-25 19:41):
补充文章楼层高,电梯&传送门直达: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

补充内容 (2015-5-25 19:43):
另一篇贴文直达: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

先贴一篇访谈文章(通常这种文章说的是好话,但数据会揭示实际情况),然后探讨一下Z-8发展历史、性能数据和感想;
(毋庸置疑,土鳖直升机的历史,在WZ-10批量装备、Z-20首飞前,KC巨B)

PS.21楼有另一篇相关资料文,供参考。
    208、209楼补充一篇包括Z-8在内、土鳖大中型直升机发展历程的综述文章。

补充内容 (2014-11-26 18:20):
PS.220楼补文一篇。

补充内容 (2015-5-25 19:41):
补充文章楼层高,电梯&传送门直达: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

补充内容 (2015-5-25 19:43):
另一篇贴文直达: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
赶紧上杂志图片吧  show time
生产线  核心技术 神马的


首先注意到,文章中说(仿制“超黄蜂”)这个项目决定于1973年底(网上有资料说正式开始设计是在1976);
那么,到1994年初步通过国家定型鉴定(据说国产化率86%)时,耗时18-21年!
这还是有实物参照和得到原厂部分技术协助的情况下。

其原型,法国SA321“超黄蜂”:
于1960年开始研制,于1962年12月7日首次试飞;
第二架原型机为海军型(即后来土鳖购买、仿制的母型),于1963年5月28日首次试飞;
自1966年开始交付;
6年(原创)!

可见直到1990年代中期,土鳖航空工业离西方发达国家1960年代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即便1994年定型的Z-8,不谈国产化率,性能比原准机有不小下降——有文章称,其结构重量因为材料落后而增重9%、航程下降20%;发动机的寿命、功率更是惨不忍睹);
所以,许多网友对于(那个年代的)Y-10、WS-6等等项目的高期望值其实是镜花水月。

首先注意到,文章中说(仿制“超黄蜂”)这个项目决定于1973年底(网上有资料说正式开始设计是在1976);
那么,到1994年初步通过国家定型鉴定(据说国产化率86%)时,耗时18-21年!
这还是有实物参照和得到原厂部分技术协助的情况下。

其原型,法国SA321“超黄蜂”:
于1960年开始研制,于1962年12月7日首次试飞;
第二架原型机为海军型(即后来土鳖购买、仿制的母型),于1963年5月28日首次试飞;
自1966年开始交付;
6年(原创)!

可见直到1990年代中期,土鳖航空工业离西方发达国家1960年代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即便1994年定型的Z-8,不谈国产化率,性能比原准机有不小下降——有文章称,其结构重量因为材料落后而增重9%、航程下降20%;发动机的寿命、功率更是惨不忍睹);
所以,许多网友对于(那个年代的)Y-10、WS-6等等项目的高期望值其实是镜花水月。
拿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来说事   还能扯到Y-10  ws-6  一点水平都没有
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还真是惨不忍睹啊,
当年航空世界杂志直升机特刊不无悲愤的说中国直升机工业交给人民一份不合格答卷
把直8一度停产  厂家保生产线的事情也说说呗 。 这可都是历史啊
有能力的话也剖析一下外国的比如某毛的飞机 和MD的比比  kC有多白 差距几十年?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0:16
把直8一度停产  厂家保生产线的事情也说说呗 。 这可都是历史啊


因为当初这个玩意还特别贵(有三发导致的高油耗原因。当然,土鳖仿出来的发动机,油耗比原准机—透博梅卡IIIC6涡轴发动机—高5%,更加雪上加霜),故障率高、出勤率低(这其实是工艺不成熟的表现),用户很不待见。

那还赶上土鳖军队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主战兵器都寒碜得厉害,直升机真是奢侈品。

PS.法国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用的透博梅卡IIIC6涡轴发动机;
土鳖仿制出WZ(涡轴、非“武直”,下同)-6发动机供直-8使用;

据说结果如下:

最大起飞功率从1620马力降至1500马力
最大持续功率从1520马力降至1320马力
大修间隔从1000小时降到350小时(这个老大难特别突出)
寿命从2500小时降到1500小时
油耗高5%

Z-8相比SA321ja“超黄蜂”:

航程从1000KM降到800KM(应是满内油无载荷航程,“超黄蜂”带副油箱、载3500Kg时最大航程据说850KM);
内载从4吨降到3吨;
外挂从5吨降到3.5吨;
其它,升限、最大平飞速度、巡航速度、爬升率...较大降低。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0:16
把直8一度停产  厂家保生产线的事情也说说呗 。 这可都是历史啊


因为当初这个玩意还特别贵(有三发导致的高油耗原因。当然,土鳖仿出来的发动机,油耗比原准机—透博梅卡IIIC6涡轴发动机—高5%,更加雪上加霜),故障率高、出勤率低(这其实是工艺不成熟的表现),用户很不待见。

那还赶上土鳖军队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主战兵器都寒碜得厉害,直升机真是奢侈品。

PS.法国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用的透博梅卡IIIC6涡轴发动机;
土鳖仿制出WZ(涡轴、非“武直”,下同)-6发动机供直-8使用;

据说结果如下:

最大起飞功率从1620马力降至1500马力
最大持续功率从1520马力降至1320马力
大修间隔从1000小时降到350小时(这个老大难特别突出)
寿命从2500小时降到1500小时
油耗高5%

Z-8相比SA321ja“超黄蜂”:

航程从1000KM降到800KM(应是满内油无载荷航程,“超黄蜂”带副油箱、载3500Kg时最大航程据说850KM);
内载从4吨降到3吨;
外挂从5吨降到3.5吨;
其它,升限、最大平飞速度、巡航速度、爬升率...较大降低。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0:23
有能力的话也剖析一下外国的比如某毛的飞机 和MD的比比  kC有多白 差距几十年?


这个嘛,Z-8改过三轮、换加拿大发动机、2005年后才列装的Z-8F,性能也只与1970年代的Mi-17(许多人还看不上北极熊的水平呢——可维护性&寿命的确是不如欧美,但工程设计能力有Mi-26证明)相当而已!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0:23
有能力的话也剖析一下外国的比如某毛的飞机 和MD的比比  kC有多白 差距几十年?


这个嘛,Z-8改过三轮、换加拿大发动机、2005年后才列装的Z-8F,性能也只与1970年代的Mi-17(许多人还看不上北极熊的水平呢——可维护性&寿命的确是不如欧美,但工程设计能力有Mi-26证明)相当而已!
这个阶段主要是重视不够投入太少的问题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0:25
因为当初这个玩意还特别贵(有三发导致的高油耗原因。当然,土鳖仿出来的发动机,油耗比原准机—透博梅卡 ...
适逢国家 军队调整没办法 直-8能活下来多亏海军  历史就是历史i

pengdongqing 发表于 2014-7-1 20:31
这个阶段主要是重视不够投入太少的问题


国家层面真正重视直升机是2008.05.12汶川地震后的事情。

但业界自身进取心不足难辞其咎,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和当年的洪都对比鲜明(大环境所限,就不比国外巨头了);
看看这篇文章:
http://wenku.baidu.com/view/d9242335eefdc8d376ee3204.html

pengdongqing 发表于 2014-7-1 20:31
这个阶段主要是重视不够投入太少的问题


国家层面真正重视直升机是2008.05.12汶川地震后的事情。

但业界自身进取心不足难辞其咎,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和当年的洪都对比鲜明(大环境所限,就不比国外巨头了);
看看这篇文章:
http://wenku.baidu.com/view/d9242335eefdc8d376ee3204.html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0:30
这个嘛,Z-8改过三轮、换加拿大发动机、2005年后才列装的Z-8F,性能也只与1970年代的Mi-17(许多人还看 ...
上点图 文分析吧  SX的KC肯定不红
真正重视直升机是2008.05.12汶川地震后的事情。
这一点太后知后觉了,很多可以搞定的技术爬完的科技树就这么被废了
苦果一直吃到现在
今晚CD的图基本看不了,转儿转。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0:30
这个嘛,Z-8改过三轮、换加拿大发动机、2005年后才列装的Z-8F,性能也只与1970年代的Mi-17(许多人还看 ...
你会不会看图? 升限多1000米 速度多了差不多100千米还叫差不多 ?差好远好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0:30
这个嘛,Z-8改过三轮、换加拿大发动机、2005年后才列装的Z-8F,性能也只与1970年代的Mi-17(许多人还看 ...

米26这种说明不了什么  按照最简单最无脑的差距计算方法。mi-26美国至今还没有,那么差距有39年?  太可笑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0:32
国家层面真正重视直升机是2008.05.12汶川地震后的事情。

但业界自身进取心不足难辞其咎,等靠要思想 ...
国家一直重视直升飞,关键的是技术一直跟不上,就跟大飞机一样,你要是注意到2000年左右是个分水岭,中国现在爆发的军工产品和高科技技术都是以那个时代为起点,就是因为基础技术成熟,所以你说自身进取心不足,那是对前人努力的不尊重。
另一篇文章中关于仿制“超黄蜂”和Z-8初期问题的描述,供参考: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0:40
你会不会看图? 升限多1000米 速度多了差不多100千米还叫差不多 ?差好远好
陆航买的Mi-171,比原始版本的Mi-17好不少,尤其后期;
而这些Mi-171是做空中骡子的,急速不重要,载重量重要。

后期的Mi-171 v7型,载重可达机内5吨、外挂6吨,比Z-8系列(可能AC313除外)强。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0:45
米26这种说明不了什么  按照最简单最无脑的差距计算方法。mi-26美国至今还没有,那么差距有39年?  太 ...
我说的是,Mi-26证明了俄罗斯的工程能力,不涉及先进多少年;

这个等级的直升机,让美帝、欧洲来干也不轻松;

让今天的土鳖来干,也够呛。
fuckgwg 发表于 2014-7-1 20:39
今晚CD的图基本看不了,转儿转。
的确,不知啥原因。
陆航买的Mi-171,比原始版本的Mi-17好不少,尤其后期;
而这些Mi-171是做空中骡子的,急速不重要,载重 ...
30年后的mi171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2:36
30年后的mi171
第一批,没那么晚;
V7,换VT2500发动机的,倒有30年。

Z-8毛病缠身的时候,陆航就开始向北极熊下大单;
前后200多架,13吨级市场就这么拱手让人。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2:42
第一批,没那么晚;
V7,换VT2500发动机的,倒有30年。



无力吐槽   直八被海军看重 能在水上起降 搜救 能上舰所以保留下来。和路航没有多大交集。路航喜欢的是黑鹰。mi171只是凑合。路航的通直还在路上呢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2:42
第一批,没那么晚;
V7,换VT2500发动机的,倒有30年。



无力吐槽   直八被海军看重 能在水上起降 搜救 能上舰所以保留下来。和路航没有多大交集。路航喜欢的是黑鹰。mi171只是凑合。路航的通直还在路上呢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2:50
无力吐槽   直八是被海军看着能在水上起降和搜救能上舰所以保留下来。路航没有多大交集。路航喜欢的是黑 ...
凑合,也没让自家的Z-8(同样13吨级;“黑鹰”是10吨级的,陆航要的是其高原性能)去凑合。
所谓的技术和工艺不过关纯属人为因素,如果想,这些都不是问题。更加有可能的,还是一些人极力找借口买外国货,因为这样可以拿到巨额的回扣。而购买本国的国产货,是一份钱也别想拿到的。
凑合,也没让自家的Z-8(同样13吨级;“黑鹰”是10吨级的,陆航要的是其高原性能)去凑合。
本来就是运输直升机还不是凑合   ?直8中途停产拿拿什么凑合  。
圣马丁骑士 发表于 2014-7-1 22:54
所谓的技术和工艺不过关纯属人为因素,如果想,这些都不是问题。更加有可能的,还是一些人极力找借口买外国 ...

当年,Z-8比Mi-17系列报价还高,使用费亦然;

自己功夫的确不到,不能怨天尤人。
当年,Z-8比Mi-17系列报价还高,使用费亦然;

自己功夫的确不到,不能怨天尤人。
产量上不去   价格自然下不来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2:58
本来就是运输直升机还不是凑合   ?直8中途停产拿拿什么凑合  。


停产?
因果关系搞倒了,是(潜在)用户不堪忍受其质次价高、另谋高就导致其无订单!
87330475 发表于 2014-7-1 22:58
本来就是运输直升机还不是凑合   ?直8中途停产拿拿什么凑合  。


停产?
因果关系搞倒了,是(潜在)用户不堪忍受其质次价高、另谋高就导致其无订单!
停产?
因果关系搞倒了,是用户不堪忍受其质次价高、另谋高就导致无订单!
拉倒吧你    你也不数数那时军舰有几条。?厂家也是赌了一把 认为以后造军舰用的着 没有放弃而拆掉生产线。活了下来。你今天才有的损

gxnnjy 发表于 2014-7-1 21:13
国家一直重视直升飞,关键的是技术一直跟不上,就跟大飞机一样,你要是注意到2000年左右是个分水岭,中国 ...


2000年的确是分水岭。

下面的话这版上的人恐怕不爱听了。

系统工程这东西,人的组织的重要性不次于技术。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是靠商人来完成的,并不是只依靠技术就能完成好大的系统工程的。

这就是为什么苏联这种大工程师模式失败的原因。他们缺乏合理的组织。

2000年后国防技术的爆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组织层面的。
gxnnjy 发表于 2014-7-1 21:13
国家一直重视直升飞,关键的是技术一直跟不上,就跟大飞机一样,你要是注意到2000年左右是个分水岭,中国 ...


2000年的确是分水岭。

下面的话这版上的人恐怕不爱听了。

系统工程这东西,人的组织的重要性不次于技术。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是靠商人来完成的,并不是只依靠技术就能完成好大的系统工程的。

这就是为什么苏联这种大工程师模式失败的原因。他们缺乏合理的组织。

2000年后国防技术的爆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组织层面的。
直8艰难的活了下来  却成了某些人抨击的对象   天灾人祸啊
直八的仿制,1987年前后就已经初步完成了。

直升机,国内一直到2008年前都是限制发展。 直八定型后的前十几年总产量不到一百,近几年产量就已经超过前面的总和一倍多。

直十定型后,硬拖了几年才给批产。 直十九是赶上2008年后的好时光才折腾出来的项目。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7-1 20:01
首先注意到,文章中说(仿制“超黄蜂”)这个项目决定于1973年底(网上有资料说正式开始设计是在1976);
...
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精神可嘉。
chenzui83 发表于 2014-7-1 23:08
2000年的确是分水岭。

下面的话这版上的人恐怕不爱听了。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是靠商人来完成的
美帝有多少高科技技术是靠商人完成的?苏联的集合能力连美帝都赞叹,用远差于欧美的电子产品集成出跟欧美性能相同的电子设备出来。
哎  杂志学者太多了   体制问题 教育问题 社会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