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 去年夏天写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6:16
巴尔干的“猛龙”?
         ————歼十获得塞尔维亚订单的可行性分析
       
                  二战前辉煌的南斯拉夫航空工业
        塞尔维亚的航空事业发端于1909年11月,南斯拉夫飞行先驱Eduard·Rusjan在位于Ljubljana以西的Nova Gorica完成了南斯拉夫最早的动力飞行。
        1918年,南斯拉夫王国成立。1923年,南斯拉夫王国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成立了伊卡鲁斯股份公司和罗戈扎斯基股份公司,这两家公司拥有相当高比例的熟练工,而且还有一些在一战时受雇于德国和奥匈帝国飞机制造厂的设计师,正是这些熟练技工和设计师在南斯拉夫航空工业的起始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初,这两家公司通过购买许可证的方式生产勃兰登堡式双翼机,1928年开始生产法国的Potez 25双翼侦察机和Hanriot H.32 陆基型和 H.41 水上飞机机型教练机。同时期,南斯拉夫飞机与赛艇工厂生产了 Dewoitine 全金属战斗机与 Gourdou-Leseurre B3 战斗-教练机,国有的Kraljevo 航空工厂生产了布雷盖XIX多用途双翼机。
        20世纪20年代末,南空军司令部和皇家航空俱乐部派出一些年轻的航空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正是这项政策为南斯拉夫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航空人才并直接促成了南斯拉夫第一种完全自行设计生产的飞机——IK-1的诞生。
        两位从法国学习归来的年轻工程师Ilic 和 Sivcev在业余时间在地下室里完成了了IK-1的设计。这种飞机突出速度、火力和机动性。装备有20毫米机关炮和强劲的Hispano-Suiza 12Ycrs航空发动机。虽然受到空军和航空工业内部一些支持双翼机,对单翼机安全性持怀疑态度人士的反对,但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1935年4月22日,IK-1的原型机IK-01还是进行了首飞。1936年8月24日,第二架全金属原型机IK-02完成首飞。在与霍克“愤怒I”十六次模拟格斗中,IK-02都完全压倒了霍克“愤怒I”。鉴于IK-02的优异性能,军方决定立即投产,1937年12月,伊卡鲁斯公司获得了12架IK战斗机的订单,官方编号IK-2。
        在完成IK-2的设计工作之后,Ilic 和Sivcev以及新加入的Slobodan Zrnic进行了IK-3的设计开发工作。这款战斗机采用了下单翼的布局,结合了英德两国新型战斗机的思想,速度和盘旋性能都优于英国的“喷火”、“飓风”以及德国的Bf-109战斗机。1937年底,IK-3的原型机完成首飞。虽然在试飞阶段发生了原型机失事坠毁的事故,但在问题解决后空军于1938年11月与罗戈扎斯基公司签订了首批12架IK-3的订单。在当时IK-3可以说是一款可以与先进航空国家战斗机相抗衡的新型飞机。
        IK-3获得军方认可后,几位设计师又设计了IK-5双发重型战斗机,该机类似于德国的Bf-110,可以执行空战、轰炸及侦查等多种任务。1940年著名飞机设计大师西科斯基访问南斯拉夫时就曾表示:IK-5将成为同类型战斗机中表现突出的一款。但由于德国入侵南斯拉夫,IK-5这型性能先进的战斗机的设计制造工作在没有造出一架原型机的情况下就被迫中断了。
        在抵抗德国入侵的战斗中,南斯拉夫空军的IK-2和IK-3战斗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K-2在性能上远落后于德国的Bf-109,在战斗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也取得了击落Bf-109的战果。IK-3虽然可以与Bf-109相抗衡,但该机装备部队时间短,数量少,所以在整个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但是在抗击德军轰炸机对贝尔格莱德的轰炸的战斗中,IK-3还是发挥了其优异的性能,非官方资料记载IK-3战斗机至少取得了击落敌机13架的战果。
                     
                     二战后的发展
   战后,新生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IK-3的基础上研制了S-49战斗机,换装了来自苏联的VK-105发动机。其改进型S-49C采用了法国的H-S发动机。该系列战斗机在南斯拉夫一直服役到1961年。
        为了紧跟战后研制喷气式飞机的发展潮流,1957年南斯拉夫航空技术研究院根据南斯拉夫国情开始研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就是后来的“海鸥”轻型教练机。
        “海鸥”轻型教练机于1961年5月试飞,两年后正式投产,该机采用英国罗·罗公司的“蝮蛇”2/22-6型涡喷发动机,推力达11.12千牛,最大速度812千米/小时,长10.34米,高3.8米,翼展11.62米,空重2.62吨,最大起飞重量4.3吨,乘员2人,最大航程1240千米。机头装有两挺12.7毫米机枪,可挂载两枚50~100千克炸弹或火箭弹。截止1984年,G-2“海鸥”共生产了248架,并出口利比亚。
        波黑战争中,两架美军的F-16战斗机曾击落了塞族武装的四架G-2“海鸥”教练机。
        G-2“海鸥”研制成功后,南斯拉夫的航空工业部门又在G-2的基础上发展了J-1“隼”轻型攻击机。J-1“隼”轻型攻击机于1975年首飞,由G-2“海鸥”的双座布局改为了单座,增大了发动机的推力,强化了机身,增加了外挂点,最大飞行速度750千米/小时。此外,南斯拉夫空军还以J-1的标准改进了部分G-2教练机,仍保留了双座布局。到1985年该型机停产,南斯拉夫空军先后装备了250架,出口利比亚160架,赞比亚6架。
        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开始研制G-2“海鸥”教练机的替代机型——G-4“超海鸥”。该机于1978年七月首飞,采用了英国的“蝮蛇”632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910千米/小时,机长11.86米,翼展9.88米,高4.28米。空重3.25吨,正常起飞重量4.76吨,最大起飞重量6.33吨,作战半径300千米(低一低一低任务)。南斯拉夫空军装备了136架,出口缅甸6架。
        南斯拉夫本想依靠G-4“超海鸥”在国际教练机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同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练机如“阿尔法喷气”、“鹰”、MB-339、L-39等,所以G-4“超海鸥”的出口业绩很差。
        在前南地区的冲突中,G-4“超海鸥”暴露了很多问题,生产商索科公司对G-4进行改进,换装了新型电子系统,增强了攻击能力,并可挂载空空导弹,在1999年的3月22日,也就是科索沃战争爆发当天,G-4M“超海鸥”改进型首飞,北约的轰炸,对这架飞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在索科公司的努力下,2002年4月,G-4M再次被送到空军试验中心进行飞行测试。
        1970年南斯拉夫和邻国罗马尼亚成立联合企业YUROM为两国研制新型攻击机。1974年10月两架原型机在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同时首飞,南空军称之为J-22“鹰”攻击机。1977年1月,双座机的原型机首飞。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各有一条生产线。
        飞机采用英国的“蝮蛇”MK-63241R发动机,最大速度1130千米/小时,全长13.02米,翼展9.3米,机高4.52米空重57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0900千克,航程1320千米。有七个外挂架,可挂载空空导弹和炸弹火箭弹等对地攻击武器,但该型机电子系统落后,没有装备雷达,红外吊舱等设备,作战效能很受影响。
        J-22“鹰”还有双座型和侦察型两种改型,至南斯拉夫解体,该型机共交付南空军138架,现在仍然是塞尔维亚空军的主力攻击机。

          “Novi Avion”——夭折的“小阵风”
        上世纪80年代初,南斯拉夫决定自行研制战斗机,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经验的问题,南斯拉夫的航空科研部门选择法国的达索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进行新战斗机的研制。
        南空军的技术要求为:推重比大干1,6096米高度、4g情况下巡航速度范围为1.4~1.6马赫:海平面最大速度不小于1.1马赫,高度11000米的最大速度为1.8马赫:3000米高度的瞬时转弯角速度为24度/秒,持续转弯角速度为13~15度/秒:低空低速瞬时转弯直径为500~600米。
        最初的设计方案采用了腹部进气道,法国达索公司成为合作伙伴后,该新型机出现了大量的“阵风”元素,采用了三角鸭翼布局和“阵风”相似的进气道构造,只是采用了一台发动机,而且机体尺寸比“阵风”小。
        按照设计方案,新战斗机长13.75米,翼展8米,翼面积30平方米。飞机空重6147千克,最大载弹量32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4吨。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85马赫,航程3765千米,实用升限15000米,爬升率250米/秒。飞机上将安装1门30毫米机炮,机身和翼下共有11个外挂点。
        南斯拉夫官方一直没有给这型飞机一个官方称号,一直以“Novi Avion”来称呼,在塞尔维亚英语中就是新型战斗机的意思。按照计划这型战斗机将于1993年首飞,但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整个项目也与1992停止,此时项目进度以完成了80%。
        在同南斯拉夫航空工业方面进行合作的同时,法国的达索公司也在进行“阵风”的设计工作,所以一些三代半战机的元素在“Novi Avion”身上得以体现。本来以“Novi Avion"的性能和预期价格,这型战机可以获得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定单,但南斯拉夫的解体和内战使得南斯拉夫的航空工业已难复当年的辉煌。
       
              塞尔维亚空军对战斗机的需求特点
       
        塞尔维亚空军现拥有作战飞机78架,辅助飞机15架,作战直升机78架。
         主要的作战飞机机型为J-22“鹰”攻击机,G-4“超海鸥”教练攻击机,米格-29,米格-21及一些军用运输机,另外塞尔维亚空军还装备有“小羚羊”,米-24 等武装直升机。
        相比周边国家,单从数量上看,塞尔维亚空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但这些机型都是老旧机型,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在塞尔维亚空军服役至少20多年,已经十分老旧,难以承担未来塞尔维亚的防空重任。
        塞尔维亚和周边原同属南斯拉夫的国家关系尚不稳定,之间在领土和民族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分歧,比如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关系由于阿支持科索沃独立而紧张,波黑与塞尔维亚在塞族人的利益方面也存在一些分歧。而科索沃的独立有进一步激化了本地区的矛盾,前南地区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塞尔维亚积极寻求加入欧盟,而加入欧盟不仅仅要发展经济,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且也要增强军事力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为加入欧盟扫清障碍,而较强的军事实力是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并获得较大发言权的一个重要筹码。
        1999年科索沃战争给塞尔维亚很深的教训,提高空军的技术装备水平是使国家免受欺辱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大的空军也可避免1999年悲剧的重演。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国土东西短,南北长,形状较为狭长。对于塞尔维亚这样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重型战斗机是不合适,最适合塞尔维亚情况的就是中轻型战斗机,前南斯拉夫结合自身国情和作战环境设计的“Novi Avion”战斗机就是一种典型的中轻型战斗机。
        塞尔维亚如果想建立强大的空军,就必须选择一种在技术上能应付未来20年作战环境的战斗机。这样才能在使塞空军的技术装备水平高于周边国家,并能抵抗一些发达国家可能的进攻。
        而未来塞尔维亚空军的作战任务将不仅仅局限于防空,还将执行对地攻击等其他任务,新型战斗机的多用途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塞尔维亚近年来积极融入欧洲,试图打造一支欧洲标准的空军,这就需要参与竞标的战斗机可以使用欧洲的电子设备和武器。
       
                         花落谁家
    现在共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8种机型参与到塞尔维亚空军的招标竞争当中,分别是美国的F-16、F/A-18,俄罗斯的米格-29M、苏-30,法国的“阵风”,欧洲的“台风”以及中国的歼十和FC-1“枭龙”。
    前面谈到对于塞尔维亚这种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需要的是中轻型战斗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达到比较均衡的状态,所以对于苏-30这样重型战斗机是不适合塞尔维亚的作战环境的,虽然苏-30的性能很优秀,但对于现阶段的塞尔维亚空军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中轻型战斗机来恢复和加强自己的实力,而苏-30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是塞尔维亚空军未来进一步增强其战斗力需要的,即使是这样,需求数量也不会很大。
        对于美国参与竞标的F-16和F/A-18的象征意义要大于竞标成功的意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前南联盟也不过刚刚过去十几年,而科索沃也一直是塞尔维亚和美国关系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不排除将来在这个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而冲突一旦发生很可能引起美国的武装干涉,塞尔维亚空军使用美国制造的战斗机与美国空军作战无异于自毁长城,作战中受制于人,状况很可能还不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即使现在的塞尔维亚政府希望同西方国家发展关系,试图融入欧洲,但也不会牺牲自己的国家安全利益。
        而美国参与竞标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利益。派出两型美国战机参与竞标是向塞尔维亚政府和军方示好,表明美国对塞尔维亚的态度,不是敌人而是有发展潜力的伙伴,这是美国参与竞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果竞标成功,通过战机的出口进一步打开其他领域的武器出口市场,使塞尔维亚军队大量装备美制武器对于美国拉拢和控制塞尔维亚都是很有利的。而如果塞尔维亚空军装备了美国战机,在以后可能发生的塞尔维亚和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冲突中,塞尔维亚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筹码,这对美国是有利。
        “台风”和“阵风”作为三代半战机的典型代表,技术水平很高,而且是欧洲国家生产的,对于塞尔维亚空军打造一支欧洲标准的空军,增强空军实力是很有作用的,同时也能促进进一步塞尔维亚融入欧洲。但这两型战机价格太贵,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争中经济受到重创,后来黑山独立,科索沃独立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科索沃战争后塞尔维亚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购买这两型飞机,而且这两型战机对于塞尔维亚的空防环境也过于先进,并不是太适合塞尔维亚空军未来的作战环境。就算塞尔维亚空军最后选择了“阵风”或“台风”,这些先进的欧洲武器,后期的维护保养的难度和所需资金也是塞尔维亚空军难以承担的。而作为一个欧洲小国,塞尔维亚常常成为大国交易的牺牲品,而且由于科索沃和民族问题,塞尔维亚也可能会与欧洲一些大国发生冲突,这些都不利于塞尔维亚空军选择“阵风”和“台风”。虽然塞尔维亚积极的寻求融入欧洲,但要想不受制于人,不成为大国交易的牺牲品,增加自己的发言权,就要建设一支不受制于人的强大的空中力量。南斯拉夫王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期积极地发展军事工业也是基于独立自主的考虑。“阵风”和“台风”竞标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最有希望的就是米格-29M(米格-33),歼十和FC-1。
        这三型战斗机都是当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中轻型战斗机,而且制造国都是塞尔维亚的传统伙伴国家,在国际关系上都站在塞尔维亚一边,采取支持塞尔维亚的态度。塞尔维亚在这三型战机中选择一型装备部队,不会受制于人,对于自身的国家安全也不会造成危害。最后的赢家很可能是这三型战机中的一型。
        而以何种的指标来衡量这三型战机,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机型,夭折的“Novi Avion”战斗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参考。“Novi Avion”的设计是针对的就是当年的前南斯拉夫空军的作战环境和需求进行的,虽然当年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不复存在,但作为继承国的塞尔维亚与前南斯拉夫的国防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还不如前南时期的国防环境稳定。而三型战斗机中谁的性能和“Novi Avion”的性能相似或优于“Novi Avion”,谁就有可能竞标成功,成为塞尔维亚空军的一员。
        下表是根据公开的资料对四型战机的简单对比。
性能
机型        FC-1“枭龙”           歼十         米格-29M        “Novi Avion”
机长        14.30米        16.43米        17.3米        13.75米
翼展        8.98米        9.75米        11.4米        8米
最大起飞重量        12700千克        19277千克        23000千克        13400千克
航程        2500千米        3500千米        2000千米        3765千米
升限        16500米        18000千米        17000米        15000米
最大马赫数        M1.6        M2.2        M2.3        M1.85
       

        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发现FC-1“枭龙”和“Novi Avion”在飞机尺寸、最大起飞重量、速度等性能指标上很接近,而且枭龙可以在塞尔维亚建厂,由塞尔维亚自行制造,通过公开的新闻,中塞双方有意图建立联合的军工企业,在塞尔维亚国内建立“枭龙”生产厂也可以帮助恢复塞尔维亚的航空工业,对塞尔维亚航空工业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但是“枭龙”也有很明显的弱点,比如说在航程方面明显不如“Novi Avion”,虽然塞尔维亚的国土面积要小于前南时期,对航程的要求可以进一步放宽,但对于塞尔维亚空军来说,飞机的数量不会很大,大的航程意味着大的作战半径和长的留空时间,对于有限规模的战斗机群的作战效能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枭龙”在价格上可以说是所有参与竞标的战斗机中最便宜的,但同样在技术水平上也是最差的,电子系统、雷达等各个方面都不会很先进,这种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战斗机可以使塞尔维亚以很少的资金重建具有一定实力的空军,但是对于未来塞尔维亚空军所要面临的挑战,“枭龙”是难以胜任的,与周边的国家相比FC-1“枭龙”的性能是很优越,但塞尔维亚空军未来面对的很可能是装备大量先进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的西方发达国家空军,“枭龙”在这样的对抗中难有胜算。另外,“枭龙”使用的是俄罗斯的RD-33发动机,俄罗斯难免将会在这方面阻碍中国战斗机的出售,以使自己的参选机型胜出。而“枭龙”的改进工作虽然还在进行,但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枭龙”对于塞尔维亚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米格-29M也有人称之为米格-33,其机体要大于“Novi Avion”在最大起飞重量、速度、升限都远远由于“Novi Avion”,只是在航程
方面依然没有改变米格-29家族“腿短”的毛病。米格-29在电子系统、气动布局和发动机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米格-29M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塞尔维亚空军长期使用米格战机,现装备有4架米格-29和一些米格21,在训练和后勤维护方面都会节省很多资源。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同属斯拉夫民族,都信仰东正教,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密,这都有利于米格-29M竞标成功。
    但是在科索沃战争中前南联盟空军的数架米格-29被击落,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暴露了米格-29的很多严重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米格-29在塞尔维亚空军内部的形象,这是米格-29M参与竞标的一个最大问题。而且塞尔维亚空军一直想把自己建设成一支欧洲标准的空军,很可能会采用一些北约标准的武器,而俄罗斯在俄制战机改装北约武器方面的经验不是太多。此外,米格-29M与米格-29的早期型号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毕竟是一款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水平设计的战机,其是否还适合未来的作战环境是很难说的。
        中国的歼十“猛龙”在速度、最大起飞重量和升限方面都优于“Novi Avion”,只是航程与“Novi Avion”相比略短,可以说歼十的技术水平超过了“Novi Avion”,歼十完全超出了当年前南斯拉夫空军的技术要求。歼十是针对西方国家先进战机而设计,可以有效应对西方的国家空军的同类型战机,而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歼十既强调突出其空战和截击性能也强化了其对地攻击能力。可以说在技术上歼十远远超过了米格-29,在中国空军内部的对抗演习中,歼十也数次击败苏-27。
        歼十既可以满足塞尔维亚空军对防空战斗机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塞尔维亚空军提供一种有效地攻击平台,明显提高塞尔维亚空军的战斗力,也能应对未来的防空需求。歼十的电子系统先进,配备了先进的对空对面武器,而且在后勤维护上吸收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优点,维护方便,节省维护时间,对后勤维护人员的要求低,后勤维护费用较少。中国在以往出口战斗机的案例中,经常应用户的要求,为战斗机装备西方国家的电子系统和北约标准的武器装备,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也十分熟悉俄制装备,不论用户使用西方的电子系统和武器还是中国或俄罗斯的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中国的航空工业部门都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使用户多一些选择的余地,对于塞尔维亚实现打造一支欧洲标准空军的愿望也有很大帮助。
        歼十虽然是一种三代战斗机,但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改进为具有三代半技术水平的战斗机,歼十的改进型歼十B也正在测试之中,如果塞尔维亚空军需要也可以在后续购买中获得比歼十基本型更先进的型号。作为一款大幅度提升中国空军的战斗力的战斗机,歼十也同样适合迫切需要重建和恢复空军力量的塞尔维亚。歼十的售价很低,能使经济不宽裕的塞尔维亚空军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上得到提高。
        歼十最大的问题也是发动机,歼十采用的是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现在还没有公开的确切资料显示,WS-10“太行”发动机已经装备了歼十,但通过网络的一些照片的分析,相信有一定数量的歼十已经使用了WS-10“太行”涡扇发动机,而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方面,中国的大推力发动机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太大,相信经过几年的完善,可以为国产战机提供可靠的推力,而“枭龙”使用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对中国来说还需要很长的路走。歼十虽然存在发动机的问题,但也有有效地解决途径,塞尔维亚可以直接向俄罗斯购买AL-31FN发动机,作为最早装备歼十的发动机,AL-31FN在歼十战机的使用是不会出现技术困难的。
        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空军和俄式空军系统的武器,塞尔维亚空军的对手很少接触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军武器系统,这一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空军武器系统对于保证塞尔维亚的防空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
        所以,歼十从技术方面考虑是很有希望获得塞尔维亚空军的订单。
                         
                              积极推动
        任何一个国家啊在选购武器装备时,都不是单纯从技术方面进行考虑,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武器装备,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在欧洲的利益远少于美国、欧盟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组织,与塞尔维亚没有地缘政治联系,而欧洲强国之间的纷争和交易,往往会以牺牲小国为代价,而中国不是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和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会出现中国损害塞尔维亚利益来保证自身利益的行为。而中国非欧洲国家的地位可也有利于中国以超脱的姿态在欧洲支持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如果使用了中国的武器装备,就可以与中国进一步加深两国关系,在国际舞台上找到一个可靠的朋友,对于塞尔维亚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地作用,也有利于维护塞尔维亚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歼十能在塞尔维亚空军服役,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军事工业出口创汇这些表面利益,通过武器的输出,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塞尔维亚在军事工业和其他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与塞尔维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加深在各个方面的合作,提升塞尔维亚的国力,塞尔维亚在历史上向来有独立自主的传统,塞尔维亚国力的恢复,将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对于增强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利用塞尔维亚在东欧的有利地理位置和环境,促进中国和东欧地区国家的经贸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与欧盟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利因素。
        虽然歼十具有性能先进,价格低廉的优势,但要拿下塞尔维亚空军的订单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很多配合工作,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首先,鉴于塞尔维亚的经济状况,中国可以为塞尔维亚提供贷款,帮助塞尔维亚尽快的建立起有实力的空军部队,这样可以缓解塞尔维亚的经济困难,进一步突出歼十的价格优势。
        其次,如果塞尔维亚空军采用歼十,可以帮助塞尔维亚建设歼十的修理厂,培训后勤维护人员,并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塞尔维亚改进现有战机,挑选优秀的塞尔维亚空军飞行员和航空设计师到中国学习,加深两军和两国航空工业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塞尔维亚航空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塞尔维亚建立联合军工合作企业,合作生产歼十和其他型号的军民用飞行器,向中塞两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塞尔维亚空军获得可靠地战斗机供应,并可以迅速的提高塞尔维亚的航空技术水平。中塞两国同时也可以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制新型的飞机和先进的航空技术,对于中塞两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信歼十“猛龙”可以以他优异的性能获得塞尔维亚的青睐,保卫塞尔维亚的天空,重现当年巴尔干雄鹰的辉煌!
       
巴尔干的“猛龙”?
         ————歼十获得塞尔维亚订单的可行性分析
       
                  二战前辉煌的南斯拉夫航空工业
        塞尔维亚的航空事业发端于1909年11月,南斯拉夫飞行先驱Eduard·Rusjan在位于Ljubljana以西的Nova Gorica完成了南斯拉夫最早的动力飞行。
        1918年,南斯拉夫王国成立。1923年,南斯拉夫王国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成立了伊卡鲁斯股份公司和罗戈扎斯基股份公司,这两家公司拥有相当高比例的熟练工,而且还有一些在一战时受雇于德国和奥匈帝国飞机制造厂的设计师,正是这些熟练技工和设计师在南斯拉夫航空工业的起始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初,这两家公司通过购买许可证的方式生产勃兰登堡式双翼机,1928年开始生产法国的Potez 25双翼侦察机和Hanriot H.32 陆基型和 H.41 水上飞机机型教练机。同时期,南斯拉夫飞机与赛艇工厂生产了 Dewoitine 全金属战斗机与 Gourdou-Leseurre B3 战斗-教练机,国有的Kraljevo 航空工厂生产了布雷盖XIX多用途双翼机。
        20世纪20年代末,南空军司令部和皇家航空俱乐部派出一些年轻的航空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正是这项政策为南斯拉夫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航空人才并直接促成了南斯拉夫第一种完全自行设计生产的飞机——IK-1的诞生。
        两位从法国学习归来的年轻工程师Ilic 和 Sivcev在业余时间在地下室里完成了了IK-1的设计。这种飞机突出速度、火力和机动性。装备有20毫米机关炮和强劲的Hispano-Suiza 12Ycrs航空发动机。虽然受到空军和航空工业内部一些支持双翼机,对单翼机安全性持怀疑态度人士的反对,但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1935年4月22日,IK-1的原型机IK-01还是进行了首飞。1936年8月24日,第二架全金属原型机IK-02完成首飞。在与霍克“愤怒I”十六次模拟格斗中,IK-02都完全压倒了霍克“愤怒I”。鉴于IK-02的优异性能,军方决定立即投产,1937年12月,伊卡鲁斯公司获得了12架IK战斗机的订单,官方编号IK-2。
        在完成IK-2的设计工作之后,Ilic 和Sivcev以及新加入的Slobodan Zrnic进行了IK-3的设计开发工作。这款战斗机采用了下单翼的布局,结合了英德两国新型战斗机的思想,速度和盘旋性能都优于英国的“喷火”、“飓风”以及德国的Bf-109战斗机。1937年底,IK-3的原型机完成首飞。虽然在试飞阶段发生了原型机失事坠毁的事故,但在问题解决后空军于1938年11月与罗戈扎斯基公司签订了首批12架IK-3的订单。在当时IK-3可以说是一款可以与先进航空国家战斗机相抗衡的新型飞机。
        IK-3获得军方认可后,几位设计师又设计了IK-5双发重型战斗机,该机类似于德国的Bf-110,可以执行空战、轰炸及侦查等多种任务。1940年著名飞机设计大师西科斯基访问南斯拉夫时就曾表示:IK-5将成为同类型战斗机中表现突出的一款。但由于德国入侵南斯拉夫,IK-5这型性能先进的战斗机的设计制造工作在没有造出一架原型机的情况下就被迫中断了。
        在抵抗德国入侵的战斗中,南斯拉夫空军的IK-2和IK-3战斗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K-2在性能上远落后于德国的Bf-109,在战斗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也取得了击落Bf-109的战果。IK-3虽然可以与Bf-109相抗衡,但该机装备部队时间短,数量少,所以在整个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但是在抗击德军轰炸机对贝尔格莱德的轰炸的战斗中,IK-3还是发挥了其优异的性能,非官方资料记载IK-3战斗机至少取得了击落敌机13架的战果。
                     
                     二战后的发展
   战后,新生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IK-3的基础上研制了S-49战斗机,换装了来自苏联的VK-105发动机。其改进型S-49C采用了法国的H-S发动机。该系列战斗机在南斯拉夫一直服役到1961年。
        为了紧跟战后研制喷气式飞机的发展潮流,1957年南斯拉夫航空技术研究院根据南斯拉夫国情开始研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就是后来的“海鸥”轻型教练机。
        “海鸥”轻型教练机于1961年5月试飞,两年后正式投产,该机采用英国罗·罗公司的“蝮蛇”2/22-6型涡喷发动机,推力达11.12千牛,最大速度812千米/小时,长10.34米,高3.8米,翼展11.62米,空重2.62吨,最大起飞重量4.3吨,乘员2人,最大航程1240千米。机头装有两挺12.7毫米机枪,可挂载两枚50~100千克炸弹或火箭弹。截止1984年,G-2“海鸥”共生产了248架,并出口利比亚。
        波黑战争中,两架美军的F-16战斗机曾击落了塞族武装的四架G-2“海鸥”教练机。
        G-2“海鸥”研制成功后,南斯拉夫的航空工业部门又在G-2的基础上发展了J-1“隼”轻型攻击机。J-1“隼”轻型攻击机于1975年首飞,由G-2“海鸥”的双座布局改为了单座,增大了发动机的推力,强化了机身,增加了外挂点,最大飞行速度750千米/小时。此外,南斯拉夫空军还以J-1的标准改进了部分G-2教练机,仍保留了双座布局。到1985年该型机停产,南斯拉夫空军先后装备了250架,出口利比亚160架,赞比亚6架。
        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开始研制G-2“海鸥”教练机的替代机型——G-4“超海鸥”。该机于1978年七月首飞,采用了英国的“蝮蛇”632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910千米/小时,机长11.86米,翼展9.88米,高4.28米。空重3.25吨,正常起飞重量4.76吨,最大起飞重量6.33吨,作战半径300千米(低一低一低任务)。南斯拉夫空军装备了136架,出口缅甸6架。
        南斯拉夫本想依靠G-4“超海鸥”在国际教练机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同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练机如“阿尔法喷气”、“鹰”、MB-339、L-39等,所以G-4“超海鸥”的出口业绩很差。
        在前南地区的冲突中,G-4“超海鸥”暴露了很多问题,生产商索科公司对G-4进行改进,换装了新型电子系统,增强了攻击能力,并可挂载空空导弹,在1999年的3月22日,也就是科索沃战争爆发当天,G-4M“超海鸥”改进型首飞,北约的轰炸,对这架飞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在索科公司的努力下,2002年4月,G-4M再次被送到空军试验中心进行飞行测试。
        1970年南斯拉夫和邻国罗马尼亚成立联合企业YUROM为两国研制新型攻击机。1974年10月两架原型机在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同时首飞,南空军称之为J-22“鹰”攻击机。1977年1月,双座机的原型机首飞。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各有一条生产线。
        飞机采用英国的“蝮蛇”MK-63241R发动机,最大速度1130千米/小时,全长13.02米,翼展9.3米,机高4.52米空重57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0900千克,航程1320千米。有七个外挂架,可挂载空空导弹和炸弹火箭弹等对地攻击武器,但该型机电子系统落后,没有装备雷达,红外吊舱等设备,作战效能很受影响。
        J-22“鹰”还有双座型和侦察型两种改型,至南斯拉夫解体,该型机共交付南空军138架,现在仍然是塞尔维亚空军的主力攻击机。

          “Novi Avion”——夭折的“小阵风”
        上世纪80年代初,南斯拉夫决定自行研制战斗机,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经验的问题,南斯拉夫的航空科研部门选择法国的达索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进行新战斗机的研制。
        南空军的技术要求为:推重比大干1,6096米高度、4g情况下巡航速度范围为1.4~1.6马赫:海平面最大速度不小于1.1马赫,高度11000米的最大速度为1.8马赫:3000米高度的瞬时转弯角速度为24度/秒,持续转弯角速度为13~15度/秒:低空低速瞬时转弯直径为500~600米。
        最初的设计方案采用了腹部进气道,法国达索公司成为合作伙伴后,该新型机出现了大量的“阵风”元素,采用了三角鸭翼布局和“阵风”相似的进气道构造,只是采用了一台发动机,而且机体尺寸比“阵风”小。
        按照设计方案,新战斗机长13.75米,翼展8米,翼面积30平方米。飞机空重6147千克,最大载弹量32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4吨。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85马赫,航程3765千米,实用升限15000米,爬升率250米/秒。飞机上将安装1门30毫米机炮,机身和翼下共有11个外挂点。
        南斯拉夫官方一直没有给这型飞机一个官方称号,一直以“Novi Avion”来称呼,在塞尔维亚英语中就是新型战斗机的意思。按照计划这型战斗机将于1993年首飞,但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整个项目也与1992停止,此时项目进度以完成了80%。
        在同南斯拉夫航空工业方面进行合作的同时,法国的达索公司也在进行“阵风”的设计工作,所以一些三代半战机的元素在“Novi Avion”身上得以体现。本来以“Novi Avion"的性能和预期价格,这型战机可以获得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定单,但南斯拉夫的解体和内战使得南斯拉夫的航空工业已难复当年的辉煌。
       
              塞尔维亚空军对战斗机的需求特点
       
        塞尔维亚空军现拥有作战飞机78架,辅助飞机15架,作战直升机78架。
         主要的作战飞机机型为J-22“鹰”攻击机,G-4“超海鸥”教练攻击机,米格-29,米格-21及一些军用运输机,另外塞尔维亚空军还装备有“小羚羊”,米-24 等武装直升机。
        相比周边国家,单从数量上看,塞尔维亚空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但这些机型都是老旧机型,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在塞尔维亚空军服役至少20多年,已经十分老旧,难以承担未来塞尔维亚的防空重任。
        塞尔维亚和周边原同属南斯拉夫的国家关系尚不稳定,之间在领土和民族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分歧,比如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关系由于阿支持科索沃独立而紧张,波黑与塞尔维亚在塞族人的利益方面也存在一些分歧。而科索沃的独立有进一步激化了本地区的矛盾,前南地区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塞尔维亚积极寻求加入欧盟,而加入欧盟不仅仅要发展经济,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且也要增强军事力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为加入欧盟扫清障碍,而较强的军事实力是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并获得较大发言权的一个重要筹码。
        1999年科索沃战争给塞尔维亚很深的教训,提高空军的技术装备水平是使国家免受欺辱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大的空军也可避免1999年悲剧的重演。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国土东西短,南北长,形状较为狭长。对于塞尔维亚这样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重型战斗机是不合适,最适合塞尔维亚情况的就是中轻型战斗机,前南斯拉夫结合自身国情和作战环境设计的“Novi Avion”战斗机就是一种典型的中轻型战斗机。
        塞尔维亚如果想建立强大的空军,就必须选择一种在技术上能应付未来20年作战环境的战斗机。这样才能在使塞空军的技术装备水平高于周边国家,并能抵抗一些发达国家可能的进攻。
        而未来塞尔维亚空军的作战任务将不仅仅局限于防空,还将执行对地攻击等其他任务,新型战斗机的多用途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塞尔维亚近年来积极融入欧洲,试图打造一支欧洲标准的空军,这就需要参与竞标的战斗机可以使用欧洲的电子设备和武器。
       
                         花落谁家
    现在共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8种机型参与到塞尔维亚空军的招标竞争当中,分别是美国的F-16、F/A-18,俄罗斯的米格-29M、苏-30,法国的“阵风”,欧洲的“台风”以及中国的歼十和FC-1“枭龙”。
    前面谈到对于塞尔维亚这种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需要的是中轻型战斗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达到比较均衡的状态,所以对于苏-30这样重型战斗机是不适合塞尔维亚的作战环境的,虽然苏-30的性能很优秀,但对于现阶段的塞尔维亚空军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中轻型战斗机来恢复和加强自己的实力,而苏-30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是塞尔维亚空军未来进一步增强其战斗力需要的,即使是这样,需求数量也不会很大。
        对于美国参与竞标的F-16和F/A-18的象征意义要大于竞标成功的意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前南联盟也不过刚刚过去十几年,而科索沃也一直是塞尔维亚和美国关系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不排除将来在这个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而冲突一旦发生很可能引起美国的武装干涉,塞尔维亚空军使用美国制造的战斗机与美国空军作战无异于自毁长城,作战中受制于人,状况很可能还不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即使现在的塞尔维亚政府希望同西方国家发展关系,试图融入欧洲,但也不会牺牲自己的国家安全利益。
        而美国参与竞标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利益。派出两型美国战机参与竞标是向塞尔维亚政府和军方示好,表明美国对塞尔维亚的态度,不是敌人而是有发展潜力的伙伴,这是美国参与竞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果竞标成功,通过战机的出口进一步打开其他领域的武器出口市场,使塞尔维亚军队大量装备美制武器对于美国拉拢和控制塞尔维亚都是很有利的。而如果塞尔维亚空军装备了美国战机,在以后可能发生的塞尔维亚和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冲突中,塞尔维亚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筹码,这对美国是有利。
        “台风”和“阵风”作为三代半战机的典型代表,技术水平很高,而且是欧洲国家生产的,对于塞尔维亚空军打造一支欧洲标准的空军,增强空军实力是很有作用的,同时也能促进进一步塞尔维亚融入欧洲。但这两型战机价格太贵,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争中经济受到重创,后来黑山独立,科索沃独立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科索沃战争后塞尔维亚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购买这两型飞机,而且这两型战机对于塞尔维亚的空防环境也过于先进,并不是太适合塞尔维亚空军未来的作战环境。就算塞尔维亚空军最后选择了“阵风”或“台风”,这些先进的欧洲武器,后期的维护保养的难度和所需资金也是塞尔维亚空军难以承担的。而作为一个欧洲小国,塞尔维亚常常成为大国交易的牺牲品,而且由于科索沃和民族问题,塞尔维亚也可能会与欧洲一些大国发生冲突,这些都不利于塞尔维亚空军选择“阵风”和“台风”。虽然塞尔维亚积极的寻求融入欧洲,但要想不受制于人,不成为大国交易的牺牲品,增加自己的发言权,就要建设一支不受制于人的强大的空中力量。南斯拉夫王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期积极地发展军事工业也是基于独立自主的考虑。“阵风”和“台风”竞标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最有希望的就是米格-29M(米格-33),歼十和FC-1。
        这三型战斗机都是当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中轻型战斗机,而且制造国都是塞尔维亚的传统伙伴国家,在国际关系上都站在塞尔维亚一边,采取支持塞尔维亚的态度。塞尔维亚在这三型战机中选择一型装备部队,不会受制于人,对于自身的国家安全也不会造成危害。最后的赢家很可能是这三型战机中的一型。
        而以何种的指标来衡量这三型战机,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机型,夭折的“Novi Avion”战斗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参考。“Novi Avion”的设计是针对的就是当年的前南斯拉夫空军的作战环境和需求进行的,虽然当年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不复存在,但作为继承国的塞尔维亚与前南斯拉夫的国防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还不如前南时期的国防环境稳定。而三型战斗机中谁的性能和“Novi Avion”的性能相似或优于“Novi Avion”,谁就有可能竞标成功,成为塞尔维亚空军的一员。
        下表是根据公开的资料对四型战机的简单对比。
性能
机型        FC-1“枭龙”           歼十         米格-29M        “Novi Avion”
机长        14.30米        16.43米        17.3米        13.75米
翼展        8.98米        9.75米        11.4米        8米
最大起飞重量        12700千克        19277千克        23000千克        13400千克
航程        2500千米        3500千米        2000千米        3765千米
升限        16500米        18000千米        17000米        15000米
最大马赫数        M1.6        M2.2        M2.3        M1.85
       

        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发现FC-1“枭龙”和“Novi Avion”在飞机尺寸、最大起飞重量、速度等性能指标上很接近,而且枭龙可以在塞尔维亚建厂,由塞尔维亚自行制造,通过公开的新闻,中塞双方有意图建立联合的军工企业,在塞尔维亚国内建立“枭龙”生产厂也可以帮助恢复塞尔维亚的航空工业,对塞尔维亚航空工业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但是“枭龙”也有很明显的弱点,比如说在航程方面明显不如“Novi Avion”,虽然塞尔维亚的国土面积要小于前南时期,对航程的要求可以进一步放宽,但对于塞尔维亚空军来说,飞机的数量不会很大,大的航程意味着大的作战半径和长的留空时间,对于有限规模的战斗机群的作战效能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枭龙”在价格上可以说是所有参与竞标的战斗机中最便宜的,但同样在技术水平上也是最差的,电子系统、雷达等各个方面都不会很先进,这种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战斗机可以使塞尔维亚以很少的资金重建具有一定实力的空军,但是对于未来塞尔维亚空军所要面临的挑战,“枭龙”是难以胜任的,与周边的国家相比FC-1“枭龙”的性能是很优越,但塞尔维亚空军未来面对的很可能是装备大量先进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的西方发达国家空军,“枭龙”在这样的对抗中难有胜算。另外,“枭龙”使用的是俄罗斯的RD-33发动机,俄罗斯难免将会在这方面阻碍中国战斗机的出售,以使自己的参选机型胜出。而“枭龙”的改进工作虽然还在进行,但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枭龙”对于塞尔维亚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米格-29M也有人称之为米格-33,其机体要大于“Novi Avion”在最大起飞重量、速度、升限都远远由于“Novi Avion”,只是在航程
方面依然没有改变米格-29家族“腿短”的毛病。米格-29在电子系统、气动布局和发动机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米格-29M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塞尔维亚空军长期使用米格战机,现装备有4架米格-29和一些米格21,在训练和后勤维护方面都会节省很多资源。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同属斯拉夫民族,都信仰东正教,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密,这都有利于米格-29M竞标成功。
    但是在科索沃战争中前南联盟空军的数架米格-29被击落,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暴露了米格-29的很多严重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米格-29在塞尔维亚空军内部的形象,这是米格-29M参与竞标的一个最大问题。而且塞尔维亚空军一直想把自己建设成一支欧洲标准的空军,很可能会采用一些北约标准的武器,而俄罗斯在俄制战机改装北约武器方面的经验不是太多。此外,米格-29M与米格-29的早期型号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毕竟是一款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水平设计的战机,其是否还适合未来的作战环境是很难说的。
        中国的歼十“猛龙”在速度、最大起飞重量和升限方面都优于“Novi Avion”,只是航程与“Novi Avion”相比略短,可以说歼十的技术水平超过了“Novi Avion”,歼十完全超出了当年前南斯拉夫空军的技术要求。歼十是针对西方国家先进战机而设计,可以有效应对西方的国家空军的同类型战机,而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歼十既强调突出其空战和截击性能也强化了其对地攻击能力。可以说在技术上歼十远远超过了米格-29,在中国空军内部的对抗演习中,歼十也数次击败苏-27。
        歼十既可以满足塞尔维亚空军对防空战斗机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塞尔维亚空军提供一种有效地攻击平台,明显提高塞尔维亚空军的战斗力,也能应对未来的防空需求。歼十的电子系统先进,配备了先进的对空对面武器,而且在后勤维护上吸收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优点,维护方便,节省维护时间,对后勤维护人员的要求低,后勤维护费用较少。中国在以往出口战斗机的案例中,经常应用户的要求,为战斗机装备西方国家的电子系统和北约标准的武器装备,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也十分熟悉俄制装备,不论用户使用西方的电子系统和武器还是中国或俄罗斯的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中国的航空工业部门都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使用户多一些选择的余地,对于塞尔维亚实现打造一支欧洲标准空军的愿望也有很大帮助。
        歼十虽然是一种三代战斗机,但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改进为具有三代半技术水平的战斗机,歼十的改进型歼十B也正在测试之中,如果塞尔维亚空军需要也可以在后续购买中获得比歼十基本型更先进的型号。作为一款大幅度提升中国空军的战斗力的战斗机,歼十也同样适合迫切需要重建和恢复空军力量的塞尔维亚。歼十的售价很低,能使经济不宽裕的塞尔维亚空军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上得到提高。
        歼十最大的问题也是发动机,歼十采用的是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现在还没有公开的确切资料显示,WS-10“太行”发动机已经装备了歼十,但通过网络的一些照片的分析,相信有一定数量的歼十已经使用了WS-10“太行”涡扇发动机,而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方面,中国的大推力发动机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太大,相信经过几年的完善,可以为国产战机提供可靠的推力,而“枭龙”使用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对中国来说还需要很长的路走。歼十虽然存在发动机的问题,但也有有效地解决途径,塞尔维亚可以直接向俄罗斯购买AL-31FN发动机,作为最早装备歼十的发动机,AL-31FN在歼十战机的使用是不会出现技术困难的。
        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空军和俄式空军系统的武器,塞尔维亚空军的对手很少接触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军武器系统,这一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空军武器系统对于保证塞尔维亚的防空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
        所以,歼十从技术方面考虑是很有希望获得塞尔维亚空军的订单。
                         
                              积极推动
        任何一个国家啊在选购武器装备时,都不是单纯从技术方面进行考虑,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武器装备,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在欧洲的利益远少于美国、欧盟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组织,与塞尔维亚没有地缘政治联系,而欧洲强国之间的纷争和交易,往往会以牺牲小国为代价,而中国不是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和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会出现中国损害塞尔维亚利益来保证自身利益的行为。而中国非欧洲国家的地位可也有利于中国以超脱的姿态在欧洲支持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如果使用了中国的武器装备,就可以与中国进一步加深两国关系,在国际舞台上找到一个可靠的朋友,对于塞尔维亚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地作用,也有利于维护塞尔维亚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歼十能在塞尔维亚空军服役,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军事工业出口创汇这些表面利益,通过武器的输出,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塞尔维亚在军事工业和其他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与塞尔维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加深在各个方面的合作,提升塞尔维亚的国力,塞尔维亚在历史上向来有独立自主的传统,塞尔维亚国力的恢复,将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对于增强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利用塞尔维亚在东欧的有利地理位置和环境,促进中国和东欧地区国家的经贸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与欧盟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利因素。
        虽然歼十具有性能先进,价格低廉的优势,但要拿下塞尔维亚空军的订单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很多配合工作,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首先,鉴于塞尔维亚的经济状况,中国可以为塞尔维亚提供贷款,帮助塞尔维亚尽快的建立起有实力的空军部队,这样可以缓解塞尔维亚的经济困难,进一步突出歼十的价格优势。
        其次,如果塞尔维亚空军采用歼十,可以帮助塞尔维亚建设歼十的修理厂,培训后勤维护人员,并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塞尔维亚改进现有战机,挑选优秀的塞尔维亚空军飞行员和航空设计师到中国学习,加深两军和两国航空工业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塞尔维亚航空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塞尔维亚建立联合军工合作企业,合作生产歼十和其他型号的军民用飞行器,向中塞两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塞尔维亚空军获得可靠地战斗机供应,并可以迅速的提高塞尔维亚的航空技术水平。中塞两国同时也可以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制新型的飞机和先进的航空技术,对于中塞两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信歼十“猛龙”可以以他优异的性能获得塞尔维亚的青睐,保卫塞尔维亚的天空,重现当年巴尔干雄鹰的辉煌!
       
j10还是不要出口的好,今天到了塞军,或许明天欧盟就拿放大镜研究了.对于塞族不要报有希望,看看两个米的下场就知道了
我看还是算了,j10毕竟是自己的主力机种,别落到外人手里较好。


怎么不探讨探讨怎样卖给美国。

怎么不探讨探讨怎样卖给美国。
卖得越多越好
还不如卖小龙
卖了就卖了,出的起钱钱就行。话说真卖过去的时候,C型没准就装备了,同时A、B型升级到C型性能也可以预期。
想起当年被痛殴的支点,可怜哪,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