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去年夏天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0:54:24
我国去年夏天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25颗导航卫星4年内完成部署

我国去年夏天已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1163/3350329.html
人民网>>科技>>产业

中国卫星导航突围GPS 已跻身三强

郑迪

  2005年04月26日13:1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 “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

  “今年,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自主拥有可覆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3月29日,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的“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与发展论坛”筹备工作会上爆出了这条令国人振奋的消息。

  “预计今年夏天,我国将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与现有‘北斗一代’三颗在轨星构成完整的四维定位体系。”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教授过静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消息。

  “‘二代北斗导航系统’计划包括4颗静止星、12颗中轨星和9颗高轨星。原定2006年开始组网,2010年实现全球精确覆盖。但按照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今年下半年即可组网,2008年可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过表示。

  他还透露,为了进一步规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推动我国自主北斗卫星系统的民用化建设,“卫星导航应用系统标准研究制定专项”项目也将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全面工作。

  “专项共分近40个标准课题,有近百个单位参与,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计划2008年完成。”他说。

  ■ 中国跻身三强

  “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过静珺表示,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之上。

  “卫星导航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俄罗斯、欧盟都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刘建说。

  据他介绍,目前,美国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中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均已投入商业运行或进入市场化试验阶段。与此同时,有中国和欧洲15国共同参与的欧洲民用卫星导航“伽利略计划”也在积极推进中。

  “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刘建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神州天鸿于首批获得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营分理服务牌照。

  “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随着美国GPS向民用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便被迅速发掘出来。”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认为。北斗星通也是国内首批取得“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营分理服务牌照的企业之一。

  据周儒欣介绍,GPS可广泛用于飞机、汽车、船舶的导航定位,公安、银行、医疗、消防等用它建立监控、报警、救援系统,企业也可用GPS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而目前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占据了全球超过90%的商用市场,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虽然面临资金危机,但也正在通过与美国及印度等国家的合作寻求市场机会。

  “卫星导航定位已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IT产业第三个新增长点。”周儒欣表示,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型化,出现各种融通信、计算机、卫星导航功能于一体的个人信息终端,使卫星导航技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

  ■ “北斗”市场化困局

  “北斗系统拥有满足上百万用户的能力,可目前国内用户才只有几千个,打破市场化僵局迫在眉睫。”在热切期待“北斗二代”系统组网的同时,过静珺对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现状表示忧虑。

  “国家投入了几十亿的研发建设经费,每年系统的折旧和维护费用也有数百万,如果北斗系统不能在民用市场得到充分利用,必将对国家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说。

  “技术先进但市场滞后,是北斗系统遭遇困局的根本所在。”周儒欣表示,美国GPS系统中有24颗卫星,不管目标在什么地方,都有4颗卫星在围绕目标同步运行,而目前“北斗一号”只有3颗卫星,属于用较少投资建成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一代’系统是在卫星上天后才开始终端设备研发等民用化工作的,而美国针对GPS系统的军民应用开发是同步进行的,‘北斗一代’在民用开发利用上落后于GPS。”过静珺认为,目前获批取得“北斗一号”特许民用运营权的企业少、市场推广力度不足是制约北斗系统民用化的因素。

  目前,中国市场中只有中国卫通、北斗星通、神州天鸿3家公司获批取得了“北斗一号”系统的特许民用运营权。而到今年4月为止,上述三家企业在北斗系统民用化之路上依旧步履维艰。

  “按照美国目前GPS的民用个人客户年均基准消费50美元的标准计算,北斗系统潜在的市场规模就可达1.5亿美元。”周儒欣说,北斗星通的客户群以民用个人客户为主,但北斗星通正式投入运营1年多来,注册用户数不过几千名。

  神州天鸿的客户群主要是企业用户,而刘建的一笔成本收益账也清楚显示:神州天鸿为搭建北斗民用平台建立的运营中心耗资25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每年约300万元,按照公司收费标准,对1000个正式企业用户每户收取3万元计算,收入为3000万。如果再加上运营管理成本,公司基本无利可图。

  中国卫通在民用化过程中,率先将卫星应用的触角伸向移动通信市场。据卫通一家下游终端设备供应商透露,2004年卫通对其的设备定单为200套,今年定单增长到1000套以上。

  ■ 发改委助推

  “到2008年,北斗系统的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占中国导航定位产业的20%左右,由它带动的相关产值将达数百亿元。”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表示,“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市场的产值将超过100亿元,而由它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将是这一数字的5倍至10倍。”

  “国家将对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投入足量资金,并动员相关企业和部门参与,加紧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就即将全面启动的“卫星导航应用系统标准研究制定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綦成元表示。

  据綦成元介绍,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将由信息产业部牵头,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具体承揽,各相关部门与广大企业单位共同参加实施,涉及基础、技术体制、关键件、接收设备和服务系统五大标准项目领域。

  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努力依靠自身发展走出卫星定位的民用化沼泽。

  3月31日,由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北斗星通共同研制,国内首个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集装箱码头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天津港正式投入运营。该系统的投入使用,是我国卫星应用商业化探索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外,北斗星通还成功与西安山脉公司共同建造了“陕南水利雨量监测速报系统”。

  “北斗系统具有自主性和无通讯盲区的特点,可实时传输所需的水文水情信息,保证水情预报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好性。”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总经理赵耀升说。

  据他介绍,陕南是典型的多山地区,以往使用短波、超短波、邮电电话和卫星小站进行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常受秦岭、秦巴山脉及雷电影响,无法及时、正常工作,给当地的防洪抢险决策部门造成极大不便,北斗系统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另外,北斗星通也正在开展海南省渔船监控、青藏铁路机车监控与管理等项目。

  在锁定交通运输、测绘、监测等特殊市场群体的同时,周儒欣也指出,“今后卫星导航定位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比如3G手机都会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芯片,比如在车载导航领域的卫星定位服务等。”

  而日前,北京已规划为奥运期间服务的公交专车全部安装卫星导航定位设备,并将加快实现公交枢纽站的智能化调度管理,包括车辆识别、电视监控、无线通信、有线广播、乘客引导、发车显示、触摸屏查询等。

  在2008北京数字奥运的城市建设中,也将会出现更多北斗系统运营者们的身影。我国去年夏天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25颗导航卫星4年内完成部署

我国去年夏天已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1163/3350329.html
人民网>>科技>>产业

中国卫星导航突围GPS 已跻身三强

郑迪

  2005年04月26日13:1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 “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

  “今年,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自主拥有可覆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3月29日,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的“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与发展论坛”筹备工作会上爆出了这条令国人振奋的消息。

  “预计今年夏天,我国将发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星,与现有‘北斗一代’三颗在轨星构成完整的四维定位体系。”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教授过静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消息。

  “‘二代北斗导航系统’计划包括4颗静止星、12颗中轨星和9颗高轨星。原定2006年开始组网,2010年实现全球精确覆盖。但按照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今年下半年即可组网,2008年可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过表示。

  他还透露,为了进一步规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推动我国自主北斗卫星系统的民用化建设,“卫星导航应用系统标准研究制定专项”项目也将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全面工作。

  “专项共分近40个标准课题,有近百个单位参与,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计划2008年完成。”他说。

  ■ 中国跻身三强

  “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过静珺表示,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之上。

  “卫星导航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俄罗斯、欧盟都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刘建说。

  据他介绍,目前,美国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中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均已投入商业运行或进入市场化试验阶段。与此同时,有中国和欧洲15国共同参与的欧洲民用卫星导航“伽利略计划”也在积极推进中。

  “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刘建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神州天鸿于首批获得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营分理服务牌照。

  “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随着美国GPS向民用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便被迅速发掘出来。”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认为。北斗星通也是国内首批取得“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营分理服务牌照的企业之一。

  据周儒欣介绍,GPS可广泛用于飞机、汽车、船舶的导航定位,公安、银行、医疗、消防等用它建立监控、报警、救援系统,企业也可用GPS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而目前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占据了全球超过90%的商用市场,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虽然面临资金危机,但也正在通过与美国及印度等国家的合作寻求市场机会。

  “卫星导航定位已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IT产业第三个新增长点。”周儒欣表示,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型化,出现各种融通信、计算机、卫星导航功能于一体的个人信息终端,使卫星导航技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

  ■ “北斗”市场化困局

  “北斗系统拥有满足上百万用户的能力,可目前国内用户才只有几千个,打破市场化僵局迫在眉睫。”在热切期待“北斗二代”系统组网的同时,过静珺对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现状表示忧虑。

  “国家投入了几十亿的研发建设经费,每年系统的折旧和维护费用也有数百万,如果北斗系统不能在民用市场得到充分利用,必将对国家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说。

  “技术先进但市场滞后,是北斗系统遭遇困局的根本所在。”周儒欣表示,美国GPS系统中有24颗卫星,不管目标在什么地方,都有4颗卫星在围绕目标同步运行,而目前“北斗一号”只有3颗卫星,属于用较少投资建成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一代’系统是在卫星上天后才开始终端设备研发等民用化工作的,而美国针对GPS系统的军民应用开发是同步进行的,‘北斗一代’在民用开发利用上落后于GPS。”过静珺认为,目前获批取得“北斗一号”特许民用运营权的企业少、市场推广力度不足是制约北斗系统民用化的因素。

  目前,中国市场中只有中国卫通、北斗星通、神州天鸿3家公司获批取得了“北斗一号”系统的特许民用运营权。而到今年4月为止,上述三家企业在北斗系统民用化之路上依旧步履维艰。

  “按照美国目前GPS的民用个人客户年均基准消费50美元的标准计算,北斗系统潜在的市场规模就可达1.5亿美元。”周儒欣说,北斗星通的客户群以民用个人客户为主,但北斗星通正式投入运营1年多来,注册用户数不过几千名。

  神州天鸿的客户群主要是企业用户,而刘建的一笔成本收益账也清楚显示:神州天鸿为搭建北斗民用平台建立的运营中心耗资25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每年约300万元,按照公司收费标准,对1000个正式企业用户每户收取3万元计算,收入为3000万。如果再加上运营管理成本,公司基本无利可图。

  中国卫通在民用化过程中,率先将卫星应用的触角伸向移动通信市场。据卫通一家下游终端设备供应商透露,2004年卫通对其的设备定单为200套,今年定单增长到1000套以上。

  ■ 发改委助推

  “到2008年,北斗系统的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占中国导航定位产业的20%左右,由它带动的相关产值将达数百亿元。”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表示,“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市场的产值将超过100亿元,而由它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将是这一数字的5倍至10倍。”

  “国家将对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投入足量资金,并动员相关企业和部门参与,加紧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就即将全面启动的“卫星导航应用系统标准研究制定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綦成元表示。

  据綦成元介绍,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将由信息产业部牵头,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具体承揽,各相关部门与广大企业单位共同参加实施,涉及基础、技术体制、关键件、接收设备和服务系统五大标准项目领域。

  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努力依靠自身发展走出卫星定位的民用化沼泽。

  3月31日,由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北斗星通共同研制,国内首个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集装箱码头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天津港正式投入运营。该系统的投入使用,是我国卫星应用商业化探索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外,北斗星通还成功与西安山脉公司共同建造了“陕南水利雨量监测速报系统”。

  “北斗系统具有自主性和无通讯盲区的特点,可实时传输所需的水文水情信息,保证水情预报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好性。”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总经理赵耀升说。

  据他介绍,陕南是典型的多山地区,以往使用短波、超短波、邮电电话和卫星小站进行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常受秦岭、秦巴山脉及雷电影响,无法及时、正常工作,给当地的防洪抢险决策部门造成极大不便,北斗系统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另外,北斗星通也正在开展海南省渔船监控、青藏铁路机车监控与管理等项目。

  在锁定交通运输、测绘、监测等特殊市场群体的同时,周儒欣也指出,“今后卫星导航定位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比如3G手机都会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芯片,比如在车载导航领域的卫星定位服务等。”

  而日前,北京已规划为奥运期间服务的公交专车全部安装卫星导航定位设备,并将加快实现公交枢纽站的智能化调度管理,包括车辆识别、电视监控、无线通信、有线广播、乘客引导、发车显示、触摸屏查询等。

  在2008北京数字奥运的城市建设中,也将会出现更多北斗系统运营者们的身影。
]]
MS目前还没有第二代的卫星在轨道上吧?这文章也是"将来时"
]]
中国「北斗」二代可精确覆盖全球
2006-08-01

“北斗”将跨入第二代 西方夸大其军事用途——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  

    近日,一篇发表在中国官方媒体的文章引起了包括法新社等众多西方媒体的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国防大学学者,文章指出外层空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准备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战斗的地方。西方媒体宣称这是中国军队开始关注外层空间军事意义的信号。而包括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在内的多家媒体最近相继称今年内中国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开始组网,四年内可对全球实施精确覆盖。有媒体分析指出,此举可大幅提升中国精确打击能力。 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在中国空间战略中作用和地位仿佛成为证明中国“太空威胁论”的新“证据”。


    中国迫使美国发展第四代GPS?

    近日,美国《太空评论》发表了一篇由泰勒·迪纳曼撰写的关于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文章。文章称,中国计划发展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可能会迫使美国发展新一代更先进的GPS卫星系统。


    该文章称,中国正在计划发展的“北斗”军事卫星导航系统扰乱了欧洲和美国的计划。中国的航天部门正试图借鉴美国的GPS—3(第三代GP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这套系统是由法国牵头,部分借鉴美国的经验)。“伽利略”计划通过发射与美国导航卫星发射的M编码频率非常接近的信号,来压制美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优势。欧洲人希望通过这种办法,使得那些企图阻塞他们发射信号的尝试,都会影响美国自身卫星导航的行动。


    文章说,很明显,中国已经利用自己在“伽利略”计划中的角色,从欧洲同行那里获得了在军事卫星导航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现在这些收获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文章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北斗”卫星导航网络,只是一个初级系统,基于三颗与地球相对位置不变的轨道上的人造卫星(两颗卫星处于运行状态,一个卫星作为预备)。这个导航系统的军事用途目前还非常有限,但是也有西方专家怀疑,这套系统将为瞄准美国本土目标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提供导航。首先,这套系统给了中国运行、操作卫星导航系统硬件的实际经验。结合他们从欧洲获得的复杂的科学和工程数据,中国现在可能处于刚刚研制自己的军事卫星导航系统的起步阶段。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可能会为此感到担忧。


    作者指出,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军事用途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短时间内还不能运行,这样就给美国留下时间,调整自己现有的卫星导航系统,防止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有能力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发出威胁。这将意味着,美国当前的GPS—3计划将不得不缩减或对目前的计划做出改进。下一代GPS系统之后的卫星导航系统,将必须拥有更活跃的手段,克服或避免敌人的影响。


    由于未来太空军事行动将很可能在整个地——月系统发生,任何一个未来导航系统将不得不覆盖这个空间。在这个系统中的一些人造卫星将不得不放置到月球轨道以外,而其他卫星将位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太空。


    文章认为,对于美国来说,化解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可能带来的威胁,最好的解决方法将是限制GPS—3计划,只发展3到4颗卫星。然后直接发展到GPS—3.5,最后达到GPS—4。


    “北斗二号”何时腾飞


    最新一期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撰文指出,中国军队是目前国际上最热衷于研究信息战的军队。近期一系列的动向表明,中国军队在总参通信部的统筹规划下,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战指挥、研究、作战部门,并且编列了统一的作战教材。


    《汉和》表示,在信息战研究领域,中国军队提出了“虚拟国土”的概念。认为相对于传统的领海、领空、陆地领土,宇宙空间、信息空间、心理空间具有开放性、无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属于虚拟国土。


    中国军队战略学者认为在虚拟国土上的联合作战样式将是陆、海、空、天、信息、心理“六维力量”的联合。


    《汉和》称,鉴于信息战是中国军队最薄弱的环节,中国军队正在积极解决最关键环节的数字化通讯与精确定位问题。为此,“北斗一号”(Beidou/BDStar)定位/通讯系统正在更加广泛地被军队运用。中国原来计划从2009年开始发射至少7颗“北斗二号”卫星,进而同时研制新一代的北斗型定位炸弹以及其他武器。但是近期有消息来源称将提前发展二代“北斗”系统。


    对于“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台湾地区《中国时报》认为如果不汰旧换新,将严重阻滞解放军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的进程。


    首先,“北斗一号”卫星的寿命仅八年,前两颗寿命只剩二年,再不推陈出新,该卫星定位系统眼看就要解体。因此近年内发射新一代北斗卫星势在必行。


    其二,“北斗一号”采用双星定位技术,只能为终端用户提供经度和纬度,无法为用户提供所在高度的数据,因此需要另设地面中心站的联系才能推算高度。而经过地面站的转发,容易遭侦察曝光,且地面站一旦遭攻击,整个卫星系统将陷入瘫痪。



    此外,大陆近年来积极参与欧盟“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意图制衡美国GPS。但事实上,美国已和欧盟达成协议,凡作为军事用途之用伽利略系统,一律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开放使用。因此这种“以欧制美”的想法,不可能实现。于是,大陆只能独立自主,完善适合于自己国情的卫星定位系统。


    《中国时报》称,2005年初在一场有关“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与发展论坛”中,一位与会学者透露,大陆计划在当年夏发射“北斗二号”首颗卫星,最终形成一个集4颗静止星、12颗中轨星和9颗高轨星为一网系,并能覆盖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今年内“北斗二号”卫星开始组网,四年内可对全球实施精确覆盖。并称其对大幅提升解放军精准打击能力的影响不言而喻。

    由于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时候,大多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因此我们需要揭开面纱,还其本来面目。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前两颗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构成了独特的“双星有源定位”系统。第三颗“北斗一号”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中国完整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如“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总裁周儒欣指出,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GPS之上。如果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关闭应用,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这就是建立“北斗”系统的意义。


    提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就不能不说说大名鼎鼎的GPS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覆盖全球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通过24颗卫星构成的星座能够有效覆盖全球大约97%的面积。此外,能与之抗衡的只有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这一系统在前苏联时代开始建立,目前在轨星只有6颗可用,不能独立组网,只能与GPS联合使用。目前,GPS定位精度可达15米,测速精度0.1米/秒;GLONASS导航定位精度约为30—100米,测速精度0.15米/秒。


    曾有国内媒体报道称,“北斗一号”系统是中国版“GPS”,这是很不准确的。首先,“北斗一号”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覆盖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美国GPS和俄国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其次是作用原理不同,“北斗一号”是用户先发射需要定位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解算出位置后再通过卫星转发给用户;而GPS和GLONASS只需要接收4个卫星的位置信息,由自己解算出三维坐标。这是由于“北斗一号”本身是两维导航系统,仅靠2颗星的观测量尚不能定位,观测量的取得及定位解算均需在地面中心站进行。


    虽然不及GPS神通广大,但“北斗”系统也有着GPS和GLONASS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总裁周儒欣表示,“北斗”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与GPS民用定位精度相当;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精密授时,精度达20纳秒。


    对于西方媒体大力鼓吹的所谓“北斗”一代系统主要用于军事用途,中国的专业人士纷纷表示质疑。他们指出了以下关键几点:1.“北斗”一代系统定位依靠地球椭圆球轨道面,所以,对于实际应用来说, 因为存在高度上的误差,必须依靠精确数字地图矫正。这对于缺少大量班级数字化系统的中国军队是实质上的阻碍。2.“北斗”一代系统是同步卫星,这意味着落地信号功率很小,需要有碟型天线。但导弹的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很难做到微型化。3.同步卫星相对于终端来说,下行波束的角度很窄,也就是说,运动的地面终端必须不断调整天线的指向,在车船上,需要一整套的稳定装置,而对于高速运动的设备,这是几乎做不到的。4.“北斗”一代系统规划为4颗卫星,但是定位只用两颗卫星,另两颗是备用星(目前只发射了一颗),只能为终端用户提供经度和纬度,无法为用户提供所在高度的数据,因此需要另设地面中心站的推算高度。这在定位精度和效率上无法达到GPS军用定位精度。


    众所周知的是,GPS从诞生时起就是由美国国防部掌握的国防战略卫星导航定位网,而GLONASS更是带着浓厚的军事对抗色彩而部署的。尽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两国出于巨大经济、政治利益考虑先后开放了民用领域,但在核心使用方面,仍未对军用领域开放。与之相比,“北斗”一代系统从未对民用性能和精度进行人为限制。目前,“北斗”一代系统服务于导航定位、指挥控制、精密测量、目标监控等国内多应用领域。


群雄逐鹿世界卫星导航定位市场


    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首次正式使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于实战,标志着卫星在实战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从辅助变为主导,从被动变为主动(主动不仅表现在它与具体作战行动和武器打击直接结合,而且甚至表现在它直接成为某种攻击武器),从单一功能变成多功能。到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美军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增加了近100倍,而它们基本上都全部或部分依靠GPS进行目标引导。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使用,标志着“精确打击时代”的来临,而战争的规则也随之发生改变,谁能料敌于前,从而一击必杀,谁就能掌控现代战争的主导权。而这种能力取得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自身对战争要素(装备、监控、环境等)精确导引的能力和摧毁敌方对这种能力的掌握。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放了GPS民用领域,截止目前,卫星导航定位市场已经演变为每年价值近千亿美元的一系列全球性产业链和战略合作关系。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已经不由自主地被捆在美国的这辆战车上。GPS在民用领域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其最初的军事色彩。


    为继续推进GPS在军民领域这种独霸式的地位,美国政府除宣布将进一步提高民用C/A码(距离信号编码)精度外,正继续完善GPS系统。目前洛·马公司正在进行8颗GPS—2 RM卫星现代化的工作。此外,由波音公司研制的首颗GPS—3卫星预计于2013年发射,GPS—3全面运行预计在2015至2020年实现。GPS—3的信号发射功率将提高100倍,信号抗干扰能力提高1000倍以上,定位精度提高到0.2至0.5米,可使卫星制导弹药的精度达到1米以内。



    面对这种居高临下的强势,包括俄、欧、中、印在内的世界主要科技体选择了独立发展、联合生存的道路,其中欧洲的“伽利略”计划成为主要节点,除中、俄积极参与外,印度将要发展的以6到7颗卫星组成的南亚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也选择了与“伽利略”的合作。此外,为减少对GPS的依赖,中、印、德等国都发展了GPS/GLONASS兼容接收系统。


    无论是GPS,还是欧洲“伽利略”,政府的政策支持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北斗”系统的战略发展,2005年9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将“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列为国家基础建设规划。据《中国航空报》报道,“北斗一号”总设计师、国家高轨道通讯卫星首席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范本尧表示,2010年前,集无源和有源定位于一体的我国导航定位系统——二代“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不知道LZ你去虚幻吗?
那里的航天版有人讨论过这些问题.
这里是衔接
http://www.war-sky.com/forum/thread/content/fid-18.html
四年内发射25颗,而且从轨道高度看,也不可能一箭多星。照比我们这些年的航天发射能力。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推动“北斗”系统的战略发展,2005年9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将“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列为国家基础建设规划。据《中国航空报》报道,“北斗一号”总设计师、国家高轨道通讯卫星首席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范本尧表示,2010年前,集无源和有源定位于一体的我国导航定位系统——二代“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
  “‘二代北斗导航系统’计划包括4颗静止星、12颗中轨星和9颗高轨星。原定2006年开始组网,2010年实现全球精确覆盖。但按照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今年下半年即可组网,2008年可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教授过静珺表示。

====等着看看能否如期完成,个人认为2010年时能投入使用就不错了, 08年也太赶了:victory:
心惊肉跳!:o
不是说有35颗的嘛,怎么又少了10颗!!!
明年打第一颗星!!
35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