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选择外儒内法原因:法家讲究君主绝对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36:42
许多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中国文明是儒家文明。事实上,在中国很长一个阶段的统治中,往往是外示儒家而内施法家。即外儒内法。法家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中。

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该注意。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家重法、重势、重术。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而儒家以仁义为政治最高规范,道、墨、阴阳家等也是如此;这是儒家与法家的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即为统治者争权势,以富强为最高目的。

法家的思想核心,在于要求将政治权力彻底的集中在人君手中,要“独制四海之内”。《韩非子·二柄篇》谓:“明主之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所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这中间没有一点道德与情感的因素。
道家墨家反对战争,纵横家主张对立中的均势。惟有法家彻底主张武力统一,而且统一后的政治形态,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即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很明显,在各国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思想最能为各国主君所接受,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朝的商鞅变法,其结果是秦于商鞅死后一一七年统一天下。商鞅虽因各种原因最终失败,但法家思想却取得了成功。可是,法家虽然使秦统一六国,但也正因为秦的重刑,而仅历二世而亡。后人评述: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极大的削弱了法家在中国统治思想上的地位。

但在汉代:高祖立国,用叔通之言,三代效黄老之术,至孝武皇帝北驱匈奴,南平吴越,东收朝鲜,西服羌狄,受董仲舒《春秋繁露》,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人们认为,二千年中华文明是儒家文明。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一代大儒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若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这中间不无法家的影子。但秦因法而亡,所以法家便成为当时的忌讳。因而外示儒家,内施法家。
实际上,汉代的学者在高祖建汉后,便一直在思索治国的策略。董仲舒其《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中的依法听讼,依法刑人,便是先秦法家一断于法思想的发展,只是此时却已成为了儒家之术。

董仲舒对于法的改造,还在于由先秦时期单纯的用法或刑罚进行统治,变为礼法并用,德主刑辅。首先必须实行德教,其次才是刑罚。即所谓前德而后刑,先教而后诛。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统治形势相适应:虽重刑而不用其极。因此在起用后极大的增强了汉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也外儒内法的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历史上,都出现了酷吏,汉有张汤、阳球,唐有来俊臣、周兴。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家思想在统治思想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儒家思想中,或者说儒家思想为适应其治国的需要,将法家思想包融其中。所从说,中国文化、文明的特征是儒是外表现象,其内在仍是法家。
许多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中国文明是儒家文明。事实上,在中国很长一个阶段的统治中,往往是外示儒家而内施法家。即外儒内法。法家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中。

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该注意。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家重法、重势、重术。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而儒家以仁义为政治最高规范,道、墨、阴阳家等也是如此;这是儒家与法家的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即为统治者争权势,以富强为最高目的。

法家的思想核心,在于要求将政治权力彻底的集中在人君手中,要“独制四海之内”。《韩非子·二柄篇》谓:“明主之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所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这中间没有一点道德与情感的因素。
道家墨家反对战争,纵横家主张对立中的均势。惟有法家彻底主张武力统一,而且统一后的政治形态,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即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很明显,在各国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思想最能为各国主君所接受,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朝的商鞅变法,其结果是秦于商鞅死后一一七年统一天下。商鞅虽因各种原因最终失败,但法家思想却取得了成功。可是,法家虽然使秦统一六国,但也正因为秦的重刑,而仅历二世而亡。后人评述: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极大的削弱了法家在中国统治思想上的地位。

但在汉代:高祖立国,用叔通之言,三代效黄老之术,至孝武皇帝北驱匈奴,南平吴越,东收朝鲜,西服羌狄,受董仲舒《春秋繁露》,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人们认为,二千年中华文明是儒家文明。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一代大儒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若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这中间不无法家的影子。但秦因法而亡,所以法家便成为当时的忌讳。因而外示儒家,内施法家。
实际上,汉代的学者在高祖建汉后,便一直在思索治国的策略。董仲舒其《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中的依法听讼,依法刑人,便是先秦法家一断于法思想的发展,只是此时却已成为了儒家之术。

董仲舒对于法的改造,还在于由先秦时期单纯的用法或刑罚进行统治,变为礼法并用,德主刑辅。首先必须实行德教,其次才是刑罚。即所谓前德而后刑,先教而后诛。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统治形势相适应:虽重刑而不用其极。因此在起用后极大的增强了汉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也外儒内法的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历史上,都出现了酷吏,汉有张汤、阳球,唐有来俊臣、周兴。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家思想在统治思想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儒家思想中,或者说儒家思想为适应其治国的需要,将法家思想包融其中。所从说,中国文化、文明的特征是儒是外表现象,其内在仍是法家。
有水平啊,值得赞一个。


也在这里回复一下吧,

董仲舒的春秋断狱和原心定罪同法家还是有很大区别。
其春庆冬刑的思想源泉也并非是源自法家,在儒家里溯源这是源自春秋左传中的“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襄公二十六年》)的主张。
再往深一点探究,很有可能受到《黄帝四经》等黄老学说中的“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先德后刑,顺于天“的影响(毕竟汉初黄老之学很流行)


也在这里回复一下吧,

董仲舒的春秋断狱和原心定罪同法家还是有很大区别。
其春庆冬刑的思想源泉也并非是源自法家,在儒家里溯源这是源自春秋左传中的“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襄公二十六年》)的主张。
再往深一点探究,很有可能受到《黄帝四经》等黄老学说中的“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先德后刑,顺于天“的影响(毕竟汉初黄老之学很流行)
商羊舞 发表于 2011-9-4 13:31
也在这里回复一下吧,

董仲舒的春秋断狱和原心定罪同法家还是有很大区别。
我反对的是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一棍子打倒儒家身上,却对法家歌功颂德的论调,当年“批林批孔,评法批儒”的闹剧还没演完么
可不可以说儒法融合则成所谓的霸道?
米他爹01 发表于 2011-9-4 22:16
可不可以说儒法融合则成所谓的霸道?
霸道就是法家独有的
●0●
我一直以为古人是”外示儒家而内施老庄“~
米他爹01 发表于 2011-9-4 22:16
可不可以说儒法融合则成所谓的霸道?
西汉初期的政治政策,就是阳用儒术,阴用法家。到武帝是都是仁义刑罚并施,宽猛兼济,王霸杂用的。《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教训爱好儒术的太子即后来的元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道家讲无为,淡然,无为而有为,表面不治,实则至治的最高境界。墨家讲兼爱,人人都获得平等的爱。这两个与儒家的仁--爱有差等,都有本质的区别。
在哲学概念上讲,儒家是缺乏本体的,这使得儒家思想很容易被拿来滥用,很多根本就不是孔孟的本意。但是由于缺乏本体,被拿来滥用是很正常的,也是孔孟自找的。现在有人刻意地为儒家寻找到以“天”为本体,实在太牵强。汉外儒内法之后,魏晋时期觉得儒家不好用,又由于本体深刻的佛家哲学传入,由此诞生魏晋玄学,玄学由道学发展而来,其目的是用本土以“道”为本体的道家哲学对抗外来的佛家。唐朝以道家的道法自然为本体,后期大思想家韩愈在儒家的基础上,借鉴道佛,提出理气心性之说,为儒家寻找本体。之后的宋明理学都建立在理气心性之上,宋朝主流以“理”为本体,明朝则心学,气学、理学都有发展,真正迎来东周之后的第二次哲学思想大发展时代。
道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儒家的“仁”只讲到“二”的层次,他只教你怎么样做才叫做“仁”,而根本没有涉及为什么要“仁”,更没有谈及“仁”从哪里来,这是孔孟儒家的重大缺陷。到了明朝的理气心性,比孔孟进了一步,都只谈到了“一”,在谈到“道”的范畴时,都以道家、佛家的本体来阐述,比如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王廷相的“元气本体”等等。中国本土哲学到明朝划上彻底的句号。
至于法家思想,在唐朝开始可以说是正式终断,退出历史舞台了。法家也缺乏本体,而与儒家命运不同的是,根本没有人为法家寻找本体。
感觉道家看似最淡然,最超脱。实际上也是最现实最实际的。
可以看看易中天的 诸子百家 很长学问
好文章!!
今天地 发表于 2011-9-6 23:15
道家讲无为,淡然,无为而有为,表面不治,实则至治的最高境界。墨家讲兼爱,人人都获得平等的爱。这两个与 ...
道家可以看做了中国本土的哲学。而儒学本质上只是人学。把人学硬往哲学上整,结果给那些人整得不伦不类。
lzrgs 发表于 2011-10-13 13:04
道家可以看做了中国本土的哲学。而儒学本质上只是人学。把人学硬往哲学上整,结果给那些人整得不伦不类。
诸子百家都是哲学

fanzl1984 发表于 2011-10-13 14:47
诸子百家都是哲学


至少孔子教的儒学肯定不是。法家也不是
fanzl1984 发表于 2011-10-13 14:47
诸子百家都是哲学


至少孔子教的儒学肯定不是。法家也不是
lzrgs 发表于 2011-10-13 14:49
至少孔子教的儒学肯定不是。法家也不是
定义一下什么是哲学。
哲学就是寻找本体,研究“存在”的。从这点意义上讲,中国本土只有道家才有本体,讲述了存在,人从哪里来,天地万物都从哪里来。没有这个本体的思想,都可以说成是哲学以外的东西,仅仅是一种思想,还称不上什么哲学。不过真正广义上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等等一切形而上的思维。儒家思想当然包含在内。
名可名,非恒名,不必纠结于儒家是不是哲学这种相名的概念。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本体,所有社会都需要本体,但是儒家思想没有本体支持,造就了我们的社会千百年来一直在寻找本体,魏晋唐宋明以来一直都在寻找。唯一的一个朝代恢复儒家很彻底,就是清朝,抛弃了魏晋唐宋明整个中国本土哲学发展成果,重新回到汉朝董仲舒的儒学。后果各位都看到了。重拾先秦儒学无疑是死路一条。
1 儒家受到推崇是因为当权者要打击门阀贵族,所以推崇儒学,引入儒家的代表----士大夫阶层来对抗和替代门阀。
2 儒学在后来逐渐被僵化,士大夫阶层逐渐在国家的各个层面上,军事,政治,金融甚至是行政管理上都失去能力,流于空谈理和经,正是这一帮所谓的政治精英阶层,造成中国从明代开始逐渐的落后于世界。
3 儒学的僵化是士大夫阶层的问题,而不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因为儒学后来的发展出了理学----探索人于自然的关系,心学-----提倡儒学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都是很好的倾向。如理学和心学在日本就很好的解决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问题。而在中国,所谓的“士”,把儒学僵化为制度之学,所以可恨的是“士大夫”这个阶层,而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儒学。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10-14 21:07
1 儒家受到推崇是因为当权者要打击门阀贵族,所以推崇儒学,引入儒家的代表----士大夫阶层来对抗和替代门阀 ...


完全曲解理学和心学,朱熹王阳明知道非气疯了不可。
唐后韩愈提出理气心性之说,探索的是本体问题,仁从哪里来?其实老子很早就说了:圣人不仁,圣绝弃智。
宋朝以万物之理为核心,认为人欲要服从天理,把人欲和天理对立,善于恶对立,美与丑对立,是一种二元论,但还是没有解决天理人欲、善恶、美丑究竟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王阳明解决了这一问题,天理即人欲,天理人欲合一,都由人心中而发,称之为心学。寻找到了一元本体。当然明朝的一元论还非常复杂,不光是心学,王廷相的气学也颇有建树,王廷相认为,万物都包含了气,气为万物之始,与王阳明的由心而发相悖。明朝的哲学思想界非常活跃,格物穷理的理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气为万物始的气学,三家学派各展所长。
理学认为约束限制才能修身,这就更加加深等级观念:程颐和朱熹都认为圣人不是一般人都能修成的。其实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王阳明王廷相都提到动与静的问题,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才能修成真理,任何人能做到心外无物,都能修成圣人,完全抛弃了等级观念。从董仲舒开始被压抑已久的人性,终于在王阳明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举个例子什么是本体。前不久百家讲坛讲“礼”,也就是儒家孔子的“礼”。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现在社会讲礼何用?孔子的重大缺陷就在于此,他只教我们怎么样做才是仁,才是义,才是礼,而没有教我们为什么要讲仁义礼。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到明朝结束,都在这种思考中摸索,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为何要讲仁义礼智信?可惜的是孔子没有给答案,这也是唐朝以前的儒家一直回避的问题。唐朝开科举专攻四书五经以后这种本体思想越来越多地被思考,宋朝开端了理学,明朝得到大发展。清朝停滞这种思考,清朝以前的中国是一个有丰富思想的社会,清朝的中国思想彻底僵化,导致整个民族的彻底落后。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10-14 21:07
1 儒家受到推崇是因为当权者要打击门阀贵族,所以推崇儒学,引入儒家的代表----士大夫阶层来对抗和替代门阀 ...


完全曲解理学和心学,朱熹王阳明知道非气疯了不可。
唐后韩愈提出理气心性之说,探索的是本体问题,仁从哪里来?其实老子很早就说了:圣人不仁,圣绝弃智。
宋朝以万物之理为核心,认为人欲要服从天理,把人欲和天理对立,善于恶对立,美与丑对立,是一种二元论,但还是没有解决天理人欲、善恶、美丑究竟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王阳明解决了这一问题,天理即人欲,天理人欲合一,都由人心中而发,称之为心学。寻找到了一元本体。当然明朝的一元论还非常复杂,不光是心学,王廷相的气学也颇有建树,王廷相认为,万物都包含了气,气为万物之始,与王阳明的由心而发相悖。明朝的哲学思想界非常活跃,格物穷理的理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气为万物始的气学,三家学派各展所长。
理学认为约束限制才能修身,这就更加加深等级观念:程颐和朱熹都认为圣人不是一般人都能修成的。其实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王阳明王廷相都提到动与静的问题,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才能修成真理,任何人能做到心外无物,都能修成圣人,完全抛弃了等级观念。从董仲舒开始被压抑已久的人性,终于在王阳明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举个例子什么是本体。前不久百家讲坛讲“礼”,也就是儒家孔子的“礼”。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现在社会讲礼何用?孔子的重大缺陷就在于此,他只教我们怎么样做才是仁,才是义,才是礼,而没有教我们为什么要讲仁义礼。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到明朝结束,都在这种思考中摸索,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为何要讲仁义礼智信?可惜的是孔子没有给答案,这也是唐朝以前的儒家一直回避的问题。唐朝开科举专攻四书五经以后这种本体思想越来越多地被思考,宋朝开端了理学,明朝得到大发展。清朝停滞这种思考,清朝以前的中国是一个有丰富思想的社会,清朝的中国思想彻底僵化,导致整个民族的彻底落后。
今天地 发表于 2011-10-14 23:10
完全曲解理学和心学,朱熹王阳明知道非气疯了不可。
唐后韩愈提出理气心性之说,探索的是本体问题,仁 ...
愚以为:理学不是二元论,认为理学是“二元论”是近代受西方尤其是苏俄教科书影响的错误。

中国哲学的世界观是太极世界观,本无善无恶,是为“至善”或者曰“理 ”。如好好色、恶恶嗅,是人之天理使然,然任由私欲泛滥则为“人欲”,故“天理”“人欲”是程度问题,非二元对立。所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
张载 发表于 2011-10-18 12:10
愚以为:理学不是二元论,认为理学是“二元论”是近代受西方尤其是苏俄教科书影响的错误。

中国哲学的 ...
这位也搞笑了一点。。。。。苏俄的影响下的教科书说点什么在下是完全不知,30年没碰过了。

请解释一下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来看看理学讲的是什么,孔子的儒学讲的是什么。也不要解释道为何会生一了,就把这里面的一、二、三分别做个名词解释吧,这可是哲学研究的基本的问题。
今天地 发表于 2011-10-24 23:22
这位也搞笑了一点。。。。。苏俄的影响下的教科书说点什么在下是完全不知,30年没碰过了。

请解释一下 ...
道生一之道有宇宙生成论的意味在其中,但绝不仅仅是生成论。至于名词解释么,你可以查查书比较方便。
儒家的核心是礼
    所有的一切都出自礼。是完全的血统论和等级论。孔子是个社会学家(教育家),他研究的是社会管理问题,不是研究哲学。
    儒家向哲学靠拢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提出 性善论,礼出于心,心本善,故而仁。
    荀子则提出 性恶论,礼出于心,心本恶,故而法。
    纯用法家的秦国虽统灭六国,但二世而亡,汉朝统治者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给法家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那就是 黄老之术,黄老的黄指黄帝,黄帝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五行)和方技家,因此给刘邦的即为编造了 神话背景,而老 则来自于老庄哲学(道家),黄老的指导思想是 道生法,这样就给皇帝的存在一个合理的理论基础,皇帝是天道,执掌人间。
    汉初外用黄老,直到窦太后去世,黄老派失势。汉武帝上台,需要新的思想,但是又不能把法家直接捡回来,这时董仲舒的作用就出来了,董仲舒修改了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说,把原来的道生法,变成天命说,皇帝是天子,君权神授。
因此中国的王朝指导思想很简单
新朝建立:外示黄老
新朝中期:外示儒术
新朝末期:纯用法家

因此贯穿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就是法家:外示儒家,内用法家。
用上面这个逻辑分析改革开放这几十年
刚改革开放,一切都是新气象,头10年管的很松,因此反对派才敢在八平方上街
中间10年,则采取怀柔策略,拉拢一派打压一派,笼络人心
后10年,直接不要脸,反正我说了算,你们能奈我何
一笑方圆 发表于 2011-12-30 23:23
儒家的核心是礼
    所有的一切都出自礼。是完全的血统论和等级论。孔子是个社会学家(教育家),他研究的 ...
儒家是以仁为体,以礼乐为用。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张载 发表于 2011-12-31 09:44
儒家是以仁为体,以礼乐为用。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你这是本末倒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就是为什么要外儒内法,算是帝王术吧。
当然要是讨论到社会意识的话,恐怕力有不逮。
所谓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就是儒家的一体两面(法家是儒家性恶论的极端)。
依法,性恶论,法;以德,性善论,仁。
而依法和以德的目的都是为了治国,就是礼。
毛在文革时期,打到孔家店是正确的,但是错误的则在于,他用法家去打到儒家,相当于用儒家的左手和儒家的右手博弈,左右互搏乎?
这样肯定不能成功,而真正的有用的做法是把儒家和法家都打到,完全斩断孔家店的左右手,这样才能改变思维。
vhyz2012 发表于 2011-12-31 12:2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所谓的帝王术,就是笼络人心,儒家从孟子以来就是唯心主义,帝王控制人心,就能控制一切。


毛打到孔家店,这个要支持,他做了正确的事情。
但是他用错误的方式,他用法家去攻击儒家,去打倒儒家。
这好比用儒家的左手去攻击儒家的右手,左右互搏乎?
结果很明显,毛的做法引起了逆反,儒家批评毛是帝王作风。
正确的做法是把法家和儒家都打到,斩断孔家店的左右手,这样才能革新!

毛打到孔家店,这个要支持,他做了正确的事情。
但是他用错误的方式,他用法家去攻击儒家,去打倒儒家。
这好比用儒家的左手去攻击儒家的右手,左右互搏乎?
结果很明显,毛的做法引起了逆反,儒家批评毛是帝王作风。
正确的做法是把法家和儒家都打到,斩断孔家店的左右手,这样才能革新!
一笑方圆 发表于 2011-12-31 12:36
毛打到孔家店,这个要支持,他做了正确的事情。
但是他用错误的方式,他用法家去攻击儒家,去打倒儒家。
...
不知兄台从哪里想出来的“孟子以来就是唯心主义”如此标签化、简单化的教科书式的解读。

其二、法家之源流,既有荀子的因素恐怕也与兵家、道家中的老子“君人南面之术”脱不开干系吧?可以参看李泽厚《孙老韩合说》一文,他也算是个活学活用马列的老左派了。

其三、“打到孔家店”,非毛爷爷所发,乃是五四以来知识界矫枉过正的产物。毛爷爷可是打到一切的。

其四、三代之后的历朝统治者,行阳儒阴法之举久矣。故朱熹有“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的评价。可见儒家中的理想主义者对于阳儒阴法的态度。

其五、依法治国和法家“法术势”有相通之处,却不可等同。至少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比较强调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意义,而法家并不侧重。法家之法,侧重的是赏与罚,以君人南面为目标。

其六、儒家以仁为本,以礼为用的思想,自孔子以来就从未改变过。以礼杀人者,历来为儒家所反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结论有点牵强啊。
一笑方圆 发表于 2011-12-31 12:34
所谓的帝王术,就是笼络人心,儒家从孟子以来就是唯心主义,帝王控制人心,就能控制一切。
帝王术是指控制大臣,对于控制民,那可是另外一套把戏。
vhyz2012 发表于 2011-12-31 13:43
帝王术是指控制大臣,对于控制民,那可是另外一套把戏。
人心就是指大臣,官僚,在帝王眼里,官僚才是人,至于平民,那不过是会说话的机器。
一笑方圆 发表于 2011-12-31 18:05
人心就是指大臣,官僚,在帝王眼里,官僚才是人,至于平民,那不过是会说话的机器。
皇帝可不会这么想,在中国这个具有造反传统的神奇国度里,皇权与民权有着最低底线的妥协存在。
一笑方圆 发表于 2011-12-31 12:34
所谓的帝王术,就是笼络人心,儒家从孟子以来就是唯心主义,帝王控制人心,就能控制一切。
兄台 帝王术是法家三个系统之一 跟儒家木有关系
外儒内法,所谓王道。
苍狼之舞 发表于 2012-1-5 21:17
外儒内法,所谓王道。
以德服人,王道。以力服人,霸道。故三代之后,王道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