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上运十是发展我国大型飞机的最佳选择-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56:43
<P>
</P>
<P>-</P>
<P>运10是我国发展大型飞机来之不易的基础平台,运10的成果今天并没有过时,也只是被搁置,并没有丢失。20年的国际合作的经验证明,大型运输类飞机制造技术靠国际“友好”弄不到手,用钱也买不来。 </P>
<P>现在有一种反对议论,说运10的型架已经销毁,恢复运10需要重新做工艺准备和生产准备工作,不如重新设计一架飞机。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似乎研制一架运10这样的技术规模的飞机,主要的工作是工艺、生产准备,而不是研究试验。这种议论是不值一驳的。就成本的角度来说,在运10这种量级的大型飞机中的研制工作中,工艺装备的成本只占全机研制成本的28%,用28%来推翻72%,犯了因小失大的错误。从技术含量的角度来说,工艺装备使用的是常规技术,是我国早掌握了的,我国许多工厂都可以承担其生产任务。飞机研制技术是核心技术,包含着大量的高新技术,其中不少需要通过会战攻关才能掌握。 </P>
<P>运10是我国几代航空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国科技界和工业界联合奋斗的成果,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运10设计班子是研究范围最广、研究深度最大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收集的各国喷气运输机资料、各国民用飞机设计计算机软件(包括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的计算程序)、世界各国适航标准(翻释出版数百万字)之多之全,是空前的。运10的试制是对我国原有的狭隘封闭的技术基础一次带根本意义的“改革”,是技术思路向世界开放、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大举措,是我国运输类飞机产业从“仿制生产”向“自主开发”转变的里程碑。 </P>
<P>运10的研制成功,经过我国广大科研人员15年的含辛茹苦,大力协同,会战攻关,严密论证,我国拥有无可争辩的知识产权。运10研制队伍是一支以大型喷气飞机为主要产品对象的专业研制队伍,这支队伍汲取了我国所有飞机型号的开发经验。 </P>
<P>运10机型是一项多学科高科技交叉的综合性工程成果。如果在这个成果基础上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成功率要大得多,并且能使我国大型飞机产业顺利过渡到具有机型开发能力的阶段,从而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面,为我国保留不受制于人的自主空间。 </P>
<P>二十世纪后三十年,航空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领域是航空电子技术。 </P>
<P>相形之下,在大型飞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技术方面,还没有或预期不会很快出现同等的突破性发展。运10飞机采用的总体布局,在二十一世纪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代表了正在研制中的大型飞机的最佳布局。至于利用发动机、机载系统、材料、制造技术方面的技术进步,马上可以使运10飞机获得更好的性能和使用特性、更高的可靠性或更长的使用寿命。美国在367-80试验机基础上发展的KC135/707飞机以及以其为基础发展的军用特种飞机系列,已经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半个世纪,还要继续充当打手至少二十年。波音737和747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生产销售了30多年,其系列化发展的产品波音公司还打算再销售50年。可见大型飞机只要型号定位得当,总体布局选择合理,就会有很长的生命力。 </P>
<P>运10的成果今天也只是被搁置,并没有丢失。因此,在运10飞机合理的总体布局基础上,采纳我国这些年掌握的航空新技术加以改进,有可能改型发展包括高原货机和特种飞机在内的多种衍生机型,形成系列,满足范围更大的市场需求。 </P>
<P>如果抛弃已有的成果,另起炉灶,重新设计类似的或更复杂的新飞机,牵涉技术面非常之广,难度非常之大,时间非常之长,费时费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充满着失败的风险。 </P>
<P>我们可以用当年从全国调集有关人员的办法,来补充和加强现有的研制队伍,承担此项任务。 这支队伍是很不容易才集合起来的。30多年来,在几代航空先行者的领导和薰陶下,这支队伍奋战在大型喷气飞机战线上,研制成功运10,负责总装过两种美国喷气客机,参与与美国及欧洲多种机型的国际合作工程,对大型飞机的和各种技术课题进行过长期广泛而深刻的钻研,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用所谓“东西整合”的办法来解散这支研制队伍,使这支队伍归于消失,那就不仅真正“丢失”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来之不易的大型飞机研制成果,而且釜底抽薪,使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研制队伍断了香火,我国便真的倒退到零起点。(长石)
=============
建议重新上马运10飞机 </P>

<P>  运10首飞成功后,一九八O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评价:“
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 </P>
<P>  美国波音公司总裁:“你们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
。 </P>
<P>  美国波音公司副总裁,波音727总设计师在《航空与航天周刊》上撰文
写道:“运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
运输机能力的十年之久的锻炼”。 </P>
<P>  美国麦道公司总裁布里逊道因向运10设计人员说:“干得好!”。 </P>
<P>  美国麦道公司副总裁,MD系列客机技术负责人:“运10把中国的民用
飞机设计水平推进了15年”。 </P>
<P>  美国驻华大使馆空军武官(本人有2,000小时波音飞机飞行记录):“
凡是熟悉波音飞机的人,站在机舱门前看一眼就可以明白,运10不是波音
飞机的复制品,机翼构型明显地不同”。 </P>
<P>  美藉华裔航空工程教授程信一(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科
学顾问):“我以前说过关于中国没有能力设计大型客机的话,从现在起
宣布全部作废!我不知道中国已经进行了这样大的工程,并且取得了这样
的成就。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希望你们从这个起点很好地走下去”。 </P>
<P>  美藉华裔航空结构专家牛春匀:“我有机会参观运10飞机,是我这次
回国最大的收获。虽然因此而放弃了游苏州杭州的机会,但能看到这架飞
机比什么人间天堂都强。我感到很荣幸!” </P>
<P>  韩国航空科学代表团十位成员(全部为美国博士):“你们有了运10
,还怕什么波音、麦道!” </P>
<P>  台湾航空界十位教授访问上海飞机研究所,拍集体照留念时没有"上海
飞机研究所"铭牌的背景,领队教授(原美国大学航空教授)说:“不要紧
,照片里有我们和运10飞机设计师们在一起,就什么纪念意义都有了。” </P>
<P>  运10试飞期间,香港、新加坡及东南亚各种报纸频繁报导消息,为中
国的客机胜利试飞大声欢呼,欧美报刊也发表新闻及评述,高度评价中国
研制运10的成就。 </P>
<P>  美国《航空航天周刊》发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访华团考察中国航空
技术的报告,将运10的研制作为中国与国际航空技术接轨的工程。 </P>
<P>  以上列举的只是新闻报道和来访宾客反映中沧海之一粟,但已充分说
明我国自主研制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运10飞机,实践、集成、创新,在全世
界激起的巨大反响,值得我们深思。 </P>
<P>  二十世纪后三十年,航空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领域是航空电子技术。
相形之下,在大型飞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技术方面,还没有或预期不会很
快出现同等的突破性发展。运10飞机采用的总体布局,在二十一世纪相当
长时间内仍然代表了正在研制中的大型飞机的最佳布局。至于利用发动机
、机载系统、材料、制造技术方面的技术进步,马上可以使运10飞机获得
更好的性能和使用特性、更高的可靠性或更长的使用寿命。美国在367-80
试验机基础上发展的KC135/707飞机以及以其为基础发展的军用特种飞机系
列,已经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半个世纪,还要继续充当打手至少二十年。
波音737和747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生产销售了30多年,其系列化发
展的产品波音公司还打算再销售50年。可见大型飞机只要型号定位得当,
总体布局选择合理,就会有很长的生命力。 </P>
<P>  因此,在运10飞机合理的总体布局基础上,有可能改型发展包括高原
货机和特种飞机在内的多种衍生机型,形成系列,满足范围更大的市场需
求。 </P>
<P>  (本文作者是运10飞机副总设计师,原上海飞机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
、副总设计师) </P>


<P>
作者:松下裤代子 </P><P>
</P>
<P>-</P>
<P>运10是我国发展大型飞机来之不易的基础平台,运10的成果今天并没有过时,也只是被搁置,并没有丢失。20年的国际合作的经验证明,大型运输类飞机制造技术靠国际“友好”弄不到手,用钱也买不来。 </P>
<P>现在有一种反对议论,说运10的型架已经销毁,恢复运10需要重新做工艺准备和生产准备工作,不如重新设计一架飞机。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似乎研制一架运10这样的技术规模的飞机,主要的工作是工艺、生产准备,而不是研究试验。这种议论是不值一驳的。就成本的角度来说,在运10这种量级的大型飞机中的研制工作中,工艺装备的成本只占全机研制成本的28%,用28%来推翻72%,犯了因小失大的错误。从技术含量的角度来说,工艺装备使用的是常规技术,是我国早掌握了的,我国许多工厂都可以承担其生产任务。飞机研制技术是核心技术,包含着大量的高新技术,其中不少需要通过会战攻关才能掌握。 </P>
<P>运10是我国几代航空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国科技界和工业界联合奋斗的成果,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运10设计班子是研究范围最广、研究深度最大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收集的各国喷气运输机资料、各国民用飞机设计计算机软件(包括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的计算程序)、世界各国适航标准(翻释出版数百万字)之多之全,是空前的。运10的试制是对我国原有的狭隘封闭的技术基础一次带根本意义的“改革”,是技术思路向世界开放、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大举措,是我国运输类飞机产业从“仿制生产”向“自主开发”转变的里程碑。 </P>
<P>运10的研制成功,经过我国广大科研人员15年的含辛茹苦,大力协同,会战攻关,严密论证,我国拥有无可争辩的知识产权。运10研制队伍是一支以大型喷气飞机为主要产品对象的专业研制队伍,这支队伍汲取了我国所有飞机型号的开发经验。 </P>
<P>运10机型是一项多学科高科技交叉的综合性工程成果。如果在这个成果基础上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成功率要大得多,并且能使我国大型飞机产业顺利过渡到具有机型开发能力的阶段,从而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面,为我国保留不受制于人的自主空间。 </P>
<P>二十世纪后三十年,航空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领域是航空电子技术。 </P>
<P>相形之下,在大型飞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技术方面,还没有或预期不会很快出现同等的突破性发展。运10飞机采用的总体布局,在二十一世纪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代表了正在研制中的大型飞机的最佳布局。至于利用发动机、机载系统、材料、制造技术方面的技术进步,马上可以使运10飞机获得更好的性能和使用特性、更高的可靠性或更长的使用寿命。美国在367-80试验机基础上发展的KC135/707飞机以及以其为基础发展的军用特种飞机系列,已经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半个世纪,还要继续充当打手至少二十年。波音737和747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生产销售了30多年,其系列化发展的产品波音公司还打算再销售50年。可见大型飞机只要型号定位得当,总体布局选择合理,就会有很长的生命力。 </P>
<P>运10的成果今天也只是被搁置,并没有丢失。因此,在运10飞机合理的总体布局基础上,采纳我国这些年掌握的航空新技术加以改进,有可能改型发展包括高原货机和特种飞机在内的多种衍生机型,形成系列,满足范围更大的市场需求。 </P>
<P>如果抛弃已有的成果,另起炉灶,重新设计类似的或更复杂的新飞机,牵涉技术面非常之广,难度非常之大,时间非常之长,费时费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充满着失败的风险。 </P>
<P>我们可以用当年从全国调集有关人员的办法,来补充和加强现有的研制队伍,承担此项任务。 这支队伍是很不容易才集合起来的。30多年来,在几代航空先行者的领导和薰陶下,这支队伍奋战在大型喷气飞机战线上,研制成功运10,负责总装过两种美国喷气客机,参与与美国及欧洲多种机型的国际合作工程,对大型飞机的和各种技术课题进行过长期广泛而深刻的钻研,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用所谓“东西整合”的办法来解散这支研制队伍,使这支队伍归于消失,那就不仅真正“丢失”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来之不易的大型飞机研制成果,而且釜底抽薪,使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研制队伍断了香火,我国便真的倒退到零起点。(长石)
=============
建议重新上马运10飞机 </P>

<P>  运10首飞成功后,一九八O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评价:“
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 </P>
<P>  美国波音公司总裁:“你们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
。 </P>
<P>  美国波音公司副总裁,波音727总设计师在《航空与航天周刊》上撰文
写道:“运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
运输机能力的十年之久的锻炼”。 </P>
<P>  美国麦道公司总裁布里逊道因向运10设计人员说:“干得好!”。 </P>
<P>  美国麦道公司副总裁,MD系列客机技术负责人:“运10把中国的民用
飞机设计水平推进了15年”。 </P>
<P>  美国驻华大使馆空军武官(本人有2,000小时波音飞机飞行记录):“
凡是熟悉波音飞机的人,站在机舱门前看一眼就可以明白,运10不是波音
飞机的复制品,机翼构型明显地不同”。 </P>
<P>  美藉华裔航空工程教授程信一(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科
学顾问):“我以前说过关于中国没有能力设计大型客机的话,从现在起
宣布全部作废!我不知道中国已经进行了这样大的工程,并且取得了这样
的成就。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希望你们从这个起点很好地走下去”。 </P>
<P>  美藉华裔航空结构专家牛春匀:“我有机会参观运10飞机,是我这次
回国最大的收获。虽然因此而放弃了游苏州杭州的机会,但能看到这架飞
机比什么人间天堂都强。我感到很荣幸!” </P>
<P>  韩国航空科学代表团十位成员(全部为美国博士):“你们有了运10
,还怕什么波音、麦道!” </P>
<P>  台湾航空界十位教授访问上海飞机研究所,拍集体照留念时没有"上海
飞机研究所"铭牌的背景,领队教授(原美国大学航空教授)说:“不要紧
,照片里有我们和运10飞机设计师们在一起,就什么纪念意义都有了。” </P>
<P>  运10试飞期间,香港、新加坡及东南亚各种报纸频繁报导消息,为中
国的客机胜利试飞大声欢呼,欧美报刊也发表新闻及评述,高度评价中国
研制运10的成就。 </P>
<P>  美国《航空航天周刊》发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访华团考察中国航空
技术的报告,将运10的研制作为中国与国际航空技术接轨的工程。 </P>
<P>  以上列举的只是新闻报道和来访宾客反映中沧海之一粟,但已充分说
明我国自主研制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运10飞机,实践、集成、创新,在全世
界激起的巨大反响,值得我们深思。 </P>
<P>  二十世纪后三十年,航空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领域是航空电子技术。
相形之下,在大型飞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技术方面,还没有或预期不会很
快出现同等的突破性发展。运10飞机采用的总体布局,在二十一世纪相当
长时间内仍然代表了正在研制中的大型飞机的最佳布局。至于利用发动机
、机载系统、材料、制造技术方面的技术进步,马上可以使运10飞机获得
更好的性能和使用特性、更高的可靠性或更长的使用寿命。美国在367-80
试验机基础上发展的KC135/707飞机以及以其为基础发展的军用特种飞机系
列,已经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半个世纪,还要继续充当打手至少二十年。
波音737和747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生产销售了30多年,其系列化发
展的产品波音公司还打算再销售50年。可见大型飞机只要型号定位得当,
总体布局选择合理,就会有很长的生命力。 </P>
<P>  因此,在运10飞机合理的总体布局基础上,有可能改型发展包括高原
货机和特种飞机在内的多种衍生机型,形成系列,满足范围更大的市场需
求。 </P>
<P>  (本文作者是运10飞机副总设计师,原上海飞机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
、副总设计师) </P>


<P>
作者:松下裤代子 </P>
<P>如果能带动发动机、材料、电子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当然是应该的!</P>
不过按照我国几十年汽车工业的教训。悬!
<P>都什么年代了,还“运十”?</P><P>当年下马是否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如果再次上马绝对是发疯!</P><P>“相形之下,在大型飞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技术方面,还没有或预期不会很快出现同等的突破性发展。”</P><P>没有突破么?707是窄体,现在的趋势可是宽体了!更不用说发动机。</P>
<P>支持运-10!!还运-10以清名!!</P>[em01]
<P>运十算不算是遗憾?我觉得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如果它当年上马,估计也不会有很好的性能,只能凑和着用,如果它下马呢?似乎又可惜了些。</P><P>如果重新上运十项目,我敢说这绝对是个下策。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发动机可以以两台来代替运十/707上的四台。4台发动机,意味着发动机的故障可能要翻倍,飞机的可用率会居高不下,而停场时间却长得多,相关的其它系统也会更复杂。对于民用机而言,这种量级和复杂化的飞机上了市,连老式的MD82和B737-300也抵不上,也不会有人愿意买,除非国家强制销售给航空公司。</P><P>运十的载客量也只能和B737-800之类的客机相比,再加上载货量呢?我想运十也没有胜算。为什么呢?运十没用复合材料,737就用了,这就意味着运十要比737重得多,可用商载就少了。也许有人要说,可以改用复合材料嘛。但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既然考虑了使用复合材料,那么机体结构的设计就不是在原有的铝合金结构上简单的改就可行的,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大改。时间过了这么多年,运十上的设计已经落伍,大改什么?直接重新设计要好得多!</P><P>所以,如果楼主的文章作者真是名设计师的话,我要说,他这番话是极不负责任的!运十绝对不能重新上马,因为这是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民机项目,该上!但轮不着运十!</P><P>个人以为,我们的民机项目已经有了ARJ这样的类型,缺的是B737这种量级的客机。所以,我国可以以新一代B737和A320系列为目标,设计和它们同级的双发中短程150座级飞机,有了这一步,以后的大型机项目就会有基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