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F-15SE"沉默鹰"的隐形效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7:27:00
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撑死了3代半的隐身水准
原帖由 pheonix 于 2009-4-4 02:56 发表
撑死了3代半的隐身水准

这是什么话?
3代半是什么水平?F35和鹰狮反射也差很多吧
况且大多数三代机并没有很注重隐身设计[:a9:]
应该和无外挂的超级大黄蜂差不多,本来就是一家的产品。
而无外挂的超级大黄蜂,前向据说是0.0025平米,和F35差不多。
波音公司还计划在该机的翼面和机体某些边缘采用吸波涂层,但其应用和出口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而波音公司尚未就此问题与美国政府展开谈判。目前的F-15E还没有采用这些涂层。但Jones宣称,F-15SE的前向RCS可以做到在设计时就可虑了降低RCS的F-35相当的水平。不过他也承认,F-15SE的推进系统将缺乏隐身特征,包括不会在发动机前加装雷达波阻塞器(F/A-18E/F采用了这项设计)。此外该机机体后部还将缺少红外信号抑制器来降低发动机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但波音公司这样处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03/0929547515.html
Sukhoi痛哭流涕[:a5:]
随便改一下就和人家设计了十几年的F35相当

做梦吧
如果要达到虫子的水平,工作量可不小啊.
原帖由 liangzy99 于 2009-4-4 07:39 发表
如果要达到虫子的水平,工作量可不小啊.

楼上的别忘个了,塑料虫子可没有实现武器内置
不是说那是爱好者做的模型么?真的假的?
跟台风,阵风以及苏35比较的话应该有优势,双发的潜力真的很大啊!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4-4 04:23 发表
应该和无外挂的超级大黄蜂差不多,本来就是一家的产品。
而无外挂的超级大黄蜂,前向据说是0.0025平米,和F35差不多。

超级大黄蜂哪有这么夸张;funk
撑死0.1平米了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4-4 04:23 发表
应该和无外挂的超级大黄蜂差不多,本来就是一家的产品。
而无外挂的超级大黄蜂,前向据说是0.0025平米,和F35差不多。

这个太扯了吧。。。
不但你想知道,中央军委也想知道
外形改不了多少,顶多是武器内置,改为双斜尾,再涂些隐身油漆罢了;美帝不行了,还要拿几十年前的旧机来修修补补。。:D :D
原帖由 youyouyou 于 2009-4-4 12:08 发表
外形改不了多少,顶多是武器内置,改为双斜尾,再涂些隐身油漆罢了;美帝不行了,还要拿几十年前的旧机来修修补补。。:D :D

几十年前的旧机补补就能卖1亿美元,和所有面世的非美国战机PK基本无悬念取胜,洛马、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任一家公司都能独立设计制造第四代超级战机……美帝真是没出息啊:L :L
超级大黄蜂的前向隐身水平能和F-35一样?不相信,那美国人不是在F-35上白花那么多功夫了?
F-15SE前向RCS均值的降低,如果可以实现的话也是波音公司的未来计划,而不是现在。第一没有外形布局修改,倾斜双垂尾在展示时还是忽悠作用,并没有与结构集成在一起;第二还没有使用吸波涂料和红外隐身面漆;第三没有加雷达堵塞器;第四不可能大改机电,用燃油系统吸热;第五没有弄尾喷口红外抑制器……

所以亮相时,波音公司玩的是未来时,玩的是概念。此时的F-15SE只有两点,第一是内置武器舱,第二是与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在一起的综合电子战系统。

但是,只有内置武器舱作用是不够的。它的各向RCS均值也就还是和不带外挂的F-15E一样大,也就是……很大。除非综合上面说到的各种措施,包括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也不能像APG-63(V)2那样安装

更值得关注的是综合电子战系统与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迄今为止,各种四代,Rafale和苏-35在设计时直接考虑了此点,第2批次性能标准F/A-18E/F后续改进也已规划此点,将从2010财年开始改进。集成后,先进RWR可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提供精确指示和目标辨识功能,能进行基于传感器融合的非合作目标识别,能降低雷达开机,高功率扫描和大空域扫描的需要。

这样,态势感知能力更强了,主动辐射信号的需求更少了,自防御干扰能力更强了。因此,生存力可以提高很多。
即使雷达开机,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也更不容易被截获了。何况,它要换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本身,可能也采取低可截获概念,低先验概率波形设计
我目前没有任何可靠信息、科学和工程证据能够证明F/A-18E/F的前向RCS均值可以达到0.1一级。楼上说到这个数据的朋友可否举出数据来源?

不过,三代后期改型,新机中前向低可观测能力最好的是F/A-18E/F和Rafale,从已了解的情况看,苏-35可能也差不多。然后还有采用吸波涂层的F-16S和F/A-18C/D。所谓F/A-18E/F的前向1.19㎡,这个数据其实应该是来自增加吸波涂料的F/A-18C/D。早期的可以降低到1~2㎡,EF2000也自称是这个水平;但从国外目前情况看,空机,前向正负45°内的RCS均值降低到0.5~1㎡是可能的。

但是,这样的数据实战意义不大,有四个根本原因。其一是未采用低可观测外形设计的战斗机,其侧向角域RCS均值大得惊人,而F-22A、F-35侧向也同样降低二个数量级;其二是挂弹时前向RCS又会有所增大,甚至增加到很大;其三是如果机载系统未能很好综合,在战场上很可能被对手以无源探测方式首先发现;其四是没有红外隐身能力。

所以,如果波音公司还采取其他措施,F-15SE前向RCS均值,在作战状态下(不外挂)最多降低到0.5~1.0㎡。问题是,其低可观测性能还是远远不能和四代相比,生存能力会低很多
波音真是大大地狡猾,把保型油箱改成弹仓就拉出来骗钱:D
原帖由 suning77088 于 2009-4-4 16:01 发表
波音真是大大地狡猾,把保型油箱改成弹仓就拉出来骗钱:D



其实Boeing比Sukhoi还是要厚道的多的!:D
原帖由 鹰扬北京 于 2009-4-4 15:34 发表
更值得关注的是综合电子战系统与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迄今为止,各种四代,Rafale和苏-35在设计时直接考虑了此点,第2批次性能标准F/A-18E/F后续改进也已规划此点,将从2010财年开始改进。集成后,先进RWR可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提供精确指示和目标辨识功能,能进行基于传感器融合的非合作目标识别,能降低雷达开机,高功率扫描和大空域扫描的需要。


台风有没有类似的规划呢?总不能老抱着那个末代机扫不放啊:Q
全向隐身自然比4代机差很多。
有。
按原定计划,EF2000从Tranche 2开始应该引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而这一批次的飞机已开始交付。在此之前,英国已经在“狂风”改装的综合航空电子验证机上为该机验证过数据融合软件。
虽然我见到的信息主要是说雷达与IRST、MIDS LVT(Link 16终端)的信息融合,但不融合来自敌我识别和电子战系统的信息是很少见的,所以应该会包括

EF2000的雷达是否足以称为末代之类,难讲。不过在这次印度竞标期间,居然敢宣称效能基本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当,让我实在佩服得紧。我想中国航空工业如果要走向世界,也必须学会这种商业精神,呵呵

EF2000的雷达换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试飞已经开始了,但它的进度比较晚。至少比Rafale上RBE2的有源相控阵改型试飞的时间要晚。但今后迟早要换的,也许是Tranche 3,或者Tranche 2后面的小批次会用。
楼主这个标题加个问号我还以为是个设问句,要来科普15SE的隐形效果到底有多好[:a9:]
]]
原帖由 鹰扬北京 于 2009-4-4 15:43 发表
我目前没有任何可靠信息、科学和工程证据能够证明F/A-18E/F的前向RCS均值可以达到0.1一级。楼上说到这个数据的朋友可否举出数据来源?
不过,三代后期改型,新机中前向低可观测能力最好的是F/A-18E/F和Rafale,从 ...

非常赞同。
]]
原帖由 鹰扬北京 于 2009-4-4 15:43 发表
我目前没有任何可靠信息、科学和工程证据能够证明F/A-18E/F的前向RCS均值可以达到0.1一级。楼上说到这个数据的朋友可否举出数据来源?

不过,三代后期改型,新机中前向低可观测能力最好的是F/A-18E/F和Rafale,从 ...

你也说到了,F-18C/D涂上吸波涂料后就能降到1.19平米。
F-18E/F采取的措施还有,进气道口重新设计(进气道口与机翼前缘平齐),进气道里增加了雷达屏障,舱盖口锯齿化处理。APG-79版的F-18E/F雷达天线面固定斜向上(机扫雷达本身的天线就是个强反射源)
在采用这些措施后,前向RCS降到0.5平米以下是完全可以的。0.1会有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我前面说的是撑死0.1,也就是说0.1是最乐观的估计。估计数据,确实没有可靠证据证明
钓鱼也可以考虑一下日本,但人家上当几率较低。。。。。。
我倒是不觉得:(真正给人震撼的,是波音为代表的美国技术部门的深厚功底,对一个用了30多年的老装备,竟然还可以这么玩?)有多震撼的。。。。。我真正震撼的是一个能开发出两种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居然拿个“伪四代”出来骗人。。。。感觉相当的没出息呀,全世界估计就阿3会上当了。。。。。。
再说一下,这恐怕只是波音一家的钓鱼工程,四代有人战斗机都没他的份。。。。。。
波音着急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