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I无附面层进气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1:16
DSI无附面层进气道是非常适合用在以对地为主要用途的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和隐形轰炸机上的如歼轰-7隐改(如果有这计划的话)歼-11B隐改(如果有这计划的话)轰-8隐形轰炸机(如果有这计划的话)DSI无附面层进气道是非常适合用在以对地为主要用途的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和隐形轰炸机上的如歼轰-7隐改(如果有这计划的话)歼-11B隐改(如果有这计划的话)轰-8隐形轰炸机(如果有这计划的话)
请允许我泼你一盆冷水,仔细看看小龙照片,我们技术和美帝是有很大差异的
DSI是不是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take的缩写?

但是好像国内的论文都叫Bump进气道。那这种进气道的正式名称到底是啥啊?:(
1.jpg
2.jpg
形似神不似:D
一直感觉,国内的DSI好像并没有达到能够推离附面层气流的能力,亲眼见过小龙的鼓包上面有一大堆洞:D
声明,“亲眼见过”.....看过照片也算亲眼见过!:D
谁来科普一下~~  


没看出来~~:L
原帖由 wlf 于 2007-11-22 00:39 发表
形似神不似:D

神哪里不似??:o :o :o
]]
原帖由 阿吉 于 2007-11-22 09:32 发表

神哪里不似??:o :o :o

虽然都有腮腺炎,好像米国的皮肤比咱们好……:L
原帖由 profH 于 2007-11-22 09:49 发表
看来不少人没看过那张上方视角看进气道的照片,有保存的兄弟就贴出来吧,有差距不承认是愚蠢的


能有这样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上飞跃,只看到差距不承认进步也是不可取的吧。
达到目的就行。
还是没看出什么来~~   

谁来说说~??;funk
外国的月亮圆:L
]]
皮肤不好,毛孔比较大。谁来诊断一下?:')
原帖由 edmx 于 2007-11-22 00:11 发表
DSI是不是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take的缩写?

但是好像国内的论文都叫Bump进气道。那这种进气道的正式名称到底是啥啊?:(

DSI是基于原理乘波理论吹除附面层  Bump是基于外观叫凸包(Bump)进气道   其实这是一回事
患皮肤病的腮……
世界上第一架BUMP进气道飞机F35的设计,一开始就是BUMP进气道么?不是。在设计过程中,F35碰到了超重的困难,而BUMP进气道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量,因为它利用机身鼓包和进气道外唇口压缩气流,吹除附面层,因此减少了进气口的部分结构。但是任何设计绝对没有十全十美的地方,BUMP 进气道的缺陷虽然目前没有浅显的公开的资料说明,但一定会有比传统进气道性能差的地方:也许是某个角度的迎角飞行时进气效率不如,也许是某个马赫段进气效率不足。这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搞过工程的人都应该明白。为什么F22不采取BUMP进气道呢?也许是用不着花更多的钱,F-22投入多贵呀;也许是BUMP进气道有F-22不选它的缺陷。

BUMP进气道也许就是个重量、进气性能、隐身等等多项性能综合平衡的产物,尤其是在重量这个程度上。从进气上来说,进气效率很可能是接近传统进气道效率,而非超过传统进气道效率。附面层肯定在BUMP进气道上并不能完全压缩吹除,也许是80%,或许是97%什么的。但由于考虑到采用BUMP进气道已经可以满足概念设计要求,并且减少了重量、雷达反射,综合起来开比较划算,就选了BUMP进气道。
原帖由 彩虹瀑布 于 2007-11-22 10:18 发表
患皮肤病的腮……

腮腺炎是腮腺发炎而不是皮肤病
原帖由 lsscfyf 于 2007-11-22 10:20 发表
世界上第一架BUMP进气道飞机F35的设计,一开始就是BUMP进气道么?不是。在设计过程中,F35碰到了超重的困难,而BUMP进气道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量,因为它利用机身鼓包和进气道外唇口压缩气流,吹除附面层,因此减少了进 ...

被科普了一把,谢谢ls的兄弟!!
不知道别乱说呀,DSI差在预压缩而不是吹除!:Q
原帖由 加勒彼海盗 于 2007-11-22 10:28 发表
不知道别乱说呀,DSI差在预压缩而不是吹除!:Q

以你的理论那怎么解决附面层引起发动机喘震啊难道你用你排出的硫化氢提供推力啊
这个才是第一架DSI
]]
大家不要搞错了,DSI是无附面层隔道而不是无附面层,不要看到几个孔就开始推论先进与否吧。
原帖由 鹰嘴崖下一根草 于 2007-11-22 10:45 发表
大家不要搞错了,DSI是无附面层隔道而不是无附面层,不要看到几个孔就开始推论先进与否吧。

:handshake :handshake :victory: [:a14:] 大虾就是大虾这是本帖回复中最正确的
原帖由 lsscfyf 于 2007-11-22 10:03 发表
F-35的四唇缘Bump进气道对攻角相对比较敏感而FC-1 废才的进气口没有这个问题FC-1要领先F-35的这位大哥不要妄自菲薄啊

;P 胡扯咧,F-35上唇遮蔽的三唇缘大攻角肯定要好,侬么见过F-35的照片么?
原帖由 lsscfyf 于 2007-11-22 10:20 发表
世界上第一架BUMP进气道飞机F35的设计,一开始就是BUMP进气道么?不是。在设计过程中,F35碰到了超重的困难,而BUMP进气道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量,因为它利用机身鼓包和进气道外唇口压缩气流,吹除附面层,因此减少了进 ...

;P 呀,X-35一开始就超重了啊?那是哪年的事情啊?
原帖由 鹰嘴崖下一根草 于 2007-11-22 10:45 发表
大家不要搞错了,DSI是无附面层隔道而不是无附面层,不要看到几个孔就开始推论先进与否吧。

;P 从前缘交线和激波面反设计物面是最简单的理论方法,道理一讲通谁都会,但是唇缘和凸包的优化就见功底了,打孔要带泄放管路,DSI的优点顿时少了一半
FC那个FC斜板改来改去,最后看看还不成,加上要试验新技术,就整了个蚊子块上去
高亚音速还行:D
原帖由 yf23 于 2007-11-22 11:30 发表

;P 从前缘交线和激波面反设计物面是最简单的理论方法,道理一讲通谁都会,但是唇缘和凸包的优化就见功底了,打孔要带泄放管路,DSI的优点顿时少了一半
FC那个FC斜板改来改去,最后看看还不成,加上要试验新技术, ...

呵呵,讲到具体技术问题我就不了解了。劳烦你科普一下35的优化程度或者FC的不优化程度吧,泻放管路要增加多少结构重量和难度?
原帖由 鹰嘴崖下一根草 于 2007-11-22 11:43 发表

呵呵,讲到具体技术问题我就不了解了。劳烦你科普一下35的优化程度或者FC的不优化程度吧,泻放管路要增加多少结构重量和难度?

你看看F-35的唇缘和凸包设计,整个是非对称的,DSI是锥导乘波体理论用一个虚锥在机身表面导出来的,对称的很容易,非对称的就难多了
DSI相比固定斜板,省掉两样东西,泄放管路和附面层隔道,加上管路,重量优势就少一半,要说总共多重,倒其实没多少分量,固定进气道本身就很轻,其实可调进气道也没有一些说法那么重
原帖由 yf23 于 2007-11-22 11:51 发表

你看看F-35的唇缘和凸包设计,整个是非对称的,DSI是锥导乘波体理论用一个虚锥在机身表面导出来的,对称的很容易,非对称的就难多了
DSI相比固定斜板,省掉两样东西,泄放管路和附面层隔道,加上管路,重量优势就 ...

减重不是DSI的唯一优势吧,其他方面呢?
原帖由 鹰嘴崖下一根草 于 2007-11-22 12:02 发表

减重不是DSI的唯一优势吧,其他方面呢?

;P 我认为FC用DSI还是为了改善高速总压恢复,原来的斜板改了角度效果还是不好,在喘振裕度方面改善并不多
FC用DSI是高科技噱头的成分:D
超大怎么什么都删啊文凭以后就不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