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附面层的疑问和F22进气道的猜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27:37
进气口和机身分离,剥离附面层,有很多缺点:

1。增加阻力。
2。增加反射截面。
3。增加重量和复杂程度(排气等等)。
4。降低进气量。

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认为隔板、排气孔之类的很愚昧。

如果进气口和机身不分开,而是在发动机叶片前不远处剥离,并把剥离的气流通过机身和发动机之间的几个通道引到喷口附近,就可以消除以上所有缺点,并附加以下优点:

1。尾喷引射,加大剥离效率(减少附面层厚度),并完全利用进气量加大推力。
2。冷却尾喷,减少红外。

这样有什么问题?F22的神奇进气道是不是这样的?如果调节叶片前的剥离隔板是不是可以达到消除激波的效果?如果激波不碰叶片而是中心轴前的整流罩是不是就容易处理了?进气口和机身分离,剥离附面层,有很多缺点:

1。增加阻力。
2。增加反射截面。
3。增加重量和复杂程度(排气等等)。
4。降低进气量。

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认为隔板、排气孔之类的很愚昧。

如果进气口和机身不分开,而是在发动机叶片前不远处剥离,并把剥离的气流通过机身和发动机之间的几个通道引到喷口附近,就可以消除以上所有缺点,并附加以下优点:

1。尾喷引射,加大剥离效率(减少附面层厚度),并完全利用进气量加大推力。
2。冷却尾喷,减少红外。

这样有什么问题?F22的神奇进气道是不是这样的?如果调节叶片前的剥离隔板是不是可以达到消除激波的效果?如果激波不碰叶片而是中心轴前的整流罩是不是就容易处理了?
王大力派的? :D

F-22 那类尖脊进气道很多文章的,别瞎猜了。
附面层气流的问题是速度慢,进入进气道影响进气效率。
进入进气道之后再排掉有什么意义?
愚昧二字不可随便给那么多的航空设计者们戴上的.
王大力~~?;P
f22 发表于 2009-6-18 16:57

十九世纪末理论物理界占主流位置的以太理论就明显是愚昧,现在的暗物质暗能量也很可能是愚昧。航空设计者是神坛?能量机动理论得到承认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在此之前伟大光荣正确的美国航空设计者不也是愚昧了多年追求高空高速吗?
航空更多是试验科学, 不是空想出来的
高空高速愚昧在哪裡?那是一個時期的需要

在沒有優秀的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年代,一架可以毀滅你整個國家的轟炸機載著核彈高速逼近,你不高空高速去截擊還想怎麼辦?
8# carc
用气功师引发雷电防御!
这么说莱特兄弟也是愚昧的
为什么他们发明的飞机没有用能量机动理论,为什么不用喷气式发动机,为什么不能雷达隐身?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Bena Tshadi俱乐部是这个悲剧的主角,在一场比赛中,一道闪电突然降临,酿成了这个悲哀的突发事件。那是在1998年10月,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的一场比赛中,主队Bena Tshadi暂时同Basanga战成1-1平,这时一道闪电击中了一名球员身上的螺丝钉,“闪电杀死了Bena Tshadi在场上的11名球员,从20岁到35岁。”这是金沙萨的L'Avenir日报的报道。场边也有30多人受伤,最奇怪的是,客队的11名队员都安然无恙。[rm]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623077/v.swf[/rm]
附面层进入进气道后,就不是附面了吧。
可能就会在进气道中部,不贴着进气道内壁,。如何剥离?
这个是不是应该发到发动机专区???


在风扇前面分离,已经影响了进气效率。导致实际进气量减少。
楼主先搞清楚附面层是什么?让附面层进入进气道的简直是天才。
楼主您还欠缺火候啊……


楼主说曾经是激光方面的砖家;P,我看明显是外行白帽子。现在跑航空这里冒充砖家了;P

楼主说曾经是激光方面的砖家;P,我看明显是外行白帽子。现在跑航空这里冒充砖家了;P
化外 发表于 2009-6-19 01:54

战斗机一向的追求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啊,三代机相对于二代机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追求“可控”的“更高、更快、更强”,这个应该不算是二代机的愚昧吧。。。
如果四代机不看隐身的话,也只是在三代机的层次上追求更进一步的可控的“更高、更快、更强”。。。
站的高,看的远。那就素真理啊
carc 发表于 2009-6-19 02:24

John Boyd提出能量机动理论并不是空想,而是基于对从韩战开始的实战的分析。从韩战到能量机动理论进入主流,历时20年,也就是说20年里航空设计者们对实战数据视而不见,而且有Boyd把数据分析好戳到他们鼻子跟前也还是排斥。

任何一个科学技术领域都会有这样的赶时髦的愚昧现象,不足为怪。因为某些工作重要就不能客观批评,这是更大的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