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已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9:13
香港《大公报》         2月8日,几个汉字“人”的象形图案出现在《泰晤士报》头版报头的下方。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来临,“中文猜谜”活动拉开了《泰晤士报》连续几天向英国民众全面介绍汉字的序幕。

            2月9日,《泰晤士报》在当天头版报头的下方,用醒目的红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today?”,让英国读者猜到底哪里个汉字才是“雪”,内页的长篇文章则讲述了汉字是如何从古老的象形图案演变成现代的汉字的,还让读者将“日、明、旦、从、田、门”等汉字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中文猜谜活动是《泰晤士报》“中国周”行动的一部分,这次“中国周”将一直持续到2月17日的农历除夕。

             而在《泰晤士报》网站提供的一段音频中,该报主编汤姆逊还用中文说了毛泽东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鼓励人们学习汉语。2月10日,《泰晤士报》记者迈克因泰发表文章介绍其重返校园学习汉语的经历。他在文章中称,汉语正在全球传播,部分因为中国扩张的经济和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并派遣教师出国积极推广汉语。

              创建“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政府将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的重要举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成立。到去年7月,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规模已经扩大到36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80所。此外,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导,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100多个国家与地区、逾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燃烧,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

            事实上,汉语的影响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汉语热,同时,它正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辞汇成为英语新辞汇的主要来源。前不久,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辞汇,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根据该机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辞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它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

              这份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tea等等,现已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更多中式英语还在继续产生,包括从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台风”(typhoon)等。这些单词的广泛流通,促使英文辞汇库迅速增长。

           透过这些中国式英语辞汇,它们往往能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例如,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辞汇有,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Four Books “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peaceful rising “和平崛起”等辞汇又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

            在暨南大学英语系教授卫景宜看来,海外华裔作家在推动中文影响英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汤亭亭、谭恩美到朱路易,这些作家使用英语写作,大都描写中国文化或当代中国,中文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必然体现在英语文本中。香港《大公报》         2月8日,几个汉字“人”的象形图案出现在《泰晤士报》头版报头的下方。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来临,“中文猜谜”活动拉开了《泰晤士报》连续几天向英国民众全面介绍汉字的序幕。

            2月9日,《泰晤士报》在当天头版报头的下方,用醒目的红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today?”,让英国读者猜到底哪里个汉字才是“雪”,内页的长篇文章则讲述了汉字是如何从古老的象形图案演变成现代的汉字的,还让读者将“日、明、旦、从、田、门”等汉字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中文猜谜活动是《泰晤士报》“中国周”行动的一部分,这次“中国周”将一直持续到2月17日的农历除夕。

             而在《泰晤士报》网站提供的一段音频中,该报主编汤姆逊还用中文说了毛泽东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鼓励人们学习汉语。2月10日,《泰晤士报》记者迈克因泰发表文章介绍其重返校园学习汉语的经历。他在文章中称,汉语正在全球传播,部分因为中国扩张的经济和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并派遣教师出国积极推广汉语。

              创建“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政府将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的重要举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成立。到去年7月,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规模已经扩大到36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80所。此外,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导,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100多个国家与地区、逾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燃烧,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

            事实上,汉语的影响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汉语热,同时,它正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辞汇成为英语新辞汇的主要来源。前不久,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辞汇,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根据该机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辞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它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

              这份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tea等等,现已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更多中式英语还在继续产生,包括从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台风”(typhoon)等。这些单词的广泛流通,促使英文辞汇库迅速增长。

           透过这些中国式英语辞汇,它们往往能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例如,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辞汇有,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Four Books “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peaceful rising “和平崛起”等辞汇又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

            在暨南大学英语系教授卫景宜看来,海外华裔作家在推动中文影响英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汤亭亭、谭恩美到朱路易,这些作家使用英语写作,大都描写中国文化或当代中国,中文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必然体现在英语文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