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美国第一种使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的F-4E战机上的雷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8:06


作为一款首飞于1964年,1969年装备部队的战机,米格-25使用电子管有啥问题

只能说别年科同志叛逃的太晚,1976年才叛逃,米格25已经不是啥新锐战机了,苏联在1977年就开始量产使用了当时最尖端的电子扫描相控阵科技的米格31战机


看看美国佬的F-4E以前的战机用的什么雷达,电子管呀电子管









作为一款首飞于1964年,1969年装备部队的战机,米格-25使用电子管有啥问题

只能说别年科同志叛逃的太晚,1976年才叛逃,米格25已经不是啥新锐战机了,苏联在1977年就开始量产使用了当时最尖端的电子扫描相控阵科技的米格31战机


看看美国佬的F-4E以前的战机用的什么雷达,电子管呀电子管

1.JPG (87.7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2 上传


2.JPG (87.1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2 上传


3.JPG (20.5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3 上传


4.JPG (80.9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3 上传


5.JPG (89.4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3 上传


6.JPG (78.7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3 上传


7.JPG (83.9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4 上传


8.JPG (84.1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25 08:34 上传

别年科叛逃时,老美照样一大堆F-4B,F-4C在服役,有什么好嘲笑米格25的
别连科叛逃打破了米格二十五的神话来自: iPhone客户端
上次看某些人扯美国佬什么50年代就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了,真让人哑然失笑


再次提醒一下,美国人第一种使用晶体管工艺的APQ120是在1967年研发完成的
土鳖1984年首飞的J-8II,到1990年,又有什么雷达用?
感谢楼主发文让我们了解这些情况!!!
张俊 发表于 2013-6-25 08:40
别连科叛逃打破了米格二十五的神话
打破个屁,等老美自己装备了3马赫战机再谈打破
至于什么米格25落后的钢结构就是笑话,同期打算进行量产的美国轻剑F108和瓦尔基里B-70也是钢结构焊接(A12/A11 SR71是铆接)的

米格25这方面算落后?真是搞笑
年轻人多,当年没看过航空知识的报道么?
记得那本杂志上说别连科回忆为了应对领导视察,把树木花草用绿油漆喷绿么?
当年我们是反苏同盟一员。
当年文章是翻译的,虽可能会有删减。
但通篇没有说米格25设备落后的字眼,只是美国人看都是电子管之后,感觉和自己的想象差距大罢了。
注意是和想象差距大,不是和先进差距大。
后来也有专家为MIG25洗地,说什么可能是防电磁脉冲啥的,另说了。
那杂志的80年代的文章里,都说的可是不怀疑苏联的技术,也没有贬低啥。
只是不理解传的这么邪乎的飞机,原来就这样罢了。
也就是哪天搞了一个F22,打开蒙皮发现里边是脉冲多普勒雷达,涡喷发动机,英特尔386CPU的情型。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8:39
别年科叛逃时,老美照样一大堆F-4B,F-4C在服役,有什么好嘲笑米格25的
人家主要是自己吓自己。
在航展上看到“火狐”后,
自行脑补为有着双三能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
结果别连科叛逃后才发现“火狐”只是个截击机,
当年努力营造的“女神”形象一夜崩塌,
由爱转恨当然是不余遗力的黑。
原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这样来的啊说。。。
nbginbgi 发表于 2013-6-25 08:49
原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这样来的啊说。。。
西屋公司的继承者还是诺格电子,哥伦比亚广播只是西屋广播的继承者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8:42
上次看某些人扯美国佬什么50年代就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了,真让人哑然失笑


米格-25在1970年才服役,作为新锐战机,真好意思.其实,一直到苏-27的N001雷达,其设计中还存在相当比例的真空管电路,你以为这玩意儿重量都是哪儿来的{:soso_e127:}
而米格-31正式服役都1980年以后了。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8:42
上次看某些人扯美国佬什么50年代就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了,真让人哑然失笑


米格-25在1970年才服役,作为新锐战机,真好意思.其实,一直到苏-27的N001雷达,其设计中还存在相当比例的真空管电路,你以为这玩意儿重量都是哪儿来的{:soso_e127:}
而米格-31正式服役都1980年以后了。
米格31的所谓电子扫描相控阵相对美帝也是个笑话。。。
业余分析员 发表于 2013-6-25 08:58
米格31的所谓电子扫描相控阵相对美帝也是个笑话。。。
性能介于F-14和F-15之间,笑话个屁
楼主想洗地都洗不利索
5、60年代是航空和电子技术剧烈变化的时期,几年一个大变化是很正常的,自己去看看那时什么多波系进气道,什么面积率,什么涡喷涡扇等技术迅速出现并发展的历史,那时领先3年和现在领先3年是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更何况,美帝领先的远不止3年5年, 别连科叛逃是1976年了,此时苏联最机密的最重型的毫无疑问装载最完善电子设备的米格25装备的依然是电子管,而美国造在10年前就已经在最普遍装备的标准战机上装载成熟的晶体管固态雷达了, 这差距还小? 别丢人了。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9:01
性能介于F-14和F-15之间,笑话个屁


重量太大,达到1吨。f14那个平板都不超过600公斤。米格31只是纯粹的截击机,而f14在截击能力不逊色于米格31的同时,机动性也和f15互有短长,狗斗不落下风,这是同期苏联做不到的。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9:01
性能介于F-14和F-15之间,笑话个屁


重量太大,达到1吨。f14那个平板都不超过600公斤。米格31只是纯粹的截击机,而f14在截击能力不逊色于米格31的同时,机动性也和f15互有短长,狗斗不落下风,这是同期苏联做不到的。
  这个比苏联技术已经领先接近10年了,苏联第一种用于战斗机的有一定下视能力的雷达是米格23ml的蓝宝石ml,重量比APQ-120大,探测距离可能也远一些,但是不具备定位雷达,引导反辐射导弹的能力。从米格23ml服役的时间判断,应该在76-78年间研究完毕。不排除苏联有借鉴乃至模仿越战或中东战争中被击落的f4e雷达的可能。有一种说法是北约认为截获的米格23系列雷达信号与f4雷达信号很相似。
美国在机载雷达领域真正与苏联拉开巨大差距的是AN-AWG9和APG-63的服役,比苏联至少领先15年以上,苏联平板缝隙天线成熟至少得将近1990年了。

米格31在1975年首飞时根本没有雷达,Zaslon雷达是1980年才完成的,然后直到1983年才随战机一起装备部队。那时候美国几乎已经没有电子管雷达的战机了,主力战机的雷达全是晶体管。
晶体管电路是50年代末才出现的(美国在50年代若有晶体管雷达,那肯定是外星人提供的),60年代是电子管和晶体管电路交替的时期,米格-25的雷达使用电子管不奇怪,奇怪的是在那之后20年苏联居然还有一大批使用电子管雷达的战机。

PS:westinghouse还是翻译成西屋电气比较好,叫威斯汀豪斯总感觉很别扭
失落的天堂 发表于 2013-6-25 10:35
米格31在1975年首飞时根本没有雷达,Zaslon雷达是1980年才完成的,然后直到1983年才随战机一起装备部队。那 ...
按照维基说法1983年搞出的是Zaslon-M,天线直径从1.1米扩大到1.4米,探测距离已经从早期的200公里延伸到350公里,从Zaslon-A的追10打4扩展到追24打6



Zaslon-A
Zaslon-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sed MiG-31M in 1983 and later the MiG-31BM interceptors also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n improved Zaslon fire control radar, the Zaslon-M. The Zaslon-M differs from the original Zaslon radar in firstly having a larger antenna, increased to 1.4 meters in diameter and an increased detection range of 400 km for 20m2 RCS.[1] Tracks 24 targets at once, engages 6. In April 1994 used with an R-37 to hit a target at 300 km distance.[2][8]
Zaslon-AM, an upgraded version by Leninets and NIIP, Argon-15A replaced with Baget processors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8:42
上次看某些人扯美国佬什么50年代就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了,真让人哑然失笑
这玩意貌似小日本当时玩的很深,半导体时代崛起的经济体,最后也死在了半导体时代里
wi0001 发表于 2013-6-25 09:37
这个比苏联技术已经领先接近10年了,苏联第一种用于战斗机的有一定下视能力的雷达是米格23ml的蓝宝石ml, ...
A50………………
ESYA 发表于 2013-6-25 11:09
A50………………
我说的是战斗机,再说A50都什么年代的事了。
1978年的某个时间,MD空军完成对苏联防空系统对抗低空突防的打击机的拦截能力的研究.Mig-23没有展示出在超越5英里的距离下视追踪在150m飞行的B-52的能力.APG-63的成绩是80英里.


1950年,第一只“PN结型晶体管”问世了,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因发明晶体管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晶体管出现时间看,其实技术发展还是很快。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3-6-25 11:34
1978年的某个时间,MD空军完成对苏联防空系统对抗低空突防的打击机的拦截能力的研究.Mig-23没有展示出在超越 ...
请问此项研究是如何进行的?是md实际派b52窥测苏联防空系统吗?另外好像78年苏联的米格23ml还没有大量装备,米格23m系列本身就没有下视能力。
中立2 发表于 2013-6-25 08:43
打破个屁,等老美自己装备了3马赫战机再谈打破
3马赫大概只能用于逃跑吧?作战就算啦。姑且不论MIG-25能不能飞到3马赫,MD有3马赫飞机是没有问题滴。
全包线过载不能大于4.5g的战斗机,只有侦查型烧了发动机才能飞到3mach的双三战斗机,拉了一个11.5g的过载就全机报废的战斗机。80%的机体结构是不锈钢。
这玩意还有人吹?